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唱歌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唱歌教学范文1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唱歌教学是其最主要的教学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唱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对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表达在音乐的熏陶下可以得到更好地升华,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下面文中从我国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现状人手,对音乐唱歌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音乐唱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很多教师有一种教得费劲的感觉,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解决唱歌难点问题的方法,但是一到教学中却感觉用不上,对于根本听不懂这些老师总结出来的这些“唱歌宝典”: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了教学生认识乐谱上,从而使得原本应该是生动快乐的音乐唱歌教学内容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课,这也使得学生对音乐唱歌教学不能提起应有的兴趣。在唱歌教学中,往往教师教唱一首新歌,学生将曲谱试唱下来,再填唱几遍歌词,这样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认同感,更不用提对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唱歌来表达情感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音乐唱歌教学没有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有效地结合。而且在传统的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跟着老师在钢琴或是背景音乐的辅助下进行学唱,使得唱歌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如何改变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这些现状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唱歌教学效果是我们所要积极探索的―个重要问题。
二、提升音乐唱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唱歌兴趣的培养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教学、唱歌教学有了强烈的兴趣,才愿意去学,那么才能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唱歌来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唱歌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师工作内容的一个重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引导学生兴趣培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快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唱歌教学兴趣的培养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丢手娟》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一边带学生玩这个游戏,一边教学生去唱歌,从而实现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们唱歌,这样学生也更加愿意去学习唱歌,同时也可以更加体会到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生倾听
在音乐唱歌教学中,学会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活动的开展都依赖于听觉,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每学一首新歌之前,都要对歌曲进行反复的听,并且对每一次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在第一次听时引导学生听出歌曲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在第二次听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拍等等,每一遍的倾听都要有循序渐进的要求。通过倾听可以使得学生的乐感增强,并对音乐产生一种共鸣。另外在引导学生倾听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范唱来增强学生的倾听效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范唱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歌曲的旋律,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3)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内容的选定都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而确定的,这些歌曲也都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从而对教学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唱歌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之后才能更好地将歌曲唱好。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分析,在唱歌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性认知,从而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感受音乐来理解作品,将歌曲很好地表达出来。
唱歌教学范文2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在以歌唱教学为主的音乐课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代学生的需求。在新理念的推动下,良好的音乐教学为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对艺术教育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演唱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增强群体合作意识,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思,感受音乐的美。多样式的唱歌实践活动对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唱歌教学的现状,并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以解决音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唱歌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方法;探索研究
