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习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月二的习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月二的习俗范文1

关键词:二语习得,年龄因素,临界期假说,二语教学

引言

在造成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的因素中,年龄是影响最为明显、最为直接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学家们在此领域最为关注、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有的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临界期假设”的理论。其理论认为,语言要在一定阶段学习才能掌握;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语言可塑性也漫漫消失。正是因为这种生理变化特征年龄越大语言学习越困难。正如母语的获得有临界期一样,外语学习也有临界期。究竟有没有或什么是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这也是国内外语言学家一直争论的问题。无论研究者同意关键期的存在与否,差距在不同年龄段中明显存在。而一味的的追求最佳二语学习年龄并不是明智之举。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习者的各自学语的优缺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关于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在这一关键期内,大脑灵活性强,语言学习可以自然发生,而且很容易;一旦过了这段时期,想要成功地学会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备受语言学界关注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1]Lenneberg(1967)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从2岁到青春期;朗(Long)认为语言学习者进入关键期时的年龄为6岁;潘菲尔德(Penfield)和罗伯特斯(Roberts)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在于生命中的前10年;而斯高沃(Scovel)则认为关键期处于青春期之前。总之,多数人认为关键期在青春期前后结束, 而青少年和成年人则由于再也利用不上这些自然学习能力,结果语言学习变成了一个人为的、费力的过程。

年龄对外语学习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语音方面年龄越小,口语模仿能力越强。在语法学习方面以及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成人明显优于儿童。

在语音方面,成人学习外语很难达到地道的母语水平。Oyama[2]对六十名美国移民进行了调查。这些移民年龄从6-20岁不等,居住了5-18年。她发现移民时的年龄对英语水平影响很大,而在美国的居住年限对英语水平影响不大。移民美国时年龄较小者比年龄较大的更容易达到地道的母语水平。Patkowski[2]对67名在美国受过教育的移民进行的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15岁以前移民到美国的比15岁以后的语句更精通。

Cummins和Nakajima[2]调查了273名移民多伦多的日本儿童,发现移民年龄越大外语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越高,这是因为年龄较大者更得益于他们以前的文化经历。

那么,年龄小的人总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吗?儿童总比成年人学得好吗?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第二语言学习的人(包括成年人)能否获得该语言的母语习说者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临界期假说太过于绝对,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学者和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和独立学习的重要性。因而研究教学不如研究学习者本身。面对不同的特点,学习者本身要做些什么,教师又要做些什么?首先,必需找出三个年龄段学语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并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这将使学习更加容易和轻松,并有助于加快二语习得进程。

二、不同年龄学习者学语的优缺点

由于很多因素决定了儿童与成人在语言学习中的不同,如学习环境等,我们很难得出一个满意的结论。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儿童比成人学得又快又好。事实上,儿童与成人在二语习得中有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既好又实际的方法就是研究不同年龄学习者的各自学语的优缺点。首先,我们需要对不同学习者的年龄阶段进行划分。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青少年是指13到19岁的年轻人,它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3] 以此类推,那么儿童就是指13岁以下的人,而成人就是指19以上的人了。下面笔者根据语言学习者的上学年龄将其进行划分人三个阶段:儿童(3-10岁),青少年(11-17岁), 成人(18岁以上)。从3到10岁孩子们上学前班和小学,11到17上初中和高中,而18岁以后开始上大学。

1.儿童(3-10岁)

儿童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可能在习得语音方面具有优势。二语学习在他们的大脑留下痕迹并刺激语音系统中的神经系统,因此,对儿童来说形成和发展语言习惯和语言能力是很容易的。另外,儿童的情感过滤很低,他们能积极的接收语言输入并得到很好的结果。而这个阶段的缺点是,孩子们的长期记忆力差,容易对母语与二语,以及母语文化与二语文化产生混淆,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差等。因此, 他们需要更好的学语的条件,如双语社会环境或更好的教学设备。

2.青少年(11-17岁)

