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桃花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梦入桃花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梦入桃花源范文1

桃花源,它在陶渊明的笔下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那是一个美若仙境的山谷,是一个笼着轻纱的美好梦境,而我的心中,也一直装着这样一个小小的梦。

什么才是我的桃花源?我手持书卷,漫步在月光轻泻的故乡小道上,低头沉思。对许多人来说,拥有金钱和名望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可是,单有物质富裕的世界难道不会显得空虚无聊吗?少了精神充实的心灵难道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的理想显然不是这样。

我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夜空,月光透过树梢的空隙洒在我的身上,刹那间我竟有些恍惚。我看了看手中早已翻阅过无数遍的《唐宋诗词鉴赏》,心中忽然像是射进一束光一样,一下子明亮起来。

原来,我心中的桃花源,便是文学的世界。

是的,多少次,我陶醉于诗词歌赋所展现的美妙意境中,徜徉于骚人墨客笔下描绘的美丽花园,而我当时竟未曾觉悟。

面对飘落的花瓣,我会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时光易逝;面对凄凉鸣叫的大雁,我会怅惘“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的离群之苦;面对满池盛开的荷花,我又会想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采莲少女……古老的诗词仿佛有着奇妙的魔力,牵引着我的心,仿佛只要吟诵,便会满口馨香似的,读一读这些诗词,我便像身处桃花源里一样,十分愉悦起来。

不仅是诗词,那些内容丰富的文学名著也时常令我魂牵梦萦。读《红楼梦》,宝黛二人无果的爱情令我欷歔不已;读《童年》,阿廖沙苦难的生活让我同情落泪;读《简爱》,我又会被女主人公的善良、坚强所打动……

如此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桃花源,都会让人有一种如临仙境的精神愉悦感。更妙的是,在这样的桃花源里,永远都不会迷失方向,只要心中有它,“桃花源”的入口将永远向我们敞开着。

梦入桃花源范文2

关键词:桃花源 人间 仙境

桃花源的首创者陶渊明,姑且不论桃花源是现实的写照还是无关的空想,可以肯定的是描写的是人间,是极为朴素的田园生活。但是到了后来,诗人们把“仙”的意象加入了桃源,桃源变成了“仙源”,桃源生活变成了修仙的生活。再到后来,人们开始对桃源重新审视,桃源的存在或成为烘托或成为表达内心的话题。

1.冲和平淡,闲适自然的桃源人间生活。桃花源绝对不是陶渊明主观上臆想出来的,而是他所见所闻以及当时社会的诸多因素影响而成。据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旁证》一文考据而得:桃花源这个故事无论外在形式还是其中故事均有原型可考。先谈谈它的外在形式――封闭,不为外人所知。西晋自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来,坞壁社会大量建造。当时外族统治者往往为了自己统治的方便,用武力将各族居民,迁往其政治中心地带。无法逃离的北方汉人为了寻求出路,避免奴役,便联合宗族兄党,或据险自守或逃往深山。《晋书》列传第五十八《孝友传》:“于是峻险厄,杜蹊径,修壁坞,树蕃障……”而为了自我的生活需要以及安全需要,一般会选择有山林遮蔽的且有水源的地方,据陈寅恪先生考证,东晋末年,戴祚跟随刘裕入关灭姚秦,所著述征记往往被郦道元水经注所引,其中提到皇天原这个地方,符合堡坞社会的外部特征。在述征记中还提到在全节的西面有名桃原的地方,为古之桃林,而且晋军抵达崤关时,正值初春二三月,正是桃花纷飞的时节,契合桃花源中落英缤纷等句,再之,陶渊明有赠羊长史诗可知他与征西将佐本有故交,所以他极有可能得知戴祚入关中的所见所闻。再谈谈桃源故事――由几个故事连结而成的完整故事。桃花源的另一个版本,搜神后记中第五条所收录桃花源记中,没有“刘子骥欣然归往,不复所得……”的语句,而第六条则是刘子骥入衡山采药,在中迷路后返家的故事,所以陈寅恪怀疑桃花源的故事为戴祚在北方之所见与刘子骥上山采药的故事相结合的产物,只是这时将封闭的桃花源从北方搬到了南方,因为刘子骥故事发生于阳岐山,距武宁郡不远,因陵宁音近,所以怀疑武陵即是这里的武宁。至于避秦时乱,带领乡人来此绝境亦有原型可考,陈寅恪先生认为这里的“秦”是符生符坚之符秦,而非始皇之嬴秦。符秦时,民不聊生,亦有逃往绝境避世之人。陶渊明拟古二首中有:“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田子泰即田畴,魏志田畴传中说他带领父母乡人入徐无山中,在山中深险处的平地而居,自己耕种养家糊口,数年间人口增至五千多家。与桃花源中故事极其相似。所以桃花源故事以几个不同的故事以原型再加上作者的想象写就。所以桃花源是写实型的文章,不是幻想出来的仙境圣地。

