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书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著读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著读书心得

名著读书心得范文1

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其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负重,不卑不亢的学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1《平凡的世界》共三卷,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洪流的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韧使人精神升华。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作品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路遥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_”后期到改革初期我国城乡广阔的社会面貌。《平凡的世界》里着墨最重的是主人公孙少平,那个黄土高原上有着成熟思维,脚踏实地,忍辱负重,不卑不亢的少年。孙少平那种以上进求尊严,从不好高骛远的情怀也深深的打动着少女的芳心。田小霞的出现,让我们的主人公人生有了目标与方向,从此他也可以用自信去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艰辛。他们的爱让人奋进,是纯真、向上的,在物质上他们没有太多的要求,而在精神上却相扶相携,那是跨越了所有界线的心与心的交汇。

《平凡的世界》中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像书中主人公那样对生活从来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要跨过泥泞,越过阻碍,做不平凡的自己。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2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瀚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都是些平凡事。《平凡的世界》的确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所叙述的也是些农村普通的生活画面。平凡的就如我们身边发生的一样。所描述的人们也是平平凡凡的,他们心里想的,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也许有过。

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的东西往往孕育着伟大,彰显着神奇,缔造着美丽。平凡的声音有时候也是荡气回肠、惊天动地的。这么说来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其实没有哪天是平静的。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平凡和苦难,阐述了生活的意义。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释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更的戏剧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高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这是个平凡的世界,可这里所记录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那些美好的爱情,不见得有山盟海誓、花前月下的浪漫,可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那份情总也是真真切切的。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孙家两兄弟。哥哥孙少安,性情朴实,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袋灵活是改革的先锋者,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历经重重磨难,克服种种压难,最后终于走向成功;在上学时就受尽苦难的弟弟孙少平,这是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的铁骨、有强大的精神、有巨大的勇气,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在艰苦非人的包揽活中炼就了吃苦耐劳的倔强精神,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出自农村的兄弟俩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虽然出自贫寒的家庭,但正是这贫寒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和坚强。

这本书给我的体会,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勇敢的挑战,努力的进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3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状,在于对历史的延续,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煤矿,这不是说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4终于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悟颇多。只是心口有点堵,看不到真爱的结尾,看不到幸福圆满的结局,主人公孙少平毅然的走着自己的坚实,不卑不亢,不屈不饶,那些真心的爱没有成为他的幸福,或遗憾,或退避,都是为了爱。一种大义凛然,包容博爱,真正男人的形象。恐怕这就是作者所希望读者所领悟的,一种奋发的精神。

看完了,留在脑海里的,慢慢的勾起童年时的模糊的记忆,一种似曾相识的情节,浓缩了的人生精华,不管世化沧桑,如何跌宕。支配人的是精神,是不屈的意志。

看完了,获得了什么?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历经苦难,享受爱情亲情友情,领悟生活的基本要素,站稳自己,让思想去飞,肆意奔放。也有自卑,落魄的日子,走过,变成记忆,变成财富,锻炼出不羁的灵魂。

最欣赏主人公孙少平的刻画,真实,顽强,这样的意志定会鼓舞很多人,脚踏实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恋,却是靠最简朴的饭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怜;贫富地位如天壤之别的温暖热烈,却以阴阳之隔而让人荡气回肠,真是欲哭无泪。最后走向的是什么?尽管不得而知,但经历之多,人生历练之厚重,不会阻碍他前进的步伐。

当金波找寻蒙古姑娘的罗曼蒂克的爱情的时候,联想起人生的种种冲动,一种纯自然的爱,盘踞着灵魂,八年。人不是应该活在自己的意象中,但你能不为这样的痴情而感动,而落泪?当,心中如期而遇的爱情来到时,是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是用市侩的天平称量?还是跟着爱情的脚步,信马由缰。当金波唱起别人以为是神经病的歌的时候,不要去怀疑金波的傻,千万不要,原谅年轻,原谅时代。让我们留下敬意,憧憬。愿那份美好,永伴一生。

