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戒赌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戒赌名言范文1
关键词:明星代言风险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已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以著名影视演员、歌星、体坛名将、社会名人等各界明星作为企业和产品代言人的现象日益普遍。成功的明星代言能令代言的品牌相得益彰,蓬荜生辉,使目标消费群体倍感亲切和信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品牌个性特征与品牌代言人完全相悖,甚至有少数明星代言涉嫌虚假广告或违规广告,给消费者留下极差的印象。因此,有必要全面解读明星代言现象,最大限度发挥明星代言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明星代言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明星代言走上健康良性发展道路。
一、明星代言的内在涵义
明星代言,是以明星作为形象代言的方式来传达品牌独特、鲜明的个性主张,使产品得以与目标消费群建立某种联系,顺利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和视野,达到与之心灵的深层沟通并在其心中树立某种印象和地位。它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传播给目标受众,从而在品牌如云的市场中树立和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
二、明星代言的积极作用
(一)影响目标群体的购买选择
明星代言产品或品牌,通过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导致目标群体产生模仿、从众的行为,进而影响目标群体对产品和品牌的选择。因此,明星代言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营销宣传方式,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如美国超级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1984年代言耐克品牌后,以飞人乔丹命名的体育用品深得青少年喜爱。据专家估计,耐克仅仅借助乔丹代言及“Just od it”这一句天才口号,就使其运动鞋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8%升至47%,耐克公司也因此成为利用明星代言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典型范例。
(二)准确反映企业产品或品牌的市场定位
企业的产品因其目标市场、目标消费群定位的差异,所选择的明星代言方式是不同的。如著名化妆品公司欧莱雅旗下的“美宝莲”彩妆,它面对的目标是大众市场,因此,它选择的形象代言人大多是动感、绚丽的各界明星,如国际超级名模克里斯蒂・特灵顿、影视明星章子怡等,表现的是一种大众化的时尚流行文化;如周杰伦代言的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品牌,外表冷酷的周杰伦一句广告语“我的地盘我做主”,就打动了那些处于叛逆期、渴望自主的年轻人的心,非常符合动感地带年轻人的短信服务的定位,取得了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
三、明星代言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企业面临的风险
1、错用明星代言的风险
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明星作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之一,其影响程度的强弱要视产品而定。一般来说,明星代言对购买使用时十分显眼的服饰、耐用消费品等商品影响较大。对购买使用时不易被他人察觉的洗衣粉、食盐等家庭使用的小商品影响较小。但在代言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明星代言诸如零食、蛋糕、洗衣粉、杀虫剂、甚至女性卫生用品等家用小商品,这些产品明星代言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企业的营销风险较大。
请明星代言的代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从成本角度考虑,风险较大。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如果产品或品牌处于成熟期,在市场上已有相当的知名度,包装比较成熟,并且拥有良好的营销渠道时,请明星代言不仅作用不大而且是一种营销浪费,企业也会因此蒙受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2、代言明星选择不当的风险
首先,产品或品牌定位与代言明星个性不相符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例如因扮演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而名声大噪的影星王思懿,被国内某企业聘请担任其保健品的形象代言人,结果本来是治疗高血压和脑血栓的药物,却被人误认为是美容护肤品或女药物。而它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对王思懿并不熟悉的中老年人,即使知道,也有不少人对潘金莲这样的反面角色十分反感,其明星代言效应可想而知。
其次,产品或品牌代言过多的明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今许多明星的代言产品过多,而一个明星所代言的产品过多会产生 “稀释效应”。此外,如果明星代言的产品过多,消费者最终可能只记住明星风采,而会淡化甚至忘记产品名称。一些明星在与一家企业代言期结束后,短时间内又去代言其他相同或相近类型产品,容易给消费者造成混淆或反感,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据《化妆品报》对洗发水明星代言的调查:在看过广告之后,80%的消费者印象最深的是在广告代言中的明星,60%的消费者在记住广告明星的同时记住了洗发水的品牌,而只有10%的消费者了解洗发水的功能和特性。而在购买洗发水时,消费者最关注的却是洗发水的功能和特性,因此明星的代言效果很不理想。
