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九年级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九年级教案范文1
教材
1、中长跑
2、立定跳远
重点
克服极点,提高中长跑的水平
难点
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及用力方法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明确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中长跑的基本技术,逐步做到动作轻松、自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时 间
次 数
组织教法、学法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准
备
部
、
分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和任务;
4、一分钟安全教育及见习生的安排;
5、学生慢跑5圈(学生活动)
6、徒手操(学生活动)
①头部运动
②肩部运动
③扩胸运动
④体转运动
⑤腹背运动
⑥弓步压腿
10分钟
200m×5
4×8
4×8
4×8
4×8
4×8
4×8
1、队列如图示
€€€€€€€€€€€
€€€€€€€€€€€
‚
2、对教学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进行教育。
3、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呈两路纵队田径场的外圆慢跑。
4、队列如图示
€€€€€€€€€€€
€€€€€€€€€€€
‚
5、教法:由教师喊口令,带领学生一起做
6、要求:动作幅度大,充分活动各关节
基
本
部
分
7、中长跑(学生活动)
训练不足及体适能状态较低的人,通常在运动开始后不久(特别是长跑运动),就会有两腿发软、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等感觉。在运动生理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极点”或“撞墙”。“极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
15分钟
7、教法: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以及克服极点的方法。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时 间
次 数
组织教法、学法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基
本
部
分
惰性造成的。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四肢肌肉能迅速适应,进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等,都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体内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积聚,使植物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遭到暂时破坏,表现为“极点”的产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与训练水平、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有关,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极点”出现得晚,持续时间短,身体反应也较轻;反之,“极点”出现得早,且持续时间长,表现得也较重。发生以上的现象,是由身体从平常安静的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体内各器官及系统都需要一段时间作为适应。训练水平低及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足,都会增加出现“极点”现象的机会。反过来说,运动前做足准备活动,及体适能状况得到改善后,“极点”现象就会推迟或减轻,甚至不再出现。
①男1000m计时跑(学生活动)
②女800m计时跑(学生活动)
③男800m加速跑(学生活动)
④女600m加速跑(学生活动)
8、立定跳远(跳台阶)(学生活动)
X1
X1
X2
X2
X15
8、要求:
①动作自然,步幅开阔,身体重心高,协调性好
②积极练习,仔细体会动作
9、注意学生练习时的不安全行为
结
束
部
分
9、放松活动
10、集合小结
11、收拾器材宣布下课
10、组织:同徒手操
教法:教师喊口令与学生一起练习
要求:充分放松
教
学
后
记
预 计
负 荷
练习密度58 %;平均心率147 次/分
场
地
器
材
九年级教案范文2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实验]:演示课本第90页:活动与探究
[板书]:方案一:白磷燃烧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②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P
+
O2
P2O5
注意事项:1.密封体系
2.小球起到缓冲作用。
[板书]:方案二:CuSO4与Fe的反应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Fe
FeSO4
+
Cu
[讲解]:在这两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板书]: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总结板书]: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a.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
反应后天平失去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Na2CO3+
HCl
—
NaCl
+
H2O
+
C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Na2CO3
)
+m(HCl)
=m(NaCl)+m(H2O)+m(CO2)
所以
m(Na2CO3)
+
m(HCl)
﹥m(NaCl)+m(H2O)
中学教案纸
[板书]:实验5-1
镁条燃烧实验
[总结板书]:a.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Mg+O2
MgO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Mg)+m(O2)=m(MgO)
所以
m(Mg)
﹤m(MgO)
[板书]:但是,燃烧后有一些氧化镁残留在坩埚钳上,还有一些氧化镁在燃烧时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因而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小。
[板书]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教师活动]:(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3.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意图]: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等)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白磷燃烧实验:a.现象: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②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P
+
O2
P2O5
中学教案纸
注意事项:1.密封体系
2.小球起到缓冲作用。
CuSO4与Fe的反应:a.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Fe
FeSO4
+
Cu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a.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
反应后天平失去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Na2CO3+
HCl
—
NaCl
+
H2O
+
CO2
实验5-1
镁条燃烧实验:a.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Mg+O2
MgO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九年级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 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物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N、P、K化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肥、农药使用“利弊”的思考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境的。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用物理方法区分化肥
教学难点:区分化肥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相关材料
碳酸氢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硫酸钾、蒸馏水、试管若干、试管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农民种植农作物是不是种好了就不管了,只等收成就可以?
