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一)出示课件,复习旧知
1.“组成”我知道
师:在美丽的森林王国里,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去拜访大树爷爷,途中它遇到了一些考验,你能帮帮它吗?
生:10个十是(100)。
生:100里面有(10)个十。
2.“笔算”我能行
师:大树爷爷出了两道题要考小兔子。聪明的你,也会做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36 + 19、36 - 19,教师巡视检查。)
师:完成的同学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生1:(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生2:(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真聪明,得到了大树爷爷的表扬!美丽的森林王国是小动物的家,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看!我们的家园多美啊!(课件出示图片。)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成了这个样子。看到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怎么做?
生:太脏了!人们不应该乱扔垃圾。我会把垃圾捡起来。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地球的环保卫士。为此,花园小学的环保小卫士们开展了“爱我家园、清除白色垃圾”的活动。这是他们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出示例题)。仔细观察,根据图上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生1: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算式是180 + 340。
生2:第一周比第二周少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算式是340-180。
生3: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算式是340-180。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评析: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二、 探究新知
(一)教学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1.自学交流
师:请你尝试独立计算180 + 340。算完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暴露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教师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忘记进位 (2)计算错误
3.总结算法
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采用笔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你是怎么算的?
生:个位0+0=0,十位8+4=12,百位1+3=4。
师:谁想说点什么?
生1:百位应该是5。
生2:十位满10向百位进“1”,百位要加上“1”,所以是5。
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1”表示什么。
生:“1”表示1个百。
师:“1”是怎么来的?
生:十位8+4=12,满10个十,也就是1个百,所以向百位进“1”。
师:你是从哪位算起的?
生:从个位算起。
师:你想提醒这位同学注意些什么?
生:计算时要认真,计算要准确。
4.其他算法
师: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18+34=52,180+340=520。
5.练一练
师:请用竖式独立计算230 + 580、360 + 190,完成的同学,请你来当小老师,帮你的小伙伴检查对错。
师: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再次交流学生易错点。)
(二)教学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1.自学交流
师:请你尝试独立计算340-180,算完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暴露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教师收集学生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忘记退位 (2)计算错误
3.总结算法
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这位同学吗?
生:百位是怎么算的?
生:3-1=2。
生: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所以百位是3-1-1=1。
师:十位是怎么算的?
生:十位上14-8=6。
师:14是怎么来的?
生:从百位退的1个百,退到十位当10个十,10+4=14。
师: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还应该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师:你想提醒这位同学注意些什么?
生: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认真计算。
4.其他算法
师: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34-18=16, 340180=160。
5.练一练
师:请用竖式独立计算640-160、550 + 270,完成的同学,请你来当小老师,帮你的小伙伴检查对错。
针对学生易错点,紧扣笔算加、减法的注意事项,再次交流。
【评析:教师教学新知部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解惑等活动,充分暴露学生在自学、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再由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学会新知。同时,使学生在批判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知。】
三、应用新知(智力大闯关)
1.我会填
教师出示法则,学生填空。(略)
2.我是森林小医生
3.走进生活
去年植树350棵,今年植树280棵,一共植树( )棵。
上半年使用360个,下半年使用290个,下半年比上半年少使用( )个塑料袋。
4.开放题
5.拓展延伸
1300 + 2900 = 3200 1800 =
6.打气球
学生在练习本上快速计算,起立汇报计算结果。(略)
【评析:习题部分的设计从基础到开放再到延伸,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更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的创新性。】
四、总结新知(略)
评析:
本节课教学清新自然,围绕森林王国展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形成一条环保主线贯穿始终,使学生在解决身边的真实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来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解惑环节组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努力做到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交流中能解决的问题不讲,教师在全班交流中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追问,让学生在思考和批判中建构知识,这样的教学是针对学生真实问题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整个教学是学生的自学,暴露的是学生的问题,交流的是学生的困惑,追问的是学生的认知冲突,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想,思路让学生讲。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所以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2
