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资料

心理健康资料范文1

文/王冰莹

受访专家:黑龙江省糖尿病教育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闫雅更

近期,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省糖尿病教育学会和哈尔滨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月走进哈尔滨,闫雅更教授为市民带来了《健康饮食与慢性病》的健康讲座。讲座中涉及了在生活中如何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如何调整饮食,使之更科学、更合理等内容,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老人隔天吃一个鸡蛋

成人每天鱼、虾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75克、禽畜肉50-75克、蛋应控制在25-50克。鱼、禽、蛋和瘦肉不必每天都吃到,可以交换着吃。老年人可隔一天吃一个鸡蛋。如果长期不吃肉、鱼容易导致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对健康不利。

冬季多吃红豆

有些老人习惯早餐不吃主食,这是特别不科学的。粮食可为人体提供维生素B1、B2和矿物质等营养。如果不吃主食,身体就会缺少这些营养物质,造成营养缺失。

同时粗粮摄入量不足也是导致营养不均衡的原因。因此在米的同时,还要增加粗粮的摄入。一般来讲在全天的主食中,一个人摄入1-2两的粗粮就够了。冬天适合吃红豆。而黑米和黑豆具有补肾的作用,老年人可适当吃一些。

饮食三五天一平衡

一个人每天应吃300-400克的蔬菜、200-400克的水果、50-100克的薯类。最好选择时令水果蔬菜,尽量不吃反季节的。饮食要注意选择不同颜色。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含不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脏腑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一天不可能把所有的蔬菜水果吃全,做到三天到一周一平衡就可以,这样利于食物在人体内代谢。

巧用啤酒盖控盐

目前我国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2克,是WHP建议的2.4倍。我国建议量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实际上每天3克盐就可满足人体需要。

控盐方法:一个啤酒盖的盐量大概为4克,一个人一天吃盐的总量控制在1个啤酒盖的量即可。高血压患者每日的盐量应控制在3克,大半个瓶盖的量。

如果在控盐的过程中觉得没味道,可以用点辣根或醋汁等。生活中还要注意隐形盐的摄入,比如五香类的食品,或加工过的坚果里都会含盐,最好少吃。

心脏病患者的饮食疗法

文/崔龙宇

心脏病是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顽症。它与饮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饮食结构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患发心脏病的几率。因此,对心脏病人来说,应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稳定病情和辅助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日常饮食中要做到“三少”和“三多”。

1.三少

1)少食:就是限制进食的数量和种类。心脏病人多半体重超重,因此应有意识地控制每日热量摄取量,减轻体重。建议每次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引发心脏病发作。此外还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凉过热的食物,以减轻胃肠刺激。

2)少脂:就是尽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在饮食方面,应避免动物性食物,少吃肥肉、奶油、黄油等脂肪类食物,少吃动物肝脏、脑、鱼子、墨斗鱼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应多选用豆类食物,因黄豆中含有卵磷脂及无机盐,对防治冠心病十分有利。

3)少盐:每日食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2.三多

1)多补充膳食纤维素:膳食纤维素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但它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生成,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纤维素主要存在于蔬菜中,以竹笋、梅干菜、芹菜、韭菜为代表,粮食作物中以黄豆、燕麦含量较多。

心理健康资料范文2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在高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就当前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解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体育教学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心理调解;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越来越多。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 25%,近年来已达到30%。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是关系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警官院校的学生处于大学生向警察过渡的时期,较一般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更强的心理素质,本文就警体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解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

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阅读中国知网上近年来相关的论文与资料,总结当前研究的进展与存在问题,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就全国警体教学的专家进行访谈,咨询专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的意见。

2.3问卷调查法

就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学生300名,其中男生200名,女生100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98.3%,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99.3%。

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自我评价分析

对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自我评价调查,从表1的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仅有11.6%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非常了解,有16.4%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有高达46.1%的学生一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有25.9%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心理健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方面,如何引导大学生关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今后高校教育要考虑的问题。

3.2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的作用分析

警察学校的学生较比一般高校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警察院校的学生专业课较多,学习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严格,学生训练非常艰苦,有很多学生常常处于焦虑当中。而体育教学可以很好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解,塑造健康的心理。由于体育课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通过体育课教学,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自身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紧张的心理,化解大学生的不良思想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体育课中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缓解因学习产生的焦虑。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解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3.3警察院校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有48.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内容较少,有21.5%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心理辅导能力不足,有19.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内容落后,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由于警察院校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区别,警察院校是为培养警察做人才储备,体育教学内容多是以格斗、散打这些实用性较强的项目为主,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而对学生心理辅导相对较少,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4结论与建议

4.1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较少,缺少心理方面的健康辅导。

4.2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3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4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体育课教学应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调解方法,使学生可以及时的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解,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5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体育教学要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体育教育要包含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

4.6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健全的心理素质,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理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师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衔华,全宏艳,蒋湘祁,蒋艳华,罗军,刘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效用的实证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陈东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J].文教资料,2010(24).

