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丝不苟的苟的意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丝不苟的苟的意思范文1
丈夫一脸疑惑地转动着眼珠,猜测着妻子是不是在考验自己,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你知道我对你是忠贞不二的,任何女人都不能打动我的心……”
“你要是不去,就把钱还给我算了。”
丈夫想到隔壁女主人漂亮的脸庞,迷人的身材,也顾不上再向妻子表白自己,还唯恐妻子突然改变主意,便拿起50元钱,飞一般离开了。
一丝不苟的苟的意思范文2
他,就是我们班的吕文豪。他有着小小的身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起来精神抖擞。
在一个初冬的早晨,气温很低,窗外的北风呼呼地吹着。树叶为风伴奏,发出“沙沙沙”的声响。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一出门就被寒风吹得打了个寒战。我早早地到了学校。那天正好是我值日,我拿起一把扫帚,戴上口罩和手套,裹成一个大圆球,准备去包干区扫地。我边走边想:哈哈,今天我一定是第一个吧!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包干区,远远望见一个矮小的身影。他身穿一件红色上衣,好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特别显眼。他手上没有戴手套,冷冷的手冻得就像红萝卜,手里拿着一把扫帚,朝一个方向仔细地扫着。一定是他,我大声叫了一声:“吕文豪!”他抬头看了看我,说了一句:“赶紧扫吧。”便又埋头扫了起来。我走近了一些,边扫边观察他:他左手握着扫帚柄的上端,右手拿着扫帚杆的中上部分,用力地扫着,头也不抬。他把没一块垫子都扫得干干净净的,好像新买的似的。他脸上的表情是那么认真。
一丝不苟的苟的意思范文3
关键词: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西部地区外贸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部地区的外贸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经营结构,产业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对外资的利用,当地资源的利用,政府政策等方面。
1.外贸经营结构单一,对外贸易发展不稳定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调整产业结构是改变西部地区外贸经营结构的重要一环。而与落后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直接关系的就是对外贸的引进和利用。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使原有生产从低档走向中高档,产品从初级品走向制成品,以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技术结构得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一些发展经济学专家的研究都表明,外资流入和技术引进对落后地区具有较强的乘数作用,可以促进这些地区从初级品生产结构向现代化生产结构过渡,逐步摆脱落后状态。
2.产品结构调整缓慢,进出口商品结构失衡
产业结构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着一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进口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商品结构的特征则是以出口初级品为主,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种对外贸易结构的失衡,其本质原因在于国内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所造成。从目前情况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低度化”态势。所谓产业结构的“低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升级的动态过程,升级速度缓慢和在较低水平上重复的趋势。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这种低度化,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西部地区轻重工业结构比例失调,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
3.对外资的利用不合理,投资环境不佳
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本地区产业的发展,是发展地区经济的总要手段。而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利用缺乏合理配置,目前西部地区外资利用不足,加大对外资引入力度乃大势所趋。但西部地区盲目地引用外资导致产业结构不稳定,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大批人才、先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一般是指投资所处的自然、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各种条件。
4.对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土地资源、草地资源、森林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旅游资源、水力资源及多种矿产资源(钾盐、硫铁矿、锌矿、铜矿、天然气、煤矿等)在全国均占优势地位,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资源基础。但是这些资源大多数埋藏在地下,由于地区本身科技水平有限,无法合理开发利用,有些资源由于私自开采加工,技术不成熟,造成资源得浪费和流失。缺乏强有力的资源开发利用体制是西部自然资源久久沉睡的重要因素。
5.外贸调控和经营机制不够完善
多年来西部地区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靠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法决定外贸经营的现象依然存在,尚未完全形成有效运用汇率、利率、税率等经济杠杆的外贸调控体系。外贸宏观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不够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快外贸体制“两个转变”的进程,推动汇率、利率和关税税率的市场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外贸运行机制,是西部地区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6.西部地区服务贸易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服务业开放程度低,服务贸易逆差作用的两重性。从静态的角度看,我国几乎所有的服务贸易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差,而且个别行业逆差逐年加大,对我国服务贸易具有负面作用。
二、西部地区贸易结构优化的措施
(1)利用好、发挥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规模化清洁能源工业。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水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风能资源,国家应加强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探工作,做好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2)利用好、发挥好重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做大做强资源型加工业,将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转向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要通过加快改造一批现有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原材料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资源型加工业,尽快形成开发合理有序、规模效益明显、加工链条长、资源利用效率高、产品种类多的优势产业群。(3)利用好、发挥好一些制造业优势,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以机电产品为重点,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4)利用好、发挥好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带动其它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发并保护旅游资源。加强对旅游业的规划、引导和监督管理,稳步开放旅游市场,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积极发展与旅游业相配套的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和档次。(5)利用好、发挥好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把扩大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产业合作和贸易往来,加强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6)合理利用外资,形成以进养出的贸易结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西部地区重工业和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级科技产品的出口,形成以进养出的贸易结构。
三、结语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型是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西部地区应该立足于自身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带动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胜利,陈峰,赖好英.入世后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08(16).