青少年学习者的长处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发展成熟,并且他们擅长于模仿和记忆;他们能更好的运用交际策略,更能理解语言和文化,这能促进语言输入;另外,他们的情感过滤比成人低,不像成人,他们不介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而且,他们已经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并能充分运用语际外的环境,这样能帮助他们理解话语并显示他们在听力理解方面强于儿童的能力。基于以上原因,青少年在形态学,句法学及听力等方面都超出儿童和成人。至于缺点,那就是青少年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因为他们为学好一门外语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成人(18岁以上)

成人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神经系统和思考方式,因此他们更能处理语言中复杂的形式和内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也更高。成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动机,丰富的知识以及很好的理解和联想记忆,特别是在词汇记忆和语法掌握方面。在开始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他们能充分利用母语知识。但是他们也有其缺点,例如,由于时间不够或是过多的工作,他们的学习经常被中断,在语音和日常交际方面他们可能存在更多的困难。另外,他们的情感过滤相对来说要高的多。成人碍于面子害怕出错,这样会阻止他们习得大量的语言输入。

总体而言,除了语音,成人比儿童学语学得更快。因此,儿童在学语中有绝对的优势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在非本族语的环境里。“年龄越小越好” 的观点缺乏科学根据,儿童,青少年,成人在二语学习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因此,追求二语学习中的最佳年龄是不明智的。一个既好又实际的方法就是研究不同年龄学习者的各自学语的优缺点, 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外语教学更加有效。

三、建议

不同年龄学习者的优缺点给了我们有关二语教学的启示。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学习者各自的特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1.儿童教学的建议

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多长处,例如,发音,短期听力和低情感过滤。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这些优点提高他们的二语学习。

二月二的习俗范文2

关键词:萨缪尔·巴伯;钢琴曲;美国音乐 

 

一.巴伯的生平简介 

萨缪尔·巴伯,1910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镇,从小受到母亲和姨夫一家在钢琴和声乐上的熏陶,6岁时便能即兴弹奏旋律, 7岁时开始在声乐和器乐的创作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10岁时写出歌剧《玫瑰树》的剧本。1924年,14岁的巴伯进入新创校的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学习钢琴、作曲、声乐和指挥。毕业后,长期游学欧洲的经历,使传统欧洲的古典、浪漫派音乐和文学深深扎根在巴伯的音乐语言当中。 

20世纪50年代,巴伯的专业作曲家生涯进入顶峰时期,此时的巴伯被认为是十分卓越的作曲家和美国音乐的传播人,多次代表美国参加国际音乐活动。然而1966年创作的《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成了巴伯职业生涯的由盛到衰转折点,1981年1月23日巴伯在纽约去世。 

二、巴伯的钢琴音乐创作 

巴伯一生写过4部歌剧、2部芭蕾舞剧,19部管弦乐作品、14部室内乐、39部独奏乐器作品、20部合唱作品、106部声乐作品等。与此相比,巴伯的6部钢琴音乐作品在数量上显得相对较少,但是这些钢琴作品无论在音乐语言的丰富性,还是创作思想的深刻性上,都足以代表巴伯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巴伯的音乐创作中享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尤其以《漫游集》、《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三部作品最具代表性(另外三部为《纪念》(Souvenris),《夜曲》(Nocture),《叙事曲》(Ballade))。 

这三部钢琴作品表现出巴伯过人的掌握多种音乐风格的能力:抒情的旋律、明确的调性、古典曲式结构的频繁运用都体现出传统欧洲音乐风格;大量不谐和和声、半音阶,十二音列的运用又体现出娴熟的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富有美国风情的音调节奏不时点缀着乐曲,显示出巴伯对美国民族音乐的挖掘和热爱,三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和谐的融合在巴伯的作品中,最终形成了巴伯特有的音乐风格。 

三、美国音乐元素的运用 

作为土生土长美国作曲家,巴伯从来不曾忘记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美国音乐,来向世界介绍自己国家的音乐风格。美国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许多的音乐风格都来自不同民族,有外来的也有本土,如印第安音乐,拉丁美洲音乐,西部乡村音乐和爵士乐等等。而在美国音乐中又以爵士乐最为突出,而爵士乐又以它突出多变的节奏和与众不同的爵士音调为主要特点。 

