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格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论文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论文格式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1

文科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论题明确、资料翔实、论证严谨、语言文字流畅简练、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或有一定的独到见解;一律采用文内图表,引文出处和注释一律采用文尾注。毕业论文篇幅应不少于6000字(不含图表)。

2、理工科类各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大体分为六个阶段:(1)确定导师;(2)与导师讨论并选题;(3)阅读文献、收集资料;(4)拟定设计或实验方案;(5)设计或实验;(6)理论分析和技术分析,撰写初稿,修改稿;(7)定稿和导师审阅。

理工科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设计方案合理、立论准确、理论分析和技术分析充分、实验和计算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可靠、图表规范清晰、文字表达准确、语言流畅简练;原则上采用文内图表,不能采用文内图表的制图、制表规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以附件的形式附在毕业论文正文后,引文出处和注释一律采用文尾注。毕业论文篇幅应不少于5000字(不含图表、程序和计算数字)。

3、学生的毕业论文格式采用学校教务处规定的统一格式:(1)题目;(2)学生(姓名、学院、系、专业、年级);(3)指导教师(姓名、职称);(4)中文摘要、关键词;(5)目录;(6)引言;(7)正文;(8)结论;(9)致谢语;(10)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11)参考文献;(12)附录。

4、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语言精炼、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字数在400字以内。

(3)关键词:从本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或术语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

(4)目录:目录作为论文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目录按论文顺序分章、节二级编写,要标明页数,以便阅读。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5)引言: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引言要写得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6)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该部分要运用各方面实验结果、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7)结论:结论是全文的思想精髓和文章价值的体现。应概括说明所进行工作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指出创新所在,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着重指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和主张,结论要简单、明确,篇幅不宜过长。

(8)致谢语:在文章结尾处,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工作过程中曾给自己以直接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2

第二条 论文格式

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 一 ) 扉页:填写论文题目(概括全文最重要内容,简明恰当,引人注目)、学校代码、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科 ( 专业 ) 、研究方向、所在学院、论文完成日期等内容。

( 二 ) 原创性声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 三 ) 中文摘要:简明地表达学位论文的要点。应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内容应涉及科研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成果和新见解。

( 四 )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力求语法准确,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 五 ) 目录:依次排列文内章节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

( 六 ) 符号说明:论文中所用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或量纲)。

( 七 ) 引言(序言):应包含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某些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八 ) 论文正文:是学位论文主体,学科专业不同,论文选题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 九 ) 结论(结果与讨论):要求严谨明确,完整准确,阐述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时,应严格区分本人成果与他人成果的界限。

( 十 ) 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顺序列出,可列在各章末尾,也可列在正文末尾。引用他人成果时,应在引用处说明。

( 十一 ) 附录: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等内容,供查读方便 所需的辅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

( 十二 ) 致谢: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工作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庸俗之词。

( 十三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按学术的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清单(刊物名称、卷期号、页码、年月、作者排序、刊物级别和第一完成单位)。

第三条 撰写规范

( 一 ) 论文题目不得超过 30 个字。

( 二 )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 500 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 1500 字左右。

1. 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分 1-2 行居中打印。

2. 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 “ 摘要 ” 两字 ( 三号黑体 ) ,字间空一格。

3.“ 摘要 ” 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 ( 四号宋体 ) 。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 “ 关键词 ” 三字(四号黑体),冒号,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 4 ~ 6 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 三 ) 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 1 ~ 3 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字体大小与中文相同。

1. 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 “ABSTRACT” ,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 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3. 摘要内容后下空二行打印 “KEYWORDS” ,其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 四 )“ 目录 ” 两字用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居中。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章、节、小节分别以一、 ( 一 ) 、1等数字依次标出。

( 五 ) 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 “ 章 ” 下空两行为 “ 节 ” 以四号黑体居中打印; “ 节 ” 下空一行为 “ 小节 ” ,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论文正文。

