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校本教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校本教材范文1
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一节.
2设计思想
2.1教学指导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且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一节课,我们应在STS教育理念下,根据现时能源的发展形势、结合当地核电建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将人、自然与社会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STS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2设计理念
在教法和学法上,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经过实验、体验、讨论、分析,自觉接受STS思想.在教育形式上,优化组合,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认知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科学性、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在内容和信息量上,与物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深广度适当,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使物理课具有时代气息,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3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了解核反应堆和核电站的知识以及核能开发的利弊,注意与社会历史地理等知识的联系,知道科技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的两面性,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4学情分析
学生对核电的知识可以说是感兴趣的,为此,本节课应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热烈,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积极互动,通过网络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成功地实施STS教育.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核电站的构造、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了解核废料的处理方法.
3.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和上网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件展示,以及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环境保护意识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学重点
知道核电站的构造和理解核电站工作原理.
5教学难点
知道核废料的处理方法以及环境问题.
6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网址,利用电脑室上课.
7教学过程
7.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省内已经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阳江核电站正在建设中,而我市(台山)核电站已开始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四大核电站将为广东打造“核电特区”奠定了基础.那么,核电站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7.2讲授新课
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核电站构造,再让学生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要想更具体了解核电站是怎样发电的,按[www.nynews.gov.cn/zhuanti/hedian/News_View.asp?NewsID=483]这个网址查找具体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1、图2中知道:核电站是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来加热水使之变成蒸汽.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再从网络查找到更详细的内容来理解这些知识.利用课件来展示核电站的优点:(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式为稳定.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网上的内容中可知道核电站有下列缺点:(1)核能电厂会产生放射性废料;(2)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纷争;(3)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利用多媒体平台回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内容梗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前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前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除前苏联以外,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上网的内容了解下面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消除对核电站的安全顾虑:(1)台山核电站主体工程开建广东规划首个“核电特区”;(2)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核电机组落户台山;(3)两台机组年上网电量可达260亿千瓦时;(4)专家点评:核能安全隐患极低概率仅千万分之一.那么我国核电站的进程如何呢?利用多媒体平台介绍:(1)浙江嘉兴的秦山核电站位于杭州湾畔,1994年4月设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2)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单机投入商业营运;(3)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年发电量为140亿千瓦时,2005年建成投产;(4)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于1997年5月开工建设.它位于广东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5)阳江核电站的一期工程于2006年正式动工,2013年投入商业运行;(6)我国首个在海岛上建设的核电站2008年2月18日正式动工.项目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的备湾村,濒临东海,南距福州143公里,北距温州113公里,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岛上建设的核电站.核电对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它产生的核废料是怎样处理的呢?指导学生在网上找出核废料有下列的处理方法:(1)玻璃固化法玻璃固化法是将废料混入玻璃材料中作成一固化之产物.(2)储存法各核电厂用自备燃料池可储存40年的时间,时间到了,便必须送去储存厂大约10年辐射已降低至无害,可像一般垃圾处理.(3)海洋掩埋法将核废料永久弃置於深海底的意思,利用水泥固化法将核废料储存在钢筒内,经过数年的暂时储放,等核废料中的放射性降到最低后,再投掷到深海或数千公尺海沟中,作永久性储存处理.
