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命题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命题作文范文1
怎样才能拟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呢?我主要从巧用修辞这方面浅谈标题创新。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标题中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你的文章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此类情况极为常见。
一、运用比喻。比喻常常使标题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且能引起人们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以“诚信”为话题:《永远的人生彩虹》《诚信,腾飞的基石》《诚信是金》;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走出感情的沼泽》《感情不是保险绳》《放下感情的叶片》;以“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为话题:《自信的手杖》《信心是帆,意见是船》;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阳光与风雨同行》《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二、运用设问或反问。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影响吗?》《岂以亲疏辨好恶?》《怎一个情字了得?》;以“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为话题:《敢问路在何方?》;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偶然?必然!》《什么?----“是该这样!”》。通过设问拟题,能引人注意;用反问拟题,可加强语气。
三、运用拟人。以“诚信”为话题:《诚信漂流记》《诚信喊冤》《天空的诉说》;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岁月的脚步》。这样拟题,使人感到亲切,也容易产生共鸣。
四、运用双关。以“诚信”为话题:《生命“诚”可贵》就是利用汉字谐音双关的特点,巧借相似联想,是标题显得新鲜含蓄,富有韵韵味。
五、运用对偶。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血浓于水,理大于情》《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初思诸事出人意,后想又在情理中》;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微笑竞争,携手同行》《自私自利,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
六、运用仿词。仿照现成的词,临时造出新词,就叫仿词。运用仿词拟题,新颖别致,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如,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莫让感情蒙蔽眼睛》《月若有情月长吟》《桃花源祭》。
七、运用通感。通感就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融合,使之互通的一种修辞方法,亦称“移觉”。如《我闻到了阳光》,把视觉、触觉能感受到的阳光,让人的嗅觉来完成。窗外,阳光明媚,各种花香,钻进鼻孔,沁人心脾。花香,不是阳光的功劳吗?再如《温暖的黑板》《甜甜的教鞭》,同样把嗅觉、触觉和视觉进行沟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初中命题作文范文2
2008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五年,也是全国各地新课改年级全面进入中考的第一年。综观2008年的中考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命题者正在努力发挥材料作文的长处。
一是在材料中明示写作话题。以往的做法是,给出两则甚至三则材料,让考生找出它们的“交集”作为话题。但是,这样做无形中延长了读题时间,增大了审题难度。现在的做法是,在一则材料中明确地告知话题。比如沈阳卷一开头给出一句话:“吉姆·罗恩总喜欢向周围的人传授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向蚂蚁学习,因为它们有4个关于成功的哲学。”之后分别列举出“深谋远虑”、“永不放弃”、“全力以赴”、“积极进取”这4个成功的哲学,并分别进行解说。这样一来,写作话题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二是直接给出应写话题的意义阐释。比如台州卷材料的第一句话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首先就锁定了写作话题。
三是在过渡语中明示写作重点或者切入角度。武汉卷的题目中三言两语陈述材料之后,提出了“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命题者要求考生抓住“一句话”,写出其带来的力量及其产生力量的原因。以上做法,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让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更加明确,让作文评分标准更加统一。
少年是激情满怀的年龄,写作更需要激情铺垫。所以,命题者在题型选择上突出和保持理性的同时,注意昭示和点燃激情,着意拟出饱含激情的标题。比如“向前,向前,向前!”(北京卷)、“______的呼唤”(长春卷)、“那一刻,我们______”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二选一(河北卷)、“聆听______”(苏州卷)、“激情,在心中点燃”(泰州卷)等,可以这样说,这类“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叶圣陶语)、应和青春心理和激荡学生情怀的题目比比皆是。用诗化语言引导,将成为来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
初中命题作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话题作文;训练;时机
一、初中话题作文训练的最佳时机
我认为初中话题作文训练的最佳时机是初三,这与话题作文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和年龄构成有很大关系。首先,话题作文和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不同,话题作文是一种极为开放的文体,对学生自主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写作能力,而初一的学生作文训练尚处于基础训练阶段,如果让他们来写话题作文,明显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会扼杀他们的作文写作热情。而初三年级的学生,心智相对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会表现出适应性。
二、初中话题作文训练的序列安排
初中话题作文的最佳训练时机是初三,这就决定了留给学生进行话题作文训练的时间只有一年,教师要利用这一年时间提高学生的话题作文写作能力,必须要深思熟练,科学地安排话题作文的序列。首先,在话题作文训练的开始阶段,要做到命题作文向话题作文的自然过渡。
即在话题作文训练开始之初,不宜单刀直入进行话题训练,可以从学生惯写的命题作文入手,让学生对同一命题,既写命题作文,又写话题作文,让学生在这种双重训练中慢慢认识话题作文,学会写话题作文。
其次,要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文体写作话题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挖掘话题关键词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强化学生提炼话题关键词能力的训练,避免学生解读话题不清,出现跑题。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话题细化提炼训练,让学生在看到话题作文时,具备分析话题的能力。最后,就是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进行开放的作文创作。
综上所述,初三年级是进行话题作文训练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时期,并安排好话题作文训练序列,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话题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话题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菲菲.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性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2).
