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nursing on health behavior,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 for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a total of 12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improvement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taken in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group to impro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ealth behavior on nursing work satisfaction.Result:After nurs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otal score (40.14 + 8.59), health behavior score (185.36 + 15.69) poi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and improve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8.4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79.69%).Conclusion: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d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Improving nursing;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aged;health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多种生活习惯病发病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冠心病对老年人群影响较大[1]。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相应症状,但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仍受到严重影响,且由于该疾病具有易复发性,对患者生命健康仍存在一定威胁[2]。相关学者指出[3],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本次研究通过对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探究其护理意义,特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28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28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6.59±5.13)岁,全部患者经检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年龄均≥60岁、病程≥3个月,并排除以下情况:1、患者伴有恶性肿瘤或其他慢性疾病;2、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3、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改进组及常规组,每组患者64例,其中改进组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5.71±5.47)岁;常规组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67.32±4.89)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饮食、运动、用药等进行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对改进组采用改进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2.1 住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与责任护理人员一同对患者资料进行查看,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其病情、身体机能及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通过在病房内摆放患者喜爱的物品等方式提高患者对治疗环境的熟悉程度,避免患者因治疗环境的该病而出现不适感[4];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指导宣传册及当场指导等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该病症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该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避免不良事件的?l生;3、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于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征[5],而患者又为老年人,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及焦虑等负面影响,并对家庭负担及痛苦等情况表现为过多担心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通过专业且易懂的方式,详细向患者讲述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每天与患者交流至少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5min,以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情,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消除其疑虑,增强其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4、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由于患者为老年人,因此家庭的关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信心[6],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通过常对患者进行鼓励,并实时照看在患者周围,提高患者对生活信心,避免患者听天由命等消极态度的出现。
1.2.2 随访护理 在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通过电话方式对其进行随访,对患者运动及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并保证通过时间≥10min,于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家访,详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对治疗的配合情况,协助并指导患者完成相应康复训练,并保证时间≥30min,在患者出院后2-12个月内,每个月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并针对上次随访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通话时间≥10min,并于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对其进行再次家访,巩固其护理效果。
