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视觉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范文1

【关键词】直觉儿童美术教育传统美术教育视觉训练视觉表达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而足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儿童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三)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把人脸面成紫色;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观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达。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把儿童画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表现,认识就会得到升华。

人的直觉不是少数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开启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直觉发展。

二、我国传统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儿童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也抹杀了儿童的灵感和天赋。我从许多儿童在不同的状态中所画的截然不同的图画中,惊讶地发现了不同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认识所起的不同作用,证明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养人的能力,也可以阻碍人发展才能。

视觉训练范文2

【关键词】坐站训练;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脑卒中;平衡功能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16-02

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明显受损,表现为站立时重心不自主摆动增加,患侧下肢负重能力下降导致双下肢负重的不对称,进而造成步行时重心转移的难度和跌倒发生率增加[1],最终严重影响患者步行速度、稳定性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2]。本研究通过加强坐站训练(sit-to-stand training)和站立位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来提高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2月~2010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及临床表现确诊为脑卒中,其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均为首次发病的单侧卒中患者,病程在3个月之内;坐站平衡均2级以上,并可独立完成坐站转换。排除了意识不清、严重精神障碍、双侧瘫痪、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合并周围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病变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39~74岁,平均63.2±7.21岁;脑出血22例,脑梗塞26例;平均病程39.3±3.16天。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例,坐站训练联合站立位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治疗组(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坐站平衡能力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针灸、肌肉电刺激、一对一的偏瘫综合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天强化坐站训练15分钟,并给予站立位视觉反馈平衡训练15分钟。为防止因训练时间和强度不同造成的结果差异,对照组额外进行30分钟的患肢ROM训练。

1.2.2 坐站训练:坐站训练方法:患者先端坐于适当高度训练凳,站立时Bobath式握手,身体缓慢前倾、重心前倾,双肩前移越过脚尖,并且双膝前移,使重心在足上,身体向前向上站起;坐下时髋和膝屈曲,躯干前倾使重心后移,并通过大腿伸肌群的离心收缩使身体降低而坐下,训练过程中治疗师给以适当的帮助和保护。坐到站训练难度依膝关节弯曲角度不同及患足支撑面的不同分成六种类型:患膝屈曲105°、90°、70°下分别从普通地面和海绵垫站立。每天训练15分钟,每周6天,共4周。

1.2.3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视觉反馈平衡训练采用Tetrax平衡功能诊断与训练系统仪(以色列阳光医疗有限公司)。此系统由受力平台、显示器、电子计算机及专用软件构成。训练时向病人描述整个练习模式及所要求的动作,让病人两脚稳稳地站立于平衡台上,面向前方训练屏,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他/她必须能够清晰地看到训练屏幕,而且在训练时不能手扶扶手,集中注意力,通过移动重心改变体重在下肢的分布,改变脚在平衡台上的压力,带动监视器上的标记,跟踪捕捉任务目标。根据患者完成情况,逐步变化训练方案,以增加难度。每天训练15分钟,每周6天,共4周。

1.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跌倒指数(Fall Index,FI)、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go”test TUGT)、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跌倒指数采用Tetrax平衡仪评定,用以表示病人跌倒风险的数值,病人跌倒概率范围从0-100,0表示没有跌倒风险,100表示极有可能跌倒。总体来说,病人按照以下组别来划分级别:低跌倒风险(0-35),中跌倒风险(36-57),(58-100)高跌倒风险。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从一个有扶手的座高约45cm的椅子上由靠坐位独立站起,尽可能快地行走3m后转身返回,再转身坐下并靠回到椅背上。其中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不使用拐杖等步行辅助具。用秒表测得患者背部离开到靠回椅背的时间。测试3次,取其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以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为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跌倒指数分布、TUGT和MBI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两组的跌倒指数分布、TUGT和MBI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各指标在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详见表1。

