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广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广播范文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有效结合,政府与媒体如何共同推动城市原创音乐的创作和传播,从而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文化发展需要,已经成为新的课题。在这方面,立足深圳、推动本土原创音乐发展的“鹏城歌飞扬”广播音乐节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典型案例。
广播音乐节目为城市音乐“造血”
广播节目与城市流行音乐的互动,一直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值得回顾和分析的议题。
广播电台曾经是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传播的有效利器。内地最早的音乐电台成立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早期的音乐台从文艺综合频率的“点歌台”脱胎而来。在调频广播尚未普及的时代,电台的音乐节目以录播为主。1991年,广东音乐台成立,新颖的直播方式和最新的流行歌曲所引发的收听率狂飙,掀起音乐广播在全国遍地开花。“中国歌曲排行榜”、“东方风云榜”等由各地广播媒体主办的广播新歌榜也成为一种时代收听指标,听众纷纷以DJ推荐的上榜歌曲作为收听方向,每年群星云集的颁奖典礼也迅速成为商家追逐的目标。
1994年,内地流行音乐进入“井喷期”,便是以南京音乐台DJ黄凡策划的“光荣与梦想――94新生代]唱会”为重要标志的。那台]唱会将国内的唱片公司、创作人、乐评人、歌手和媒体召集在一起,创造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一片胜景,在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96年后,随着流行音乐产业渐渐不景气,广播音乐媒体也遭遇了一段波折和徘徊,流行音乐与广播之间的互动一度削弱。但2000年前后,随着中国进入“汽车大国”,广播媒体复兴,内地流行音乐与广播音乐节目之间的互动再次紧密起来。
深圳有个原创音乐孵化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深圳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最蓬勃的城市之一,周峰、陈汝佳、吴涤清、戴军、李春波、陈明、毛宁、杨钰莹……这些影响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知名歌手在成名之前,都曾从深圳开始自己的音乐旅程;《夜色阑珊》、《故园之恋》、《小芳》、《为你》、《晚秋》、《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些后来被全国听众喜闻乐见的歌曲,也是从深圳开始陆续传遍大江南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深圳,可谓是全国内陆城市无数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的“梦想之都”。
1994年,深圳广播电台开始在节目里播出由深圳年轻的音乐人创作、]唱的歌曲。节目逐渐发掘出那些隐藏在深圳大学、乡间和各类团体中的原创音乐,那些歌曲大多没有经过唱片公司的商业化修饰,完全以小样的方式呈现,或者直接用吉他在直播间]唱,深圳原创音乐的原生态雏形开始通过广播的方式呈现在人们耳边。
流行音乐是社会发展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生态系统。2003年,为了给深圳原创歌曲创作再“加把柴”,使原创之火烧得更旺,在深圳广播电台音乐频率正式开播“鹏城歌飞扬――我唱我歌”节目,并提出“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十年发展促进计划”,得到深圳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认可,被确立为深圳市“文化立市”的重点项目,并得到了基金支持。
作为深圳“文化立市”的品牌项目之一,这项计划时间跨度达十年,“力求十年内使深圳成为中国原创音乐最活跃、最有成就的地区之一。”这样,通过政府“做媒”,深圳的原创音乐与大众媒体实现了联姻,努力打造一批原创音乐的“孵化器”。
“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十年发展促进计划”内容包括:全面扩充深圳原创音乐在广播中的播出时间,推出“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季度榜和年度总榜,促使音乐人提高创作、编配、制作水平,使作品不再只停留在构思和小样的阶段;摆开“擂台”鼓励深圳音乐人多出作品;常年组织本土原创音乐力量进行创作交流,培育深圳本土音乐词曲作者和]唱者队伍;以深圳广播电台音乐频率为主,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等多种形式媒体为联动平台,共同推广深圳本土原创音乐;每年举办一次“鹏城歌飞扬”深圳十佳原创歌曲颁奖典礼,出版深圳优秀原创歌曲CD并向全国推广。
