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息世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走进信息世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走进信息世界

走进信息世界范文1

一、选择有趣内容

幼儿学习的动力来自于直接的兴趣。有趣的学习内容、直观的教学形式、鲜艳的玩具材料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直接的兴趣,使他们流连忘返。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最根本的做法莫过于选择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

数学内容要能为幼儿所喜欢,能引发幼儿主动的探索和学习,首先,它应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即所选择的数学内容的难度是适宜的。过于容易的内容,没有挑战性,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努力就学会,不能让幼儿体会到那种学习后的;过于难的内容,幼儿虽经努力,但还是失败了。幼儿体会到的是挫折感,就会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信心和热情。其次,它应该是来自于数学内容内部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幼儿天生好奇,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探索蕴含于事物内部的数学关系和数学知识,能够给幼儿探索数学带来持续的动力。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内容潜在的吸引力。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把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就可以使幼儿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应该更多地从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去挖掘。最后,它应该有浓厚的生活背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幼儿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时候,幼儿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幼儿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环境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的内容能使幼儿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力。

二、提供操作机会

幼儿正处于感性的认识阶段,其认识特点是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直接互动,去感知、去操作、去探索。好动,是幼儿的重要心理特征。操作,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心理需求,符合幼儿通过动作去认识数学世界的认知特点,因而,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幼儿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操作、探索是幼儿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当幼儿的主体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幼儿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会体验到自己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操作的条件,放手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幼儿人人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操作和探索活动中,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具体形象的,往往就是生动的。玩具是幼儿最为喜欢的东西,更是激发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在幼儿的数学操作中,探索材料在幼儿眼里就是玩具。操作材料具体、形象,能引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幼儿的许多数学学习活动往往直接源于对材料的操作兴趣。因此,要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在幼儿的操作材料上下功夫。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应该是:新颖、鲜艳的,丰富多样的,可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水平的,有层次性的,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亲自参与操作材料的收集和制作,这对于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的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加喜欢、倍加爱护,进而对学习活动会有更大的热情。

三、采用游戏形式

幼儿,从某种程度讲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业”。幼儿的生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游戏给幼儿带来快乐,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易于接受的形式。幼儿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来自于他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需求程度,需求引发幼儿的兴趣。从学习内容看,数学内容是抽象的,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幼儿来说,抽象的内容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学起来会枯燥、乏味。从学习形式看,游戏无疑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它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果能够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寓于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中进行,就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起来,幼儿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为了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幼儿喜欢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强化数学教育的游戏化,根据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具体的活动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数学游戏形式(如情境性游戏、操作性游戏、感官游戏、比赛性游戏、智力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创设适宜情境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想象力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常常幻想自己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在这里,气氛是轻松的,情境是活跃的,人物是可爱的。在这里,幼儿可以与小猫、小狗亲切对话,可以与情境中的事物互动。在这里,幼儿积累了经验,增长了知识,体验了快乐。

显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幼儿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教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依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各种数学教学情境,引起幼儿认知的矛盾冲突,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幼儿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不同幼儿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根据幼儿需要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才能让不同的幼儿在不同的学习时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表明,故事的情境、生活的情境、游戏的情境、操作的情境等,都对幼儿学习数学具有重大的感染力。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境,应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能够触及幼儿的认知深处,触及幼儿思维的活跃区,使幼儿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五、密切联系生活

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场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涉及到数学内容的活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通常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并且经常性地、反复地出现,对幼儿的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学知识越贴近幼儿生活,越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学即生活,幼儿数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感受、分析和理解,去体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这一目标告诉我们:一是要让幼儿从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去感知数学的有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要从生活和游戏入手。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从幼儿的生活中去提取数学教育的素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抓住任何可能的时机展开随机的数学教育活动。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因素,溶于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之中。同时,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幼儿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幼儿意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增强自觉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体验数学的魅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具有追求美的天生,色彩鲜艳的、生动形象的事物是幼儿所喜欢的,会引起幼儿留足常驻。漂亮的玩具材料、有趣的学习内容能引发幼儿的美感,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谈到数学,人们几乎把它与“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美似乎与数学是不沾边的。其实,数学充满着美,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所说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事实上,数学作为对具有自然美的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最集中的刻画和反映,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这也是数学独特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能深深地吸引幼儿,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强大的动力。

