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1
9月9日,张阳将一封写给4年后的自己的信投进信箱。快节奏的时代,慢是一种奢侈,慢递,是让岁月沉淀,让心灵感悟。今天的你写一封信,有地方能帮你保留下来。等到未来的一天,你带着惊喜收到这封信,该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在新疆库尔勒市,就有这么一家能慢递邮件的地方。
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9月9日,市民张阳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来到太百国际MALL商场4楼的柔软时光餐厅,在熊猫慢递信箱前,投下一封写给4年后自己的信。张阳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听朋友说起库尔勒市有这家可以帮助代管信件的地方,在自己希望的年月寄出去,可以给未来的自己,也可以给其他的人。“这封寄给未来自己信的内容是关于友情,还有爱情。我是一个很看重友情的女孩,希望身边的朋友都能幸福快乐。在4年后,和朋友一起回看自己曾经的记录,快乐的时光以及温暖的叮咛,回顾成长的岁月,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张阳说,她如今还是单身,她希望4年之后自己能和身边那个人一起来看看当年自己写的这封信。
当天,记者采访到这家餐厅的熊猫慢递策划人员――徐汐旖。她告诉记者,2013年6月初柔软时光开业,她和工作人员就策划了这个熊猫慢递业务,就是希望能让那些前来给未来的自己和朋友寄信的市民能感受到文字在纸张上的温度,未来的年月里读到曾经的那些心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时,更是一种对自己心灵的感悟。
“6月开始经营慢递的第一个活动,是针对高考毕业生的。让他们写下给4年后自己的一封信,这是对大学的一种规划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一种经营。4年后再读起,可以看看自己达到目标与否,也可以审视一下自己心灵成长的旅程。”徐汐旖告诉记者,当时很多高考生考试后喜欢和同学一起来到柔软时光,所以当时这个活动做得很成功。而现在,熊猫慢递是针对所有人,可以是给未来的自己,也可以是给自己的孩子,还有朋友等等。
为感情保鲜
记者了解到,柔软时光有一个区域专门是收藏顾客信件的,除了有专业的蜡封、信戳,墙上还有12个信箱,分别存放着不同客人写给未来的信件。而在收费方面,一封信件的保管费用是一年36元,每增加一年在原有收费标准上增加10元。在顾客指定的时间,熊猫慢递会将信件通过邮局发给收件人。几年后万一地址变了怎么办?对于记者的疑问,徐汐旖说,这个不用担心,因为工作人员会将发件人和收件人的地址和电话逐一做登记,发信前会联系双方。
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2
好处多多的。美国一位年轻的创业家保罗・萨
福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把人们今天写的信保
存起来,并于指定的日期寄还给原来的写信
人。他把种种好处总结如下:
Message into the future is something that people have always sought1 to do. In a way, it’s a statement of optimism2. We want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ir future and what their goals and dreams and hopes and fears are. We’re trying to facilitate3 some serious thinking. There are two basic reasons to do this: tell the future person what the past person was doing at the time and reflect upon that; and ask the future person whether he or she has met the aspirations of the past person.4
(给未来留言,是人们一直想要实现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积极乐观的表现。我们希望人们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弄清楚自己想实现怎样的目标和梦想,又会有怎样的希望和担忧。我们正在努力促进人们进行严肃的思考。这么做有两个基本理由:告诉未来现在的自己正在做什么,并对现状进行思考;询问未来的自己是否已经成功达成现在许下的愿望。)
“亲爱的未来的自己,你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了吧……”
“未来的我,你还是那么任性、那么喜欢撒娇吗? 未来的我,你是否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懵懂无知的样子呢?”
“未来的我,你好,你正在做什么事情?天是晴还是阴?你过得好吗?幸福吗?”
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的记者戴维・埃瓦尔特也同意这一说法。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不仅对现在的自己有益:“A lot of people
have been kind of freaked out by it (the idea of sending a letter to the future), or thought it meaningless. It really makes you stop and think about your life in a way that you usually don’t.”(许多人听到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这个想法时,要么是觉得心烦意乱,要么就是认为这是件毫无意义的事。但它能让你停下脚步,促使你用不同寻常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而且对未来的自己也有益:
“Just imagine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five years from now, then opening it at that exact moment five years down the road to see how much of it resonated with you.5 It is a useful tool to be used in goal achievement, because when you write the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it helps to know exactly how you expect yourself to become at that specific moment down the road. As you read the letter in the future, you can assess how many things match up (or not) . your expectations in the past and think about why that’s the case. Often times, the goals we set and our goal achievement process are subject to a lot of changes along the way, due to varying difficulties, unexpected circumstances and changing priorities.6 The letter gives you a big picture of your initial vision7 and lets you recognize how your current vision differs from the past.”
