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读丑小鸭有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读丑小鸭有感范文1
相信大家对丹麦的著名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丑小鸭》一定非常熟悉了吧。它讲述的是一只小时候常被欺侮、轻视的丑小鸭,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终成为花园里最最美丽的天鹅。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里好像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好像有许多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一样。我想,我就像故事中的丑小鸭一样,平时只看到自己的短处,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不会取长补短。就拿那次古筝考试来说吧。我当时既想考好,又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不敢大胆去弹。后来我听了我老师的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之后,便感受到了只要努力大胆去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无论弹得好不好。最终,我还是勇敢地面对考试,用自己最高水平马努力大胆地去弹,才领悟到自己其实并不差,只是没有胆量,不努力。
每个人都有的长处和短处,烦恼与快乐,成功与失败。想要成功,就必须经历风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生活就像海洋,只有一直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和爱因斯坦所说得“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闲话”一样,只有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过后一定是阳光灿烂的晴天。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读丑小鸭有感范文2
----读《夏洛的网》有感
一个不起眼的蜘蛛却拯救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的生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友谊啊!这个蜘蛛的名字叫夏洛,那头小猪叫威尔伯,它们不曾相识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威尔伯其实只是一头春天生下来的落脚猪,被主人卖给了一个农场主,而那个农场主看它是只落脚猪就把它关进一个房间里。在那里威尔伯就认识了一只不起眼的灰色蜘蛛
夏洛。于是它们就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就这样它们快乐的生活着。可是有一天,一个丑恶的消息降临了:威尔伯将在圣诞前夜被人们杀掉,变成一盘菜,被端上美味佳肴的餐桌,变成人们的口中之食。这个消息被夏洛知道了,这只不起眼的蜘蛛为了救自己的朋友,却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但是不起眼的蜘蛛----夏洛却说:“我来救你。”可是绝望的威尔一点也相信,一个极小的蜘蛛却能拯救一头猪的生命,这使威尔伯疑惑不解。但是夏洛用了不起、王牌猪、谦卑等字眼来称赞威尔伯,最终使它活了下来。可自己本应该度过幸福的晚年,等第二年它的小宝宝出世,可因为在拯救过程中体力耗尽,疲劳过度而去世了。最终没能见到自己的小宝宝。
夏洛虽然只是一只蜘蛛,在人们看来一点都不起眼,是那么的渺小,但它却有它的伟大之处,为了朋友献上了自己的生命!
读丑小鸭有感范文3
——读《丑小鸭》有感
宝带实验小学五(1)班岳一嵩
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美好的。当同学们在学校里玩耍时,常常会谈起自己的理想,个个都讲得眉飞色舞。有的说:“我要当科学家。”有的说:“我要当一个企业家。”有的说:“我将来要当一个明星。”有的说:“我将来要考名牌大学,出国留学。”……可是在我们之中,能真正实现自己理想的又能有几个呢?现实与理想毕竟是有差距的,然而,在它们之间的桥梁又是什么呢?是拼搏、努力、奋斗。
出自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丑小鸭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虽然鸭妈妈也很喜欢他,但是他的兄弟姐妹们都讨厌、排斥他。丑小鸭只好独自一人离家逃走了。可外面的大千世界也不欢迎他。小鸟们一见到他就飞走了;河边的野鸭们也嘲笑他长得丑;就连猎犬也嫌他太丑,不愿意吃掉他。天黑了,丑小鸭顶着寒风,好不容易来到一个简陋的小屋,好心的老婆婆收留了他。可是家里的一只猫和一只鸡经常欺负他,丑小鸭只好离开了老婆婆家。秋天,丑小鸭看到天鹅们都飞向南方,他十分羡慕美丽的天鹅们。冬天到了,北风呼啸,丑小鸭又冷又饿,终于昏倒在了冰湖上。一个老樵夫把他救了出来,带回了家。丑小鸭在与小孩子们玩耍时,把老樵夫家里搞得一团糟,女主人气急败坏,把他赶了出去。丑小鸭拼命地逃,他钻进了灌木丛中,艰难地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春天终于到了,丑小鸭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读到这儿,我感慨万千。蔡锷曾经说过:“人才由磨练而成。”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艰辛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我们应该去努力地克服它们。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父亲是一个聪明、善良、有文化、开朗的人,可他在1871年因病去世了。高尔基家中贫穷,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当过洗碗工、卫生钟点工、擦皮鞋工等。后来,他结实了一位厨师,使高尔基开始接触文字作品。此后,他又到处流浪,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生活,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后来,他经过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作家,世界名著《海燕》、《母亲》等都出自他的笔下。
读丑小鸭有感范文4
【关键词】朗读教学;朗读作用;朗读策略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朗读能稳定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二是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三是朗读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四是朗读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长期记忆。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境况,一是朗读教学的处理简单化。朗读功能的认识与把握的简单化,文体的处理简单化,朗读方法的简单化,朗读评价的简单化等。二是朗读教学没有顾及到各学段学生朗读的心理特点,使得朗读教学效果差等。