2.幻想出尘、不再属于人间的桃源生活。到了唐朝,桃花源的主题成为了诗人笔下的常客。盛唐时期,国力空前强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加之道教在我国的大量传播,强调生死之自然这与歌舞升平、富裕繁荣的物质享受形成对比,诗人――这种带有文人情调的主体,难免会形成一种落寞,似乎两者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又似乎都有自己所向往的,文人这般矛盾的心理。桃花源这非此岸非彼岸的世界就引起了他们的向往。王维的《桃源行》,更是将仙引入桃源,将桃花源的美好更推上了一个层次,在整首诗中,《桃花源记》中浓重的田园气息有所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山水世外仙人的氛围,再加上了一点文人情调,渔人在整首诗中是主体,从开头的渔舟逐水到误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到不复所得,一切以渔人的心态也就是源外人的视角去看待整个事件,区别于《桃花源记》的整体视角,如果说《桃花源记》是对这种美好世界的初步想象的话,那么《桃源行》就是开始进一步探索了。沈德潜评价这首诗:“顺文叙事,不须自出意见,而夷犹容与,令人味之不尽。”作者不必自己言情,诗歌自有他的感情。王维19岁写成这首诗,很多人评价其没有多少新意,但我却觉得不然,如果说陶渊明的桃花源适合小国寡民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的话,王维的桃花源就更适合落魄文人歇歇脚的所在,因为文人永远尘心未尽,总归是要出来的,就像陶弘景的倦世情而仗策寻山,更像是春花秋月梦一场,唯美清静而不真实,正如“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太过年轻,不像陶渊明中年所写之沉稳实在,带着年少气盛的幻想。这是盛唐诗人的作品。所以,读起这样的文章让人十分轻松,所以能跨越千古,我们向往无比。正如《世说新语识鉴》所说:“人生贵得适意耳。”桃花源对我们来说是诗意的存在,是我们心中的圣地,是我们遍寻不到的乌有之乡。