(“试想一下,写一封信给五年后的自己,然后在五年后的同一时刻打开这封信,看看它能够在你心中激起多少波澜。这对目标达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给未来的自己写信,有助于确切了解你希望自己在今后某个特定时刻成为怎么样的人。而在未来,当你阅读过去的信时,你可以评估一下现状,有多少与你过去的期望是匹配(或不匹配)的,并思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目标设置和目标实现过程或多或少总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各种变化和困难、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以及自己发展重心的改变等。这封信将会展现你最初设想的宏观蓝图,让你认识到你当前的想法与过去有何不同。”)
时间胶囊(time capsule)的游戏在美国中小学生中颇为流行。你和朋友们只需要一罐大小适中的咖啡罐或类似的容器,在纸上写下你想对未来的自己说的话,把信和一些照片一起封在罐中。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和朋友们去公园或者你们的秘密基地,把做好的时间胶囊埋起来就大功告成了!之后就等着无论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再约好将其挖出打开。
让美国堪萨斯州肖尼县的一位中学教师基尔・希尔曼记忆犹新的是,前不久他和学生们刚打开的十年前埋下的一个时间胶囊。 2011年是“9/11”事件十周年纪念。2001年,在希尔曼的组织下,他的学生们制作了一个时间胶囊,收藏了许多物品:学生们写的信、照片、视频和书籍等。十年后,希尔曼召集回原来的部分学生,一起打开这个时间胶囊。顿时就像打翻了调味瓶似的,在场的人百感交集,嘘唏不止。他说:
“I had no idea 10 years ago that the time capsule my class created to commemorate8 9/11 would hold so much power. When some of the students opened the capsule last week, we were stunned9 by the artifacts, videos, books and pictures that told stories of that day. We were brought back into history and knew how much we had grown since then.”
单词卡片
1. sought: seek的过去分词,意为“寻找,寻求”。
2. optimism: 乐观,乐观主义。
3. facilitate: 促进,使便利。
4. reflect upon: 仔细思考;aspiration:强烈愿望,抱负。
5. down the road: 今后,以后;resonate with: 引起共鸣。
6. be subject to: 受某事影响,取决于某事;along the way: 在……过程中,在生活道路上;varying: 变化的,变更的;
circumstances: (一般用复数)状况,情况;priority: 优先处理的事情,当务之急。
7. initial vision: 最初的设想。
8. commemorate: 为……举行纪念活动。
9. stun: 使大吃一惊,使震惊。
我们的视线
(“我完全没有想到,十年前我和学生们为了纪念9/11事件而制作的时间胶囊竟具有这么大的力量。上周,当我的一些学生打开这个时间胶囊时,我们被里面收藏着的关于那一天的物品、视频、书和照片所震撼了。我们被带回到往昔的时光中,意识到从那一天之后,我们成长了多少。”)听了他们的感想,你还在犹豫什么呢?找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吧,例如:暗恋(have a secret crush on sb.)、失恋(be disappointed in love/ break up with sb.)、升学(graduation/ go up in grades)、求职(look for a job)、第一份工作(get your first job)、结婚(marriage)和生宝宝(have a baby)等,我们都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记录下人生重要的时刻和决定。
1. Look at today’s date. Write to your future self.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future self?
* What are the dreams and goals you would want to be realized by then?
* What will you be like at that time? Career/Business/Studies? Financial status10? Family? Friends? Love? Health? Spirituality? Recreation11? Personal growth? Contributions?
2. When you’re done, sign off12 your name with today’s date.
3. Put the papers in an envelope. Seal it.
* On the cover, write “To (your name). To be opened on (date)”.
4. Safekeep13 your letter. Put this envelope in a safe place where no one can have access to14 it.
5. Live your life like you’ve never lived it before.
1. 查看今天的日期。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你想要对未来的自己说什么?
* 你希望届时的你已经实现了什么梦想和目标?
* 你希望那时候的自己是怎样的?事业/创业/学业?经济状况?家庭?朋友?爱情?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休闲生活?个人成长?所做贡献?