在以往的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缺乏对数学美的认识,缺乏对数学教学美的追求,往往把精力集中在数学的严谨、抽象和理性上,致使幼儿不能体验数学的审美、创美之情,不能从学习数学中体验到乐趣。因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数学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利用幼儿已有的审美水平和联想能力,把幼儿爱美的本性引导到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上来。这样可以达到以美引趣、以美怡情、以美求真、以美促智的效果,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本身的无穷魅力,进而产生对数学乃至宇宙奥妙进行理智探索的渴求。

走进信息世界范文2

一、构建基于海洋文化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文化育人离不开丰富的活动载体。我校立足“走进海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以海洋文化为主线,逐步构建起以“海洋探究”为主体的探究类课程和以“贝雕创作”和“海洋剪纸”为特色的技艺类课程的双轨课程体系。

1.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实践中开发主题资源

我们从学生兴趣和生活切入,带领学生走进渔家小院,走向养殖场、渔港码头,学生在玩、看、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归总、分类,最终确定班级研究主题和各小组的子课题,如“渔家乐”、“海鲜营养包”等。我们组织学生到渔村探访剪纸艺人,听渔家爷爷奶奶谈源远流长的渔家剪纸文化,请教精妙的剪纸技艺,一个“渔家剪纸”主题就这样确立并实施开来。我们还发挥社区优势,组织学生开展“走进舰艇、走进企业、走进渔港、走进渔市、走进社区”的“五走进”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不仅亲身体验了改革开放给石岛带来的变化,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活动资料,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构建拓展海洋特色课程体系

我们深入剖析,制订了“以《走进海洋世界,拥抱海洋世纪》为主题,开发《走进海洋世界,体验成长之旅》——贝雕艺术、海洋探究、海洋剪纸等系列课程,力创海洋特色品牌课程”的发展目标。自出版《走进海洋世界,拥抱海洋世纪》这一总纲教材后,我们相继开发的《走进海洋世界,体验成长之旅》系列丛书,即海洋精神、贝雕艺术、海洋探究、海洋剪纸等,均注重突破单一领域课程的局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如《贝雕艺术》课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在技法指导上由拼摆到粘贴,从立体创作、组合创作到情境创作,呈现出年级层次性;在创作内容上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几个领域为依据,划分为走近自然、我爱我家、成长故事、文学宝库四个单元,并不断开发新的创作主题。走近自然,即用贝雕再现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展现和谐生态;我爱我家,即歌颂祖国、家乡美丽河山和社会发展,书写爱国情怀;成长故事,即记录学校、家庭生活中的活动体验和成长点滴,感悟生活之美;文学宝库,即演绎经典诗词、文学故事,倡导原创新作。这样,《贝雕艺术》不再是单一的技艺课程,它在内容上更多元,在体系上更多维,拓展了育人功能。每个活动的具体设计,增设了活动链接、方法指导、作品展示、活动延伸、活动评价环节,涵盖社会实践、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等领域,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特别是其中的温馨提示,语言生动活泼,寥寥数语,精心点拨,方便教师和家长参与指导。

3.寻求课程实施与学校工作的契合点

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以“走进海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为依托,不断提升“海洋实践”特色文化内涵。在教学楼内建成以海洋探究、海洋贝雕、海洋剪纸为主题的各类海洋文化墙,并建成综合实践展室——海洋小屋,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校园内建成海韵实践园,为学生提供贝雕、沙雕创作机会,实现楼内各具特色的海韵风情,这一道道美丽的校园风景成为了学生实践活动和特长展示的平台。

二是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雷锋”、“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教育相结合,先后开展《学雷锋,进海警》《海洋知识宣讲》等活动,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收获,在写海、唱海、诵海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我们加强学科知识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海滨艺坊”,学生用语文课上学到的古典诗词丰富了贝雕作品的内涵;美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贝雕创作的基本技法;科学课上,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制作海洋生物标本。我们力求将海洋研究渗透到学科知识之中,也使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重组和提升。

我们通过海洋知识探究海洋精神,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海洋特色校本课程也逐步拓展到海洋知识文化、标本文化、贝雕文化、沙雕文化、剪纸文化等多元体系。

二、构建基于海洋文化的校园活动

多元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以海洋文化为纽带,将写字文化、经典文化与之有机结合,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中焕发生机。