再次,所选的代言明星负面新闻过多甚至违法犯罪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风险。例如“日本军旗装事件”使某明星在遭受轮番抨击的同时,其所代言的品牌也未能幸免于难。2001年,歌星红豆涉嫌对多名青少年实施猥亵而被拘捕后,其所代言的中国儿童青年基金会“安康计划”形象大损。在国际市场此类情况也屡见不鲜。2003年7月,美国沸沸扬扬的科比“犯”案致使耐克公司损失达4.5亿美元。
3、过分倚重明星代言的风险
不少企业认为只要请了明星担任代言人,其品牌形象就可以搭明星走红的顺风车,扶摇直上,从而放松了对品牌的管理和广告宣传。另外一些企业仅在聘请代言人之初做了大量投入,但后续宣传没有跟上,明星效应也只能昙花一现。
(二)明星面临的风险
一是,选择产品或品牌与明星自身形象不相符。如不少大牌明星代言零食、女性卫生用品,甚至大多消费者不熟悉的低档产品,与明星自身品位不符。欧美明星为维护自身形象一般不轻易做产品代言人,尤其不为科技含量不高的家电、日用品做广告,因为它们无助于显示明显的品位,弄不好还会降低身份。
二是明显代言的企业或产品涉嫌虚假广告、产品质量等严重问题。2005年5月,由著名演员陈小艺与其儿子代言的某品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两个版本的广告,因涉嫌夸大产品功效和带有侮辱性语言均被停播;巩俐以希望小学的名义为某口服液做的广告因涉嫌虚假被叫停。产品与代言明星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旦产品出了问题,除了追究企业责任,就会指责代言明星。
四、有效应对明星代言风险的对策
(一)企业应对风险的对策
1、认真分析明星代言的必要性
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时,必须认真分析明星代言的必要性,综合比较各种营销推广方式。是否采用明星做代言人,关键要看明星能否很好地表达产品的特性以及是否符合品牌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以期达到提升品牌、促进销售的效果。一向以品牌形象尊贵而著称的香港“X.π”男装系列,是专为都市白领量身定做。“X・π”的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在“X・π”的消费群中,大多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卓有建树的高级白领阶层,他们对自己的自信远胜于对明星的崇拜,购买服饰更愿意表现自己的个性,所以明星效应对“X・π”的产品几乎不起作用。61因此,“X・π” 的决策者一直不聘请明星担任代言人,品牌形象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在代言繁多的服装市场上独树一帜,拥有较为固定的消费群体。
2、谨慎选择代言明星,并对明星有所约束
首先,企业一定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要清楚产品目标群体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与本企业产品或品牌定位相符的明星。企业也不要随意更换不同个性的代言明星,以免给消费者留下定位混乱的印象。
其次,企业尽量不要选择代言产品或品牌过多的明星,尤其要避免选择曾代言与本企业产品同类或相近产品的明星,如果因市场竞争需要聘请了这些明星,就要在代言合约中对明星有所约束,禁止明星在代言期间同时代言其他同类或相近产品,在合约期满,最好也要约定明星在一定时间内不能代言其他同类或相近产品,最大限度提升本企业明星代言的效应。
再次,企业在聘请明星前,要认真考察所候选明星的品行和操守,尽量避免选择那些是非不断、绯闻缠身、品行不端的明星。在合约里也要对明星的行为有所约束,签订道德和法律条款,以免明星出现问题时,企业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整合营销传播,回避单纯、过分倚重明星代言的风险
所谓整合营销传播,按照美国广告协会和舒尔茨教授对其所下的定义:“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要领,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采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销行销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并将其结合,提供更为清晰、具有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关键在于整合各种传播形式使传播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单一的明星代言方式已很难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引入整合营销传播,整合公共关系、事件营销、明星广告代言、新闻宣传等各种传播方式,才可以回避单一传播渠道,即单纯、过分倚重明星代言带来的风险。
(二)明星应对风险的对策
戒赌名言范文2
关键词:“N的V” 多角度 分析
一、引言
词类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中之重,名词化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汉语词类体系的建构。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主宾语位置上的谓词的性质,即所谓的“名词化”问题。[德]哈杜默德・布斯曼在《语言学词典》中这样给名词化(nominalisierung)下定义:“(1)一般意义:从其他词类派生名词的过程,如从动词派生出名词,或从形容词派生出名词。(2)在转换语法(transformationsgrammatik):由动词或形容词变为名词的转换规则。”[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的《现代语言学词典》(第四版):“名词化(nominalization)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特别在经典的转换语法中)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这里我们采用克里斯特尔的定义,认为汉语的“名词化”是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的派生过程,结果是表动作行为、性状的谓词短语转化成指称事物的名词短语。“名词化”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由单个谓词彻底变为名词,这主要表现为汉语的兼类词的产生;二是谓词短语首先失去了谓词的部分性质,同时产生名词短语的一些语法特征,再经过人们的高频使用而凝固为名词短语甚至复词名词这样一个过程。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种情况。
