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将进酒朗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将进酒朗诵范文1
关键词:《将进酒》;朗读教学;境界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该诗思维跳跃、情感复杂,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以朗读为切入口,把朗读作为教学线索,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逐步提升对诗歌意、境、情的认识,则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里模拟得出《将进酒》朗读教学的五种境界。
第一境:“楚丝音韵清”――读准字音
“正确”是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本诗有一些难读字,如:樽、烹、馔、恣、谑、沽、酌、裘,还有多音字:将、为、还、乐等。所以上课伊始设计这样的环节:
1.检查预习情况,从某个学生开始,一人一句读诗,要求朗读者“声音洪亮”,要求听者“凝神”,教师观察点为“字音准不准”。听读之后让学生评价:你为谁点赞?为谁提醒?提醒什么?
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将读的指导与识字、写字结合起来,一举两得。如:“馔”的形近字是“撰”,指的是“饭食”,所以是“饣”字旁,“馔玉”的意思是“珍奇如玉的美食”;“谑”是“玩笑”,所以是“讠”字旁,常用词有“戏谑”,成语有“谑而不虐”……多音字的读音让学生根据语境辨析,结合字典判断。如“为”:“烹羊宰牛且为乐”中,“为”是“做,行”的意思,所以读wéi;“请君为我倾耳听”中,“为”是“给”的意思,所以读wèi。
2.评价、指导之后,同桌再互相听读一遍,巩固练习。
第二境:“大珠小珠落玉盘”――读出韵律
诗歌具有韵律美,要呈现出这种美感,就需在朗读时注意声音的停顿、长短、强弱,这些要根据诗意来进行,所以这一层次的朗读就与理解诗意结合起来。
1.明停顿。从某一同学开始,一人一句说诗意(与读字音的同学不重复,扩大参与面),说完某句理解后,学生齐读,展现朗读停顿。
基本上七言的节奏是“4/3”,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三言应这样读“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知长短,说强弱。某字读音的长短与平仄有关,平长仄短。需要强调的词要重读,韵脚重读且根据需要相应延长。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见”“水”仄音,读得短急,“来”平音、韵脚,读得长些;“天”读得强一点、高一点,突出气势。还要提醒学生,“重读”不一定非是声音响亮,它主要是起到“强调”作用,有时故意将声音放小、放轻,也可以起到强调作用。比如“朝如青丝暮成雪”中“雪”可以读得轻缓、低沉,表现出无限感伤。
教师可进行“带读”,让学生体会。
第三境:“拟把疏狂图一醉”――读出情境
读诗要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即“入境”,读诗脑海中要有画面感,把自己当成作者,并想象模拟其语气、情态,这样能提升朗读质量,也能“以读带析”,帮助体悟情感。
1.师:“将进酒”是劝酒歌,谁能说一下通过读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学生回答:李白和岑勋、元丹丘等朋友在一起喝酒,喝得醉意朦胧,还不停地劝朋友喝,并说了一些喝酒的理由。
2.师:“劝”就要说话,诗中哪些词语能看出“即席说话”呢?读时要注意什么?
生:君不见……岑夫子,丹丘生……与君……请君……主人……对君……呼儿……与尔……
读时要“目中有人”,有一定指向性。
3.叙述的内容不同,朗读的快慢就有差别,根据情境,说说朗读本诗时语速、情态的处理。
学生自由谈见解。如开头两句比较“悲情”,语速就慢一些;“岑夫子……杯莫停”几句催促饮酒,语速就快一点。整篇朗读最好带几分醉意,并且越往后醉意越浓。
4.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诵)。学生体悟。
第四境:“别有深情一万重”――读出情感
“有感情”是朗读的高层次要求,需要知道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感情。
1.从诗中读出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思考后在组内讨论,然后小组展示。
悲:“君不见”两句写出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年过半百,壮志难酬,所以更加悲伤。
欢(乐):因为人生苦短,才要珍惜知己、珍惜相聚,尽情欢乐。诗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更能看出李白的乐观。
愁:诗歌最后说“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以看出李白有很浓的愁绪。
教师点拨:看看李白劝酒的理由――“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结合李白生平追求,能体会出他说这些话的情绪吗?
