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则运算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则运算题范文1
一、培养学生观察数学四则简便运算的能力
观察数学是学习数学四则简便运算的良好习惯,在面对一道题时要仔细观察分析题目的规律,再确定正确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例如:计算125×28时,许多学生选择直接计算,125×28直接计算其计算过程量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其实仔细观察125×28之后,会发现28=20+8,因此,可以使用125×(20+8)的方式计算,125×28=125×(20+8)=125×20+125×8=2500+1000=3500,计算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学生仔细观察计算的规律,采用灵活的计算方式能降低学习难度。许多计算有一定的规则,通过联想学习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找到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能给学生计算带来方便,也提高了学生计算速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数字,化繁为简使计算简便。除了观察题目之外,观察结果也是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算结果出来之后可根据平时计算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是一种很好的检查办法,这种观察能减少计算错误。
二、加强数学四则简便运算基本功锻炼
加强学生数学四则简便运算的基本功,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定律和特殊数据的熟练程度,数学简便运算基本定律性质主要有:
加法结合律:a+b+c= a+(b+c);
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a×b+a×c=a×(b+c);
除法性质:a÷b÷c=a÷(b×c),a÷(b×c)=a÷b÷c。
以上的四则简便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比较多,小学生刚初次接触数学,掌握这些知识点比较困难,学生需要较多的锻炼才能熟练运用知识点。除了定律和性质的掌握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数据可以简便运算提高正确率。例如:25×4=100,125×8=1000,这些数据能大大降低计算难度,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加强锻炼,提高学生找到运算特征能力,学生计算准确率将大大提高。
三、开展数学四则简便运算竞赛活动
想要提高学生四则简便运算的准确率,需要学生四则运算比较熟练,而熟练往往需要大量的练习。随着素质教育呼声不断高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题海战术的弊端,虽然部分学生通过题海战术学习之后成绩提高了,但是题海战术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不利于社会发展,给学生终生学习留下遗患。因此,练习四则简便运算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天性,采取四则简便运算的竞赛模式,锻炼学生口算、心算、笔算、估算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多项计算训练,积极促进学生参与比赛。对竞赛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让表现较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互相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竞赛过程时老师每次出100道题目,然后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成员互相讨论共同完成题目,然后批改每组学生的最后答案,这种互相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能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学之间比较熟悉,因此,很多胆子较小的学生在与同学讨论过程中也能积极表现,通过和同学之间比较之后,能及时找到自己计算错误的症结,掌握正确的计算技巧。竞赛能使数学学习充满活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展现出数学的魅力。
四、提高学生对数学四则简便运算的重视
除了掌握技巧、平时多锻炼、课堂上踊跃参与计算竞赛之外,学生要端正计算学习的态度,提高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数学四则简便运算时经常有学生抱怨,自己会做题但是因为粗心导致题目算错。这种“粗心”多半因为注意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不足造成,四则简便运算能出各种各样的题目,无数的数字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律,这种计算不能简单依赖记忆力,是最能显示平时学习态度的考核点,而且因为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功,很多地方都运用到计算,所以经常有学生会计算,平时作业很好,但是考试成绩不高,主要因为对计算不够重视。例如:学生出现151-54-14=151-(54-14)的错误计算过程,这种计算是没有熟练掌握减法结合定律的原因,学生看到比较相近的计算,想当然的将其进行简便运算,导致出现错误结果,这些计算错误大大影响学生成绩,磨灭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学生以后数学学习参与性将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学业发展。
四则运算题范文2
一、抓基础,掌握运算法则
又如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则是:“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数位对齐,指的是同单位的数位对齐,只有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满十进一,指的是同单位的数位对齐,只有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满十进一,指的是较低单位的数满十,要转化为一个较高单位,而退一作十,指的是把一个较高单位转化为一个较低单位。象0.775+0.31,0.775里的7和0.31里的3都是十分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十分位上的单位是7个和3个,合并起来是10,把10转化为一个较高单位的数,表示个位上是1。这样,学生在计算时,才不出现由于数位对错而造成计算错误的现象。
二、抓难点,促使计算准确