初中命题作文范文4
关键词:半命题;补题;结构形式;补题原则;补题技法
半命题作文兼顾了出题者的指引方向和考生的自由选择,其题型灵巧、活泼,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作文时的立意与构思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很受人们欢迎,成为日常训练和考场作文的主要题型之一。
半命题作文成功写作的关键是补题,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题目是作文优劣的第一窗口。题目的优劣,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因而补写一个正确、鲜明、新颖的标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就半命题作文如何补题的问题作一些阐述。
一、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
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部分由作者去补充。这种题目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
1.命前半题
如:“生活需要______”。
2.命后半题
如:“______的乐趣”,“______,我最需要”。
3.命首尾部分
如:“在充满______的日子里”。
4.命中间部分
如:“______真______”,“把______带给______”。
二、半命题作文补题原则
1.熟悉性原则
即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在平时的积累材料中是比较多的。一般来讲,可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
从学校考虑:可填“同学情、师爱”等;
从家庭考虑:可填“亲情、母爱”等;
从社会考虑:可填“信任、诚信”等;
从自身考虑:可填“乐观、豁达”等;
从自然考虑:可填“绿色、和谐”等。
2.贴切性原则
标题范围要尽量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
例:“我学会了______”,可填“宽容”“摆渡自己”等。
3.新颖性原则
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是符合社会潮流的,新鲜的。
例:“我关注______”,可填“雾霾”“神舟十号”等。
4.正确、深刻性原则
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能够提示正确、深刻的主题。
例:“我懂得了______”,可填“拥有现在”“母亲的唠叨”等。
三、几种创新补题技法
1.与众不同“唱反调”
要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有时候还得妙用逆向思维,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也就是来个“唱反调”。这样的题目往往会受到更多的瞩目。
如“我的自信来自于______”,一位学生将题目补为“我的自信来自于不怕失败”,没有陷入“你的鼓励、执著、勤奋”等固有思维,作者写自己在学习中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坚强的心理考验,最终取得了成功,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的朝气蓬勃的风采。
2.提升立意高一筹
(1)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从理想、信念、责任的高度来看待人事、分析问题,这样形成的思想才有高度。例:“我想起了 ______”,可填“那一声嘱托”“一片绿色”。
(2)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类古推今,这样的见解才有深度。“我想起了______”,可填“屈原”等。
3.大题化小找切点
这里所说的切点,是指拟题的角度、出发点。“大”是指范围宽而抽象;“小”是具体、实在、形象的意思。初中生的人生阅历尚浅,对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问题等还缺乏记叙和把握能力,因此在补题时要力求从小角度入手,用心写出大意义来。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实用的方法:
(1)将要补充的内容细化成具体的事物:如“善待 ”,有学生填写“生命”。“生命”是一个大而抽象的事物,以学生的阅历是很难将其说清楚;我们可填写一个具体的事物,如:“善待小鸟”。这样将“生命”这个抽象、笼统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就容易写了。
(2)将补充的内容加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例:“善待______”,如补充为“善待老人”,那么这个题目就显得模糊,不能明确写作对象;如补充为“善待留守老人”,那么这个题目就有了明确的写作对象,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爱留守老人这一社会化现象。
4.真情实感感染人
已故作家冰心说过:“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如“当我面对 ______”,一位学生将题目补充为“当我面对第一封男同学来信的时候”,作者面对早恋这个敏感的话题,勇于把自己的那段感情经历真切地袒露在读者面前,以及后来在小树林冷静恢复理智等心理过程,写得真实可感,体现了积极健康的主题思想。
5.吃透题意巧构思
首先将题目意思理解全面,分析透彻,不能漏看一字,不要误解一词。如题目“读______”,这里的“读”字,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之外,还含有“欣赏”“体味”“探究”等意思,因而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自然,或某种社会现象。一位学生将题目补充为“读父亲”,标题新颖、独特,文中把父亲比喻为“一本包含哲理的书,书页间流露着伟岸、正直,耐人品读”。
另外,考场作文,时间是有限的,还要认真读题,看题中有没有举例性提示,语言说明性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如果有,有的则要进行理解,有的可视作参考,有的则要遵从。根据提示确定了所写的范围与文体,可事先多补几个题目,根据自己对材料的取舍和驾驭能力,反复斟酌,优中选优。不能不假思索地随意补充题目,应考虑好适合自己的写作范围与文体,否则等于给自己套上了枷锁,难以下笔,给写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初中命题作文范文5
关键词:开放式;作文教学;评价方法;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教师给出作文题目或是提供相关材料,然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写作,完成后交由教师批阅,最后还要在下一次作文课进行必要的讲评。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精批精改”,甚至要面批一些学生的作文,要在学生的错误处留下必要的标记,要求学生进行订正,并在文末写下评语。可以说,这样的写作教学一直是我们所沿袭的作文教学模式。面对新形势,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改革作文命题方式,实现写作内容的开放