1.2.3 运动及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及饮食习惯,制定相应饮食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营养、高蛋白且富含纤维素等食物,并根据其机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随访时,可适当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1.3 评价指标 采用CQQC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体力、病情、社会及心理状态等6方面,总分为154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并采用HPL评分表评价其健康行为,包括躯体活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6方面,总分为208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健康行为越好,同时在护理工作结束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
经过护理后,改进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40.14±8.59)分,与干预前及常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
2.2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均有所改善,且干预后改进组健康行为评分为(185.36±15.69)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
2.3 比较患者满意度
改进组护理满意度为98.4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69%(P
3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机能下降,导致冠心病治疗后,恢复速度较慢且病情易出现反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对其生命造成威胁,导致患者及其家属负担较重,同时,老年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7],且独自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较低,进一步降低了其恢复速度。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16-70岁,中位年龄48.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隐痛、乏力、恶心、呕叶、食欲不佳、泛酸、全身疼痛不适等症状。
1.2坚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应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目前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原因,我科采用三联疗法(羟氨苄青霉素+洛赛克+硫糖铝)治疗2周后,根治率达90%,疗效确切,症状控制满意。我们应给病人做细致耐心的工作,让病人坚持服药,正规治疗,并说明药物的用量,时间,用法,避免用药不当影响疗效。如硫糖铝应在饭前半小时,嚼服,羟氦苄青霉素宜饭后服用等。
1.3结果通过综合精心的护理,患者均能坚持正确用药与自我保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或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放松身心,注意腹部保暖。针灸和热敷(除出血外)解除胃痉挛,减轻腹痛。慢性胃炎恢复期,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有利于患者食欲的增加,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如噪声、不良气味等。鼓励患者晨起、睡前、进食前后刷牙或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舒适,促进食欲。
2.2心理护理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情反复,病程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甚至产生抑郁症,部分患者的疑惑,恐惧,所以护士应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的患者,耐心的工作做讲解,加强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康复计划,指导患者避免情绪紧张,保持负面情绪严重,药物治疗可予订明的乐观情绪稳定。我们部门经常使用谷维素联合多虑平治疗,效果满意。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它可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引导患者到正规的治疗,调整情绪和生活饮食习惯,避免各种诱因,多数病人可以长期控制症状或缓解,部分患者可完全缓解,患者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应定期复查胃镜及病理。
2.3饮食护理向患者讲解摄取足够营养的重要性,烹饪技巧,指导家庭改善,改造食物的色,香,味,刺激病人的食欲。饮食原则是少量多餐,高热量的定量进餐摄入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低胃酸后那些谁应该被煮透,为了促进消化和吸收,并刺激胃酸的食物,如汤,鸡肉等。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僵硬,油炸,油腻等不易消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酒,吸烟,餐后从事重体力活动;胃酸分泌谁避免吃高酸性,高脂肪的食物。可以给少量流食,如大米和胃酸出血。急性出血禁食。患者应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定期消毒,预防幽门螺杆菌(Hp)感染。
2.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对严重消化不良者,应观察每天进食量和品种,定期测体质量,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如血红蛋白浓度、血清蛋白等。注意有无呕血、便血、消瘦、贫血等病情进展表现。
2.5用药护理遵医嘱给患者以根除Hp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胶体秘剂:构概酸秘钾(CBS)为常用制剂,因其在酸性环境中方起作用,故宜在餐前0.5h服用。服CBS过程中可使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入。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便秘和大便呈黑色,停药后自行消失。少数患者有恶心、一过性的血清转氨酶升高等,极少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抗菌药物:阿莫西林服用前应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应用过程中注意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如皮疹。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可遵医嘱用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iz等拮抗。(3)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2.6对症护理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疼痛时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止痛,如针灸和热敷;也可用热水袋热敷胃部,以减轻腹痛。若有出血,按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严重呕叶者记录出入量,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急性胃炎 护理