农民伯伯们是采用什么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板书]化学肥料
师:简介化肥
[习题]展示几种化学肥料,学生进行分类
[总结]介绍复合肥,化肥的简单判断
师:展示常见的化肥
[习题]
课本P84
1
师:点评总结
[板书]
钾抗倒伏磷抗旱,枝叶黄瘦施用氮
师:点评总结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习题]某同学家中种植的植物,叶片发黄,枯焦,你认为应该施加下列哪种肥料(
)。
A.
过磷酸钙
B.
氯化钾
C.
尿素
D.
硫酸钾
实验探究活动
[总结]
物理鉴别方法总结:
一看外观
二闻气味
三看溶解性
[习题]课本P85
2(2)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
阅读课本P79-80
认识常见的几种化肥并能对其进行分类
对几种化肥进行分类,并认识什么是复合肥
了解常见的化肥
(1)学生分别讲台讲述三大肥料的作用
氮肥
磷肥
钾肥
(2)学生上讲台讲述使用化肥的利与弊
学生实验
观察
记录
总结
创设真实问题情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及时进行反馈,学以致用
,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锻炼学生口头表述能力
认识化学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使用化肥及农药的意义
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化学肥料
1.
化肥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钾抗倒伏磷抗旱,枝叶黄瘦施用氮
2.
九年级教案范文4
1“卓越计划”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卓越计划”对专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需要全面提高,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动涉猎多个学科知识,触类旁通,才能融会贯通。②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青年教师需要弥补自身能力缺陷,长期投身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积极参与各个实践环节,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现象和问题的能力。③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创新是引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4],青年教师首先应该从主观上具备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更加“接地气”地深入企业和社会,积极寻找工程问题中的创新点。④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青年教师不能“纸上谈兵”,需要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积累工程经验,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教学模式,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⑤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卓越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5],青年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学习世界上工程教育强国的先进国际化工程教育理念,完善工程教学方法。⑥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要敢于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亲身实践,提升自身的工程教学能力素质。
2青年教师队伍工程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主要是80后的一代,他们经历着时代转型期的各种多元社会思潮和压力的挑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特点: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坚定清晰的理想化追求目标,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青年教师面对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家庭生活等现实问题时,理想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到教学之中,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更新,甚至照本宣科,也限制了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因此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当前青年教师更加重视科研的形势下,在评职条件和学校政策的指引下,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纵向课题甚于横向课题的研究,更喜欢发挥自己擅长的理论研究特长,封闭在实验室内,在学术期刊和著作中探寻创新的思想。极少一部分青年教师能够长期投身于企业的交流沟通,安心的深入企业之中,虚心听取现场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很难正确反映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卓越计划”专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设计
经过研究与实践,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设计了以下相关层面培养方案。
3.1院系培养方案
①实行导师制。所在单位要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作为其导师,通过以老带新进行传帮带。②纳入团队培养计划。推行“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人才组织和培养模式,帮助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调研、申报、研究及实验等环节,扩展工程实践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体会理论知识的工程背景和物理意义,有助于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③搭建交流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学术和教学经验交流,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改进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鼓励参与国内与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提升青年教师国际化工程教育能力。④实施课题支持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和主持课程改革建设,明确所承担课程的定位,准确理清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等环节,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⑤优先资助出国研修。分批推荐和资助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开展合作研究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科研能力。
3.2学校培养方案
①完善岗前培训。高校应该适时改善岗前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为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量身制定培养方案,鼓励和监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教学能力培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②优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适当减轻青年教师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改变过去单纯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科研论文,逐步转向侧重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鼓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建立起满足“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③增强校内实践教学。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参与指导实践环节的体验和创新过程,长期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此外,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和研究室平台建设,增加工程实践设计和操作能力。④配套激励机制。明确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鼓励青年教师扎根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回校后,考核与津贴分配上切实保障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健康成长。
3.3企业培养方案