3.桃源再次回归人间,成为人们审视的物象。中唐时期,韩愈的《桃源图》便和之前所有的大相径庭了,之前的诗人还是承认桃花源在心中的存在的,但《桃源图》开头便是“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作为儒学大师,首先否定了黄老神仙道教之思想,元和十四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全国人民开始笃信佛老思想,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可见韩愈对佛老思想之痛恨,桃源图将在文人们心中处于上升地位的桃花源予以批判,这无疑是给梦幻中的王维们以当头棒喝。他笔下的桃源就失去了平淡祥和,大兴土木、开山造陆才造就桃源,将桃源与人间的开辟荒地等同。再看看他对秦汉之亡、魏晋之乱的表达:“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在他之前无论是陶潜还是王维只是说明了源中人避秦时乱,入桃源,不知汉魏晋。而韩愈将朝代兴替之风云变幻,天下动荡写了出来,这些在图中是看不出来的,所以使得全诗显得大气磅礴,奇伟壮阔。总之,唐代时期文人笔下的桃花源不带有任何的现实意义,虽然在韩愈笔下有所突破,但是盛世之下,依旧是对求道成仙的向往,无论是赞成还是否定,都是围绕这个话题。到了北宋,桃花源依旧是热门话题,王安石的《桃源行》对比于前人有了较大的突破,开篇“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短短十四个字,为我们再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不再是恬淡的小溪流水而是暴风骤雨。在这首诗中首次提到了阶级意识:“虽有父子无君臣。”首次明确提出了桃花源是一个人人平等,没有阶级差别的国度,清人金德瑛评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关于桃源的诗时,这样说: “荆公云‘虽有父子无君臣’、‘天下纷纷经几秦’,皆前所未道,大抵后人须精刻过前人,然后可以争胜” 肯定了他的首次创造,说出了前人之不敢言的没有君臣意识的桃花源。宋代诗人主张“文以载道”,相较于唐朝,郭绍虞在《文学观念与其含义之变迁》一文中这样说道:“唐人主文以贯道,宋人主文以载道;……贯道是道必借文而显,载道是文须因道而成”。王安石的诗中更是体现了文以载道,以议论为诗的特点,且看最后一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写出了盛世之下必有衰亡的宿命,其中也有对“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向往。可以说,他的理想国在他的手上有了一次实践,不再是满足精神快意的空想。

桃花源从人间到天上再到人间的过程,正是一个事物形成到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的时间观,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是一个逐渐推移的时间序列和发展过程,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是一个不断向原点返回的可逆的过程。”桃花源产生之初,本是实际的产物,但因其太过美好,所以被人传颂至不似人间,再到人们的忧思国家的理性战胜对桃源的感性崇拜,所以进而怀疑它的存在或成为文人们比照现实的工具,这些使得桃源不再是单纯的精神幻想而是现世拥有。

参考文献:

[1]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J],清华大学学报,1936(1).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陶渊明.袁行霈注.陶渊明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6]李楠.中国通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7]张清华.韩愈诗文评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8]郭绍虞.文学观念与其含义之变迁[J].东方.1927(1)

[9]赵奎英.混沌的秩序[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梦入桃花源范文3

一、钻研教材,挖掘文本资源。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五单元第三篇文言文,此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在初一初二以及前两篇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译文已不是困难的,难的是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更好地解读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深层次地阅读。我将教学的重点定为“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感受和认识平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正确评价世外桃源,认识陶渊明的济世情怀。”因为文学就是人学,我利用《资源学案》(学生配备的导学案资料)本课阅读题――结合《饮酒》、《归园田居》体会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作为预习题切入对本课的学习。课堂检测利用《练习册》(学生配备的练习作业册)本课《桃花源诗》的阅读题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检测。另外,通过钻研教材,我将课文内容概括为“环境美” 、“生活乐” 、“故事奇”,引导学生抓住“美” 、“乐” 、“奇”三个字探究课文。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配套读本、教辅资料以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面对这些资源,我们应与时俱进,变简单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只有充分挖掘其中的丰富深刻的内容,才能使教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 、开发网络资源,激感。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教学《桃花源记》时,我从网上找出本课的动画朗读,这就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形成一种冲击和感染,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课前的预习作业,我让学生上网查找陶渊明的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便课堂学习时更深刻地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寄希望于“世外桃源”的思想内容。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顾及作者本人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近乎说梦的”。课后我让学生上网查阅“百家讲坛”2011年第30期张大千教授的“但恨饮酒不得足”,了解陶渊明的无奈、落寞、超凡脱俗与回归自然。这样真正达到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认识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生境界:陶渊明让我们在纷纭杂乱的社会人生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

网络给语文课提供了教学信息的渠道,使信息的获得更为快捷,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当然这里的用多媒体一定要适度、适时,不能舍本求末,使课堂教学的拓展偏离了教学的核心。

三、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

教材中的课文,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之作,都是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解读化语,借助这些解读化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活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设计了“时空连线,走进桃花源,了解桃花源”的模拟现场采风活动,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且能体现学习目标的关于桃花源的话题对其他同学采访。这样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学生提的有些问题还很有价值:你们为什么要来到桃花源?你们这里的生活怎样?打算一直隐居下去吗?

