体育创新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创新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创新教育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1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现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培养的问题。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与新课改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完全不符。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一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上,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在此,我谈谈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新思考。

一、小学体育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客观需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运用创新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掌握一定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性格和文明健康的人格。从这两方面来看,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体育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并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讲解、分组练习、点评四个教学步骤。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新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创新教育的实施,会促使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启发诱导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彻底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成为落实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是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创新教育不仅注重体育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求。创新教育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并将体育教学内容向体育活动、体育方法、体育动机和体育经验方面转移,在引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明白体育教学是对自身有益处的。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强化体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构建一种以尊重、民主、平等、理解为主导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为实施创新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创新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并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增强能力和发展创造力的目的。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能力意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按照学生的性格、能力、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组织讨论、游戏、座谈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保持活泼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缺乏新意的游戏活动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实践、多总结,从而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三)创新教学活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在课程设计上多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趣味游戏、体育竞赛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获得乐趣,当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后,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增强。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添加新的元素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蛙跳”和“兔跳”的动作进行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又如在教学花样跳绳时,教师先从组织学生练习已掌握的跳绳方法入手,而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跳绳方法,教师从旁给予指导,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是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学评价不仅包含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更包含对学生多方面潜能和能力的关注,教师通过评价能了解学生在身心发展中的需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所以,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进步的适当评价;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评价;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肯定性评价,又要兼顾否定性评价的适用性。构建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性因素。所以,教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延伸自己、发展自己,依靠强烈的创新意识改革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宏.小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20).

[2]葛晓娟.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5).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上了议事日程,基于创新发展的原理,体育教学也在研究探索科学的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创新的意识以及归根结底的创新能力。体育课程的创新教学,必须遵守创新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体育课堂的教学特点,整体谋划、全面布局,注重智力开发、强调灵活教法,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意识上“教练”结合,科学组织。

一、体育教学中的“智育”空间

“智育”教学往往被强调在文化课程上,虽然学生的智力开发主要依靠智力教育来完成,但智力的发育归根结底还有赖于其健康的体魄,这是完全智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比如:怎么能跳得更高、跑得更快?教师必须讲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透彻讲解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这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规律的演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体育课堂,是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兴趣、情感、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打造学生的创新动力源。

二、基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模式分析

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冲破传统、革新理念。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并不可能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和谐教学,还是教学内容和教法创新、或者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都在追求一种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追求一种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揭示了创新教育的实质在于创新理念的培养。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虽无模式,但有定势,那就是创新理念的灌输。为此,体育教学必须借助于灵活的教学方法,强调教法不一、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从个性角度来看,必须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方法灵活,层次结构多样,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个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这些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却很有好处。

从体育发展的走向来看,中学体育课程更应该注重潜力开发与培养。为此,体育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体育教学课向体育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运动课等潜力开发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层面的个性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应实现“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为此,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教学目的的转化,本着发展体育、发展个性、发展终身运动意识的目的,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学内容将有必要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和谐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体育课堂包含有多种教学因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而师生关系,却是教学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的教学价值,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师生关系的实质,建立和谐的“教”“学”新关系。

1.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新理念的重要内容。从个性化教学来看,具有创新特点的思维,往往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所以教师不应该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引领、掌控、调节的作用,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民主和谐的师生新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被理解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教师在年龄、知识占有量以及社会地位上具有先天优势,教师因其权威而具有操纵、控制学生的权力,学生则认可教师的权威地位而被动接受和服从。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这种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而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于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热情、要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坚韧精神是体育教师创新的必备精神之一。

参考文献: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3

关键词:创新教育 体育 课堂教学 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已为广大师生所认识。体育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

创新教育是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学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是时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学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三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的理论知识,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体力、增进健康、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生活化水平、社会化水平,增强勇敢、顽强、坚韧等心理素质。实行体育创新教育,其特点在于“创新”,新在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新在它突出了课堂教学结构;新在它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而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许多弊端:对不同个体的学生传授同样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兴趣,使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学的任务过分局限于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打破陈旧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趣味性、可行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新的体育教育思想指引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方向

体育教学方法的确立和发展源于教学思想,一定的教学方法,是一定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反映。社会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体育教学思想不断地变化与更新,这种变化与更新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整体向前发展。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向学生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效应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性等综合方面发展,必须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

三、创新教育要求创造性地改革体育课堂教学

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要在体育课中开展创新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从转变观念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摒弃机械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充满情趣的创造性学习。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跟上形势,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改变多年习以为常的,陈旧的教学思想、方法和习惯,接受新的思想,勇于实践,开拓新的教学、教育思路。

2.以教师素质为前提,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改革。学校体育思想、内容、方法的贯彻,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师来实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中也难免有“落伍者”,他们失去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热爱,不安于体育教师这个岗位,怎能够产生教改意识,去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所以作为教师,就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善于吸收新的知识,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要制定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方法,加强自身建设,让教师了解教学思想,掌握新知识,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建立有效的岗位竞争机制,以深厚的知识能力储备来推进体育创新教学。