①配备现场导师。建立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践基地,为挂职青年教师配备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现场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②安排工作任务。让青年教师亲自承担适当的企业工作任务,参与企业生产相关专业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及修理等各个实践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工程问题解决能力。③提供科研项目合作机会。充分利用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创造和提供青年教师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和制造的机会,增强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和开阔工程实践视野。④选送“双师型”青年教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宽教师渠道,企业选送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专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同时利用高校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氛围,不断拓展“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工程科学知识,回到企业后,也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生产服务。
4结语
建立一支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是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和首要问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院系、高校及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协同规划、合作与大力支持。
作者:唐友福 丛蕊 徐艳 李治淼 张强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2]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3]曾丽娟,马云阔.大工程观理念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4,30(6):100-103.
九年级教案范文5
水的组成(学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氢气了解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
知道水的组成
3.
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4.
能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
活动一
认识氢气
氢气的物理性质
色、
臭、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氢气的化学性质
氢气具有
性。
(氢气燃烧的现象:
点燃氢气前要先
。)
活动二
探究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实验
2.
实验现象
表一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产生
产生气体体积
产生气体体积
两玻璃管中气体体积比
负极气体体积和正极气体体积比约为
表二
正极端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
现象
解释
正极产生气体是
负极产生气体是
3.
问题讨论
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几种新物质?
你通过哪些实验现象和事实能得到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4.写出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
活动三
完善物质的分类
总结完成下面物质分类图
物质的分类
决定纯净物、混合物的依据是:
的种类
决定单质、化合物的依据是:
的种类
【自主体验】
1.有关水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物质
D.证明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大小
2.下列气体中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氮气
D.氧气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医用酒精
B.液态氧
C.碘盐
D.洁净的空气
4.
下列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的是
(
)
A.电解水
B.分解过氧化氢
C.加热高锰酸钾
D.硫在氧气中燃烧
5.氢气是一种_______色________臭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火焰,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会发生__________,所以点燃氢气前,必须先__________。
6.水的组成:右图为电解水实验,请你回答:
(1)接通电源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2)接负极的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可以用
检验,现象是
。
接正极的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
,可以用
检验,现象是
。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
(3)上述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4
)
上述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
7.组成中含有___________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8.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写序号)
①空气
②氧气
③二氧化锰
④高锰酸钾
⑤铁粉
⑥氮气
⑦海水
⑧冰水混合物
⑨过氧化氢溶液
⑩二氧化硫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_
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九年级教案范文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1、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2.将体积相等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已调平的天平两托盘上(没有超过天平的称量),则(*)A.天平失去平衡,向铁球一端倾斜?B.天平失去平衡,向铝球一端倾斜?C.天平仍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3.(2010年广州中考题)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如图2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代表物体),其中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ABCD
5.初三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0.2582mB.25.82dmC.25.818cmD.25.818mm
6.位于市区商业大楼旁的观光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内乘客可透过电梯的玻璃观看路面的树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
7.(2010年广州中考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8.如图5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9、图6所示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10、(2010年广州中考题)如图7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11.下列几个事例中,不属于惯性知识的是()
A、锤头松了,把锤头的一端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B、浇水时同时用手向前送水瓢,瓢静止后,瓢里的水正飞落在前方的土地里
C、紧刹车时,乘客会向车运动地方向倾倒D、运动员赛跑穿钉鞋提高成绩
12、一辆匀速直线运动的马车,下列说法属于平衡力的是()
A.马车对地面的压力和马车受到的拉力B.马车所受的重力和马车受到的拉力
C.马车受到的地面摩擦阻力和马车受到的拉力
D.马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马车对地面的压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1)我们确定物体是否运动,必须先选定;如图8所示,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的盘面是(选填“运动”或“静的。)
(2)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9甲、乙所示,如果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运动(选填“左”或“右”);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慢的物体是(选填“小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
14.(1)图10是某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的图线,从图中可知此物质的密度是kg/m3;当该物质的体积是3cm3时,则该物质的质量是g。
(2)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由图11可知:线段AB表示物体,线段BC表示物体。
15、(1)如图12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方向向_______(左/右)。
(2)、宇航员与其所穿的衣服、装备中总质量为100kg,则他在地球上受到的总重力为_____.在飞向太空站时,宇航员的质量为kg。(g取10N/kg)
16.(1)热气球是利用球内的热空气比球外的冷空气的密度要而能够上升的,当热气球的体积增大时,则球内的气体质量,密度。?