胡裕树、范晓(1994)指出:动词形容词在句法平面的“名词化”,在语义平面必然表现为“名物化”。但动词形容词在语义平面的“名物化”,在句法平面却不一定全都“名词化”,有的是“名词化”了,即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转化成名词性词语;有的还没“名词化”,即动词形容词性词语未变成名词性词语。汉语句法上的名词化有两个特征:一是名词化的词语在句子里能作主宾语而不能作谓语,二是名词化的词语有特定的形式标志。现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名词化的主要标志是“的”①。语言事实的解释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有时同一语言事实可以有不同的解释。②本文主要从历史来源、句法语用以及语义等方面对“N的V”结构进行考察,探讨该结构在主宾语位置上时动词的词类归属问题。探讨产生这种用法的历史基础是什么,什么条件下“VP”还是“VP”,只是“VP”临时具有了名词特点,什么情况下“VP”已经转为名词了,语用上有什么特点,语言内部要具备什么样的语义条件等问题。从而对该结构的性质和使用情况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
二、历史来源
很多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N的V”这种结构的产生也不例外。现代汉语中的“的”与古代汉语中的“之”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因而古代汉语“之”的相关用法可以为现代汉语“的”的用法提供依据。古汉语结构助词“之”的用法之一是可用于主谓之间组成“主之谓”结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分句③。例如:
(1)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作主语)
(2)民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作宾语)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假设复句的分句)
这种“之”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N的V”结构中“的”的语法特点相同,所以,现代汉语中“N的V”结构的出现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先秦的“主之谓”表达为现代汉语顺利使用“N的V”结构提供了依据。其中“的”的作用也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使“N的V”成为句子成分,作主语或宾语。
姚振武(1995)指出:现代汉语中的“N+的+V”与上古汉语中的“N之V”性质基本一样,都不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而是某种主谓结构处于非独立的、指称的状态下的一个变体。其中,“的”和“之”也不是名词性偏正结构的形式标志,而是这种主谓结构处于非独立的、指称状态下的一个非强制性的形式标记。现代汉语中的“N的V”是上古汉语“N之V”的直接继承者。上古汉语“N之V”(“人之将死”之类)与现代汉语“N的V”在语法特点和语义特点上均基本相同。姚振武的观点与一般认为的“N之V”中“之”的作用是取消独立性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赞同姚振武(1995)的观点,也认为现代汉语中的“N的V”继承了古汉语中的“N之V”。“之”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使指称的意味更显豁、更强烈。例如:
(4)这本书的出版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要求。(作主语)
(5)我们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作宾语)
三、“N的V”结构句法语用特点分析
我们将从能否添加附带物的角度分析“N的V”结构的句法特点,从而分析推断“V”在什么情况下还是动词,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完成名词化而成为名词。并总结转化成名词的“V”有什么样的性质。
(一)“V”前能否加状语、带补语
(6)这本书的[三次]出版都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7)这本书的[即将]出版让大家精神振奋。
*这本书的出版得〈快〉是因为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这本书的出版了〈三次〉是因为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④
这里的动词“出版”保留了动词的部分属性,如受数量短语和副词修饰,同时丧失了动词的部分属性,如不能带补语。我们看到,整个“N的V”结构整体上是相当于名词的,可以说整个结构是名词化了。在该结构中,动词本身虽然丧失了一些语法特点,但它依然没有改变其作为动词的身份。“作为某一类词里的某个具体的词,它当然会具有它所属词类的各种语法功能,但当它进入某个具体的语法位置后,我们没有理由再要求它具有它所属词类的所有语法功能。”⑤
吕叔湘指出:“似乎不妨说,主语只是动词的几个宾语之中提出来放在主题位置上的一个。好比一个委员会里几个委员各有职务,开会的时候可以轮流当主席,不过当主席的次数有人多有人少,有人老轮不上罢了。可以说,凡是动词谓语句里的主语都具有这样的二重性。”⑥上面的例句分析不用能否带宾语进行检验,因为“N的V”前面的名词成分是该动词的宾语充当者。因此,这一类“N的V”结构主要是由动宾结构转换成的“宾+的+动”形式。由“动+宾”结构转化成的“宾+的+动”结构,是受英语领属名物化影响而产生的,这是“N的V”结构的来源之一。