2. 写完信后,署上你的名字和写信日期。
3. 把信装在信封中,封起来。
* 在信封上写,“寄给:[自己的名字]”,“[于哪年哪月哪日]打开”。
4. 妥善保管这封信。把信封放在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安全地方。
5. 继续生活,用崭新的方式生活。
不过就像一位美国姑娘谢琳在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中写道:“However,
if things don’t go according to plan for you, I wish you all the love, happiness and joy in the world and don’t settle for
anything less than the best since that is absolutely what you
deserve.”(就算生活没有按你的计划进行,我也祝你拥有世界上所有的爱、幸福和快乐。在遇到最好之前,别让自己停下来,因为你绝对值得拥有最好的生活。)
单词卡片
10. status: 身份,状况。
11. recreation: 娱乐,消遣。
12. sign off: 签字确认……已完成。
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3
关键词: 简・奥斯丁 书信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得意之作,作者在一八一三年的一封信中称它为自己的“宝贝儿”。在这部作者十分钟爱的作品中,书信频频出现,并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写信和读信是各位主人公所不可缺少的活动,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也仿佛在书信浓浓的墨香中,经历过挫折和坎坷最终落下幸福的尾音。
小说中的书信大概从第二十一章开始不断出现,可以窥探到大致面貌的书信有二十一封,其中长篇书信不少,有三四封信都在千字以上,有的甚至长达近5000字。小说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彼此之间几乎都曾以书信的形式相互联系。透过这些书信使我们得以窥探到人物内心的世界、性格的秘密和情节的发展变化,作者用这些细致的点缀使这件“象牙雕作品”更加的精致和美观。
一、间接描写人物性格
爱・摩・福斯特在《论奥斯丁――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中认为奥斯丁“是个微型画家,但她的画从来不是平面的。她所有的人物都是圆的,或者是可以向圆发展的”。的确,在《傲慢与偏见》中,书信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作者让人物直接走到舞台中央,并从言语之中展现自我性格的特点。当这些性格秘密并非通过作者或者主人公之口传达,而是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我们作出判断时,人物的性格也随之饱满起来。
小说中性格并不完美的柯林斯牧师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便是通过一封寄给班纳特先生的信。“他的第一封信也是一幅自画像,他后来的言行(和书信)只不过是进一步的自我暴露而已。”①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先入为主的观点呢?因为在这封信中,他用了众多拗口的词句,“笨拙、累赘而又装腔作势的文风”②,并竭力装作高尚以显示对班纳特一家人的慷慨,却在对咖苔琳夫人的极力奉承与谄媚中不攻自破:所有的言语不过体现了他的骄傲自大又趋炎附势的嘴脸。果然,柯林斯随后的每次出现不过是一次次加固了大家对他的这种看法,《傲慢与偏见》第二十九章罗新斯庄园的一次宴请和饭后的一桌牌上,柯林斯无时无刻不对咖苔琳夫人现出谦卑和阿谀奉承的谄笑,甚至“他赢一次要谢她一次,如果赢得太多,还得向她道歉”③。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却刻画出这样一个卑下、愚蠢的传教士的形象,让人想起第一封已然暴露其本性的素描像,不禁会心一笑。对于这样一个“一身兼有了骄傲自大和谦卑顺从的两重性格的人”,作者又通过其后的两封信给予幽默的讽刺。第二封信是他在丽迪雅私奔之后发来的慰问信,第三封信则来自于得知达西有可能和伊丽莎白订婚之后,柯林斯对伊丽莎白及其门户的极力贬低不过是对咖苔琳夫人的谄媚,甚至于他娶太太也正是因为咖苔琳夫人要求的,“为教区树立一个婚姻的典范”,这和他在信中表现出的形象如此吻合,而我们透过书信只是更加确定他不过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内心自卑的矛盾体。奥斯丁用一封封书信,生动刻画了出现在读者视野中的各位主人公,让他们自己开口说话,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展示自己性格的变化,从而令人物形象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司各特曾经在书简中评价奥斯丁说:“……这位年轻的女士擅长描写平凡的生活的各种纠葛、感受及人物……但是那种细腻的笔触,由于描写真实,情趣也真实,把平平常常的凡人小事勾勒得津津有味,我就做不到。”④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讲述了“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四段婚姻,而它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反倒是常常经受波折。正如司各特所说的那样,奥斯丁在描写这些突转时,并不是用令人惊奇的场景带给人震撼,而是将其幻化为一封封书信,用细腻的笔触才能使这些情节的突转是诚恳而令人信服的。
作为另一个优秀女性的代表,吉英和彬格莱相互爱慕。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这种美好的情愫就不断生长,吉英和伊丽莎白数次亲密的交谈都显示了一个坠入情网的少女的甜蜜。和高傲的达西不同,同样真挚热情的彬格莱对吉英也有所回应。就在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班纳特小姐就接到一封从尼日斐花园寄来的信”,这封信却告诉我们彬格莱一家竟然悄悄地搬走了,并且有可能和达西的妹妹成就另一段婚姻,这对读者的打击恐怕并不亚于吉英。同时,这种突发状况也制造出一种悬念,吸引读者急于寻找答案,从而使故事更加波折,富有戏剧性。