急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其病变可以仅局限于胃底、胃体、胃窦的任何一部分,病变深度大多局限于黏膜层,严重时则可累及黏膜下层、肌层,甚至达浆膜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有上腹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呕血、黑粪,也可无症状,而仅有胃镜下表现。急性胃炎的病因虽然多样,但各种类型在临床表现、病变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诊治等方面有一些共性。大多数患者,通过及时诊治能很快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其病变可以长期存在并转化为慢性胃炎。
(一)一般护理
1.休息 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对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同时应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
2.饮食 一般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有利于黏膜的修复。剧烈呕吐、呕血的病人应禁食,可静脉补充营养。
3.环境 为病人创造整洁、舒适、安静的环境,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及温湿度适宜,使其心情舒畅。
(二)心理护理
1.解释症状出现的原因 病人因出现呕血、黑粪或症状反复发作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向其耐心说明出血原因,并给予解释和安慰。应告知病人,通过有效治疗,出血会很快停止;并通过自我护理和保健,可减少本病的复发次数。
2.心理疏导 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向病人解释精神紧张不利于呕吐的缓解,特别是有的呕吐与精神因素有关,紧张、焦虑还会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而树立信心及情绪稳定则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3.应用放松技术 利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术,减少呕吐的发生。
(三)治疗配合
1.病人腹痛的时候 遵医嘱给予局部热敷、按摩、针灸,或给予止痛药物等缓解腹痛症状,同时应安慰、陪伴病人以使其精神放松,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非药物止痛方法还可以用分散注意力法,如数数、谈话、深呼吸等;行为疗法,如放松技术、冥想、音乐疗法等。
2.病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评估症状是否与精神因素有关,关心和帮助病人消除紧张情绪。观察病人呕吐的次数及呕吐物的性质和量的情况。一般呕吐物为消化液和食物时有酸臭味。混有大量胆汁时呈绿色,混有血液呈鲜红色或棕色残渣。及时为病人清理呕吐物、更换衣物,协助病人采取舒适。
3.病人呕血、黑粪 排除鼻腔出血及进食大量动物血、铁剂等所致呕吐物呈咖啡色或黑粪。观察病人呕血与黑粪的颜色性状和量的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血、补液、补充血容量治疗。
(四)用药护理
(1)向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服用时的注意事项,如抑制胃酸的药物多于饭前服用;抗生素类多于饭后服用,并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应用止泻药时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及量,腹泻控制时应及时停药;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大多数是餐前服用,个别药例外;应用解痉止痛药如654-2或阿托品时,会出现口干等不良反应,并且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2)保证患者每日的液体入量,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性质调节滴注速度,合理安排所用药物的前后顺序。
(五)健康教育
(1)应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病因,如是药物引起,应告诫今后禁止用此药;如疾病需要必须用该药,必须遵医嘱配合服用制酸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
(2)嗜酒者应劝告戒酒。
(3)嘱病人进食要有规律,避免食生、冷、硬及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4)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为急性病,应及时治疗及预防复发,防止发展为慢性胃炎。
(5)应遵医嘱按时用药,如有不适,及时来院就医。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饮食 碳酸饮料 刺激性食物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 trophic gast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来越重,故有人认为CAG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本病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萎缩等,也有极少数病人无任何临床表现。由于本病发病率高,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CAG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饮食与CAG的关系
CAG的形成与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胆汁反流、免疫力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对证治疗。CAG患者的胃黏膜变薄,胃酸分泌减少,胃蠕动能力差,消化功能低下,营养吸收能力变差。因此,仅靠药物治疗不能完全奏效,应配合营养治疗。且本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加强饮食护理和指导对预防和治疗萎缩性胃炎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1.1碳酸饮料与CAG
人们都喜欢饮用冰镇碳酸饮料。这是因为冰镇碳酸饮料温度较低,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喝起来更觉清凉爽口。最常见的碳酸饮料汽水其实只是一瓶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另外有糖和香料),把大约2~3个大气压的二氧化碳密封在糖水里,就会有部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在水中就形成碳酸,汽水给人的那种刺激味道就是因为碳酸的缘故。盛夏酷暑,汽水虽然能消暑解渴,但不能一次喝得太多,否则就会冲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影响食欲。大量饮用冰镇碳酸饮料,由于对胃强烈的冷刺激,可能引起腹痛,加重萎缩性胃炎。
1.2刺激性食物食物与CAG
禁食生冷辛辣及不宜消化的食物是萎缩性胃炎病人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因为胃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器官,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首先在胃内进行消化,刺激性食物很容易损伤胃黏膜,尤其是本来就有CAG的患者。
辛辣食物主要包括刺激性较强的辣椒、胡椒、芥末面、生姜、咖喱粉和刺激性稍弱的大蒜、花椒、大葱等。适量吃辛辣食物能够调节口味,增强食欲。然而,萎缩性胃炎患者则应忌吃辣食。辛辣食物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胃痛。