2004年开始,“鹏城歌飞扬”与全国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合作,每年向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同步转播颁奖典礼,超过4亿听众通过广播开始知晓《丁香花》、《月亮之上》等当年创作的深圳原创新歌。
实现流行音乐传播最大化
作为深圳“文化立市”的品牌项目之一,“鹏城歌飞扬”旨在重振深圳流行音乐,逐步建立符合市场、合理完善的创作机制和制作经营机制,发挥深圳原创优势,营造创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放大本土原创音乐的声音。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30年来,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带着理想先后来到深圳,他们在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喜悦、焦虑、迷惘、困惑等情绪需要释放出来。“鹏城歌飞扬”的开播引起了深圳年轻人的强烈共鸣,该节目不仅成为原创音乐生长的沃土,也成为城市年轻人交流彼此感受的平台。“鹏城歌飞扬”不仅亲自见证了那些同城市共呼吸的年轻人实现理想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把他们创作的原创音乐作为自己的“音乐书签”,记录了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成长。
“鹏城歌飞扬”诞生7年来节目组和数百位深圳音乐人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沟通,利用自身的行业整合能力为深圳原创音乐作品提供唱片公司、彩铃销售等下游出口,而且长期坚持深入基层,陆续举办了飞扬歌会一百余场,把本土原创音乐带到各大社区、校园、企业中去,让音乐真正为市民服务。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知名的城市创意文化品牌。
让广播音乐节目走出直播间
2003年以来的7年间,“鹏城歌飞扬”立足直播室,但不限于直播室,积极参加到城市音乐推动活动中去,发掘、推广了七千多首深圳本土的原创音乐作品,并且有效地利用自身传媒优势,将《有没有人告诉你》、《月亮之上》、《丁香花》、《彩云之南》、《坐上火车去拉萨》等一批优秀作品推向海内外,陈楚生、周笔畅、凤凰传奇、姚贝娜、唐磊、徐千雅、何沐阳等身处深圳的原创音乐新人也在近年来借助“鹏城歌飞扬”被全国听众逐渐熟知。
回首7年,“鹏城歌飞扬”推动城市音乐的主要经验如下:
1.政府高度重视 2003年,深圳市委宣传部即对深圳广播电台提出的“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发展十年促进计划”的出台表示认同,并给予宣传文化基金支持,年度十佳金曲的创作奖金也由原定的每首2000元增至10000元,并鼓励增设最佳男歌手、最佳女歌手、最佳唱作人、最佳新人、最佳组合、最佳专辑、最佳作词、最佳作曲、最佳编曲等单项奖,繁荣创作氛围。
2.寻求市场支持 深圳广播电台利用自身传媒优势,积极扩大影响,鹏城歌飞扬项目从2003年即受到深圳卓越地产等知名企业的支持,并于2006年开始,连续4年和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合作冠名该项目,累计获得广告投放超过千万元。
3.开设日播节目 该节目自2003年创办以来,即在黄金时段晚间7点推出直播节目,每期时长60分钟,每周播出5期,每周固定推荐一位新人作为“原创主打星”,以其在深圳的成长故事为切入点,用其创作、]唱的音乐贯穿始终,并在每周末邀请本周主打星做客直播间接受专访,现场]唱。
4.推出现场活动 每月选定一位最受听众欢迎的“原创主打星”参加衍生品牌“CLUB英雄会”,在与该节目固定合作的音乐茶座、酒吧等地推出免费的现场表],把广播听众变为现场观众,把籍籍无名的原创新人逐步打造为小有名气的本地新人王。
5.定期展开评选 该节目每季度都会根据听众的短信投票,选出20首点播率较高的候选歌曲,邀请本地富有经验的评委听评,最后综合专家意见和短信票数,评选出季度十佳金曲,并进行季度颁奖。每年12月下旬则会邀请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新浪网、华纳唱片等机构派出的专家对前4个季度所评出的共计40首季度金曲再度听评,最终选出年度十佳金曲和各个单项奖,并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全国各大唱片公司每年都会派高层人员前来参加颁奖典礼,希望从中发现符合市场定位的原创新人。
6.组织学习交流 “鹏城歌飞扬”经常组织本地作者召开创作经验研讨会、交流会、大师班、音乐采风等活动,并在活动中整合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需求,让作词、作曲、]唱、编曲等不同环节的创意者可以利用“鹏城歌飞扬”这个平台最迅速有效地找到合作对象。
