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范文1

关键词:科学选用 多元激励 加强培养 考核机制 以人为本 拴心留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34-02

一、科学选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华

1.公开竞聘选拔人才。近年来,作业处先后开辟了新疆完井作业、修井、压裂山西煤层气压裂、排采,东北压裂、蒙古国试油、测试、苏丹试油、修井、作业等国内、国际石油工程服务市场,为确保市场竞争优势,我们坚持公开竟聘选拔人才。首先,公开岗位条件。将市场需要的岗位和条件,通过文件、公告、网站等形式,在全处范围内公布。其次,严格考核。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竟聘委员会,首先对应聘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考试,然后采取面试、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根据考试考核结果,择优选派。第三,上岗试用。考试合格的人员,先试用三个月,才派往外部市场。几年来,作业处先后组织了12次公开招聘,选拔专业技术人员86人,平台经理、司钻68人。其中派往国际市场的26名工程师、翻译,16名平台经理、22名司钻都是英语基础扎实、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骨干,目前已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排头兵。

2.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用人时,我们不仅考虑人才的专业特长,而且照顾个人的兴趣、爱好,确保“人职匹配、人事相宜”,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合理评价优化人才。为准确评价员工的能力和业绩,我们分期、分批、分系统,按照360度考核的方法,从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定性评价三方面,开展员工业绩考核。理论考试重点为压裂、酸化、侧钻、修井等专业理论;技能考核主要测试工具识别、工艺流程、施工设计等岗位技能;定性评价是对德、能、勤、绩、廉、学等8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单位员工评价占20%;领导班子评价占30%,项目部、工程部及技术组评价占50%。考核结果与使用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加强动态管理。对考核结果排名在倒数六名以内的人员,技术员降为实习技术员,实习技术员留岗试用,三个月后考核仍不合格,转为操作人员。

二、多元激励,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热情

1.搭建平台,事业激励。近几年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我们化市场机遇为舞台机会,努力给专业技术人才搭建事业平台。2011年,外部压裂施工队从2支扩大到4支,我们选拔了12名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安排到队长、技术员等管理、技术岗位上,发挥他们的管理专长;还选拔青年技术骨干担任科研、技术项目长,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尝试,科技项目论证成熟,可以随时立项。2011年,我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获局科技进步成果奖6项。

2.待遇倾斜,薪酬激励。针对作业一线环境艰苦、技术人才情绪波动等情况,我处及时调整分配政策,加大向技术人才倾斜力度。在奖金分配上,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奖金系数远远高于机关、后勤人员,稳定了生产一线技术人员队伍。2011年,在经过考核的68名技术员中,有41人的奖金按单位正职的80%执行,整体待遇与过去相比提高了50%,极大地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我们把出国机会作为一种激励措施,优先选拔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鼓励他们坚持学习、拓展技能、提高素质。

3.人文关怀,情感激励。人是有感情的,人才更重情重义。我们重视情感沟通,构建信任关系。关心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对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实行定期疗养制度。对大中专毕业生,从住宿、饮食、家庭等各个方面给予关注,营造家的氛围,先后与石油化工总厂、天然气产销厂等单位组织联谊活动10余次,牵线搭桥,促成13位毕业生喜结良缘,从此扎根油田。

三、加强培养,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

1.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针对国际市场发展迅速,急需人才的实际,我处加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是岗位培养。把思想品质好、技术比较全面,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员,选拔到队长岗位上培养,提高技术服务和综合管理能力。涉外项目现场工程师、翻译,安排到带班队长、平台经理等岗位轮岗锻炼,提高他们国际化经营能力。二是知识培训。选拔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集团公司和油田的涉外英语、涉外法律财税、HSE管理等培训,增强国际市场适应能力。涉外人员倒班期间,组织参加现场技能、英语强化、计算机操作等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实战培训。依托国际项目,选派人员到国外现场锻炼,储备人才。近三年先后选拔近40名技术人员,到苏丹等国际项目现场锻炼,为国际市场奠定了人才基础。

