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浣溪沙李清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浣溪沙李清照范文1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艺术技巧
王国维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每一代之文学的确立必然有一代之典范。千百年来,留下了多少名家力作为后世所传诵。优秀的文学家更是灿若群星,不可胜数。但遗憾的是,在这众多青史留名的文学家中,女作家却是寥寥无几。而北宋末期登上词坛的李清照便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四库提要》说:“清照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李清照在词坛的重要地位。李清照在苏轼的豪放、柳永的世俗与周邦彦的格律之外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词风,创立了有名的“易安体”。在宋代词坛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坛,李清照都当之无愧地是第一流的女作家。
李清照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作品自然多为抒情词。然而在一千多年的词坛上,抒情词已有不少篇目,可是为什么李清照的词却能够经久不衰呢?李清照的词有如此大的魅力,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李清照精湛的艺术手法征服了读者,也征服了时间。
李清照之所以能够形成自己“卓然一家”(清・李调元,《雨村词话》)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归纳起来,在艺术技巧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通过典型、丰满的艺术形象展现真挚、强烈的情感
李清照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她把这些情感真实地反映到自己的词作中,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典型,同时又具有丰满的性格特征。李词将毫不矫揉造作的情感与似曾相识的艺术形象自然、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像《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刻画了一个因怀念结婚不久即因故离家远行的丈夫而内心愁苦的思妇形象,感情深沉热烈,格调自然人性,表达率性大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刻画了一个生活悠闲自在,有些贪玩、有些任性的少女形象,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以及她闲适雅趣的浪漫情怀。而《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则刻画了一个独处深闺中触目伤春的愁女子形象。良辰美景无人与共,惟有独自剪弄花灯来排遣愁苦。气魄宏伟的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更是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写自己漫游太空的梦境,刻画出一个追求理想、渴望光明与自由的艺术形象。《声声慢》中刻画了一个流离失所、老来无依、晚年寡居的孀妇形象。李清照将自己内心的爱与恨、悲与怨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她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也无不闪动着她的真性情。
二、在婉约的风格中展现开阔的意境
词分豪放与婉约两派。从作品风格来看,李清照词属于婉约一派。婉约词始于唐五代的“花间”和“南唐”两大艺术流派,到了宋代,柳永与周邦彦将这种词风发展并规范,李清照则将婉约词风推向。后世有评论云:“婉约以易安为宗。”(清・王士祯,《花草蒙拾》)清代沈谦还认为李词是“当行本色”。可见,作为词人,李清照将婉约发挥到了极致。同时,李词还在委婉含蓄的词风中创造出了开阔的意境。如《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借写景来抒发与丈夫离别后内心极度痛苦的思夫之情。从艺术上来看,全词委婉含蓄,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种“不明说”词中主要有三处,而那新瘦新愁更是尽得“婉”字之妙了。另外,这首词写离愁从身边景、平常事写起,时间和空间也并不单一,而“欲说还休”又给人无限想象余地。无论是时空的广阔还是词中尚未说明的丰富内涵,都体现了这首词词境的开阔。
三、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深远的意味
李词之所以在当时就被争相传诵且流传至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与她同时代的王灼称其“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李词的语言非常通俗,但思想却并不浅薄,蕴含深远而又并不难懂。她善于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语言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义,善于锤炼语言却又不见刻意雕琢的痕迹,行文如流水,读来明白晓畅,优美隽永。如“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表面是在写自然景物:春天已到,可依然是风寒看花难,但实际上却是在折射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后半句词就是李清照觉得家国和自己未来的春天都难以复见而发出的感慨,语浅而意深。再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都是这一类的名句,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粗通文墨的人读起来,也毫无文字之隔。作者捕捉到了短暂的情感变化来写愁绪,让人回味无穷。
四、在精心又不显刻意的用字中展现和谐的音律美
古代的词是用来配乐演奏的,因此要与音乐完美结合,要好听。李清照掌握了语言与音律的特点,精心修辞又不显得刻意,使得创作出的作品极具音乐美。李词的音乐美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李清照善于使用叠字叠句,在李清照现存的作品中,使用叠字的就有四分之一。李清照的名篇《声声慢》篇首十四个叠字历来被人称道,十四个叠字体现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写心细致入微。再如“人悄悄,月依依”(《诉衷情》)使用了叠字,在形象地表现出了人的忧愁的同时也赋予月亮人性化的色彩;而《添字采桑子》中“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则是叠句,渲染了思国怀乡的忧愁气氛。在叠字叠句中足见李清照使用语言的娴熟。另一方面是对仗。在词中使用对仗,显得工致,音律整齐,读来琅琅上口。如:“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南歌子》),“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
五、用多种新巧的手法来表现日常题材
李清照的词能够在众多的词家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在于她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善于推陈出新。同是写景状物抒情,李清照能够独辟蹊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写,写出新意,让人读过不忘。试举几种李清照常用的表现手法。
1.比喻。李清照善于借物喻人。如《声声慢》借黄花自比容颜憔悴;《一剪梅》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来喻指思愁无法排遣;《满庭芳》是借梅花来隐喻自己的身世与志向。
2.拟人。李清照还常常将物拟人,使物具有了灵性。如“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
3.对比。对比往往使要表现的景或情更加突出、明显,使喜更喜、悲更悲。李清照的名篇《永遇乐》就是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作者深沉凝重的故国之思。
4.烘托。一切景语皆情语,李清照善于用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其中有喜,如《小重山》用生机勃勃的春景来烘托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有悲,如《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用暮春之景来衬自己的思夫之情。