小说中班纳特一家发生的最严重的事件当属小妹丽迪雅与韦翰私奔。然而作者仍然通过一封信拉开并不光彩的序幕,这却为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幸福结合埋下伏笔。自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看法逐渐发生改变后,反而想要靠近他、了解他,于是便有了彭伯里的相遇和交往。就在一切将要好转时,来自吉英的书信却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吉英在两封书信中告诉她丽迪雅私奔的噩耗,这对班纳特一家无疑是极为不光彩的事,而且就其后丽迪雅留给弗斯脱太太的信来看,她的确放荡而又愚蠢。这不禁让人对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未来十分担忧,在发生这样的事后,一个看重门第的年青人能否对这个已经抛却偏见的女孩儿坚守自己的爱情呢?作者在随后用几封嘉丁纳先生的信交代了寻找和谈判的经过,也使这件事以给韦翰钱财、丽迪雅与之结婚而告一段落。
在小说中,几乎每一个转折点都由一封信作为开场,这些书信将故事一次次推向不同的走向,不断制造悬念,从而展现出小说情节最复杂又最生动的部分。在书信中,读者往往跟随写者回顾过往的片段,也一起寻找悬念的答案,最终抛弃傲慢与偏见,看到爱情最初的模样。
三、拉近读者与写者的心理距离
书信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体,在信中人们可以追溯过去,畅想未来。同时,书信也是读者和写者心理互动的工具,通过写信和读信的过程,往往是心灵交流的绝佳方法。在这部小说中,书信的出色运用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的读信人一同感受瞬间的情感变化,拉近了读者与写者的心理距离。
达西写给伊丽莎白的信可以说是本书最为重要的书信,这封信标志着达西和伊丽莎白互相打破傲慢与偏见的壁垒,用新的眼光看待对方,最终收获真爱的开始。达西在这封长信中针对先前伊丽莎白对自己毫不客气的指责一一提出自己辩解的理由。这封信无疑令伊丽莎白十分震惊,作者在随后的一章就生动地描写了她的种种心理变化和行为动作。蒙住达西面孔的偏见的面纱被一点点掀开,最终出现在伊丽莎白面前的是“风度翩翩、辞令优雅”的绅士。
小说题为《傲慢与偏见》,其实通过讲述男女主人公如何打破傲慢的假象和带有偏见的观点,重新探求人的自我认知的问题。因此,这封信同样也是探求的开始。从一开始的舞会起,我们何尝不是和伊丽莎白一样认同达西的倨傲不讨人喜欢呢?甚至韦翰刚出场时也被他故作正派的气质所迷惑,从而相信他编造的鬼话。然而,随着这封几乎占了一章的书信出现后,作品之外的读者也和伊丽莎白一样开始审视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不免觉得惭愧。而“整个《傲慢与偏见》的故事都是建筑在人物的主观臆想和现实相左的基础上。现实本身就这样对人们的判断、愿望和行动搞恶作剧、进行捉弄,暗示人们的认识和能力的局限”。⑤
四、灵活转换叙述视角并丰富了叙述层次
和通常用于讲述的第三人称相比,书信总以第一人称写就,这就使得同样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亲切。我们一路跟随着伊丽莎白,通过她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人和物,所以看得到达西傲慢的性格特点,也甚至和伊丽莎白一样反感于他求婚时依旧冷漠的高姿态。如此一来,我们对于不管是达西还是韦翰的看法实际上就是来源于伊丽莎白。通过女主角的视角滤镜观察,便不免也存在一种认知上的偏见。于是,作者便巧妙地通过书信转变了叙述的视角。
当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误会达到顶点时,一封书信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达西即使还有倨傲,却在信中诚恳得为自己解释。当我们和伊丽莎白一起读信时,叙述的视角就由读信人变为写信人。这种转换毫不生硬,如此自然又合情合理,同时也将作品外的读者带入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中去。读者和伊丽莎白的心情同时发生变化,也和她一起追溯过往,由此发现自己已然被同样的偏见束缚太久了。同时,同一件事情或许通过不同人的视角看待往往会呈现不甚相同的模样。于是,书信的讲述为同一件事提供另一种可能,从而使其更加完满和丰富。
另外,书信的运用增加了叙述的层次,达西和伊丽莎白“二者的互动关系为叙述层次第一层;而达西写给伊莉莎白的信不止一个读者,小说外的读者即我们与达西构成了第二个叙述层次,不是通过他人的转述或是从伊莉莎白的眼睛来观察达西,这就为小说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点。”⑥小说中的人物自主活动,自由表达感情,不必受到叙述者的干扰,从而拉近读者和人物的心理距离。“这种客观性与主观性相交替的叙事方式创造出了一个客观冷静而又真实可感的文学世界,颠覆了传统的讲述方式。”⑦
五、书信运用的独特性
《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也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书信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书信文化,尤其是女性书信文化。黄克琴在其论文《欧洲女性书信文化漫谈》中就曾指出17至18世纪的欧洲的曾经掀起了女性的书信热。而“在奥斯丁生活的那个时代,国家的邮政系统已经建成,大众书信也随之普及,成为一种时尚。私人书信的出现在扩大人类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的同时,也为文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⑧
其次,大量的书信也暗示了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在小说中,书信的出现并不只带来轻松愉悦,而其后隐藏的深深焦虑总是萦绕在女性身边。