学生明白这是愤激之语。所以总结作者的情感有“悲、乐、愤、愁”。
2.再让学生思考,李白这几种感情是怎样的关系呢?(逐渐变化?多少?表里?)
教师提示:在这里,“乐”是“为乐”,是刻意制造的,是表层的,是短暂的。而“悲愁”是核心的,是挥之不去的情感。
3.带着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学生自由诵读。
第五境:“一吟双泪流”――读出自我
将进酒朗诵范文2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听着这千古绝诗,你会想:一定是在举行古诗词比赛。对!今天,是我们店子街小学在举行期待已久的古典诗词朗诵会。赛场人声鼎沸,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赛场立刻安静下来。传承中华文明古典诗词会正式开始。
第一个出场的班级是五一班,他们为我们朗诵的是具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将进酒》。他们朗诵的尽心尽力,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令我印象最深地是二三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为观众带来的《春天颂》。还配有舞蹈呢!跳舞的小妹妹一个个活泼可爱,将春天赞颂的犹如刚落地的娃娃,为人们带来生机。该我们班表演了,同学们一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将岳飞将军那令人热血沸腾的《满江红》的豪言壮语尽情抒发。那是我仿佛看到岳飞将军那精忠报国,面对敌人不卑不亢的伟大精神。一曲优美的中国古典舞蹈将苏轼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娟。”的心愿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我们背到爷爷的《卜算子.咏梅》的时候,我想到了:爷爷为了让中国解放、独立而白了鬓发。那些为了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幸福的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不正有爷爷笔下梅花那傲骨嶙峋、芳香四溢的梅魂吗?我们班背完了,以一副傲斗风雪、寒窗独立的红梅尾,而我还意犹未尽。下来剩下的班级也陆续背完了。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主持人屏息静立,念道:“最优秀的班级是二班。”场下传来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六一班以《沁园春.雪》夺到了本次大赛的第一名。祝贺他们!”主持人高声宣读道。最终,我们班背的还是不够好,没有夺得第一。是,同学们并没有为此沮丧。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失败是鞭策成功的动力,只有不断的努力,才有永久的成功。况且奋斗是有自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没有人生下来就直奔成功的。
指导老师:梁宝权
将进酒朗诵范文3
【关键词】将进酒;情景化;教学模式;案例
情景化教学模式也可称之为情境化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职校开展此项研究,要结合专业特点,落实在实践上,探索并设计出切合职业学校实际的多种情境化教学模式,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为最终研究目标。
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流程通常是这样的: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情境—再现情境;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情境—享受情境;最后师生一起检验情境。
在《将进酒》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创设了如下教学情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受到了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一、导入——视频播放,创设情境
在导入阶段,我运用了濮存昕的《将进酒》朗读视频,声情并茂地将学生带入了1000多年前的唐朝,然后,学生全体跟着视频音乐伴奏,朗读课文。在对课文文本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用两张中国画人物图片,一个是画的狂放的李白,还有一个是画的闲适的王维,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讨论,这两个人谁是你心目中的李白。
学生因为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快就根据课文内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二、新授——演讲、朗诵,创设情境
在新授阶段,我充分发挥了自身朗诵和演讲的优势,用音乐伴奏,加上画面,介绍李白其人其诗。摧枯拉朽的气势,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的激情将学生带入了当时的时代,带到了诗人的身边:
1.介绍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如果把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比成浩瀚的苍穹,那么李白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巨星;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比成巍峨的山峦,那么李白就是诗歌群峰中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
2.介绍李白诗歌所处的时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气象的宏阔、豪迈、自信化为生命的汁液,构建了李白的骨架,哺育了李白的血肉,盛唐的气象的魅力集中在李白的身上四溢充盈,喷薄而出!可谓“天精地气,一时凑泊;大千造化,集于一身”。李白舌灿莲花,笔挟风云,简直就是才气、自信、豪迈、飘逸的代名词。
3.介绍李白其人的风格
他冲天而起,破空而出,如芙蓉初发,清新自然;似龙泉出鞘,锋芒毕露!他心雄万夫,平交王侯;他桀骜不驯,睥睨天下。李白是盛唐气象孕育出来的最完美的骄子。他是踵地摩天、扶摇直上的大鹏,是横戈跃马、左冲右突的侠士,是飘荡卷舒、异彩纷呈的云霞,是皎洁明华、丰润光鲜的朗月,是猎猎酒旗潇洒傲岸的微笑。李白身上涌动着一种雷霆万钧的气势,彰显着一种涵盖万有的博大,飘散着一种鹤立鸡群的风神!他是唐诗的最高峰巅,他是个体人格的最高代表!