浣溪沙李清照范文2
二、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三、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杜安世《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四、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五、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
六、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七、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八、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九、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对雪》
十、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十一、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十二、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十三、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十四、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十五、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十六、雨窗和泪摇湘管。——许棐《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十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十八、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王昌龄《送狄宗亨》
十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十、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陆叡《瑞鹤仙·梅》
二十一、眼中泪尽空啼血。——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二十二、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二十三、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二十四、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二十五、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李益《上汝州郡楼》
二十六、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二十七、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于谦《过菊江亭》
二十八、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二十九、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三十、酒醒人静奈愁浓。——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三十一、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皇甫松《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
三十二、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三十三、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三十四、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李白《大堤曲》
三十五、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三十六、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督护歌》
三十七、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三十八、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三十九、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四十、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四十一、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四十二、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宋祁《落花》
四十三、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四十四、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杜甫《对雪》
四十五、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张九龄《西江夜行》
四十六、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
四十七、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四十八、月破黄昏人断肠。——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
四十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五十、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五十一、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五十二、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
五十三、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五十四、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五十五、日永如年愁难度。——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五十六、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李商隐《富平少侯》
五十七、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五十八、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五十九、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六十、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崔道融《梅花》
六十一、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六十二、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六十三、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六十四、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顾敻《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六十五、老来旧事无人说。——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六十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
六十七、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六十八、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六十九、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七十、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七十一、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