(2)有一团细铜丝用天平称其质量是0.89kg,测得它的横截面积是2mm2,这团铜丝的长度是m。(ρ铜=8.9×103kg/m3)?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7、如图13(a)是正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请画出足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18、如图13(b)所示,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木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19、如图13(c)所示,请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四、计算题。(20题7分,21题8分,共15分)
20、(05年广州中考题).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3.5m×2m×0.6m,额定载重量为4t。问:(1)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汽车载重量为多少?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kg/m3.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泥沙?
21、如图14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车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小明所乘坐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15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3)若以小明所带的帽子为参照物,出租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车号GT—A2138
日期2007-9-12
上车7:10
下车7:28
单价2.6
里程4.2
金额15.20
五、问答题(5分)
22、乘客在公交车的门中写着“车未停稳,请勿下车”的提示。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样提醒的道理。
六、实验与探究。((第23题每空1分,第24题每2分,第25题每空1分,一共16分)
23、为了探究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小刚做了下面的3次实验,如图16是小车从相同的斜面上滑下,分别在木板、毛巾、棉布表面前进一段距离后停下来的情况。
图16
实验1实验2实验3
①由图可知实验1是小车在表面,实验3是小车在表面。
②小刚用什么方法使小车在进入不同的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③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会越。
④推论:如果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小车将
2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三次实验如图17所示。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运动。
(1)由实验甲、乙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由实验甲、丙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5、(2010年广州中考题)小铃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a)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25所示.
(b)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c)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26.
(d)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筒,如图27.
问:(1)工艺品的质量m=g.
(2)实心铜块的体积V=cm3.
(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密度比铜的密度.(选填“大”、“小”).
(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
否可靠?为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
BACDADDBADD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1)(2分)参照物运动
(2)(2分)右大卡车
14.(1)(2分)1.0×1033
(2)(2分)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静止状态
15、(1)3.6向左
(2)1000N100
16、(1)小,不变,变小;
(2)50
三、作图题(每小是3分,共9分)
(略)
四、计算题(20题7分,21题8分,共15分)
20、解:
(1)车的载重:
m=ρv=2.4×103kg/m3×(3.5m×2m×0.6m)=1.008×104kg
(2)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泥沙:
m1=4t=4000kg
V1=m1/ρ=4000kg/2.4×103kg/m3=1.66m3
21、解:(1)由图14可知:,(1分)
根据,则出租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分)
(2)由图15可知:,且(1分)
所以,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3分)
(3)出租车是静止的。(1分)因为出租车相对小明的帽子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1分
五、问答题(5分)
22、答案:车未停稳时,人处于运动状态,下车时,脚在外力作用时,由运动变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的原来运动状态,所以向前运动。容易倾动。
六、实验与探究(第23题每空1分,第24题每2分,第25题每空1分,一共16分)
23、(1)毛巾木板
(2)同一斜面同一高度
工(3)摩擦阻力长
(4)做匀速直线运动
24、(1)压力大小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5、(1)8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