命题作文往往存有弊端,因为同一个班级甚至是同一年级的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写同一个题目,有时候还会因为作文题目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他们无话可写,于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生编硬造,出现雷同甚至抄袭现象。曾经,我们以《我的妈妈》为题要求学生习作,结果有一个班里有两个学生没有及时上交作文。经过多次询问之后才得知其中的缘由,原来这两名学生一个在童年时父母离婚了,由爸爸抚养,妈妈远嫁他方,不久爸爸也不辞而别,只好随年迈的奶奶生活。另一个去年母亲因病去世,现在跟爸爸和姐姐一起生活,那个能叫“妈妈”的人早已不在,妈妈在他们的心里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母爱似乎早已与他们无缘,他们怎能写出自己的妈妈?尽管这是个例,但是,它仍然很现实地告诉我们命题作文存在的弊端。
假如我们改革命题方式和内容,把作文的命题权和习作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命题和把握写作内容,就会让他们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毕竟初中生有了小学阶段的写作基础。我们确立一个写人或叙事的文题,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因为熟悉,他们会得心应手,一定能写出内容丰富、文辞优美的文章。有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作文交上来以后,就发现了《那次我真的哭了》《我的初中生活》《我的烦恼》等习作,内容丰富具体,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几乎没有了雷同现象。毕竟,命题作文是教师要我写,而开放作文则变为我想写,我要写。学生的感觉不同,写作意图改变,作文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二、改革作文写作形式,实现写作形式的开放
通常,学校会规定每学期写几篇大作文和小作文,语文教材也对学生的写作数量有具体的要求。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是不够的。如果通过增加作文的数量强化训练,又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生也可能产生倦怠的心理。
改革作文形式则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写作才能。果戈里说过“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坚持写,不间断地写。例如,写日记、口头作文等都是课堂作文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于作文教学,我一直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而且,无论写人、记事还是状物,都要做到内容具体丰富;无论记叙、议论、还是说明、抒情,表达方式都要灵活多样。当然,教师必须指导,不要做任何损伤学生习作积极性的事。要持之以恒,让日记成为学生自由写作的天地,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我们常常只关注了学生的动手,即书面写作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动口,即口头作文训练。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因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应该先有口头作文后有书面作文。因此,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指导和训练,进而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与连贯性,促进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只有改变作文的单一形式,做到开放写作,多形式并重,才能为学生拓宽写作渠道,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改革作文批改形式,实现批阅方式的开放
传统作文教学从命题作文到批阅讲评,一直是教师在做。“全批全改”“精批精改”一直是作文批阅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学校领导的要求。教师也感觉应该这样做,甚至家长也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殊不知,优秀的作文绝非教师“改”出来的,而是教师“导”出来的。“全批全改”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进行必要的教研和教改。而且,严重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作文能力的提升。
改革作文的评改方式,要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改自评、互改互评。要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好。因为初中生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大,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在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作文意识,训练自己的写作技巧。这不是在为难学生,而是在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生对作文批改很有兴趣,他们很想知道他人对自己作文的认可度,他们的认真程度不亚于教师。在一次作文互改活动中,一个学生在他人作文中发现10多个错别字,给出的批语很恰当,效果很好。
当然,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不等于教师没事可做,教师要严格把关指导,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有针对地加以指导。不可以每次作文都要学生互批互改,教师必须参与批改,做到全员批、部分批、当面批相结合,以了解学生习作的第一手信息。
自批自改与互批互改打破了传统的批阅方法,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强学生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而培养其语文素养。
总之,改变传统做法,尝试开放性的写作教学途径,把写作权交给学生,实现写作内容、写作形式、批阅方式的开放,一定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命题作文范文6
一、学生亲身的经验是否写进作文会影响作文的真情实感
在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二、作文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国内由于应试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现行作文教学的失误
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
四、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c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