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材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范文1

【关键词】分析教材 教学目标 分化点 训练点 衔接点 突破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71-0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绩出现异常分化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一直是广大老师极为关心、力求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其直接原因主要在于老师未能系统掌握教材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从而兼顾不到不同层面学生的基础、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因此在备课中细心钻研教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对教材分析研究了解它的深度、广度如何,找准几个关键点是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

一、了解教材,找准教学目标

数学教材是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知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按一定体系编排的,教师要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掌握各知识点编排的意图、教学内容安排及练习题的配备情况。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阅读分析教材时根据教学目标要分清每一个知识点的主次、轻重。如:九年级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这一章书基本有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求概率、树形图求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其中列表法求概率、树形图求概率是本章重点。如: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五月初五早上,奶奶为小明准备了四只粽子:一只肉馅,一只香肠馅,两只红枣馅,四只粽子除内部料馅不同外其他均一切相似。小明喜欢吃红枣馅的粽子,请你为小明预测一下吃两只粽子刚好都是红枣馅的概率。像这类题目如果用树状图求概率就非常简单了。教师正确处理好这些环节才能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分歧,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二、熟悉教学大纲,找准分化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学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是教师教学的准则,是整体与局部的联系。指导教师通过每一节课加以具体实施。因此教师需要学习并熟悉教学大纲认真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根据大纲规定结合实际找准目标,正确把握教学标高,避免盲目提高要求,增加教学难度或随意降低教学要求。从而避开在教学的过程中只照顾优生或者只照顾学困生。如:七年级的几何关于角的基础概念教学,大纲只要求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能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即可,例:①若角∠A=50°,OC是∠A的平分线,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AOC的度数?因此在这一类教学中就不要求学生写出画法以免增加学习的难度。八年级的几何才开始教学生几何的推理。教师节如果忽视这些就易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觉到困难。严重打击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产生分化。

三、抓住重点,找准训练点

结合大纲要求具体分析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认真深入分析探究,从确立重点开始把教材由局部到整体层层深入分析,此外还要研究教材中各种类型题目的特点在教学中起的作用。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通过着重训练相应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的练习题。克服遵循守旧地按题号顺序或盲目地增加课外练习题海战术。教者应该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对教材练习题进行重组)的量和度,有计划地利用变式题目等,也是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八年级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本章的重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以认识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为基础又是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的关键。在消元法中代入(加减)消元法为重点。例题:在篮球比赛中规定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一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场数应是多少?这类型的题目列出方程x+y=222x+y=40后还是要利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才能得出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两种消元法解方程的方法为训练重点。

四、分析难点,找准衔接点

教材的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总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能承上启下的就是教材的难点,一般也是学生在学习中较难理解和接受的部分,是学习过程的拦路虎。教者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钻研教材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及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找出并且分析难点,利用知识点在整章内容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相应的目标,让教育者有所侧重。如:九年级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重点是解出方程的根而立足点是“配方法”,学生对一知识点掌握好不仅有助于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的推导,而且是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的重要证明。因此分析教材时找准教学内容的难点确立立足点才能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五、善于总结规律,找准突破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认识某个新的知识点往往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但是学生完全掌握并熟练地运用是要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才能形成。让学生从 “学会”到“会学”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从学习探究过程中不断鼓励提醒学生应该具有寻找规律的意识。如笔者在九年级第二十四章“圆”小结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①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你对于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多少?对于几何学中其它图形位置有什么联系?

②圆与圆、圆与点、圆与直线的几种位置关系有什么异同?