本课的作业我让学生给桃花源里的人写一封信,可以谈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可以给桃花源人讲一讲世外的故事,还可以对他们提一些建议。这样将课堂的讨论延伸下去。

在认识陶渊明的“桃园情结”后,我做了这样的拓展:“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桃园情结。陶渊明增加了无数人的梦想。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学生通过探究将课堂与生活联系了起来。

四、比较阅读,适度拓展。

教材中有相同元素人物、主题、题材、技巧、语言、结构的文本材料,这种资源对文本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推动学生思考。教学中我设计了“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桃源胜境”时,我引导学生回想初一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一文,得出这是不满现实,借助想象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课堂检测环节将本课与《桃花源诗》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勾连多篇,巧妙整合。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文本所潜藏的资源点,捕捉篇与篇的交叉点,把握教材中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对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形成一种语文知识的支撑力更强、容量更大、形成更为灵活丰富的教学过程。

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注重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补充、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语文教学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势,这样的尝试会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深课内所学。但这样的开发与拓展一定要适度、适时,不能挤去阅读理解文本的宝贵时间,否则会使语文课程改革的石晓星大打折扣。

梦入桃花源范文4

1.春到云南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赏茶花,踏春

打榜理由: 云南应该是春游的首选,那里遍地鲜花盛开,“谱滇南花卉,推第一,是山茶。” 自古就有“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的佳话。大理山茶栽培的历史悠久,每到二月至五月,各个品种陆续开放,争妍斗奇,甚为壮观。来到这里,您完全可以品味到郭沫若的诗韵 “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2.烟花三月游名都扬州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 赏日月双影奇观,赏花,品江南文化

打榜理由: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这座历史名城自古就是骚客文人汇集的胜地。三月的扬城更是美艳动人,百花争艳,桃红柳白,柳絮如烟,烟雾迷朦。这时节,绝世无双的“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扬州市花――琼花,也将盛开,更使古城扬州增添了无比的魅力。

3.漓江边上“洋人街”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赏古建筑,赏瀑布

打榜理由: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春天的桂林,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如入梦境。位于桂林东南部的恭城县,以精美的古代建筑群、瑶家风情和生态旅游项目――大岭山桃园而闻名。万亩桃花印着如诗如画的青山秀水,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

4.杭州西湖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品江南文化,赏湖光山色

打榜理由: 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花开时翠彩相间,千姿百态。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正是应了白居易那首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5.武汉春樱烂漫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体味百年名校文化,赏樱花

打榜理由: 每年3月中下旬,1000多株樱花在武汉大学的校园内竞相开放,极为壮观。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流连观赏,大有“三月赏樱惟有武大”之意。樱花花开满种,花繁艳丽,但是花期极为短暂,只有7天,因此,樱花带给人们的总是烂漫到极致后的那种淡淡怅惘。倘若说别处赏花是阅尽春光无限美,那么,漫步在武大樱树下,则带着一种朝花夕拾的情怀,去感念校园时代的青葱往事,看那和花瓣一起飞扬的青春。

6.小城之美不过凤凰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看古建筑,体验田园生活

打榜理由: 湘西的凤凰古城,也是近年都市人旅游的热点。每到春天,凤凰的沱江旁,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筒车,吱吱攸攸地转动,用河水浇绿田园和山庄。苗族、土家族的人们,用古老的方法榨油、造纸、碾米、织布,用筒车提水灌田,小城四处一片平和景象。都市繁忙的人们,在这里将圆你一个田园生活的梦!