表1

注:a: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b: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人体正常平衡功能的维持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前庭功能、躯体感觉(主要是本体感觉)、视觉和肌肉的完整整合。平衡是人体保持完成各项日常生活动作,尤其是步行的基本保证,平衡能力在日常生活功能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着是否能维持静止时的姿势,也关系着是否能在支撑面面积改变时执行动态活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偏瘫肢体感觉、肌张力、肌肉运动控制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尤其是瘫痪侧肢体的负重能力明显下降,破坏了双下肢重心的对称性,站立时容易倒向患侧,从而影响平衡的维持与步行能力[4]。本研究观察组患者4周后跌倒指数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其平衡能力好于对照组。可能的机制分析如下:坐站训练是康复训练中重要的训练方法之一,是一种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 orientated exercise),不论由坐到站还是由站到坐,重心和支撑面积均不断变化,是一种动态平衡训练手段,训练中能充分调动患者的踝调节和髋调节能力;同时患者的患侧肢体的关键肌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动员和锻炼[5],对于肌力的改善,患侧负重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Tetrax平衡训练基本上是一种站立位的静态平衡训练,通过重心前后左右变化,并改变双下肢对支撑面的压力来实现平衡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对患侧踝关节和髋关节的控制能力的提高有益,而踝关节和髋关节在维持平衡状态起重要的作用,另外该训练的优点是它作为一种生物反馈训练,借助电子仪器,将患者不易控制的功能状况以易见方式量化输出,从而提高该功能的可控性,产生心理激励,提高训练效率。

日常生活能力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其评估中下肢活动功能占有很大比重,比如转移,上下楼梯,行走等所占分值较高,尤其是卒中后期,步行能力好则MBI得分就高[6],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MBI明显好于对照组,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该组患者下肢能力的好于对照组,反映了坐站训练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良好治疗效果。

4 结论

坐站训练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明显改善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促进了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偏瘫康复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Malouin F,Pichard L, Bonneau C,et a1. Evaluating motor recovery early after stroke: comparison of the Fugl-Meyerassessment and 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J].Arch Phys Med Rehab, 1994,75,1206

[2] Juneja G, Czyrny JJ, Linn RT,et al. Admission balance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admitted for acute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J].Am J Phys Med Rehabil,1998,77(5):388-393

[3]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79

[4] Mackintosh SF,Hill K,Dodd KJ,et a1.Falls and injury prevention should be part of evey stroke rehabilitation plan[J]. Clin Rehabil,2005,l9(4):441-451

视觉训练范文3

关键词:控制作用;近视发展;调节滞后青少年;视觉训练

目前,国内患有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眼调节各个因素和眼屈光不正相关的各种问题,一直是相关临床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根据相关临床表明,青少年近视眼发生以及发展当中出现近视调节滞后,即大多数青少年有调节滞后。根据这一情况,本文笔者抽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的患者50例(100眼),对其采取视觉训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的患者100例(200眼),当中,男性患者46例(92眼)、女性患者54例(108眼)。年龄9~14岁,平均年龄为(11.36±2.36)岁。等效球镜为-2.3-5.3D,平均为-6.11±1.43D。采取相关标准视力表对双眼矫正视力进行检查,全部≥1.0,无显著是屈光参差,同时双眼散光全部在-1.00D以下,没有其他相关眼部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双眼交叉柱镜FCC法 采取电脑验光台,在屈光不正全部矫正的情况之下实施,把交叉圆柱镜当中的负镜轴放置在双眼前垂直部位,在眼前40cm部位放置一个十字交叉线卡片,室内光线要调暗,患者如报告垂直线清楚,则加上负镜。水平线清楚的话要加上正镜,一直到垂直线和水平线一样清除。临床记录所加上的度数就是调节滞后量。

1.3视觉功能训练 在40cm出放置一个视力卡,准备±2.00D。把其首先放在眼前,立即翻转其的双面镜,要求一定要看清楚视力卡当中的字母。根据字母卡当中的1号到40号的顺序依次大声朗读每个字母,重复翻转±2.00D双面镜,尽量快速的随着镜片不断翻转,同时还要一直保持阅读字母的清晰。两只眼都需要进行训练,1~2次/d,10~15min/次。训练一直到反应时间不得低于1周期/3S,即每分钟翻转20周期,双眼差别要在2周期以下。把远用的大字母表固定放在3m部位,手持近用小字母表放在双眼之前40cm。注视小字母表的第1行,并必须清晰,依次朗读出每一个字母,一边朗读一边把小字母表逐渐拉近,一直到模糊为止,之后在转移到2.5cm,之后一直保持这个距离。交替阅读字母(大/小)当中的第2行的每一个字母。阅读完第2行以后,把小字母表重新移回到40cm部位。注视小字母表的第3行,一直保持清晰,依次读出每一个字母,一边朗读一边把字母表逐渐拉近,一直到模糊,之后再转移2.5cm左右,一直要保持这个距离。交替阅读字母表(大/小)当中的第二行的每一个字母,一直重复以上动作,一直到朗读完10行。

