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复习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边形复习课件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从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学具:

1.用Flash对照教材上的插图制成复合课件为教师的演示教具;

2.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环节: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妥善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完成好,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复习迁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长方形教具:一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3.比较黑板上长方形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在这里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仅靠肉眼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科学地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才能正确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 引导发现

在这里,我化抽象为具体,将书中的插图整合到一起制成课件,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首先通过数方格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复合Flash课件,从中取出一个小正方形,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让学生观察图中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长、宽及面积各是多少?

3、在图中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它的底、高及面积各是多少?(出现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观察数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做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线用剪刀剪开,将剪开后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3、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加强学生印象,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分组观察思考:把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提问:①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

5、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成S=ah。(板书)

6、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比较新课开始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解除悬念。再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的例题,在教师的扶持下,让学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齐做,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三)、巩固深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学生设计了梯度练习,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习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增删。

1、 求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给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2、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试判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3、铺一块底20米,高15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售价15元,铺这块草坪总共用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我总结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图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

一、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其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多媒体对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多媒体能提供多种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课逻辑性强又很抽象,很多学生都觉得学起来枯燥无味、非常吃力。如果教师只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模仿练习--强化记忆――测试讲评"的"讲、练、记、评"的教学模式,就难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图象、声音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所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数学课的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通过把图形进行分解、旋转、移动,把点、线、面、体的位置关系表露无遗,让学生大开眼界,对构图、识图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多媒体为数学教学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

数学教育必须加强与现实社会、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与整合,要让学生有机会在现实背景中,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探索规律,建立模型,实现再创造,并从中寻求相应的数学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设计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进行观察并尝试错误,发现并作出猜想,进行实验、测量、分类,或是设计算法、通过运算检验,或提出反例予以否定等等。

二、提高数学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途径

多媒体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是目前很多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水平却还不是很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提高其水平。

1、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课件

对于一堂课而言,在确立了课时教学目标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达到课时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件当中设计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程序。下面,笔者以《几何画板》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谈谈怎样合理设计课件。

如在《轨迹的应用举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竹竿(ED)长2米,斜靠在墙壁(AB)上,如果竹竿E、D分别沿AB、BC方向滑动,问竹竿的中点F随之运动所经过的路程是多少?(图1)

利用《几何画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便可以归纳出线段中点F的轨迹是以B为圆心,BF长为半径的一段弧。现代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计算、演绎等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预感试验、尝试归纳、假设检验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了数学实验的"场地"。如初中数学老师在复习中位线问题时,可设计如下的课件供学生进行实验。画一个可任意调节的四边形ABCD,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内接四边形EFGH。

实验:

(1)任意变动四边形ABCD,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3)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4)调节一般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相等,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5)调节一般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垂直,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6)调节一般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相等且垂直,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通过实验找出规律,验证结果,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一一加以证明。

这样的课件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观察的实验意识,从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学生经过这样一番实验、观察、猜想、证实之后,再引导学生给出证明,这样一个较难讲清的问题就在学生的实验中解决了。

2、提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效率

很多教师由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效率不高,往往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课件制作上而影响了平时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如熟练掌握数学课件制作常用的Powerpoint 、Authorware 、Flash、《几何画板》等平台软件,才能提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同时,在制作课件时,可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难度大、要求高的课件,可用 Authorware 、Flash、《几何画板》等平台软件。难度一般的可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要"画龙点睛",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在每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把难以讲解清楚的问题解决了就行。还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增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意图从中选取所需要的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

在本文的最后,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虽然多媒体教学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各取所长,把多媒体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完美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小真.多媒体与网络课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3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4提供了画在方格纸上的3个平行四边形,而且每个平行四边形都被分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涂色,要求学生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能通过计算或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这样的要求,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感受: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例5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重点探索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把学生在操作阶段获得的表象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进而通过数学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试一试”安排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题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三角形与相应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的认识,练习三第2题是看图计算面积,第3题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课本第127页三种形状的三角形6个。分别编号1-6号。放大的一组6个三角形(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感受联系。