在新理念的推动下,学校音乐教学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在以歌唱教学为主的音乐课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代学生的需求。课标指出唱歌教学的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经验与能力,促使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让他们获得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怎样遵循新课标的有关要求提升教学理念、总结反思、提高唱歌教学等,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和研究。
一、唱歌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唱歌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方式,唱歌教学对学生领悟唱歌技巧具有启迪作用,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唱歌,这是最简便、最经济、大众化强、普及范围广的一种教学形式,因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被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所用。
良好的音乐教学为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对艺术教育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学生从小学会唱歌,在唱歌实践活动中能体验并理解歌曲所包涵的情感,使学生逐步从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去认知乐谱,养成良好的唱歌能力,可以学会用自然清新的声音,正确地演唱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演唱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增强群体合作意识,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思,感受音乐的美。多样式的唱歌实践活动对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对唱歌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重点一味地投入到编创活动当中
为了体现课标的要求,教师把时间都留给了编创动作、歌词、旋律、节奏等教学活动中,一堂音乐课下来学生仅对歌曲唱了两三遍,教师课前做过的巧妙引入都只是让学生想象憧憬了一下就草草过场了,音乐的唱歌教学没有发挥作用。
2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不够高,对唱歌教学的仔细程度不够
很多情况下,教师只对学生的唱法进行评价,表面的提示声音宏亮、嘴巴打开、要有共鸣、加入感情等。却不知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样解决问题,很少有老师会停下来并运用合理的知识与技能加以纠正。怎样处理唱歌技巧、怎样才能做到吐字清楚不含糊……学生们往往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3由于唱歌的水平不高,学生不敢大声歌唱,发挥不出自身的潜力
有的学生唱歌时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的状态;还有的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嘴巴呈蠕动状,要睡着似得;也有的干脆直接说不喜欢唱歌。
三、对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的探索
我们提出过“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唱歌教学理念。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围绕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来丰富学生的情感,理解音乐文化。在教师引导下,有情感地唱出歌曲中蕴含的音乐基本要素,发自内心的动情地歌唱,从中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自信、主动地演唱歌曲。这就需要对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演唱技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
1.长期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养成良好的歌唱意识与习惯
培养学生把握唱歌时的音色、音准,控制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尤其注重正处于变声期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科学的歌唱引导。相信教师在歌唱教学中有效地引入声乐教学法必然会有着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
给学生讲解唱歌基础理论,包括人体的歌唱器官及其作用、歌唱的姿势、发声原理、呼吸、咬字等歌唱技能。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声音概念、发生位置、声音共鸣及发声练习的掌握等知识。通过掌握唱歌基础训练的规律、歌唱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对音色的控制、歌唱技法与修养都有明显提高,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音乐教师的范唱尤为重要,要怀着热情富有感情地唱,把学生当成亲切的听众,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以亲切的态度唱歌,把歌唱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情感慢慢地渗透给学生,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注意动、静交替,让学生练习和休息交替地进行,避免学生疲惫不堪和大声喊叫、激发学生演唱的欲望并和教师一起歌唱。不需要运用太复杂的声乐演唱技巧,这样反而容易起到不好的效果。自然大方,从容的呼吸与饱满的热情引领学生敞开心扉一同演唱。
歌唱教学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柯达伊说过: “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中学生歌唱的科学发声训练加强经验积累,注意精心搭设平台,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演唱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的、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展示教师唱歌教学的魅力和学生唱歌活动的风采,让他们满怀激情地追求美妙的声乐世界。
参考文献
[1]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唱歌教学范文3
一、放低门槛,“灵动”歌唱知识
对于长期缺失音乐学习的农村初中生而言,什么唱歌的呼吸、如何运用气息、怎样科学发声等等诸如此类的歌唱知识、技能、技巧对于他们来说是疲于接受的。然而这又是学会唱歌、唱好歌的前提,因而,唱歌教学中如何将歌唱的相关知识浅而易化地浸润给学生十分重要。
心理学中“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把这个效应运用到唱歌教学中来,为了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先给学生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让他们轻而易举地跨过唱歌技能、技巧的高门槛,让他们觉得唱歌其实如此简单。“放低门槛”先让学生进入,让他们愿意参与、愿意尝试,在此基础上再对他们逐渐地提要求让其完成,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获取知识。这样,避开歌唱知识的理论讲授的高调调,而从每位学生都可以做到的行为参与入手,灵动地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突出重点,“摇动”节奏教学