( 六 )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

( 七 ) 插图:图中一律采用英文标注。 图题及 说明采用中英文对照,其英文字体为五号,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 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 3.2 为第三章第二图。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实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

( 八 ) 表格: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 5.4 为第五章第四表。应有中、英文对照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 九 ) 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该序号按章顺序编排。

( 十 ) 参考文献

1.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 “…… 李 ×× [ 1 ]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 2 ] 。 ”

2. 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 “ 等 ” 字或 “etc.” ;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

3.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1) 期刊:[序号]作者 . 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 ( 期号 ) ,起止页码

(2) 专著:[序号]作者 . 书名,版本 ( 第一版不标注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序号]作者 . 题名,见 ( 英文用 In) ,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 . 题名, ( 英文用[ Dissertation ] )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

( 十一 ) 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 1 ,附录 2…… 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 十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著录格式同前。

第四条 打印及装订要求

( 一 ) 研究生学位论文内容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用 A4 规格纸输出,版心的上、左、右页边

距为 2 厘米 ;下页边距为 2.7 厘米,页码位置 为页下 居中。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3

(一)论文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5字。

(二)摘要与关键词

1.论文摘要

摘要应十分精练地反映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摘要中不要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外文摘要以250个实词左右为宜。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不等同于文章标题中的词,要从标题和文中按其作用的重要性依次选择。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三)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等部分。

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绪论亦可作为毕业论文的总论部分。绪论一般为800—1000左右字数。

2.主体

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主题突出、思路清晰、文字简练、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符合规范。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论点的提出与论证。

(2)支撑材料的组织与运用。

(3)调查研究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5)对所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3.结语

结语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或建议。

4、注释

注释是注明毕业论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资料的出处,统一用“脚注”的形式,置于本页下方。脚注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圆圈中,如“…成果①”注释的序号,如①、②、③、④与文中的序号相对应。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列入主要的文献不少于15篇(部)(对于有外语背景的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4

【关键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当前高校大学语文虽然被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语文不感兴趣,把学学语文当作一种负担。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对国语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没有设置像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大学语文综合能力水平测试,因而大学语文的地位显得十分低下和尴尬。因此,如何改进和提升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摆在有关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价值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程的课程价值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满足社会需求。在大学里面,作为一门开设广泛的选修课,这一课程要有知识素养丰富的专业教师教授,要能够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要能够使学生走入社会踏入职场后持续受益。从课程价值取向方面来讲,它应该更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理解和沟通能力、审美能力等。

二、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可以发现,“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使大学语文教学成为一种知识的复制,缺少改革与创新。

(一)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模糊

随着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有一些大学已经将其设定为公共必修课,但实际上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位。一些学校将其安排成公共选修课,还有学校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多数以大课方式处理。若大学语文在教学方面和研究方面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将导致教学的随意,硬搬大学语文教材和其思路,或沿袭中学的教学模式,重复着应试教育。

(二)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教育的通识课或者说是公共课,每一个大学生皆要学习。作为公共课也必然带有强制性的特征,不论学生兴趣与否,皆要参加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力。特别是对于理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不能较好的符合他们的专业需求。且不同专业,语文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采取一以贯之的教学方式,难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只是根据国家教学大纲订立本校的教学课程,并未针对自身的地方特色和生源情况做好调整,这就不能较好适应本校的整体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三)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

当下高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学生听取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用这种“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别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了,此外,高校语文教材内容与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相似,内容毫无新意,多以传统思想为主,缺乏感染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遥远,没有时代代入感,更缺乏针对性,容易让高校的学生产生厌情绪。

三、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思路及方案

(一)加强大学语文教学观念变革

教育部在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大学语文作为交际的最为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必须要统一,这是大学语文的基本特点。大学语文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但是却有“读书明理”和“以文教化”的重要特点和功能,正如《易经》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学习语文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学者都把语文作为人格教育和启蒙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入仕的必修课程。大学语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健全人格。因此,在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把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主要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材需明确教学目标