“我言李白无古双,至今采石生辉光”!他是太白金星降凡,他是青莲居士临世。他集神仙、剑客、游侠、酒圣、诗人于一身,览诸子百家经籍,有超脱尘俗思想,具建功立业抱负,欲为鲁仲连,心仪谢安石,可谓“气吞一代,目无千古”。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湖人的放荡不羁的血液,他的体内激扬着激情自由的热血。自由是李白诗歌的精神内核,是其生命最原始的冲动!自由,形成一种性格;狂傲,构成一种火焰;飘逸,凝成一种飞动。三者合一,构成李白诗天风海雨般的气势。李白是历史上任何诗人都不可比拟的,“屈子何悴,宋玉何悲,贾生何戚,相如何瘦”!他抒真情,见其人格之俊爽;写激情,见其愤世之不平;表柔情,见其心灵之善美;字里行间燃烧着电一般的生命!
4.介绍李白其诗的风格
诗系太白恃酒逞才使气之作。它似乎没有什么章法,也不暇安排,完全是凭一时之感情驱使,随气所之,气出而言随,气盛而言盛,气变而言变。严羽评此诗云:“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任情使气,是这首诗的基本特点。此诗咏的是饮酒,是一首名符其实的劝酒歌。诗的首尾相应,中间虽起伏跌宕,但句句与饮酒销愁有关。起首二句,说黄河如海一去不归,高堂白发难转青丝,是说时间不能倒转,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一愁也;既然青春难再,不纵酒行欢更待何时?于是引起了举杯销愁愁更愁的纵酒行乐的主题。“天生我材必有用”,本是自信的豪语,但实际上是怀才不遇,有才不用,二愁也;“千金散尽”本应“还复来”,但如今本应复来的“千金”始终未来,且连饮酒还要用“千金裘”和“五花马”来换,三愁也;自古“圣贤”本应流芳百世,彪炳史册,但如今却“皆寂寞”,而让那些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饮者“留其名”,世事之颠倒如此,四愁也;此四愁皆千古之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啊!于是,诗的主题就是干杯,干杯,而且还要一连干它三百杯!此诗忧愤深广,又豪情四溢,虽说的是饮酒,其深怀却还在忧世。可以说是酒诗中的奇葩,一朵在酒文化中生出的旷世奇花!
