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稻纹枯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稻纹枯病范文1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98-01
为探索评价18.7%扬彩悬浮剂等药剂不同剂量下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受兴化市植保站委托,特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试验基地,土壤类型为黏土,肥力中等,田间持水量、地下水层深度大约分别为 30%、1.0 m。当茬水稻种植品种为南粳9108,水稻长势长相一致。中感纹枯病,种植方式为机插秧,6月18日栽插[1-3]。
1.2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有18.7%扬彩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提供)、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湖南东永公司产品)。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18.7%扬彩悬浮剂600 mL/hm2(A)、750 mL/hm2(B),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C),以不施药作对照(CK)。处理A、B、C均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不设重复,随机排列,处理A、B、C面积135 m2,CK面积45 m2 [4-6]。
1.4 施药方法
根据方案要求,共用药2次,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8月8日)、水稻孕穗期(8月26日)进行。施药时,采取二次稀释法。施药器械采用市下牌SX-MD150A电动喷雾器,喷孔直径1.3 mm[7-9]。
1.5 {查内容及方法
1.5.1 安全性。调查各处理药害(褪绿、矮化、畸形等)发生情况。
1.5.2 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于药前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病丛数及病指。于9月9日(第2次药后14 d)调查病害发展情况。定点调查,共5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严重度。严重度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1.5.3 对稻瘟病、稻曲病的兼治效果。观察18.7%扬彩悬浮剂处理区对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的兼治效果,并观察处理区水稻长势,如水稻叶色、茎秆硬度等。
1.5.4 测产。最终对各小区进行估产,调查作物的增产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整个试验过程中,各处理区水稻均未发生异常现象,18.7%扬彩悬浮剂不同剂量对水稻均安全。由表2可以看出,第2次药后14 d调查结果表明,处理C病指校正防效要高于处理A、B,处理C病指防效为97.0%,处理A、B防效也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84.3%、90.5%。田间调查发现,在2次施药情况下,尽管处理A、B病穴率较高,但病级很低,以1、3级为主,说明处理A、B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好[10-12]。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A、B水稻稻秆粗壮,叶色清秀,长势良好。CK水稻纹枯病发生非常重,植株明显矮化,产量损失严重,处理A、B较CK增产效果均十分显著。处理A、B、C较CK增产幅度分别为53.48%、57.68%、61.36%。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本试验水稻中感纹枯病,加上秸秆还田,试验田搁田效果不理想,纹枯病发生严重,在此条件下,18.7%扬彩悬浮剂600~750 mL/hm2对纹枯病有较佳的防效,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防效增加。18.7%扬彩悬浮剂处理区水稻稻秆粗壮,叶色清秀,长势良好,对水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试验区稻曲病零星发生,18.7%扬彩悬浮剂不同剂量处理区感稻曲病的穗数要明显少于空白对照区,说明其对稻曲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兼治作用[13-14]。
4 参考文献
[1] 张英辉,姚成月,周翔俊.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6(4):37-38.
[2] 吴雪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82.
[3] 石鸿文,丁文侠.水稻纹枯病的配套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5):23.
[4] 陈瑾,吴如健,胡菡青,等.6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3(18):162-167.
[5] 王晓琳.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及其剂型的研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6] 刘薇,杨超,邹剑锋,等.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9(5):512-516.
[7] 孟琳.水稻纹枯病的化学防治及几种复配药剂药效评价[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8] 桑海旭,王井士,刘郁,等.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3(1):10-13.
[9] 宋益民,刁亚梅,顾春燕,等.10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比较[J].现代农药,2012(2):54-56.
[10] 李涛,路雪君,廖晓兰,等.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10(9):91-93.
[11] 王子斌,左示敏,李刚,等.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9(2):174-182.
[12] 何霭如,郭建夫.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4):996-997.