节奏和旋律,是音乐形象塑造的两个重要手段。培养学生感知节奏和旋律,是唱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一首歌曲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典型的骨干节奏,而这个骨干节奏对学会唱歌,对感知音乐形象、体会音乐内涵唱好歌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一节45分钟的唱歌课中节奏教学不可能占据大量时间,如何让音乐知识淡薄的农村初中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骨干节奏呢?说给他们听会忘记;做给他们看可能会记得;让他们参与他们就会铭记。在直观感受的前提下让他们主动参与,当然引发他们的兴趣是关键。
教学片段(二):
教学内容:歌曲《阿里郎》
师随歌曲《阿里郎》跳长鼓舞引出骨干节奏
生听长鼓所敲击的节奏(×.××× ︳×.×××)
师:长鼓反复的敲击一组节奏,你们听出来吗?这个节奏是(师再击长鼓)
a.念节奏
师:随鼓声一起念出节奏“嗒. 嗒嗒嗒”
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节奏中是否有长有短啊?(是)第几拍比较长?第一拍。是否有强有弱?强拍在哪一拍?也是第一拍。
(屏幕出示节奏)——这是一个大附点节奏,下面在第一拍强拍上模仿鼓声念一遍——“啵. 嗒嗒嗒 啵. 嗒嗒嗒”。
b.拍节奏
(1)模仿长鼓敲击。师:接下来我们用身体来模仿长鼓敲击这个节奏,大腿的外侧敲“强”拍(长拍);大腿上敲“弱”拍(短拍)。就像老师这样。(师生一起做,口念“啵. 嗒嗒嗒”)模仿我。
生边看边仿敲。
(2)念字拍打。师: “做.得不错、再.来一遍”。来,跟老师一起边念边拍。
生边念边拍乐在其中。
c.用节奏伴奏
师:下面老师念一段词请同学们用这个节奏为老师伴奏,来,敲起你们的长鼓。(师边念“再.来一遍、为.我伴奏”边带动学生一起)
师念阿里郎第一段歌词,全体学生拍击节奏。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先将所学歌曲作为舞蹈的背景音乐出现,并在舞蹈中用长鼓将骨干节奏敲打出来,直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听、念将节奏的长短和强弱让学生从中加以领会;再接着利用身体乐器配字念打,使学生迅速铭记节奏并从中体会音乐的特色;最后用节奏给老师伴奏用于实践进一步地加深体会。学生在一气呵成的教学流程中反复体验,通过听、看、念、打、伴多项活动参与感知,虽然是对单一骨干节奏的反复教学但在师生的互动中却并不觉得累赘,反而使学生能迅速铭记并且从中体会朝鲜族音乐的特征为歌曲的“唱”成功地铺好垫。
三、整体体验,“波动”旋律线条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整体的方式体验音乐,强调音乐的整体感受和整体把握。任何事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从元素到个体再到整体的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但音乐学习与其他学习不同它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就唱歌教学来说把歌曲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碎片,在学生对歌曲的整体还完全没有感觉的时候就开始一句一句的教唱,那么学生就很难唱会,更不用说让学生领悟音乐之美。
歌曲的整体包括诸多的音乐语言其中旋律尤为重要,其他音乐语言都以它为媒介得以实现。农村的初中生音乐知识匮乏,他们中80%的不识七个音的唱名更不要提什么音高、音准概念了。学生无法从具体的音乐语言中理会音乐,因而在唱歌教学中光用聆听的方式来整体体验是不全面的,它缺乏主体意识,没有理解就不能感受,不能感受就不能表达。因此,在唱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体意识上去感受,通过自身的行为参与抓住旋律起伏的波纹。
教学片段(三):
教学内容:歌曲《阿里郎》
a.师示范演唱第一段。师:下面老师想唱唱第一段,同学们仔细观看老师身体在四个乐句中是如何变化的。师起伏身体范唱第一段,生找出身体四乐句中的变化。师:老师的身体如何变化?
b.师带生演唱第一段
唱歌教学范文4
人人都拥有歌唱的基本条件,是每一个个体的人参与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艺术美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我国自古就有“金不如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充分说明歌唱所特有的魅力及其优越的地位。最主要的是,歌唱包含着语言。以“乐音”去传“声”,以“字”去表意。是最易于为人们所理解、接受,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音乐形式。几乎人人都会以不同的演唱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而作为小学音乐教育主要组成部分的唱歌教学就是发展学生审美素质、促进社会交往、提升未来艺术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唱歌教学应该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自信地、有感情地歌唱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在《儿童合唱队》一书中说:“艺术的精髓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歌唱”。
1、教师生动的范唱
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心声。要做到这一点,就在于学生能喜欢所学的歌曲,受到歌曲的直接打动。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交流,给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2、学会理解、分析、处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而在唱歌教学中,更应该将关注点位集中在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了解歌曲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学生对于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唱得越好、越动人。教学中从歌曲的音乐性出发,教会学生在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应该对形成这种音乐效果与风格特点的原因进行关注。词曲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结构、,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来表达感情。发动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研究讨论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代表性的意见可以由学生评价、试唱。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句,怎样处理强弱、快慢、音色的变化等。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统一,使学生逐步掌握艺术规律,较完整、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感。通过积累演唱各类歌曲的经验,培养学生对不同歌曲的理解与独立表现的能力,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进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训练