5.介绍李白诗歌的文学价值
读李白的诗,你的感觉是力量和气势,是惊涛拍岸,长河奔流,飞瀑直下;是香象渡河,金翅劈海,骐骥驰野;是笔走龙蛇,语惊鬼神,口吐锦绣。无论是“气雄高畅”的歌行,还是“气势张皇”的七古,也无论是“气象雄逸”的五律,还是“气体高妙”的五绝,“气概挥斥”的乐府,李白都是信手拈来,独占鳌头,另标高格。
能诗能剑亦能酒,李白风采照千秋。他列竹溪六逸,属饮中八仙。宇宙的启悟,酒神的鼓舞,神仙的飘拂,把他的生命意识推到了极致,也把他的生命价值提升到了极致。天道自然,豪放不拘,飘逸不群,就是李白的诗风,也是李白的人格,更是李白的精神,李白的神韵!李白的诗纯属天籁,无迹可求,臻于化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极大地拓展了他的胸襟,更壮大了他的抱负,还平添了他作诗的豪兴。
演讲结束了,学生们沉浸在我营造的氛围中,教室里静悄悄地。这时,我要求学生找到诗句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引导学生将“四愁”转化为四个关键字:悲——欢——愤——狂,最终,学生归纳出了全诗的感情脉络。
三、拓展——设问讨论,创设情境
在拓展阶段,我向学生发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细致解读全诗。
1.《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请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学生找到了这些诗句,解读了这些诗句。
2.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全篇主旨是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找到了几句,最终,经过讨论,落实为一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然后,我适时推出了一个问题,进行比较阅读: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最后,大家归纳为:前者低沉,后者昂扬;前者委婉,后者直白。
3.谪仙诗人李白纵酒高歌:“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何他才高八斗却嗜酒如命?
李白借酒抒万丈豪情,李白用酒写万古柔情。李白因酒越发洒脱飘逸,酒因李白更加酣畅淋漓!
4.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诗中,你看出了诗人思想上的什么特点?经过师生讨论,最后归纳为:矛盾。前者豪放自信,后者怀才不遇。最终,通过酒进行了中和。
四、总结——自编自演,创设情境
在总结阶段,我启发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再次解读此诗,加深了学生对比兴、映衬、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印象。
我设计了一个情境:我们平时请朋友喝酒,怎么劝酒的?请两位学生表演一下。如果是请李白喝酒,我们怎么劝酒?如果是李白请人喝酒,怎么劝酒?饶有情趣的表演,气氛有点闹,但效果很好。在同学们的点评中,大家体会到,李白的话,怎么夸张怎么说。
具体归纳为,数字的夸张:如“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感觉的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在教学中,我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充分地创造和合理运用了情境性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对诗歌的关键语句能够理解了,也能够背了。
开展情景化教学模式研究,这是时展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程岭.教师情景化教学理论探源[J].继续教育,2011(04).
将进酒朗诵范文4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四步诵读法”,即点读、析读、情读、美读。
一、点读
点读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圈点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音、读不明白的词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交流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能自行解决。
例如,我在上杨炯的《从军行》一诗时,学生提出:“我对照注释读了整首诗歌,觉得这首诗歌中的很多意象都有它的借代义,像‘烽火照西京’中的‘烽火’应该是代指边关的战事,或者紧急的军情,‘牙璋辞凤阙’中的‘牙璋’根据注释是代指将帅,‘铁骑绕龙城’中的‘铁骑’表面上是穿铁甲的骑兵,这里应该是代指唐朝强大的军队,而‘龙城’根据注释是代指塞外敌方据点。那‘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中的‘风雪’和‘旗鼓’是不是也有借代的意义呢?”听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课前预习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说:“这位同学有一双慧眼啊,借代修辞的使用是这首诗歌的一大特色,哪位同学能够解答他刚刚提出的问题?”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这句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它整体上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前句是从视觉上进行描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图画黯然失色;后句从听觉上进行描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我说:“你对这句诗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这句诗画面感非常强,那刚才同学提出的两个词语有什么借代意义呢?”学生说:“如果这样的话,‘风雪’应该是指代环境恶劣的战场,而‘旗鼓’应该是指代冲锋陷阵的将士。”其他同学听了之后,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学生在点读的时候就能将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得如此准确,这有助于他们对诗歌形成初步的印象,这一印象是学生进一步鉴赏其内容和技巧的先导。
二、析读
析读,就是边读边赏边感受,给学生足够的分析与想象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朗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真正内涵。
例如,我在讲《扬州慢》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同时思考诗词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主题。学生细细读了有五分钟,紧接着便有学生站起来分析:“我读‘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句话时,就想到了扬州城原来花红柳绿,夜夜笙歌,美女如云,不管是什么季节到那里,都感到春风拂面,而现在姜夔到的扬州城却长满了荠菜和麦子,一片萧条和荒凉的景象,心里觉得很凄凉。”老师紧接着就问:“那把昔日的扬州城和现在的扬州城的画面放在一起,这样的手法叫什么?”学生一起说“对比”。
