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冰心简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冰心简介范文1
[关键词] 吗啡;甲基安非他明(冰毒);检测
[中图分类号]R9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b)-128-01
近年来,吸毒人员不断增多,为防止吸毒人员进入部队,根据国家征兵办公室通知,从2005年冬季征兵始,体检要普遍进行(吗啡、冰毒)及艾滋病毒(HIV)检测,检测阳性者不得进入部队。为了对今后新兵体检工作提供参考资料,现对我区复检的158名冬季新兵吗啡、冰毒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2006年12月贵州某部队新入伍人员共158名,其中男性147人,女性11人,年龄18~24岁。
1.2 试剂
由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吗啡、甲基安非他明(冰毒)二合一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1.3 方法
用尿杯采集新鲜尿液,将试剂盒竖直插入尿样中15 s后取出并套上盒套,放置于水平台面上,3~8 min后观察结果。
1.4 结果判断
当吗啡及冰毒的检测区(T)均出现红线,表明尿液中无吗啡及冰毒存在,结果为阴性;当吗啡检测区未出现红线,表明尿液中有吗啡存在,吗啡结果为阳性;当冰毒检测区未出现红线,表明尿液中有冰毒存在,冰毒结果为阳性;当吗啡及冰毒检测区均未出现红线,表明尿液中同时有吗啡及冰毒存在,吗啡及冰毒结果均为阳性;如质控区(C)不出现红线表明测试结果无效。
2 结果
158名体检人员共检出吗啡阳性2例,阳性率为1.27%;冰毒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3.1吗啡是鸦片系列中最纯净的精制品,是目前我国吸毒者吸食和注射的主要之一[1]。由于当前社会变革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因素增加,导致人群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参加征兵的人员都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及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强烈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判断是非能力不强,对的危害性及违法性缺乏认识,容易上当受骗,陷入的误区。
3.2 由于个别地区征兵体检组织不严密以及我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使不合格新兵及退兵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次新兵体检其他检查项目均为正常,158例吗啡和冰毒检测中,有2例吗啡为阳性,冰毒均为阴性。说明吗啡及冰毒检测在征兵体检中是十分必要的。
3.3 当前征兵工作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各地区人武部门在组织应征青年体格检查时,需重视体检把关任务,而部队新兵复检人员应切实把握好工作质量,确保兵员质量关。
[参考文献]
[1]李保才.359名征兵体检人员吗啡、冰毒、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3):457-458.
冰心简介范文2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诊疗; 并发症
冠心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三种:单纯性药物治疗、手术搭桥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手术技术的成熟,冠状动脉介入术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进行冠心病诊治的有效技术,由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更安全、价格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众多患者接受。在介入术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针对性护理方法与效果[1-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8例,其中,男69例,女49例,年龄31~83岁,平均(57.13±7.11)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表现、心电图、酶学改变均支持冠心病诊断。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抗凝剂,遵医嘱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口服或小剂量静脉推肝素钠。医生在患者右侧股沟处穿刺股动脉,植入5-7F动脉鞘管颈动脉鞘植入肝素,插入引导导管,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支架植入术。术后遵医嘱继续用抗血小板药物,4~6 h拔导管。
2 结果
心律失常3例,穿刺部位渗血水肿8例,拔管综合征5例,假性动脉瘤2例,造影剂过敏2例,尿储留10例,无胸痛、动静脉瘘及静脉血栓,118例均好转出院。
3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3.1 心律失常 作为造影剂最常见的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以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所致的开口所致的机械性刺激导致嵌顿或造影剂刺激冠状动脉有关,因此,对于心律失常这种并发症的护理,护士应该做到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处理,同时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备好硝酸甘油和阿托品等,一旦发生室颤,应该立即除颤。本组发生3例在手术中经除颤、利多卡因等处理后好转。
3.2 胸痛 护理人员在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主述,若发生胸痛、胸闷,应警惕再发生狭窄的可能,应立即做心电图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的时间,及时协作医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本组无胸痛发生。