徐新宇(2011)认为,“英语名物化结构在语篇中有增强衔接性、正式、客观、精炼等功能。汉语‘的’字名物化结构也同样具备这些功能。由于汉语的谓词性成分常常可以自由无标记地用作名词性成分,采用领属‘的’字结构来表达的名物化就有凸显其名词性的功能,使得结构紧凑并减少歧义。”⑦这同时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名词化包括谓词名词化和谓词短语名词化,谓词名词化时需要在原结构中加上标志词“的”,使原来的主谓结构关系更加紧密,用“的”这个纽带把较为松散的结构凝固在一起;而谓词短语名词化时却要删掉原结构中的“的”,在是否需要“的”上,两者却有完全相反的形式表现。事实上,道理是一致的,即后者必须在前者的高频使用基础上产生,只有当“名词+的+动词”这个格式经过多次使用,人们已经把其中的“动词”约定俗成为“名词”的时候,后一种情况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扩展而成为“名词短语+的+动词名词化后的名词”形式。这时候,前面的“名词短语”已成为后面“动词名词化后的名词”的定语,这种结构再经过人们大量的高频使用后,通过删减“的”凝固为结构紧密的短语,进而用来作标题。前者可以在本文的分析中体会到,后者如“语言的研究”和“语言研究”“信息的处理”和“信息处理”“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生态的探索”和“生态探索”等。有“的”标志的结构比较松散,可以扩展,如“体制的改革”可扩展为“经济体制的改革”“体制的快速改革”。无“的”标志的结构比较紧密,有成词倾向,随着短语的高频使用,就固定指称某事物而成了复合名词,如“语言研究”可作为一个刊物名,“信息处理”可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等。
(二)“V”前能否加数量短语(如“一个”)作定语
(8)老师的批评使他恍然大悟。
(9)老师的一个批评使他恍然大悟。
(10)老师的一个善意的批评使他恍然大悟。
此时,“批评”不能再带补语或宾语。例如:
*老师的批评得恰如其分使他心服口服。
*老师的批评他使他心服口服。
这一分析清晰地显示了“批评”前面能加数量短语“一个”作定语,还可以加名词作定语,不能后带补语和宾语,即“N的V”结构中的“批评”的名词化过程已经完成,“批评”在这里已经成为名词。汉语的名词化前后,词语的形式没有任何改变,这应该是由汉语形态不丰富的特点决定的。另外,名词化也是汉语兼类词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N的V”结构语义关系分析
用事物的属性来指称事物本身,是人类语言的共同性质。本体与属性的关系中,本体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指现实世界不依赖任何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各种实体及其所代表的类,其他范畴则只存在于本体之中,是本体的属性,而语言的结构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结构,上述范畴反映到语言结构中,就是本体表现为主语,本体的属性――其他九个范畴表现为谓语,从而构成一个判断。本体与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具有)、动作、遭受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因此,主语总是和名词相联系,谓语总是和动词、形容词相联系。⑧“主语+的+谓语”是“N的V”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当要强调与本体相关的属性时,都会用“N之V”或“N的V”结构来加以凸显,同时现代汉语中该结构内部成分的语义关系表现为“施事+动作/属性”。现代汉语中的“N的V”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不仅仅包括“施事+动作/属性”一种情况,还表现为“受事+动作”这种语义关系。
(一)施事+的+动作
(11)我军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敌人进攻)
(12)老师的批评使他恍然大悟。(老师批评)
(13)春天的到来让人们心情愉悦。(春天到来)
(二)受事+的+动作
(14)这本书的出版是有重要意义的。(熙引例)(*这本书出版:出版这本书)
(15)语法问题的讨论至关重要。(*语法问题讨论:讨论语法问题)
(16)我们应当重视基础科学的发展。(*基础科学发展:发展基础科学)
以上例句证明了詹卫东(1998)的观点,“VP”是二价或三价动词时,能进入这一格式的“NP”,理论上可以是动词的施事,也可以是动词的受事。⑨所以,汉语中作为标题的“母亲的回忆”“老师的怀念”往往会是歧义结构,“母亲”“老师”既可以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这种结构从语义平面就能得到正确地分析,即“回忆”“怀念”都是二价动词。后一类型启示我们,“的”在“N的V”结构中具有使“N”“V”位置互换的作用,可否设想它是一个强调动语的动语后置标记呢?
五、结语
“N的V”是典型的名词化结构,“主语+的+谓语”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类型,主要来源于古代汉语中的“N之V”结构,它使结构更加紧凑,直接做句法成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需要;另一主要类型是由“动词+宾语”加“的”形成的“宾语+的+动词”动语后置格式,我们认为它是受英语领属名物化影响而产生的,这是“N的V”结构的来源之一。英语名物化结构在语篇中有增强衔接性、正式、客观、精炼等功能,汉语中这种格式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语用意义。每种语言有自己的特点,但作为语言它们还具有语言的共性。我们说第二种情况是在英语领属名物化影响下产生的,但这是以汉语自身具备这样的条件为前提的,汉语的这种用法是由汉语自身特点决定的,英语的领属名物化结构只是提供了一个外部影响。从语义关系上讲,能进入“N的V”结构中的“V”都是二价以上的动词,“N”与”V”既可以是“施事+动作”的关系,也可以是“受事+动作”的关系,这也是造成汉语中如“母亲的回忆”“老师的怀念”此类短语产生歧义的原因。
注释:
①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
②张斌主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商务印书馆,2015年6月,第1088页。
③向熹《简明汉语史》(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第196页。
④王丽娟《汉语两类[N的V]结构的韵律句法考察》,《世界汉语教学》第28卷,2014年第1期。
⑤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中国语文》2003年第5期。
⑥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增订第1版,第538页。
⑦徐新宇《英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分析》,《现代外语》2011年第2期。
⑧姚振武《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中国语文》1996年第1期。
⑨詹卫东《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德]哈杜默德・布斯曼.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66.