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和钠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电解质。钠和氯在肾脏被重吸收可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胃酸形成,帮助消化。但是长期摄盐过多会出现胃肠粘膜被腐蚀而导致CAG,进而发展成胃癌。为了您的健康长寿,应掌握好食盐用量,吃清淡饮食。高盐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出现CAG和胃黏膜上皮细胞发育异常的危险分别增加1.5倍和6.2倍,癌前病变的危险性也增加。
此外,炒饭、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各式甜点、糕饼、油炸的食物及冰品类食物,高脂饮食等常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应留意选择。
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都有特异性,所以摄取的食物应该依据个人的不同而加以适当的调整,毋须完全禁食酸性食物。酸度较高的水果,如:凤梨、柳丁、桔子等,于饭后摄食,对CAG患者不会有太大的刺激,所以并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1.3产气性食物与CAG
有些食物容易产气,使患者有饱涨感,应避免摄食,如红薯、红豆、土豆、芋头、萝卜、南瓜及板栗等,都是极易在胃肠中产气的食物。这些食物进入胃肠后,在酒的作用下,经肠道细菌充分发酵后,会产生多量的硫化氢、氨气,蓄积在肠道中,便会引起胃肠胀气、暖气、烧心、反酸、腹痛等症状。特别应当提到的是红薯,它含有一种特殊的“气化酶”,能在胃肠中产酸、产气,许多人食用后胃肠多有不适。对于产气类的食物,食用时要有所选择,因人而异,餐桌上尽量少“碰头”。特别是萎缩性胃炎病人,食用一定要适量,不宜多吃。但食物是否会因产气而引起不适,因人而异,可依个人的经验决定是否应摄食。
1.4浓茶与CAG
有些人喜欢喝浓茶,是因为茶中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会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因为茶中含有少量有害微量元素氟,茶泡得太浓,喝得太多,会刺激胃酸和肠胃液增加,引起肠胃不适。要想健康饮茶,还要注意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忌饮浓茶。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5
暴饮暴食,“伤”
你肠胃没商量
暴饮暴食对肠胃伤害,与进食的量和质两方面相关。进食量过多,超过肠胃排空能力,就会出现上腹胀满、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暴饮暴食,吃的是大鱼大肉,喝的是高度烈酒,前者不易消化,在肠胃内停滞时间长,引起腹胀;酒精能直接损伤肠胃道黏膜,严重时引起胃出血。此外,喝酒还会引起肝损害,诱发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
管好“嘴巴”这道关,吃出健康
一是进食要定时定量。定时进餐,肠胃形成条件反射,消化腺分泌也规律,有助于消化;定量进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不给肠胃“添堵”。
二是荤素搭配得当。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不能光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在膳食中多安排一些膳食纤维含量高、增加肠道蠕动的食物,如黑木耳、糙米、海带、水果等食品,既营养又促消化。
三是细嚼慢咽。在嘴里尽量磨碎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
四是适量饮酒。酒只是用来调节聚餐气氛的,应适可而止。切忌跟朋友斗酒酗酒,过量既伤身体也伤感情。
特殊人群 加倍小心
慢性胰腺炎 本身就存在胰酶(肠胃的主要消化酶)分泌不足,大鱼大肉只会加重消化不良;且喝酒或进食油腻食物会诱发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呕吐,大过年时急诊住院就不吉利了。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管结石 油腻食物和动物内脏、酒精都会诱发胆汁分泌增加,诱发胆绞痛,严重时会出现化脓性胆管炎、胆道穿孔。
慢性胃炎、胃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慢性结肠炎 这些疾病恢复过程中要注重饮食调养,加强呵护。节假日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只会在还有伤口的胃肠黏膜上“撒把盐”,弄不好会引起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一旦发病 做好护理
消化不良 主要表现有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是胃肠负担太重所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少食多餐,必要时可以饿一顿;多进食促消化的红萝卜、山楂等食物;戒烟酒;餐后多散散步;肚子胀时可顺时针揉摩上腹部。这些方法都能起到消滞化食的作用。
急性肠胃炎 进食不洁食物引发细菌感染所致,首先表现为恶心、呕吐,继而腹泻。这类病人需多休息,注意保暖。病情轻者可自购整肠生、蒙脱石散、颠茄片、黄连素、氟哌酸(儿童如不过敏可用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调理;如病情比较严重,腹泻引起严重脱水(有头晕、四肢凉、脉搏细弱、尿极少或无尿等症状)时,应及时送医院输液治疗。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6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61~87岁,平均71.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中上段骨折3例,髋臼骨折5例,2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2例行动力螺钉内固定,8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46例患者在伤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并存1种16例,2种12例,3种6例,4种3例,并存的内科疾病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慢性胃炎、痛风、贫血及营养不良等。
2 老年人健康评估
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经济状况等5个基本内容[5]。
2.1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老人独立生活能力不仅与心理,躯体健康有关,而且还决定老人的社会功能。了解日常生活功能是确定老人独立生活能力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是评估老人健康的最重要的领域。建议选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见表1):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记分法设计的ADL评分表评定ADL能力。康复护理阶段应根据ADL评分表评定ADL能力有目的的制定具可行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和目标。
2.2 躯体健康评估:这是贯穿整个围手术期的重点,全面的躯体健康评估及护理干预是手术顺利进行有力保障和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2.3 心理健康评估: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和认知评估[8]。
2.4 社会健康评估:主要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评估。