一是写字育人与海洋贝雕、剪纸活动相结合。“读书、写字、学习、做人”为主题的写字教育与海洋特色活动相结合,予写字教学以活力,赋特色活动以内涵。学校制订《写字考级方案》,将书写训练与长廊书写,定为每日常规,每日一写、每周一评,以及每月一次常规考级、每学期一次申报考级,使学生在练习、考级、展示的过程中,体验进步、感受华夏汉字的智慧与艺术。走进石岛实验小学,欣赏作品,品读童心,处处都充盈着海的气息、字的隽秀、情的演绎。学生用生动的文字为作品题词配文,用激情的宣讲述说自己对海洋文化的感悟和理解。方寸世界里,巧夺天工的渔家剪纸作品让人赞叹不已;贝雕园里,大型贝雕《魅力石岛》系列创作,诉说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祝福。书写展示、文化宣讲活动与海洋作品相结合,拓展了体验的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更多的参与体验中找到自我展示的舞台。

二是经典读写与海洋文化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成就了石岛实验小学的海洋特色,赋予了学校各项活动浓郁的海洋文化底蕴。与海洋文化相结合,学校在晨读与校园唐诗长廊书写中开辟了“以诗咏海”栏目,同学们用传统古诗和现代诗歌歌颂大海的无私和慷慨;在贝雕、剪纸创作中“以海展诗”,用贝壳、海草、砂石、纸艺再现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让学生在读经典、写经典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提高道德修养,感受经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走进信息世界范文3

《植物世界》,我的乐园

寿县实验小学四(4)班 齐冠楠

我有很多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植物世界》这本书,因为它使我获得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走进信息世界范文4

关键词:中国武术 网络化 社会化 生活化 世界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03―04

1 前言

众所周知,“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着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而武术的人口,也是决定着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武术兴衰,“武术的知识、技术以及文化需要有人传承,也需要有人卓有成效地普及和国际化传播”。数千年来,中国武术在传承中生生不息,在传播中燎原世界,是因为传承使得武术力求“本真”、“精深”,传播使得武术力求“广远”、“普及”。

中国武术在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素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美誉于世。以后,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入境,传统武术受到了空前的抵牾,开始出现衰退现象。我们在告别农耕社会,追赶西方文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分离对立的思维定式。发展的欲望似乎并没有提供一个链接传统与现代的情感逻辑”。尽管作为体育化的竞技武术,在政府的支持下走进赛场、走进学校、走进大众,但是,这也始终阻挡不了传统武术的流失。走进赛场,走进学校,走进大众的武术,其传承武术的“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在断裂。从某种意义上讲,竞技武术作为体育项目是缺乏价值认知,与传承脱节,它发挥的只是对武术传播的功能。中国武术传播的核心是其传承,是想尽一切办法使得传统武术流传下来。传统武术的传承不可能寄希望于竞技武术的传播,但是,没有竞技武术的传播,传统武术或许早已衰落。反过来,竞技武术的传播离开了传统武术的传承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发展中国武术这方面,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再犹豫彷徨了,建设一套中国武术发展具体的做法和合适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2 着力打造中国武术“网络化”,拓展新型空间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文化深刻影响着和形塑着文化形态。由于“网络传播、网际生活与传统的信息传播、现实生活有着很大差异”,这使得现实生活中“家族传承”、“口传心授”的武术文化在网络空间遭到挑战和质疑,使网际生活出现暂时性网络武术文化的盲点。现今,遍布世界的网络,对文化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

网络传播技术是人类继口头传播、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后最具整合优势的传播方式。“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全球性、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海量性的特点,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能便捷交流,轻松聚谈”,这为武术传播赢得了规模大、覆盖面广、信息全的特点。由于网民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网络上寻找信息,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武术文化传播网站,设计民间拳师艺人主页、拳师绝活浏览库、武术在线图书馆、武术文化交流大擂台、民间拳师网上授课、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等。网络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实时性,使网民更容易依照自己对武术的理解,放松地进行网络交流。网络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在现实中对武术共同兴趣或者共同困惑的人,可以通过网络推心置腹、深入交流。这样,武术专家或名家也就可以通过网络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习武者“传道解惑”。武术网络化更容易实现“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也更容易得到充分的互动和及时反馈。在网络环境中,武术传播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武术主题在网络上链接式的搜索引肇机制使其信息内容具有多元性、客观性和可选择性。网民能大量接触到武术的不同拳种、不同风格,以及各种类型、各种角度、各种观点的武术信息。武术网络化还可以建立英语、俄语、日语等国际性武术专业用语,从而实现不同民族语言无障碍的武术文化交流。