在奥斯丁的时代,女性总被期望成为温柔顺从的“淑女”,即便结婚以后也需扮演“家庭天使”的角色,因此,吉英和彬格莱虽然两情相悦,却在一次次的误会之中差点错失情缘,其原因也在于他们不能互诉衷肠,只能通过书信这种间接的形式,在只言片语中互相揣测。吉英即使再钟意于彬格莱,作为“淑女”的她却只能在一次次的等待之中独自经历着爱情的悲喜。女性等信时的焦虑、读信时的不安使得女性与书信之间呈现略紧张的关系,奥斯丁正是通过此告诉读者,在那个年代,男性才具有选择权,而女性或许只有拒绝的权利,除此之外不过是漫长或无尽的等待,就如只能依靠王子解救的睡美人。在两往之中,女性显然无法获得公平的对待。
不可忽视的是,在奥斯丁的年代,女性的社交范围无疑也是狭窄的。即使是一心想要金龟婿的班纳特太太也只能通过班纳特先生的介绍才得以接近彬格莱。在全书的小――丽迪雅私奔的闹剧中,这种束缚就愈加明显了。由于社会教规的限制,她们无法外出寻找亲人,每天只能焦急如焚地等待父亲的来信告知她们最新的情况。寄希望于一封封书信之中,这种焦虑和束缚正是被奥斯丁通过书信悄无声息告诉读者的。在书中,女性无法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甚至写信的过程中也总担心被打断或被看见,由此陷入书写的焦虑。人物的困境实际也暗示了作者创作的困境。在奥斯丁写作的年代,女性显然还面临着诸多束缚,她们没有主动追求爱情的自由,也得不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这是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和现实,奥斯丁对此无疑做了深刻而又严肃的思索。
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在表达自我感情和与加强与他人的相互联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除了这些日常的功效之外,在描写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重要作用无疑是小说中的典范。
注释:
①朱虹.《傲慢与偏见》序言.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1.
②朱虹.简・奥斯丁和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欧美文学评论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0.
③简・奥斯丁.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91.
④⑤朱虹选编.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26.57.
⑥刘思思.尺牍之中有文章――解读简・奥斯丁小说中的书信.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⑦运海红.试述《傲慢与偏见》叙事艺术的独特性.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⑧罗杰鹦.对话的书面形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书信解读.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1.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2]黄克琴.欧美女性书信文化漫谈[J].天津外国语学报,1998.4.
[3]罗杰鹦.对话的书面形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书信解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6.
[4]刘思思.尺牍之中有文章――解读简・奥斯丁小说中的书信[D].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
[5]运海红.试述《傲慢与偏见》叙事艺术的独特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6.5.
[6]朱虹.简・奥斯丁和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C].欧美文学评论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4
吕乐明在云南丽江旅游的时候,得知有一所由旅德画家李兵创办的寄宿性慈善学校。这所学校接纳了76名6—17岁失去双亲、身患残疾或者家庭极度贫困的孩子,以藏族为主兼有其它少数民族,他们很早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不可能像其它普通儿童一样在成长的教育环境下成长、求学或者就业。慈善学校用寄宿的方式收留他们,给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学校的师资和实际条件所开设的课程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自信心、社会交往能力、生存能力以及职业启蒙教育”的目的。
在吕乐明的组织和倡导下,由堵冠伟、高孟雄、王楚、骆莺和班主任吴亚卿组成了一个班级慈善小组。大家讨论决定针对这群孩子面临的实际问题,取自于芮博澜(Bala Ramasamy)教授的FLAME项目教导材料,加上骆莺同学在青年成就(JA)项目的经验,为他们设计一套独有之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大家之前已经达成共识,决定通过志愿行动而非捐款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他们相信“捐时间”比“捐金钱”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承诺,尤其对他们这些既要经营企业、上课、还要照顾家人的群体更是难能可贵。沃伦,巴菲特曾经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上说到,他非常敬佩那些身体力行去做志愿服务的人,因为他深深了解,付出时间和精力远比付出金钱要难得多。