当田晓霞随洪水逝去的时候,默默的为孙少平难过,就像天边美丽的星星的陨落,为什么如此美好,如此真诚善良的田晓霞,人生的脚步却如此匆匆。美好的一切,不定会长远,人生失望的环节,痛苦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无法避免的事实。让思绪痛苦,清醒,只是为了更好的走好人生的未来之路,这样的代价是大的,但又会若隐若现在生活中,在痛苦中感受世事无常。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5儿时我住在农村,那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几家有电视机。当然,我家因姐妹多也没有这样的奢侈品。但是一样可以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在父亲每天必听的收音机中,懵懂听着“平凡的世界”。随着时光流逝,参加工作后一次在书店等车的机会,我看到了这部被喻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明珠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兴奋的买下了三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仔细阅读,不觉间被小说中孙少安和孙少平哥俩的自信、自强、拼搏向上、抗击挫折、积极追求梦想的精神所感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时常哽咽,而后每当我遇到挫折就会重复翻阅该书的励志篇章,至今真的不记得多少次被书中故事感动,也不记得读过几次这部小说。

这部长篇小说通篇共三部,作者用3年准备时间和3年的写作时间,倾注了自己的无限心血,且写完这部小说路遥久久不能走出书中的情景,以至于该书问世后不久他就离世。小说以孙家少安和少平为主线,描写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黄土高原十年间的城乡生活。小说全方位展示了哥俩身处困境中的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对不同人物的多角度的描写中,展示出人性的真、善、美、丑与恶,可以说这部小说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也真正的让人读后为之振奋。

孙少安作为孙家长子,为了托起家庭重担在13岁不得己辍学,而后在面对心爱的青梅竹马的润叶示爱后高兴的难以自控,瞬间抓狂后又不得不冷静的为了支撑家庭而痛苦的选择娶山西姑娘贺秀莲,在那个年代那个家庭,少安不敢谈爱情,心里只有那个贫困的家,实际上他是多么希望能和润叶在一起,润叶有文化是教师还与其是两小无猜,而他只能考虑家庭和当时双方的门不当户不对,也怕拖累润叶。痛苦的选择了婚姻后,给他的安慰的是勤劳贤惠的秀莲不仅对他一见钟情。而且在少安没钱买骡子为学校拉砖时秀莲回娘家借,使少安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后在砖厂扩建因为用人不善导致破产无钱给工人开工资,秀莲再次回娘家借,一次次的帮陷于困境的少安度过难关。少安重新振作,再次将他的事业做到辉煌。

少安作为一名聪明上进又敢想敢做的热血青年,自强不息的追求梦想的性格深深的吸引着我,回想我的过往经历,因遇到挫折无助的哭过、在自我安慰清者自清后尴尬的笑着、因莫名的打击而心灰意冷的颓废过了,数不清的困难面前我被小说感人的精神所激励着,因为在现今的社会与当年的时代相比,我所遇所难是如此不值一提,所以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浓墨重彩的描写是孙少平的人生,他从贫寒的乡下家庭来到县城高中,为了尊严在每天同学们都打完饭后才去食堂领他的两个黑面馍馍,到毕业后回家务农、做教师,而后为了心中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梦想而去黄原做揽工,在揽工过程中被舅舅村上的曹书记相中,后将户口迁到黄原才有机会到大亚弯煤矿做工人,上工前体检因精神紧张血压高,如果买不到醋降血压就得回家,当时天已经黑了,好在村里找到一户人家借一碗醋饮下,第二天得以成功上任,上任后才知道借给他醋的就是他的师娘。

孙少平一直保持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无论条件多么恶劣都坚持读书、努力工作,从不旷工,每个月领到的工资也最多,将工资的大部分寄回家,留下一部分寄给上学的妹妹。一次煤矿事故,师傅为救工友而牺牲,因工作出色他顶替了师傅的位置,同时也担负起师娘一家孤儿寡母的生活。就在这时,他与来矿上采访的省级记者田晓霞重逢,二人燃起爱情火花,并约好转年的这天一起回去见孙家父母,到此本是看的人心花怒放,结果作者笔峰一转,田晓霞因在山洪爆发中救人而牺牲。真是一波三折,此后孙少平为了掩饰痛失心爱之人的伤心,将自己投入到无尽的劳动中,在又一次煤矿事故中为救工友受伤脸上留下疤痕,在拒绝金秀示爱后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大亚弯煤矿。孙少平的一生比少安还坎坷,从最初带着卑微上高中,悄悄的趁无人时领馍,到骄傲的为同学们讲故事;从农民到教师后为了看外面的世界去做揽工;从大亚弯煤矿上工前得到师娘借醋相助顺利过关到当班长后替牺牲的师傅承起家的重担;从与田晓霞来采访相遇收获爱情后因痛失爱人而最终回到大亚弯。多层次多角度描写了他一生勤奋好学、真诚善良、重情重义、敢于拼搏和抗挫折的性格。