教材分析范文2

1、本教材在小学或中学阶段所处的位置。如,本教材是几年级第几册;

2、本教材教学目标是什么;

3、要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习惯;

4、强调积累什么,注重渗透什么知识;

教材分析范文3

    根据笔者调查,市面上在封面或者在前言中出现“双语教材”或“双语教学”字样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约有三十多种。为使研究更具目的性,笔者把明确面向本科的双语教材予以排除。“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体制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尽管双方都是在国际贸易惯例这一共同框架下运作,但是实际操作程序中仍存在很多本国特色的东西”。①所以直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不适合基础稍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与国内学科标准、学生英语能力和高职教育目标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根据表1所列的代表性教材,面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出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现一一分析其利弊。

    1.原版改编教材

    改编的原版教材不是简单地减少内容,而是结合国内教学特点,使之更加符合国内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环境。改编版的原版教材选取了原着的精华,删减了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体系与内容保持原版教材风貌。改编版加上了中文单词表与注释,可节省查字典的时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但改编只能在原着的基础上进行,无法加入原着没有的内容,不能完全与我国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相符。根据表1所示,目前只有一种教材,且不是面向高职学生。此种模式对于高职来说,不宜采用。

    2.国内自编英文教材

    自编教材能紧扣教学大纲,从选材到编排体例都由编者自行设计。这样既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又增加了符合教学大纲与中国外贸国情的内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自编英文教材语言更通俗易懂,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能力。但编写工作量极大,撰写者尽管在英语方面可能有很高的造诣,但仍然会存在语言不地道的问题,不少地方有中式英文的痕迹。这样的教材给高职学生阅读弊大于利。

    3.国内英汉混编教材

    所谓混编教材,即书中英语与汉语的比例大致相当,英汉的比例取决于读者的理解水平。表1所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主要有以下三种编写形式,归纳分析如下:

    (1)全英版本。其章节设计、教材结构与论述方法符合国内师生教学习惯,书后或在章节后列出重要专业术语中文解释,好处是强迫学生接受大量英文,缺点是纯英文教材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学生要经常查找相关词义,对于基础差、耐心不好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笔者在试用这类教材时常发现学生花很多时间查找字词,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中英对照版本。分为两种形式:全文对照与章节对照。好处是有利于自学,能透彻理解原文,但是所有内容都有对应的中文翻译,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母语的严重依赖。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众多,因为篇幅的关系,国际贸易知识的介绍往往比较浅显,也会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3)混编版(英文+中文注释),书页左边是原文,右边留出一部分空间对难懂的文句和背景知识用中文作出注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不完全依赖译文,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为确保相同篇幅最大增加专业知识的含金量,笔者建议采取混编注释形式。

    总体来说,以上选取的双语教学教材主要面向高职院校,但大多数实质还是本科教材,表现如下:其一,在教材编排上按学科理论结构体系编排,不符合高职院校按职业群的应用结构体系编排的原则。其二,在内容上是本科教材的简编删减,高职教材的重点应围绕职业需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为应用服务,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其三,缺少职业教育特点,无明显“教、学、做”一体化特征,与职场工作过程联系不密切。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无论何种形式的双语教材,都应该考虑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和知识结构。”②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09年开始编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校本教材,结合笔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1.立足产学结合,设计教材体例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英语工作环境的高级应用型外贸人才。这要求高职教材编写不能像普通本科教材那样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与理论的系统性,而应按照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目的构建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教材始终。为跟上外贸一线的工作实际,笔者特地对相关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外贸岗位要求与最新特点,按照工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结合高职教育的最新理念,开发出教材的基本框架(如表2)。该框架遵循国际贸易业务岗位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了以广州某公司一笔CIF外贸出口业务作为全书贯穿式项目,按照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程序,分成贸易准备、出口合同订立、出口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四个子项目。按照子项目下涵盖23个具体任务(项目二以出口合同签订所应掌握的知识逻辑安排任务顺序,项目三以出口合同执行先后安排任务顺序),把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巧妙地隐含在各个任务中。教材整体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材设计与编写,体现高职特色,同时能符合教和学的现实需要。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业务洽谈、运输、投保、商检、报关、制单、合同的签定和履行等技能,实现与企业“零对接”。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材结构