当然,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类带来崭新的数字化生存体验,也会导致或加剧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加上网络时空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可以是创作者,也可以是制作者和表演者,几乎可以达到全民狂欢的地步。当我们打开网络,输入武术等字样,就会出现成千上万的关于武术文字或武术视频。武术视频可谓鱼龙混杂,有套路表演、对练、还有推手甚至还有失传已久的“一指禅”、“铁头功”等等,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难免给中国武术网络化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司法、公安、工商、教育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加快网络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建全网络立法,构建绿色网络环境,以保证网络武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着力打造中国武术“网络化”,使其丰富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国武术的重要载体,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武术,喜爱中国武术,成为中国武术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在一定意义上,网络化武术与现实武术发挥着同样重要的武术文化传播作用,如果中国武术没有实现网络化,就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变化所导致的文化形态的变化。因此,建设武术文化网络资源不仅拓展了武术生存环境,而且对于发展中国武术也有着深远意义。

3 着力打造中国武术“社会化”。加深民族记忆

随着社会的演进,中国武术如影相随,它是以身体攻防为载体的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扬弃,能适应不同社会需求,并获得自身发展。中国武术植根于农耕社会,在农耕文明滋润下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随着社会变迁,工商文明更注重对“物”的倾向,如果社会割舍民族记忆,也就意味着废弃区别于“他族”文化形态的标识。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流淌着精神血脉,而且传承着文化基因。端午节是以亲身参与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是以扫墓来缅怀祖先和英雄;重阳节是以登高望远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情感。这些节日可以通过举行庆典和民众参与的形式体验,来满足群体成员心灵的需求和现实某种宗教、信仰寄托。这些仪式被定型化并在群众中被流传,因此恢复和传承传统节日,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流传文化记忆。

众所周知,“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和生活中通过武术这种运动形式的表现而形成了一些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对人们的修养和社会的变革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国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小之人际交往,大到治国外交。如“修身克己、天人合一、推己及人、刚健有为”等等,它已经是关乎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民族的精神性文化。中国武术走进社区走进社会,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习练武术、甚至通过与习武者接触,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武术有一些感悟。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关注空巢老人等公益活动的今天,中国武术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以武术为他们运动以及凝聚的载体,以变换多样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锻炼身体内在调和气息精神。

如今,为了推动武术的发展,社会各界人士都在极力的开展武术比赛,武术文化论坛,各个地方开展武术活动比比皆是。如果把这些武术活动选定一个时间定为武术节日,号召全体动员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一旦被社会定型化,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这种武术活动仪式来巩固历史。有历史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有身份,有身份认同就有民族认同。因此,使中国武术走进社会,走进已经改造并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以传统节日来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武术文化活动,这样有利于中国武术成为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保持中国武术文化传承。

4 着力打造中国武术“生活化”,服务人民群众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精神活动的结果,它是因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而产生和更新的。人的需要不是简单的物质层面的供给,更是涉及到内心精神世界,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生活方式。近年来,人民大众基本文化权益逐渐得到保障,但人民大众文化需求满足程度仍较低,文化对生活的影响还不单调。

传统武术中蕴含的“阴阳五行观”的朴素辩证法、“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社会统一思想、“尚中贵和”的中庸思想、“修身克己”的修身价值等等。“阴阳五行观”使人们懂得一物是另一物的生和克,在各种生克关系中,克之反以生之的现象令人深思;“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们懂得春日耕种、秋日采收,孟子也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在人体保健上更是注重以人体生物节律来符合节令交替。“尚中贵和”的中庸思想,使人们懂得不同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共存,实现和而不同。“修身克己”更是人们“任性”的对症良药。因此人们通过武术的修行,便懂得生存之道。在过去农耕社会,武术文化活动不是远离自身外的他者,是不需要外力的强制组织和注入,而是隔于肌理不可须臾分离的生活方式,是民间的自发组织,有一套自身的完整体系。人民大众生活在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之中,以武术技术为传承载体,凝铸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性格,与民众有着深深的情感纽结,密不可分。竞技武术是为专业运动员设计的,而对于大众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它的生成之初,便受到文化话语权政治化,行政管理中心化的“约束”,使之远离大众,从而造成受众群体边缘化,传统文化缺失。它有自身的训练体系、技术要求、价值取向、评价方式,脱离了大众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运动职业方式。