(一)爵士节奏 

巴伯曾说过他对爵士乐的看法“爵士乐对我来说非常简单,你在听爵士乐时更多的时候是跺着脚打着响指,而不是靠耳朵。”这说明了在爵士音乐中节奏的重要性。爵士节奏丰富多变,其特点大多是摇摆,节拍重音交错和即兴。《漫游集》第一首乐曲就采用了典型的“布吉--乌吉”(boogie-woogie)的风格,即一种爵士钢琴风格,最初是为舞蹈伴奏,特点是左手弹奏强有力的固定低音,一般是以双音或是分解八度构成固定低音。而右手则采用大量的切分与不规则节奏与左手的稳定形成对比。(见谱例1) 

二月二的习俗范文3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危因素

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0例(均因呼吸衰竭而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4例;胎龄37~40+5周;出生体重

1.2 治疗方法 对本组收治的10例患儿均采用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具体包括:(1)一般治疗。保暖,予抗感染,控制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2)供氧及机械通气。鼻导管、头罩给氧浓度达0.5以上,PaO2仍然低于50 mm Hg时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应用英国SLE2000型婴儿专用定压呼吸机,急性期用IPPV+PEEP通气模式,撤机前改用SIMV通气模式[2]。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本组所有患儿均是急性发病,其中在出生后1~4 d发病 8例,占80.00%(8/10),出生后5~6 h 2例,占20%(2/10)。所有病例发病时均出现呼吸困难青紫,青紫不缓解,同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低血糖症3例,消化道出血4例,硬肿症3例,凝血障碍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检查动脉血气,结果显示其中pH 7.0~7.2者6例,7.21~7.35者3例,7.36~7.50者1例;PCO2 25~35 mm Hg 5例,35~55 mm Hg 4例,55~65 mm Hg 1例;PaO2/FiO2均小于200 mm Hg。

2.2 高危因素 本组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窒息8例(80.00%);羊水吸入2例(20.00%),其中窒息合并羊水吸入1例。剖宫产7例,占70.00%,剖宫产同时有窒息5例。

2.3 治疗与转归 本组10例患儿经过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达80.00%,好转1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7~29 d,平均(14.85±4.10) d。

3 讨论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足月儿在机体受到侵袭后导致急性肺损伤,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据报道,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也在不断的上升[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机体在遭受各种侵袭后发生的肺部炎症和急性肺泡一毛细血管损伤,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为主要临床表现[4]。目前对ARDS的治疗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主张针对原发病及其并发症,采取综合支持治疗措施,以纠正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改善组织氧供。一旦考虑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ARDS临床上并不少见,严密临床观察及动态胸部X线、血气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参 考 文 献

[1] 易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表现与预后[J].重庆医学,2009,38(5):627-628.

[2] 李宏云,唐红平.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32-933.

[3] 彭小利.西宁地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2):32-33.

二月二的习俗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体重下降;足月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4-56-03

Correlation between Early Weight Loss and Hyperbilirubinemia in Term Newborns

ZHU Yulan

Division of Neonatology,Yiy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erum bilirubin(TSB) level and weight loss in healthy term infants. Methods We review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82 breastfeeding term infants admitted to the division of neonat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Oct.2009. Results On admission,the mean TSB level was(18.6±3) mg/dL and 31 infants(37.8%) showed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SB level and weight loss(P

[Key words] Newborns;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Body weight loss;Term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最常见疾病,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后早期热量摄入不足、脱水造成的新生儿体重下降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加强,是加重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1]。文献报道[2,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1.9%~14%,甚至高达20%,并且胆红素有神经毒性如并发核黄疸,尤其是对出生后1周的新生儿危害较大,因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新生儿出生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笔者对2009年3~10月在本院产科出生后因高胆红素血症收治在新生儿科的8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能否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预警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