[2][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第四版)[Z].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40.
[3]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J].中国语文,1994,(2).
[4]姚振武.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J].语文研究,1995,(2).
[5]张斌主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22.
[6]向熹.简明汉语史(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96.
[7]王丽娟.汉语两类[N的V]结构的韵律句法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14,(1).
[8]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中国语文,2003,(5).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A].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38.
[10]徐新宇.英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分析[J].现代外语,2011,(2).
[11]姚振武.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J].中国语文,1996,(1).
戒赌名言范文3
“他真的很笨啊...”“就是,就像痴呆一样..”“什么也不会,怎么还好意思上学啊..”
同学们又在议论着那位学习差劲的男孩了,他学习学的很吃力,到头来也没有好成绩,虽然老师不说什么,但他心里明白,同学们对他都是有抵触心理的。他郁郁闷闷,从来不主动交流,当然,也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流,因为他是一个“差劲”的学生。
第一次考试他拉了班级40分,使班级与第一的距离遥遥相距,同学们有的恨他,但没有一个同情他的。
公布完成绩老师让各位同学轮流谈谈对自己成绩的看法。他走上讲台,只说了一句话:“下回我再拉班级后腿,我誓不为人。”语气很硬,同学们嗤嗤的笑,是那种轻蔑的,“说什么废话,看到时的成绩啊.......”
下课还是被同学们看作神圣的时刻,也是最盼望的时刻。每次铃声不落,大家都涌向那个狭窄的门,把门都快要撑破。他不急不慢。我总是找不到再那些“先进”回家人中有他的身影,一次,我去的很早,一进门看见他在那努力的背单词,额头上浸满了密密的汗珠,他看见我后对我说:“你能给我抽查单词吗?看我背的怎么样...”我随便给他提了几个,他都要费力的才能背出来。不过总算是过了关。
戒赌名言范文4
XX学年我校以崇明县“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目标,贯彻“两纲”精神和“二期课改”目标要求,突出学校内涵建设,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制
我校成立了“长明中学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科研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条线中层为分管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全面制定学校5年校本研修规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对研修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规范化的要求,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具体工作与成效
1、理论学习、规划发展
根据长明中学教师“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我们把XX学年叫做“师德年”,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师德修养。
学校规定了每两周安排一次大组的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社出版的教师学习资料;观看师德教育录像资料;师德修养专题交流会等。要求做好学习笔记,于每学期期末上交。在组织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其他提升师德修养的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小故事”的征集活动(挖掘身边不为人知的师德故事),“敬老爱老”活动,参观烈士陵园等。
要求教师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今年,我校结合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群众性读书活动。并通过集体交流,使广大教师从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逐步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校本研修,切实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本年度我校以“862”观课评课为载体,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认真观看全员培训的理论讲座和第一阶段的展示课、第二阶段的观摩课提供的有关内容。
通过每月的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例会制度,有力地落实了阶段研修内容。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定期通过专题学习、参与式研讨、观摩活动研讨、经验交流等途径开展了一系列研修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为抓手,着重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各学科《教学大纲》和相关理论知识。教研组经常安排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资源。
学校行政班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然后与授课教师座谈,听他们说课,并对这些教师的授课进行评议诊断。
开展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于4月16日到5月2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大奖赛,竞赛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要求公开课必须运用多媒体。
学校还邀请崇明县进修学校副校长兼教研室主任龚耀昌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的专题报告,激情生动的讲解,详实的内容,贴切鲜活的事例,为老师上了很好的一课。
06学年,我校邀请进修学校研训部和评估中心来校,对我校各学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调研,对语、数、外教师进行评估,通过专家们的听课、评课,指出了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科研引领,实践反思
针对学校教师的特点和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请了区教科室的专家到我校做了科研课题申报和撰写论文等专题讲座,营造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
完善了科研奖励制度,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办法,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奖励办法。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积极动员学校教师参加县教科室组织的第三届教师教科研成果的评比工作,有五篇文章获第三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使学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很大的突破。落实青年教师课题申请工作,宣传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申请事项,对青年教师的课题进行指导与筛选,严格把好质量关。
开展了如何填写各类计划的学习与研讨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计划设计、组织与实施、反思与记录的能力。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4、同伴互助,网络研修
实施“青蓝工程”,重点加强对0-5岁教龄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导师制培训,即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从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命题、辅导、论文等方面耐心指导,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本学期我校还把青年教师安排到各班担任副班主任,让他们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带班方法,促进他们的提高。
为了展现骨干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丰采,让骨干起到引领、辐射的作用,我们还开展了骨干教师的交流研讨活动,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崇明教师研训博客的平台,进行了网上大讨论。就日志而言,我校的群组排名已在全县名列前茅。我想:研训博客对于探索教师过程性评价制度,构建新型的学校文化,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推进校本研修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校有位教师在培训小结中写道:八月廿日至廿四日,我校举行了为期一周的XX年年暑期全员师资培训,期间培训的项目主要有:新课程背景下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与方案设计;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学生心理特点与教师心理辅导;走进中华经典人物;观看862工程教学资料……等等,可谓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为什么教师们对培训的内容如此耳熟能详呢?主要原因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就此次暑期培训而言,大部分的内容必须由教师的合作和参与下才能完成。如: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教学研讨会,都是教师们自己在唱主角,哪有不上心的?