良好的唱歌技能是有感情地歌唱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保持良好嗓音的必备条件。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势歌唱。歌唱时身体无论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视,头与颈不要前俯、后仰,不要压迫颈部,要保证横膈膜的自由运动。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教学中,用闻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逐步纠正学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相关的唱歌技能要点给予适时引导与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发展唱歌能力的关键。小学低年级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级,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和增加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会学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准确清晰地表达词意,依靠正确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圆润的发声与歌词的正确读音融合起来。通过朗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比等方法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到“咬清字头声母,引长字腹,收住字尾”,逐步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
2、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
喊唱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想表现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发声方法不正确。教师需要从心理上给予疏导和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明白优美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根据歌曲的情感与需要用适当的音量、真挚的情感引出内心的表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调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开,下腭放松,用“U”“O”等母音练习,要教给他们控制、调整音量的方法。
鼻音问题。主要原因是软口盖无力、下塌,小舌太靠下,大舌后部抬得过高。教师要教学生用打喷嚏的方法体会,提高软腭(软口盖)和小舌。多用“i”“u”等母音练习。
另外还有白声、颤声、漏气、音准、音域等方面的问题,均应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在声音训练与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同时应教会学生自我调剂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唱歌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演唱之外,还应该让学生能够运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来表现歌曲。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结合歌曲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手段来表现歌曲,尽可能的丰富歌曲的的参与表现形式,使每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都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一个记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表现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1、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小学阶段教材歌曲的选择多以短小、流畅、易于上口为主,学生基本能比较快速的学会与掌握。所以促使学生积累演唱经验、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将是这一阶段的重点。针对所学歌曲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如:对唱、轮唱、领唱与齐唱、合唱等。这样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2、丰富歌曲的参与表现形式
在唱好歌曲以后,我们的教学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那就是丰富歌曲的参与表现形式。我们应该针对歌曲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的表现形式,运用适当、有效地表现手段来拓展并丰富歌曲的音响效果。如:打击乐器、声势节奏、绘画、舞蹈表演、课堂器乐配奏等。让学生在合作表现中学会关注歌曲本身、关注配奏声部,培养学生对声音效果的立体感知,培养协作表演意识。
3、组建班级合唱队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各有特点,个别学生有可能存在着音乐素质缺陷,甚至有的还五音不全。可是音乐学科教育却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怎样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体验与表现中去,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并严肃对待的问题。而组建班级合唱队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合唱可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表现歌曲,合唱是一种集体互助、协作表演的音乐表现形式。当每一个人处于各自的声部之中,他就会得到同伴的引领和吸引,对于有缺点的同学来说,在练习与表现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被熏陶得以进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毛病,而即便是确实难以转变的问题,他也可以在与同伴的合作之中担任一些其他的角色而融入集体。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素质都得到提升!
四、变声期及嗓音保护
嗓音保护是终生都应注意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教师、家长要重视。由于工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城市中,环境噪声污染严重,学生说话歌唱很容易音量过大,处于稚嫩阶段的发声器官极易受损。除了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嗓音外,还要教育孩子们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会孩子们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说话、歌唱。第三,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变声期常识,学会自己判断,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第四,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中等或较轻的音量说话与歌唱,但是适当的时候,教师还是应该指导学生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以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合理的锻炼与发展。
唱歌教学范文5
小学生的歌唱有很大的可塑性。唱歌是以人的发声器官为乐器,儿童时期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只要进行正确的训练和引导,这一人人皆有的乐器性能将会得到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歌唱能力也将能得到很快的提高。那么将如何发挥学生的发声功能与歌唱的有机结合呢?
