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问题范文1

关键词:社会变迁;农村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本文为2015年河北行政学院年度科研项目(2015XYKT02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2日

一、影响农村环境的社会变迁因素

(一)社会结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不断向前推进,农村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从宏观方面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变化对农村环境影响颇深:一是乡镇企业的崛起;二是城市工业的下乡。乡镇企业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因沿用高消耗、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投入多、利用率低、效益差、排污量大,给广大农村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城市的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环境成本较高的企业逐步向农村转移。地方政府基于税收等硬性指标的考虑,对一些在城市无法落脚的冶炼、化工等高污染企业伸出橄榄枝,企业产生的工业污水、有害气体甚至不加处理便直接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生产方式变迁。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带来了乡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以精耕细作、小面积经营为特征,用农家肥培肥土壤,以人力、畜力进行耕作,采用人工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人们逐渐吝啬人力的付出,依赖化肥提高土壤肥力,依靠农药控制病虫害,以粗犷的机械化代替精耕细作,单位面积的耕地产量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缺乏环境知识和环境质量敏感度的农民在此驱动下,越发盲目地使用农药、化肥,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威胁。

(三)生活方式变迁。传统农村基本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乡村生活系统自成体系。粮食、衣物自给自足,而且形成自然的循环系统,浪费非常少,如旧衣服可以浆洗后做小被褥、纳鞋底,餐饮泔水可以饲养禽畜,人类粪尿可以在猪圈堆肥。那时的生活化学品用量很少,人们刷洗餐具使用麸皮、洗衣服用碱面,基本不会产生污染。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商品化生活方式成为农村主流,衣服更新很快,化纤旧衣物大量堆积,甚至被直接扔至田野沟壑中,难以自然降解而成为环境隐患;化学制品的广泛使用,导致生活污水量剧增,但农村很少有污水收集设备,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环境问题如影而至。此外,对塑料包装的依赖、一次性用品的普及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农村生活环境的恶化。

二、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社会变迁是一个自然的客观过程,它并不必然带来环境问题。农村环境之所以日益恶化,其根源在于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观念未能随社会变迁过程而做出相应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体制。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与其相关的管理模式,是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一,与城市相比,农村一直处于被剥夺状态,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落后。但在商品经济的快速冲击下,农民的消费需求却不断上升,由此带来更大的改善生活的压力。在生存挤压之下,农民无心也无力顾及环境质量;第二,我国对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实行差别化管理,城市基本都建有垃圾回收处理站、污水处理厂等排污系统,但农村排污设施落后,农民只能将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倾倒,造成了农村耕地、水源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农民的生存环境。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必须消除城乡二元模式,在城乡一体化理念下对城乡环境同级保护、同等治理。

(二)机制。基层政府组织弱化。村委会作为基层政府本应是农村环境治理的最佳机构,但其在现实中并未发挥足够的作用。一方面大部分村委会作为政府下属机构的色彩较浓,作为农村自治机构的色彩较淡,在GDP至上的政绩论指导下,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发展经济,作为基层代言人的村委会也自然如此,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村委会在村庄中的凝聚力和话语权逐渐降低,单凭一己之力很难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提供公共物品,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农村环境治理有心无力。

(三)观念。农民群体边缘化。在众多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文本中,农民大多被冠以“环保意识薄弱、环境素质较低”的表述,诚然该群体是部分环境污染的直接制造者,但若将责任全部推给农民,则未免有些偏颇。其致污行为的发生除了上文提及的基于经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一直未被整合进环境治理体系中。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治理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忽略了发挥公众参与的基层力量。这不但使农村环境治理和监督成本高居不下,治理的效果与目标预期产生严重偏差,同时也使农民处于边缘化,常常成为旁观者、被动者甚至是对抗者,农村也成为环境纠纷的多发地。

三、农村环境治理建议

第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将城市和农村的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和布局,实行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一方面坚决杜绝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增强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中的重视力度,如加大农村地区环境公共设施和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的投放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激励等物质引导措施鼓励农民采取环保的生活方式,利用财政支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第二,加强基层建设,发挥村委会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对村委会成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补充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思想动力;支持村委会为环境治理和环境维权而合理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与此同时制定资金管理细则进行监督;强化基层组织的环境保护职责,把农村环保指标纳入县、乡、村三级政绩考核体系中,促进政府对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视。