七十二、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日对酒》
七十三、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浣溪沙李清照范文3
二、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三、竟无人解知心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四、不道愁人不喜听。——万俟咏《长相思·雨》
五、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六、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七、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八、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
九、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李白《树中草》
十、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十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十二、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十三、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李白《塞上曲》
十四、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十五、斜阳只与黄昏近。——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十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十七、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贫女》
十八、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十九、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二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二十一、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二十二、不枉东风吹客泪。——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二十三、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刘子翚《汴京纪事》
二十四、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二十五、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二十六、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严仁《鹧鸪天·惜别》
二十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二十八、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二十九、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三十、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三十一、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三十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十三、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三十四、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三十五、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十六、故园目断伤心切。——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三十七、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三十八、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三十九、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四十、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四十一、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四十二、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四十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四十四、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四十五、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四十六、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四十七、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四十八、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四十九、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五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五十一、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五十二、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五十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五十四、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五十五、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方平《春怨》
五十六、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五十七、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五十八、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五十九、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屈大均《潇湘神·零陵作》
六十、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六十一、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六十二、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六十三、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六十四、湘娥竹上泪痕浓。——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六十五、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六十六、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六十七、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六十八、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六十九、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七十、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
七十一、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七十二、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七十三、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俞紫芝《咏草》
浣溪沙李清照范文4
宋代: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2、《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3、《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浣溪沙李清照范文5