一丝不苟的苟的意思范文4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会计控制
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目标、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其核心是要求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形成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公司的科学管理。从我国企业改革进程中明显可以看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走公司治理之路。而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是优化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和施行,标志着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化、法制化的开始,也标志着我国公司治理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这种分离的基础上,经营者有可能利用私人信息的优势谋取个人利益,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及其所拥有的信息量的不同,最终决定了契约各方的不对等,这种不对等使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各相关利益方,各相关利益方之间存在着不完备和不对等的契约。作为所有者的股东,保留了诸如选择董事和审计师、兼并和发行新股等剩余控制权,除此之外,将契约控制权的绝对部分授予了董事会;董事会保留了雇佣和解雇首席执行官、重大投资等战略性的控制权,将管理权授予了公司的经营者;经营者的经营产生了委托一问题。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就是在这种多边契约存在的情况下,以效率和公平为基础,对各相关利益方的责、权、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开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断完善,相应的法规也不断出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扩展为三项基本目标,即: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依赖于企业现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因素,而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些宏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构成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和依据。
二、公司治理结构下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中小股东的利益,能够解决股权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问题。由于历史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的影响,我国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65%以上,出现“一股独大”、“一股独尊”的局面,目前,国有股减持方案已经暂停,使得这一局面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按照公司治理结构要求,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一些重大事项上拥有控制权。实际上,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常常被大股东控制和操纵,众多的中小股东很难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参与对企业的控制,这样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出现“形备而实不至”的现象,由于我国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经营者可以凭借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优势,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样众多的中小股东可以信赖企业的会计信息,他们可以通过买卖股票,淘汰恶意侵害他们利益的公司,实施对公司的间接控制。
其次,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关系,这样在实践中出现了所谓“所有者会计”和“经营者会计”情况。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进行未来投资决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则可能因其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受托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企业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使真实、公允的信息的产生成为可能,有利于双方权力与信息的制衡。
第三,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例如,董事会有权选聘和激励主要经理人员:对全体股东负责和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确保公司的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规:进行战略决策:制定政策和制度;履行监督职责等。董事会对股东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向股东们报告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标准、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保证。董事会要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性和对经理人员行为的制约。所以,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政策和程序时,应该考虑到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效果。
第四,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利益关系方的利益。债权人、政府、职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在不同程度上都参与了公司治理。这些利害相关者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都不能离开会计系统的信息支持。各利益相关方可以核实财务成果,对不良后果采取措施。例如,债权人通过限制性贷款协议,对借款企业实施监控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依赖于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当企业违背贷款协议,或经营不善时,债权人就会采取干预措施。可见,各利益关系方在参与公司治理时必须依靠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
三、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
(一)内部会计控制构建的依据
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法律依据
为《会计法》、《审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以及财政部的四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大多是最近出台或者修改过的,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要求。
由于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构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时,除了依据统一的法律、法规以外,每个企业还应该根据各自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特点、控制目标以及控制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
(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设计、执行与监督机构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执行与监督机构的安排和运行效果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效。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层次性,现代企业应建立相互制衡、多层次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这样才能使各项控制措施有制度化、程序化的保证。多层次的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的,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真空地带”,而使控制流于形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应该由具有丰富的会计和管理经验、对企业情况非常熟悉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或者机构来承担,并广泛征求各机构意见。