8教学反思
小学校本教材范文2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采用模块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相应的模块教材尚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基于国内外职教课改经验的分析总结,近几年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组织教师编写符合我校特点的模块化校本教材。现就中职学校模块化校本教材的编写谈谈自已的一点体会。
1现状分析
1.1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了新要求
企业由于技术层次的迅速增多,对专业技能人才要求多样化、复杂化,提出了“留得住、用得上、上手能干事”的零过渡上岗要求。这一切都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就业导向的观念,并据此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贴近就业,贴近生产实际。传统教材结构(传统百货店式)将会从职教领域内淡出。
1.2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教材提出了新要求
现在的中职教材可谓是琳琅满目,但真正好用、实用的却是风毛麟角。仅就机械类的教材而言,主要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劳动保障出版社所出的教材唱主角。这两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大多以大专教材为蓝本加以删减而得,存在理论偏重、偏难、推导过多、与实际脱节等弊端,突出的是以“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与就业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相左。
1.3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模式的陈旧,造成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与企业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与生产实际脱离;也造成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抱怨教学内容“难”学的两难局面。难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实践要求直接对应,无法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及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课程设计直接结合起来,以缩小教育培训与实际职业活动之问的差距。
2使用对象分析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九十年代就已经从精英教育“降格”为普及教育了,尤其经历了九八年开始的三年滑坡,中职学校自身的生存受到了无情的考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素质已大不如前。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不好、自信心及求知欲不高。看见长篇大论深奥的理论说教,他们会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他们希望教材能像卡通或科普读本一样浅显易懂、形象深动、引人入胜。所以中职模块教材应该考虑到教材使用对象的具体情况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宋理学家朱熹指出:“圣人之道,粗细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材而笃焉。”讲的就是因材施教,每个老师必须一切围绕现有的学生实际去展开教学。就我们学校来看。“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教师一年苦过一年”的感慨与“学生越来越不听话,教师越来越不会教”的抱怨就是这种背景状况的具体写照。
3模块教材的编写形式
中职模块教材必须体现模块教学理念和特色,即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彻底改变传统教材的以知识为中心,重在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因此在编写模块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学目标,在教材中要明确提出培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避免就理论谈理论、就技能教技能,要做到有的放矢。
3.2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设计新的知识能力结构及其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现实发展要求增删,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基础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学生能更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更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知,“做”中会。教材的编写,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注重设备的操作规程、检验标准、技能要素。将教育成为“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满足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3教学方法,教材教法是一个整体,可以通过在教材中设计一些“观察发现”、“同步练习”、“讨论分析”等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做到形式新颖。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按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开展教学,实现课程的教学创新。3,4编排形式,首先要求教材配图详细、图解丰富、图文并茂,引入的实际案例、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字型或以文本框的形式来区别于正文,既便于教学又便于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等形式、强化感性认识、强调直观教学,做到生动活泼。
3.5合理分配课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习惯为宗旨。
4模块教材实施的成效
测量技能的掌握,对于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以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为例,过去在工艺学中讲授测量的理论知识,在实习课中传授操作技能,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我校的教学改革中。由本人主编的《测量技能训练》模块化校本教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该校本教材注重中职学校机械类学生常用刻线、螺旋测微量具和机械式量仪及专用量具使用的训练。同时将零件测绘和粗糙度判别穿插于其中。通过在我校机械类06、07级学生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沉浸在做的乐趣中。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强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1学习目标,在每一学习项目开始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后能及时检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达标情况。例如:在“外径千分尺”这一项目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一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了解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刻线原理;了解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掌握外径千分尺的识读和使用方法:掌握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保养、调整和注意事项。”其中核心目标就是能力目标,即外径千分尺的识读和使用方法。
4.2教学活动,精心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并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及知识的实质和真正用途。教学活动的设置形式有以下几种:
4.2.1观察发现,通过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产生感性认识,并做好各自的情况记录和相应结论,再由教师总结引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4.2.2讨论分析,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代表发言,再由教师总结讲解。
4.2.3问题罗列,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不能理解的问题,再由教师集中作答。
4.2.4动手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再 由教师点评。比如在讲授“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次教学活动。教师先让学生对测试工件进行测量,然后参照“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对照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通过对有的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比“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多或少一个0.5的情况,引出读数方法4,即“先用游标卡尺辅助测量。”因为在识读外径千分尺时很容易多看或少看一个0.5,而这种情况往往不作者重视。通过对有的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比“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多或少一个0.05左右的情况,引出“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工件的步骤”和“外径千分尺使用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点。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讲授知识,学生会觉得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愿意学,想学。比一翻开书就是几条死板的概念、要求更有亲和力,更贴近这些学生的心理。
4.3逐步解惑,在教学活动的引导下,逐步分析、讲解概念。其中配以大量直观的图形及实例,加之以精炼的概念表述,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懂得如何运用概念。在其中要真正体现“学为主”,“教为导”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师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使学生在“动”态中学,克服学生在“静”态中死记硬背。整个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围绕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展开教学。其中大量的图形可以用绘图软件绘制也可以扫描还可用数码像机实拍等方式采集。
4.4学以致用,讲完概念后必须及时运用,辅以适量的课堂练习及课外思考题,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及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项目结尾设置相应的进度检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地查漏补缺。
4.5联系实际,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零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从而完成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这样一套符合客观认知规律的过程。
经过模块教材中五个环节的探索、讲解、练习、运用后,可以让学生轻松、自然地理解、掌握基本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知,“做”中会。
参考文献
1明兴祖.机械类专业实践改革的探索.职教论坛,2005(20).