3.3 穿刺部位渗血水肿 是由于穿刺操作不当,穿刺者刺破动脉后壁造成血管后壁渗血引起皮下血肿,穿刺部位过高也可引起。另外,凝血功能障碍时,大量使用抗凝剂是发生血肿的重要原因,还有压迫方法不当,高血压患者血管张力过大及下肢活动过早均可增加出血机会。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做好患者的相关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确术后患肢伸直制动24 h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患者明确一旦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不适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护理人员;同时在术后的常规护理中要做到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渗血,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沙袋压迫6~8 h,注意压迫部位的着力点,穿刺肢体制动12 h,规范使用抗凝剂,要准确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发生皮下血肿,一般可自行吸收,可酌情使用硫酸镁热敷,本组发生皮下渗血水肿8例,自行吸收6例,硫酸镁热敷2例,如发生渗血水肿,穿刺肢体制动24 h[3]。
3.4 拔管综合征 其主要原因为患者高度紧张,手术后进食过少,拔管时动作不当引起疼痛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所致,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伴恶心呕吐,甚至发生低血压性休克。对于这类症状,护理人员同样的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就是加强患者的心理疏通及健康指导,同时对于那些极易发生该种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后拔管时动作要快,同时备好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药物,血容量不足时积极补充血容量。本组发生5例,2例用阿托品治疗,3例增加血容量后好转。
3.5 假性动脉瘤 主要因为拔管后不正确的压迫及使用抗凝药物,引起腹股沟部位可扪及有压痛的博动性包块,可伴有杂音和震颤,压迫近端动脉时肿块可缩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假性动脉瘤如不及时处理,瘤体不断扩大,可引起瘤体破裂大出血,对于这类并发症,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必须密切观察,如发现假性动脉瘤这一并发症时,应及时处理,绷带加压包扎,增加制动时间,制动48 h,停止使用抗凝剂,如上述处理无效,需手术治疗,本组2例,经处理后动脉瘤消失[4]。
3.6 动静脉瘘 由于穿刺位过低,穿过股动静脉,引导钢丝过短,送入动脉鞘的时候,穿破动静脉血管壁,针对这一并发症,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3.7 静脉血栓 主要是因为患者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高,压迫时间过长,可引起静脉血栓,相关护理人员术后应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的颜色,一旦发生静脉血栓应给与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本组无发生静脉血栓。
3.8 发热 一般术后12 h内发生38 ℃以上的发热,可视为术后并发症,其原因有术中室内温度较低及患者感冒有关,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加强无菌观念,避免术中受凉,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本组无发热。
3.9 术后显性效应 主要有造影剂过敏、尿潴留、腰酸、腰胀、腰痛。如出现皮肤潮红或苍白、荨麻疹,严重者可发生哮喘,应视为造影剂过敏,应给与地塞米松等处理。护理人员首先在术前就应该教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这样做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尿储留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该并发症,护理人员可采取热敷,对患者心理暗示等手段,让患者自己排便,必要时可导尿。术后按摩可缓解腰酸、腰胀、腰痛的发生,本组发生造影剂过敏2例,尿储留10例,经处理后好转。
总之,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并进行相应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2-23.
[2] 武文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23-24.
[3] 蔡秀华,陈贤娣.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11):1038-1040.
冰心简介范文3
研究发现,控制卡路里摄入量的人,体内会分泌更多皮质醇。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荷尔蒙,又称为“压力荷尔蒙”。长期受到皮质醇的影响可能促使人变胖,这部分解释了为何有些节食者在减少卡路里摄入后,仍然没能减轻体重。
研究者还指出,节食可能影响人的精神健康,而不会使节食者更为自信。由于被迫不断检查食物是否可能增肥并统计摄入卡路里的总量,许多节食者的精神压力大为增加。
由于节食可能对健康造成长期不利影响,医生在建议病人严格节食之前应当认真权衡利弊。研究人员指出:“不管节食减肥本身成功还是失败,如果研究表明节食可能增加心理压力和皮质醇的分泌,医生应当重新考虑建议患者节食是否能够改善其健康。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不仅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还与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存在联系。节食可能增加这种压力负担,其健康后果不容忽视。”
该研究要求121名女志愿者节食三个星期,其间每天仅摄入1200卡路里,大约是妇女标准卡路里摄入量2000卡的一半。每位志愿者均需在节食前后分别提供一份唾液样本,以测量体内皮质醇含量。此外,志愿者被要求在这三个星期里每天记录她们吃过什么东西以及她们的感觉如何。其中很多人报告说感到高度的心理紧张――可能因为研究人员一直强调她们的身体得不到足够的食物。