同学们,学校新建校门口有一块长方形绿地。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把这块绿地平均分成两块(课件出示)。一块种红枫,一块种桂花。你认为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件展示3种分法)。

最终学校选择了第3种方案。你有什么办法说明这两块绿地大小一样?(课件展示:剪,旋转,平移重合。)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一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呢?(10×4÷2)

[设计思考:上课伊始,用平分绿地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能很快地进入预设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这一情景中直观感受到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大小相等,从中体会到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所在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联系,给探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开启思路。]

2、启发猜想,揭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借助学过的长方形面积,求出了一块绿地也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那绿地的形状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三角形(课件出示),猜一猜:它的面积怎样求呢?(底和高乘积的一半)还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来帮助解决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实践活动。

(1)拼摆。

课前你们从书上第127页上剪下了6个三角形。在小组中开展活动,把学具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你会发现什么?

a、学生拼摆每种形状的三角形。

b、展示拼摆交流情况(三种情况,请学生在黑板上拼摆)。

c、结论: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填表。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将例5中的表格填一填。从中你又发现什么?

(3)讨论: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设计思考:学生由于有平分绿地的体验,所以会很快想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获得知识的能力。]

2、深化理解。

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平行四边形,请你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口答,交流想法。

[设计思考:把例4放在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直观图。进一步加深三角形与相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的理解,证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科学性,建立两者联系的良好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学生明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3、归纳小结。

(1)从上面的实践活动中,说说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完整板书:S=ah÷2)。

(3)反思: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算出底和高的乘积后还要除以2?

4、反馈练习。

P16练一练:

①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说想法。强调:为什么乘以2?

②第2题。直接写得数。强调:为什么除以27

[设计思考: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结论的得出,是在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练一练,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次体会每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巩固计算方法,学以致用。]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试一试”。你们认识这些交通警示标志吗?(课件出示)做一块这样的标志牌,面积是多少呢?独立解答,交流想法。

2、拓宽补充1:现在做2块这样的标志牌,面积又是多少呢?独立解答,交流想法。

①8×7÷2×2;②8×7(你是怎样想的?)

3、拓展补充2:生活中还有一种也是三角形的交通警示牌,大小如右图:

你们能帮着算一算面积是多少吗?

(只列式不计算)

列式:3×4÷2,为什么不用2.5分米?你明白什么?

[设计思考:应用练习,层层深入,巩固双基。尤其是第2、3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三角形与相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明确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底和高的对应,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在练习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总结全课,巩固练习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想一想,下面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0平方米。( )

3、只列式不计算:P17练习三第2题。

五、延伸拓展,发展思维

1、学校门口的长方形绿地,两边还有两块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土地(如下图),你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面积公式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27页的三角形纸片、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你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它的面积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12×5=60平方米。

师: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教师随着学生的陈述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课件)

教师小结:我们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帮助探究我们探究并解决新的问题。

2.媒体出示一组三角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条件有关?

生:底和高。

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会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生:估计也会与底和高有关系。

教师板书:三角形面积 底 高 有关系

3.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分析: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创设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假设,为新课展开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学习新课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提问: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3)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4)分小组汇报。

生1:第一个涂色的三角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

生2:第二个涂色的三角形面积是10平方厘米。

生3:第三个涂色的三角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

……

(5)提问: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的。

教师追问:不满一格你是怎么数的?

生1: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

教师:这是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中用到的一种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四年级的时候学过,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我观察每个平行四边形中,正好有一个涂色三角形和一个没有涂色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涂色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

师:这位同学真爱动脑筋,他通过观察发现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样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已经知道了,所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可以了。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一样的呢?(教师用课件演示,把红色三角形旋转、平移、重合)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的两个三角形除了面积一样大,还有什么发现?