“解放孩子的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是一代教育宗师叶圣陶老先生的经典言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表演是一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因为它能比文字和语言更形象地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我做了如下设计:
1、自己读书,找出小动物栽树的句子。然后让孩子们一起讨论,相互补充,找出小动物栽树时对应的关键字词:小野猪――硬硬的嘴巴――拱;小袋鼠――皮口袋――运;小象――长鼻子――吸、浇。
2、在此基础上,我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连带表情。接着请小朋友各自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别表演三个小伙伴。小朋友惟妙惟肖的表演,逗得大家都笑了。如:演小野猪的,有的小朋友以手为嘴,弯着腰在地上不停的拱土;有的则直接趴在地面上用嘴巴不停地拱土。演小袋鼠的小朋友,把两只手放胸前,做袋鼠口袋,然后一蹦一跳,十分可爱。演大象的,则用两只手搭成大象的长鼻子,然后弯着腰吸水,吸完再直起身子。
3、让小朋友完整的再读课文,让小朋友明白:遇到困难、问题,大家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把困难克服,问题解决。然后让小朋友自由分小组进行排练完整的故事。
4、汇报表演,小朋友一组四人:小野猪、小袋鼠、小象,还有一个旁白。小朋友的精彩表演让我大开眼界。三个小伙伴排着队伍,扛着一棵小树(用拖把代替),边走嘴巴里还边唱歌。到了目的地,他们把树放下,然后发现栽树的工具一样也没有带,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忽然,小野猪抬起头来,兴奋的告诉大家:“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说完趴在地上,开始用他硬硬的嘴巴拱土,还不时发出声音,不一会儿就拱出了一个大坑,然后大家把树放到了大坑里。可是没有口袋运肥料,怎么办呢?大家又露出了为难的神情。这时小袋鼠高兴地喊起来:“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说完,蹦蹦跳跳地去运肥料,然后又蹦蹦跳跳地回来,大家一起给小树培上土,要浇水了,没有水桶,怎么办呢?大家又面露难色,这是一直不吭声的小象说话了:“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接着就跑到小河边,伸出长长的鼻子(用两只手搭成的),吸足了水分,跑回来给小树浇水。三个小伙伴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小树栽好了,围着小树又蹦又跳又叫,不时发出欢呼的声音……看着孩子们栩栩如生的表演,再反思这节课,我发现“这表演走进语文教学”有如下几点好处:
【案例反思】
一、用演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
兴趣,心理学的解释为: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具体到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学习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此,我们选择孩子最感兴趣的――表演,这一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还把单独表演和集体表演结合,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们营造表演发挥的空间,把孩子乐于表达的情绪推至极至。如此生动活泼又不拘泥于古板的“坐直立正”的教学方式自然让感性思维发达而理性思维欠佳的孩子们喜欢,语文课也就获得了孩子们的“芳心”。
二、用演再现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孩子们把课文内容排练表演出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表演可以再现课文情景,表演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轻松地明白事理。
1. 演――再现情景
对于故事性课文来说,它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角色个性鲜明,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充分调动孩子的智力因素,投入表演,可以再现课文情景,加深课文理解。如《北风和小鱼》这一课,学完课外之后,再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北风、小鸟、梧桐树、青草和小鱼。孩子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情感,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 演――明白事理
在孩子们一般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还可以让孩子们深入体会,使课文抽象的事理变得简单而直观,在自己渲染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这一课之后,孩子们栩栩如生的表演了:夏天――蚂蚁们在挥汗劳动而蝈蝈们在一边的大树下乘凉,悠闲自得的场面;冬天――蚂蚁们躺在暖和的洞里悠闲自得的吃着东西过冬而蝈蝈在寒风中有的已经被冻死,有的也蜷缩在角落里冻得直发抖,这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明白了事理:只有通过勤劳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三、用演创造性地丰富课文的内容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新。而在课堂中给予了孩子表演的空间,让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再创造,他们不但会表演出课文中已经写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演出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扩展,又促进他们认识和体验的升华,激起表达欲望,想象力、创造力也得以充分发挥。如在学习了《秋姑娘的信》一文以后,小朋友的表演中就加入了许多他们想象出来的东西,就以“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为例,小朋友把信发给小青蛙后,小青蛙把信读出来,等小青蛙到地里去冬眠了,秋姑娘还亲自来探望,看看小青蛙是否真的照她的吩咐做了,如果没有她还要帮他们盖被子。
四、用演调动学生多元智慧的参与
表演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促进孩子语言、肢体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也可以借机发现和发掘孩子其他方面的潜能。同时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也增强了模仿能力和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有些孩子也许成绩平平,但是他们会惟妙惟肖地表演,这也使他们在另一片天地中找到了自我,找回了信心。所以给予孩子们表演的空间,我们教育者也许能发现孩子们身上更多新的闪光点。
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3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一次,一个学生将作品交到了我手里,我乍一看,画面上满是不均匀的色彩,再仔细一看,画面上的两个小孩形象,不仅变形得厉害,而且全没有鼻子,“怎么会这样?”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但我仍然微笑着给他画了一个笑脸,稍后我轻轻地对他说:“你的画很特别,能不能跟我谈谈你的想法?”他高兴地说:“我和小伙伴在雪地里滑雪。”“是吗?你和小伙伴在画中真可爱!和平时的样子好像不大一样。”“老师,你发现了?”他惊奇而又快乐地喊道:“是的,冬天太冷了!我们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直哆嗦,鼻子好像也没有了一样。”哦,原来是这样,多么有趣的想法,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恍然大悟,很庆幸刚才没有武断地批评他。于是我又拿起了笔给他画了一个笑脸,鼓励他“你真有创意”。