2.强化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培养。近年来人才断层压力比较明显,成为制约我处发展的瓶径之一。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人员。在生产一线队伍中选送技术骨干人员80名,到石油大学(华东)培训井下作业技术,然后到生产现场实习6个月后,逐步充实到生产一线。

3.强化毕业生的入厂培训。井下特种作业处是集压裂酸化、修井侧钻、试油作业、地层测试以及煤层气技术开发为一体的技术密集性单位。行业多、技术含量高,针对这个特点,在见习期内对新入厂毕业生实行轮岗制度,制定详细的见习计划,明确见习内容,指定各行业(系统)指导老师,对修井侧钻、试油作业、压裂酸化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大中专毕业生入厂教育、轮岗见习、阶段总结、定期座谈交流、制定个人生涯规划等制度,搭建一个有利于毕业生成长的平台。还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开展现场观摩,参观中原油田发现井,进行艰苦创业传统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了爱岗敬业、服务油田建设的思想意识。

4.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一是“座谈式”培训。作业处聘请局、处级优秀人才作为内部培训师,每年定期对压裂、试油、修井和作业系统的青年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将以往的“课堂式”培训改为“座谈式”培训。大家围坐在一起,教员主讲,员工参与提问、讨论,各抒己见。这种培训实在、实用、效果好。2011年12月20日,作业处举办了48人参加的项目经理培训班。在这次培训中,授课老师由作业处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担任。培训中,项目负责人现身说法,介绍项目运作的经验与教训,和学员们一起探讨项目运作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利用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将个人的经验教训变成大家的经验教训。二是“企校联姻”式培训。作业处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学院紧密“牵手”,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与解决现场问题为主要目的,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我们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结合,开办了石油工程、工商管理等两个专升本班和一个石油工程研究生班,还选送学员参加西南石油大学的油气田工程管理、油气田开发工程等研究生、博士生深造。截止目前,已有4人获得博士学位,16人获得硕士学位,126人取得本科学历。另有通过油田电大、党校、西安石油大学函授等方式,接受学历教育,每年学成人员达15人左右。并经常聘请优秀专家、学者开展技术讲座、管理讲座和专题讲座。逐步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技术精湛,掌握石油尖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和现代企业技术人才。三是“研讨式”培训。即组织专题讨论、事件分析,使大家围绕一个精选的主题,认真研究、热烈讨论,相互启发,公开争论,可形成共识,也可。四是“实战式”培训。几年来,我们先后选拔了近40名技术人员到苏丹等涉外项目进行“实战式”培训锻炼,按照国际惯例及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标准化、队伍搬迁以及每道工艺工序都进行规范的操作,并刻录成光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观摩,使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四、以业绩成果为标准,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机制

1.完善考核方案、建立考核评价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历来是一项十分重要但又难于操作的工作,要检验和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业绩,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此我们也不断探索,力图能够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上有所突破。经过几年的努力,相应制定出具体不同的考核实施方案。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组织严格考核。2010年10月份开始,五个考核小组分头组织对全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主要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定性评价三方面进行,均采取百分制考核。理论考试试题重点包含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难度系数中偏上;技能考核项目充分切合实际有工具识别、工艺流程、施工设计等;定性评价主要是考核其德、能、勤、绩、廉、学等,分三个层面进行:一是所在单位员工评价,所占分值比例为20%;二是所在单位领导班子、班长及大班人员评价,所占分值比例为30%;三是各外部项目部、作业工程部领导班子及技术组成员评价,所占分值比例为50%。要求参加评价人员应达到各规定范围人员的80%以上。考核的全部过程均有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3.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和使用挂钩。作业处对技术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考核结果与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和使用挂钩。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结果按照本系统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由高到低排列名次,并结合考核结果对专业技术岗位按定员实行岗位竟聘上岗,与岗位工资待遇挂钩。各系统考核淘汰比例根据实际参加考核总人数制定。考核结果排名倒数三名之前的见习技术员,将统一聘任在技术员岗位,执行一线技术员岗位工资待遇,对上述人员中的60%人员奖金系数执行本单位正职的80%,另外40%人员奖金系数执行本单位正职的70%。