三、存在的问题
校本研修是一项新型的教师培训活动,不光有其自主性、灵活性,而且它的未成熟性决定了学校在实行和探索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惑和出现不少问题。
1、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活动或者措施,它的有效
性值得怀疑。少数活动流于形式。这些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导致有些活动由于教师参与性不强而未能取得应有的实效。
2、校本研修的内容与方法上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有待于完善。例如研修活动缺少围绕教师日常工作难题而开展的专题研讨。
3、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中老年教师难于很快与之相适应。
四、下阶段的思考:
1、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放在首要位置
我们将继续加强深入第一线的指导与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薄弱问题,针对教师身边的问题,加强研讨,增强互动研究,提高实效性,
2、充分利用校本研修的一切资源。
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提供给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一系列理论参考资料、案例、课件等,因此在实施中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备培训资料库。进一步增强教师间的互动,最大程度地达到资源共享。
戒赌名言范文5
关键词: 阅读理解 测试 命题技术
阅读理解测试作为客观测试,一般被认为能有效地测量外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ETS于2006年对GRE考试实施较大的改革后,语文部分阅读文章的篇幅较之以往明显增大。而中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阅读理解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国最权威的汉语水平测试HSK也不例外。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及其命题技术是语言测试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模式
阅读作为一种复杂高级的思维活动,涉及心理、生理、语言和文化诸方面的知识。关于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这种模式认为阅读是基于字母、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详细而精确的辨认过程,得到的意思是这些语言要素意思相加的总和。
2.“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由哥德曼(Goodman)于1971年提出,指在阅读中选择必要的语言提示来进行猜测,利用已有的知识,并选择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强理解。
3.交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由鲁姆哈特(D.Rumelhart)于1977年提出,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
4.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由巴特利特(Frederic Bartlett)根据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理论提出。按照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学会了语言和阅读,脑子里就生成了心理词典。心理词典中每个词条包括与这个词相对应的词的语音和书写方面的表征,以及词的意义的表征。阅读过程对词条的检索是自动的。
二、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整体的还是由若干个微技能组成的?命题人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不一致。
刘润清(1991)认为阅读技能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思维方法、常识、专门知识等。[1]
阅读被认为是一种阅读者与篇章之间发生的选择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及各种语言知识与篇章中的信息相互交流,最后取得对篇章的理解。阅读能力的考查一般包括:1.概括归纳主题的能力;2.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特殊意义的能力;3.排除干扰、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4.根据文章推断作者态度的能力;5.理解细节的能力。可见,阅读理解测试可以考查句子层面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考查语篇层面的理解程度。也有不少资料表明测试局部理解能力――微观语言因素的项目并不一定有助于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的高低,除了体现在理解的正确与否外,还体现在阅读速度的快慢上。
三、阅读理解测试命题方法回顾
在阅读理解测试中,考生答对了全部题目并不意味着考生已全面理解了所读内容。判断考生的答题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测试手段是否可靠。与任何其他考试一样,阅读理解测试只能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抽样检验。用于测量阅读理解的任务和题目应该能真正反映出考生的阅读能力。因而阅读理解的测试任务或方法至关重要。
美国中小学常用的非正式阅读测量方法有:自由回忆分析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自由回忆课文内容)、阅读错误测查表(对学生朗读错误的系统分析,实施过程比较繁琐)、完型测验等(宋秋前,1999)。[2]
我国传统的阅读测试法一般为呈现3―5篇长度、难度、题材和体裁不同的文章片段,每篇阅读材料后有2―5个选择题,题目考查考生的词汇知识、对文章表面及深层意思的理解,推断与归纳能力,以及对作者的语气、态度的把握,等等。这种传统的阅读测试法(一般被视为基本理解任务)要求考生认真仔细地分析文章,斟酌词句。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阅读材料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他们速读或者略读。李筱菊(1997)提出传统的阅读测试法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阅读行为相差甚远。[3]
刘镰力等(1994)在HSK中设计了以快速阅读查找信息为目的的简答题,答案是一个字或几个字。这种题型被称为半主观性试题。[4]