虽然大学语文课程是对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能过于强调教材的专业性,但是教材编写的教学目的和目标需要明确。由于每本教材所选篇数不在少数,所以必然存在需要精读和泛读的篇章,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为学生指引方向。编写模式过于简单的教材通常达不到想要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教材的编写可以采用多种编写模式相结合,比如将文学作品类和实际应用类相结合;将文学体裁类与文史类的编写方式交叉;将古代与现代、当代文学结合;同时兼顾阅读、口语和写作部分等多样结合的方式。任何好的教材不可能把所有文学珍品全部包含,因此在教材可以提供适量的相关拓展阅读,使学生将阅读对象由课内扩展到课外,在巩固原文的同时拓展视野。

(三)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媒体教学、电子版教材信息量大,视听结合,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大学语文教学服务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只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讲解,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一些著名的诗歌和散文,也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讲解,给诗歌配乐,或者采用诗、乐、画结合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视觉上和听觉上的享受。教师所作的优秀课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做动画和课件的兴趣,让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个性化的讲授,不能代替生感情的交流。也不能代替老师人格力量的熏染。所以,观看相关影片、记录片,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课堂上增加讨论时间,多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网上开辟各专题论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成立读书协会,增加讲座.组织辩论赛、诗歌朗诵、对联、集句,表演话剧等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四)要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打开语文课堂的大门,缩小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生活之水流进课堂,处理好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深入学校、农村,体验社会生活,了解民情、国情;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带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带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写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章,利用开学第一周抽专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自觉地提高语文素养,完善自己的人文修养。

(五)严肃考核方式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应以能力测试为主,以对知识掌握的测试为辅,并提高平时考核和作业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例。考核采用口试与笔试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论文与答辩结合等形式,认真考查学生的全面表现,比如平时作业有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有记录,课外征文、演讲比赛等获奖要加分。这样做的结果既激励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与“练”的教学过程,又有利于达到各种能力的培养目的(如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等)。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甚至可以考虑将演讲等口试成绩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之中。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教学中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少志,杨晓东,李秀萍.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走向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5

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才能向前进行。所以,一定要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承担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培养的任务,因此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单一、青年教师偏多、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科研意识薄弱、深造培训机会少、职称晋升难度大等发展困境。大多数的大学教师为英语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仅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就走向教师岗位,每周承担12-16个课时的教学,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很难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上,更没有时间和机会来进修深造以提升自我。再加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有近90%的为女教师,她们工作后都面临着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等各因素的影响从而在评审职称晋升上节奏缓慢,很多教师甚至是直接放弃晋升高级职称。这表明,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处在改革风口浪尖上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2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目标定位

威迪恩(Wideen,M)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自身的成长过程,更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促进,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五层含义:

(1)对教师进行培训,改善其教学方法;

(2)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应深入了解和认同自己的职业;

(4)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和提升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5)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所要达到的目的,应从各方面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李秉德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方面、多领域的发展,并且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为顺利实现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满足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应从以下三方面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

2.1注重思想水平的提高,确立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水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态度。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果教师忽略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仅把教学当成职业,只是为了换取每月的报酬,就会出现对教学不认真钻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品德修养是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重要基础。它不仅为专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是从事专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学更需要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基本职责不光是对学生讲授道理,传授知识,解疑答惑,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语言交际的能力,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形式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培养出出更多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2.2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作为一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美国家的文学、宗教、风土人情等相关文化知识,还必须具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观念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语言教学,全方位的提高和改善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学历层次,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目标。扩招使得入职的大学英语教师数量激增,有部分教师甚至是本科毕业后接受短期的岗前培训,就走向教师岗位,而进入到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英语专业博士几乎是凤毛麟角,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因此,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短期的外语教学研讨班以及暑期学术研讨会来才充实和更新自己的学识。学校更应该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和全面的在职培训规划,有条件的可以送教师出国培训进修,这样教师才能积累在英语国家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素材,从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背景知识,促进其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具体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还应注重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法,要懂得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始终贯穿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系统工程。