小学校本教材范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模块 教材 体会
1现状分析
1.1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了新要求
企业由于技术层次的迅速增多,对专业技能人才要求多样化、复杂化,提出了“留得住、用得上、上手能干事”的零过渡上岗要求。这一切都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就业导向的观念,并据此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贴近就业,贴近生产实际。传统教材结构(传统百货店式)将会从职教领域内淡出。
1.2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教材提出了新要求
现在的中职教材可谓是琳琅满目,但真正好用、实用的却是风毛麟角。仅就机械类的教材而言,主要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劳动保障出版社所出的教材唱主角。这两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大多以大专教材为蓝本加以删减而得,存在理论偏重、偏难、推导过多、与实际脱节等弊端,突出的是以“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与就业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相左。
1.3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模式的陈旧,造成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与企业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与生产实际脱离;也造成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抱怨教学内容“难”学的两难局面。难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实践要求直接对应,无法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及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课程设计直接结合起来,以缩小教育培训与实际职业活动之问的差距。
2使用对象分析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九十年代就已经从精英教育“降格”为普及教育了,尤其经历了九八年开始的三年滑坡,中职学校自身的生存受到了无情的考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素质已大不如前。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不好、自信心及求知欲不高。看见长篇大论深奥的理论说教,他们会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他们希望教材能像卡通或科普读本一样浅显易懂、形象深动、引人入胜。所以中职模块教材应该考虑到教材使用对象的具体情况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宋理学家朱熹指出:“圣人之道,粗细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材而笃焉。”讲的就是因材施教,每个老师必须一切围绕现有的学生实际去展开教学。就我们学校来看。“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教师一年苦过一年”的感慨与“学生越来越不听话,教师越来越不会教”的抱怨就是这种背景状况的具体写照。
3模块教材的编写形式
中职模块教材必须体现模块教学理念和特色,即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彻底改变传统教材的以知识为中心,重在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因此在编写模块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学目标,在教材中要明确提出培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避免就理论谈理论、就技能教技能,要做到有的放矢。
3.2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设计新的知识能力结构及其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现实发展要求增删,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基础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学生能更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更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知,“做”中会。教材的编写,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注重设备的操作规程、检验标准、技能要素。将教育成为“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满足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3教学方法,教材教法是一个整体,可以通过在教材中设计一些“观察发现”、“同步练习”、“讨论分析”等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做到形式新颖。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按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开展教学,实现课程的教学创新。3,4编排形式,首先要
求教材配图详细、图解丰富、图文并茂,引入的实际案例、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字型或以文本框的形式来区别于正文,既便于教学又便于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等形式、强化感性认识、强调直观教学,做到生动活泼。
3.5合理分配课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习惯为宗旨。
4模块教材实施的成效
测量技能的掌握,对于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以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为例,过去在工艺学中讲授测量的理论知识,在实习课中传授操作技能,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我校的教学改革中。由本人主编的《测量技能训练》模块化校本教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该校本教材注重中职学校机械类学生常用刻线、螺旋测微量具和机械式量仪及专用量具使用的训练。同时将零件测绘和粗糙度判别穿插于其中。通过在我校机械类06、07级学生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沉浸在做的乐趣中。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强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1学习目标,在每一学习项目开始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后能及时检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达标情况。例如:在“外径千分尺”这一项目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一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了解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刻线原理;了解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掌握外径千分尺的识读和使用方法:掌握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保养、调整和注意事项。”其中核心目标就是能力目标,即外径千分尺的识读和使用方法。
4.2教学活动,精心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并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及知识的实质和真正用途。教学活动的设置形式有以下几种:
4.2.1观察发现,通过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产生感性认识,并做好各自的情况记录和相应结论,再由教师总结引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4.2.2讨论分析,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代表发言,再由教师总结讲解。
4.2.3问题罗列,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不能理解的问题,再由教师集中作答。