何莲珍(1998)对一种新的阅读测试法――短语境测试法(short context technique)作了尝试并进行了效度研究。这种测试法的阅读材料仅为含有二至三个句子的一段短文,有的仅一个句子,每段文章后只有一个问题,测试被试对该短文的理解。实验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测试法,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的阅读测试法。尤其适用于对中高级英语水平者进行测试。[5]她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索新的阅读测试的命题思路,具有很大的意义。梁佳(2002)采用短语境测试法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影响大三和大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因素包括:学生英语阅读的速度、在家有多少英文书、在校图书馆借英语书的频率、读英语文本材料的次数等。[6]
陈桦、曹军(1999)尝试设计了主观问答式测试法。与传统的测试法不同的是,主观问答式测试法把阅读能力看作是以宏观理解为前提,宏观与微观理解并重的一种综合能力。他们对379份试卷得分进行分析,结论是这种主观问答式阅读测试比传统的阅读测试法能更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种可行的阅读测试方法。[7]
Trites & Mcgroarty(2005)的研究除了基本理解任务外还采用了“学习阅读”任务和“整合阅读”任务。他们通过对251名大学生进行三种阅读任务的测试发现传统的基本理解任务与两种新任务之间相关较低。[8]
郭杰克(2005)对中国四所大学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快速阅读考试。他们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的不同(P值=0.05),较好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中等学生,中等学生的高于一般学生的,研究表明快速阅读考试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发现判断对错这一题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9]HSK也已经采用了快速阅读这一测试方法。
王颖等(2005)从句长与难度、题干类型和选项长度等方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同GRE,TOEFL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测试在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构造设计方面的异同点发现,四、六级同GRE、TOEFL的试题设计者在设计选项时都充分注意到了正确选项同其他选项包含相同的信息量,以避免应试者据此进行猜测。他们认为四、六级都应该有更长的句子,尤其是六级。[10]
除了探索新型的阅读理解测试任务和方法之外,题型是否影响考生的测试成绩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刘建达(1998)研究了选择填空、正误判断和简答题三种测试方法对阅读测试的影响,发现选择填空和正误判断要比简答题容易。结论是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测试分数会不同程度地受测试方法的影响,高水平的学生更易受影响。[11]陈纪梁等(2007)通过考查随机抽取的60名理工科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发现,文章类型和考题类型对二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有显著影响,而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文章类型对低水平受试成绩的影响最为明显,而考题类型对中等水平受试成绩的影响最为明显。[12]多项选择题被认为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朱静芬(1999)的实验证明阅读理解测试中多项选择题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多项选择题中只有选了规定的正确答案才能得分。实际上,四个选项中总有一两个是接近正确答案或有理可依的,这与选离谱的选项有本质区别。而现有的多项选择题型测试并未划分不同的阅读理解层次,只是简单地区分“正确”与“错误”。[13]赵欣(2004)以三个水平的120名中学生为被试,以阅读理解测试题和问卷研究主观阅读理解测试题(简答题)和客观阅读理解测试题(多项选择题)的效度,结论是多项选择题不能很好地区分好、中、差学生,而简答题能很好地区分好、中、差学生。[14]
四、结语
阅读理解测试作为母语与第二语言能力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方法研究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各类阅读理解测试题型是否、如何影响各个水平的考生的测试成绩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考生在答题行为背后的阅读行为与命题人所预期的阅读行为是否吻合也是判断考生的答题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一因素很难考查和检验,因为阅读行为是无法直接观测的。自“内省法”被引入第二语言研究后,语言测试学家开始利用“回顾―内省报告”(retrospective―introspective reporting)的方法对考生在阅读考试中的阅读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宋秋前.美国非正式阅读测量方法概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16,(1).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镰力,李明,宋绍周.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和试卷构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5]何莲珍.短语境阅读测试法的效度研究[J].现代外语,1998,(2).
[6]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7]陈桦,曹军.主观问答式阅读理解测试法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9,(2).
[8]Trites,L & Mcgroarty,M.Reading to learn and reading to integrate:New task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J].Language Testing,2005,22,(2).
[9]郭杰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设快速阅读理解测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10]王颖,郑华,张良福.阅读理解测试的数据分析和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1]刘建达.测试方法对阅读测试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12]陈纪梁,施雅俐.文章类型和考题类型对二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影响[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4).
