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论文

物理论文范文1

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强化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明显自感知识不足以解决时,才会产生探求欲望,集中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疑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拔高问题难度,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也可以引领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自我生成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如,在讲波的传递相关内容时,讲完波是通过介质传递的基本概念后,我让学生关注讲桌上的玻璃罩(该玻璃罩内部已经抽成真空),让大家来试听玻璃罩中响铃的声音,结果学生发现,还是能隐约听到响铃的声音,为什么?难道声音不需要介质也能传递?难道刚才的结论不正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家开始热烈讨论……

2.ARCS理论模型———关联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注意发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独立建构物理概念、规律。教师可以采用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理念,从而开展有意义的物理学习。如,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合力与力的分解的物理事件;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引入测力计秤物体重量,讲解超重与失重现象。这些措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ARCS理论模型———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自信的人才会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保持对成功追求的渴望。如按学生的个人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学生个体情况出发,分配学习研究任务等,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可以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和标准,让学生自主向目标努力,并能最终成功。其次,设置多元的成就标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或教师提供一些比基础稍难一些的题目,让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后,又能准确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我感觉能力“非凡”。最后,教师应该及时反馈信息给学生,你们的学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你们不但有能力而且很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学生的自信心大增,会更努力地探求新的物理知识。

4.ARCS理论模型———满足感

物理论文范文2

本文提出的针对于理论物理教学与实践的探究方案,是遵循微观到宏观,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践,单体到多体的顺序展开的,一共包括三个知识单元,它们是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为了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物理知识,我们需要结合教材中原有的三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改善原有体系中知识的逻辑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所占比例,以协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点。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宏观物体。宏观物体主要是由微观粒子组成,因此,在这个知识单元里面,我们依照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展开讲解,并遵循统计学和宏观物体的联系。以普通物理学为背景,循序渐进,引入量子统计理论,慢慢激发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第二个知识单元。量子力学知识单元。在第二个知识单元里面,我们首先讲解单原子分子量子理论,慢慢引入到多原子分子量子理论,最后引出第三个知识单元——固体物理。在第三个知识单元里面,先讲解理论,在注重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实现创新。这样,三个知识单元互相联系,前后衔接,最后贯穿成为一个整体,给予学生整体上对于理论物理学的知识。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物理理论较为抽象,即便是来源于具体的事例,学生学习起来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理论物理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着手,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试验中不断培养。本质与非本质的认识影响着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因此学生认识物理规律会有一定的困难。物理实验能够提供给学生最具体、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因为这些精选出来的物理实验,是最通俗易通,简明扼要表达物理理念的感性材料。与生活中的现实例子有所不同,物理实验也有自己的特点,例如:物理实验比较典型,可以代表一定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需要有动手操作,有一定的趣味性;物理实验定性定量的表明了全面性。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以积累创造意识,同时可以协助学生科学的研究理论物理。学生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可以从中掌握到相应的物理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还可以发现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主动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物理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物理知识,以及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探寻学生在学习物理理论知识过程中的认知模式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认知活动包含了所有与物理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的心理活动,具体来说有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框架、面对新知识的认识、接受和使用、包含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知识体系的更新等等。物理认知体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形成的每个人各不相同的知识框架体系,是学生对不断接受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组织之后建立的。从认知模式的发展方向中可以容易的发现,学生在认识接触到的物理概念、理论等时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当物理环境作为刺激源后被学生感受到之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仅仅与这些知识有关,还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兴趣状态等主观因素有关。当接受到知识后,学生会通过思考在已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再加工。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梳理清楚已经学习的知识,形成清晰的体系,实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认知模式可以发现,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的过程中,首先要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物理现象。对于为何有些同学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大的乐趣,而另一些同学却感觉到这些知识枯燥、难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是因为学习的动机问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认识什么事理论物理以及它的应用,很多同学在内心当中认为这些基础的物理知识都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实际的生产、工作和自己的发展并没有什么作用,在这种思维下,必然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其实,在物理学科发展至今的数百年中,已经积累了无数的先进理论,产生了很多影响人类生活的发明和发现,衍生出很多高新科技学科,例如常见的核能、半导体、计算机、通信、太空活动、量子试验等,无不与物理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培养求知的动力,形成为学科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而奋斗的良好志向。最后,应该尽可能的把理论基础物理与更加专业的物理应用领域,例如光信息学科、半导体学科等高新科学专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当今,光学学科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光子操控、光材料研发、量子通信等方面,这些热点问题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和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样的,其他高新学科同样也存在很多有待研究的地方,需要更多的物理人才投入到学科研究当中。如何将基础物理的知识规划与未来高新学科的需求联系起来,为以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就成为了学科内容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学习理论物理,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因为理论物理的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十分抽象。因此,物理理论的学习,是感性认知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物理理论,认知物理世界,将自身与物理的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积累理论物理知识,加上自己的思考,给自己形成立体的物理思维模式。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发挥良师益友的功能,首先,协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新知识和老知识相互结合。其次,老师也要引导学生构建认知体系,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应当尽力协助学生培养对理论物理的兴趣。理论物理本身是十分有趣的,有多种方式可以感知,包括观摩,听讲等。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会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思路跟不上,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慢慢产生了厌恶抵触的心理。理论物理公式繁多,推导过程繁杂,理解起来也晦涩,甚至感觉实际生活中没有用途,因此,部分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缺乏认知的缘故。