7.紧扣社会热点 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深圳大运会”等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之时,“鹏城歌飞扬”积极组织本地作者创作的相关题材的歌曲八百余首,真正让音乐担负起记录时代脉动、温暖民众心灵的社会功能。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鹏城歌飞扬”节目组联合马来西亚988电台,分别邀请到李宇春、陈楚生、唐磊、凤凰传奇、满江、张栋梁、梁静茹、柯以敏、光良等两地当红歌手,分别于所在地录制自己人声,然后经互联网传输给马来西亚方面制作抗震救灾歌曲《震动人心》,并于5月28日在深圳和吉隆坡同步首播,网易在互联网同步直播,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8.完善产业下游 “鹏城歌飞扬”节目组和全国各大唱片公司均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为本地的好作品提供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途径,并向华纳唱片、太合麦田、原创联盟、百代唱片等国内顶级唱片品牌推荐新人新作,使其中大量的优秀素材成为全国音乐行业的生力军。截至目前,陈楚生、周笔畅、因果兄弟、凤凰传奇、刘惜君、徐千雅等歌手陆续签约唱片公司并推出原创专辑。
9.制造现场影响 “鹏城歌飞扬”节目组除了日常播出之外,还长期坚持深入基层,陆续举办了飞扬歌会一百余场,把本土原创音乐带到各大社区、校园、企业中去,还多次在深圳音乐厅进行专场免费表],让音乐真正为市民服务。2007年开始先后唱响悉尼歌剧院、洛杉矶帕萨迪纳歌剧院、以色列红海爵士音乐节;人民网、新华网、《世界日报》等近百家海内外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深圳向世界递出的最精彩的文化名片”。
广播节目助推城市音乐勃兴
2003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载体的变化,原来的广播听众有一部分已经掌握了互联网知识,他们已经等不及通过广播电台被动地接受新歌,开始主动通过互联网和iPod下载歌曲,人们获取音乐的方式开始由之前的被动收听变为主劝搜寻。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纷纷和互联网、手机终端联姻,把广播的收听地点不仅仅局限在住宅、汽车、学校,而是搬到网上、搬到手机上,只要你可以上互联网、只要你有手机,即使没有实体收音机,也照样可以收听广播节目里介绍的新歌,并且所有的节目主持人都开始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和在线QQ群和听众实时互动。所以,有观察者说,广播对于原创新歌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时间优势,变为补充媒体。
广播虽然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势必要关注信息载体的变化,以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的特性。特别是在传媒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广播只有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提高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
在各类传媒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使广播音乐节目定位与所在区域的音乐文化对位才能保证节目取得恒久生命力。“鹏城歌飞扬”正是抓住了深圳移民文化的理想人文色彩,通过音乐创作表达出数百万移民从故乡到他乡、从战友到新知的心理迁徙诉求。可以说,在深圳这个以广播为平台的音乐节目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民间音乐生态的推进剂。
深圳这种单个城市的歌手及作品大面积集体冲刺华语乐坛的成功举动,被国内媒体和音乐界誉为“深圳现象”。国内流行音乐传播行业在嗟叹当下音乐环境不景气之余,纷纷开始观察原创音乐的“深圳现象”。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音乐风云榜”高峰论坛上,一位流行音乐评论家在谈到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窘况时说:“大家都应该去看看深圳,学学那里的政府和媒体是如何打造平台,联手助推本地原创音乐发展的!”正如这位评论家所言,深圳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通过举办“鹏城歌飞扬”等一系列主题音乐创作和]唱活动,为本土音乐安装了一组组“助推器”,让音乐人可以释放他们的才华,让歌声从这里飞起。
在互联网、手机终端等新媒体大步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今天,流行音乐传播究竟该往何处着力,深圳媒体联合打造的“鹏城歌飞扬”带给人们的启示不言而喻,那就是结合本地文化特点,放大作者创作热情,利用媒体展播平台,推广优秀艺人及作品。在这个数字音乐大行其道的时代,这种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成熟模式对国内城市音乐的更新和再生具有独特的榜样价值。