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无“好”、“坏”之分,只有“好”与“更好”“优秀”与“更优秀”可言。只要他在创作,教师都应肯定他。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都很自信,勇于创新,让学生在作品中敢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和态度。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也许很稚拙,但每一幅画他们都有这样画的理由。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案例:一次课上我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手工活动,我发现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于是我请这个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她想了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画,有的负责剪,有的负责粘,分工合作,就很快完成了任务。”另一位组员补充道:“现在欣赏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们都很高兴,有的小组没做好,主要是各管各的,谁也不听谁,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给予鼓励,并号召别的小组向他们学习。
分析: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案例:卡通动画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卡通形象绘画课上,我在四开的纸上给学生演示美少女的形象,然后展示给大家,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诚恳地说:“对老师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建议与要求吗?”一位小男生稍加思索后大胆地说:“老师,你能在黑板上为我们大家来画个大的蓝兔吗?”我挥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蓝兔,学生们高兴极了,有的还鼓起了掌。
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4
一、扭转教学观念、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的,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1.充分利用视觉作用,让孩子去画、去看、去描
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但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图来增加情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运用色彩,为教学服务,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2.充分利用学生语言积累,让孩子去说、去读、去讲
大家知道,拼音教学是枯燥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识,再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我在教学ai这个韵母时,我先请一个孩子上讲台和我一块比高矮,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有个孩子说:“吴老师比xx高,xx比吴老师矮;还有一个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是a我是i,老师爱我,我爱老师。”在学生兴奋的气氛中,完成了ai这韵母的教学。在指导学生掌握了ai的发音以后,教师对引导学生用这个音节进行组词、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学习了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在上《复习拼音》一课时,我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皮卡丘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找朋友”等游戏,展开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以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认真实践,学生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工作,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有特色、有个性、可持续的发展,让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1.从学习内容着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教师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生字的分析,课文的朗读等,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成4人一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利;有的作音量控制员,控制小伙伴发言的声音等等,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教师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教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的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合作的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3.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
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 问题情境 悬念 实际 实践 类比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36-01
2009年国际数学教学研讨会上中外专家提出:“学生学数学,应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无疑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的生动、有趣、设疑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关于数学的更多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数学不仅符合数学学科知识间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且符合初中生好奇、好想象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有效学习数学打开了阀门。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1 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必须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并把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
如在学习样本统计问题时设计如下问题情境:A小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池塘里荷花盛开,鱼儿成群,请问你能估计鱼儿大约的数目吗?