7.春天,到婺源去寻绿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赏水月奇观,赏油菜花,享受绿色

打榜理由: 在“中国最美的农村”江西婺源,3月怒放着金黄的油菜花。这里的油菜花是另一种意韵,漫步于乡村的石板路,穿过溪河的石拱桥,油菜花盛开于徽式农舍间,返璞归真的神韵尽在其中。那些铺着硕大的青石板的巷道,那些重重叠叠的马头墙,那些山间梯田抽象的线条,那些暮色中骑在牛背上的村童……都让人陡然间心静如水。

8.春到桃花源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赏桃花,体验田园风光

打榜理由: 桃花源,在今湖南桃花源县西南,即晋代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之处。坡曾赞誉“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每逢3月桃花开时,山下水边,红霞万点,一派盎然春意,美不胜收,过往游人络绎不绝,毕竟没有谁抗拒得了乌托邦的诱惑。

9.林坑,满山谷的翠绿与寂静

推荐指数:

玩法提示:赏永嘉楠溪江美景,体验农家生活情趣

打榜理由: 林坑在永嘉县东北部,被誉为“湮没深山中的璞玉”。掩映在山林怀抱中的林坑古村落,是楠溪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那些黑瓦覆盖的木屋,无序中显自然,纯是一群朴素自然、洒脱不拘的农家院舍。

10.徽州,坠落的繁华

推荐指数:

梦入桃花源范文5

/

文:甘海飞

/

一场思念的雨,又一次落在了纸上,记忆打北边回还。

今夜,我为你点起了灯,想着你曾经的模样。

思绪随波涛汹涌,情却随之疯长。

一只瘦弱的笔,入骨留香。

红尘里有你,轻启那一扇窗,你曾经为我开成一朵花的模样。

/

流年里,总会有许多的故事长长短短,一直在记忆深处留下芬芳。

生命中的你,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温暖,总是让人难忘。

思念时常涨潮,情在深处,已无法割断。

远方的路上,一阕清词,一曲流觞。

十指相扣留下的温暖,让人念念不忘。

/

相思很近,时间漫长。

一些念想,都在笔尖,被岁月划伤。

在寂静的夜晚回望,烟雨江南,往事纷扰,在一幅画里成为了绝唱。

还记得曾经花开的故事,在一缕馨香里流淌。

往事轻扬,回首若梦,桃花深处留下了遍地的诗行。

/

你曾经为我开成花的模样,却随着记忆远赴他乡。

季节的风,吹开了梦的一角。细雨黄昏,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在无法抵达的彼岸,一朵桃花情深款款。

梦入桃花源范文6

20年后的家乡是什么容貌?我展望着,遐想着;我勾画着,企盼着。

20年后的家乡是花的海洋。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千娇百媚的景象:春天,花姿俊美上午桃花开了,那一阵阵芬芳的香气惹得蜜蜂“嗡嗡嗡”地来采蜜;夏天,淡雅清新的荷花开了,那一阵阵清香的气味泌身心脾,使人忘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端庄典雅的兰花开了,那一阵阵芳香的气味“乘”着风儿,来到人们的房间,给人以一种安谧想和的气息;冬天,也不缺乏话的颜色,不畏寒霜的梅花开了,那一阵阵风雪也压不住它那傲骨的气质。风越猛,雪越大,它就开得愈美丽,愈娇艳。在这样的花的海洋里行走,还会让你分不清春夏秋冬呢!

20年后的家乡是树的天堂。在这五百里的范围内都成了绿色的海洋。窗前,树为你遮阳,形成了绿色的窗帘;屋的周围树为你净化空气,让你不必再为出门见黄尘满天飞的现象而烦恼。

有了花的海洋和树的天堂,自然也有鸟的世界。这里安谧祥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水鸟和各种候鸟前来安居乐业。一年四季,都能听见鸟儿们宛转的歌声,都能看到鸟儿们精彩的“时装”表演。你可以欣赏到天鹅高雅的芭蕾舞,或许还能目睹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奇观。

20年后的家乡的高速公路上密布着立体交叉桥,桥的四周矗立着一栋栋高楼大厦;机器人警察自如地指挥来往的车辆;医院里,医生在用最新疗法医治各种疾病;老人们兴致勃勃地乘着宇宙飞船,上月球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