准确又是计算的核心,要提高计算能力,就要设法抓住计算中的难点,各个击破。在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切实掌握分析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难点部分。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算理、算法似懂非懂,哪些在平常教学中只强调了法则的运用,忽视了法则的逻辑推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只机械地应用了法则,对于一些稍加了变化或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计算题,在计算时,哪些容易错,哪些又是粗心大意出的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这是一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带分数减法计算题,涉及到整数化假分数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并再进行计算的带分数减法题,涉及到整数化假分数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并再进行计算的带分数减法题,这样的题错误率大。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错在哪里,及时按错的原因来对症下药,使学生能正确地叙述出计算过程和运算原理。同时还要加强类似题的练习,使之得到巩固。
四则运算题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一、透彻理解算理
算理是数学计算的基础,一切数学计算都是在遵循算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就是让学生理解数学计算的算理。所谓算理,就是数学计算的原则。数学计算的法则就是加减乘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它是数学计算的基础,而数学四则运算的基本算理就是十进制原则和借位原则。学生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如果能够理解其中的运算规则,那么计算能力就能一下子提高起来,也就不会觉得数学学习很难了。
但是,许多数学老师在教四则运算时,往往会忽视对其中算理的讲解,甚至有的老师觉得简单的四则运算不值得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去讲解。殊不知,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算理,会造成将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时的困难,最终导致数学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对于四则运算算理的讲解,有的老师往往只是简单解释它们的含义,只是让学生记住这样的原则就行:两个数相加时如果超过10就要向前一位数进一位,相减时如果减不掉就要向前一位数借一位。因为在老师的心里,这样的讲解是再清楚不过了,学生应该能明白。但实际情况可能是老师刚解释完,学生做计算题却依旧做不出来。其问题不是老师讲解得不够清楚,而是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培养心算能力
目前学生的心算能力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现在数学计算工具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的状况下,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依赖数学计算工具,甚至有很多学校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开始教学生使用数学计算工具,而学生在使用数学计算工具时感受到的便捷和快速也容易让他们产生依赖感,从而放弃自己动手计算。这对小学生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只会越来越差。
要解决这种现况,除了要禁止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使用数学计算工具外,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生掌握笔算之后,教师就要开始慢慢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心算可以说是笔算之后计算能力的进阶,心算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心算能力越高,其对数字的接受能力就越强,数学计算就会越快、越准确。
由于心算对学生的数字敏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刚开始时会比较困难,但这个困难的过程却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过程。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前5分钟进行,在刚开始时可以选择简单的10以内的四则运算来进行,然后慢慢提高难度。对学生的培养,也可以按照座位顺序,逐个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这种培养学生心算能力的方式可能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长期如此,学生的心算能力和整体计算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高。此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遇到任何有关数学计算时,都尝试着通过心算去解决。
三、增强理解数字内涵的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做数学题目的准确度和速度上,还体现在学生对数字所表达的内涵的理解能力上。数字在不同的环境下所表达的内涵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会超出单纯的数字本身的内涵,这时,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字所表达的内涵就显得极其重要。
比如,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哥哥今年4岁,弟弟的年龄是哥哥的一半,那么当哥哥100岁时,弟弟是多少岁?学生中有出现弟弟50岁这样的答案。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是学生计算出错,而是学生没有理解其中数字所表达出来的真正含义,因为有时数字所代表的并非真正的数学计算内涵,不能单纯用数学计算去解决。当然这也和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
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字认知能力的培养,要尽力避免出现数字认知内涵的错误,让学生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更好的认知。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计算分析能力才能随之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蔡 华.浅议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2).