五、以激励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

1.实行津贴管理制度。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积极性,我们建立了学历津贴、技术津贴和职称津贴等管理办法。在严格组织员工第二学历和第二技能核查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学历、职称、岗位资格、紧缺工种津贴奖励制度。对员工自费函授学历教育,取得相关专业学历证书后给予以一定比例的补贴。对学习培训中的优秀学员进行奖励等。通过采取技术(岗位)津贴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全处员工学业务、学技术的积极性。

2.科学选拔与管理优秀人才。我们对局、处两级优秀人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核,淘汰局、处两级优秀人才3人,充实补充两级优秀人才20人,达到局级优秀人才17人,处级优秀人才35人,并结合各自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确定了带青年技术骨干的义务,使他们工作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考核有依据。同时,择优选拔拔尖人才。根据勘探局统一部署,我们通过基层推荐、专家考评,择优推荐参评局拔尖人才候选人员18人,经局考评,有5人获得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极大地鼓舞了专业技术人员学技术、搞科研、攻难关的积极性。

3.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对从事涉外项目时间长,技术全面,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员,我们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逐步放到带班队长、平台经理、项目副经理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提高他们复合能力。目前已有14人通过培养充实到相应岗位上。科研单位有意识地培养青年技术骨干任项目长,通过导师带徒,让有经验的项目长从项目立项、论证、研究、协调、总结和汇报等全过程跟踪指导,有实践中锻炼成长。目前,35岁以下的青年技术人员,已成功完成两项处级项目的项目长有8人。处人力资源科、组织科与团委共同组织一线青年技术人员,实行见习队长或支部书记,每月给予一定津贴。见习期满后,经考核成绩优异者,充实一线管理、技术队伍。

4.激发科技人员热情。为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攻关热情,对处级科研项目改变过去仅限于年初立项的做法,实行年内只要项目论证成熟,既可随时提出,作业处讨论决定后可随时立项,并根据项目情况,可随时增加科技经费投入额;并对科研项目长和成员一定津贴,使科技人员可专心搞好技术服务和科研攻关工作。每年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项目长,为发扬成绩,作业处年终评先专项列出科技带头人奖,极大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潜心科研的积极性。近年来,涌现科技带头人28人,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为压裂、修井、试油和侧钻等核心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我处在东北、新疆、山西、内蒙等地的压裂、煤层气、试油作业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2011年井下特种作业处先后获局科技进步成果奖六项;申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成果奖二项;处级科技成果有59项。

六、以人为本,拴心留人

1.启动了员工健康工程。为了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连续七年对全处员工进行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组织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举办了野外施工人员常见病、职业病防治及现场急救培训班。在前线小队设置了兼职卫生员岗,配备了急救药箱,对接触放射源的人员配备了监测仪器,对局处两级优秀人才以及拔尖人才实行定期疗养制度,安排他们与家人外出度假疗养。有力地保障了专业技术人才的身心健康。

2.关心毕业生的生活与成长。毕业生一入厂,我们首先从生活上给予关照,营造一个家的氛围。我们是一线生产单位,平时工作比较紧张,人力资源部门总是想方设法与工会、团委结合,会同周边兄弟单位或单独组织毕业生联谊会,发放文化娱乐用品等,活跃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相互交流,增进友谊。

3.合理搭建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平台。大凡有一技之长或独特技能的人才都有敏捷的思维,他们从事专业岗位一定时间,必然会对单位或环境产生新的需求,对个人发展有了更高的目标,为此,我们随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主动找他们沟通谈心,对工作环境上不和谐或有想法的,及时调整相应岗位;对有技术、懂管理,确有真才实学的优先提拔录用。近几年在压裂系统发展迅猛的情况下,先后选拔使用了8名2006年以来毕业的本科生,放在压裂队队长、支部书记或副队长岗位上锻炼,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油田压裂技术发展,提升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景华.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教育.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范文2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发挥专家作用、服务基层发展为中心,以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以用为本、政府主导、注重实效,充分调动部门、地方、单位、专家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和支持专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专家服务基层长效机制,为我市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根据“4.20”地震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市专家下基层行动工作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紧紧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重建目标要求,引进专家为灾后重建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培训灾后重建亟需紧缺的专业人才。