1.4临床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1年以后,对两组等效球镜增长、眼轴长度以及调节滞后量给予详细记录,并给予对比分析。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

2 结果

临床治疗1年以后,实验组患者屈光度数、眼轴长度以及调节滞后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们的眼睛之所以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舞台,完全就是利用眼的调节作用。可以引发人们眼睛出现调节物品或者视觉目标被称之为调节刺激。一般以物体一直到眼睛平面的距离的倒数来得出调节刺激的量。调节反应为人们眼睛对调节刺激造成的具体调节量。对近距离的物体给予调节的时候,调节反应一般较轻,一般要低于调节刺激,也被称之为调节滞后。目前,这种情况在青少年近视发展当中的作用已经引起相关临床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1]。

调节是睫状肌肌肉运动而带动的,肌肉的速度、幅度以及力量都是能够锻炼的。所以,能够利用视觉训练对睫状肌进行训练,使其血液供应保持稳定,使其运动速度、幅度以及力量明显增加,使调节幅度和灵活度明显增加,使调节滞后明显减少。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2],视觉训练可以使近视发展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使其调节滞后的量明显减少。本文临床结果显示,临床治疗一年以后,实验组患者屈光度数、眼轴长度以及调节滞后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采取视觉训练,可以使调节滞后的量明显减少,进而对近视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视觉训练范文4

【关键词】视唱练耳;和声;听觉

中图分类号:R33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49-01

一、视唱练耳概述

视唱练耳主要包括听觉和视唱两个方面,从概念上来说“视”主要指的是视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是用眼睛对音谱进行观看,然后进行视唱,也叫做看谱即唱,“视唱”指的是演唱者看谱视唱的一种能力。根据乐谱的不同,视唱主要有简谱视唱和五线谱视唱两种形式,简谱相对简单,需要对不同谱号进行必要的掌握,并且对不同高低音之间的转换有正确的区别,还需要对各种升、降记号和音符的值进行必要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演唱者对音乐的调性和调式进行准确的判断,使演唱者用完善的表现力把音乐中所表达的各种情感表达出来。练耳指的是听觉训练,需要对演奏出来的曲子进行音和旋律的辨别,听出不同音乐之间音程、节奏和弦的性质,并能够用五线谱对所听到的音乐内容进行准确的记录。

二、视唱练耳和声乐相结合的作用

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对技巧的把握非常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完善训练者的和声乐感,直接影响着训练者对音乐的把控和熟练运用。在视唱练耳的过程中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独具特点的视唱练耳能力。在进行视唱练耳时,会使音调和音色在训练者心里形成一种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的驱使下,训练者通过必要的音程分类和和声统一的归类,最大程度上对和声技巧进行掌握。在音乐练习中,每个和声都有其自身的形式和结构,在结构中有固定的构架,所以,在对构架进行必要调整时,通过较为科学的方法进行和声的演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训练者把音乐中的和声通过演绎表达出来,通过两者相结合来实现训练的目的。在训练中,把视唱练耳与和声相结合,能够起到双向发展的作用。音乐的和声听觉训练需要长时间音乐进行接触和感悟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采取将视唱练耳与和声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实现多看、多听和多练,从容易到难进行反复练习,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三、和弦听辨训练

(一)单个和弦听辨训练

进行单个和弦训练是听觉训练的开始,训练者需要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记忆能力进行必要的组合和模唱来对和弦性质进行效果的深化。以下通过谱例1来对和弦性质听辨方法进行说明。

谱例1:

听辨方法:

1.了解和弦。和旋有多种性质,主要通过音程结构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大三和弦、增三和弦、大七和弦和半减七和弦等。

2.记忆。把标准音al在键盘上标出,利用标准音把根音、五音和七音依次进行勾唱,通过记忆对各音高进行准确判断,并想象不同音的同发效果,然后把和弦在键盘上体现出来,依次把和弦分解模唱,如谱例2所示。

谱例2:

把该和弦在键盘上体现出来,对每个单音进行听辨,直到能够对每个音进行模唱为止,然后对和弦和分解和弦进行模唱,依次提高和弦能力。

(二)调内和弦连接听辨训练

调性体系和弦根据功能的不同可被划分为主功能组、属功能组和下属功能组。演唱者在听辨前,应明白不同级别和弦在调性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依次对调内和弦进行认识。比如,C大调,Ⅰ、Ⅳ、Ⅴ级都是大三和弦;Ⅱ、Ⅲ、Ⅵ级是小三和弦等。演唱者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和弦连接训练,训练应从三声部排列开始,从此时开始的原因是此时的和弦中不同音之间距离比较近,训练者对性质的听辨非常容易。在键盘上给出标准音与主和弦:1.首先对上述例子中的和弦进行弹奏,使训练者对和弦连接声部的走向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2.通过对和弦进行多次的弹奏,使训练者对和弦的各个不同声部进行必要的记忆;3.训练应根据老师弹奏的和弦来模唱不同声部之间的连接。

参考文献:

[1]肖瑾.论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多声部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周锦.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杨白雪.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听觉训练的现状分析[J].音乐生活,2010,(04):61-63.

视觉训练范文5

关键词: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行为问题

感觉统合理论最早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Ayres A.J.提出。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的输入的感觉信息经过大脑的整合作用后,形成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从而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1]。若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就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SID)。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产生有多种解释。剖腹产或早产,幼儿接受的感觉刺激不足及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感觉统合失调。针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Ayres博士设计出了一套系统的游戏疗法,即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失调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国外报导的儿童感统失调率为10%―30%[2]。在国内,任桂英(2007)[3]等的研究显示北京市儿童感统失调率分别为重度10.3%,轻度35.9%;杨少萍(2009)[4]等对武汉城区幼儿园的调查显示感统失调率为30.7%;李晶(2012)[5]等对嘉兴市学龄前儿童感统失调率的调查结果为24.78%。感觉统合失调会对儿童造成多方面不利影响,包括学习困难,交往障碍及行为问题等。曹秀菁(2004)等[6]的研究表明行为问题儿童有前庭功能协调障碍,伴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儿童易出现心身问题,且前庭平衡失调项得分越低,多动指数越高,伴发育运用障碍和视觉空间障碍者发生焦虑机会大,这证明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本文使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及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对感统失调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在北京(某)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感统训练的42例感统失调儿童。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为3-12岁。其中年龄≥6岁组2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由Ayres本人设计。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4)从台湾奇德儿脑力开发联盟引进此表,经在国内10余地区的施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证明其在大陆具有较好的的可用性和可接受性。量表由58个问题组成。由儿童的父母或知情人根据儿童最近1个月的情况认真填写。量表的评分按“从不,很少,有时候,常常,总是如此” 1-5 五级评分。“从不”为最高分,“总是如此”得最低分。此量表又分为5大项,根据年龄及性别将各项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T分数(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儿童的得分低于40分为有轻度感觉统合失调,低于30分为有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7]。本次评定内容以前庭功能、触觉防御、本体感及学习能力4项为主。

1.2.2 Conners父母用量表 该量表共有48个问题,可归纳为六个因子,分别为品行、学习、身心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及多动指数。基本上概括了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其信度、效度已经过广泛的检验,能满足一般需要[8]。

1.3 方法

通过专门的练习器具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约2h/次,2次/周,24次为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分析,调整方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感觉统合训练前后各项感统能力的变化

此次参与训练儿童中,前庭平衡重度失调儿童28人,触觉防御重度失调儿童28人,本体感重度失调儿童16人。学习能力重度失调儿童19人。男女感觉统合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由表1可以看出,训练后各项感统能力得分均有提高。由表2可以看出,训练前后的前庭功能、触觉防御、本体感和学习能力的分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 感觉统合训练前后各项行为因子的变化

男女各项行为因子分数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由表3可以看出,干预后各项行为因子得分降低,说明感觉统合训练影响到了行为问题因子的变化。由表4可以看出,干预前后的行为问题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

2.3 感统能力与儿童行为问题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看出,感觉统合能力得分与行为各项因子得分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其中前庭功能―心神障碍、前庭功能―多动指数、触觉防御―学习问题和学习能力―多种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基本上可以认为感觉统合能力越低,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就越高。

