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忆读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忆读书教案范文1
关键词 独立院校 教学管理 教学档案意识 问题与措施
所谓档案意识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指社会主体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和能动制约的精神系统。独立院校教学秘书是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重要的工作人员,贯穿着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教学秘书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就是教学档案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独立院校教学秘书对教学工作的结果很重视,但是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就没有那么认真,严重制约了独立院校的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独立院校的教学秘书档案管理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独立学院教学秘书教学档案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秘书的教学档案管理意识直接关系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对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充分重视。虽然我国独立院校的教学秘书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加强,但是受多种原因影响,教学秘书在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独立院校的工作人员相对不足,教学秘书与行政秘书分工不清,这就增加了教学秘书的工作量,这就导致了没有实践进行档案管理管理工作。而且,学校的教学秘书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知道档案也是一种信息资源,对档案的作用认识不清,导致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有些工作人员虽然有一定的档案意识,但是只是把档案作为一种工具,将学校的文件当做自己的来使用,造成学校档案的不完整。
第二,对档案的管理不科学。独立院校教学秘书对档案的收集,重视学校发展的相关红头文件,对学校的大型活动的档案不够重视,不能认识到这些档案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材料流失,学校失去了一笔宝贵的档案。在对档案的管理上,缺乏协调性,档案管理松散。教学秘书管理意识上的欠缺,对本部门压留的档案材料缺乏系统的整理和保护,查找起来费时费力,不能有效利用。一旦出现人员变动的情况,那么档案管理就会一团糟。
第三,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档案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档案管理事业也将朝着信息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目前我国独立院校的教学秘书缺乏发展的眼光,不能看到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认为只要将档案管理好就可以,这样使得档案的利用率不高,不能满足时代对档案管理的需求。
二、独立院校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意识措施分析
第一, 学校领导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断的提高档案意识。独立院校的领导要不断加强对档案意识的认识,严格按照《档案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宣传档案的重要作用,加强全院的档案意识。学校档案室工作人员也应经常深入到教学部门指导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促进教学秘书的归档意识,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第二, 定期的开展讲座和培训,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学校定期的开展档案管理的知识讲座和培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介绍档案基本知识, 教给他们科学的档案观管理方法,明确高校档案管理与教学秘书工作的关系,自觉地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渗透、解析档案意识, 结合业务工作做好档案工作。
第三, 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增强档案服务意识。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也要坚持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
第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满足时代对档案管理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期、新阶段对教学秘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秘书就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拓宽知识面,加强档案学等专业知识的掌握,, 提高工作效率, 为充分利用档案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相关法律的学习,确保学校档案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明确教学秘书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使档案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第五,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学校档案的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学校档案的信息化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学校的教学秘书要不断的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校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机遇。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学校档案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况敏. 浅谈高校文秘人员素质与文书档案管理[J]. 才智, 2009,(25) .
忆读书教案范文2
县直各学校、各中心校,民办学校:
为迎接第22个“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全县中小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不断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打造书香校园,根据县委宣传部《第三届“全民阅读·书香xx”读书季活动方案》要求,县教育局决定开展2017年全县中小学“书香溢校园,知识伴我行”读书季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导中小学生阅读优秀经典书籍,培养良好读书习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以读书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让好书滋润心灵,让读书陪伴成长。