第三,建立农民参与机制,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农民是农村环境的直接感受者,也是环境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其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首先,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的环境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其次,要做好环境信息收集和公开制度,让农民能及时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情况;再次,培养以农民为主体的环境治理社会组织,让农民在组织框架和制度约束下履行治理环境的义务;最后,通过市场手段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由此实现政府引导、市场激励、社区自治、农民参与四位一体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改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桂英.生存方式与乡村环境问题[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环境问题范文2

21世纪是服务行业飞速发展的世纪,旅游业便是这飞速发展的驱动力,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财富以及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研究表明旅游业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收入中占主导地位。目前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是4个最大的旅游收入国,而无一例外地都以拥有举世闻名的美丽沙滩作为最好的旅游名片,每年都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沙滩旅游体系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提速的原动力,在吸引游客沿海观光度假创造旅游财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海岸水体育活动、沿海基本设施等方面的发展一举多得。有关数据表明美国沿海各州的旅游收入是全美旅游总收入的85%,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滩非常受欢迎。海滩吸引的旅游人数是最多的,据估计,每年约有1.8亿的美国人总计20亿人次去各海滩旅游,同样的西班牙的旅游业发展,海滩旅游举足轻重。拥有大约1600多千米的优质沙滩,“灿烂阳光和黄金沙滩”享誉世界,根据欧洲旅游部统计,西班牙1997年接待的2700万假期游客中,有1860万人选择阳关沙滩,约占假期游客总数的68%。同样是旅游大国的意大利也不甘示弱,其海滨度假游客早在1999年就达到1.06亿占全国接待总量的34%,在各类旅游中居于首位。在个西方国家沙滩旅游是其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海滩旅游市场还有较大的开发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的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市旅游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莆田市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变为地方支柱产业之一。各地方旅游开发如火如荼,但对于莆田海滩的开发却依旧反应冷淡。莆田市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海岸线总长534.5公里。拥有湄洲湾、兴华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沙滩环境优良拥有丰富的滨海资源,应该是莆田旅游业发展的潜在推动力。莆田市旅游业的主打品牌湄洲岛海岸线全长30千米,共有13处优质沙滩。而位于湄洲岛西南突出部的黄金沙滩,是岛上最长最大最迷人的沙滩,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绵延3000米,纵深300-500米,以5%的坡度波浪状缓缓斜入大海。状如一钩新月,悬挂在湛蓝的大海上。游人在湄洲岛北部的妈祖山朝圣之余,驱车涉足黄金沙滩,犹如步入仙宫月窟。美国一位环球旅行家触景生情,赞美此地为“东方夏威夷”。日出月落,自古就不乏摇笔杆子的人抒写,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观景象,断难用文字表达,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心领神会。若逢月夜,沙滩一片皓白,海上万点粼光,那情景就如明代秦邦錡所描绘的景象:“月满琼波诸岛静,潮来银屋一帆开”。这样得天独厚的沙滩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批量游客前往。但近些年来莆田优质的沙滩正在逐渐的消失,由于受人为因素或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将近58%的海岸环境遭到污染、逐渐退化。具体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莆田市现在正在经行的澄峰围垦项目以及其他的很多省级重点项目如城乡建设、旅游产业、大水网、重点节能减排等领域的重大项目,而所有项目的基础工程都是需要大量沙料资源来支撑的,这便促使了采砂活动日益猖獗。而我市标志性旅游景点湄洲湾度假区东南两岸许多滨海沙滩就遭受到了破坏。湄洲岛黄金沙滩面积不断缩减,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据当地渔民说,黄金沙滩已经被“沙耗子”挖低了1-2米。由于非法采砂属于暴利行业,关系网复杂,许多年来屡禁不止。

(2)湄洲岛是著名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妈祖文化是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每年的旅游旺季大批量的游客涌想湄洲岛,由于湄洲岛游客不断的增多,旅游黄金海岸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游客越来越热衷于漫步黄金沙滩享受阳光、海滩、海风。来湄洲岛的人们必然去黄金沙滩感受海滨的气息。但是近年来由于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游客制造的垃圾也会增多,有些游客会随意向海中、沙滩投垃圾导致海滩环境受到污染。近海海底产生淤泥,这样使得游客旅游的环境得不到保障,水体污染逐渐严重。