——般说来,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会计机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经常担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任务。因此,会计机构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会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是企业进行公司治理时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有效执行,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三)内部会计控制报告
内部会计控制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内部会计控制政策、方针、内容、方法和效果的书面文件。内部会计控制报告是内部控制管理的趋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979年拟定并了强制公司对其内部会计控制提出报告的报告书——《管理阶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报告书》。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对此有类似的要求。内部会计控制报告有利于企业及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
一丝不苟的苟的意思范文5
关键词:部队防疫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图分类号:R8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203-02
部队卫生防疫机构作为我军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中坚力量,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近几年的实践运行中我们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因此,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十分必要。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由专业技术、管理方法、行为规范、实施机构组成的有机结合体,能够实施完成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和措施。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在所难免,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些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H5N1高致病禽流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重大传染病疫情在国内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传播,给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甚至引起群体恐慌心理。而部队人员高度集中,共同生活,接触密切,一些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极易在部队传播,短时间内可使大量官兵感染,形成爆发,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 部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益增多,部队内部也时有发生。尤其2003年非典过后,部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逐渐形成一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防控措施体系。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军地交流以及参加各级培训,部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基本能胜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任务。以应对重大传染病为例,部队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内容为针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分别采取切断传播链,实施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落实“五早”,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以防疫为目的的管控措施,实施多部门多专业的联防联控等,均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应看到部队防疫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仍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人员意识淡薄,缺乏应对的充足准备
甲流疫情发生后,部分人员只看到甲流的低致病性,没认识其在军营暴发的严重危害性,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甲流预防工作,忽视对输入性病例的管理,对外来进入军营的人员不落实检疫措施,对与地方病人有密切接触的部队人员不落实隔离观察措施。疫情发生后,未按照《军队传染病防治条例》规定时限进行传染病疫情上报,法定疫情报告人对传染病报告意识淡漠、对群发呼吸道流感样病例不警觉、不分析,没有做到“早发现”,对营区出现的少量病例、尤其是有聚集发病的苗头时,不能认真对待,报告不及时,失去了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时机,对疫情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二) 疾病监测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疾病监测是掌握疾病分布、流行动态及早期发现疫情的重要手段,对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播散、降低其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新发传染病带着巨大的威胁向当今社会袭来,早期发现,早期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部队不受疾病威胁,或者是延缓疾病传入部队,争取应对时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目前很多地区的监测工作多为被动、静态监测,缺乏主动监测,造成漏报现象时有发生,报告的完整性较差,质量较差,可信性低。
(三)多部门组织结构协调不畅,职责不清
部队传统认识上,防控疫情的主体是卫生防疫机构,而重大疫情往往只靠卫生防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2003年非典过后,部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逐渐形成一套综合防控措施体系。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能力显著提高,在应对疫情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联防联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由于联防联控应用时间尚短,缺乏经验,各部门在组织结构和职责上有不清楚或重叠现象,影响了联防联控的效果。
(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部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应建立防控措施的落实制度,如果各项防控措施制定的很好,但不能很好落实,防控的成效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如,某院校在实施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过程中,个别学员队发热病例居高不下,经过对干预措施实施后的发病率、发病时间、接触史调查等效果评价发现,各学员队在采取同样的防疫管控措施的情况下,该学员队对学员疏于管理,个别学员违规私自串班接触,导致疫情迟迟无法控制,这就属于防控措施未落实到位,监管部门未起到监督作用,导致防控措施效能降低。
(五)缺乏应对疫情防疫管控的效果评价
某单位在处置一起甲型H1N1流感的过程中,给大家配发了口罩,可后来发现,大家在配戴时,不注意及时清洗,这面湿了反过来戴那面,使得口罩反而成了培养基了。因此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还应具备防疫管控措施的评价制度,用以评估各项防疫管控措施的效果和效率,对于效果和效率低下的管控措施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保证管控措施实施的效果。
三、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严峻性