针对以上现状,有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有的在教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学生的朗读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对文本的感情。在现在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虽然常常淹没在朗朗的读书声里,也常常听到老师那民主的声音,“谁能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能把‘杨梅’、‘那甜甜的味道’读出来吗”等等。甚至还有些学校采用听录音带、运用多媒体等形式。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适呢?一味的强调朗读会不会把朗读的处理简单化呢?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呢?对此,笔者就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示范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是直接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在示范朗读时,教师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找准示范朗读的时机。无论采用放录音的方式还是教师亲自范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找准示范指导的时机。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为了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可以一开始就示范引路。至于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和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
其次,要高质量的范读。对此,老师要做到两点:一要声情并茂的朗读。二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示范朗读。因此,老师自身要好好研究朗读,好好练习朗读,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朗读时要把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的标范性朗读时间一长就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地从教师的朗读中学到许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轻重音,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根据不同的角色发生变化,读好顿音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才能真正的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白杨》这篇课文时,特别注意重点语句的导读,即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爸爸的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教师一定要满怀激情地为学生范读,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及表现手法的理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都很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朗读和老师的示范、朗读技巧的指导、评价是分不开的。
二、创设情境进行有效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象生动、充满情趣的事物是学生永远喜欢的。要让学生读出感情,首先要让他们入其境,才能体其味,表其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充满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设出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兴趣。例如:在讲授《丑小鸭》这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毛绒绒的小鸭子吧,它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可是,有这么一只小鸭子,他一出世就很丑。所以,人们叫他“丑小鸭”。丑小鸭来到这个世上,他很受气,谁都欺负他,连哥哥姐姐都咬他。她难过极了,最后终于离开了家。他离开家后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是谁救了他?最后又怎样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明白了。这样利用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兴趣,促使学生读下去。使其沉浸到课文情境中去,自觉地用声音动情地再现文字。
三、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一堂精彩的语文朗读课,教师要十分重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一是重视感知性训练。初读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明白,读出语气来,以形成“语感”。二是重视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读懂文意,领略技巧,读出文气来以形成“文感”。三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读,分角色的读或表演式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以形成“责任感”。真正达到“美读”的境界。
四、智慧评价,以评促读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一味地“你真棒!”“太好了!”时间一长只会让学生觉得无味。在朗读指导中的,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有针对性、指向性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当学生对课文中写小路样子的句子读得有滋有味时,教师要真诚的夸奖:“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真的看见了一条美丽的小路!”即便是要指出学生朗读的不足之处,也要巧用评价用语。又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读小壁虎向牛伯伯结尾巴的话时声音比较小,教师可以这样说:"读得很有感情,可惜声音有点小,牛伯伯可听不清,你能再大声地问问牛伯伯吗?"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目前教学中的朗读技巧的指导似乎有种倾向,教师不愿甚至不敢提及该用怎样的语调、语速以及语气来读,惟恐有悖于“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理念,其实这是对课程标准的曲解。我们可让学生用“如果他在……等词句上读重(轻、快、慢)点就更能表现……”这样的句式来评价,或者换个人称以商量的口吻用上这样的句式:“××同学,我建议你在……等词句上读重(轻、快、慢)点,这样更能表现……你不妨试着读读,体会体会”。这样的评价具有针对性,能真正起到以评促读的作用。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认真组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与文字多见面,进行有效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味语言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朗读教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张步云.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2009,10.