中长期目标:结合资源和产业优势,深入开展专家下基层活动,促进我市重点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三、方式任务

根据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按照长期服务与短期派驻相结合、集中统一组织与分散组织相结合、大规模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建设专家服务基地(示范点)、对口支援、选派科技(含文化、社会工作等社会科学)特派员、签订合作协议和智力服务合同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高层次人才和其他急需紧缺人才,到基层单位、农村乡镇、城镇社区、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从2014年起,全市服务基层的专家常年保持50名左右。通过专家下基层行动,破解一批基层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培养一批基层急需紧缺人才,转化推广一批应用前景良好的科技成果,开展一批服务基层社会事业公益性活动。

四、重点工程

(一)教育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配合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教育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活动,以实施《市推进教育现代化五年行动计划》为载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来雅讲学,组织开展异地访学、送教下乡、支教下乡、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对校(园)长、学科教师、班主任、教育行政干部等进行培训,培养基层急需紧缺教育人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科技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由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协和高校组织实施。着眼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知识、技术转移转化能力和规模产业化能力,服务企业产业项目,提高县域经济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通过加强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增派科技特派员,建设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扶持科技专家领办创办高新企业,帮助基层破解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向基层推广、向现实生产力和产业项目转化;通过组织科技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项目论证、联合攻关,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通过依托“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和“科普大集”等活动载体,鼓励和支持专家帮助基层培育科技示范企业,推动科技专家与基层一线对接,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三)社会工作、司法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由市民政局会同市司法局、社科联和有关高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基层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组织社会工作、司法专家深入基层,大力开展基层社工人员、司法人员工作指导和专业培训,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着力为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系列的职业活动,努力满足基层民众的社工、司法需求。通过组织社工、司法专家下基层,帮助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法律援助等服务,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四)农业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由市农业局会同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和农业大学组织实施。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组织农业专家针对基层实际需求,深入乡村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培养实用人才、开发产业项目,在保障农业生产各环节中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发挥中坚骨干作用。组织农业专家尤其是种植养殖、水产、林业、农机等方面专家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采取典型示范、现场指导和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开展服务;通过农业专家大院和组织专家服务团(队)下基层、专家网上答疑、下派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分层次、多渠道培训种植养殖示范户、基层农技人员,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帮助基层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五)城乡建设、旅游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由市住建局会同市旅游局、市环保局组织实施。着眼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基层解决农村城镇规划、乡村规划、旅游宣传策划及市场推广等人才短缺的问题,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人才、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加强乡镇企业建筑规划管理人员培养,深入推进基层统筹城乡建设。通过组织城乡规划设计、旅游专家下基层,帮助基层规划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个性化的旅游项目,使我市乡村旅游更具民族和文化特色,丰富农民“钱袋子”。

(六)文化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由市文新广局会同市文联组织实施。着眼于加快推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帮助解决文化人才短缺、群众性业余文化生活单一等问题,组织文化专家深入基层,培养文化创作人才,开展文化骨干辅导、文化活动指导等公益活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掘我市具有本土特色的群众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事业发展。通过文化名家走基层、专业演出团队巡回义演、文艺广场等形式,组织文化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送演出、送图书、送楹联、送展览、送电影、送辅导、送数字文化资源,为基层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七)医疗卫生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由市卫生局会同市人口计生委、有关医疗单位和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实施。着眼于带动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高层次医疗卫生专家对口支援基层医院行动,支持基层医院学科建设,推广医疗卫生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培训医护人员。通过引进国内外医学专家到我市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我市卫生人才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培训、培养我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提高我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培训、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带动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为百姓就医提供便利条件。通过专家下基层服务,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医疗小分队等形式,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开展巡回医疗、义诊等活动,帮助基层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通过开展省、市、县(区)医院对口共建,推进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辐射带动乡镇卫生院活动,为基层培养急需紧缺医疗卫生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建设服务平台。鼓励各县(区)、各单位(企业)申报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战略布局和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在符合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农)业园区、企业、基层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城镇社区、农村村组设立专家服务基层示范点。从2014年起,每年建市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点1-3个,承接专家智力资源转移。以基地、示范点为平台引进省内外、国内外专家到我市进行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合作攻关、培养人才、技术咨询等。加强供需信息库网建设,为专家服务基层提供信息保障,并做好专家智力供需项目的有效对接与实施工作。

