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诗文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范文1

关键词:古诗文 阅读 意义 存在问题 常见题型 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文化思想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之所以还能认识这漆黑的天空,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可见,古诗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我就初中生古诗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学习古诗文的意义

1、学习古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源远流长。古诗文就像一朵晶莹的浪花熠熠生辉。从晚清的文学一直可以追溯到《尚书》《诗经》,处处留着古人卓越的睿智和博大的思想。当代中学生学好古诗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学好它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2、学习古诗文是增加个人知识积累,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屈原、陶渊明、李白、范仲淹、袁宏道等古圣先贤们,他们构筑起照耀万年、沐浴人心的“精神灯塔”,点缀着历史的天空。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对学生精神情操的一次次历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就能感悟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能明白他所追求的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读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就能了解“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总之,学习古诗文的过程,就是自我精神气质形成的过程。

3、古诗文教学在中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课标》对古诗文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的要求。近几年陕西省中考中常见的古诗文阅读内容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初步鉴赏两部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分值为12分,一般题型为: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选择题或者判断题,3、翻译句子,4、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或结合文章主旨回答相应的问题。古诗阅读分值为4分,一般题型为:1、描述诗中的画面或意境;2、描述诗所反映出的思想感情;3、分析某词或某句的作用。可见,中考语文试题中,古诗文阅读约占16分左右,占有较大的比重。学习古诗文是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应对中考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二、初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朗读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当代初中生除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文外,平时很少接触古诗文。朗读的缺失,削弱了对古诗文语言美、内容美和形式美得赏析,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 学生不重视平时的积累。

在平时对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漠视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积累、归类整理,更谈不上知识的迁移。从而在应对课外的古诗文的理解往往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从近几年中考后学生答题反馈的情况来看,完成情况很是不尽人意。

3、 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整体把握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

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如何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1、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古诗词按音律古体诗和近体诗;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抒情

诗、送别诗、叙事诗、边塞诗等:诗歌的表现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方式、篇章结构、修辞方法),要学好古诗词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2、加强文言文诵读训练。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背诵优秀古诗文240篇,中考对古诗文常见的考查方式分为默写和阅读。默写一般为课内诗词或文言文名篇,考查学生的识记情况。如12年中考语文试题第四题经典诗文默写一题有6个小题,其中5个小题都是古诗文默写。所以应加强诵读训练。

3、加强对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及常见句式的积累。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注重平时的训练,尽管在中考的试题中,文言文的阅读选文是来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却是来自课内所学的知识。例如12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尽管来自课外,但所考查的题中第2小题及第4小题均涉及到书本中的知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积累。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遇到读不懂的句子后就不知所措,再遇到把握不准的句子,往往就会对整个阅读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对提出的相应问题胡乱选择或凭想象乱答一气,最终导致完成情况很不理想。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心态平和,然后将所给语段认真阅读完毕,先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印象。结合时代背景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借助语段下面所给的注释,和上下文的联系来完成具体的问题。

5、对文意的理解应注意一些方法

(1)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要理解这些词,必须放到上下文中去理解。

(2)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字字落到实处,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尽量采用直译,译不通再考虑意译。翻译时要注意“留”“补”“换”“调”“删”的方法

(3)殊句式要注意采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

(4)难译的文章从整体上理解,明确文章写的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观点。这样好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6、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能力。

古诗文阅读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29-01

应当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着教材文本里的古诗文阅读,还关注着课外读物内的古诗文阅读。有时还组织一些比较简单的赛诗性活动,以促进语文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但仔细思考,仍有一些不够全面之处,甚至还存有不够科学的做法。在教学中,对小学生阅读古诗文之途径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一、小学生阅读古诗文要做实学生“读”之文章

也许同仁会这样说,小学生阅读古诗文其“读”之文章应当做得实而又实,哪则古诗文学生不是背得滚瓜烂熟?从相关意义上说,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又有谁不是倾尽全力,或者又有谁获取一定意义上的阅读感悟之效果?小学生的阅读古诗文需要学生进行何种意义上的读?这对小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是必定需要认真思考的。