水稻纹枯病范文2
关键词:6%低聚糖素AS;纹枯病;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87-02
由于直播稻省工、省力,且可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因而建湖县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直播稻密度高、田间湿度大,纹枯病发展快、发生重,用井冈霉素等常用药剂,对纹枯病的防病效果不佳。为寻求理想药剂,受厂方妥托,2012年我们对6%低聚糖素AS防治水稻纹枯病做了田间药效示范,旨在探明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该产品的生产应用和推广提供示范依据。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1)6%低聚糖素AS(江西田友生化有限公司生产),(2)4%井冈霉素AAS(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1)6%低聚糖素AS 20g/667m2,(2)4%井冈霉素A AS 500mL/667m2,(3)ck(空白对照)。每个处理均不设重复,共3个小区 ,其中6%低聚糖素AS处理小区面积1 334m2,4%井冈霉素A AS处理小区面积667m2,空白对照处理小区面积66.7m2,小区随机排列。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1次。
1.3 试验概况 试验在建湖县建阳镇建南村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粘土,pH值7.2。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栽培方式为机插秧,于2012年6月22日栽插,密度均匀,株行距14cm×30cm,水稻长势良好,与大面积无明显差异。试验于2012年7月29日和8月5日分别用药1次,各供试药剂按每667m2药量对水40kg,采用电动喷雾器常规均匀喷雾。第2次药后到试验调查结束,未用任何对纹枯病有防治作用的药剂。
第1次用药时,天气多云,偏南风3~4级;第2次用药时,天气多云,东风4~5级。8月2日降雨2.9mm,8日降雨0.2mm,9日降雨0.1mm,10日降雨2.3mm,14日降雨17.4mm,18日降雨5mm,19日降雨9.8mm。
1.4 试验调查
1.4.1 调查内容 每个小区对角线式固定调查5点,每点5穴,计25穴。用药前调查病穴、病株、病级等药前基数;第2次药后7d、14d,分别调查病穴、病株、病级等药后发病情况。调查记载总株数、病株数、病级,计算病株率、病株率防效以及病指、病指防效。
1.4.2 分级标准 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0级:全株无病;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4.3 计算方法
1.4.4 水稻安全性观察 试验期间对用药区进行了不定期观察,未发现药害,也未发现对水稻生长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1.4.5 其它效果调查 观察对其它水稻病害如稻曲病、叶尖干枯病、云形病、鞘腐病等病害的兼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2.2 结果分析
2.2.1 防治效果 6%低聚糖素AS防治水稻纹枯病,在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高峰期各用1次药,20g/667m2药后7d、14d的病指防效分别为82.74%、83.03%,均显著好于4%井冈毒素A AS 500ml/667m2的防治效果。
2.2.2 速效性 6%低聚糖素AS防治水稻纹枯病,于发病始盛和高峰各用1次药,第2次药后7d调查,6%低聚糖素AS、4%井冈毒素A AS、空白对照3个处理的病株率分别上升了60.61%、109.52%和415.38%,病指分别上升了121.57%、257.84%和1 184.0%。说明6%低聚糖素AS 20g/667m2,无论是对水稻纹枯病病株率的控制效果,还是对病情严重度的控制效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速效性,其速效性优于4%井冈毒素A AS。
2.2.3 持效性 6%低聚糖素AS 20g/667m2防治水稻纹枯病,于发病始盛和高峰各用1次药,第2次药后14d调查,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9.89%、83.03%,比药后7d分别提高1.05、0.28个百分点,说明该药剂对病情的控制,有一定的持效性。
3 结论
水稻纹枯病范文3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
1、发生因素
1.1 品种。一般来说,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发病重,粳稻比籼稻发病重,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发病重。
1.2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此类田由于长期积水.不能很好的晒田,田间湿度大,容易形成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蔓延。
1.3 施肥不合理,发病严重。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增施磷钾肥,稻株生长健壮、通风透光好的稻田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集中施用,禾苗猛发徒长,提早封行,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增高,则纹枯病发生重。
1.4 气候条件。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当田间气温达23℃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纹枯病开始发生,当株棵间气温高达25~31℃,相对湿度达97%时.病害发展最为迅速,当温度在10℃以下或40℃以上时,病害停止发展,在12~15℃时开始形成菌核,但以30~32℃之间形成最多,水稻抽穗到乳熟阶段是菌核形成的高峰期。
2、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历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及早用药进行保护。
2.1 农业措施
(1)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浪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可深一些。(2)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千千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3)合理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
2.2 化学防治
当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5%井冈霉素水剂1 500mL/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g/hm2,对水1 125kg/hm2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
1.影响因素
1.1 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易发生稻曲病。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1.2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病穗病粒也相应增多。