3.以课堂改革为重点

(1)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构建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实践,使学生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等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适应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能够学习到学习水平的提高,都是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创新成果。

(2)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已经受到很大的冲击,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上的运用,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根据学生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健身场、走向大自然,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利用语音室、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观摩学习,了解当前体育课的课改方向,并结合实际来学习和训练。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工作中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大胆改革现行体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给学生较充分地提供自学、自练、自评和互帮、互评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志东.关于学校体育创新发展的思考[J].2008,(08)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4

摘 要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开展体育创新教育也是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与能力提高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加强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等方面,刍议了体育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体育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学生

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实现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目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改革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方面提高,但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对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为能充分挖掘体育创新的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学校体育创新教育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意识与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迪功用。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勤勉踏实作风、追求真理等人格品质,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创新动机会产生重要的陶潜影响。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受教育影响的,创新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具有开朗的性格、坚定的信念、丰富的想象力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体育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要提高教师创新素质。首先,体育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师德观和责任感。因为教师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性和发散性思维训练,引导他们去探求未知,开拓未来。其次,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并将优秀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推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再次,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创新型的教学方法。第四,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创新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形式为一贯制,教学内容、课堂结构相同,教学活动在运动场或体育场馆进行,课堂结构通常为准备活动、技能教学、反馈练习、整理放松活动等;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反馈再练习至结束。经过多年体育教育的学生,已厌烦这种被动式、封闭式的教学形式,他们感觉毫无快乐可言,因而课堂教学效率也可想而知。为此,应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开放的教学形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同时把课外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与体育课堂教育结合起来,把学习运动技能和娱乐健身结合起来,把课堂运动技能教学和电视体育竞技比赛欣赏结合起来,把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和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新意识。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长期以来,多数教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一直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易犯错误纠正、巩固与提高这一套路进行,学生在课堂机械呆板地听讲、看示范或反复练习,从而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被动地灌输,缺乏主动思索的习惯。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突破传统体育模式,让学生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学习,多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多向交流的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现场提问“怪问题”或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与想法,鼓励他们对过去的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和观念,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空间想像力的驰骋,不仅体育知识也得以丰富与发展,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因素作保障。良好的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而良好的精神、人为环境也更为宝贵。课堂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又可能压抑、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传统学校是培养通才的地方,是扼杀天才的摇篮。”体育创新教育理念应包含以下三各方面: 一是教学理念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 二是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质;三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活动要应受到鼓励和褒奖,同时体育教师应多引导与启迪。为此,要注重良好创新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创设教育环境的和谐,如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鼓励学生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改革传统的考评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侧重于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体育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考评体系,关注学情,注重过程性评价,创设一种开放的体育成绩考评方案,改变以往那种以体能和技能来反映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制定出能够准确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评价教学内容上,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创造力的考核,要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灵活性和多样化,可采用学生间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模式。在评价标准上,要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整个评分中所占的比重,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育人目的。[4]

参考文献:

[1] 郭德兵.从哲学角度论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2006,6.

[2] 张金梁.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特征 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25-02

前言: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程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已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现就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着如下阐述。

一、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我们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势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天、地、君、亲、师”森严的等级观念的余泽,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 (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体育创新教育范文6

一、创新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创新教育

涵义: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其是新课改下的新型教育理念,旨在培育具有新思想、新能力的学生。

(二)体育教学

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既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又能够通过身体教育实现对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的培养。

(三)关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将创新教育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有利于在体育文化中融入民族精神。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辅相成,体育教育通过相关体育活动的开展体现创新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体育精神、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创新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创新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育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发体育项目的参与时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创新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存在感。

(二)制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实现全身心的放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培养学生互助的体育精神

体育活动既是一种竞技项目又是一种健身运动,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意识,让其在体育比赛中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例如接力棒游戏、绑腿跑的活动都可以增强训练中的团结互。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文化的魅力,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因材施教。

三、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有限资源,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创新教育的实现目的,通过安排固定的教学项目外,进行课外趣味体育项目,例如绑腿跑、拔河等,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教学项目进行创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量。教师通过学生的创新项目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体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总结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予以改正,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二)游戏法的运用

游戏法是创新教育中的一种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对游戏的敏感性也比较高,因此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因素,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良好教学。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通过创造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例如通过网络影音视频让学生感受国际赛事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对体育事业进行深入地了解,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四)教学模式的优化

通过对教学环境的营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氛围。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发表自己对体育等方面的看法,教师提炼学生意见中的有利建议,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去,使体育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结语:

创新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是新课改的需要,其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高。同时,通过教师对创新教育的应用,可以纠正体育教学中的错误观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模式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未来培养全面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祎.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8):187.

[2] 徐玖蔚,胡光明.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