4.2.4动手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再 由教师点评。比如在讲授“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次教学活动。教师先让学生对测试工件进行测量,然后参照“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对照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通过对有的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比“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多或少一个0.5的情况,引出读数方法4,即“先用游标卡尺辅助测量。”因为在识读外径千分尺时很容易多看或少看一个0.5,而这种情况往往不作者重视。通过对有的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比“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多或少一个0.05左右的情况,引出“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工件的步骤”和“外径千分尺使用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点。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讲授知识,学生会觉得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愿意学,想学。比一翻开书就是几条死板的概念、要求更有亲和力,更贴近这些学生的心理。
4.3逐步解惑,在教学活动的引导下,逐步分析、讲解概念。其中配以大量直观的图形及实例,加之以精炼的概念表述,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懂得如何运用概念。在其中要真正体现“学为主”,“教为导”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师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使学生在“动”态中学,克服学生在“静”态中死记硬背。整个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围绕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展开教学。其中大量的图形可以用绘图软件绘制也可以扫描还可用数码像机实拍等方式采集。
4.4学以致用,讲完概念后必须及时运用,辅以适量的课堂练习及课外思考题,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及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项目结尾设置相应的进度检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地查漏补缺。
4.5联系实际,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零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从而完成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这样一套符合客观认知规律的过程。
经过模块教材中五个环节的探索、讲解、练习、运用后,可以让学生轻松、自然地理解、掌握基本知
识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知,“做”中会。
参考文献
1明兴祖.机械类专业实践改革的探索.职教论坛,2005(20).
小学校本教材范文4
关键词:高职 油气储运 校本教材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83-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提出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选用和建设一批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教材。作为江苏省首例开设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发校本教材势在必行,提高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效性更是重中之重。
1 开发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的意义
目前培养油气储运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全国只有十多个,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等石油产地。大部分高职院校集中面向周边的各大油气田输送人才,如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常年为华北油田输送人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面向玉门油田、长庆油田。这就直接导致了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统编教材的缺乏和单一,目前仅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了石油产品炼制加工方面的高职高专教材。该院的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要想打造成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必须立足于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以培养液体化学品码头、油库等一线操作工为目标,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2 提高校本教材教学内容实效性的对策
2.1 调研职业岗位群
基于高职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该专业主要是面向我省或周边沿江沿海化学品码头、油库、加油站、加气站等培养从事油气及大宗化学品的输送、储存与装卸、计量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通过对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常州钟楼油库、江苏海企有限公司、扬子石化储运厂、扬州港液体化工码头、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中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基地等二十几家企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油气储运行业主要岗位群的工种有油品储运工、燃气输送工、司炉工、综合计量工、油品分析工、自动化仪表工等。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以燃气输送工及油品储运工为核心工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围绕这两个中心展开。
2.2 构建职业技能
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能力要求以及《国家职业标准汇编》中对油品储运高级工及燃气输送高级工的工作能力要求,借鉴“职业带”理论及企业调研结果,分析并确定油气储运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如下表1所示。
根据储运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特点,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及职业能力培养。对于应届毕业生要求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合一方能毕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倾向,在燃气输送工或油品储运工两个工种中二者选其一。
2.3 重组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依照“能力递进、分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理念,通过“三维一体”共同解析归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新开发《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燃气输配技术》、《油气储运技术》等3门核心课程,基于工作工程编写配套材料及多媒体课件。《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以液化石油气码头为工作背景,将工作任务划分为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防护、危险化学品火灾和爆炸事故处理;《燃气输配技术》以城市燃气输配为工作任务,分解为燃气的储存、压力调节与计量、泵与压缩机管理、DCS控制、燃气调度、输气管道工艺等六大模块;而《油气输配技术》以油库和加油站为工作背景,将工作任务划分为油罐运行管理、输油设备的维护、油品的计量、输油管线停输、油品检测、输油管道工艺。
3 结语
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虽然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成为热门专业,但可借鉴经验较少。校本教材的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提高开发的实效性,为社会培养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诗华.浅谈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12中):26-28.