SARS给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还没有消除,甲流的爆发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一切都表明,人类和传染病的战争仍将是长期和艰巨的。作为部队疾病预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令”,贯彻“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依靠科学,依法办事,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认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意义,克服麻痹思想和各种不正确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时刻绷紧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这根弦;以专业的敏感性,时刻注视着军内外,甚至是国内外疫情动态,为确保“打赢”而努力。
(二)建立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快速反应,赢得时间是关键。目前,我军虽已开通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但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所有部队都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报告疫情。因此,加强管理,充分利用高科技通信工具和信息载体,各级防疫机构在完成好日常疾病监测的前提下,加强与地方防疫部门的联系,加强与部队的联系,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建立一条快速、通畅的信息报告渠道,及时准确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预测,为军政首长提供决策依据,当好参谋。
(三)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组织指挥机构的作用
联防联控组织指挥机构是部队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保证。多次抗击重大传染病的成功经验就是必须群策群力、多部门和全员参与防控疫情。具体就是要靠多部门参与、联防联控;由部队最高领导任总指挥,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提出要求并负责具体实施,其他各部门配合并提供具体的帮助;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任务、职责,规范在指挥活动及指挥保障的运作程序、内容、方法上一致,同时各部门之间引入责任制,部门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这样在部队首长的直接领导下,卫生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各负其责,把防控疫情作为阶段性的首要任务去完成,从而保障联防联控组织指挥机构顺畅、快速、准确、高效的完成任务。
(四)加强防疫管控措施演练,组织专项督导,落实责任制度
部队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机构平时应未雨绸缪,按照相关既定防控预案组织部队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模拟演练,使各部门熟悉机构运作程序、明确各自分工、提前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使防疫管控措施实施更加顺畅、熟练。一旦疫情发生,保证各部门快速响应,各项防疫管控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同时,建议部队应制定详细的责任制度,规定责任义务和奖惩制度。对于在执行防疫管控措施过程中不履行职责的,政治部门应坚决按规定处理,对于防控工作出色的个人务必奖励。公平的奖惩制度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方法。
(五)建立防疫管控措施效果评价制度
为保证有效防控疫情,有必要引入防疫管控效果的评价制度。主要包括确定评价目的、建立评价体系、选择评价指标、实施评价。以干预措施的效果和疫情防控的结果为评价目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事先、事中、事后和跟踪评价不同的阶段,除采用定性的方法外还可进行定量评价。使防控疫情过程中,防疫管控措施从开始实施、实施过程中到措施终止都能做到有指标、有依据、可控制、可调整,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疫情防控措施高效、过程完整。
(六)加强防疫机构技术建设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能力。部队卫生防疫机构应在技术建设上下工夫,特别是在病原学检测技术、消毒效果评价技术等方面下工夫。应结合防疫机构达标建设工作,在加强装备建设、储备必要的试剂、药品和器材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技术人员根据职责和任务分工,全面进行人员培训,掌握先进知识、先进技术、先进理论和先进方法,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做到拉得出、救得下、防得住,真正做到保障有力。
参考文献:
[1]王保真,揭建旺.试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J].中国卫生资源,2003,(6):150-152.
[2]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7.
[3]王永怡,罗生强,张玲霞,等.积极防控传染病[J].传染病信息,2008,(1):1-6.
[4]王永怡,陈文,张玲霞.关注全球疫情思考中国的传染病防控热点[J].传染病信息,2009,(1):1-5.
[5]张玲霞,王永怡,陈文,等.2009全球控传染病疫情聚焦[J].传染病信息,2010,(1):4-6.
[6]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传染病防治条例[Z],2008.
[7]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Z],2003.
[8]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Z],2006.
一丝不苟的苟的意思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科;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33-02
1997年中国卫生部印发公布《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意味着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医疗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试想一下,如果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条件下,门诊、住院、划费将如何处理?对于一家大中型综合性医院来说,即使医院信息网络暂时瘫痪,也会导致医院业务系统的混乱,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从某些方面决定了医院管理水平和综合业务的高低。
信息科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一来工作面宽,其涉及医院所有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如医务管理、流程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培训、软件应用设计与开发等;二来工作容量大,几个科员就要服务整个医院有关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三来事务繁杂,既有技术含量较低的打印机换硒鼓、软件系统安装等工作,又有技术含量高的网络架构、软件设计等工作。综上所述,信息科是医院服务的机构,它的管理和建设对医院信息管理的发展甚至整体运营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体现后勤职能部门的服务性
医院有句话:后勤围着前线转,前线围着病人转。不管是哪个后勤部门,都要把病人、医院利益放在首位,体现服务性社会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一)为医院管理服务
虽然信息科不具备直接管理医院的职能,但其直接对医院管理层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是医院管理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医院管理系统的支持部门,信息科除了完成常规的信息收集、整理,如医疗信息汇总、经济收入统计、药品设备和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更重要的是作好信息分析、预测、反馈,提出信息发展规划,为医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二)为临床医疗服务
综合性医院HIS、RIS以及PACS主要由信息科进行实施和维护。因为HIS的全面铺开,医院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一旦某一工作环节出现问题,即使面临短暂的网络瘫痪,也会对病人和医生造成严重影响,故对医疗工作的网络支持服务成为信息科的核心工作。
(三)为教学科研服务