    教材的过程结构设计即遵循职业教育与教学的规律,按照学生心理结构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材的教学过程。本科教材结构设计一般采用以下三大步: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对于侧重应用高职教材,笔者建议采用新的三大步:提出问题(以任务为向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概念。具体来说,在《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每个任务单元中采用如下步骤:提出任务(任务描述与分析)相关知识介绍(为解决任务提供知识铺垫)任务实施与心得(解决问题并提供经验)独立业务技能训练(巩固实际技能)。先提出具体任务再介绍如何实施,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使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3.按照学生英语水平,设置教材难度

    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认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①即学习者接触的是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其难度略高于学习者当前已有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要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若输入的语言比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高出很多,学生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而无法应付学科专业知识的吸收,这样会对双语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笔者对120名大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后关于教材所作的调查结果如下:(1)你认为全英文教材的难度?A太大(40%)B有点大(48%)C适中(12%)D容易(0%)(2)你认为使用哪种教材更好?A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并用(37%)B只用全中文教材(5%)C中英文混合编写的双语教材(52%)D只用纯英文教材(6%)以上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本身就不容易理解,采用全英文更显抽象,学生不易接受。他们喜欢中文和英文混编的教材,或中文和英文对照的教材。笔者认为,采用混编教材比较符合高职学生需要。具体做法如下:在保证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完整准确的基础上,采用较为简练的英文句式和较为常见的英文词汇编写全书。对较难的理论知识与重点句进行翻译,对专业术语、基本概念标有中文注释(具体比例要符合高职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笔者的经验,中文注释或译文的总量约占全书内容的20%—30%为宜。当然,专业也是考虑因素,例如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就不一样)。中文注释建议加括号放在所要解释的单词或术语之后,且须与所在句子的语境一致。这样学生可以不完全依赖译文,更直接、更准确地来理解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可以大幅度节省篇幅。实践证明,这种全英加中文注释或者译文的混合双语教材,浅显易懂,符合高职学生特点,适合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当然,在保证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准确性之外,还要保证英语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中式英语。如有可能,可请国外有关专家进行审稿。

教材分析范文4

虽然中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出发点根本来源于课本。因此,通过教材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绝不可扔掉课本而沉溺于“题海”中。因而,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求各位在编制教学案时,要立足于课本,夯实双基,先把书本上的习题全部过关。通过复习要让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当然重视课本决不等于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反复讲授,而是要“会用”课本,特别提出要“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培养学生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结合近两年比较浅显、有代表性的中考习题,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在考试中考查的方式,同时让学生感到“中考试题不过如此”,进一步增强信心。

第一轮复习的内容:

1.物质构成的奥秘。下设4个课题: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2.物质的化学变化。下设4个课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的类型;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3.身边的化学物质。下设5个课题:空气、氧气;水与常见的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酸碱盐(其中酸、碱、盐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又细分为:①常见的酸、②常见的碱、③盐、④酸、碱、盐的关系、⑤综合练习)。

4.化学与社会发展。下设4个课题:化学与能源资料利用;常见的化不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化学与环保。

5.科学探究。下设4个课题: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检验及区分;几种气体的制备;科学探究的程度与实践。

第二轮:分块复习,形成体系

分块复习的目的在于弥补化学知识掌握过程中的某些缺陷,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整合的能力。应该说这一阶段是学生复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把知识整合即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第三轮: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在分块复习后,进行几次综合检测,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增加应试的经验。教师对每次检测情况要认真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帮助学生扫除障碍。考前进行三次的模拟考试,加强对学生考试心理及考试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复习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重视课本,联系实际。例如: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药品、食品标签上有关成分的含量等等。