(二)健全激励机制。凡经单位或上级部门派遣的公益性智力转化,受援者无偿接受专家智力和技术服务,援助专家不得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派员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按因公出差报销援助专家差旅费,有条件的单位可适当给予工作和生活补助。经组织派遣担任科技特派员、对口支援、参加专家服务团(队)的,原工作岗位、工资福利、奖金等保留不变,取得的工作业绩作为晋升岗位等级、职称评审、专家评选、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

经单位同意或备案,以兼职方式开展市场化智力转化的,原工作岗位、工资福利、奖金等保留不变;兼职的工作业绩可按50-100%折合成在岗工作量,一并计算为年度工作总量,作为晋升岗位等级、职称评审、专家评选、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其智力转化形成的个人专利和技术成果,按供需双方事前协议或法律法规办理。

对辞聘领(创、联)办企业进行智力转化的,按规定参加当地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关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接续,其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限可视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专家在基层领(创、联)办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实体或合作组织等,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支农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期权、股权激励。

对在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为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及单位给予表彰,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上和市级各类重点人才选拔培养奖励资助项目等。

(三)提供经费保障。市级财政设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博士后科研工作、引进国外智力、高层次人才工作、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等项目经费开支。各县(区)要为实施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提供适当的经费支持。各实施单位或部门要根据实际选派和服务情况,合理核定各项费用,将实施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的工作经费纳入本单位或部门经费预算。有关部门原有项目纳入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的,项目经费按原办法继续执行,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标准。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成立由市人社局及相关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引智与专家职称科负责日常工作。市人社局负责全市专家下基层行动工作的指导、考核、监督、综合协调、情况汇总等工作。各县(区)和市级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专家下基层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工作情况自查,认真总结上报基层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指导本县(区)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的全面工作,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住建、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2014年起,将专家下基层与专业技术人才智力转化实施情况,纳入对县(区)、市级部门人才工作目标内容进行考核。市人社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适时对各县、区开展专家下基层的情况进行督促和绩效考核。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范文3

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资母体组建的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创业三十多年,从最初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海信电器公司,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多年以来,海信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的发展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本运营为杠杆,快速成长,迅猛发展,率先在国内构架并专注于家电、通信、信息为主导的3C产业结构,主导产品为电视、空调、计算机、移动电话、冰箱、软件开发、网络设备。海信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承担十多项的国家级项目。2002年,海信对信息、人才、设备等技术力量进行了整合,扩建为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里面设有11个专业技术研究所,拥有1500多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海信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技术创新,力求在集成电路设计、网络设备与服务、新型电子显示等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目前,海信在全国有20多个营销中心,200多个集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分公司和办事处,10000多个维修服务网点。产品还远销到欧洲、非洲、东南亚、南美、北美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日本、巴西、美国、印尼、中东、澳洲、香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南非建立了生产基地,实行本土化经营。

以"创新就是生活"为宗旨的海信计算机公司是在海信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和雄厚的科研支持下于1996年成立的。它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坚持"知识就是财富,人才就是利润","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充分发挥公司员工年轻化、知识化的优势,内抓管理,外争市场,发挥团队优势,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行业中的一只生力军。其产品通过国家电工产品认证(CCEE),通过全国28个省市区协作城市产品质量认证,享有销售免检权向消费者优先推荐的资格。产品可靠性指标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12000小时以上。1995年,海信技术中心被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为海信的计算机的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技术中心不仅是海信的研发基地,而且是海信的新产业孵化器和人才培育中心。98年6月在中国电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审评中,海信计算机公司成为中国同行中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认证的公司。