1.1.1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新生儿均为2009年3~10月在本院产科出生;(2)母亲孕期无输血史及特殊用药史,无妊娠并发症(妊高征、糖尿病等),无感染及胎膜早破史;(3)分娩胎龄37~42周,出生一分钟阿氏评分>6分,出生体重2500~3999g;(4)单纯母乳喂养;(5)均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病例排除标准(1)出生24h内出现黄疸;(2)溶血病;G-6PD缺陷;新生儿窒息或感染;(3)梗阻性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4)其他并发症如胆汁阻塞、呕吐、腹泻等。

1.2病例分组

按上述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病例共82例,定义体重下降小于出生体重的7%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按胆红素水平分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20mg/dL(342μmol/L)]和显著高胆红素血症(

1.3研究方法

1.3.1新生儿体重的测量新生儿体重用同一型号、统一校对后的电子秤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入新生儿科室由专人负责测量。测量前1h停止喂奶,秤上垫消毒软毛巾,校正电子秤至零位。

1.3.2经皮测量胆红素值的测量应用XH-D02皮胆仪。于称重前经前额、前胸、足底3处进行测量,取3个值的平均值作为经皮测量胆红素的数值。

1.3.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在SPSS17.0软件中建立数据库并计算分析,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体重下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用OR评估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没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入选病例82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转入新生儿科时平均年龄4d,平均总胆红素水平为(18.6±3)mg/dL,31例(37.8%)出现体重下降,其中2/3体重下降程度大于10%。结果见表1。

2.2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体重下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成弱呈相关(r=0.22,P

2.3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

体重下降程度超过出生体重7%的患者,其重症高胆红素血症(≥20mg/dL)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重下降不明显者(45.6% vs. 17.2%,P

3讨论

3.1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相关性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头几天内吃奶少、胎粪排出、胎脂脱落、皮肤水分蒸发等原因均会出现体重降低,但这种体重下降不会超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7%,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有研究表明[5],单纯母乳喂养是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脱水症的高危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约1/3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体重下降程度超过出生体重的12%,其中近60%患者的胆红素水平超过20mg/dL;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呈弱正相关(r=0.22,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护理对策

体重下降程度是反映母乳喂养是否充足的可靠指标,如果新生儿摄入不足,肠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加之新生儿肠道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大和活性高,可以将结合胆红素分解成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致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加重高胆红素血症。故提早喂养有利于建立肠道菌群,使胎粪尽快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轻黄疸程度。实行母婴同室,尽早帮助孕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由浅入深逐步讲解母乳喂养的技巧,并记录每次哺乳时间,间隔>3h时及时提醒产妇哺乳;对母乳分泌量不足和新生儿吸吮力弱者,适当缩短喂奶间隔时间,护士应耐心喂养,保证热量供应。临床工作中,既要明确母乳喂养的好处,认真执行母乳喂养常规,同时也要根据体重下降程度关注喂养不足引起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进行科学喂养[6]。耐心指导产妇母乳喂养,采用侧卧位或坐位哺乳,可使产妇感到舒适、自然、轻松,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使病房温馨、舒适、安静;每日观察产妇充盈情况,活动度,过度充盈时及时做好按摩,减轻内压力,消除肿胀;并挤出少许乳汁,增加活动度,使之易于吸吮。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黄疸分布情况,注意有无躯干、四肢、脚心、手心黄染,观察出现时间和伴随症状。准确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第1次排胎便和胎便变黄时间,若24h未排胎便,或超过72h胎便未变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哭声、吸吮力及肌张力等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参考文献]

[1] Kuzniewicz MW,Escobar GJ,Wi S,et al.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yperbili-rubinemia among infants with borderline bilirubin levels: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 J Pediatr,2008,153(2):234-240.

[2] S.A.K. Indriyani, I Wayan Retayasa, Achmad Surjono, et al. Percentage birth weight loss and hyperbilirubinemia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life in term newborns[J]. Paediatr Indones,2009,49(3):149- 154.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9-221.