1.3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2.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水稻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选用抗病良种并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术措施。因此要淘汰感病品种周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二是消灭初侵染源。清除田间杂草.深翻土地;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拔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避免在病田留种,及早将发病的秕谷烧掉,以免病菌传播;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子带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可选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70%402抗菌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强氯精500倍液浸种12h。三是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施肥上应科学合理施肥,氮、磷、钾肥应配合使用,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沏忌迟施、偏施氮肥。水分管理上要合理灌溉.稻田宜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以减轻发病。
2.2 化学防治
水稻纹枯病范文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设在洪河农场科技示范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6.76%,碱解氮210.0mg/kg,速效磷32.25mg/kg,速效钾122.7mg/kg,pH值5.92。前茬为水稻,秋翻。
1.2 供试作物及产品
供试水稻品种:龙粳36
供试产品:道立锋490EC 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提供
爱苗 300EC 先正达公司生产
咪鲜胺 25EC 拜耳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大区面积400平方米,选择肥力水平基本相同的4个池子,每个处理一个池子,共计4个处理,不设重复,分2次施药。用人工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或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施药,喷液量弥雾机5-6升/亩,人工背负式喷雾器15-20升/亩。
1.4调查项目
1.4.1.纹枯病调查
施药前1天调查发病基数,施药后14、28 d调查,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并用如下标准分级: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4叶片及以下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一叶)
3级:第3叶片及以下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2叶片及以下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及以下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4.2.稻瘟病调查
施药前1天调查发病基数,施药后7、14、28 d调查,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每丛调查10株,记录总叶片数,病叶数和病级数。并用如下标准分级:
叶瘟:
0级:无病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6-10个,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片,占叶面积的10%-25%;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部分病斑连片,占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连片,占叶面积的50%以上或全叶枯死。
穗瘟:
0级: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1.4.3.胡麻斑病及其他叶斑病调查
施药前1天调查发病基数,施药后7、14、28 d调查,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叶数,病叶数和病级数。并用如下标准分级: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上;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1.4.4观察田间水稻长势,叶色,穗粒颜色;和防早衰的效果。
1.4.5产量调查
比较各药剂综合防治病害效果差异。测产方法:每小区取五点,每点取1M行长,取穗数,折算亩穗数;每点数20穗,数取穗粒数;每小区3次测千粒重,估算理论亩产量。
1.4.6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数×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病害的影响
各处理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均未出现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胡麻斑病,各处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稻褐变穗,发病率分别为0.5%,1%,1.2%和3%,可以看出处理1水稻褐变穗发病最轻,对水稻褐变穗的防治效果最好,清水对照发病最重。
2.2不同处理对水稻长势和早衰的影响
9月1日调查时看出,处理1叶色浓绿,剑叶未出现叶片枯黄的现象,而其他处理均出现了剑叶枯黄叶片早衰现象,连续测量10穴道叶片相对含氮量处理1至4分别为:47.8、44.9、46.6和40、7,可以看出处理1可明显的延缓叶片衰老,防止早衰。
2.3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见表2,可知处理3水稻产量最高,理论产量为856.1千克/亩,较对照增产5.6%,其次为处理1,亩产为846.7千克,较对照增产4.4%,处理4空白对照产量最低,为810.7千克/亩,各处理较空白对照略有增产,增产不多。
3 结论
水稻纹枯病范文5
关键词:49%丙环・咪鲜胺乳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70-02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其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我国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与稻瘟病、白叶枯病并称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纹枯病主要影响水稻灌浆及黄熟期结实率,一般产量损失6%~25%,严重时造成水稻植株倒伏,产量损失高达30%~50%[1]。49%丙环・咪鲜胺乳油是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生产的内吸保护复合型杀菌,不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还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为了验证49%丙环・咪鲜胺乳油在信宜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笔者于2014年早晚两造在池洞镇西村开展了应用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49%丙环・咪鲜胺乳油,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生产;对照药剂2.4%井冈霉素水剂,广州市农药厂生产。试验设在池洞镇西村沙田垌和信丰垌,于2014年早晚两造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深优9516。试验田块常年种植水稻,土壤为沙质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试验方法 试验分早晚两造进行,早造安排在西村沙田垌进行,晚造安排在西村信丰垌进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除清水对照区面积为130m2外,其它处理每个小区面积均为330m2。处理1为49%丙环・咪鲜胺乳油,用药量30mL/667m2,兑水50kg喷雾;处理2为2.4%井冈霉素水剂,用药量400mL/667m2,兑水50kg喷雾;处理3为清水对照。在水稻分蘖盛期(早造插后30d、晚造插后25d)和抽穗前3d各喷药1次。