[3]周勇.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科技,2009(12).

[4]金勇,严红玲.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5]饶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J].文学教育(中),2010(09).

心理健康资料范文3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功能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由于该疾病传染性较强,且公众对相关知识普遍不了解,存在一定的社会歧视,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科学治管的同时应注重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排解其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针对已选定的65例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采用多种心理健康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对防控途径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县治管的65例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26-59岁,平均(42.18±3.25)岁;并选取同期于该县疾控中心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5-60岁,平均(43.26±3.1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采用国内通用的心理健康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基本信息调查表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前者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后者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并针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增加了感染年份、感染途径、病情状况等项目。遵照知情并同意的原则,向两组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于当场收回,之后应用心理健康诊断系统对调查问卷结果数据进行分析。

1.3判定标准

SCL-90评分量表分为1-5分5级评分,评分越低则心理健康状况越佳;SAS与SDS评分量表均分为1-4分4级评分,评分越低则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越低[1]。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SCL-90评分比较

研究组SCL-90各项目评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表1两组SDS评分比较(x±s,分)

2.2两组SAS评分比较

研究组SAS总评分(73.37±14.26)分,对照组(46.25±13.18)分,研究组SA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SDS评分比较

研究组SDS总评分(75.58±14.35)分,对照组(47.83±13.85)分,研究组SD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被艾滋病病毒破坏,可造成免疫功能丧失,因此患者极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死率较高。由于患病时间较长且该疾病为严重传染病,患者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易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应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恢复其正常心理状态[2]。本研究将已选定的65例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于该县疾控中心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人65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不同类型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防控途径和措施。

通过分析SCL-90、SAS和SDS评分量表可知,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概率均高于正常人。刘晓轩等人研究发现,超过50%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出现精神异常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为普遍,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3]。由于艾滋病本身致死率较高,且社会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普遍存在歧视心理,其家属均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因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长期处于不理想状态,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产生消极影响[4]。