[4] Mehta S,Kumar P,Narang 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fluid supplementation in term neonates with severe hyperbilirubinemia[J]. J Pediatr,2005,147(6):781-785.

[5] Pelleboer RA,Bontemps ST,Verkerk PH,et al. A nationwide study on hospital admissions due to dehydration in exclusively breastfed infants in the Netherlands:its incidenc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and outcome[J]. Acta Paediatr,2009,98(5):807-811.

[6] 陈瑞清,李瑛. 新生儿早期体重下降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16-18.

二月二的习俗范文5

[关键词] 婴儿;排便异常;临床特点;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24-02

排便是人体复杂而协调的生理反射活动,小儿排便异常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粪质异常, 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占小儿消化门诊患者的25.0%左右[1]。其中初生~6个月内婴儿排便异常的情况特殊,与大龄婴儿及年长儿排便异常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为探讨和分析6个月内婴儿排便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该研究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门诊儿科诊治的258例初生~6个月排便异常婴儿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258例排便异常婴儿中,男144例(55.81%),女114例(44.19%);就诊年龄最小者出生8 d,最大的6个月。就诊时病程最短者2 d(为腹泻患儿),最长者2个月(为便秘患儿),病程>7 d者174例,平均病程21 d。

1.2 方法及内容

收集排便异常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就诊年龄、生活环境、喂养方式、发病因素、临床特点、伴发疾病、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等与初生~6个月排便异常患儿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新生儿组39例(15.11%),1~3个月婴儿组156例(60.46%),共195例(75.58%);4~6个月组婴儿63例(24.42%);中位年龄为2.3个月。

2.2 临床特点

婴儿期排便异常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该组258例患儿中腹泻156例(60.47%),患儿均符合腹泻的诊断标准[2],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呈水样,常见的伴随症状是呕吐、排便前哭闹、黄疸,部分患儿有发热及肠道外的相关症状,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或有脂肪球、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等,其中18例纯母乳喂养儿除腹泻外一般反应好,食欲、睡眠佳,体重增加正常,是为“生理性腹泻”;便秘90例(34.88%),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或数天不排便、粪质坚硬,常见的伴随症状是食欲不振、排便哭闹、黄疸、便血等,其中78例(86.67%)病程>1个月,符合新生儿/婴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3];其他:12例(4.65%),包括单纯性排便哭闹、排便失常、肥厚性幽门梗阻、先天性巨结肠、不完全闭锁、先天性狭窄等。

2.3 流行病学因素

2.3.1 生活环境 城区患儿96例(占本组总数的37.21%),其中腹泻儿54例、便秘儿39例,其他3例;农村患儿162例(占本组总数的62.79%),其中腹泻儿102例、便秘儿51例,其他9例。

2.3.2 发病季节 腹泻儿秋冬或春夏季发病多见;便秘儿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2.3.3 喂养方式 纯母乳喂养儿54例(20.93%)、人工喂养儿96例(37.21%)、混合喂养儿108例(41.86%)。

2.3.4 发病因素 腹泻156例患儿除18例为生理性腹泻外,138例病理性腹泻儿常见的发病因素依次是使用抗生素(婴儿或母亲)84例(60.87%),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69例(50.00%)中婴儿肝炎综合症48例(69.57%),肠道感染性腹泻54例(39.13%),饮食或喂养不当所致消化不良39例(28.26%)中牛奶蛋白过敏者32 例(占82.05%);90例便秘儿的发病因素主要是喂养不当或食物成分不均衡69例(76.67%),发热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后21例(23.33%)。

2. 4:伴发病:腹泻儿常见的伴发病主要有生长发育迟缓及营养缺乏性疾病84例(60.87%)、呼吸道感染54例(39.13%)、婴儿肝炎综合症48例(34.78%);便秘儿常见的伴发病主要有厌食78例(86.67%),营养缺乏性疾病56例(62.22%),肛裂32例(35.56%)、婴儿肝炎综合症18例(20.00%)、痔疮6例(6.67%)等。