小说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城乡生活,从孙少安和贺秀莲、孙少平与田晓霞、润叶和李向前、润生和郝红梅等人物的塑造看,他们经历各不相同.悲欢离合的写尽了各种人生,但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从中看出作者是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对当代生活的描写,这个世界毕竟伟人不多,靠绝大多数平凡人维持的社会中要不惧挫折,敢于向命运抗衡,不做生活的弱者。

名著读书心得范文2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名著读书心得范文3

关键词:习惯;实效性;课外阅读交流

目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近年来,我就培养学生的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和习惯做了如下尝试。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老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中学生阅读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林黛玉小心多疑、寄人篱下的性格,了解了贾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经典话语。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尤其现在网络的兴盛,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上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读书氛围,走近经典美文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于是我校通过开展“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来提升读书氛围,在全体师生中掀起读书。具体办法如下:

1.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名著

要求:一个月一本名著。(根据名著内容而定)

2.必读书目――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

坚持写读书笔记,学期末举行读书笔记评比。

3.充分利用好阅览室,全部图书实行开放管理,学生可以自行在阅览室选书,或到学校阅览室办理借书

4.认真上好阅读课,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业学习环境,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5.建立班级图书角

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不得少于50册,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6.每个学生都要拥有自己的读书剪贴本或读书笔记本

班级或学校开展相关的评比、展览活动,使阅读记录真正成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7.学校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8.学校将对各班的阅读标兵,给以必要的表彰

三.形式多样促读书,兴趣浓厚成习惯

1.建立读书活动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

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故事会或人物评论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每月开展“读书吉尼斯”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读书之星”等。每学年评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组建班级网络读书沙龙

班级网络读书沙龙是一个课外阅读发烧友的协会。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在网络上建立一个阅读QQ群,推选出群主,负责日常事务。课余时间,班上热衷课外阅读的发烧友们都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畅谈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提出读书的疑问与困惑,相互推荐好书。班级网络读书沙龙的组建,为班上学生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中打网络游戏者锐减,课外阅读之风盛行。

3.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分为纸质书库和电子书库两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电子书库的创建是为了弥补纸质书库的不足。其具体作法是:班级注册一个公共邮箱,在网络上下载纸质书库中缺少的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目,放入邮箱网盘中,供学生查阅。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名著读书心得范文4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阅读名著,真正走进文学名著,和先哲对话,与作者交流,和人物共鸣呢?我们不妨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转变观念,激发动机

青少年语文素养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人类学习过程不具备可继承性,每一代的儿童都必须从零开始,积累自己的知识大厦。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充分了解汉语言词汇的意义和表达规律,才能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奥妙。而名著是经过时间淘洗过的典范之作,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材料,在青少年时期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师生要从提升人文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的高度重视名著阅读。从思想高度充分认识到名著阅读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能力的作用,把外在的“要我读书”变为内在的“我要读书”,形成正确持久的动机。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少年人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而且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还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怎样动笔呢?比如说,这个字不认识,查查字典,注上拼音;那个词不理解,对照上下文再查查词典,弄懂了做个注释;这是个关键句概括了全段的主旨,批上几个字;那一句不明白,可以打个问号,在书边提出疑点,待以后解决;这里写得精彩,划上圈圈,写上批语;那里读有心得,可以写上几点体会,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学会并养成动口、动脑、动手的读书习惯。

三、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实践中领会汉语言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阅读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与学生一起制定个性化的读书方案:了解学生已读过什么书、喜欢读哪种类型的书、将要读什么书……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性别特点,为学生建立读书档案,使阅读成为序列性的系统进行的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不必担心学生“读不懂”或者“读不透”而硬要插上一手,如果设计几个问题乃至出几个考题来“指导阅读”,势必冰消学生领略名著风采的热情。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还学生独立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权利,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名著读书心得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名著;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01-01

当前虽然许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种类比较繁多,但学生的选择却较单一,除了喜欢卡通故事之外,就是童话类、故事类,或是为了考试的作文类书籍,而对许多文学名著却极少接触。