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5
如今,从实文学纪念馆到太阳村,这片古老而传奇的土地上正在获得新生,而这些无辜的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灵也被小心翼翼地重建。
年近七旬高龄的张淑琴带领她的太阳村志愿者们,就这样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她当过知青,做过赤脚医生;她毕业于西北大学,是省作协会员,主任编辑;她写的书、编导的电视电影获过多个奖项。她拥有一级警督警衔,是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还被央视推为“东方之子”……但是,她最为人所熟知的头衔却是“丐帮帮主”。
她就是西安太阳村的创办人和村长―张淑琴。
当了二十年的“丐帮帮主”
地处西安灞桥区东部,在白鹿原腹地狄寨街道迷鹿村一块偏僻的土地上,1996年,时年48岁的狱警张淑琴和她的伙伴们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无偿代教代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陕西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这就是如今的西安太阳村。
走进西安太阳村,租来的16亩场地中间地带种植的是树木和花草,周边依次是2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和550平方米的两座平房住室,一座是500平方米的两层的综合房,设有音乐室、绘画室、国学室、舞蹈室等教室和厨房及餐厅。但无论是孩子的住室、灶房、教室,还是活动场所,设备虽然简陋但很齐全,都很有序,整洁卫生。
据介绍,这个村现有孩子70名,最小的孩子仅两个月,最大的孩子20岁。这些孩子分别在附近的迷鹿村小学、西安市八十一中学就读。另有部分大孩子分别在市区的大学、中专、职业学校、高中上学。
这些特殊的孩子,是张淑琴和她的志愿者们接收的来自陕西及周边省区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二十年来,已从该村走出600多名特殊的孩子,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已结婚成家,其中,从这里走出的孩子文龙还成了雕塑艺术家。尤其是得到太阳村救助的孩子的父母90%都减了刑,出狱的人员也没发现再次犯罪。
“父母犯罪,孩子无辜。”当年,张淑琴在长期的监狱采访与犯罪人员接触过程中,发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监狱服刑,而这些孩子既不像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样享受父母的关爱照顾,也不能像贫困地区的孤儿那样获得政府救济。他们或流浪社会,乞讨为生,或寄人篱下,受尽歧视,或受坏人唆使步入歧途;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步父母后尘,又走上犯罪道路。
在犯人的家里,张淑琴亲眼目睹了濒临坍塌的窑洞、被村人毒死的牲畜、体弱多病的老奶奶领着4个不满14岁的孩子割麦子。那一群孩子,一双双眼睛变成了她割舍不下的心事。
“我哪有未来呀?我不知道未来,因为也没有未来……”每听到这样的话语,看到少管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张淑琴心情总是难以平静。她决心要投入全部身心拯救和帮助这些特殊孩子。
如今,张淑琴用二十年的时间,带领她的团队在陕西、河南、北京、江西、青海、辽宁、上海、新疆等省市区建立了12家儿童村,也被统称为“太阳村”,先后救助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6000多名,使这些特殊儿童渡过了最困难的离开父母的日子。
让狱中亲人看到生活希望
太阳村救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对服刑人员的积极改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淑琴经常组织服刑人员子女进行“亲情帮教”,定期去监狱探监,给狱中的父母带去自己在太阳村的生活照,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还送父母一件小礼品。
一次,一个孩子在监狱礼堂里给1000多名服刑人员念了一封写给父母的信,感动了全场。“爸,我好想你;爸,我又好恨你!我想你,是因为你在这里十多年,我一次都没有见过你;我恨你,是因为你,妈妈离我而去;因为你,爷爷病倒了,也离我而去;因为你,奶奶一夜白了头,生了病,没有人照顾;因为你,我在别人面前难以抬头……”顿时,礼堂里一片哭声,在场的所有人都泪流满面,服刑人员哭了,狱警哭了,监狱长也哭了……
太阳村的“亲情帮教”让很多服刑人员的改造行为变得异常积极,有的则提前刑满释放,和家人团聚。李丽(化名)的父亲李某就是其中一位积极改造的典型。
李丽,2007年7月23日来到太阳村,当时14岁。她的父亲李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缓,进监狱三个月后,李丽才出生。半年后,妈妈就改嫁了,李丽由爷爷奶奶抚养。不久,爷爷病故,年幼的李丽只能和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当李丽上初中时,她发现周围的人都用鄙视的眼光看她,说她父亲是犯人,同学们都疏远她。李丽感到非常伤心,又很孤单。在这种情况下,她被送到了太阳村。
2008年,太阳村第一次安排李丽到监狱探监。十五年了,她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爸爸,不知道爸爸什么模样,也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会在监狱。她只知道爸爸没有让她感受到父爱。