生: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师:正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那么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是不是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生:可以的。

教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分析: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现每个平行四边形中涂色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后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做好了铺垫,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更加具体、清晰地让学生充分理解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观察动态演示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为进一步进行动手操作提前做好方法上的指导)

2.教学例5

(1)拼摆图形,并填空。

谈话:刚才我们眼睛看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自己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例5中的图形及教材最后剪下的三角形,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算一算,并完成下面表格。

(2)学生个别汇报,借助实物展台展示操作过程,(让三个同学分别演示三类不同三角形的拼摆过程)媒体相机出示相关数据。

(3)归纳总结计算公式。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几个问题(媒体及时出示问题)

①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汇报:

生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

师:如果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生:不能。

教师随即演示,证明学生的答案。

生2: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应该等于底乘高还要除以2。教师随机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追问: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除以2呢?

生:如果不除以2,求出的是和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要除以2。

师: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成什么呢?

生:S=ah÷2。(教师完成板书)

3.小结

师:同学们在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

生:转化。

师小结:通过拼摆我们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拼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较好地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且通过推导公式也验证了我们的猜测,三角形的面积确实和它的底和高是有关系的。

师:当然,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还有其他更多的方法。教师随机出示下面的图片:

你们如果想了解每一种方法的具体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课后也可以登录网站进行搜寻,进一步去学习。

4.同步练习

一块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牌,底是8分米,高大约是7分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教学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来自主完成,教师作为组织者充分启发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去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得出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旋转、平移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在实物展示台的直观显像,突出了知识教学和过程教学并重的教学思想)

三、应用拓展(略)

四、总结提高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怎样?你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2.拓展提高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5

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创意生动课堂方案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数学创意生动课堂方案一

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平行四边形。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写着)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

(一)引出数学思想方法,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数学家们动手实验得来的,今天,你们想不想像数学家一样,自已动手实验,找到求平行四边形面

积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讲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们将要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吗?

2、师:下面请大家做一道练习。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谁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生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9×5=45m2)

师:利用公式计算面积非常地快。(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贴一个长方形的图)

师:那第二个图形呢,谁能用__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生:把中间的图形移到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计算面积,10×6=60m2)

师:还有别的移法吗?(师课件演示另一种移法)看一看,这样移,可以吗?3、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机灵的把原来的组合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其实这就是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么?(转化)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同意)我们数学家呀,就是把这种方法叫做转化。(师板书:转化)

师:转化就是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样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铅笔,剪刀,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已动作操作,并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时间:4分钟)

2、师:老师把你们的作品拍成图片,看,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长方形)你们真会思考,动手能力也强,有数学家的风采。老师不知道怎么剪,我想请同学们来教教老师。其它同学在下面监督,有问题随时提出。

(生: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沿着高剪,向右平移,变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跟他们的方法一样的,举手。(生举)真棒。同学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3、课件演示强调剪拼要注意的事项。

师:昨天,老师也剪几个平行四边形,看一看。行不行?大家一起说?(不行)为什么?(因为这样剪,就变不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沿高剪,这样才能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那老师这就去剪拼。这样剪行不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剪,面积就变了)你同意吗?你能再说说吗?转化时,我们不能改变原来面积的大小,面积变了,求出的还是原来图形的面积吗?(不是)

师:我们把刚才操作的过程通过电脑再演示一次。(电脑演示剪的各种方法。)有些同学还有别的方法以,我们一块来看看图片。

4、找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师:通过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生汇报。师电脑展示

师:你们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了吗?(找到了)请你们大声地告诉现场的老师(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为什么是底乘高?(因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得真完整,把掌声送给他。

师: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三)总结

1、师:今天,我们五(4)的同学,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画、剪、拼的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推导)恭喜你们,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了。

赶紧用_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方格,验证公式1、数方格

师: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面积,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着屏幕上的,我们一块来数一数。