结果显示,三个星期后志愿者体内的皮质醇明显增加了。皮质醇是身体用于增加能量供应的荷尔蒙,如果摄入的卡路里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能量,身体可能会自动释放这种压力荷尔蒙。
伦敦圣乔治医院营养学家凯瑟琳・科林斯表示,坚持每天只摄入1200卡路里可能会使身体难以支撑。相反,节食者应该将每日的卡路里摄入量限制在1500~1800的范围,并且经常运动。科林斯表示:“卡路里偏低的食谱的确会造成问题,皮质醇水平升高,并不太令人感到意外。在‘战斗还是逃跑’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皮质醇。”不过,她同时指出,如果长期下去的话,这将会影响胆固醇的水平,增加患高血压甚至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她说:“我们已经清楚坚持严格节食的人常常会患上抑郁症。对很多人来说,食物是一样令人感到舒服的东西,因而节食就意味着减少可以用于减压的东西。”
在英国大约1/4的成年人属于诊断性的肥胖――即体重过重以致影响健康。研究人员表示,体重过高将增加患上一系列致命疾病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部分癌症等。
冰心简介范文4
一位新婚军人写信给他的太太说:假如能的话,你下礼拜来看我吧。我生理上感到需要,而且也缺钱用,所以请你带一百块来。ps:若不能来就寄两百块给我。
一次军事演戏中,一棵炮弹偏离很远。派去查看的士兵发现,炮弹落在农田里,田中站着你,衣衫破碎满面漆黑,双眼含泪的说:偷棵白菜,犯得着用炮轰吗???
上尉到物资紧缺的兵营视察情况,在油料库附近发现一个烟头,不满地说:谁的?下士看了看四周,欣喜地说:谁的也不是,您赶快吸了吧!
电话兵从电线杆掉下后报告班长:一松鼠钻入我裤腿我忍了又一只钻入我又忍了,但听到它们说咱俩把这松果子给分了时就忍不住了。日本军人很色所以叫黄军,色就要做那事,所以叫日军,后来战败不能做那事,只能自己解决所以叫队,就是日自己,所以叫日本人!常识~
冰心简介范文5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耐多药结核病人(MDRTB)是是指痰结核菌阳性的病人,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 以及其他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病人,耐多药肺结核的流行是对目前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的严重威胁,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并且结核病人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和传染期长,患者被隔离治疗,缺少亲友鼓励与支持,故患者会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疾病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1 临床资料
本文就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35例耐多药结核病,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2~64岁,平均37岁。痰菌阳性者35例,包括浸润型肺结核10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5例,经过24个月联合、规律、全程抗结核治疗,13例结核病治愈,22例好转。
2 心理问题分析
由于耐多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治愈率低、病死率高,故一旦生了结核病,患者就认为是得了不治之症 ,会出现紧张、害怕 、恐惧、焦虑的心理变化,有的担心疾病会传染给家人而产生自卑感、抑郁心理和悲观心理等。
3 心理护理措施
耐多药结核患者大多见于复治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再怎样治疗也无效,不如不治,常产生绝望、无助、消极的悲观心理,我们应该积极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性心理支持、个别心理辅导、家庭和社会支持性治疗、患者互助治疗等。增加结核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
3.1 一般性心理治疗:对患者要做到“四心”,关心患者疾病、服务热心、护理细心、解释耐心,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针对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个别心理治疗: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心理计划,详细讲解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解释全程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逐渐接受耐多药结核病的事实,同时,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
3.3 家庭及社会支持性心理治疗: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详细解答病人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各方面争取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指导家属在各方面关心、支持、帮助病人,满足患者的感情需求。
3.4 肌肉放松训练和内心意念引导: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背景下,全身肌肉放松,在此基础上想象体内的抗结核药物正在杀灭结核杆菌,以调动肌体的抵抗力。该方法教会病人自己进行,每天至少1次,每次30 min左右。心理干预治疗在第一次心理评估之后即开始,利用每天的查房、治疗、护理等时间随时进行。
3.5 病人互助治疗:组织病人进行交流和谈心,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交流治疗经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健康教育
(1)公共卫生指导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在痰菌结果阴转之前一定要注意与家人及周围人群的适当隔离;不要随地吐痰,吐痰入盂(痰盂内放石灰水或消毒液),不要对着别人咳嗽,咳嗽时可用餐巾纸捂嘴,然后将纸烧掉,每次吐痰后应当漱口,不要吞咽痰液,应当用公筷,碗筷餐具用水煮沸至少5分钟可杀死结核菌,面巾和耐热的衣服可用开水烫,不耐热的衣服、书籍应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