由此可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己朗读、自己感受,诗词的意境自然而然就容易感受与分析了。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的口和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应用。学生思考的能力强了,他们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构造语言的能力也就强了。
三、情读
情读就是进一步朗读文本,这是对前两步的深化与拔高,引领学生的体验感悟向纵深发展。情读这一步要引领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与自己对话,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愤处还它以悲愤,激昂处还它以激昂”,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最好能够让学生先自由说说他自己对这一首诗词的情感变化的感悟,然后尝试情读,以达到与诗歌、与诗人最大限度的交流。
例如,我在讲《将进酒》这首诗词时,学生经过讨论、试读确定这首诗词的感情变化应是“悲——欢——愤——狂”,开头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第一句悲壮,第二句悲伤;从“人生得意须尽欢”直到“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几句是由悲伤至深而无奈,便化为了欢乐,悲极生乐啊,只是这里的欢乐,也只是暂时的而已;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则是诗人对于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语;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诗人感到人生短暂、功名不就、岁月蹉跎、时不我待而又无力回天,只好以狂放的方式来表现、来排遣。当学生深入理解了之后,再请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读,就能将诗人的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如果班里有朗诵比较出色的同学能够范读,感染力将更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将更深一步。
四、美读
美读是在学生充分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综合品读。这一步,要读出诗词的韵味、读出或对偶整饬或长短结合的句式特点、读出或慷慨豪放或清新婉约的文风、读出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文势,要读得一气呵成出口成章,要读得忘乎所以甚至吟唱。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歌第一句大气,第二句伤感,而中间部分节奏跳跃性强,情感跨度大,最后一句狂放,所以在安排朗读时,我让所有男生齐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女生齐读“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间部分请班里朗读特别出色的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诵读,最后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有同学一起读。
男生齐读的厚重与悲壮、女生齐读的温柔与悲伤,以及男女生动情的领诵、还有最后一句全体齐读的气势与狂放,将李白的这首豪放飘逸的《将进酒》演绎得美轮美奂、精彩动人。
将进酒朗诵范文5
如何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心灵受到启迪,让朗读回归课堂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变观念,关注学生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强调各个学习阶段都要重视朗读教学。所以,不管高考的指挥棒如何变化,老师始终都要强化自己教书育人的观念,把“读”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要真正把书读好,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1.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强与课文交流,让学生用心朗读,才能真正走进文章,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趣味。
2.让学生明确朗读目的
教学中的每一次朗读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绝不能为了朗读而朗读,把朗读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过渡。这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做法,时间久了,就会让学生失去读书的兴趣而不愿意读书。
3.让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
课堂上教师要有耐心,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教师不能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找几个读得好的同学表演性地朗读,久而久之就会挫伤朗读水平弱的同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文本特点,采取了多种朗读形式。
1.配乐朗读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恰当的配乐朗读,不但能有效渲染气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电教媒体能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吸收更多的信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去体悟、背诵。背诵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学生叫苦连连。于是我尝试在分析诗歌的同时配以古琵琶曲《西江月》,顿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吟唱音乐配制的诗句,两节课下来,学生们兴趣十足,已记住了诗歌的大致内容。再如学白的《将进酒》时,我特意给学生播放了张耀宇演唱的《将进酒》一曲。过后很多学生都学着唱这首歌,甚至模仿李白喝醉了的样子唱和。另外,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我仍采用了配乐朗读,学生在课堂上随着流淌的音乐,欣赏月夜变化的美景,听抑扬顿挫的朗读,仿佛感受到《荷塘月色》的意境之美,情感的涌动激发了他们朗读的渴望,他们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读得真切,读得迷醉,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里……