近年来,海信计算机公司始终致力于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最好的最新的科技产品,先后推出了商用、家用电脑与高端的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和网络产品。海信电脑曾荣获"99年首选购买品牌"和"98年电脑实际购买"第三名,其"金箭99H"荣获高档组四项测试第一名,"金箭99V"荣获中档组四项测试第一名,"蓝箭"获得廉价组八项测试第一名。其代表作"海景""回归""海飞""箭"系列电脑和"闪电"系列图形工作站,在国家权威机构的多项评测和用户调查中名列前茅。

海信公司的服务承诺是:

1〉全国联保,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用户可凭《品质保证书》在最近的海信公司最近的各级海信维修部以及各个授权维修中心获得维护服务。

2〉在设有海信计算机维修服务站的地区实行三日内修复的服务。

3〉免费维修,在计算机不见保修期内且在正常使用下的故障,免收部件的成本费用和维修费用,超过保修期,免收服务费,只收成本费。

4〉保修期的第一年内,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只需播打海信计算机公司设在该区的服务热线,即可预约时间,并且在预约时间享受免费上门服务。

5〉终身维护,为彻底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对于超过保修期的海信计算机,由用户和任何一家维修中心(站)签订协议,则可享受终生维护。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机制;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项合作活动。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认识不清、企业积极性不高、职校服务企业能力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问题的实质是机制问题,没有好的机制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没有制度保障。要想完善校企合作必须从体制上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应研究如下几项合作机制:一是利益驱动机制;二是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三是共享机制;四是沟通机制;五是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六是校企合作绩效考核机制。

一、利益驱动机制

开展校企合作,除了要求学校和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为社会职业教育贡献力量外,少不了利益的驱动。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学校和企业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学校有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有优秀的毕业生,有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及对企业员工进行多项培训的专任教师;企业则有学校所期待的实际教学环境,各种设备设施和真实的职场氛围。因此找到两者间的结合点就能建立互惠双赢的运行机制。

二、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是国家、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保障机制就很难让校企合作发挥真正的作用。

产学结合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我国很早就非常重视的问题,早在2007年我国就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广西也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南宁市人民政府早在2009年3月就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南宁市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意见”。学校也应当积极接纳政府的意见设立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较为健全的评估和反馈系统,使校企合作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

三、共享机制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因此必须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开设符合需要的专业、开发专业课程、参与各种新技术应用与研究、开展多种技术服务;企业则可从实习学生中找到理想的品学兼优的年青人材,从而为企业的明天搭建良好的人才梯队;学校可以分享企业的机械设备、车间和实践经验培训学校的学生;企业可以分享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进行科研和培训员工。以上合作需要一个健全的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来协调。

四、沟通机制

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很重要,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单是表面的沟通难以达到思想的融合,因此需要建立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文化的融合是促进校企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举措。

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制订出校企合作例会制度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学校和企业彼此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引入企业文化和标准,才能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文化融合不仅在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及社会影响,学校也能在合作中有效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和长处。

五、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校企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高校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人才训练基地,必然要完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包括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制度和学校教师去企业指导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制度等。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而言,有利于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使高校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二是合作期长,是长期合作的必然结 果。三是合作风险比较低。

六、校企合作绩效考核机制

校企合作的效果如何?合作中有哪些问题要解决等等,这些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政府应当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和鼓励先进。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范文5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推广农业机械的应用技术,从而达到农业增产,使农业发展更进一步。该体系对于现代化农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现今不断增长的人口来说是必要的。但是我国现今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和漏洞,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完善农机推广体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首先从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现状着手,总结当前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所面临的难题,而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1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现状

1.1监管体系以及推广体系有待完善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要符合农机化发展的需要,适应农机化发展方向。但是个别地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不健全,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机化的发展进程,甚至会制约农机化发展。个别地区还存在监管体系和推广体系不完善的情况。