(2)药物治疗指导 坚持按医生制定的化疗方案治疗,服从医护人员的管理,树立坚定信心,充分与医生配合,完成规定的疗程是治好结核病的关键。
(3)结核病的督导 耐多药结核病不同于一般的结核病,疗程长达24个月甚至更长,每天要按时服药,服药期间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督导医生沟通,不要随便自行停药 ,要定期复查胸片和肝肾功能,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保肝治疗。
冰心简介范文6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状态;心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R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81-01
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其心理反应,肺结核患者不良的心理建康状态与生活条件、不良刺激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1]对影响结核病患者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进行探讨,制定有效的肺结核综合治疗方案及心理建设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调查50例肺结核患者。期中男38例,女12例。青年人占20%,中年人占50%,老年人占30%。SCL-90包括9个因子,其中躯体化大于两个标准差,高常模;人际关系敏感体现自悲、多疑,大于一个标准差,大于常模;抑郁、焦虑也表现明显,均大于标准差,高于常模;偏执、恐怖的症状表现,测量值不具有实际意义。
1.2对于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护理后,实施问卷调查,心理状态得到明显好转,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2结果与分析
2.1焦虑与恐惧
(1)患者初次诊断为结核肺结核,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时难以接受。
(2)尤其是反复喀血的患者,担心随时有生命危险,久治难愈。
(3)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疗程较长需要疗养,不能人事重体力劳动,比较担优以后的人生。
(4)担心传染给家里人。尤其是哺乳期的妇女,害怕通达母哺传染给孩子。
2.2悲观与抑郁
(1)由于患有传染病,若与亲威、朋友接触会有歧视的。
(2)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家里人照顾,有思想负担。
2.3 多疑
(1)认为自己很健康,不可能得结核,怀疑医生诊断错误,不愿配合治疗。
(2)住院期间,治疗效果不如所愿,怀疑会被别人传染,加重病情。
2.4期望
(1)希望能得到亲人的关爱,他人的理解。
(2)接受最好的治疗与护理。
(3)渴望病情能够完全好转,重返工作岗位。
3重视心理建设与对策
3.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医德、医术,增加信任感。对于各种疑虑给予耐心,另人信服的解答。消除陌生感,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3.2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服药期间密切观察,一但有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对症方案,消除过分担忧。增加治疗信心。
3.3消除担心,做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只要支持治疗,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就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使其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病因明确、防有方法、法有对策,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
3.4及时沟通,排除疑虑。
(1)患者经常忧心忡忡,主要考虑经济负担重,要放弃治疗。针对这样的患者应开导其积极配合治疗,强调治病的必要性,同时动员家里人劝解恢复健康是首位的。
(2)认为自己所患疾病是不治之症,丧失生活的勇气,我们应劝其不要恢心,不要失望,一切都会过去的。应该迎难而上,用平静的心态面对崎岖的人生。学会将快乐带给别人,同样拥有不平凡的心境。
总之,结核病与病人的心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其病因的一部分也是由不良的心境所至,所以打开患者的心锁,让其心态平和,对人对事泰然处之,其免疫能力自然上升,就能更好的抵御或治愈或减轻结核,而打开心锁并非易事,尤其当今社会,人们经受不起半点刺激,动辄就内心汹涌澎湃,没有了平静,而这些不良情绪也同时加重了病人的病情。所以我们应适时、适地的劝患者对一些人、事不要太认真、执着。该放下的就放下,在面对自己的得失不去计较,不奢求太多的物质享受。不要太在意它人对自己的评价,饮食、休息和乎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人的内心恢复清静,作息和乎自然规律,那么其身体建康状况也会渐渐的恢复正常,从而达到不仅少吃药、不吃药能好病,更重要的是患者有了好的心态。
由于该病治疗具有长期性、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于是病人不可避免也会出现许多心理上的问题,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丧失治愈的信心,结核病人在心理上会产生各种心态。[2]人的认知行为,来自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式,人们的情绪行为是由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所影响和决定的。[3]在心理上结患者安慰、支持、疏导,健全心理建设,达到早日健康恢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桂英、巩糼龙、韩崇礼、孙会芹、卢青山、房俊涌、刘静.肺结核病人心理建康状态,生活事件对疾病发生及疗效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