四则运算题范文4
一、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计算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计算正确,保证得数的精确性。在精确的基础上又要做到计算迅速,既具有敏捷性。要使计算敏捷,关键是善于把握算式中实质性问题,尽量简化运算的中间环节,灵活地加以运算。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舍弃和压缩无用烦琐的中间思考过程。例如计算125×800时,可把每步按口诀计算的环节压缩,直接说出或写出125×8的得数后再扩大100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度
二、提出观察要求,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没有精确细致的观察,就不可能有准确无误的发现。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观察的目的认识,以及观察的方法。例如,当一道计算题出示以后,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题目,不仅要纵观全题,把握题目的基本特征,弄清运算顺序,还要观察数字特征,以及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简算因素,化繁为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突破思维局限,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突破当时思维活动的局限性,把思维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必要的广度。例如计算14÷3×12,有的学生一见题目就问老师:“这题开始除不尽,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些学生就是为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的局限性所牵制,如果这些学生具有思维的广阔性,运算就可以这样进行:14×12÷3。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敢于设想,大胆联想,打破思维定势,随时注意从不同角度寻找思维方向,寻求解题途径,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四、探求简算途径,创造简算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四则运算题范文5
关键词:数学学习心理;运算能力;课程标准
“运算能力”是新课标十大核心词中的一个,这说明运算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讲“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数的运算方面,第一学段(1~3年级)的教学目标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这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档募蛹踉怂恪5搅说诙学段(4~6年级),在数的运算方面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整数、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四则混合物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可见,每一学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运算基本要点有:低年级――百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乘除法,侧重儿童的思维特点;中年级――整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侧重算法与算理;高年级――分数的四则运算,侧重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所以说运算贯穿于小学阶段始终。
一、教师要把握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过程
(一)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1)操作实物,通过自己或者他人对具体实物的玩弄,借助具体的动作直接认识数学对象的初始形态;(2)形象表象,通过脑袋里想动作操作或者画出图像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对象。如,我们进行29+8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算式,求结果是怎么得出的?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把你的计算过程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生1:先给8找伙伴2,再用27+10=37;生2:用摆小棒操作;生3:画图操作,原来2捆+1捆+7根=37根;生4:计数器上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9,在个位上拨8个是17,满十向十位拨1个,个位是7个。
再如,在教学24+196=(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操作实物或画图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教师可提示学生将加法竖式与计数器联系起来,竖摆小棒演示出24+196的计算过程:
(二)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过程,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儿童学习数学要经历两个过程:(1)抽象符号,利用数学语言(比如文字、算式、符号、公式等),抽象地描述和刻画数学对象和生活事物;(2)逻辑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深层次揭示数学对象背后的含义,将相关对象联系在一起。再如,29+8=( ),预设学生有两种方法:A:29+1=30 30+7=37;B:9+8=17 20+17=37。教师需要提问:A与B两种算法哪一种更接近竖式?再如,通过29+8=37可以产生变式:37-8=29,37-29=8或通过算式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一式四题的运算,从而寻找到简便方法。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口算题目,并将个人表现与小组评价挂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笔算是关键,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究其原因:在计算时,有的学生特别粗心,有的学生容易将运算符号看错,有的学生对于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不熟、九九乘法口诀表运用不熟,导致学生运算速度慢、正确率低,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进行算理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多体验,寻找合适的方法,积累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总结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总之,教师最终的目标是落实培养运算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师生共同努力才会收到学生运算能力真正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四则运算题范文6
关键词: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等活动,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才会发展。
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1.重算理和法则过程教学。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何讲清算理呢?如我在分数加法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讲述算理,概括法则,如讲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可以这样进行:先用图表示:然后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结合图形观察后回答:1个加上2个等于多少?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并让学生再思考:怎样计算?并说明理由。通过计算以上两个题,你能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吗?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如学生不理解数的数位概念,就不能理解笔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不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就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不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就很难讲清计算法则。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和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又是掌握四则计算法则的前提,因此教学中必须讲清数和数的计算知识。在平常教学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可以注意让学生在计算题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深化。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的依据,可以注意通过典型例题,讲清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讲清计算法则和简便算法的基础,可以通过具体式题的计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然后加以归纳,使学生认识定律、性质的实际意义。特别要重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应用运算定律、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突出法则重点练:一般用于讲究课后的课堂练习,如;9+4=9+1+3=13;130-40=100-40+30=90;又如;9+7=16、见9想9和1组成10,7去掉1给了9得16;又如:140-50=140-40-10=90,进行这样的一看、二想、三说的互补法训练,使学生眼、脑、口并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容易混淆的对比练: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如:①101×988 ②102×987
经常出错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①4000500 ②474747
③1200120
多种类型综合练: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法则,可以把相似类型的基本题综合在一道混合式题中,使法则在分辨中得到巩固。
如①500-13440128 ②16992236+257
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练: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直接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如:3×(2+8)×1
3.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这两种错误都有很大的生存市场,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错误就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最后是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简言之就是采用逆运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如讲“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6/3=2, 60/30=2, 600/300=2…分析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进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性质。
2.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能用口算的就用口算,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应用题教学要注意把力量放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目里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及数量之间的关系上。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加强补充条件、自编应用题的练习,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