把武术融进大众休闲生活中,使武术得以生活化,拳友见面便问“你练了没?”,就如日常生活中,见面握手以互相致意,向人道歉说“对不起”,等等,以此来促进武术人热爱武术。通过武术的习练使其懂得“仁义礼智心、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并使这些成为日常的生活规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武术中体现为“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等等,这也是习武者对与人为善的追求。着力打造中国武术“生活化”,就是要改变武术习练者的态度,从武术习练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要分清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不仅要追求物质方面的满足,更要追求精神和文化上的美感。休闲是人民现今追求的生活方式,休闲不是打发时间,休闲时间多并不等于快乐质量高,休闲需要有文化的含量。当我们真正能从武术修炼者获得休闲的同时,我们就得到了质量高的快乐,武术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

武术的“内外兼修”即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这不仅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对心里的效用体现在武术内在“伦理道德”观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准则和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使得人在社会交往中乐于助人、见利思义、顾全大局、互相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从而在社会上与人们生活的文化需求相契合,促进我为人人、互谅互让的社会风尚以及创造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社会氛围。武术生活化,便把中华民族“治国平天下”作为目标追求,将人的自身与国家融为一体,使武术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5 着力打造中国武术“世界化”。推进文化入世

当前,“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和对世界的影响力,与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蕴力相比,相差甚远。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除了长城,就是大熊猫和功夫,至于中国文化的精要和中国这些年所取得的进展,则鲜为人知。”实际上,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铸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留下了饱含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优秀遗产。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武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不缺乏讲术中国文化的各种题材。

中国武术世界化,就是立足于本土文化,使他仍具有独立的品格和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因为“民族文化是在世代传承中积累和发展的文化,它是民族的灵魂,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中国武术是民族文化,体现了本地区、本民族生产、生活的独特性,它与本民族、本地区人们群体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已经渗透到该民族、该地区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标识。毫无疑问,文化的世界性是相对于民族性而言的,文化的世界性是一般性的,而文化的民族性是特殊的。文化的世界性是以民族性为基准,是从众多民族性文化中提取出来,既能使民族文化为世界提供“普适性”文化,又能使民族文化为世界提供“互补性”文化。中国武术也是如此,着力打造中国武术“世界化”,只能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并通过民族的普适性来表现出来,若一味的“世界化”忽视“民族性”,那么就会变成一个空壳,就像现在的被誉为“新式体操”的竞技武术一般,失去了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生长的原始动力、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武术并不是单一的“武技”、“决斗”、“竞技”,它之所以博大精深是以民族化“生活方式”为传承体系、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价值、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阴阳”观为技术核心理论、以“与人为善”为处事原则,以“自强不息”为进取精神,以“厚德载物”为豁达胸襟……等等,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不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己所用。“我们历来反对对外来文化单纯的‘依傍与模仿’而是强调外来艺术因素与民族文化浑然一体”,也就是说外来艺术因素和本民族文化相互协调,融合发展。打造中国武术“世界化”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与西方体育文化中蕴含美的艺术因素融合,而不是单纯的依傍与模仿西方竞技体育。中国武术要处于世界发展的潮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才有生命力,具有“原创性”才是武术创新的关键。也就是“以前人不曾用过的素材、手法,对‘母体”的创造,方可称为‘原创’”。对于中国武术的创新,就是在“母体”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文化成分,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民族、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文化,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需求,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更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为文化的‘世界性’鸣锣开道,是文化的‘世界性’的加速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崛起,如电视、音像、电脑等等科技手段,为文化产业、艺术产业、文艺产业提供了文化“世界性”的先驱。虽然现代科技手段会对原有的文化格局、文化形态、文化生存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对带有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艺术种类过于偏重,但纵观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在总的趋向上是把艺术从少数人垄断中不断解放出来,使艺术成为更多群众所享有的文化成果。”中国武术也要积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并找到一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更多国家和民族都乐意接受与认可的“普适性”文化和挖掘能够为世界提供和而不同的“互补性”文化,来推介中国武术,使中国走向世界。

6 小结

中国武术的传承与传播是中国武术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传承使得民族的灵魂和血脉能够延续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传播更是激发了武术文化的生命力和加强了武术人的凝聚力。中国武术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需要分析其糟粕和精华,从而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即保持民族性,又不失世界性,更体现时代性。

参考文献:

[1]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

[2]乔晓光.传承活态文化[J].新华文摘,2009(10):130.

[3]秦凤珍,何志均.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N]

人民日报,2012-01-20.

[4]秦凤珍,何志均.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N].人民日报,2012-01-20.