关键词:易安词 酒文化 审美意象 风格
一、东西方酒文化的特征与酒神精神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酒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地表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关酒神的命运。传说中,中国酒神之一的何伯和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在文化传统中,有着以下基本共性:1.具有漫长的历史与多部族文化性。2.都具有久远的历史与非主流崇拜的特点。3.相对轻松,无距离感的人神关系和狂欢祭祀仪式。不过在中国其主流化意识更加淡漠。但是酒神的精神却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对艺术家及其他们的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酒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沟通物质与精神的桥梁,往往使人物我两忘,形神相亲。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索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哲学家尼采更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他认为:酒神精神预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的、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因为自由、艺术、审美三位一体。因此,作为艺术家他们生命本身就必须有一种朝气和春意,有一种常驻的醉意。刘熙载则认为:“诗善醉,醉中语亦有醒时道不到者。盖其天机之发,不可思议。”
二、酒文化精神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在中国,自从传说中仪狄造酒以来,酒就和文化、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国,酒神的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见《庄子》) “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们“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刘伶《酒德颂》)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以天下为己任的天下枭雄,到“忽与一斛酒,日夕欢相持”而回归自由精神家园的陶渊明;从感慨“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因而“天子呼来不上船” 而“但愿长醉不愿醒”的谪仙人,到一路艰辛一路浊酒的一代诗圣;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的宋初过气政客,(王禹稻《清明》)到面对黄藤酒无限伤感的文人(陆游《钗头凤》)。可以深刻体会出酒中吟唱是特定时代氛围及文人心态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三、易安词作中酒与审美意象的内涵
1.少女情怀――天真、无邪――甘酸甜美如澧酪。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宋朝重文轻武,优待士大夫阶族,官员家庭生活相当的富足。作为朝廷命官的女儿,李清照十八岁前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恬静娴雅的闺阁生活。幼年时代,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少女时期,赏花吟诗,执笔属文,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享受着生活赋予她的甜美。两首《如梦令》可为代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个时期,李清照词中的酒,如甘酸甜美的澧酪。情感是源于对生活无忧无虑的写照,格调明快,清新自然。既有少女的活泼可爱,又不失对生活的满足,然而这种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却不被当时的社会认同,这也表现出李清照在当时被认为另类的原因。同时反映出魏晋隋唐以来,女性意识和女性生活在理学尚未成为社会主导思想下的相对宽松社会风貌。
2.青春情愫――惜时、伤春――葡萄美酒夜光杯。李清照青年时代的北宋王朝,在金人的强大攻势下虽已摇摇欲坠,但生活于深闺的女词人并不一定能感受到国破家亡的危机感。词的格调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浣溪沙》中“……未成沈醉意先融…… 醒时空对烛花红。”少了《如梦令》的明快与俏皮的格调,多了一分对闺房生活厌倦、无奈的情绪,表现出少女春思和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恬静儒雅的气质。她以王献之的字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以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技法练画,研朱挥毫,雀鸣花香。她通音律,弹一曲《胡笳十八拍》能再现苍凉的大漠孤烟;奏一曲《春江花月夜》可体味盛唐文化那博大的胸襟。难怪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人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多才多艺固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也是李清照的创作高人一筹和感悟生活更加细腻的基础。这些才艺从另外一个方面同样折射了宋王朝从上层到民间宽松的文化政策。
3.怀乡情节――沉郁、深沉――浓郁的家乡老酒。时光易失、落花难禁是历代文人感慨与创作的一大主题。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性别、爱好不同等等,虽然都是表达这一主题,但是表达的重心却并不相同。作为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作家。一方面,她的感慨时光易失、青春易老的作品不同于古代其它一些女性作品(某些是模仿女性口气)。另一方面,她的这类作品也不同于男性词人。(1)女性词人的涵养与表达女性情感的民歌的糅合――含蓄、委婉。《浣溪沙》“……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从格调上看,这两首似乎仍然是闺词,但从内容上看,表现的情感较以往更具理性。词中少了年轻人应有的浪漫,多了一些成熟后的伤感情绪。这种情感的表达出自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女性,完全不同于民歌中女性的抒情如汉末民歌《上耶》唐末民歌《金缕衣》,而表现得更加含蓄、儒雅,这时的情、意、酒比起少女时代增加了一份凝重。(2)和男性文人相比较,对青春易老、人生短暂的感受更多的源于直觉。李清照的感慨完全出自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自然情感。如《鹧鸪天》:“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酒黄。”这时的酒杯中已经没有了琥珀色的诗情画意。这些词句完全着眼于眼前事物,是人作为一种生物的自然属性的流露,表现的更感性,更具有感染力。词中的酒醇厚绵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李清照青少年时代和成婚后夫妻间共同勘校古书、唱和诗词的生活情趣是前半生成为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间。靖康之变(1126年)后,无休止的战争和动荡的生活、中年丧夫的痛苦、当然会让作者经常思念故土,这些思念里不仅仅是对故土、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也曲折地表达对动乱不安时事的不满,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这时的酒,真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酒不仅仅是思乡情怀的引子,也成了麻醉心灵深处对故人、故土思念的良药。