戒赌名言范文6
文/黄玮
我们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一种接受教育,教育的功能仅仅停留在承传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惟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追求知识存储的量。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而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网络化学习环境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为学生提供的大量、便捷的资料,犹如一巨形图书馆,学生可以对选择出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加工(排序、重组、变换、存储);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它学生直接通讯(咨询、辅导、讨论、交流),并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公布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寻找知音、倾听建议,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最终的作品或成果可以在网上,与教师或其它学生实现信息共享,激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可以说,网络为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解读生命》这一课就是我们对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探索,下面谈一谈我们具体的做法和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 学习的步骤
1.选题
研究性小课题主题活动的选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小课题研究成功与否。学期开学初,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的选题工作。
(1)课题研究动员。让学生明确《解读生命》这个主题研究性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2)研究背景介绍。教师向同学们介绍遗传学的历史(孟德尔的研究、肺炎双球菌实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等)、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中心法则等),指导同学们浏览网站《解读生命》(hfu.k12.com.cn),使他们对遗传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组织一部分同学去大学和教育学院听关于遗传学方面的讲座(《遗传学新进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使他们接触到前沿的科技知识。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研究的方法。
(3)自主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个人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有些同学选《广州横枝岗地区的遗传病情况调查》,有些同学选《孟德尔的研究为什么能够成功?》,有些同学选《长寿能够遗传吗?》,也有的选《进行基因研究的科学家的合作方式》……
2.课题的组织工作
(1)课题组的组织。在个人自主选题基础上,个人题目内容相近的3~6名学生自愿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联络指导教师及负责各成员研究的分工。
(2)指导教师的选聘。小组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选聘校内相关学科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也可以选聘校外尤其是高校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研究程序与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与支持。
3.课题研究的实施
这是整个主题研究的重要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已经提出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网络和传统媒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其资源来源主要有:
a.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学习教师在课前整理好放在局域网上的资料(如:网站《解读生命》),也可以去教师提供的一些链接网站,如:中华基因网(chinagenenet.com)、华大基因研究中心(genomics.org.cn)、基因岛(genedao.com )……还可以自己运用“Excite、Yahoo、Sohu、Sina”等搜索引擎搜集相关资料。
b.传统媒体。最主要的来源是书本。教师向学生推荐部分书目(村上和雄著《生命的暗号》、苏珊·奥尔德里奇著《生命之线》、吉娜·科拉塔著《Clone》、吴柏林著《人体革命》等),学生还可以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另外,还可以通过录象、电视、广播来获取相关信息。
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可以先自我研究,也可以同学间协作学习和研究,教师在旁边给出适当的引导,并引出下一步的任务。
(2)学生通过浏览、分析、交流、讨论等方法进行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的过程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网络间的通讯,如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
(3)学生开始了他们的实施工作,有的编写调查表并对相关对象的群体进行调查(如《广州横枝岗地区的遗传病情况调查》课题小组),有的对研究对象进行专访(如《进行基因研究的科学家的合作方式》课题小组),有的对网上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如果遇到极困难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专家询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并要求学生作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
4.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各研究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需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前者详细叙述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后者则着重描述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我们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和体会用电子投影片或网页的形式具体体现出来,以方便全体同学进行交流。
5.组织研讨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对成果的研讨:组织班级内部的交流,让课题小组的同学向全班展示电子投影片或网页,并做主题化的发言;组织所有的同学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通过网络组织一个远程的交流……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在讨论中应设法将问题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发现错误。如《广州横枝岗地区的遗传病情况调查》这个课题,在学生做完发言后,教师针对小组成员数学成绩突出的情况,推荐了一些统计学基础方面的教材,让学生把研究深入一部。
学生认识到研究的不足之后,再作出进一部的探究,在一种螺旋上升的情况下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6.答辩与成果展示
答辩由陈述、展示、提问、回答、评语五个部分组成。各研究小组推选一至二名学生为陈述人,在所限定的时间内,向指导教师组(或专家)简要汇报开题通过后方案的实施过程,主要分工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收获。指导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可以要求小组成员推选回答人,也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组员回答。答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学术讨论会,大家共同探讨该课题的价值,研究成功之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所需要努力的方向等。
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在学校的网站上进行公布,并在学校的橱窗内展示。还将优秀课题小组的答辩录像剪辑在校园电视台播放,并组织一些全校性的讨论和交流。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展示和交流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与成就感。
二、 应注意的问题
1.学习资源方面
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Internet是最主要的学习资源,但学习资源不能局限于Internet,还应该使用各种传统的学习资源,特别应该利用好图书。如果本校图书馆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则应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
另外,以前学生的研究成果也是现在学生的重要的学习资源,而现在学生的研究也将为以后的同学提供参考,整个资源库是由社会、师生所共建的。
2.关于指导教师
不能够局限于同一学科教师,而应该是多学科教师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如《进行基因研究的科学家的合作方式》这个课题,就由政治教师为主,生物学教师为辅来进行指导,而论文的撰写,又需要语文教师的协作指导。我们应该寻求多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学。
3.对于选题的指导
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对学生所选的题目,我们应该进行鼓励,不能因其“幼稚”而给予否定。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避开那些成人化、功利化的题目,对《长寿能够遗传吗?》、《怎样复制恐龙》这类兴趣性为主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加以鼓励。
4.关于组织形式
一般采取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3~6人为一组。合作学习小组由学生自行组织,但教师应该做一定的调配,尽量让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5.关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