(3)岛内居民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岛内的居民大多经营旅游相关的服务产业,如餐厅、宾馆等、而经营中产生的废水只是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海中,极大的影响到了湄洲岛周边的沙滩环境。

湄洲岛是莆田市旅游业的王牌景点,而沙滩黄金是湄洲岛旅游度假景区的门面,所以无论是出于对海岸形象塑造,还是对湄洲岛旅游潜力的挖掘保护黄金沙滩沙滩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所以必须重视黄金海岸的环境问题。黄金海岸出现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建议及整改意见。

(1)严格规范采砂行为,我市的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措施,依据实际情况,规划合理的采砂区域,办理合法证件,规范采砂程序,严格控制开采范围与数量,对于非法采砂行为根据相关法律严格打击。坚持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广开渠道,经行形式多样的广泛宣传,将宣传深入到各个阶层,将采砂的危害、打击的必要性及相关规则送到当地。建立起公众监督体制,严格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2)加强对湄洲岛内人民进行环境保护及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让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扎根于岛内人民的思维中。让他们认识到旅游环境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湄洲岛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树立环境公德意识,让本地居民认识到满足个人私利,而不顾全局的大家的利益是自断后路的行为,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大家共同为全岛的环境负责。

(3)地方政府完善全岛相关的垃圾处理设施及其环境基础设施。针对每年的旅游大季湄洲岛超大的客流量,地方政府应该投入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垃圾回收站,垃圾投放警示牌,新建垃圾处理厂,对岛外游客上岛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知识,建立相应的罚款制度,对进到旅游的游客进行督促。

(4)加强人工养滩,黄金沙滩的海滩旅游资源是湄洲岛旅游项目开发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加强黄金沙滩旅游资源的保护。传统的硬机构海底防护措施虽然可以立刻阻止海水对岸段的蚀退,但是却是治标不治本拆了西墙不东墙的做法,海底防护措施范围外区域的会因为硬结构海底防护与海潮的相互作用受到更加严重的侵蚀与淤积,虽然保住了黄金沙滩,却引起了其他地区的自然景观。最新型的沙滩养护是将通过合法手段从其他海域获取一定颗粒级的异地砂石将其添补到某些遭受侵蚀的沙滩地段,迅速增加海岸带平均位以次扩大沙滩宽度。人工养滩是可以较好的防止海岸侵蚀,营造良好的滨海沙滩旅游环境的措施。

环境问题范文3

关键词: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新区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省**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讲稿),北京,1999

环境问题范文4

关键词:旅游环境,环境问题,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 旅游环境

(一) 旅游环境的概念

旅游环境是个外延和内涵都十分广泛的话题。具体的的说,其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旅游环境是指人类生活所依托和生活的空间环境,也就是我们人类和万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以及人类自身创造的各种人文环境。狭义的旅游环境是指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交通环境、服务接待环境、旅游地的景观资源环境、气候环境等。

(二) 旅游资源的特征

1. 旅游资源的脆弱性

所谓脆弱性是指很容易遭到毁坏和损坏,由此导致旅游环境的退化、恶化和毁灭,失去旅游功能。旅游资源既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造就的。其很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侵蚀和毁坏是最明显和共同的特征。旅游资源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改变而形成现在的形态,它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需要妈妈的细心呵护一样,我们在进行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去伤害和毁坏它。

2. 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所谓不可再生性是指某些自然旅游资源本身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由大自然雕塑造就而成的。但是在人类短暂的人生经历中只要稍不注意和注重,这些自然景观就会遭受破坏,毁于一旦。尽管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可以在现有的情况下复制出一模一样的造型,但是那毕竟不是大自然的杰作,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观赏价值。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表现最为明显。

(三)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的发展依赖着先天的或者后天的环境资源。在各国的经济收入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也必须清楚的看到,旅游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破坏和污染问题。不断涌入的旅游人群,不断修建的旅游设施都给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噪声污染、旅游资源锐减等环境问题。

环境的保护仅仅靠政府部门每年对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的拨付是远远不够的。而旅游业的充分、适当、合理、合法的发展能为环境保护获取更多的资金保证,继而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既对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 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 旅游区域的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有人进入旅游景区,为便利游客使用而不断革新、不断增加的交通工具、旅游设施给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汽车、货车、火车、飞机、游艇等排放的尾气、烟尘;众多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出的废气等。