2.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复习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再认识、再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传统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反复讲解、操练,复习过程枯燥泛味,学生越到最后学得越没兴趣。因而在化学复习教学中,应将学生摆在核心的地位,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要给学生自读课本的时间,要给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要确保每份练习在教师讲评前,学生能有时间认认真真地做一遍。每份练习在讲评前,尽量让学生自己相互批改、相互争议、相互启发,订正做错的地方,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向老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地发扬教学民主,尽量让学生读、思、议、练,给学生提供讨论和争议的机会,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式、点拨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坚决不搞“一言堂”、“注入式”、“满堂灌”等学生极端厌恶的教学方法。做到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整理,教师不包办代替。

3.抓好典型习题。化学总复习中对于习题的选择十分重要,我认为简单练习各省市的中考题,不加分析的见题就做,很容易陷入盲目的重复练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做完练习题不是简单了结,而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强调一题多解,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等,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掌握化学知识的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

教材分析范文5

关键词:教材;课程标准;知识价值;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17-01

大家知道,书本上的物理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坏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

分析教材一般需遵循如下原则:

一、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分析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物理现象,初步掌握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初中学生开始学习物理,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我们要把握住这些前提。这样,我们才能够对教材分析得全面深入,在教学处理中才能够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要求。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是按照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使用现行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点,克服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为背景来分析和处理各部分教材。

二、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教材体系或教材的知识结构与物理学科体系有所不同,它不仅受学科体系所制约,而且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安排。同一内容和程度的知识,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即不同的教材体系。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必须清楚地认识教材的体系或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明确教材是怎样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教材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展开的。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结构,才可能更好地分析各部分教材,才可能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现行初高中教材是按照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的次序来安排的,但这并不是中学物理教材唯一可行的体系。特别是初中,由于内容浅显,较少受学科体系制约,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可以考虑不同的安排。

在教材的结构上,通常有两种组织方法。一种是直线式,即把整个初高中教材组织成为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教材基本上不重复。另一种是螺旋式,即教材内容在初高中不同教学阶段逐步扩大范围,加深程度。现行中学物理教材是按照螺旋式结构编写的,因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初高中有个反复过程。但同时要注意初高中教材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三、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使其互为背景,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作用。

如初中力学教材中力的概念,它是整个教材的重点。但若不是把力放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这个大的背景下去分析,而只限于一章一节的范围里,孤立地进行分析,就不可能很好认识这部分教材的重要,恰当地掌握这部分教材的要求。如果从教材整体来分析,就不难看出力的概念贯穿于整个初中教材始终,它关系到运动和力,压力和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这样一来就会使我们增强对这部分教学的认识,看到教材的发展和联系,认识到力的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逐步扩展和加深的。掌握了整个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的要求和发展。

四、要分析知识的有关价值

分析教材还要注意对知识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以便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知识价值的研究。如何从知识的不同价值来分析教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力的概念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不论是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在不同特定情况下反映出力的本质特征(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抓住了力的本质特征就可以更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各种具体力的作用和特点,便于逐步学习各种具体的力如浮力、压力等概念,为整个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因而“力”这部分知识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再如二力平衡的知识虽然在教材中只是一节,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有重要的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对于深化活化物理知识具有极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后面学到的一些重要的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有不少关键地方就在于二力平衡的运用。如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连通器、浮力等重要概念和规律的得出,都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

五、要明确教材的目的要求

教学的目的要求既是决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目的要求不明确将无法恰当地进行教学。教学目的不是教师随意主观来确定的,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状况,从实际出发来确定。其中教材内容又有很大的制约性,脱离开教材内容,就无法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思想教育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与方法等,都要从对具体章、节教材的分析中来确定和选择。

六、要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材分析范文6

以传授钢琴初级演奏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材都属于钢琴基础教材。基础教材选用的含义:是否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法、体现和运用了最新成果;是否体现了基础教学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因此,选择适当的基础教材进入钢琴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各种钢琴基础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结构、内容、进度、趣味、音乐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根据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天天练练》,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等,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坚实有力和灵活。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如何认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依靠技巧来表现,技巧为音乐服务时才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音乐表现是目的,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它们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处理此课题上有一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