那天,父女二人四目相对之时,李丽的父亲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起来。他动情地说:“我以为这辈子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女儿了,我做梦也没想到还有人救了我的孩子。”他扑通一下跪在监狱长面前说:“你们不仅救了我的孩子,更是对我心灵的洗礼,使我有了新的寄托!从现在起,我保证好好改造,服从教导,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果然,李某在狱中积极改造,先后获两次减刑。出狱那天,李某感慨地说,“是监狱和政府救了我的孩子,没有太阳村,我不可能这么积极地争取减刑!”现在,李某父女终于团聚,李丽成绩优秀,考上了大学。
太阳村不仅仅是一个社救中心,它对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过失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服刑人员子女来说,太阳村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避免了他们误入歧途。
死刑犯临刑前托孤
每年春节,总会有长大的孩子回太阳村看望张淑琴,其中有两个卷曲着头发的小伙子,哥哥是马佳冬,弟弟是马佳才。他们每次来,总不忘给张奶奶带些宁夏的枸杞子和八宝茶。
2001年6月中旬,张淑琴总觉得有什么事还没有办。一天半夜,她终于想起来自宁夏青铜峡公安局看守所的一封信没有回复。这位姓马的罪犯,因杀害妻子被判处死刑,他认罪,愿意伏法,只是两个儿子幼小,父母年迈无力抚养,希望张淑琴能帮助照顾两个孩子。他说,他是在报纸上知道太阳村的,那天是“六一”儿童节,可能是真主为他的孩子指了一条生路……
收到这封信,张淑琴犹豫了好几天。倒不是因为多了两个孩子,而是太阳村从来没有收留过回民罪犯的孩子。那时候,太阳村还没有能力为回民孩子另建生活设施。于是,那封信便被放在一边。
一晃十多天过去了,这天晚上,她突然想到,这个罪犯有没有被执行?如果已被执行,就连她有没有收到信对方也不得而知,何况他根本无法目睹孩子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这是一个父亲最后能为孩子做的一件事。也许今天、明天、或者后天执行的命令就会下达……
张淑琴等到上班,立即抓起电话,用了三个多小时接通了青铜峡公安局看守所。接电话的是位王姓警官,他说他知道这个事,因为信就是他帮忙寄的。至于那位罪犯,一小时前刚被执行了。
张淑琴决定,立即赶到青铜峡,找到那对小兄弟,她要将他们带到他们父母的坟前,向他们说对不起……
第二天,张淑琴乘火车来到了这个黄河边上的小村庄,找到了那个罪犯的家和他的两个儿子,见到他们年迈的爷爷,还有位90岁的老奶奶。爷爷老泪纵横地听完了儿子的信后,将张淑琴和两个孩子带到戈壁滩的两座坟墓前。张淑琴拉着两个孩子的手站在墓前,对长眠着的夫妇俩说:“对不起,我晚了一步,我接受你们的委托,放心吧,孩子我带走了,养大我给你们送回来!”
带回马佳才兄弟俩,太阳村给他们专门开了清真灶。兄弟俩在太阳村生活了十年,在当地的学校读书直到初中毕业,他们的爷爷将他们接回了老家。
各方善举助力太阳村
西安太阳村开办二十年,场地是租来的,房舍和设备是爱心企业捐建和购买的,生活食品是爱心人士捐送的,孩子的照料也都是慈善志愿者来服务的。
张淑琴一家四世同堂都是志愿者。她很早结了婚,21岁时当了妈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武海利,小女儿叫武海燕。而在小女儿6岁时,她与丈夫离婚,带走两个女儿。
张淑琴办太阳村时,大女儿已30岁,小女儿也已当兵复员,在西北大学读书。小女儿做了六年志愿者,如今已47岁的大女儿仍是西安太阳村的负责人。甚至她大女儿的女儿周梦馨也在6岁时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就连她86岁的老母亲也在太阳村帮她煮过饭。
据武海利介绍,目前包括自己在内,有15位志愿者在西安太阳村照看孩子,白天是老师,晚上是“爱心妈妈”。孩子们按年龄和性别分别住在6个爱心小屋里,每个小屋居住着8到10名孩子,并都有一名爱心妈妈来细心照顾他们。
范熙珍是负责孩子生活的老师,今年59岁,2002年来到这里,一干就是十四年,被孩子们称为“最美爱心妈妈”。
据统计,二十年来,先后有100多个志愿者团队关注太阳村。目前,每周都有志愿者团队和社会爱心人士来看望孩子,并都带有物品,有送米面油的,有送水果食品的,有送钱的,也有来给孩子上课和做心理辅导的,还有和孩子一起联欢一起劳动的。周末最多,最多的一天来了8个志愿者团队,达100多人。
太阳村的故事感动了众多的爱心人士。二十年间,面对一拨又一拨来来去去的孩子,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为这个村陆续提供了资金和物资帮助。其中,西安高新区众多企业创建的太阳义工社与太阳村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太阳义工社由陕西晋商商会、交大MBA17义工社、交大MBA班长会、曲江一中关爱儿童社团等组成,目前已是百余人的规模,李海庆为社长,安静为执行社长。他们经常利用周末去太阳村看望孩子,除送去生活基本所需的米面油,还送去许多衣物,陪孩子做作业,开展文体活动等。目前这个义工社每个周末有人去帮助服务,每年都筹集款物助力太阳村的建设。
陕西省慈善协会也十分关注太阳村。1996年,时任会长徐山林为太阳村开村剪彩;随后,三线战友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大姐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支省直属志愿者团队前往太阳村,为孩子们捐款捐物并服务。2016年5月17日,刘维隆会长探访太阳村时表示,陕西省慈善协会可以和太阳村合作,设立太阳慈善基金,把太阳村和社会上流浪的服刑人员子女纳入“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来做,全力打造陕西“慈善筑巢、社区儿童中心、关爱花蕾、太阳村”四位一体的品牌项目,为太阳村的发展助力。
如今68岁的张淑琴老人,二十年来成功创办了一个“太阳系”―12个太阳村,除上海、新疆和青海第二个太阳村正在筹建外,其余9个太阳村目前共有在村的孩子1000多名。
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6
一天中午,亨利百无聊赖地翻着桌子上一张用来包裹工具的旧报纸,上面一个布丁大小的广告吸引了他:“好书从不会折旧,我们之所以折价出售,是因为它值得更多人分享。”这个位于英国伦敦华菲大街136号的马克书店以极低的价钱出售旧书,亨利的眼睛开始炯炯发光――他一直对英国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决定邮购!