针对小学生的读目前也是莫衷一是,分歧比较大。有专家提出小学生阅读古诗文不必要求学生去读得“摇头晃脑”。学生不要读得“摇头晃脑”,就是让其平平静静地读。笔者以为这不利于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提高,所谓学生读之“摇头晃脑”,那是一种熟读基础上的进入境界的读――朗读和诵读。平时的阅读教学,从教学实践看,学生虽然熟读熟背,但并没有完全进入古诗文,当学生能够在熟读的基础上再去诵读,那学生才可以进入古诗文。有教师在小学阅读古诗文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还引领学生进行吟读,虽然学生的读五花八门,是完全意义上的不成体统,但万事开头难。虽然小学生不可能去吟读,但让他们去初步涉猎,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二、小学生阅读古诗文要做实学生“览”之文章

这里所说的小学生阅读古诗文要做实学生“览”之文章,不是“览”文本的那几篇古诗文,而是“览”文本以外的古诗文,这比较符合当今语文环境建设的要求。平时的教学,学生“览”之文章我们做得又如何呢?笔者以为做得极不实在,主要是我们比较机械地让学生去阅读。如果我们比较灵活地让学生去博览古诗文,那才是真正意义上做实学生“览”之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从几方面去实现学生“览”之文章做实的灵活。首先是为学生提供与教材之古诗文相联系的作品,让学生去阅读那些与作品主题相当的篇目。如田园诗、山川诗、雄壮之美诗、柔情之美诗、爱国主义情感诗歌等。其次是为学生提供同一大家的作品,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广大劳苦大众之同情的诗歌比较多,学习了教材文本中的杜甫诗,再给学生以杜甫的其他诗,可以增进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当学生能够更多涉猎到同一作者的其他诗篇时,学生之感悟情怀将会是相当意义上的宽广。尤其是学生能够比较有意义地感悟出作者不同际遇时所抒发出来的具体情感。如入选于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杜甫流传下来的少有的快诗,学习这首诗,让学生去阅读杜甫其他的诗歌,则为学生搭起一个能够充分的广泛阅读且又能够促进学生比较鉴别的平台。学生在阅读比较中更增进了对杜甫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和感悟。再次,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需要为学生搭建一定意义上的理解平台,虽然不是对学生进行强灌,但一些比较简单的提示还是完全需要的,先建立起学生的初步感受,可以增进学生多阅读的兴趣。

三、小学生阅读古诗文要做实学生“探”之文章

应当说,现在的一些古诗文串讲和解读的资料还是比较普遍的。但也存在优劣之别,有些资料还存在科学意义上的错误。在学生能够去自读这些资料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受和感悟时,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合作探求。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恰恰忽视的就是学生的探求问题。我们也过多以为,小学生是不能去探求的,尤其是小学生不能去探求古诗文作品,我们也经常碰到的现象是让学生去探究会是那样的不了了之。但如果任意持续,那学生从什么时候去建立探求的兴趣,形成探究之能力呢?所以,我们不能以为学生是那样的不能探究,就不给学生以探究的时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多把精力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上,尤其不让学生去做那些已经获取的相关感悟的机械训练。让学生去“探”,所探之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平时的古诗文阅读,先让学生去探知作家语言文字的独具匠心。譬如一些寓言故事,如果学生能够比较理想地探究其语言表达的相关矛盾处,那学生就完全可以产生对寓意的真实意义上的自我感悟。平时的古诗文教学,再让学生去探求相关诗文的文学意义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古诗文所包含的诗有许多样式,绝句、律诗、词在教材中都有安排,我们不需要对学生去讲,但需要学生去探,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的“探”,也完全可以“探”出一些古诗文之文学样式的个中味道来。平时的古诗文教学,也应当让学生去多“探”一些作品的文化意义,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精神文化创新感悟之营养。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可以说是姹紫嫣红的苗圃,也是形成学生精神意义成长的摇篮。但我们不能让这样美好的资源从小学生的眼前溜过,必须创造更为美好的学习佳境,让学生得到充分而又幸福之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古诗文阅读范文3

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样式。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几种形式。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白居易《长恨歌》)、乐府诗(如白居易《琵琶行》)等形式。近体诗鼎盛于唐代,有绝句和律诗两种。词鼎盛于宋代,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例如《沁园春 雪》,“沁园春”是词牌,“雪”是标题。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带过曲(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连缀在一起,如乔吉《雁儿落带过德胜令》)和套数(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如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三种形式。

二、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按照表达方式分,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照格律分,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照字数分,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照内容分,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而词按照风格分,又可以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现在我们根据内容来分类,谈一下不同诗歌类别的特点。

1.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作者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或借物抒情,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因此,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3.边塞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勇敢无畏,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中晚唐时期的作品虽然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些许悲壮,如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而宋代的边塞诗虽然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是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4.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现实。