如果传统广播媒体可以和互联网、手机流媒体、微博客等传播新渠道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广播内容尤其是本地发生的独家内容提供给新媒体做远程传播,探索新型音乐营销模式,音乐传播才有望真正走进新媒体传播时代。
音乐广播范文2
对于一个广播媒介来讲,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节目质量
节目,是整个电台的灵魂所在,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电台的收听率。节目质量有了保证,不仅会给电台带来一批稳定的收听群体,而且还能吸引广告商,增加电台的广告收入。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考虑:
受众分析:一个类型化电台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切蛋糕,就是你应该怎么切,应该切几岁到几岁,事实上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以音乐广播来说,如果说是一个背景音乐类型的电台,他的年龄层可能会宽一点,可能是35岁至50岁,受众的面积更大;如果我们要去操作一个年轻流行的音乐广播,那么在年龄层上可能会下降,收入层也会降低一点,主要是以学生、年轻人为主。
栏目框架:播出时长。为了让听众在任何时间都能听到这个电台的节目,一般为24小时播出,这也会是吸引听众的卖点之一。重点时段。对于音乐广播而言,早间的重点时间段应该是在7时到9时之间,因为这时正好是上班早高峰期,有潜在的收听群,可以安排类似经典怀旧的音乐节目或者轻松活泼的音乐节目;午间的重点时间段应该是在11时到14时之间,这时正好是人们吃午饭休息期间,可以安排参与性强的节目或者是音乐排行榜;晚间的重点时间段应该是在20时到22时之间,节目的风格与中午重点时间段的节目风格相似,现在各个电台都在晚间安排一些娱乐资讯类的节目,并且这些节目也日趋成为各个电台力推的王牌节目了。
栏目设置:如果是类型化音乐广播的话,那么栏目的设置应该采用大板块来分割,全天栏目数量较少,每个栏目时间较长,栏目之间的区别不大。另外,类型化音乐广播还应该尽量压缩栏目主持人的说话时间,淡化主持人的角色,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值得其他台学习:音乐之声规定一小时节目只能留有七分钟给主持人说话,主持人只能在前奏、间奏和尾奏时说话,只要歌手开始唱歌,主持人就要停下来让听众听歌。这也是由传统音乐台的“说话音乐”转变成“音乐说话”。
而综合音乐广播,他所包容的节目种类比较多,并且栏目时间比较短,所以各个栏目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这类音乐广播的竞争力已变得越来越弱了。
品牌建设
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对广播媒介来讲至关重要,他是广播媒介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高级的手段。如今,关起门在直播室做节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走出直播室,办“看得见的广播”,让听众在更大范围内了解自身,所以许多电台都把直播室搬到了闹市区或者大型的购物商场里,这样,广播主持人就变得不再神秘,同时,又能与听众更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一举多得。
品牌推广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在城市主要干道上设立带有频率标志的指示广告牌;各个频率可以利用户外灯箱、电子大屏幕、交通运输工具等各种载体,增强公众对广播品牌的认知度和亲切度;在当地的出版书报中附带广播媒介自身的形象广告,甚至可以自办报纸杂志;另外可以开展大型的户外活动,让主持人走进社区走进高校,这也是推荐自身品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总而言之,现在的广播要有跨媒体合作意识,就是可以横跨平面媒体(报纸、杂志、书刊、户外广告)、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媒体,譬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谈话类节目《相伴到黎明》就实现了广播与电视的互动。
建立有特色、能体现自己广播媒体理念的品牌识别系统,对于树立媒体形象,赢得受众也是非常重要的。广播媒体品牌识别系统大到频率的台标、呼号、宣传语、台歌,小到节目名称、节目包装、主持风格等。只有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显著的个性,才能让听众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音乐之声不仅邀请了台湾歌手萧亚轩演唱了LOGO歌曲《我要我的音乐》,而且还在各个时间段滚动播出,甚至还请了多位知名歌手录制了整点报时。每隔一个小时,不同歌手的声音都会在《音乐之声》的电波中出现,提醒听众这是专门播放流行歌曲的频率。
广告创收