可作如下设计:
(1)用样本去估计全体,捕50条鱼上来作上记号,放回池塘。
(2)过一些时间,再捕100条鱼上来,计算其中带记号的鱼所占比例,即可估计出整个池塘里的鱼有多少了。
(3)根据刚才的设想,假如100条鱼里有20条有记号,则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4)如果还要了解池塘里的鱼总共大约有多少千克,价值多少,则操作时还需要了解什么?怎么设计?
2 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中制造悬念,留有余地,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提出问题后,先不作答复,而是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引入反证法时,先讲述《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李子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1)王戎是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他是怎么推理的?
(2)在生活中,这种推理思想时有体现,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3)这种推理思想如何用于数学中命题的证明?——引出反证法的定义。
3 实践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恰当地使用教具,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主动探求知识。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时,让学生画图,剪拼: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一张三角形纸片和一张梯形纸片。
(1)如果要求剪得的两张纸片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剪痕的位置有什么要求?
(2)要把所剪得的两个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将其中的三角形作怎样的图形变换?
在学生动手剪拼操作之后再提出:
(3)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什么不同?
(4)你认为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如何证明?
通过添加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得出证明方法,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4 类比迁移,创设问题情境
在导入新知识时,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学生在比较中探讨,顺利地完成知识迁移过程。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属性,然后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同化与构建。如有理数运算与小学算术的混合运算的类比;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类比;整式的恒等变形与方程的同解变形的类比;相似图形与全等图形的类比;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类比等。运用天平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的性质,运用天平的不平衡条件得出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迁移。
如:有四个同学合影留念,如果每两人都要合影,最少要拍几张?n个人呢?由1+2+3+…+n-1=n(n-1)/2,可得n(n-1)/2张。你能由本题得到启发,编写类似结论的题目吗?学生经过认真的思索、讨论,纷纷踊跃发言。
(1)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2)一条直线上取个n点(不重复),能数出多少条线段?
(3)从同一个点作n条射线(在同一平面内),能数出多少个角(小于180°)?
(4)要进行乒乓球单循环赛,问n个选手共需安排多少场比赛?
(5)平面上有n(n≥1)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答案:+1
(6)两条直线相交,有两对对顶角,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有几对对顶角?n条直线呢?
5 结语
总之,问题情境教学作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矛盾的教学方式,必将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于文中存在的不足,还请相关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黄贵,李志萍.关于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几种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对话理论 核心素养
通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对话理论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上建构出实施对话式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教师将课堂教学和对话理论在教学的时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开展对课文的解读。重视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对话理论,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新的情境,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基于对话理论的原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开展,将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方面取得成效。
一、平等对话,尊重个性理解
在以往学生和老师的认识中,往往将作者和作品本身的位置尊放得过于高远,在品读文章的时候总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这样的劣势地位会导致学生们不敢质疑。学生们本能地认为教材中的一切知识都是完全正确的,作者的思想是不容置疑的。
为了不让学生们有盲目从众的心理,教师应该给他们创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不再只是死记老师的讲解,而是有了自己的思想,可以对文本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理解。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给学生们搭建一个平等的与课本对话的平台。在讲《》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去默读课文,然后去思考:当年,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我让学生们提出一些对文章的疑问?我给学生展示了几张当时的人们在烟房抽鸦片的图片,我希望他们能思考出文章中没有提到的内容。我问学生们鸦片会怎么害人?学生们说出了体力衰退、意志萎靡、丧失劳动力、家破人亡、穷困潦倒这几点。然后我让学生们自由地发挥,并将自己的任何观点都提出来。有的学生说,当时鸦片那么害人,可是刚开始几乎没有人愿意去阻止它,说明当时的官员已经变得麻木,这个时候林则徐站出来了,进行了,但是其他地区的官员并没有响应,这说明清朝的气数已尽。
所以教师在学生们阅读文章的时候,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们有自信、有感情地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是所有参与者的组织者,有如交响乐的首席一样,教师是参与者中的核心和灵魂。