5.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入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感触,表达主旨。其思路一般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盛衰对比――表达主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古讽今(劝喻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抨击时弊)、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历尽世事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等。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6.送别诗 从内容上说,送别诗多抒写亲情、爱情、友情和同僚情。有些送别诗借送别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等。

一、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本诗运用了两种技巧:

1.寓情于景。作者运用细腻的文笔,通过描写夏日日落月升后,荷风送香,翠竹滴露,抒写了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之情,进而又联想到“知音”,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2.从嗅觉、听觉两方面描写,以动写静。“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

二、渔家傲①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②腻。香脸半开娇旖旎③,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沈绿蚁④,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这首《渔家傲》,是女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②琼枝:指覆雪悬冰的梅枝。③旖旎:柔和美好。④绿蚁:酒面的浮沫。

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梅花“娇”和“洁”的特征。“香脸”一句侧重于描写梅花的“娇”,“玉人”一句侧重于表现梅花的“洁”。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酷爱之情。

三、西河 金陵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首词隐括古乐府及唐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等诗中典故。本词结构严整,上片写金陵地势险固,中片写金陵古迹,下片写眼前景物。本词布局井然,从时间上说,是断续交织;从空间上说,是疏密相间。上片写的是远景,以疏为主;中片写的是近景和远景,以密为主;下片为特写镜头,密而又密。此外,本词句法参差不齐,音调抑扬顿挫,风格沉郁悲壮。

古诗阅读,我们应从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四个方面入手。

一、鉴赏古诗的形象

鉴赏古诗中的形象,重要的是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并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鉴赏古诗的形象(意象),第二个层次是分析诗歌的意境。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意象)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概括出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样的形象,其次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即如何展现的),最后阐述形象的意义或者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鉴赏景物形象,就要抓住诗中的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人物形象,首先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具体分析诗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进而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征。

分析诗歌的意境常见的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试从“景”和“情”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因此,常见的解题思路是:(1)找出诗中的意象。(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朦胧邈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清新明丽、宁静恬淡、凄清冷落等。(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二、鉴赏古诗的语言

古诗的语言可概括为以下几种:(1)平实质朴。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等。(2)含蓄隽永。如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等。(3)清新明丽。如周邦彦的《苏幕遮》等。(4)形象生动。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5)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6)婉约细腻。如李清照的《武陵春》等。(7)冲淡。如王维的《鸟鸣涧》等。(8)雄浑。如曹操的《观沧海》等。(9)豪放。如李白的《将进酒》等。(10)沉郁。如杜甫的《兵车行》等。

鉴赏古诗的语言,主要有两种题型:(1)炼字。(2)分析语言特色。

炼字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这首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提示:古人做诗讲究炼字,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光芒四射。所以说,无论是鉴赏动词还是形容词、虚词、数量词都要注意结合诗意来分析。因此,解答时一般要包含下列信息:(1)肯定哪个好或更好。(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3)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语言特色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提示: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妙用,而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古诗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几种: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夸张、用典、互文、叠字、双关、对偶、排比、反复等。

(2)表现手法:比兴、铺陈、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借古讽今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4)结构技巧:以自然景物起句、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造成悬念、画龙点睛、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伏笔照应等。

考查表达技巧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3)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这类题,学生要准确地指出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动静等),并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另外要说出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常见思想情感主要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和生活杂感五类。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为什么会有怎样怎样的感慨?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作者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我们只要掌握了上述方法,就能很好地做古诗阅读题了。

一、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越调]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平山堂。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③沧浪: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1.“不似”一词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②叶落山路,枳③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④梦,凫雁满回塘⑤。

[注]①征铎(duó):装在车马上的铃。②槲(jiě),树名。③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④杜陵:古代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⑤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这首诗中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标题中的“早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运用极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有版本为这首词加了词题“记梦”,请说说这首词是怎样围绕“梦”展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不同于李清照其他词的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这首词的标题为“早行”,作者是如何表现“早”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江城子

苏 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①。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娉婷:指美丽的弹筝女。②湘灵:此处用娥皇、女英的典故。

1.这首词上阕的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上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弹筝女,试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下阕最后三句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鹊桥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送别”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途经秦始皇墓

许 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焚书坑

章 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注]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秦始皇本纪》集解引苏林说“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