二、活动主题
书香溢校园,知识伴我行。
三、活动时间
2017年4—6月。
四、活动对象
全县中小学师生。
五、活动内容
(一)优化校园书香环境。各校要加强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建设,要以注重实效、突出实用、惠及师生为目的,高标准、严要求,加强中小学图书的科学管理和规范使用,切实发挥图书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要对照标准,进行图书配备,做到品种多样、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要根据学生规模和图书的实际使用状况,及时增新剔旧,补缺添漏,以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候向师生开放,方便师生随时借阅,自由阅读。此外,各校要结合实际在校园建设读书吧,在教室或走廊等处建立开放式图书架、图书角或图书柜,方便学生阅读,用好句、好诗、好词、好文营造校园浓郁书香氛围。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分年级向学生推荐好书,指导学生科学制定读书计划,引导学生学国学、读美文、诵经典、提素质,让读书成为学生每天的生活爱好。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朗朗书声”经典文章早读会、“读书有益”好书共享、读书大赛、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同时,利用校园内的围墙、走廊、宣传栏、广播,开展经典短文、好词好句时时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组织开展“与大师面对面”“作家进校园”等活动。4月21日至22日,我县将举办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阅读与人生”专题讲座暨第三届“全民阅读书香xx”读书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届时将安排部分教师与学生参加,具体活动方案另行通知。各学校也可邀请本土或域外作家、名人等深入中小学校,开办阅读讲座、畅谈读书心得、举行互动交流、分享写作趣事、传授写作技巧,以作家的读书与成长经历启迪师生,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兴趣。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读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载体。“让读书成为习惯”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对深化中国梦教育、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校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推动本次读书季活动扎实开展。
(二)大力宣传。各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校刊、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国旗下讲话等宣传载体与渠道,对全体师生、家长进行读书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和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充盈书香气息的特色学校。
忆读书教案范文3
一、磨课
磨课――磨的是课,更是人;不是别人,是自己。
幸福,此时正慢慢在心里生根发芽,或许是下课后同行一句真诚的夸奖,或许是深夜时的字斟句酌,或许是睡前合上教案的一种满足……
磨炼的所得,我想那就是幸福。
所得一:公开课并不可怕。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参加学校的“磨课俱乐部”,上过识字课、古诗课、阅读课三种不同课型的公开课。对我来说,公开课是挑战,更是磨炼;挑战的是自己,磨炼的更是自己。
上学期,执教学校教学开放日《别董大》这一课,我设定了四部曲。
一调查。侦探般地调查董大、高适,以及他们的关系,各自有怎样的经历,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然后,可以开始写教案了。
二动笔。教案是公开课的灵魂,尤其是第一稿。先定大的框架,再填充血肉。《别董大》一课,我按照释题意、读准读通、明诗意、朗读升华、拓展这几个步骤来定好大的框架。要填充的是什么?简单明了的提问,巧妙的过渡语,对于课堂情况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
三试讲。这是公开课的实战环节。在开放日之前我在年级的另外三个班都执教了《别董大》,每一次都邀请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们来听课指导。听课教师细致地、实实在在地、细抠每一个环节地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四模拟。公开课前一晚,我仔仔细细地在脑海中模拟公开课场景,从上课第一句话,到下课最后一句话,从打算提问的学生在教室里的站位,到什么时候课件要翻页都一一想清楚了,才觉得胸有成竹,可以安心地去睡了。
调查,动笔,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我对一节课着魔的时候,走路时会想,做梦时会想,有时突然的一个灵感让课堂增色了不少,不禁会欣喜不已。那段日子仿佛生命中的其余事物都静止了,唯有这节课实实在在地活着。
所得二:公开课教案要求。
短短几年时间,在每学期的教研课、开放日中摸爬滚打,我对于自己的公开课教案不断提高要求,力求做到三点。
一细致。上课时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心中有数,包括问题、过渡语、学生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每种情况后的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最少5条的评价语等等。
二精确。教案中明确标注清楚什么时候是第几张幻灯片,什么时候需要黑屏。每个环节标注清楚具体用几分钟,几点几分内容进行到什么地方等。
三修改。先用电脑写,再用手写,版本最少5个。修改语句时反复读,改到可以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清楚问题,且符合自己的说话习惯,能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为止。
谁说修改教案是痛苦的折磨?近乎完美的教案诞生的那一刻,我像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孩子一样幸福!
磨炼着,幸福着!
二、学艺
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兼兴趣与个性教师,工作的轨迹,同时也是青春的轨迹。
幸福,就沿着这轨迹,细细洒来。可能是读书节诵读会的点点滴滴,可能是和孩子们一起为折纸的乐趣如痴如醉,可能是拓展型课程培训的难解滋味……
经历过痛苦和压抑后的成长,或许就是幸福。
镜头一:诵读会。
任教后我经历了学校三届的读书节,每一届我都负责一个节目:第一届的节目初审都没过,更别提上台的机会了;第二届读书节,我负责的节目叫《依依惜别情》,终于上台了;而第三届的节目《一路绿灯》,备受好评,我幸福得像个孩子。
镜头二:折纸课。
正方形、长方形,花花绿绿,不同材质的一大堆纸片,这几年就没有离开过我的办公桌和课堂。每周五,孩子们兴奋地来到折纸教室,期待着和我一起开始新的一课。先教折纸的基本功――对折、双三角、双正方,训练如何用指甲把纸压平,做出折痕,这是期末考试必考的内容。接着按照校本教材教孩子们折一个作品,鼓励孩子们根据这个作品进行拓展――制作折纸画,将作品变形,让作品融入到生活中,等等。时间长了,孩子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折纸,会自己折出创新作品……而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班里办了折纸作品展、折纸小能手比赛等,折纸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上课时他们灵巧的小手,渴求知识的眼神,兴奋的神情都是我幸福的源泉!