2.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角色中。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多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辛苦的内容。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读是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读出水平,读出兴趣,读出能力,需要教师认真策划。我在教学《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文言文时,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读的兴趣、学的热情,效果很好。如:我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四名同学分别扮演佚之狐、郑伯、烛之武、秦王),然后要求这四名同学在准确把握人物语言、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表演,通过对白、动作,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让同学们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还文言课堂以生机,还学生以活力。
3.让学生在朗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先让学生通读一遍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把画面勾勒出来。听完后,我没有让他们睁开眼睛,而是让他们静等片刻后,请班里的绘画小天才张计伟到黑板上画出他想象的画面。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黑板上的画面进行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效果自然很好。
三、倾注感情,陶冶情操
在朗读中,倾注更多的情感,用朗读感动自己、感动别人。让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使人受到美的熏陶。如《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婉转优美。在教授这篇美文时,我非常注重朗读,并以朗读带动其他教学环节,理解作者的情感,深入作品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条最恰切的途径。
将进酒朗诵范文6
一、“知人论世”环节中的多媒体应用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对作者的详细介绍,以及对诗歌所产生的社会背景的介绍我们都可以称为“知人论世”。任何一首诗歌,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歌,都包含了作者主观的审美感受,都是诗人主体意识的河流,或抒情,或说理,都是有感而发。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详细地了解,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和具体,从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拿捏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奠定更好的基础。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如果单凭教师自己的口头解说,就会单调而笼统,并且会占用课堂上的很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在预习中利用多媒体网络自己查找资料,既能培养学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由诗人的一首诗到多首诗,由这首诗中的诗人到诗人的一生。这样既优化了诗歌课堂教学的效果,又扩展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树立了学生的大语文观。如教学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仔细探究的话这是一首让人读后温情四溢的诗作,给人一种欢欣明快的感觉,海子用春暖花开的诗句为我们的心灵送来阳光和温暖。但实际上在这首诗里,海子的内心是极度痛苦的,在现实中遭遇着种种不如意,于是便将善良、期盼、憧憬寄托于明天。欢快明亮的背后隐藏着海子潜在的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的对抗。在教学中如果不对海子短暂的一生和他的理想以及他当时的生活处境做一个全面地了解,我们就无从捕捉海子那种“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就不能够将这首诗解读得彻底。所以笔者建议学生搜索海子的有关资料或者有关的文章如周玉冰的《海子诗情人生》等,去解读海子的一生。而这些只需要学生将鼠标一点,完整的海子形象便可尽收心底。
二、创设情境中的多媒体应用
所有的诗歌都是优美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有诗歌的语言又都是精炼含蓄的、跳跃的,它既有表面的意思,又有内在的涵义;既有比喻义,又有象征义。因此,学习诗歌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而这种想象和联想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物化为画面、声音,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如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运用优美恬静又略带伤感的凯丽金的萨克斯《回家》,画面是西欧秋天里的风景:落叶飘零的幽静的林荫大道,清幽高远的天空,夕阳西下绮丽的霞光,静静的草地,柔婉舒缓的河流,河畔上随风舞动的金柳,水底柔柔的青荇,河中漂荡的一叶扁舟……教师伴着这些优美的意境,声情并茂地朗诵,学生伴着画面、音乐,任思想驰骋。师生共同融入到诗人浪漫的康河梦境,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因为应用了多媒体,物我交融之美才可完美呈现。
三、学生听读训练中的多媒体应用
声情并茂的朗诵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运用多媒体的声音教学,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朗读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音频朗读,有错误再加以纠正,促进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如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一开始就播放濮存昕的朗诵,低沉浑厚的朗诵一开始,学生的精神就为之一振。然后学生自觉地放开喉咙,激情地诵读。学生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就在朗诵中得以呈现。实践证明,对多媒体音频教学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