首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要求,确定发声训练的内容。
在低年级阶段本着培养儿童良好的歌唱习惯,以自然的声音来歌唱(切记不能大喊大叫)逐步求得音色的统一这一原则进行发声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好模仿这一特性,引导启发学生想象大自然中的一些容易模仿的声音。如:小羊的叫声“咩咩”、老牛的叫声“ma―!”、婴儿的哭声“啊儿!”等等,让学生模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发声练习的积极性,又提高发声训练的价值和有效性。
在中年级阶段,对学生加强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使之逐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获得表现歌曲情感的初步能力,通过律动、节奏等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以致形成良好的发声效果,养成学生平日自我训练的好习惯,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哼鸣练习及吹笛练习。
在高年级阶段的发声训练应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歌曲。可让学生平日练习“吹口哨”、“吹灰”“闻花香”的感觉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以达到训练气息的控制的目的。
其次,歌唱中的姿势、口形、呼吸、共鸣等方面的技能技巧是融为一体的,只有把几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歌唱发声的完美效果。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做好发声的示范
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歌唱教学中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发声训练更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正确和有效的示范去启发、引导儿童。如:教学生发“O”的口形,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口形,然后看老师的示范,使学生通过直观去认识,再过渡到实践――发声训练,教师再做正与误的对比示范,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最终发出符合要求的声音。
二、在教学中,通过熟悉的歌曲进行哼鸣练习
哼鸣练习也是发声练习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可先放些熟悉的歌曲作为发声练习的前奏。如:教学生哼唱《上学歌》时,要求学生双唇微闭、笑肌微提,气流从鼻腔而出,发出流畅的鼻音,根据歌曲的速度、节奏、节拍的变化,哼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从而训练鼻腔的共鸣,为发声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训练学生的发声,还要通过训练学生呼吸来体现,而歌唱的呼吸要通过发声来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一些日常现象来体会呼吸中气息的运用。多练习一些有关气息训练的发声曲,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练习。如:“抬重物,吞咽食物,打哈欠等感觉练习气息的控制。使腰部产生一种气环的感觉,做到胸腹联合呼吸,同时,歌唱的呼吸要注意不要耸肩,不要伸脖子。如:i----要求用中等音量平稳自然的发出“i”音并注意延长音记号的唱法,不能中途停止或做出不必要的动作(耸肩、伸脖子等)。
四、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仔细听辨学生的发声状态,培养正确、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
唱歌教学范文6
1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幼儿学习唱歌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唱歌教学过程中,幼儿对单一的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磁带,感到枯燥、无味,学唱歌曲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达不到情感的共鸣,这样老师的教学常常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歌词、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生动表现出来,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能自然地调动起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如在教小班幼儿唱《小鸭小鸡》这首歌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鸭小鸡碰在一起,小鸭呷呷叫,小鸡叽叽叫,他们一起唱歌一起游戏……”我们让幼儿先观看课件,然后提问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再教唱歌曲,相信孩子们在观看课件后,对这首歌曲一定有了浓厚的兴趣和鲜明深刻的印象,对歌词也理解了,我们教师教唱起来就容易的多。又如在教大班幼儿唱《双层汽车开来了》这首歌时,幼儿很难理解这首歌的意境,考虑到我们县城孩子见识少,很少有人坐过双层汽车,我们就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教学的方法,给他们放一段有关双层汽车的画面,并配上音乐,使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原来单一、枯燥的唱歌课变得生动、活泼,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会了歌曲。
2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地把歌曲内容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感知,了解和理解歌词,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记忆。如在教小班幼儿唱歌曲《小鸭子》时,因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较困难,特别是不易理解歌词中的“捉迷藏”、“团结友爱”等词语,我们把歌词内容制作成活动的画面让幼儿边看画面边念歌词,重复练习,小班幼儿就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意义。又如:教大班幼儿唱《颠倒歌》时,我们把老鼠、鱼儿、狮子、鸟儿、蚂蚁、大象等动物,制作成活动的课件画面,让幼儿来拖动鼠标,把动物放在颠倒了的不同场景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就理解了歌曲的内容。
3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幼儿较快地学唱歌曲
在唱歌教学中,把歌曲内容改编成小故事或把内容制作成几个不同的场景画面,让幼儿通过直观感知,较快理解和记忆歌曲。如:教小班幼儿唱《准会这样》时,因这首歌有三段,小班幼儿要学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容易多了。首先我们把鸟、鱼、兔的不同动态制作出来,设计许多小问号;然后按照歌词内容的顺序设计好操作程序;最后在教幼儿唱歌时,就按照歌曲内容的顺序用鼠标点开画面,这样幼儿在课件画面的吸引下,注意力能集中较长时间,学习唱歌的功效得到提高,在规定的时间内幼儿就能认真学唱,很快记住歌词并学会唱这首歌。又如在教大班幼儿唱《小红帽》这首歌时,我们把歌曲内容创编成小故事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而且把歌曲也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先听故事再学唱歌曲,幼儿通过听故事和欣赏歌曲,就理解了歌词内容,再学唱就非常容易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能深化歌曲本身的教育作用
在唱歌教学中,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特定的情景画面、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唱歌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在唱歌教学中,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幼儿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课件来指导幼儿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大班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我通过课件再现了小乌鸦怎么爱妈妈的不同情景,让幼儿通过不同的画面感受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让孩子们置身在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热爱关心长辈,热爱妈妈的思想感情,在学会歌益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妈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