四、创新教学模式

物理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传感器,蒸发致冷

 

在物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和现象进行实验,比“正规实验”更让学生感到富有亲切感、新奇感和熟悉感,从而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文中利用传感器技术对蒸发致冷进行了探究,现与大家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时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为什么会感觉到凉?而用水擦在手背上,为什么和酒精擦在手背上会有不同的感觉?

创设问题情境是物理教学过程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思维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探究学习的开始。

二、探究活动

(1)实验装备

器材:装有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的PC、数据采集器、数据线、温度传感器(-10℃~+110℃)、铁架台、棉团。

(2)实验步骤

1.用数据线把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然后将温度传感器(-10℃~110℃)与对应的数据采集通道连接,并启动数字化实验室系统软件。

2.将棉团轻轻地系在温度传感器触头端,如图1所示。

图1

3.打开数字化实验室系统软件菜单,设置数据采集样点时间间隔为0.2秒。为了实时动态记录棉团中酒精或乙醚蒸发时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将显示模式选取“示波”方式。用酒精浸湿棉团,观察温度曲线的变化情况物理论文物理论文,如图2所示。

图2

4.用乙醚代替酒精,操作同3,将棉团用乙醚浸湿,观察温度曲线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5.在坐标绘图中同步显示“时间一温度” 曲线上, 点击鼠标右键就可以得到坐标显示如图2、3 所示。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

1.波形显示窗口清晰地描绘出了棉团中酒精或乙醚蒸发时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酒精浸湿棉团(29.40℃),并使其在空气中自然蒸发,棉团由29.40℃经过690s后温度下降到20.13℃,从图2中可以看出,酒精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棉团温度降低,用手轻轻接触棉团,会感到凉,蒸发可以致冷。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酒精刚开始蒸发时温度降低得快,而随着时间增加,温度降低趋势变缓,这是因为随着棉团中酒精的蒸发,棉团中酒精含量就慢慢变少,实际上减小了酒精蒸发时的表面积;同时,随着酒精的蒸发,剩余的酒精温度变低,酒精蒸发也会变慢,致使温度降低趋势变缓论文下载论文格式模板。

2.用乙醚代替酒精,将棉团用乙醚浸湿,观察温度曲线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基本上和酒精蒸发一样。但是,乙醚浸湿棉团(29.40℃),并使其在空气中自然蒸发,棉团由29.40℃经过105s后温度下降到0.00℃,从图3中可以看出,乙醚蒸发很快,温度降低得快,吸收热量多,乙醚蒸发致冷效果好。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蒸发过程中,比平均动能大的分子飞出液面,而留存液体内部的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变小,如外界不给液体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蒸发过程吸收热量,蒸发可以致冷。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物理论文物理论文,液体表面积越大,致冷效果越好。

3. 进一步实验探究

从以上探究和分析可以预见,学生对蒸发致制冷有了基本的了解。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快,蒸发快?增大液体表面,能使温度降到更低?空调和冰箱是怎样制冷?同学们针对上述猜想和假设, 进一步实验探究。