1.这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吟咏的对象都是秦始皇,但议论的针对点却不一样,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浑的诗“势入浮云亦是崩”句中“崩”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这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都是_________,表达的感情都是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用生活细节表达情感,请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范文4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群文阅读 营造氛围 美读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古诗文词句优美、韵律和谐、意蕴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丰富其语言积累,而且陶冶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热爱祖国语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从教材第一册开始,经过一年多实践,着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使班级语文学习和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步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弘扬文化,激发兴趣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价值在于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古诗文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学识与做人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诗歌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名篇教授给学生,目的就是通过“一枝红杏”,让学生感受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因此教学中,笔者认为决不能为应付考试,把眼光仅限于教材所定的诗歌,而应该开展大量古诗文导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吸取古诗文有益精髓,促进语文和品德素养的提高。

古诗词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结晶,能让学生明辨是非、珍惜生活,或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及思乡惜友之情,或者阐事明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古诗文除了蕴含丰富的思想意义外,还是音乐、绘画、意境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同时,古诗文语言凝练、手法生动,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基本功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生动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群文阅读,合理安排

1.选择通俗易懂的古诗文。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识字量少,以通俗易懂的古诗文为主,并注上拼音,重在激发兴趣。例如,《长歌行》(汉乐府)、《敕勒歌》、曹植的《七步诗》、骆宾王的《咏鹅》、王维的《鹿砦》、《竹里馆》,杜甫的《绝句》、李绅的《悯农》、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白居易的《草》,李白的《静夜诗》、《古朗月行》、《秋浦歌》等。

2.根据季节选择相应的内容。

春天选择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文。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春夜喜雨》,张志和的《鱼歌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禹锡的《竹枝词》,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

夏天选择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文。例如,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小池》、《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秋天选择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秋夕》,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冬天选择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柳宗元的《江雪》,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高适的《别董大》等。

3.结合节日选择相应的内容。

例如,结合过春节背诵王安石的《元日》;妇女节背诵孟郊的《游子吟》;清明节背诵杜牧的《清明》,韩的《寒食》等;重阳节背诵有关思念家乡亲友的诗文。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白的《赠汪伦》等。

国庆节背诵爱国诗篇,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

4.根据教材补充相应的内容

例如,教《铁棒磨成针》后让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教白居易的《草》后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诗;教李绅的《锄禾》后让学生自己背诵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教张俞的《蚕妇》后让学生背诵梅尧臣的《陶者》;教陆游的《示儿》后让学生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营造氛围,美读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和学习环境有直接联系。为此,给学生创造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氛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主、自乐地徜徉于诗海。

1.营造氛围――诗上墙。教室墙上贴上抄好的古诗,挂着《儿童古诗读本》、《唐诗三百首》、《唐宋诗选讲》等,使学生进入教室抬头可见古诗,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

2.日积月累――天天背。小学生的特点是坚持性不够,实践当中我采取让学生每天背诵的形式。如写在黑板报上,每天课前背一背,放学前再练一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的古诗文就多了。

3.家长配合――留作业。每天学生作业中都有古诗文诵读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使家长知道教师的要求及意义,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年级就背下不少古诗文,感到高兴,不少家长乐于配合,相得益彰。

4.形式多――诗配画。由于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诗配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读古诗文的兴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5.寓教于乐――制卡片。将小卡片的正面写上诗的题目,背面写上答案,下棋似的,答对了,向前走一步,答错了,原地不动。先走完的为优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背了古诗。

6.主动发展――点将台。利用班队课,设立诗词背诵点将台,如做游戏开火车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生背诵。也可以不点将,让学生自由到讲台前背诵,背得好的奖给小红花,学生兴趣盎然。

7.荷角初露――擂台赛。先选出一个人当擂主,谁背的古诗首数超过了擂主,就成为新的擂主。通过循环式交流评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班级背诵氛围好。

8.多方激励――群英会。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诗人的诗,如李白的诗收集得最多的、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李白”,杜甫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称他为“小杜甫”,王维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王维”……然后,定期举办诗会,让这些“小李白”、“小杜甫”、“小王维”等背一背他们的诗,通过这些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收集、背诵古诗文。

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在审美愉悦中培养语感,在轻松惬意中拓展知识。新课标将经典古诗文诵读作为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及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抓手。由于背诵形式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通过一年多训练,学生收获很大。二年级学生大多能背诵七、八十首古诗文,最多的背了百余首,低年级学生背诵了大量古诗文,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传统文化精髓。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文化积累和语文功底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化精品,是真正的语文基本功。通过广泛古诗文群文阅读,充分美读感悟,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08.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1.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古诗文阅读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典诗文阅读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14