[5]秦凤珍,何志均.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N].人民日报,2012-01-20.

[6]白永正.武术文化的当代社会效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39-41.

[7]赵启正.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N].人民日报,201l(8).

[8]胡良桂.先进文化与世界眼光[J].新华文摘精读本,2009(10):135-138.

[9]胡良桂.先进文化与世界眼光[J].新华文摘精读本,2009(10):135-13.

[10]胡良桂.先进文化与世界眼光[J].新华文摘精读本,2009(10):135-13.

走进信息世界范文5

我穿越到了50年后的世界,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参观一下我神奇和科幻的校园。

走到学校门口时,我便察觉了所有的建筑都开始变得奇形怪状了起来,并不是像之前那样方方正正的上面有很多的荧幕,荧幕上不停的出现着蓝色白色的字体在教学楼上面滚动着。我走在大门前,便看见同学们一个个站在仪器旁边,扫脸进去。然后我站在了仪器边,仪器扫了一下,我的脸便在屏幕上出现了我的照片,我的班级和我的名片信息门便打开了。

我跟随着人流走到了一个圆环中心,我站在圆环上面,在仪器扫描了我的班级信息后,询问我是否要到高三3班我点击确认之后便有一束光朝我射来,我在睁眼时便到了高三3班的门口,原来刚才那个圆环是学校的中枢部分可以站在上面,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到达目的地。站在班级门口,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走进教室,看看我科幻的教室。进班时门便发出了钉钉的声音,原来是开始扫描,我的身上有没有什么危险用品,比如鞭炮管制刀器等具有危险性的东西。门开始变成绿色,于是便打开了放我进去。

在走进班级后找到了我的座位,坐好,我发现课桌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课桌上是没有书的,只需要点击课桌上的按钮,便会有显示屏投影在课桌上面,上面有所有书本的信息,甚至还有电子笔可以用。怪不得我都没有看到同学背着书包,原来课桌就是我们的电子书包上面有所有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浏览所有的课程信息。

打了上课铃后并没有老师走进来,而是老师被投影在了班级的前面,在我的视线里它是立体的问了同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老师在一个房间里面上课,然后投影仪将它的影像投在了整个年级,这样就可以减少老师的课业。

走进信息世界范文6

一、 部内制度

为解决由于人数众多导致会员不能及时参与活动的协会现状,我部决定实行以下制度:

1. 干事、会员记分制(细则后详)

2. 小组制度

将会员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干事担任小组长,干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地将协会和部内决定、信息传达给会员。若会员有何意见、新创意,可向小组长反映,被吸纳的将会得到相应的加分(加分细则附注),这样既能完善优化内部结构,又能很好的使每位会员都能及时的参与到每次活动中来。

3. 纪录监察制度

(1)实行部内积分制,年底评选优秀干事、优秀会员,细则后详。

(2)由干事轮流制记录每次部门会议、校内校外活动,每小组成员出勤情况,若会员无故缺席一次,扣一分;无故缺席三次以上,则取消其竞选优秀会员资格;无故缺席超过五次,则与协会记录监察部协商予以开除。若小组长未通知到会员导致会员缺席,则对小组长扣分。

二、部内活动

2. 10.30 部内会员见面会 礼仪小组、文艺小组报名

3. 11.04 选拔礼仪小组、文艺小组成员

4. 每两周部内举办“会员风采大展”活动,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环节 会员多元化 多形式展示自己

第二环节 以“保健生活小常识、基本身体检查以及民间治病偏方”为内容的竞赛

两轮下来,根据相应排名给予不同分值的加分,累积到年底的积分榜。

另附:与长春华益志愿者协会建立长久联系,多争取参加其组织的到福利院做义工以及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时间根据华益志愿者协会活动再安排。

以上便是我部2011年度(下)工作计划,各活动期间穿插协会固定活动:血压计培训、摆桌椅、按摩技能培训,走进敬老院、孤儿院等。

协会集体活动初步计划

除血压计培训、摆桌椅、按摩技能培训,走进敬老院、孤儿院固定活动外,下附2011年度(下)国际公益节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11月 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

11月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12月 1日世界艾滋病日

12月 3日世界残疾人日

12月 5日国际志愿人员日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可适当根据时间举办各样活动,其中

2、 11月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在校园举办“抱抱”活动,让大家以善意、和谐感恩生活。同时举行大型签名活动,让师生写下要感恩的人或事。

上一篇写作心得

下一篇外贸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