2.5 经济状况评估。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尊重患者,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老年患者反应能力下降,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老年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担心拖累家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使患者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3.1.2 重视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积极治疗支气管及肺部原有疾病。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有:①指导病人取舒适。②亦可指导病人使用FG-1型功能锻炼器进行吸气肌训练。③指导患者深吸气屏住呼吸用力咳嗽的有效咳痰方法:患者先缓慢吸气,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收,需反复演示,咳嗽训练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3]。指导病人避免着凉,积极治疗支气管及肺部原有疾病,入院常规进行血气分析检查。
3.1.3 营养支持。老年人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一般下降10%,护士应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使机体处于术前最佳储备状态,评估病人每日出入量,每餐进食情况及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必要时请营养师会诊和按医嘱给予输红细胞或白蛋白。
3.1.4 术前禁食禁饮:临床术前禁食仍沿用至1946年的标准,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长时间禁食可以引起口渴、饥饿、烦躁、头痛、脱水、血容量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后果[1]。手术是一种创伤,这种创伤协同上述不良后果导致肌体消耗进一步增加,造成热量、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影响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消弱了防御感染的能力。
3.1.5 术前备皮:外科择期手术前1~3d进行剃毛备皮是我国历年来的护理常规之一,但近年国外许多研究报道术前常规剃毛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左爱英等在术前术野剃毛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中指出:术前术野剃毛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推荐彻底清洁后只剪去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不必进行常规的术野剃毛[6]。
3.1.6 术前宣教及功能锻炼指导:通过对病人术前通过宣教,让每个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细节、过程和有关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可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指导病人患肢踝泵及股四头肌锻炼方法。医护患间充分的沟通,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变被动为主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不但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还可减少相关治疗费用。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监测: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且合并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加上手术的创伤,病情变化快,因此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的重点。术后予常规心电监测,每30~60分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或以上。
3.2.2 伤口及引流管观察护理:本组病人有37例术后放置了伤口引流管,术后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对预防伤口感染至关重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干洁,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指导避免管道扭曲受压及脱出。
3.2.3 患肢的护理及专科观察:本组病人2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肢的护理对预防术后脱位起关键作用,指导病人避免内收外旋内旋及髋关节屈曲大于90度,尤其是内收外旋或内收内旋的合并动作。保持患肢外展15~45度中立位,必要时给予皮牵引制动。观察病人的患肢的皮温足背搏情况足部背伸曲活动功能足趾活动功能。患肢有无肿胀疼痛麻木等不适。
4 临床路径的护理运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疾病或手术所做的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避免护理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
5 总结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手术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它包括术前检查、健康评估、实施麻醉手术期间的监测、术中意外防治、术后观察、检测以及对并发症防治等环节的处理。每一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围手术期健康评估和运用临床路径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护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最重要的是能提高护理专科水平,保证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Jeannette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现状探讨.上海护理,2003,08(3)355
[2] 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屈波,张明学,杨明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7,11(11),965~968
[3] 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09(9),836~838
[4] 汤泓,汪四花,林芬.9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应力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08(8),689~690
[5] 贾在金.老年病诊断:老年人检验参考值和健康评估.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vol.23.No.3
[6] 左爱英,林媛,孙巧妹.术前术野剃毛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4):315~317
[7] 夏咏梅.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6,22(1):90
[8] 吴振云.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