3 讨论

排便异常是由于饮食不当、食物成分不均衡、肠道本身疾病及肠道外感染等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病理性、功能性、精神性排便异常。新生儿系反射性排便活动,对于排便没有精神上的影响,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社会心理学的因素在排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研究收集的是0~6个月婴儿排便异常的临床资料,其中3个月以下婴儿195例,占总数的75.58%,暂无明确涉及心理压力、精神创伤等精神性排便异常的个案,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因素导致的排便异常所占比例是4.65%,不足5.0%。

在发病相关因素,该组资料显示排便异常与患儿年龄、生活环境、喂养方式、季节、婴儿键康状况、病程长短与用药情况及伴发病等密切相关。农村患儿发病率高于城区患儿,提示农村生活环境及卫生保健条件是该组婴儿排便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纯母乳喂养儿发病率低于非纯母乳喂养儿,非纯母乳喂养儿204例,其中39例饮食或喂养不当所致腹泻中牛奶蛋白过敏者32 例,比例高达82.05%,提示牛奶喂养儿因牛奶蛋白过敏出现腹泻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喂养方式的婴儿,是腹泻的主要发病之一;腹泻儿秋冬或春夏季发病多见,可能与本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在春夏季易发肠道细菌感染、秋冬季易发肠道病毒感染有关。该组便秘患儿的发病因素则主要是喂养不当或食物成分不均衡、发热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如腹泻后多见。

该组资料还提示,3个月以下患儿病程多超过1周,尤其是腹泻患儿,发病常始于新生儿期,病情迁延到婴儿期,病程短于1周者常见的发病因素是受凉、感染或使用抗生素(婴儿或晡乳母亲);病程超过1周者常见的发病因素则主要是喂养不当、婴儿肝炎综合症或长程使用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等,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落后、营养缺乏性疾病等;4~6个月腹泻患儿主要的发病因素是肠道或肠道外感染、使用抗生素(婴儿或晡乳母亲)及喂养不当等,病程多短于1周。

便秘是困扰患儿及家长的常见临床症候群,我国北方五市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群体患病率为4.73%,是儿童胃肠门诊最常见到病症之一[4]。该组资料中,便秘患儿90例,占该组排便异常的34.88%,患儿常常因哭闹不安、厌食、体重不增来诊,病程短者3~5 d不排便,长者10 d才排便1~2次,不仅影响患儿当前的生活,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落后、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病情迁延者有可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 [5],因而应予足够的重视。另该组90例便秘患儿中功能性便秘78例,占86.67%,低于文献报道的90~95%[6],可能与该组年龄小,就诊时病程相对较短有关。

值得重视的是,该组排便异常患儿中伴发婴儿肝炎综合症者66例,尤以3个月以下患儿多见。婴儿肝炎综合症常常是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的延续,有文献报道,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症状者达59.1%[7],而在腹泻或便秘的病因学研究中少有提及婴儿肝炎综合症者,该组资料显示婴儿肝炎综合症是惠州市初生~6个月婴儿排便异常(尤其是腹泻)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

目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该组初生~6个月排便异常婴儿中84例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8版)》AAD的诊断标准,发生率为32.56%,占病理性腹泻儿的60.87%。有研究发现,AAD发生与患儿年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种类有关,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儿童排便异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8):581-583.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8):634-636.

[3] 张树成.儿童便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8):564-567.

[4] 王维林 张树成.儿童功能性便秘诊疗过程的临床思维浅谈[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1):2-3.

[5] Melanie CC,Chee SC,Janet WC,et al.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J].J Pediatr Surg,2008(43):320-324.

[6] 王宝西.儿童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 27(8):561-564.

[7] 薛永珍,刘红,袁淑华,等.婴儿肝炎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6-17.

二月二的习俗范文6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啊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

发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因此,每逢新的一年的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人学读书。当然“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就算不理发,也可以自己在家修修剪剪或者是让家人剪掉一小撮头发也是可以的。因为二月二这一天理发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态度如何。

龙抬头的别称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又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时称为挑菜节。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在来年里能够打丰收,顺顺利利。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龙抬头的由来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