小学校本教材范文5
关键词: 儿童本位 小学语文 教材设计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与追求,正确分析儿童的现状和对未来的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的[1]。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料,一定要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设计,一定要正确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只有符合标准的儿童教材才能促进儿童的知识积累和茁壮成长。在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中,不仅要简单地增加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还要以儿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儿童本位”视角下教材的价值取向
1.儿童视角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料,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做服务。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要,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站在学生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避免成人化问题的出现。
2.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启蒙性教育,是为小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打下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教材要守住基础性的底线。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对语文的基本知识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定要使小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3.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束缚,为儿童提高广阔的联想和发展空间。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当地在教材中编设一些创新内容,积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延伸到课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观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儿童本位”的教材设计
1.“儿童本位”教材的语言
在“儿童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应该符合儿童语言的特点和规律[2]。很多成年人都认为语言要尽量简化明了,这样儿童学习起来才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往往就出现成人化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从成年的视角对儿童的语言习惯进行审视,如果把课文中对故事发展环节和任务性格特点的详细描述性语言都删减,就会增加儿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因为对于孩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对故事中详尽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记忆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中就引用了小女孩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对话,运用了第一人称,直接引用了主人公的语言,使儿童对课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形象有很好的了解,对故事情节也能准确把握。通过对人物语言的详细描写,折射出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并没有因为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高傲自大,具有崇高的谦逊美德。通过小女孩的语言,儿童能够判断出课文中小女孩性格的率真与可爱。
2.“儿童本位”教材的写作
写作包含复杂的心理动态过程,它与学生的知识、记忆、情绪、想象等众多因素有关,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字、词、句运用情况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活动[3]。写作能力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而且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检验,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体现。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用成人的视角评估孩子的思维和语言,不可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化色彩就一味强调辞藻的华丽,忽视儿童的本性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能用成人的写作标准要求儿童写作,而要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美的事物,注重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其在写作中不断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传达正能量。
在三年级(下)中对《乌鸦反哺》写作练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描写乌鸦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语言,而不是一味地和儿童进行人生道理的讲解,从母亲与孩子相互对话内容中,让儿童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孝顺父母等高尚的情怀。
3.“儿童本位”教材的创造性
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正处在成长期的小学生,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保护他们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冰花》一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不够,对学生的原发创造性尊重程度不够,把儿童的思维一定程度地固化了。“玻璃窗上开花了”,这种语言表达原本上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但是没有当儿童对现象进行继续想象,作者就迫不及待地交代了下文,同时用较成人化的思维对该现象进行比喻,这样就限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要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适当的引导,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条件,要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握和周密的设计。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对于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一定的成人化问题,所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儿童本位的思想,注重少年儿童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加强对儿童本位思想的运用,从而编纂出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语文教材,促进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峦.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研究[A].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小学校本教材范文6
一,小学科学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先学日本,后学英美。
2、1978年秋起全国统一使用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自然常识》1至4册及相应教参。第二时期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还未成气候,教材教法体系尚未成形。
3、第三时期开始初步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1981年3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明确指出根据四化需要,必须加强小学自然科学常识教育,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