1.2基层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基层工作条件有效,环境艰苦,部分地区基层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从事农机推广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如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新机具推广,涉及到发动机工作原理、机械原理、电工学等专业知识,而实际工作当中,真正了解并且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少之又少,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多数农机站难以开展农机化技术服务工作,不利于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

1.3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农机推广经费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农机化发展。农机推广工作要想顺利开展,需要政策和资金做后盾,人才培养和设备引进都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1.4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网络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网络不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型、实验到推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量大且涉及面广 。部分地区农机推广工作仅靠县级农机部门几个技术人员是不够的,有些工作还需要依靠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组织来完成,但乡(镇)站既无场地又无资金,同时缺乏技术人员,推广工作举步维艰,这种状况显然与当前的农机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发展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策略

2.1理顺体系,提高思想

要想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得到持续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体系,其内容包括监管体系加强实施、推广体系加强运作以及服务体系加强自主性等。提出具有强制性的体系,使得该方面的管理能够实现有效化,再提高思想认识,对于推广人员而言需要增加其对于推广力度的重视,让其明白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农民而言,需要加强其对农业机械的重视程度,向其阐述农业机械所带来的便利以及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使其能够主动进行接受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并主动学习农业机械的操作。

2.2优化布局,加大政策扶持

优化布局对于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长远发展是必要的。科学地进行人才分配,科学地设置农机站,对于面积较小发展较缓慢的地域,分配的人才尽量控制在五个人左右,但是必须要求其掌握的知识全面,对于交通不便的地区农机站尽量设置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点。从而方便基层农机的推广,对于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平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农机推广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社会效益高和自身效益低的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保证农机推广机构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所需要的业务经费,并随着事业的发展逐渐增加。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机推广的资金投入,扶持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发展。

2.3拓宽渠道,创新推广模式

对于农机的推广不局限在各自的地区内,推广的模式也不局限于口头的推广,进行推广模式的创新,运用网络系统增加推广范围,在推广内容中增加该农业机械相关的知识和情况。利用人们所关心的内容确定推广模式创新的方向。从而增加农民以及各企业家对于农机推广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另外还要加大发展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网络建设工作,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和效率。

2.4创建激励机制,提升业务素质

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需要创建合适的激励机制,即一定的奖励制度,使得工作人员对工作有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的效率。对专业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能够增加专业知识,对此工作更加了解,从而提高业务素质。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总结范文6

我从3月17日开始到青岛海信计算机有限公司郑州办事处技术服务部毕业实习,到5月10日毕业实习结束。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慢慢了解了公司的组织机构、经营状况及管理体制,以及技术服务部的基本业务,并学到了许多计算机维护知识。

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资母体组建的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创业三十多年,从最初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海信电器公司,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多年以来,海信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的发展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本运营为杠杆,快速成长,迅猛发展,率先在国内构架并专注于家电、通信、信息为主导的3c产业结构,主导产品为电视、空调、计算机、移动电话、冰箱、软件开发、网络设备。海信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承担十多项的国家级项目。2002年,海信对信息、人才、设备等技术力量进行了整合,扩建为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里面设有11个专业技术研究所,拥有1500多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海信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技术创新,力求在集成电路设计、网络设备与服务、新型电子显示等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目前,海信在全国有20多个营销中心,200多个集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分公司和办事处,10000多个维修服务网点。产品还远销到欧洲、非洲、东南亚、南美、北美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日本、巴西、美国、印尼、中东、澳洲、香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南非建立了生产基地,实行本土化经营。.