据权威机构调查,广播行业90%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广告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广播频率广告营销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频率内部广告部经营。这是现在各大广播频率较为普遍的一种广告经营模式,各频率的广告任务由频率内设的广告部承担,广告部内的业务员有的是分行业经营,有的是打统战,谁接洽、发展的客户就作为谁的指标。一般城市电台有多少个频率就有多少个广告部,都是单独运作,各频率业务员之间相互竞争,他们都只对各频率的总监负责。
全员参与广告经营。这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广告营销现状。这是由于这几年广播的发展,特别是广播广告增长速度迅猛,各频率为了抢抓机遇,充分地发挥全台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广告营销、节目营销,有的频率给大家制定指标,而有的没有指标,大家也通过各自的社会人脉关系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创收的重任,有的频率记者、主持人的广告经营份额已超过频率总广告的一半以上。
以上两种经营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他所涉及的范围只是本地广告市场,时间久了,自然会进入一个瓶颈期,因为市场本来就只有这么大,没有办法突破,但是每年的广告指标在不断地增长,所以,唯一能增加广告收入的就只能是大量的医疗广告,一旦这些广告充斥了整个频率,自然节目质量就会受影响,听众也会减少,整个台的社会影响度就会降低,直接影响了广播频率的品牌。
为了提升整个频率的广告质量与品牌影响力,于是,就有了以下几种广告经营模式:
广告公司行业。频率的广告指标分解到若干广告公司,广播频率确定成本底线,出让广告经营权,这样做既可以压缩频率的人员成本,又能避免受本地市场广告局限的尴尬局面。分解到若干广告公司的往往是以行业为划分标准,如房产、汽车、餐饮、医疗等行业。
广告公司整频率。在内地,由一家广告公司整频率的案例比较少,整频率也称广告全权,目前较为成功的是全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广告的环球七福广告有限公司。并且,在2003年年底,环球七福广告有限公司又创立了广播品牌“CITY FM城市之音”,创立之初首先收购了山东音乐台,在之后的几年中,又与江苏音乐台、长沙音乐台、四川音乐台合作,建立了一个可以共享节目资源的广播联播网,这个联播网从广播广告连锁到节目连锁再到经营连锁和频率资源重组,这一切都是音乐广播发展的创新与深化,而且这在国际上已是通行的方式,在国内,“CITY FM城市之音”也是整频率的成功先例。
产业链条
演艺经济。现在再提一个广播频率要在做好节目的同时多办好宣传活动,已经没有新意了。就拿音乐广播为例,传统的音乐频率会举办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歌友会等,同时在这些活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不能赔钱办活动,更进一步说,办活动应该赚钱。我在这里提出的是更进一步的设想:成立演艺经济部门,时机成熟后成立演艺公司。为艺术家、音乐家、歌手寻找演出机会,引入各种高水平演出,为各层次观众带来美好享受,为企业商家搭建展示平台,这就是演艺经济需要服务的方面,而利益与影响必定随之而来。
与其让江湖经济分一杯羹,不如发挥媒体的优势,我们可以与兄弟单位合作,联络电视报纸与网络媒体,小到专辑,大到演唱会,我们都可以参与其中,承办活动,打响名气,一人唱戏、众人得利。参与文化事业的产业化运作,让群星照耀音乐台,成就音乐台的辉煌与地位。
制作人制。在明星化包装音乐频率的编辑、主持人的同时,大力推行商业节目的制作人制。这样的制作人分两类:
一类是善长于节目制作的优秀主持人或编辑,好的节目不能让它“孤芳自赏”,要包装成精品,推向其他电台,建立一个销售网络,带贴片广告或由需要的电台引进,扩大影响增加收益,电台进行成本核算,利益可由制作人与电台共得,建立良好的资源互享体制;
另一类是市场开拓型的制作人,对节目要有产品营销理念,结合市场不断推出各种商业娱乐节目与活动。要带动他们跑市场,搞策划,出点子,合理分成。
推行制作人制最需要的是“共进退同发展”,给他们更多思维上的理解和政策上的支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整个频率的上上下下成为一支有活力、有战斗力的队伍。
音乐广播范文3
【关键词】功能本位;状态音乐;本土化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运用和普及,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云南音乐广播要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创新是必由之路。
一、锁定听众群的特定需求
广播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从综合广播到专业化广播再到类型化广播的改革之路,其节目内容也经历了从“媒体本位”到“听众本位”再到“功能本位”的转变。因此,音乐广播类型化改版时将锁定听众群的某一需求,追求听众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二、完善类型化广播运营模式
2010年音乐广播再次改版时运用了以下类型化广播理念和模式:(1)锁定听众群的某一收听需求,着力提高有效传播。(2)全天播放内容单一化,强化频率的品牌,弱化节目、主持人品牌。(3)使用特定编播软件播放,采用时钟化(表盘化)、竖式编排,循环操作。(4)低成本运营,追求利润最大化。