成长着,幸福着。
三、伙伴
伙伴,因为工作结下的超乎工作之上的友谊,使我的成长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幸福。
幸福,曾经是金凤给我的一次课后点评,曾经是美妹的倾力相助,曾经是旭茹赞许的眼神,曾经是黄燕中肯的建议……
珍惜身边的人,并且也被珍惜着,其实是一种幸福。
瞬间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四年前,第一次教一年级,第一次看到教室里面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时,我心虚了。只见数学老师莫美妹优雅地走上讲台,有节奏地击掌,微笑着轻声数“一二三”,孩子们神奇般地安静了下来!原来,让他们安静下来,并不需要大声,也不需要发火。和莫老师一起共事的日子里,“神奇”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她用自己的言行,毫无保留地将她的经验传授给了我。
第二年,我再接一个新的一年级时,同样的场景下,我有条不紊地教孩子们摆桌椅要对齐地砖线,整理抽屉要将书本和文具分开,书包要放进小储物柜,课前的学具要放在桌子一角,听口令要知道何时要安静,做值日如何干净,民主竞选班干部怎样投票……我将莫老师传授的每一条经验在这一年里一一实践,本来有些淘气的一年级小学生格外乖巧懂事,而他们每次遇见莫老师给她的一个个微笑就是最好的回报。
瞬间二:最享受的评课时间。
黄燕老师和我年纪相仿,同一年工作,也教语文,都有点不服输的劲儿,种种共同点让我们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去年执教《别董大》,我照例邀请她来听我试讲,此时她已身怀六甲,行动有些不便,仍欣然赴约。课后,老规矩,两个人围坐在办公桌旁,我拿着教案,她拿着听课本,认真但不压抑的评课便开始了。
“导入不错,解释题目时要是用董大要告别谁这样的问题引出作者就更好了。读题目是为了读节奏,还是读出离别的感觉来呢?”
“读出告别的感伤更重要。”
“理解诗意时提出的三个问题还不够准确明了。”
“第二个问题换成‘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会不会好一点?”
就这样,黄燕从我的导入到板书,不厌其烦地和我讨论着,而思想碰撞的火花让我们乐在其中。她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每次都能让我从“当局者迷”的困境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唯有如此的评课,才有真正的进步!
珍惜着,幸福着!
忆读书教案范文4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听课 公开课 读书 教学反思
自从转变为培训者的角色以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了我关注和专研的重点。如何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尽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新时期摆在我们培训单位和培训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培训者,我认为,完全可以用语文的方式(听、读、写)引领教师专业迅速成长!
一、听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多年教师培训的经验告诉我,在教师们外出学习机会少,与专家、名师接触少的现状下,坚持听课,应该是学习别人,促进自己的好方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自己上课和听他人的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和模式。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你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别人失误的教训,有比较才有鉴别,同别人比较,对照检查,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需要弥补和改进的地方;只有看到不足,才能促人思变,激人奋进,才能摈弃教学中一切不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
听课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该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思考之后,要和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能发现摈弃教学中的不足。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施,这不仅会促进听课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和授课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讲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公开课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锻炼平台,公开课是最好形式的课例研究,正像病例研究是名医成长的重要载体一样,课例研究也是名师成长的重要载体。
首先,公开课经历备课、听课、评课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从教学语言组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课件的制作等方面做精心准备,同时,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得到同伴老师和专家的大力帮助。它比常态课的备课、上课、反思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要素和活动,因此为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
其次,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自己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
再次,公开课后,评委老师的点评和自己对公开课进行的反思总结,对专业发展的帮助更是巨大的。从实际来看,学校的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颇多。
可以说,公开课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是教学名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磨练。公开课让我们痛、让我们忧,更让我们快乐,因为我们在公开课中成长。
三、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时下的教育中,尤其是农村教师们疲于应付繁琐的教育教学事务,有心读书的教师正在逐步减少,有阅读计划的教师也在减少。即使是读书,也仅仅是读考试之书,读教参之书,读应景之书,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让我们翻开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的成长史去看看,可以发现,名师都是一些热爱读书的“书迷”、“书虫”。正是在不断地读书学习中,丰富了学识,提升了理念,奠定了他们成长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一个教师要想在讲台上站稳脚跟,有所作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终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不管社会怎样浮躁,但教师不能浮躁。应努力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使学生如饮甘霖,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另外,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作为教师,不仅要陶冶性情,还要涉及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更需要教师读书了解国内外的教学改革动态,学习名家的教学思想,我们倘能如此读书,知识何愁不渊博深广,资源何愁不源源而来,教学何愁不富有新意!
所以,教师的阅读,要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读出为人师表的真谛!
四、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助跑器”。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时间会无情带走我们的记忆,只有我们勤于动笔,才能为自己留下许多有价值的回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所以,撰写教学日记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点点滴滴的字里行间,把平时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与感受,或者行动研究过程中反思的心路、结果和心得,用文本的形式予以记录和表达。日日、月月、年年,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水平何愁不提高!我们的专业何愁不发展!