信息科除了承担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推广使用工作以外,信息科管理的计算机网络更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科研课题相关资料的查询、检索,开展科研跟踪及查新服务,提供学科图书、病案的借阅、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此外,医院信息化的工作涉及医院所有部门中专业人员的培训,信息科要对各个部门操作人员做好信息知识的普及和相关设备基础知识的培训,培养使用者的安全意识,规范使用习惯。
(四)为病人和社会服务
信息科还为病人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包括病人住院病历的查询、复印,医保病人住院费用清单打印、特殊病历的远程会诊、讨论等。通过医师、护理工作站、实验室、手术室管理系统、监护信息系统和医学图像存储及传输系统等,使医生能准确地得到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指标,及时获得相关提示和警告,实现了无纸化诊疗。在实现CIS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建立起完整的病人信息,推广完成综合化和智能化的电子病历服务。随着Wifi技术、Internet技术的普遍,最终实现面向医生、病人和社会的“数字化”医院。此外,信息科还负责制作和维护医院网站,为医院在互联网上的社会媒体宣传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总之,信息科要突出其后勤服务的职能,理顺服务与监管的关系,检查服务与督促的关系,建立"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让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成为其职能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重视信息科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同样医院信息化建设也不可忽视人才问题。只有结构合理的信息化人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及后续持续发展、系统升级扩展才会比较顺利。
(一)信息科人员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信息化进程中,领导和组织开发信息系统、从事信息系统基础建设并维持其正常运行、为医院提供信息服务的所有人员都可称为信息人员。根据工作性质又可分为信息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信息服务人员。
在实施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人员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医院只有合理配备和组织信息人员,才能赋予他们应有的工作职能。
(二)当前医院信息科人员的发展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科人员编制还隶属于医务科或办公室,即使在一个四五百张床位的医院,信息科也仅有4人~6人的编制,所以很多医院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只好聘用临时人员或借调其他部门的员工临时担当相关职位。目前在医院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的形式下,对于信息科人员的需求比较大,但现有人员基本上都是计算机或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信息技术培训。不仅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专业知识和技能差异很大。同时,信息科人员相对于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来说,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普遍存在理论要求高,实践要求低,责任要求高,薪酬待遇低等问题,这些现况不仅严重影响了科内人员的稳定和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更加阻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三)促进医院信息化人才建设的意见
1.及时调整在引进人才和人才培训方面有重临床轻信息的观念和现象,医院必须适时引进和培养有较强计算机技术同时又熟悉医院业务流程和管理的工作人员。信息科不但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管理知识、医疗常识、医疗护理工作流程、会计核算知识和统计知识,拓宽技术人员知识面。可以和某些开设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学校联系,进行订单式培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深造培训。
2.建立科学管理机制,逐步做到信息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信息科涵盖医院所有事务,工作内容多而琐碎,要搞好医院信息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如明确个人分工、项目流程、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于个人承担工作进行跟踪和监督,实行个人承包制度。为了实现工作分派的量化和细化,可以利用现有条件编制软件,建立完善的工作信息反馈网络和处理机制,实施合理的奖惩和激励制度,为即将实施的绩效考核做好铺垫工作。
3.转变观念,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信息科人员应保持较强的责任心,在思想上应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下各级科室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坚持面向临床、为科室服务的宗旨。除了解决问题,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是保证全院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特别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施之后,网络的使用情况、软硬件的故障处理、各部门各个信息系统的查询统计等成为信息科的日常工作。只有充分发挥科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保障医院正常活动的运营。
三、信息科在信息建设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信息科与院内其他科室
信息科除了向其他科室提供信息服务,更是运用信息技术引领他们改善现有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同时适应新的网络工作环境。此外,各个科室也应自觉接受信息科的指导帮助,进而发挥专家的作用,积极配合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二)信息科与外包服务商
对于大规模的综合性医院,除了成立专门的信息科室以外,还可以考虑尽可能地利用专业的信息服务公司来解决医院的信息技术问题。医院可以根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规范,指定或招标信息服务公司,利用成熟的商业化软件来管理医院。将这些专业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细化专业、优化结构、分工合作、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水平。
此外还要处理好厂商、信息科以及使用科室三者之间的关系。信息科在这三者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沟通协调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各部门信息系统应用的效果,只有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信息化建设走上正轨,得到良性循环,继而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深入应用,医院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科不同于普通的后勤服务部门,医院的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管理,必须依靠信息管理部门才能完成。推进医院信息化有利于改善医院就诊流程,优化医院管理模式。通过信息网络共享医疗资源,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有利于推进医疗卫生观念的转变,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病人“看病难”的问题。在优化医院运作的技术支撑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下,医院信息化已成为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信息部门已成为医院管理部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机构。
参考文献:
[1]牛承志.赵丹.新医改背景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考[J].医学信息,2011,24(3).
[2]张旭晖,王海鹰.医院信息中心建设管理策略刍议[J].现代医院管理,2010,(6).
[3]郝明.加强医院管理水平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J].中国卫生统计,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