[3]赵家骏.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
读丑小鸭有感范文5
一、词语组块,有章可循
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那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才是牢固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遵循字理,经历体验
低年级学生掌握词语的心理加工过程,更近于原型加工的方式。学生常常通过成人指出的例子,或从原型中学习真实世界的概念,所以,从低年级学生对词的心理加工的真实过程来看,使用原型进行加工,明显要优于词语之间抽象的比较分析。在经历体验中感悟词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锁定词语目标,前后联系悟得词义,这是遵循字理、经历体验、有效理解词语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汉字的字理,适当地采用字理析词的新方法,如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执教人教版第四册《雷雨》时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教师出示“垂”字。
师:“垂”怎么写,一起跟老师写笔画。哪一横写得最长?
学生一丝不苟地跟着黄老师学写“垂”字。
师:看老师板画“画一棵坠着两颗果子的果树图”。看看像什么?
生:像禾苗、果树……
师:树上什么掉下来了?(果子)果子垂在树上,有什么牵住了它?(小柄)
师:课文里指什么往下垂呢?(蜘蛛)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为什么不说是落下来、掉下来呢?是什么牵住了它?(丝)课件演示,如果没有这根丝牵住,那就叫“落”。
黄老师教学“垂”字不仅教学生怎么写,还形象地描述了“垂”字的字理,让学生对“垂”字印象更加深刻。同时通过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学生形象地区分了什么是“垂”,什么是“落”。
字理析词是根据词语中汉字的偏旁部件组构原理寻索词义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字理析词理解词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这种教法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诠释到位,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包蕴的深刻含义。
感悟词语时如果能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概括提升的过程,那么这样的词语就能成为他们说话、造句的“源头活水”。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师生品味“簇拥”一词就很有效。
三、随机盘点,有序积淀
在词语积累过程中,如果简单地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形式,则学生虽有积累,却是静态的“消极词语”,对语言的发展功效不大。但如果改为形式多样的有机的“词语盘点”,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有序积累的能力。如人教版第一册《雨点儿》中“云彩”一词的教学就是个好例子。
师:(出示)云彩
生读:云彩(注意轻声)。
师:请对比读,云彩——彩云(配图片)。
学生对比读。
师:对比读后,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
(出示云彩的图片和彩云的图片,看图体会词义的变化)。
师: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了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扩充词语(出示图片对比):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
上述片断,抓住了“云彩”一词在结构上的特殊形式,进行了有关词语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适度地进行了词素互换训练,“云彩——彩云”,通过对比读,学生发现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
随机盘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类归类、举一反三,按词语的表现特点积累,如把表达心情愉快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天气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景色的词语放在一起……教师及时提供适合的语境,让低年级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灵活习得,能达到有序积淀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丑小鸭》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丑小鸭收到了一封信”这样一个有新意的环节,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组课文的关键词语,达到有机积累的目的。信的内容如下:“亲爱的丑小鸭,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你是多么高兴!可是别人讨厌你、讥笑你、欺负你……你只好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悄悄住下。你是多么孤单!但是你羡慕天鹅,向往美好的生活!亲爱的丑小鸭,你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
学生在读这封信的时候,刚学的生字词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复现。学生在这个有了感彩的语境中反复吟咏,用心体会,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词语,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甚至是电影了!这些词在具体的语境中鲜亮起来、飞扬起来,它们不再是单个的词语,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意象进入到学生的想象世界中。
要让词语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中,在语段中“深入浅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盘点中理解,在理解中盘点。
读丑小鸭有感范文6
1 准确得体