二、图文结合,放飞多元想象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知识、能力和方法上都较缺乏,对话方式和思路都比较单一。教师可以借助图文结合的方法,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在讲《游子吟》这首诗的时候,我给学生配了一张柳树旁,一位老母亲送别儿子的图片。然后我让学生们结合图片来理解诗的主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仅仅30个字,就写出了孟郊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诗文和图片来写一写当时送别的景象。学生认真地思考过后,开始在纸上进行创作。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在深夜的时候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衣裳,她心里还想着,这次儿子离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当孟郊与母亲分别的时候,母亲告诉儿子早点回来,孟郊点点头就走了。孟郊抚摸着衣服上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像是太阳的光辉。他将自己比作小草,无论如何都无法报答太阳的恩情。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既深刻地理解了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还训练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学生们借助文章的插图,通过阅读文字,仔细品味,可以了解到文中人物的内心,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多种方式,不同角度的解读,都能丰富文章的意义。
三、小组合作,强化口语交际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站在同一个地位、同一个水平上进行交流。他们对某个话题进行交流谈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思维辨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强化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知识积累、性格特点、生活环境,所以他们对文章的内容肯定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既能帮助他们迸发灵感的火花,还能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我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成为对话的主体和主人,在对话的时候有心理安全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话的精神。在讲《司马光》这节课的时候,我给学生们出示了几组图片,让他们通过讨论,然后尝试去编写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情节。学生处在伙伴群体中,能够放松心情,灵感也会更多,对于提高学生们的专注力很有帮助。学生们通过理解图片的含义,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我在旁边听他们讨论的成果。学生们讨论出来的是,司马光看见小伙伴掉进水缸内,旁边的人都不知所措,只有司马光沉着冷静,他分析到如果等到大人过来后小伙伴可能有危险,他们又不能将水缸放倒,于是他萌生了将水缸砸破,让水流出来,进而解救小伙伴的计策。学生进行对话的时候,就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他们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畅所欲言,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思维在碰撞中绽放火花。
每个人对事情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学生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的观点进行整合,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还可能想到一些新颖的观点。
四、批判反思,引导积极创新
反省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批判反思是学生们与内心对话的最好的方式。学生们具有批判反思的意识以后,在阅读教学对话的过程中就能够去检查思维辨析的过程,就不会对他人的理解有盲目的随从性。它和倾听是有所不同的,是无法根据肉眼的观察来判断的。
这种批判反思的意识在学生对话中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们具有这种意识之后,就不会盲从地相信别人的见解,而是会敢于提出自己内心的质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们去结组讨论,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在小组中能够结合他人的意见,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在讲《卧薪尝胆》这节课的时候,吴王夫差为复仇,努力练兵终胜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夫差命丧姑苏山。我告诉学生们蒲松龄的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话的后部分就是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的称颂。我问学生们越王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吴国?我让学生们去讨论然后得到最终的结论,在学生们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听到自己的见解和别人有出入的时候,特别是和一些好学生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会出现沉默不语的现象,对自己的见解不自信。我不希望这样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成为少数学生的发言途径,这样一来,那些学生以后就会一直去盲从他人的意见而没有自己的见解。我特意去问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令我意外的是他们想到的是其他同学想不到的,但是分析得都很对。其他的学生基本都在去分析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性格特点,勾践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夫差骄傲自大、沉沦堕落。我特意问的学生,说出了君王听取谋事意见的重要性,勾践如果没有范蠡的帮助,肯定不能打败吴国,吴王正是没有听取伍子胥的意见留下后患。
我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学生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从、不轻信。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才可能有创新的观点,才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对话理论和语文教学已经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将对话理论自然、充分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让课堂充满希望、生机和活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