三、2013年改版策略
云南音乐广播经过八年的探索与实践,类型化运营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渗透进音乐频率的整体运作中。2013年云南音乐广播运用以下策略,对已经实行的类型化改版进行完善和调整。
(一)精准化定位。(1)受众定位。云南音乐广播改版前曾进行的市场调研发现,35岁到54岁年龄族群特别喜欢收听广播,而且收听时间也最长。在这个族群中又以上班族为主要代表;同时在研究分析中也显示,这些听众群对“流行音乐与生活信息”有明显的偏好。因此音乐广播就选择了“成人当代类型音乐电台”作为市场定位。我们的口号是:“我的状态,我的音乐,我的流金岁月!”(2)节目定位。与新闻、谈话、信息类型化电台一样,经典、怀旧音乐是比较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因此,云南音乐广播的内容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经典、怀旧的流行音乐。(3)营销定位。通过研究表明广播在车内等移动人群中仍有强大感染力而能获得良好的收听率,而经典、怀旧音乐的本质特点表明他的听众群年龄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期,是广告商最为关注的群体。因此,完全紧扣35岁到54岁的主力消费人群是云南音乐广播在节目上,特别是营销上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表盘化的循环操作。为符合现代人的收听行为特征,云南音乐广播全天以2小时版块衔接循环,18小时竖式编排节目。“大区块切割”全天节目时间,改变了以往内地的广播运作习惯。“时钟式”大时段的竖式编排契合了听众的收听态度和收听习惯,节目跨度时间较长,一定时间段内节目内容和风格变化不大,因此其时段收听曲线会以相对平缓的态势保持在某一水平,尤其在目标听众群中这一特点更加突出。
(三)在对的时间、播对的音乐。云南音乐广播抓住电台媒介伴随性的特点,提炼出“状态音乐”的新思维,以“在对的时间、播对的音乐”为节目编排理念,也就是以人体生物钟物理变化为标准,对音乐调性进行选择,根据听众的生活步调确定全天编排策略。
(四)品牌一致性。音乐类型电台讲求的是:频率风格、频率气质、频率格调、频率样式,而不过分追求节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其特色是打群体战,是以整个频率为品牌竞争单位,而不是以个人或某个节目。云南音乐广播在打造“华语状态音乐频道”这一品牌时,将一致性作为品牌管理的基础,强调品质的一致,风格的一致。
(五)智能化编播系统的运用。2010年改版时我们采用了英夫美迪的iScheduler节目编播系统。iScheduler是一套应用于电台的节目制作系统。依托这套系统,电脑将按照编排策略,控制快歌与慢歌的比例、歌曲播放频次、主打歌单等,音乐、广告、标头、资讯等类型音乐台需要的音频节目,预先录制后,按设计好的节目表盘,可以提前编排好节目,系统将自动控制播出,这就为听众认知和锁定音乐广播提供了便利,既深化了频率概念,又淡化了具体栏目,其实质是追求以频率品牌形象在听众心目中占据特定位置。
(六)“模块化”的重组。虽然云南音乐广播强调主持人在语言上要有所控制,但也期望能将信息完整的传递给听众,于是我们设计了极富创意的小单元。所谓“单元”就是在特定的模式下“运用创意去包装信息”,在“短小”的原则下,第一时间就抢占听众的耳朵。
(七)“本土化”改造。类型音乐广播在塑造频率的整体形象、规定主持人的解说篇幅等方面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在彰显频率形象的同时,也无形地限制了主持人个性的展示。因此,我们在考虑如何避免主持人沦为打歌工具时就有了本土化的改造计划。
1. 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个性作用。云南音乐广播类型化改版以来,主持人越来越体会到:他们的个性和作用体现在对音乐所表现的精神文化有独特的感知和表达,对频率确定需要的音乐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对类型化听众的收听需求和收听心理有准确的判断和驾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音乐节目主持人,成为在相当长的职业生涯中与频率同生共存的“常青树主持人”。
2. 收听率追求的新境界。类型音乐电台提出的“分割受众”的理念,恰恰不是追求高收听率,而是渴望得到频率锁定的特定类型听众的忠诚度和喜爱度。多少人听不重要,关键是谁在听。
音乐广播范文4
1广播音乐节目主持审美
提高受众的审美情趣必须在节目中让受众体会到音乐和音乐节目带来的美。音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至少应把握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注重选材之美
广播学中有提到广播音乐节目除了具有娱乐作用之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职责——引导、教育听众,提高听众的审美情操。音乐节目的导向作用是通过歌曲给人以精神和灵魂的渗透,让人在无形中接受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净化与升华。