3.讨论

感觉统合量表评定的内容共包括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及不足大年龄的特殊问题五项。其中大年龄的特殊问题针对11岁以上儿童进行评定,而本次研究中11岁以上儿童仅有5名,样本数量过小,不足以进行统计,因此略去。本次研究显示,感觉统合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影响,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行为问题起到改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大部分的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因子之间都存在负相关,仅有本体感―学习问题和本体感―品行行为为正相关,与前人的研究[9]不符。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量过少导致的结果偏差,也可能是父母填写量表时存在虚报,又可能是由于儿童受到非训练过程中其他无关因素(成熟,父母态度,家庭环境的变化等)的影响。

4.结论

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感统失调儿童的行为问题;②感统失调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问题行为都不存在性别差异;③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感觉统合各项能力得分越低,行为问题的各因子得分就会越高,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这提示我们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要尽早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及时改善行为问题的状况,并降低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对儿童各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Ayres A J.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Los Angel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1972. 258-259.

[2]Robert A Cummins: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Ayres'factor analyses reappraised 2006.

[3]任桂英,王玉风,顾伯美. 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 2007(01).

[4]杨少萍,彭安娜,石淑华,等.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神经心理发育的关系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3):450-451.

[5]李晶,刘惠娟,沈畏文,等. 城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况调查. 浙江预防医学, 2012,24(7):75-85.

[6]曹秀菁,尹广林,王平.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4:407-408.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321.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50.

视觉训练范文6

    自主开发这类培训项目需要培训机构拥有优良的人才资源,并投入较多的财力,要做好培训项目自主开发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项目的选定。它一定是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以提高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管理能力为目的而量身打造的,要求对需求群体及需求特征的定位必须准确。这类培训项目不完全等同于一门或几门特定的课程。管理培训活动本身的目的性,是对管理理论的应用,在教育产业链处于中端环节,是把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管理实践者的实际应用能力。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不仅包含以授课为主“培”的环节,也包括互动。行为体验、案例赏析、自我检测等多种教学单元在内“训”的环节,以促使受训者在完成了所有培训环节后,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得到提升,并通过具体行动表现出来。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对一个特定的主题,讲授什么内容,在授课内容的各个单元中,什么时间插入什么样的训练环节,都应当有精致的设计。由此可知,我们这些经济管理干部院校过去按各管理门类配备师资,然后按现有的培训资源,开设有把握的培训课程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个性化、高标准的培训需求。二是培训项目的研发。项目研发一定是一个团队的行为,而不能依赖于某个培训师个人。否则,全面推广该培训项目时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诚然,培训产品是一种服务性产品,产品自身价值要通过培训师的工作行为转化并实现其使用价值,培训师个人能力确实对一个培训产品能否实现自有价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一个标准化流程设计的培训项目,在一个团队中一旦取得了共识,在培训过程中即便是不同风格的培训师,也不能够随心所欲、自由发挥,最终培训受众从不同风格的培训师那里应当体验到的是培训项目的整体风格。当然依照培训受众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做细节上的技术性调整,但应保持项目总体风格的统一。对于一般的经济管理干部院校来说,我们不具备名校效应,靠个体师资,我们无法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直接请一些名校名人来做培训,个人随意性很大,一个培训项目,前后主讲教师内容重复,观点相悖,而且很多师资如同艺人“走穴”,时间经常调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抱怨越来越多。我们自主研发的整体培训项目,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培训机构现有产品开发的技术实力不足,我们也可以采用产品引进的模式,方式有两种:一是引入培训机构的设计,我们组建团队学习、吸收,然后靠我们自己的团队去推广;二是与项目所属机构合作,利用我们的自有销售渠道去推广。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选择时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综合考虑诸如引进的成本和风险、自有销售渠道的特点,对方的诚信度、培训项目的成熟度、培训项目与自己主要客户的需求定位是否相符等众多因素。项目导入的模式虽然有一些因素不易把控,但只要对接的比较理想,是应对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最迅捷的方式。