我深知,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在专业,专业的发展在“听”、“说(讲)”、“读”、“写”。在语文方式的引领下,我相信农村教师专业定会成长!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M].漓江出版社.2007
忆读书教案范文5
一.板书显真意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好的板书,既是展示教学任务的“屏幕”,又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既是引人入胜的“导学图”,又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
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讲授《最后的常春藤叶》,她紧扣为什么常春藤上的一片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的问题,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了贝尔曼、琼珊和苏艾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赞美了他们人性的光辉。她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看到她的板书设计时笔者不禁拍案叫绝,多巧妙啊!首先,它用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和一个心形的图形,提纲挈领地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凸现出来,精要而醒目。其次,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同步进行的,伴随着学生与文本的逐步对话,对文本中人物形象逐个剖析,教师也将文中人物的名字逐个书写在黑板上,直至揭示主题时,教师用一个巨大的“心”型的图案将三个人物连成一体,赞美穷朋友间相濡以沫的友情的主题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个“固定的瞬间”,给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
二.朗读也关情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很重要的,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也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曾经听过一位教师讲授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先是领着学生了解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和他的这次著名的演讲的非凡意义,接着分析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方式。课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向前延伸着,似乎平淡无奇。可是接下来的一个教学环节却犹如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颗石子,湖水荡漾开去,宛若怒放的花朵。教师让学生朗读感触最深的语段并试作评点,其中一位学生用他并不算标准的普通话慷慨激昂地朗读文中的语段,开始还有学生笑话他的怪腔怪调,可后来,同学们都被他朗读时投入的神情打动,被他语调中传递出的真挚的情感感染,安静的课堂里只有他激情的声音在回响。在他的鼓励下,其他同学也踊跃朗读,一时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待到教师用他那洪亮而浑厚的男中音诠释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时,学生已是激情澎湃,被教师出神入化的朗读技巧深深折服。这节课是在全班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个层次的朗读声中结束的,响亮的读书声,飘出窗外,飞扬在蓝天上,响遏行云。
三.应变见功夫
教师备课首先要研读教材、研究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设计教学环节,编写教案,再根据教案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还要考虑背景图案,文字大小和色彩,以及背景音乐等诸多细节,因此可以说一个精美的课件熔铸了教师不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然而,预设的教学方案再完美,也不能束缚住学生思维的野马,有时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会完全违背教师预设的思路,这时,我们教师切不可无视学生的不同见解,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学方案中,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因势利导,把这个意外变成思维碰撞的美丽火花。
忆读书教案范文6
教师要发展自己成为优秀教师,要把握以下几方面关键因素。
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依靠自己的知识、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作为劳动的手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为人正直,堪称人师。在他们的眼里人无等级之分;在他们的胸中,无世俗之染;对待权贵子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给予特别的帮助和鼓励。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他们不因荣而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因辱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即使学生的确令人恼怒,也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羞辱学生。激情永存,乐观向上。教学要有激情,更要有斗志。他们不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自居清高,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们激励自己的学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锤炼自己的内功。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风格。掌握教学基本功,从传统的三笔字到现在的娴熟操作多媒体,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意下的苦功,这样才能练就一身学生崇拜的绝技!有一位物理教师,讲圆周运动时,铃声响过,拿着教案绕讲桌跑了几圈,学生不知教师要干什么,都惊呆了。此时,这位教师提问:“这是什么运动?”由此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这位教师手又很巧,自制教具的技能很高,每每上课时,就用生活用品制作出成本低、功能多、吸引学生的新奇而简单的教具。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巧妙的实验装置,演示完后就奖励给当堂表现好的学生,有时同样的装置做两个,用来奖励努力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就是这位恩师把我领进了物理世界,使我执著地报考物理系,坚守着物理教学,直到现在还享受着他给我留下的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现在教师应该具备三大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一板块的知识结构都将限制一个教师最终达到的高度和行走的力量。尽管现实中很多教师不习惯读书或不愿意读书,但成长的前提必须是读书。个别教师喜欢在网络上进行“快餐式”阅读,解决眼前的困惑,或信手翻看杂志,虽然说开卷有益,但这种没有目标和计划及方向的读书,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很难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有长时间地阅读一本本坡度稍大、专业味很浓的书,才能有效地丰富自己的底蕴和专业素养。基于此的课堂教学无不精彩纷呈,不求奇而自有奇峰突起,不求异而自是与众不同。
善于反思,勤于写作。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科书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写作应与实践相连、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以写促思,以思促写,使我们找到了素材与写作的结合点。只有勤于动笔,才能使平时积累的那些零碎的、彼此孤立的、缺乏省略的写作材料,在脑海中明晰,在笔下生彩。也正由于此,教师的观念、思想逐渐由混沌变为清晰,由零碎变为系统,由肤浅变为深刻,由单一变为丰富,最终使教师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