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扬长避短 求真创新 话题式 创新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19-02

话题作文在最近几年里成了语文界的“宠儿”,不仅高考作文青睐话题作文,而且中考作文以及各地的竞赛、征文也多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如此受欢迎,其原因主要是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放宽了文体限制,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辨、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写作自由和发挥余地,而且这种作文命题形式其设计的话题一般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热点,所以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可以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发实感,从而写出多样的生活体验与思想,展现出自己的个性,表现其创新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优秀者脱颍而出。

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灵活、开放”的写作环境,所以使一部分学生对话题怍文产生了一些误解。如: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放宽了文体限制,有些学生就误认为话题作文写什么都可以,怎么写都可以,所以导致有些学生不爱动脑,一遇作文就套用、抄袭时文佳作,或者套用、抄袭自己以前写过的文长,甚至无条理、无层次可言的拼凑文章大量涌现,这显然与我们要求的 “求真、创新”的指导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应该就这一现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解决。

一、写作素材积累

积累写作素材不仅适用于话题作文,它也是写好其它命题形式的作文的基础,更是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未雨绸缪,才能高枕无忧。只有平时多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才会在写作时胸有成竹,下笔有神。这项工作最好从平时做起,课内外结合,随时随地进行,并且坚持不懈。

因为话题作文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所以在课内就可以以此为目标对教材中的精彩片段理解赏析,也可以从词语、句子、语段方面进行号题性的训练。具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成语接龙、仿写句子、古诗词及精彩片段背诵默写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激活思维,而且通过识记也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一石二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凡此种种方法甚多,可以视情况而定,轻松有效地充实写作库存。

当然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它也可以扩展到其他课程。如政史地,它们和语文都属于社会人文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这些学科中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为语文所用。

另外,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引导它们从读物中汲取营养,而且还可以通过收看(听)电视(广播)中的新闻或专题性的科教节目来丰富学生的作文资料库存,而且常存常新,为作文写作提供鲜活的材料。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开源导流相结合,积累写作素材。

二、作文训练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首先应从审题入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但这并不等于话题作文不要审题,也不意味着话题作文写作时可以信马由缰,“任意东西”。审题的目的就是要定好写作的框架,以避免因写作的内容太窄而对题目要求涉及的太少,或者写作内容太宽而没有针对性,或者写作内容偏离题目要求。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由话题材料、话题提示、话题、及话题限制(要求)四部分组成,所以教师也应提醒学生审题必须限定在这四部分之内进行。

其次,学生写作中的拟题、立意、选材等方面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调动了自己的思维,所以在拟题、立意、选材等方面,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性活动,用设置情景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共评,指出学生所选材料及表达角度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立意。如在以“战争为话题作文中学生所拟的标题有《止战止殇》、《和平的癌症》、《悲惨世界》等。这些题目体现了学生对直觉思维、反向思维、想象和联想思维等的灵活运用,也是对话题作文优势的充分运用,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文采,而且能给读者一个很好的印象。

再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因为话题作文大多不限制文体,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话题的特点及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的文体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可以将自己读书笔记中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及俗语用到文章中。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特点运用多样的表达方式,如夹叙夹议、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等,还有多种写作方法,如各种修辞及欲扬先抑、虚实相间、形声兼备等。

总之,学生写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话题作文写作中“扬长避短”,从而达到对话题作文“求真创新”的特点。

三、交流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主要通过对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两个环节来进行。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教师一人包办,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作文精批细改,而学生却往往对分数的关心大于对教师评语的关注,所以教师的批改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收效甚微。因此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是作文教学改革中势在必行的一个环节。当然,对于作文的批改权教师不能完全放手给学生,最好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批、互批。在批改时,教师提出修改的要求,如找出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句段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表达是否有文采等,然后再提出评分的标准,最后学生通过同桌或小组商议.打出分数,写上评语。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在批改别人作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优势与不足。

另外,作文的批改最好与作文的讲评结合进行,因此作文讲评应及时。在讲的过程中也应以学生的讲评为主,教师的点评为辅。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很强,与自己写作水平相当的作文往往也能说上一二,而且对于同学的意见学生也往往乐于接受。这样,在民主、活跃的气氛中,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朗读,向大家推荐范文,或者学生自己推荐,通过听范文,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作文,总结自己在审题、拟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得失,进一步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并且教师做总结,从而达到交流领会的目的。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当下,中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评分标准中“立意新颖”是最重要的评分标尺,考生都想拿到这一分数,可是事与愿违――很多考生很不小心地失去了这一分数。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都发现不少考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表达基本功,但是立意陈俗,人云亦云,老套程式,平淡寡味,缺少新鲜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没有感人的领悟和启迪人的睿智,显得平庸无奇,很不起眼而被判了低分,令人怜惜。

作文“立意”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意犹帅也”,即主题是作文的“统帅”,它是作文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必须合乎准确、正确、明确。作文立意一旦蹈人足迹,落于窠臼或囿于俗见、陋见、成见,那就谈不上新鲜生动、别开生面、醒人耳目,富有魅力了。

作文立意新颖是中考作文成功的基石,是思想内容显得深刻的依据,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因素。中考作文满分者无不在立意谋篇上费尽心意,再三斟酌,反复推敲。为了方便中考考生能快速学会立意新颖之法,提高写作能力,笔者意欲率尔操觚,结合平时写作教学与阅卷的实践,给考生指点几种重要路津:

一.发他人所未发,言他人所未言

立意新颖,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写出自己特有的感受和独到发现。

大文豪柳宗元听到知友王参元家中失火遭灾后写信说,“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乃至“将吊而更以贺”,并说,如果家产“荡然泯然而悉无有”,还“尤贺”!这种态度乍看不近人情,有悖常理,令人震惊。但读完全信,不禁拍手称绝。原来进士王参元是个颇有才华的人,但“京师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现在大火一烧,“积货”化为灰烬,“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不污”。这样一场大火倒反使王进士令名显扬,他人的顾忌消失,这岂不可贺?这种超常的构想,真是新颖独到,令人击节称道。这也就显得见解深刻,发人深思。

在中考作文里只有“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巧辟蹊径,才能找到新角度,悟出新道理来。如此既切合原意又具有作者独到的发人深省的感悟,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然作文分数就高了。

二.独辟蹊径,反其意而用之

在构思以“竹”为话题的作文时,有人想到竹子终年常乐,傲霜凌雪,与松、梅为岁寒兰友,高洁纯净,令人敬佩;有人想到竹子一身是宝,从细芽竹笋的鲜美可口到成竹后的多种用途,处处说明它为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有人甚至赞美竹“掏尽红心为人民”,袁鹰笔下的“井冈翠竹”不就是井冈山军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吗?可有一个同学偏偏独辟蹊径,反弹琵琶,另立新意。他认为竹子徒有其表,内心空虚,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典型。这正和那些夸夸其谈、志大才疏者相似,和那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者逼肖。而我们应该做一个内心充实、精神富有、朴实无华、表里一致的进步青年。这一“反其意而用之”的立意,我们认为言之有理有据,是深刻的,独到的,有意义的。作者的求异思维闪射出了熠熠光彩。

三.变化选材视角,改变描写角度

作文时巧妙地变化炫彩视角,改变描写角度,是在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目标。中考作文切忌尾随人后,而要“鹤立鸡群”,立意要求运用变向思维,选取最新最佳角度,提炼出独特新颖的见解。运用此法的思路是:先以文题或材料为中心,借用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列出可供写作的众多立意子项;然后对这些子项进行分析筛选,排除别人文章用的子项,眼前考生可能写的子项;最后从剩下的子项里,选出独特的、最佳的、自己最擅长发挥的一项构思行文。

例如写当今农民的假日生活,一般离不了洗衣、带孩子、提篮买菜、下地干农活。可有的同学改变视角,重点写老年人意兴盎然地打太极拳,一会儿“白鹤晾翅”,一会儿“乌龙探海”,令人目不暇接;年轻的武术爱好者耍棍弄枪,龙腾虎跃,或是静静地晨读,他们全然不顾街上熙来攘往的人流,或者享受一下逛公园的乐趣,他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补回因孩子和家务而丢失的锻炼和学习时间。这样的描叙视角,不但表现了新型农民抓紧锻炼、学习时的特有心态和神态,而且昭示了当今农民改革开放后的一种新的意趣和精神境界,展现他们内心世界的进取、奋发、乐观和自在。这样的视角描写,就很有新意,充满时代气息。

四.联想迁移,扩散引伸

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别出心裁的妙文佳作,采用联想法是很有效的。联想的方式很多,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引伸联想、类比联想、表里联想、否定性联想等。一般地说,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可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加深思索;由表面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拓宽思路。

总之,这种联想迁移扩散引伸,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可泛起圈圈层层的涟漪,把浪花的层次和风采展露得美丽动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这种联想迁移和扩散,常常是避免选材枯涩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例如中考作文题“记住这一天”,翻看众多的作文,很多考生都把“这一天”定位在“自己”“家庭”“朋友”“学校”等狭小的范围里,可是其中一位考生联想到了“七七芦沟桥”爆发的历史性纪念日。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不寻常的日子引起的联想,就把考生的思情引向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即将熊熊燃烧的战场,就把他们的情思之弦紧紧扣牢在抗日救亡的爱国琴键上,它弹奏出了激越、深沉、雄浑、悲壮的旋律,将多么强烈牢固而又久久地萦回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头啊!这样一联想,事件的选取就有了独特的意义,细节的选用就有了思考的深度,感情的喷涌就有了时代的光泽,斗争的风云变幻就在你面前的稿子上活鲜鲜地跳动了起来!这样的立意谋篇当然是新鲜而又深刻的。作文的命意有了这一深层思考,此时,考生们感受到的就决不是紧张、慌乱、担忧和无从下笔,而是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激发起了民族自尊自强自豪的澎湃情思,这样从心中流出来的文字就能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启人奋发,激人力量!

五.成语新解,求异思维

诸如“开卷未必有益”――看你开的是什么“卷”,“班门可以弄斧”――对师傅对徒弟均不失为一种考验;“不知足者常乐――对精神世界美好东西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永不知“足”;“言多不一定失”、“近朱不一定赤”、“近墨不一定黑”、“龟兔不可进行赛跑”等等,都可以写出立意新颖且又深刻的好文章来。当然,立意新颖并不都要求“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主要还是应该对寻常习见的、熟悉的材料能作出新的处理,新的思考,提出新的见解,设计新的角度来,以收到深刻隽永、新鲜有力、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

六.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

要使中考作文立意新颖,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即与时俱进。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喻作“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泰斗鲁迅先生的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就是因为他们所写文章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可见写文章扣住时代脉搏,才能引起读者共鸣,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常写常新。

山西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围绕“换位”这一话题写作,有位考生避开师生间、父子间、母女间换位的老套路,将想象的触角延伸到当时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写出了《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作者与阿富汗儿童“换位”,并要求布什与阿富汗儿童“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您的子民正颠簸流离,衣衫褴褛,忍饥挨饿,你会作何感想?……请听听阿富汗儿童的呼声吧!”这是作者在一种正义感的驱动下对“换位”作的深层次的思考,你说,凭作者对“换位”这一话题内涵的诠释,凭作者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亲切感人的文字,能不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