师:再一次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同样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也再一次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2、师:通过公式观察,如果我们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谁的底和高?老师的答案中比你的多了两个字,为什么得强调是对应的?比如这一个平行四边形,7cm对应的高是(6cm),5cm对应的高是(8.4cm)。三、练习巩固,大显身手。

师:下面,就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去解决问题。四、总结升华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种方法—转化。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它。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难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h

数学创意生动课堂方案二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和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刚才画的圆OOOOOOOOOO,给左起第10个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个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的组成

1、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数学创意生动课堂方案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6

一、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

1. 教材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和几何领域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四边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打下基础。

先来看看两册教材的对比,出示三上和四上教材的对比图(图略)。从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三上《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教材中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重在感知,是一种非文字的呈现。四上《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梯形的认识》是这样呈现的:画四边形――标名称――分类――整理图形――概括特征――集合图表示关系。这一流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平行四边形学生已初步认识,而梯形则是第一次正式出现。

2. 学情分析

根据学情调查,发现学生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表象,能认出和区分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但当问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时,多数学生说不知道,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因为学过的时间过长忘记了。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来,但也只是零星地表述,如: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但也无法从平行的角度来下定义。对于梯形的表述就更少了。

3.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①在猜测、验证、交流、概括等活动中,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总结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并用集合图直观表示出各图形之间的关系。②通过让学生观察、测量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总结概括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板书单、练习单。

二、采用的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体验概念产生、形成的过程。在以下环节中,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法、迁移教学学习法。这些教学法,将融于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三、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共分为四个环节:复习导入――新知探究――练习深化――全课总结。

1. 复习导入

导入部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开门见山式的导入,省时干脆,快速了解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知起点,能让学生以最快的时间进入新知的探究阶段。

2. 新知探究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共分为三个层次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梯形的特征、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课标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本课的知识看似简洁,实为不易。如何让原本看似简洁的知识厚实起来,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采取了自主探究、迁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交流――概括――深化”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测量、交流、思考等学习方式体验和领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体内容如下:

(1)平行四边形特征。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通过猜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这时可顺水推舟对学生的验证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为学生的验证指明了探究方向,同时也将学生的易错点和忽略点降到最低。接着放手让学生动手测量、操作,在合作交流中逐一提炼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至此,老师并没有止步,而是借助几何画板通过旋转变式,让学生在几何直观中体验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本质。

(2)梯形的特征。在学习梯形特征时,运用迁移的教学法,也让学生先猜测梯形的特征,以“你会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验证梯形吗?”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放手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梯形的特征,得出梯形的定义。预计学生可能对于梯形的概念理解还处于比较肤浅的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我关注到以往老师在教学梯形定义时,比较注重对文字的解读,突出“只有”。查阅初中教材我发现教材对梯形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给了我启示:在教学中不能只做文字的解读,而应让学生真正从本质上理解感悟概念的内涵,拓展它的外延。因此,我借助几何画板通过将梯形向右、向左平移,让学生想象拉动后是什么图形。将学生的目光停留在直角梯形、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梯形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交叉的组合图形上,同时也不断地变式,在变化中体会梯形本质,化静态为动态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也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做好伏笔。因为我坚信教过的不如学生亲自做过的和亲眼看过的印象深刻。

由于梯形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孩子的头脑中只有模糊的生活原型,所以在梯形部分的最后,教师让学生找一找,看一看生活中的梯形在哪里,打开孩子的经验库,将数学回归了生活。

(3)第三层次: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出示了5个学过的基本图形,让学生根据选项分一分。预计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归属可能会存在争议,这时教师让学生各自说理由,在交流中最后达成共识,再师生一起形成集合圈,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环节中,看似无心的一道巩固练习题却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中,无痕地解决了本课的又一难点,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又渗透了集合思想。

3. 练习深化

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三道题:辨一辨、猜一猜、选一选(作为机动题),练习紧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达成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