其实,多读些名著,对小学生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名著都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过的生活经典,是文化的精华,真理的载体。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名著的指导呢?我认为不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采用学生感兴趣课外阅读形式,让他们在愉快中阅读课外名著,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随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的情感世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时,教师嘎然收声,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

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推荐后孩子们纷纷要求借书或买书。这样让他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名著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形式引导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或家长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结合名著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例如教师介绍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烦躁的乐乐在键盘上胡乱敲打,电脑显示屏上无意间出现了‘快乐星球’的搜索指引。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乐乐点击了回车键,刹那间一股强烈的吸引力把他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欲知乐乐到了完全陌生环境将怎么办,请快快阅读《快乐星球》吧“。这样来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变学生“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

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及关键。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就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1、课内外阅读指导相结合

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教给相应的作品欣赏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2、教给审美鉴赏意识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态度来探索艺术真谛,体验艺术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爱憎喜乐等情感,可通过有感情地讲解、朗读、吟咏等,营造情境、气氛、感染情绪。

3、引导做好读书笔记

读过的作品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得记录下来。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在高、低段的要求不同,低段的只要能记录看过的书目及作者即可,而高段的还可加上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概括,文章中的艺术形象或人物的印象以及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评价等,甚至许多好词、好句皆可。

三、效果展示

名著读书心得范文6

关键词:阅读名著;初中生;有效性

名著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起来的文化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知识,引发思索,提高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具有进行独立阅读的能力、应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文语感,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形成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但是,从目前的初中语文阶段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在初中阶段,由于上课时间多,所学科目多,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并不多,学生虽有心想阅读名著,但也只能望而却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是有待解决的艰巨任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其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教师应了解到学生在此阶段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前提条件。一旦学生对名著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培养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及大作家、名作品或者其经典的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去阅读。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三顾茅庐,让学生对诸葛亮和刘备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诸葛亮、刘备等做分析。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感觉自己现有的认识实在不够,就会主动阅读《三国演义》。

2.通过影视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当今社会是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新的媒体也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可以被教师在名著教学中采用的新资源。一些经典名著被拍成电视剧、电影,还有《百家讲坛》等节目也在讲一些名作家。教师可以把这些新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信息,让学生换个角度看名著、了解名著、鉴赏名著,并能通过对来自多种途径的名著信息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名著的魅力。

3.用成语、俗语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成语故事、俗语这些知识,学生是比较喜欢听、爱听的,教师也可以借机来引导学生对名著感兴趣,从而激起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比如,对于“徐庶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可引导学生去了解徐庶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发生了什么事,才有了这样一个典故?让学生去了解《三国演义》,趁机引导学生去看名著。

二、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真正地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走进名著。

1.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名著时,可以进行精读,也可以进行略读。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对文学作品、名著的重要部分进行细读,然后慢慢体会作者的构思,去揣摩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对一些妙词佳句去细细品味、欣赏等。要从部分到整体,然后又由整体到部分,去反复研读,来回思考。品味其语言,揣摩其构思,领略其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从而吸取名著的精华。精读重在质量。

略读是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进行快速阅读浏览来获取一定的信息。略读贵在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名著,其主要原因就是作品常常会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分析,学生想了解故事的情节,却因这种情况而读不下去。针对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采用略读、跳读。

2.教会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在初中阶段,阅读名著如果不会做读书笔记,不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结果就会使阅读完名著后,也不能很好地领悟其内涵,更不能从名著中受到启迪和感悟。为了让学生对读过的名著感悟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名著中的经典名句、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名著某些部分的感悟和心得。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名著,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名著,如果仅仅在课上进行,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把握好课外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去阅读。在进行引导时,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修养的提升。

三、帮助学生制定阅读名著的计划

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教师可以设立“读书月”“读书周”等,以校园读书形式来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氛围。

教师可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行的阅读名著计划,然后教师可以随时监督指导。学生也可以建立班级每日读书汇报表,学生自己来制定每天的最低读书量。

四、帮助学生搭建阅读平台

有平台,才有学生展示的机会,有平台,学生才有阅读的动机。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阅读能力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分享这种活动中的快乐体验,尽情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例如,在读了某部名著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次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思想、情感所发生的变化,谈谈自己对名著的认识和看法,同时开展这种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