2.3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培养科教合一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具备很强的科研意识和吃苦的科研精神,也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进行科研,反过来用科研指导教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从来都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如各类研究生的比例不均衡、学历层次低、缺少科研组织者和学术带头人、科研环境欠佳、科研时间少、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等,这都严重的影响和限制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统计法、案例分析等,在平常教学中积累学生的考试、作业本和教学日记等得天独厚的科研素材,积极开展利于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活动,顺利实现从普通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途径与具体策略

Freeman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师个人在专业教学生涯中的心理成长过程;其二是指在职教师受外在的教育或培训。笔者在研究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和因素,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整合教师的个人内部认识与定位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外部力量,共同促进和有效地达成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3.1基于外部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强有力支持。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进修两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更有利的平台。一是校内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共识。学校各级的领导、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都应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其专业发展,如在校内开展定期培训和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应变能力、交际技能、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等。然后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各院校之间互派学者,尤其是出国留学归来的教师进行短期任教,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来其介绍访学或游学的经历,同时将这些留学教师带来的外文科研资料复印,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们的教学与研究资源。二是校外进修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参加教育部门的各类在职或脱产的方式让教师接受高层次的学位教育,满足教师的个体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扩展教师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其次,学校应尽可能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教师的进修培训是一种经常性的终生学习教育,学校管理者应当革新管理观念,设立制度确保教师的学习时间和效果。如英国规定,所有教师每隔7年享有一个学期脱产进修的权利。所以,学校应该确保教师每年都能有一次短期的集中业务培训机会,而对于工作5年以上和10年以上的更应该给予半年或是1年的学习进修时间。最后,学校应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和项目中,确保教师的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能专款专用,让教师的个人学习能够后顾无忧。

3.2基于教师自我认识与定位的专业发展在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积极投入到提升自我的专业发展中。首先,教师应全面的认识自我并做好个人角色的定位:教师既是一名知识的传承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更是一名知识的学习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其次,教师还应培养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理念。在这个知识日益更新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和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和对象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教师就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这些改变,及时更新知识、不断进取,树立终生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为了能够更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促进其更好地就业,采取旁听、自学、专业进修或攻读第二学位等方法有选择地学习某些专业,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行业专业英语,开设了医学英语、经贸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选修课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英语的实用价值。第三,教师应积极培养自身教学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书写教学日志增加对课堂行为和动机的了解;坚持同事间传统的合作式的听课,促进教师之间的理解和科研交流,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还可以通过观看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发现教学中的优缺点,学习良好的教学行为,以培养教师的特定教学情境自我意识能力;还可以通过定期在学生中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和偏好以及对教学的看法和态度,以便进行分析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长期坚持以上做法,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就能积极培养其专业发展能力。

4结束语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6

1.课程安排分立。

几乎所有高校的物理实验课程安排都是按着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实验等顺序进行。这种安排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却忽视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联系,学生往往会觉得只是做了一些相互没有关系的实验,缺乏对实验课程体系的整体感知,不能有效的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思想。

2.验证实验过多。

课程内容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些实验规定了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甚至连实验结论都限制死了。学生在实验中只能被动接受,并容易养成“对数据”的坏习惯,不能有效培养其正确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精神。

3.教学手段形而上。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大多停留在播放PPT课件的形式上,学生不能做有效的记录,缺乏深入思考,只是被动接受,更别谈主动探索,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实验热情,降低了实验积极性。

4.教学课时不足。

迫于课时压力,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严重不足,教师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完全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同时,学生也只关心在规定时间内能否完成实验,测量结果是否正确,只重视“量”,而忽视“质”,完全失去了实验本身的意义,容易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二、应采取的方法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验动手能力,对现有的物理实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进度,完善学习成绩考核体系,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圆满完成实验。采取如下方法:

(一)编写特点鲜明的实验教材

充分调研国内各高校物理实验开展现状和教材使用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和专业特点,改进实验内容,编写实验讲义,同时要考虑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开设,迎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1.突出物理思想和实验思路。

例如在“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的实验中,要从可变电源和滑线变阻器的关系上,说明设计“电位补偿法”的本质属性,并可依据该基本原理和思想实现多种电路的电与非电量的测量。

2.迎合不同层次教学的需求。

增加实验教材中“趣味实验”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加“基础性预备实验”内容,让物理水平相对较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能及时补缺,不致对课程失去学习的动力;着重编写“基础性必做实验”内容,以满足绝大多数同学学习的需要;对“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只提出相应的实验要求,提供一定的实验仪器范围,和简单的实验提示或参考方法等,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创新意识。

3.公式推导可做取舍。

教材中如涉及到已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学习过的实验理论依据或公式的推导,一般不作安排或少安排篇幅,只作为结论直接引用。但是,如果是测量公式中的假设或近似等条件等要给予分析,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过程。

4.仪器介绍详略得当。

对教材中涉及通用类或相似性的实验仪器,在绪论或相关特定章节作共性介绍;对非通用或某领域专用仪器作特别详细介绍,例如,对调节步骤较多、难度较大的“分光计”实验则安排一定篇幅的介绍和分。

(二)建立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因材施教的必然举措。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打破传统、加强融合、有效整合,把大学物理实验内容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各层次的实验要求不同。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趣味性实验:

该层次内容多为高中物理知识的延伸,以趣味性为主,如“鱼洗”和“静电感应”等实验。这类实验不需要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学生的自我摸索,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2.基础性实验:

该层次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测量,熟悉基本仪器的使用,掌握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正确分析实验结果,为进行下一层次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综合性实验:

在上一层次的基础上,着重要求学生加强对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画面,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设计性实验:

该层次为物理实验课程的最高层次,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取所需的实验仪器。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践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根据专业特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可分为A、B两个层次进行。A层次是较高层次,适用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宜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内容;B层次是较低层次,适用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宜多开设基础性试验内容。两个层次的实验学时是相同的,实验个数可以不同,把学生可获得的学分做相应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形成实验开放教学体系

实验开放教学体系包括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和科研平台开放模式两部分。实验室开放是实验仪器时间与空间的开放,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时间、实验内容进行主动的选择,不再受制于课时的限制。只要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就给学生创造相应的实验条件,实验内容不只限于课本和教材。实验室开放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增加学生使用实验仪器的时间,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实验仪器的使用率。当然,实行实验室开放教学绝不是放任学生,而是需要特定的老师认真组织、全程参与引导,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实验室仪器和学生实验进行严格管理。实验开放教学还包括科研平台开放模式,通过该平台的开放,建立科学研究开放教学体系。每个有科研项目和科研条件的老师,可以申请成为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吸纳优秀学生进入研究团队。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物理实验的相关内容,进行一定数量的科研探索。在此基础上,借助各级各类学科创新竞赛平台,学生可以申请学校及省部级创新项目。

(四)整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1.建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网站。

首先,网站可进行实验教学通知的及时,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获知实验室的相关教学动态;其次,实现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把课程教案、习题解答、实验指导、教学课件和授课录像等进行网络,学生可免费访问,使其能进行有效的独立自主学习;最后,可增加教师在线及时互动系统,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在线提问,网络值班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高效便捷。

2.建立大学物理实验仿真实验室。

通过计算机软件,动态模拟实验仪器及操作。学生可通过电脑进行虚拟的实验操作,测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为学生调整实验方法做出参考。同时,学生也可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实现更加灵活的操作和更加逼真的实验体验。

3.引进实验课程选课系统。

开课前在教学网站公布本学期可选的实验内容,实验的开设时间和所能容纳的学生人数等信息,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个人时间安排,选出适合自己的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个性充分发展。

(五)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上一篇网络传输

下一篇二月二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