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灵魂。没有这一“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在此基础上,用词再考究、语句再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应当有分寸感,评价语应当恰如其分。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这样评价学生:“你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勇敢,若是声音能再响亮点就更好了!”“你朗读课文真棒,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还十分流利有感情呢!”“你的写字姿势真好!胸离桌沿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回答问题要做到声音洪亮、积极主动;读书时要达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明白写字“三个一”的要求,而努力去做。
如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朗读训练:“我抬头望了望天游峰,上山九百多台级,下山九百多台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台级。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名学生朗读得很流利,但没有感情。师: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天游峰台级多,爬起来累那就更好了。又一学生读。师:你的音色真好听!我建议你今后去当个播音员。来,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又一学生读。当学生读到“一千八百多台级”的时候,孙老师在一旁仰天长望,并倒抽一口冷气。学生都笑了。师:这天游峰可真高啊!爬天游峰可真累啊!课堂上我们一般会这样评价第一位同学的朗读,“你读得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而孙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捕捉到的学生发言的信息及时地反馈,既准确客观、具体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长处——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又十分得体、明确清楚地提出了教师的期待和改进的目标。这种联系语境的随机评价,是对学生朗读得有感情最为直观的肯定与激励,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爬山”的办法,掀起课堂教学。
2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一次语文课上,教学《火烧云》当学生们看到火烧云那千变万化的姿态时,我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就说:“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头牛,后面还有一堆堆的牛粪。”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他也对自己的回答洋洋得意。我顺势引导说:“火烧云,那么美,突然出现了牛粪感觉恶心吗?”“真恶心!”“赶快把天空变得美丽洁净一些吧!”我追问。“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位清洁工,拿起扫帚把牛粪扫走了。天空又恢复了它的美丽、洁净。”学生的回答令大家会心的笑起来。幽默的语言化解了课堂上的尴尬,让学生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对于不同的情形,教师应做出灵活有效的评价。对于非此即彼,有唯一答案的这类问题,教师一定要加强评价的针对性、诊断性,以总结性评价澄清正误,明确是非。有位老师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看图作文:农贸市场),看到一位同学写他用五元钱买了两只大公鸡。于是,指导老师就在作文点评课上说;“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件新鲜事,今天我去农贸市场,看见市场内新开了一家鸡店,那位老板在吆喝‘快来买呀,膘肥体壮的大公鸡五元两只喽’……”还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就已经在下面小声议论其中的问题了,用这种带有幽默性的明确评语,使学生明白了说话、写作要符合实际,否则会闹笑话的道理,这样有针对性的评语无疑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对于解读见仁见智的问题,更要采用导向性评语,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广度乃至教学的效果。
3灵活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用语,但这些评价用语应是当时教学情境中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不应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如:我在教《丑小鸭》一课时,当孩子读到丑小鸭外形一段时,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丑小鸭的“丑”,这时,我并不是直接进行评价,而是带着鼓励的口吻婉转地说:”你的声音很好听,可是老师对这只鸭子的印象还不够深,你能再读一读吗?”这样的评价用语即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促使孩子真正地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当孩子有了进步时,我再次用鼓励的语言及时地给予肯定“哎呀,这下清楚多了,仿佛这只鸭子就在我们眼前,谁能再读一读?”此时,全班同学朗读热情高涨,争先恐后要求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4机智多变
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比如,在一堂作文点评课上,有位教师走下讲台,用赏识的眼光,用热切的期望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为此,这位教师用了一些这样的评语:“这是我看到的很不寻常的见解,可以展开写。”“能恰到好处的模仿课文句式,学以致用,这也是创新的开端。”“全文新颖的选材,巧妙的结构,看的出你真费了一番心思。”“观察细致,勤于动脑,你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联系上下文,想想怎样过渡才行?”“你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别自卑,昂起头,继续前进吧!”“再想想文中的两个例子有详略的考虑吗?”“这么优美的语句配上工整的书写该多好啊!”诸如此类的评语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引导和期待,是教师一腔关爱的真挚流露。这样的评语必定会深深打动孩子,并能使孩子不断进步。
5多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