    切实做好培训市场开发

    工作与培训产品开发相同,培训市场开发也是培训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场开发工作主要包括销售渠道搭建、销售队伍组建和客户服务等诸项内容。培训项目一般是以直接对终端企业客户或公开课两种形式实施的,对于不同的实施形式或不同性质的培训项目,适用的销售渠道也是不同的。往往我们是通过在实施不同类型培训项目的过程中搭建起不同类型的销售渠道、配备销售人员,使销售渠道与销售队伍逐步完善起来。一般情况下依培训项目的特性不同可有以下几种渠道模式可供选择:合作式布点在不同的地区与当地的一些机构以授权合作的形式,销售自有的或取得绝对控制授权的培训项目。虽然我们需要出让一部分利润空间给对方合作机构,但却可以大大降低直销的销售成本,同时是机构迅速扩大市场渗透力,提高知名度的最有效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限制在于两方面:一是机构必须拥有培训产品的控制权。前面提到的以合作方式引入的培训项目,就不适用于此类培训渠道。二是能够吸引与自己合作的当地机构,同时该机构拥有自己客户资源,价值取向类同。发展培训会员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便于组建起一支相对稳定的销售队伍。每一位销售人员对自己发展的会员都会比较熟悉,了解客户的需要更直接。前面提到的职业资格认证类的培训,大多以开设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公开课组班时如有会员单位及个人为基础,就会降低风险。另外培训产品销售员,对培训产品要有较深入的了解,需要一定文化素养,当培训机构培训项目还不够丰富时,直销单个项目的销售成本会比较高。如能发展一批稳定的会员群体,不断摊薄后续培训项目的销售成本,就会大大增强培训机构的竞争优势。大客户培训顾问这是一种关系营销模式。就是对于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社团组织,以及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选用经验丰富的培训顾问,直接服务于这些组织,为他们量身打造适用于他们的培训项目。事实上我们培训机构的很多精致的培训项目,正是首先从这些大客户中获取信息,在为他们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再通过其他渠道推广出去。这种营销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只要我们的服务令客户满意,就可以和客户建立起深度的信赖与合作关系。而维持一个老客户比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节约许多。另外,这种营销模式适应的培训产品类型也很宽泛,前面提到的各种类型的培训产品几乎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销售。以上几种渠道模式,是选用其中的一种,或以一种为主其余兼顾,主要受机构自有资源的制约,每一种模式做得出色,都可能使培训机构焕发勃勃生机。

    切实扫清思想与机制障碍

    我们认识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的重要性并不难,但各种开发实力的积累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资源积累的过程,是培训机构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经济管理干部院校无论是在师资配备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上,与一些民办培训机构相比都具备更深厚的基础,今天发展的脚步变慢了,问题主要应归结为观念和机制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把培训看得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一种倾向认为,培训工作就是办几个班,只要有几个人跑跑生源,聘几个老师讲讲就可以了,甚至场地设施都可以租用,不需要什么原始的投资。另一种倾向则是悲观化,看不见企业培训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市场空间,认为培训市场竞争太激烈,要想做好挑战性太大,短期内难以见成效,因而丧失信心,任其自由发展。内部机制僵硬,组织机构不合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虽然企业培训已完全市场化,但很多经济管理干部院校机制却很难与外部市场需要相匹配,无论在资源调配、用人机制、奖罚制度等方面都残留着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比如在组织机构上,如果按照重视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思路来设置,一个成熟的培训机构应设有项目开发部、市场服务部、公共关系及外联部、策划宣传部等关键部门,而不是定位模糊的类似于培训一部、二部的平行设置。师资资源建设方向不明确任何一个培训机构都很难做到拥有门类齐全的培训师资,建立起一个外聘专家师资厍是培训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对这些师资的学识水平、授课风格、为人态度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使用时才能够做到不失信于客户。但外聘师资在多方面都有很强的制约性,要做成精品项目是很难的。因而,培训机构一定要拥有几个骨干培训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师与高校师资在培养方向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强调的不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而是理论转化能力和服务能力。他们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成为企业的培训顾问,善于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培训、咨询等活动加以解决。很多培训机构都缺乏拥有这种特性和能力的师资,为现有师资提供这个方向的成长机会与投入也明显不足。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足迹来看,企业在职人员的管理能力培训,是教育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人走出高校,步入到企业管理岗位,一生都需要接受再培训,因而这个事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树立市场观念,脚踏实地地打造实力,在市场中找准位置,做出特色,我们这些老经济管理干部院校一定会再创辉煌,再次成为培训市场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