旅游区的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却不完善。导致了很多游客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出现,使景区成了十足的垃圾场,不但破坏景区风景格调,还造成视觉污染。景区内产生的废水、废弃物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景区内的水体体质恶化、景观退化。据丽江市环境监测站披露,因为排污管道不完善,古城内的玉河水质已经从原来可以饮用的一、二类水质降低为三类和四类水质,其中主要是生活污染造成的氨氮和大肠杆菌指标超标。①

(二) 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在景区里面,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人们盲目的修建各种旅游设施,引进各种先进技术,举办各种商业活动,改变或者破坏了旅游区内原有的文化、民族风俗。

游客们在景区内的乱刻乱画、随意践踏;在景区内开采石矿,毁灭风景;人工截流修建水库,致使瀑布永久消失;人为火灾,导致森林植被和古树名木毁于一旦等等这些行为都让景区内的各种环境资源遭受严重损坏。

(三) 旅游区内社会治安难以保证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景区内的社会治安每况愈下。偷盗、诈骗、抢劫、走私、贩毒、、勒索等违法现象大量出现。

(四) 旅游区内社会治安难以保证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景区内的社会治安每况愈下。偷盗、诈骗、抢劫、走私、贩毒、、勒索等违法现象大量出现。

三、 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旅游这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发挥的作用,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会越发明显,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好这一问题,让其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不论是排污收费制度还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其真正落实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贯彻该政策,正在做到从源头上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

(二)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旅游环境对当代人类的生活尤其重要,所以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不论是对当地居民还是对外地游客、地方政府、投资企业都是不容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宣传手册、定期讲座、定期考核等方式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当地居民应该认识到保护好现有的环境资源,才可以实现其长远的利益价值,竟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要遇山开山,遇河挖河,改变了自然原有的面貌,也损害了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外来游客、投资企业等也应该端正自己对旅游景区环境的态度,认识到保护好了现有的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三) 适当限制游客数量

旅游景区内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游客数量一旦超过了旅游景区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将是对环境的致命性毁坏。我们可以采取诸如此类的方法去限制旅游景区内的游客,如在旅游旺季到那些景区环境脆弱,景区环境狭小的地方去旅游,旅游者需提前在网上申请并预定,当申请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景区就应该停止售票。其他想去该地的游客只好等到下个时间提前申请预定。如对于已经做出游客数量限制的旅游景区应该不定期检查,以确保当地政府为了经济收入而不限制游客数量的情况出现。

(四) 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面对我国出现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立的局面,可以考虑建立合理的旅游产权制度。建立合理的旅游产权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市场由两级市场构成,一级是旅游资源经济所有权的出让市场,旅游资源管理部门把旅游资源一定年限的经济所有权出让给开发商,管理部门收取出让费,让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交换得以实现。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属于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人类共同的财富例外,其产权应由国家所有,不应在市场交易范围内。二级市场是旅游资源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取得旅游资源所有权的开发商可以把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开发商。产权的可转让性,使资源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全社会自由流动,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确保公平与效率,会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②

四、 结束语

总之,旅游发展同旅游环保应相互协调,而不应相互对立。有效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旅游环境的恶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没有好的环境,旅游产业也就不复存在,要把旅游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大事来抓,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明确权责分工,普及旅游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辛建荣,唐嘉耀.旅游环境问题及其了持续发扎对策[J].

[2]宋春燕.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王会芳,许学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J].北方环境,2010.

[4]刘丽梅.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

[5]郭兴会,牛颖徽.论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J].土木建筑文库,2011.

[6]郑金虎,朱丽君.旅游环境问题议[J].陇东学院学报,2011.

[7]卫秋明,郭向荣.我国旅游环境问题经济分析及对策[J].财经视点,2011.

[8]赵飞虎.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集团经济,2010.

[9]徐行.旅游开发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0.