心理健康资料范文4

[关键词]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健康;小学生

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定性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1]。COVID-19疫情在我国迅速蔓延,为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有力应对措施,要求1.8亿的中小学生延迟开学居于家中[2]。根据国家教育部就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相关工作安排,全国中小学生从2020年2月中旬陆续开始居家学习。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均发生了一定改变。研究表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导致人体产生一定的急性心理社会应激,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3]。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心理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期(6~11岁)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是保证成年后心理健康的关键[4],而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小学阶段。本研究旨在了解COVID-19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及相关身心问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抽样:先抽取吉林省内疫情较为严峻的城市;从该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再从每所学校中便利抽取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终共选取了该市6个城区及镇街的8所学校共84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于2020年4月1~30日(疫情期间)和2020年9月1~30日(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开展问卷调查。问卷中告知被调查小学生及其家长本次调查的目的,被调查者同意后方完成后续调查内容。本研究已获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伦理(研)2020年第112号]。1.2调查工具。1.2.1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知情同意书,以及性别、年龄、年级、父母性格、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等信息。1.2.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采用程灶火等[5]编制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对调查对象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由小学生及其家长共同讨论填写。该量表分为认知功能、思维与语言、情绪体验、意志行为、个性特征5个维度,内含24个条目。每个条目划分为1~7个等级,分别为:过度病理行为、过度神经质行为、高健康状态、一般健康状态、低健康状态、缺失神经质行为、缺失性病理行为。先将原始条目按等级记分(1~7分),后采用5级评分。对原始条目记分进行转换,即原始条目中7分改记为1分,6分改记为2分,其他等级不变,计算出各个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该量表总分反映总体健康状况,分量表反映不同领域的健康水平。根据常模标准制定5种心理健康状态划界分值[6],根据该划界分值确定5种健康状态,即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低健康状态、一般健康状态、高健康状态,以此来评价儿童和青少年总的健康状态及5个维度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中该量表5个维度的Cronbach's系数在0.773~0.786之间,总分的Cronbach's系数为0.785。1.3质量控制。疫情期间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调查均采用“问卷星”制作网络问卷。各问题的每个选项均设置为必答选项,发至已做好前期培训工作的小学生班级微信群及QQ群中,相同IP地址只能作答1次。待所有小学生及其家长填写完毕后收集问卷。收回问卷后编号、审核,剔除无效数据,将数据导入SPSS数据库。随机抽查所录入数据进行复核,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描述,无序的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有序的计数资料分析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疫情期间共发放36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为3593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81%;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共发放3089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为3080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71%。调查的小学生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1,两组各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不同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疫情期间组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组小学生总体健康状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情绪体验、意志行为两个维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以上两个维度疫情期间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较差。见表2。2.3疫情期间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小学生的性别、年级、婴儿时期主要带养人、家庭类型、父母亲性格、父母亲文化水平及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疫情期间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分析。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总体健康状态的5个等级重新定义划分,即将疾病、亚健康定义为“不健康”,将一般健康、较好健康、高健康定义为“健康”。以是否健康为因变量(是=0,否=1),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庭类型、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亲性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女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于男生(OR=1.453),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相应降低(OR=0.895),父亲、母亲性格介于急躁和平缓二者之间的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较低(分别OR=0.496、0.470),单亲家庭和大家庭的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较核心家庭高(分别OR=2.995、3.446),家庭教育方式以鼓励与责骂兼顾的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风险较低(OR=0.26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情绪体验和意志行为这两个维度中,COVID-19疫情期间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组。这表明面对COVID-19疫情及长期居家隔离,小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意志行为及情绪体验方面的影响较显著,此结果与李少闻等[7]研究的结果类似。这是由于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情绪和行为处于不断发展调整过程中,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是重大疫情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8]。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婴儿时期主要带养人、父母亲性格、父母亲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式及家庭类型等对疫情期间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显著。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家庭类型、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亲性格对疫情期间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的增长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OR=0.895),年长的小学生总体健康状况优于年幼的小学生。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其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为逻辑思维并最终形成主导思维,同时思维的批判性及独立性逐渐加强,年长小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较年幼的小学生强[9]。而年幼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仍处于萌芽时期,更易受到父母、老师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预防不同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年幼的小学生,应更加注重安抚与引导,引导其克服心理障碍,有利于发挥其优势和潜力,并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10];对年长的小学生,应更加注重倾听与沟通,为其创造一个稳定的心理支持环境。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生还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他们对情绪的控制、对外界的认知及意志多依靠于家长的帮助。疫情期间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不良的亲子沟通、不当的教育理念、错误的教养方式都是引起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11]。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亲性格介于急躁和平缓二者之间是疫情期间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保护因素(父亲、母亲OR分别为0.496,0.470);家庭教育方式以鼓励与责骂二者兼顾亦是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保护因素(OR=0.263)。家庭是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概念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对个体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12-14]。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亲家庭的小学生疫情期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是核心家庭的2.995倍,大家庭的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是核心家庭的3.446倍。这提示,良好的家庭结构、父母维持平和的性格并应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小孩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疫情期间女生出现心理健康的风险明显高于男生(OR=1.453)。这可能是由于女生性格较男生更感性、细腻、敏感,遇到突发状况,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更容易担忧、焦虑,更易受到父母性格、情绪的影响。因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给予女生更多的关注,并给予相应的帮助。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COVID-19疫情期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受到明显的影响;性别、年龄、父母亲性格、父母亲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式及家庭结构是疫情期间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在这场艰巨、持久的疫情防控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15]。因此,我们应重视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需要注意其情绪和行为问题,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同时小学生的家长应做好自身调节,稳定自身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社会、医疗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与家庭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小学生相关身心问题。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Statementonthesecond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EmergencyCommitteeregardingtheoutbreakofnovelcoronavirus(2019-nCoV)[EB/OL].(2020-01-30)[2020-11-12].

[2]WangGH,ZhangYT,ZhaoJ,etal.MitigatetheeffectsofhomeconfinementonchildrenduringtheCOVID-19outbreak[J].Lancet,2020,395(10228):945-947.DOI:10.1016/S0140-6736(20)30547-X.PMID:32145186.

[3]潘苗,张三强,周升生,等.应激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2):309-313.DOI:10.13342/j.cnki.cjhp.2021.02.032.