4.晚年情感―― 苦楚、凄凉―― 干烈的泰山特曲。任何作品固然都是作者感情的体现,但是,作为一个女词人,李清照对事物的感触更细腻、更敏感。她的词中这类作品可相对分为以下几方面。(1)表达情感无可寄托的。如《忆秦娥》:“……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2)借古代神话表达情思的。如《行香子・七夕》:“……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3)表现内心苦闷与无奈的。生活过于沉重,每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难以排遣的情绪。做为一个女词人,李清照词中有社会内容,但是更多的还是表现她自己情愫的东西。如《行香子》:“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4)前期思亲情节的细腻绵厚到后期凄凉哀婉。李清照早年生活幸福,夫妻感情和睦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志向。词中表现这一方面的内容不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比黄花还清瘦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杯中酒充溢着浪漫浓郁的温馨色彩, 突出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李清照和她的前辈文人不同,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酒始终是她体味人生、抒感的凭借,同时词人更是凭借女性特有的对生活、情感细腻体验,使酒这种具有精灵般品质的物质完全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通过酒这一自由精神的集中代表,把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体味融为一体,在看似不经意间,通过自己的笔触和自己的生活表现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造就了她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不可动摇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霍松林:《唐宋名篇品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黄昌年:《美的欣赏与评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浣溪沙李清照范文6
关键词:李清照性格直率争强好胜齐鲁
如果仅凭着高中所学的几首李清照的词作,大部分人很容易将她与婉约、惆怅挂钩,以为这就是一个柔弱女子、一个闺中思妇。可当你读到《乌江》、《金石录后序》、《打马赋》、《词论》以及她众多不同风格的作品时,才知道之前对李清照的评价是多么片面。李清照的形象是立体而多面的,她远远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整日哀怨彷徨,这是一个有着清醒而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特立独行的她不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已经引起人们褒贬不一的各种评论,在当下亦是众口不一。但笔者个人认为这是她之所以成为一个光鲜亮丽的生命的根本,自始至终,因为一直保持着这种自我、自信、和自强的率真本性,才成就了真正的李清照。
在对李清照个性形成的原因探究中,大家们往往归结于这样几个方面: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有人说李清照是宋型文化的标准产儿。这些原因毫无疑问都有道理,并且可能还是李清照个性形成的主要方面,比如少年李清照似乎没有承受来自父母长辈的封建道德说教的压力,所以形成了开朗活泼自由任性的性格,其父李格非是苏门后学士之一,这也对李清照热爱自然、率真自我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这里笔者想说的是一个对李清照个性形成的更潜在或者可以说是基因式的影响因素,即她的籍贯:山东。她是山东人,她身上有着山东人特有的本真、坦率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实际上,李清照自己早从齐鲁文化视角上评论着她自己的成长了。李清照作为齐鲁生人,在其著名的诗作《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其二中明确说道:“嫠(li)家祖父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李清照把自己家族的成名摆在齐鲁文化的传统影响之下,并突出了其家世在齐鲁文化背景影响下所取得的无可比拟的成就和荣誉。在这首诗里,李清照首先强调了齐鲁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渊源,指出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期,即出现了荟萃各学派学术成果的中心――稷下。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当时各国著名的文学游在此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李清照用“挥汗如雨”的典故,宣扬了“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的精神、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历史盛况。这也就是说,李清照坚定地认为,她自己与她的家族祖上一样,同是在这种深远浑厚的齐鲁文化历史背景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并且在信手拈来的简单言辞中透露着她些许的自负与自豪心理。齐鲁文化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在稷下学宫辩论,更是形成了一种直率坦言追求自我之风。多种文化精神的融合,形成了山东人既有重礼文雅、刚健自强、爱国爱家的一面,又有崇尚自我、坦率本真的一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小词体现了李清照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充满了生命活力。喝酒、游玩、晚归、大笑、无所顾及、自由自在,其真其美完全展露出来。《浣溪沙》(绣面芙蓉)则色香味俱全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频送秋波、春心荡漾的娇媚女子,如此坦率大胆的语言,时人恐有不及。难怪有人说这首词“词语尘下”,怀疑非李清照所作。但是,结合李清照其他词作表现出来的率真性情,以及她和赵明诚之间和谐亲密的夫妻关系来看,写出这样有生活小情调的词并不是没有可能。
这种率真和直言是她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而争强好胜的性格也是贯穿了她的一生。比如《减字木兰花》中买得一枝梅花,起初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可转而又说“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个“徒”字鲜活地展示出了李清照争强好胜的心理。上片中极言花枝美丽:“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下片却要和它一比高下,从中也可窥见李清照对自己容貌的自信。这样轻松愉悦、活泼的文字定是写在她南渡之前和丈夫一起的快乐的日子里。在写给丈夫赵明诚的悼亡词《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的序中她写道“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首,乃知前言不妄而”。前人咏梅的作品太多,下笔即落入俗套,可她仍然尝试着挑战自己,也要作一首,自谦的同时怀着自负。可能由于年龄或经历了诸多磨难等原因,这种自负显然已经比“徒要教郎比并看”时期要内敛和含蓄了很多。这首小词词情虽浅,看似是随意点染的白描,却融入了李清照对亡夫的不尽相思和自己孤孑一人的凄清,细细品读,同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南渡流亡的途中,丈夫因病先她而去,国家又是岌岌可危,她的后半生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可是好强的她并没有倒下,带着明城留下的金石器玩四处辗转,承受着被人诬陷通金的压力,却志在完成明城未完成的《金石录》。因为不屈于命运,她选择了再嫁张汝州。因为所嫁非人,她又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宁愿坐牢也要离婚的决定。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依旧笔力不辍,不仅完成了《金石录》进献给了皇帝,而且还和着血泪写出了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文字老练成熟,辞情兼胜,表达了一个有着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的沧桑老人的孤独、悲戚情怀。此刻,经历了世事的磨砺,她仍有表达自己的欲望,这足以说明她的内心仍然有某种信念在支撑,骨子里有她一直以来同命运抗争的不屈和争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