注解

环境问题范文5

1.1家庭生活垃圾逐渐增多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日愈增多,主要分为厨房剩余垃圾、可回收物品、难再利用物品、严重污染物等几类,如废塑料袋、废纸、塑料瓶、玻璃碎片、陶瓷碎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以及废旧家电等。大部分生活垃圾均为塑料制品,这些生活垃圾难以降解,如未得到妥善分类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不少地方的生活垃圾无处倾倒,被丢弃到田间地头、河道边上或房前屋后,不但威胁着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在一些偏远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有害垃圾未得到及时清理,造成恶性循环,给农村的地方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化肥、农药使用过于泛滥

我国农业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换来的大幅增长。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将直接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重金属集聚难以降解等各种危害。此外,氮素化肥在土壤表面施撒后有部分氨会挥发,并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逸入大气,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另外,农药因其使用见效快、效果好、防治面广,保证了农作物的丰收增产。但随之而来,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天敌如青蛙等也会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断裂或直接遭受毒害而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此外,用完之后的农药罐、包装袋等垃圾被随意丢弃在田头地尾,难以降解,造成白色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后果是生态平衡系统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污染水质变坏,使本来就脆弱的农村生态系统更加恶化。

1.3城市工业污染逐步转移农村

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部分耗能高、污染重的工厂企业悄然向农村转移,给农村环境带来一定挑战。这些工厂往往条件简陋,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或环保设备不完善,生产车间产生大量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或路边水渠,造成水体污染。一方面,受污染的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将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或间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污水会影响河流中的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使其无法生存或灭绝。此外,由于地处偏远,缺乏监管,很多城市工业固体废物未经有效处理处置即被运送到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长期下来,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将污染周围的水体和土壤等,影响附近居民身体健康,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1.4秸秆焚烧污染现象严重存在

在梅州市,农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都有大量收割后的稻秆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都利用收割机收割水稻,虽然省时省力但留下的稻秆较高,如不处理会影响到秋季作物的生长,若用于堆肥的话腐烂时间太长,于是农民采取焚烧的办法,认为不占地方还可当有机肥回填施肥。特别到了夏、秋等水稻收割季节,秸秆随处堆放或是就地焚烧,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一般情况下,尚未干燥的稻杆不能够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CO2、CO浓度急剧升高,烟雾扩散减慢,浓烟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另外,烟雾还会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呼吸困难,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1.5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现象普遍

目前,梅州市农村存在很多养殖散户,一个猪圈10来头猪,没有配套沼气池没有果园堆肥,产生的粪便、废水等直接排放,顺着水渠或河沟流入下游,造成污水横流现象。畜禽养殖废水污染不可忽视,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养殖1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1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因子,如COD、氨氮、重金属、兽药残留和大量病原体等,如不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污染。如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周围恶臭气体无法消除,严重污染居住生活环境等。这些散养猪场均离居民区不远,对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以上几种因素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主要污染来源。那么,为何我们原本期待山清水秀的农村会存在这些反差现象呢?通过在调查过程中与被调查着交谈,经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1农民观念难以改变

一直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接触的资源信息有限,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的一些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缺乏垃圾收运设施,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认为稻杆焚烧最省事,一把火烧之了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错误行为正在影响着自己的周边环境,造成农村垃圾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2.2农村环保意识淡薄

部分劳力密集型企业通常会选择在农村建厂,而部分乡镇领导往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容易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没有配备污染防治设施或者闲置污染处理设施,造成废水直排或固体废物乱堆。而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不够,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非常薄弱,在面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时,很少举报或投诉,或举报途径不通畅,缺乏警惕性和敏感度。

2.3农村环保力量薄弱

在梅州市的各乡镇,大部分未设置环保管理所或专职人员,根本无所谓环保力量一说。在我国其他地方,虽然部分设置了基层环保派出机构,但不够规范,人员有限。一方面,乡镇环保执法机构人员负责业务多,精力难以集中,队伍不够稳定,自身建设难以跟上环境形势需要,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环保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工作经费紧张,缺乏财政拨款,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进程。

3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农村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注重农业生产方面科学技术开发研究,充分利用大学科研平台,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推广一些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农业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土壤污染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尽量使用污染小无残留的农药和生态有机肥,减少地膜使用,充分运用现有科技成果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种养、生态农业等,注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3.2强化乡镇企业管理,控制工业环境污染