1.3 调查分析 每次施药后15d,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及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每个处理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20丛。另外,收割前每个处理取10丛,调查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以便测定理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试验结果(表1)可以看出,第一次施药后15d,沙田垌试验田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0.5%,比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高出32.1%;信丰垌试验田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3.8%,比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高出37.4%。第二次施药后15d,沙田垌试验田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6.1%,比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高出26.3%;信丰垌试验田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3.6%,比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高出28.6%。沙田垌和信丰垌的试验结果表明,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持效期长,效果明显优于2.4%井冈霉素水剂。另外,根据田间观察,49%丙环・咪鲜胺乳油还有以下2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促进水稻生长,保护叶片叶绿体的作用,施药后,叶片亮绿,生长势强,成熟期青枝蜡秆,叶青籽黄;二是持效期比其它药剂长,耐雨水冲刷,保护期可延长至25~35d。
2.2 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沙田垌和信丰垌2个试验点,使用49%丙环・咪鲜胺乳油较使用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均有增加水稻产量的效果,结实率分别为88.0%和86.0%,比对照药剂处理高出5.7%和4.1%;在产量方面,沙田垌单产达623.5kg/667m2,信丰垌达614.1kg/667m2,比对照药剂处理高出63.7kg、68.1kg,增幅达11.4%、12.5%。
3 结语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前3d(破口期)各喷施一次49%丙环・咪鲜胺乳油,防治效果明显较2.4%井冈霉素水剂好,不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持效期长,而且能延长剑叶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提高水稻产量,是防治水稻纹枯病安全高效的新型农药,值得在水稻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水稻纹枯病范文6
关键词:噻呋酰胺・戊唑醇;满穗(噻呋酰胺);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64-02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常年发生严重,常规药剂如井冈霉素、己唑醇等药效期短,防效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在天气状况不佳或田间严重发生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防效。为评价300g/L噻呋・戊唑醇悬浮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笔者对该药剂进行了防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以期为该产品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溧阳市中南化工有限公司)、满穗(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1)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20mL/667m2;(2)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30mL/667m2;(3)满穗20mL/667m2;(4)满穗30mL/667m2;(5)空白对照(ck),不用药,喷清水。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每小区面积66.7m2。
1.3 试验田概况 试验设在溧阳市溧城镇蒋店村一承包户稻田中进行,种植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4号,2014年6月15日栽插,密度为1.5万穴/667m2。该试验田在试验前一直没有用药防治过水稻纹枯病,因此田间发病较重。
1.4 施药时间和方法 2014年8月2日上午施药,此时是分蘖末期(水稻孕穗初期),每667m2用水量40kg,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
1.5 调查方法 各处理每小区定5点,每点5丛,共25丛。分别于药后7d(8月9日)、药后14d(8月16日)、21d定点观察病情消长,记录总株数,分级记录发病株数,计算株发病率、病情指数、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采用新复极差法测定各处理差异显著性。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4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片叶片);3级:第3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第1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计算公式如下:病指=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株数×对照区药前病指);病株率防效(%)=(对照区病株数-处理区病株数)×100/对照区病株数;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100/对照区病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20mL/667m2药后7d、14d、21d病指防效分别为71.8%、82.7%、62.0%;满穗20mL/667m2药后7d、14d、21d病指防效分别为87.0%、90.9%、78.9%。经新复极差SSR法显著性测验除药后7d、14d、21d病指防效与满穗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表4)。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持效期比较 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每667m2用20mL或30mL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后21d病指防效仍控制在60%以上,持效期有20d左右,这与满穗667m2用20mL或30mL的持效期相仿。
2.3 安全性评价 据药后定期观察,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在破口期每667m2用40mL或60mL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因此,该药剂的使用对水稻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