以创新就是生活为宗旨的海信计算机公司是在海信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和雄厚的科研支持下于1996年成立的。它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坚持知识就是财富,人才就是利润,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充分发挥公司员工年轻化、知识化的优势,内抓管理,外争市场,发挥团队优势,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行业中的一只生力军。其产品通过国家电工产品认证(ccee),通过全国28个省市区协作城市产品质量认证,享有销售免检权向消费者优先推荐的资格。产品可靠性指标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12000小时以上。1995年,海信技术中心被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为海信的计算机的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技术中心不仅是海信的研发基地,而且是海信的新产业孵化器和人才培育中心。98年6月在中国电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审评中,海信计算机公司成为中国同行中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认证的公司。

近年来,海信计算机公司始终致力于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最好的最新的科技产品,先后推出了商用、家用电脑与高端的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和网络产品。海信电脑曾荣获99年首选购买品牌和98年电脑实际购买第三名,其金箭99h荣获高档组四项测试第一名,金箭99v荣获中档组四项测试第一,蓝箭获得廉价组八项测试第一名。其代表作海景回归海飞箭系列电脑和闪电系列图形工作站,在国家权威机构的多项评测和用户调查中名列前茅。

海信公司的服务承诺是:

1〉全国联保,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用户可凭《品质保证书》在最近的海信公司最近的各级海信维修部以及各个授权维修中心获得维护服务。

2〉在设有海信计算机维修服务站的地区实行三日内修复的服务。

3〉免费维修,在计算机不见保修期内且在正常使用下的故障,免收部件的成本费用和维修费用,超过保修期,免收服务费,只收成本费。

4〉保修期的第一年内,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只需播打海信计算机公司设在该区的服务热线,即可预约时间,并且在预约时间享受免费上门服务。

5〉终身维护,为彻底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对于超过保修期的海信计算机,由用户和任何一家维修中心(站)签订协议,则可享受终生维护。

我实习所在的部门是技术服务部,主要从事郑州地区的电脑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虽然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但在电脑维护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而且从没给人做过计算机维修工作,所以一切都要从零学起。刚开始实习时,办公室的同事给了我一些有关部门运营和计算机维护的公司的规章制度,让我对公司运营情况和计算机维护--特别是系统维护有了一定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了一个重量级国家级企业单位对人事的重视,理解了我技术服务部的电脑维护工作虽然是企业部门运营的一个小侧面,但关系到企业在广大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企业参与全国范围的计算机销售竞争的魄力及品牌亲和力。我们中有经验的大哥哥大姐姐还给我仔细讲解了计算机维护的每一款注意事项,经常领着我去进行顾客回访、产品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后来,又让我参与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约定顾客、维修单开立、对外宣传以及具体维护工作、。在部门领导及全体同事的帮助指导下,经过这么多天的学习、工作,我已熟悉整个电脑维护的流程,可以独立、熟练地维护电脑,比较准确地报出各种电脑故障问题。

在实习期间,我深切地感受到,技术服务部是一个团结、上进、充满活力的集体。每天大家都是笑脸相迎,即使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办公室里仍然会听到笑声;面对客户,大家总是热情真诚;面对工作上的困难,大家总是互相帮助,直至解决难题。整个部门和睦相处,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而部门领导就是这个家庭中的家长,给每个人很大的空间自由发挥。从他们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青岛海信敬人、敬业、高效、高水平服务的真实意义,体会到了服务部服务、奉献的意义,体会到了创造完美、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体会到了青岛海信计算机公司的企业文化,知道了什么是创新就是生活。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每当我遇到困难向大家求助时,谁都会无私的告诉我;有一次,有个顾客说他的计算机经常出现无故的黑屏、死机的故障,当我们到那儿的时候,无论是谁都没能查出来到底是出了什么毛病或哪儿有毛病,我建议说看看是不是顾客自己对计算机进行cpu超频了,大家并没有因为我的没经验而不考虑我的意见,结果查明确实是这么回事,然后我们挑回了cpu的主频,并对顾客进行了自己绝对不要随便超频计算机的教育;后来大家在当天的下班总结时当场对我进行了表扬。我真是太高兴了。我对能到这样的公司实习感到骄傲,对青岛海信人的事业感到自豪。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在这么和谐的气氛中工作、学习,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工作。所以我努力向同事学习,不懂就问,认真完成领导和同事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部门领导和同事也都尽力帮助我,给我讲授和业务有关的知识,耐心解答我的疑难困惑,并给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实习计划,帮我达到实习的目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不仅很好地运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实用的待人处世之道,阔大了知识面,也丰富了社会实践经历,为我即将踏入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