[4]KnightZG.AproposedmodelofpsychodynamicpsychotherapylinkedtoErikErikson'seightstagesofpsychosocialdevelopment[J].ClinPsycholPsychother,2017,24(5):1047-1058.DOI:10.1002/cpp.2066.PMID:28124459.

[5]程灶火,袁国桢,杨碧秀,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5-18.DOI:10.3321/j.issn:1000-6729.2006.01.004.

[6]程灶火.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杨玉凤.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52-358.

[7]李少闻,王悦,杨媛媛,等.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居家隔离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4):407-410.DOI:10.11852/zgetbjzz2020-0169.

[8]江玲,罗心瑜,唐华,等.疫情防控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7):60-62.

[9]林素兰,,咸亚静,等.乌鲁木齐市小学生社交焦虑和抑郁现状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8):670-674.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8.08.013.PMID:30111478.

[10]杜莲,邱田,蒙华庆,等.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5):629-631.DOI:10.13406/j.cnki.cyxb.2011.05.003.

[11]张嫚茹,王国强,刘健,等.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对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影响路径[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4):361-365.DOI: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8.04.015.

[12]高猛,李雨辰,张伟.父母冲突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4):446-451.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7.04.017.PMID:28407834.

[13]汪燕妮,薛红丽,陈倩.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5):421-425.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6.05.009.PMID:27165591.

[14]魏宏萍,杨放如.男性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1):904-907.PMID:22099202.

心理健康资料范文5

关键词:运动干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教学融合;机制

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健康的人才,“三维健康观”认为,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职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和较高文化的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校中职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较高,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单纯的心理咨询,特别是在心理咨询教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关注更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修身养性的特殊作用,寻求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不断深化两种教育融合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实实在在享受到这种教育融合所带来的益处,对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职体育(含公共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环节)是中职的重要教育活动,公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多,覆盖面广,参与体育运动是中职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参与体育运动作为缓解心理压力和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在理论上探索中职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职体育实践活动之中,并形成合理、科学的机制。积极探索在中职体育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等问题,对中职开展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充分发挥中职体育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使中职体育的育人功能日臻完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惠州市商贸学校、工业科技学校、惠州市技工学校、惠州市科技学校、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六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网络资料检索,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资料数据库等专业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本文的文献综述。

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需要,结合专家的意见,在遵循调查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为文的研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

(2)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咨询、走访体育界的有关专家,从事体育人文工作的教师和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有效的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重复测试法,两次问卷的时间间隔为15天,即对同一测试对象在15天后进行了重测,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惠州市商贸学校、工业科技学校、惠州市技工学校、惠州市科技学校、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发放普通问卷500份进行调查。一天后进行全部回收分析。

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回收后所得的数据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4. 专家访谈法。

在本文的研究。准备过程中,多次拜访相关领域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并得出了合理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问卷初稿征询专家意见,利用专家认同的方式对问卷做了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效度调查表(见表2),表明问卷具有比较高的效度,3份问卷均符合效度检验的要求。

2012年9月中旬至2012年11月上旬,问卷采取实地调查、当面发放、当面收回的方法,对问卷进行发放、回收等情况的统计(见表3)。根据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60%以上合格,本次调查的问卷回收率达到95%,所以调查问卷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本文运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具体方法为:选取工业科技学校和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80余人进行第二次测量,测量时间的间隔为2周,将数据与先前的问卷进行对比,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三份问卷重测的相关系数都在0.83~0.87之间,均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因此,三类问卷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结果分析。

1. 体育锻炼能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和延缓心理衰老。

调查结果显示:7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的缓解心理压力,不足1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具备这种作用,有66%认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缓解心理衰老。现在中职生都面临来自各个方面巨大的压力,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同体育锻炼在缓解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也会不断的衰退,这是自然的规律。但是,体育运动能使生理机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延缓身体的衰老,从而使人的精神世界永驻青春。

2. 体育锻炼能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只有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与协调人际关系没有影响,5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极大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已经超过了半数学生认同了体育锻炼的这种作用。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是多人参与的,这就要求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你不断的去和队友协调关系,以求取得好的运动成绩。你参与的运动是一个小社会,当你进入真正的大社会,你在小社会中培养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就能使你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3. 体育锻炼能极大增强自信心和培养坚强的意志。