四、实验总结

利用温度传感器对蒸发致冷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学生了解到蒸发过程吸收热量,蒸发可以致冷。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液体表面积越大,致冷效果越好。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蒸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实际探究活动中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毫无疑问,以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实验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实时、高效、灵活处理各种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具有便捷的交互功能,将数值、图像、文字展示出来;可以使师生从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探究问题的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展,从而提高了探究能力。数字化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新的平台,为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提供了新的契机。

物理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凸凹”对比显特性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极其平常的现象,我们大多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殊不知,在这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却饱含着我们不一定知晓的奥秘!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和探索,这些奥秘将永远不会被你所发现。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现象1:炎热的夏天,为了降温解暑,我们常常可以自制冰棒。在自制冰棒时,我们总是先把配制好的原料灌满冰棒模,然后放入冰箱冷冻。过一定时间后再取出时,“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原来明明是与冰棒模口平齐的饮料,结冰后竟然“长大”了许多,向外“鼓”了出来,如下图1所示。

现象2:“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在点燃蜡烛后,就有熔化的“泪”―――蜡水流下,但当圆圆的一滴蜡水冷却后,蜡水中间却凹下去一个坑。如图2所示。

【探究过程】

一、发现问题

当温度降低后初中物理论文,有的液体体积增大了,但有的液体体积却是缩小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二、提出猜想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及猜想。

甲:水结冰时膨胀了,表明物体温度降低时体积要增大。

乙:蜡水凝固时向内凹进,表明物体温度降低时体积要缩小。

丙:有的物质降温体积缩小,有的物体降温时体积增大。

由以上实验探究过程,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你更支持谁的看法?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刊网。

三、实验论证

将水、食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发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都向内凹进。

四、归纳结论

①除了_________以外,一般的液体凝固后体积都要_______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之间的距离要变______________;

③一般情况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要变_____________。

五、反思与交流

某同学家利用寒假的时候,除外旅游了一个星期,走时为了方便回来后的洗漱,特意把暖水瓶都装满了开水,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外出的时正值大雪,几天过后回来,不仅没有水洗漱,反而热水瓶也破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面的实验基本上包括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讨论。

猜想与假设:对于某种猜想的正确性,应该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进行判断。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现象;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只看事物或现象的特殊性,而忽略其普遍性。

实验论证:物体处于固、液、气三态的原因正是由于分子的排列上有所不同。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不易被压缩。液态物质中,分子排列较为紧密,气态物质中初中物理论文,分子间距很大,容易被压缩。所以大多数物质固态体积比液态的体积小,液态的体积比气态的体积小。

水是比较特殊的物质,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使得冰晶体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液态水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

反思与交流:热胀冷缩是人们熟知的自然规律。但也有例外,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

答案:二、丙,一般液体变为固体,分子结合变得紧密,体积变小,而水发生反常膨胀。

四、交流①水,变小;②小;③大。五、4℃的水热缩冷胀

物理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

 

“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它是学好本章的基础,所以做好这个实验尤为关键。

对原实验的分析:

现在课本上主要采用两种演示方法:一种是用当下流行的激光笔来做(图1),光路比较清晰,效果明显,但展现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平面的光路,缺乏立体感。另外一种演示方法是利用太阳光(图2),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喜闻乐见,但它不能清晰地将光的传播路径展现出来,尤其是当太阳光穿过凹透镜时,纸面上的光斑非常微弱,不便观察,实验效果比较差。

对原实验的改进:

实验器材:大小薄壁烧杯各一个、禅香、铁丝支架、火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直径比小烧杯的直径略小)、手电筒

实验原理:巧设烟雾,利用烟尘微粒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实验过程:

1.取干净的薄壁烧杯大小各一个,倒扣叠放在一起,分别用支架将点燃的禅香放入大小烧杯中各三根初中物理论文,如果烟雾产生太慢,还可以再加几根,等烧杯中充满烟雾时,将两烧杯中的禅香取出论文的格式。

2.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向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图3)。

3.抬起小烧杯,在大烧杯的底部放上凸透镜,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向下照射,这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小烧杯里的光束没有发生改变,而大烧杯中的光路却向中间发生了偏折,证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4)。

4.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当大烧杯的底部换成凹透镜时,大烧杯中的光路向两侧发生了偏折,证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图5)。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烧杯和烟雾的设置将光的传播路径清晰地展现出来,使整个实验变得更加合理、完整。

物理论文范文6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