农村可以建工厂,但要注重选择一些污染小、环保型的行业。对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影响环境发展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进入农村;对已经投入生产但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大、不能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通过法制手段限期整治或关停;考虑逐步在农村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使之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3.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生活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环保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应该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电视、报纸、文艺活动等途径,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知识、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引导其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4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一方面,政府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制定、完善有关农药、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地膜污染防治技术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规范,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乡镇机构环保队伍建设,设置环保机构或专人负责,提高基层环保队伍的综合执法能力,把农村生活环境问题列为重要日常工作之一,下企业进农村检查指导环境污染防治问题。

3.5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财政政策应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如梅州市政府于2013年印发了《梅州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市级财政资金奖补方案》,通过“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网络和集中处理体系以及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3.6制定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环保相关政策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可以尝试运用立法手段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结语

环境问题范文6

论文摘要:城市化的发展使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变得更为便利和快捷。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一些论述。

1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1空气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一般占80%以上,很多已经超过90%。煤含硫和灰份较高,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式严峻。

1.2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环境恶化状况也相当严重,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将成为我国城市在21世纪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

1.2.1水污染严重

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有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1亿多吨,这些污水有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同时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废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使径流水质恶化。

1.2.2水资源严重短缺

由于城市增长快,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用水集中、量大、增长快,因此缺水现象首先反映到城市。在我国目前66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重点缺水城市108座,严重缺水城市50多座,如辽宁省的城市每天缺水8.5×105吨,每年因缺水而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1.3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猛增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大幅度上涨。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城市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年产量已超过5亿多吨,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非常低,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大多直接堆放在城市郊外,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以上,占地5万余公顷,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恶劣情况,影响城市景观,污染了城市的水源和空气,孳生着各种传染病菌,同时又潜伏着资源危机。

1.4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城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在70个有监测的城市中只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而一般城市只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70分贝,社会生活噪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长期处在高噪音中的人,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耳聋等疾病,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1.5天然植被减少,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城郊农田、城郊天然植被和市区园林绿地等三部分组成,对促进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保证居民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工厂、住宅、道路、广场、果园、菜地等,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被不断地砍伐、清除,代之以稠密的人口、建筑物,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正在逐步丧失,已经成为尖锐的环境问题。

1.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排水设施落后。首先,我国目前有50%城市没有排水管网,现有设施1/3老化;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率低;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左右。其次,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没有着落,虽然在有些城市已开始向单位和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但所收的费用远不能维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此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情况亦很不乐观,由于技术的原因,很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还处于实验阶段,时断时开,运行不稳定,处理率极低。

1.7大量耕地被占用

城市的发展使大量耕地丧失,50年代以来,全国由于城市用地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48万亩,1981年~1985年,全国每年减少约100万亩。90年代以后,全国每年减少约500万亩。

1.8城市通风廊道没有,热岛效应严重

大多数城市在建设中缺少总体规划,没有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充分考虑空气的流动性、散热性,城市通风廊道没有或建设不好,空气流动缓慢,污染的气体不能及时排掉,热量散发缓慢,造成热岛效应。

2解决对策

目前,入世使我国城市环境面临机遇与挑战。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对策如下:

2.1确立新的我国城市的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要求,全国城市分布特征、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和因地理条件带来城市环境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差异,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确立按层次分类的城市发展的环境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环境战略,制定不同类别城市发展环境目标规划,用于修订和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行动,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2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结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合理开发中等城市,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

2.3制定严格的城市规划和科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依法实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城市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落后的城市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

2.4积极筹资,加强和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控制水体污染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和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步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箱式收集、密封清运;建立家庭和社区分类收集体系,实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建设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市政道路建设,提高道路运行能力;适度发展立体交通,实现街巷路面硬化。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EcologicalRebuilding),推行以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建设立体绿化示范工程,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2.5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监管,限制小汽车数量,完善并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开发利用电能、磁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取代汽油。

2.6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国外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推行集中供热,普及型煤,积极开发燃气和清洁能源技术,重点解决烟尘污染。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生活垃圾资源化。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使废水资源化。研究和推行城市绿化技术,增加绿地覆盖率。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研究提高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科学技术,保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科学水平。新晨

2.7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适时地推出《城市环境法》和有关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试行城市环境审计制度,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

2.8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

2.9提高全体人民的环境意识,积极加强公众参与;让公众更加了解环境法律的要求和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应取得的环境权益;公众监督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运用法律制止城市环境的恶化。

3建议

3.1建议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建立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形成城市环境保护投资主渠道,从而加大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