亨利把残破的报纸带回了家,忐忑地把邮费和自己的索书单按照地址投递了出去,同时寄去的还有一封信。在信中,他自嘲地说:“现在,我总是左肩背着水泥袋,右肩背着大木箱,不知哪个肩膀能担负起自己的未来……”
两个星期后,邮递员带来了来自伦敦的包裹单。亨利激动地取回那一摞珍贵的旧书,每一本都让他爱不释手。特别是书里夹的那封意味深长的回信,更让他激动得久久难以平静:“肩膀上再重的负担也不能影响你担负起自己的未来,因为理想要用心来担负……”信的署名是马克。
就这样,亨利和马克先生开始了关于书的通信。
在马克先生的鼓励下,亨利开始了文学创作。伦敦和纽约距离那么遥远,可马克先生对亨利的体察和关怀却如此真切,马克先生的存在使亨利不再怨天尤人。
曾经有几次,亨利凑足了路费,想飞去伦敦拜谒自己心中的圣地――华菲大街136号,却总是不能成行。有时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安排不允许,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马克先生出差旅行,或者装修书店。这样的通信转眼就持续了二十年。
二十年后的亨利,已经是一家先锋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他一天比一天更热切地盼望能够亲手推开华菲大街136号的门,和亲爱的马克先生畅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终于有一天,亨利获得了一次到伦敦出差的机会。他没有把自己的伦敦之行事先通知马克,他决定给马克一个惊喜。
亨利沿着华菲大街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好像怕打扰了自己与马克先生之间二十多年友情的宁静。他带着当年那张刊登着马克书店广告的残破报纸,和马克先生寄给他的一些书,数着每一栋建筑前的门牌号:“……104、108……136!”136号!就是这个在亨利的信和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门牌号,可就在亨利的目光找到它的那一瞬间,他脸上喜悦的表情突然凝固了136号门牌旁,挂着一家咖啡店的招牌,而不是马克书店!
亨利不知道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错,还是伦敦的城市系统出了错,他疑惑地推开咖啡店的门,问服务生知不知道有一家马克书店,旁边一位拖地的老妈妈回答了亨利的问话:“这里就是马克书店,不过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以前就在马克书店干活。”亨利愣住了,他结结巴巴地问:“那马克先生呢?”老妈妈伤感地耸了耸肩:“就是因为他去世,书店才会关门啊,马克先生可真是一个好人……”
亨利慌慌张张地从背包里拿出那张印有广告的旧报纸:“可是……如果马克先生已经去世了三十多年,那么这则广告从何而来?”老妈妈盯着那张残破泛黄、没有日期的报纸看了很久,然后喃喃地说:“凯特,她可是我们那时候的大明星,她死了也有30多年了吧……”
亨利的目光转向报纸上广告边的那条报道,那条死在30多年前的某个大明星的讣告终于道出了这则广告的秘密――这不过是一则旧报纸上的过期广告。
亨利的脑子轰的一片空白。那是谁与他通信二十年之久,还不断寄书给他呢?亨利艰难地控制着自己的平衡,走向大门。就在他拉开门的那一刻,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了:“亨利,你晃得很厉害,是肩上的水泥袋和大木箱太沉了吗?”
亨利转过身,收款台后面的那个女人用她湖蓝色的眼睛静静地微笑着望着他那一瞬间,亨利好像明白了什么,那个女人站起来,向他伸出了手:“嗨,我是珍妮。”
这个开咖啡馆的女人,在第一次接到一个落魄青年写给马克书店的信的时候,为了帮他重树信心,跑遍了伦敦的旧书市场,有时还把高价买进的书低价卖给他,鼓励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这份真诚的坚持使一个已经关闭的马克书店为了一个大洋彼岸的落魄青年重新开张,一开就是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