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仅有10%认为体育锻炼与自己的自信心没有什么关联,67%的学生认同体育锻炼能极大地增强坚强的意志,只有11%否认这种作用的存在。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感性评估,当你在体育锻炼中每进一个球或是完成一个动作,都能极大地增强你的自信心。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因为体育动作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难度,这就要求你能坚持不懈并且要不断地寻求突破,特别在很多关键时刻,比的就是你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比赛的结果可能胜也有可能败,不管什么结果你必须意志坚定地走到最后,这就是体育精神。

4. 体育锻炼能很好的调节消极情绪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地缓解消极情绪,52%的学生认同了体育锻炼能促进人格全面的发展。体育锻炼能给学生带来一个非常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在运动中你会忘记所有的不快,同时体育锻炼也为消极情绪提供了一个发泄口。在运动中会有很多机会使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重新认识自己,体育锻炼能使中职生个体的自我概念增强,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在运动中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倾向于成熟。

5. 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和有必要在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只有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并不能增进心理健康,78%的学生认同中职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认为很有必要推进两种教育的融合,仅有4%的学生选择没有必要。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去探究这种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以便做出正确、高效的决策,不断推进中职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如今中职大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各校实际开设体育教育课程的随意性大;教材建设滞后;教师缺少业务进修等情况,教师们缺乏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只是凭自己经验轻描淡写地试探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收效甚微。以上体育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目前,中职体育已意识到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育,却缺少正确的方法和系统而明确的培育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目标具体化、内容明确化、方法手段多样化,并与体育学科特点有机结合,使之便于体育教师具体地实施操作与检验。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参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安排一堂能有效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课。

(二)中职体育课程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体育教学体系里体育教育的作用,被局限于生物学层面,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活动,以身体素质达标测试为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一味追求运动成绩,教学方法单一化,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在客观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创新精神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影响了中职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体育素质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一是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摆正体育卫生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改变目前体育卫生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环节的紧迫需要。体育学科因其教学活动的动态性、身体活动的实践性、人际交往的立体性、心理操作的复杂性、心理体验的复合性等,它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纠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具有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

(三)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载体。一方面,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都以学生为对象,都是为保持学生健康,前者通过身体活动达到优化健康的目的,后者通过采用外在手段达到这个目的;另一方面,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切实可行。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也能有效地发挥体育教学优势,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是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两者都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是丰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的必然。

(五)应该加快形成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

通过对中职体育在塑造中职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功能以及中职生心理现状的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主要内容、方法途径、实施过程等具体操作步骤及实施措施,要加快形成一种长期、高效的机制,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来检验这种机制,不断地进行完善,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这种机制所带来的益处。

(作者单位:曾伟国,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张向东,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明文.运用心理辅导缓解中职生的就业焦虑[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吴耿安,张春华.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晋中学院学报,2006,(1).

心理健康资料范文6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目前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SCL-90量表评定内蒙古地区包头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结果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以期为其他的研究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资料与方法

对象:于2005年4~5月整群抽取包头市区和农村初高中学校各1所(初一~高三)其中初中学生1252人,男生615人,女人637人;高中学生1617人,男生802人,女生815人。总体年龄分布在12~21岁。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2907份,有效问卷2869份。

方法:心理精神状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分别评定总分和10个因子分。10个因子分别表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无=0,轻度=1,中度=2,偏重=3,严重=4)。由专业人员与班主任配合,利用上课时间实施测查SCL-90问卷。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资料统计方法:数据应用SPSS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结 果

包头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包头市中学生在SCL-90九因子上所得均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后发现,包头市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焦虑、精神病性九因子的均分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

包头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在2869名包头市中学生中检出374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有1项因子分≥2,即判断为有心理健康问题)占总人数的13%。其中检出男生212人(15%);女生161人(11.1%)。检出初中生103人(8.2%);高中生271人(16.8%)。结果可见,在因子均分≥2上,男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6个因子检出率高于女生(P

包头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包头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可见男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女生(P

包头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差异:包头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可见高中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抑郁、焦虑、偏执、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的9个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初中生(P

讨 论

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的过程,它总是由不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心理不健康是指这一平衡化机制正常机能的丧失,即心理系统不能通过自身的力量恢复到平衡态。而轻度心理健康问题一般都会经主体的自我调整后恢复到平衡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应着眼于辅导性而非治疗性。通过本次研究包头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知,尽管包头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高中生和男生,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建议在中学生中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发育特点,提高心理应变能力;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帮助学生解答心中困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家庭,父母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心理问题。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互相配合,从而使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