古典诗文是古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古人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通^古典诗文的阅读与体会,学生能够不断的润色其积累的文化知识,提高其自身的文化涵养,继而在小学阶段就能够优化其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如何开展好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文化知识积累的优化以及整体素养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意义。而现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古典诗文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背诵与诗句填充阶段,其实际的有效教学效果并没能给完全的发挥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继续探究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古典诗文的教学工作,继而以古典诗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一、现阶段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现阶段,小学语文古典诗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以实际情况为参考,对其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进行探究,继而为小学语文古典诗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古典诗文阅读教学只重视内容记忆,忽略阅读方法教学

小学阶段课程的教学除了要保障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外,还要应对小学升初中的升学压力,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往往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机械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被动记忆,进而应对基本的考试竞争。在这种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文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快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介绍,并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把握”,牢记古诗文的写作背景,主要的含义并提出可能的考试习题,让学生进行机械化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虽然能够对某一古诗文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古诗文的阅读方法仍然没能有效的掌握,而且也无法深入的了解文章的真正的内涵,因此对于后期的古诗文学习没有帮助,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未能体现出来。

(二)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强

在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很多单词、表现的手法以及特定环境下表达的情感都无法直接的理解,这是古诗文阅读的一个难点内容,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大障碍。而教师很少在教学之前提前为学生指明预习的重点,学生课程学习准备不充分,在古诗文阅读的过程中无法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问题,课堂中师生互动不强,教师机械化的讲授,学生被动式的记忆。整个课程的教学效率大大下降,而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的过程中也很难获得更大的收获。

(三)知识积累死板,教学效果未能最大化

古人对于情感的表达有很多独到之处,不少名言佳句,不少的词汇在现代仍然是文章润色的重要推手。小学语文教学同样讲究知识的活学活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以及机械化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很难真正的体会古诗文的精髓,继而也无法对古诗文中出现的名词佳句进行活学活用,整个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而知识的应用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没有最大化。

二、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方法优化对策

结合前期的分析,现阶段,在小学古典诗文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全面、师生互动性不强,知识应用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古典诗文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也阻碍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文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与先期分析,对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方法优化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积极采用习题引导法,优化学生的预习工作

习题引导法讲求教师通过针对性的习题来指导学生的预习工作,继而提升学生预习的针对性以及效率,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例如在《伯牙绝弦》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词汇,并体会文章的意思,可以为学生布置借助古汉语词典查询“善”、“志在高山”、“谓”等词汇的含义的习题作业,并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知音”典故得由来,继而通过这些先期的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与网络工作,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在文章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也在不断的提升。

(二)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互动为方法提升学生在古典诗文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

通过先期的准备,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尝试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互动为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古诗文阅读过程主动性,继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相关方法,拓展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伯牙绝弦》、《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小小感悟”,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在班级课堂上进行发言交流,必要时候还可以结合文章主题,开展小小辩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对古典诗文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够对总结文章主旨的方法有所掌握。

(三)将作文课与古典诗文阅读相对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作文课与古典诗文阅读相对接,不仅可以为作文的写作提供名言佳句的素材与模仿对象,更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直接的情感切入。如景色赞美、爱国爱家等,在名言佳句的烘托下,在学生感悟与思维的拓展下,学生情感的表达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而情感的丰富性、生动性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古诗文阅读范文6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8.五、六两句中哪两个字表达了诗人为李白等人含冤受屈的愤慨和抗争?第八句中的投诗赠汨罗,是指谁?(5分)

答案:“憎”和“喜”二字表达了诗人为李白等人含冤受屈的愤慨和抗争。“汨罗”指屈原。

19.前四句用什么托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用天末起风、感秋托兴。抒发了对友人李白的思念和关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闯,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第19题 这首诗以什么线索贯穿全诗?指出统领全诗的一句。(4分)

答案:以“月”为线索。“和戎诏下十五年”。

第20题 分析这首诗写了几个场面,形成了怎样的关系?(5分)

答案:将军、壮士、遗民构成的三个场面。形成对比关系。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鱼梁:指鱼梁洲,在襄阳岘山附近汉水之滨。

梦泽:云梦泽,在今湖北监利以北。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的碑。

第19题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

答案:表达了整个世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哲理;语言朴素,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