目前,国内音乐电台及综合台的音乐类节目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欣赏类音乐节目、杂志类音乐节目、娱乐类音乐节目、情感类音乐节目等几个类型。欣赏类音乐节目是音乐类节目中最纯粹的一种形式,它基本以音乐为内容,语言完全以引导欣赏为目的。欣赏类音乐节目一般参与性不强,来自主持人的观点和信息是节目的主导,但是了解听众的喜好与想法对主持人的选材和把握节目又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大多数的节目多设有与听众交流的环节或栏目,如音乐榜中榜、视听活动、爱乐随笔等。曾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专题音乐节目《音乐的宣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赵爽的《音乐的宣言》节目,用和反法西斯战争的经典音乐,用感人的采访和真实故事,用朴实的语言成功道出了新闻媒体人员“远离战争热爱和平”创作心声。节目的开始,播音员用混响的声音说了一句话:“音乐史人类最富情感的艺术语言,它发出的正义宣言跨越时空,让人浮想联翩”,这句话虽然短小,但牵动着听众的听觉欲望,抓到了听众的审美点,直接审美感受,为节目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1.2注重语言之美的传达
广播音乐节目除具有其他音乐节目同样的娱乐作用外,还肩负一个重要的职责——引导、教育听众,提高听众的审美情趣。语言美不美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节目的效果。
(1)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相得益彰。除了把握语言标准之美外,最重要的要把握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相得益彰。音乐语言占主要地位,是“红花”;文字语言起烘托陪衬的作用,是“绿叶”。一个成功的音乐节目,应该是“红花”与“绿叶”和谐统一的整体,相反,如若将“红花”和“绿叶”颠倒,节目的效果就大相径庭了。这也是往往很多听众抱怨个别音乐节目主持人话太多的原因,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语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就拿音乐节目的听众群体来说,在不同时段会有不同年龄段的听众,主持人的语言就要变化万千。如果针对年轻听众,主持人的语言必定要比较时尚、新颖;如果针对中年人,音乐节目内容偏向古典音乐,主持人的语言就必须将古典与中年人的关注点结合,以便引发共鸣。所以,把音乐正确、生动、完美地介绍给听众是音乐节目主持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2)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广播音乐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直接影响着语言传达的美感。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心灵出口。可以说,音乐通过广播的表现既是听众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主持人自己的感情在音乐中的表现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1.3注重节目编排之美
编排,是广播节目(包括广播音乐节目)中的一个基本元素,是节目组合和时间分割的一门艺术。在一个音乐节目中,只要出现两个以上的音乐作品,就存在如何编排的问题。
就广播音乐节目而言,节目数据库中成千上万个音乐视听作品,编排就是根据一定的意图和构思“穿针引线”,构成一个个完整的艺术品。这里,“针”是节目的构思,“线”是音乐作品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内容、题材上的联系,也可以是形式、体裁上的联系。例如,《中国歌曲排行榜》《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音乐节目加入了“排行”的元素,使栏目增强了变化中的悬念感和受众的参与度。在栏目化编排上,也要讲究策略,这样才可以发挥栏目的整体优势和组合优势。
音乐广播范文5
关键词:音乐;广播节目;地位;作用;听众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30-01
一、音乐在广播广告中的应用
广播中的广告音乐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十分重要,很多人认为广告音乐在节目中不过是点缀,但是在整个广播节目中,它既能够烘托主题,又能够穿针引线。比如,广播中有一则叫做“爱尔眼科中心”的广告,广告在开始先播放了一小段深情的钢琴伴奏,再配以低沉而厚重的旁白:多年前,爸爸曾经是我们宽大的肩膀,是爸爸,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辽阔,如今爸爸的身影已经不再伟岸,他的白头发多了很多,他的眼睛也开始渐渐的模糊……,然后音乐一转,变成了舒缓的小提琴伴奏,一个女声说,今天,爸爸说他看到了大海,他感觉很幸福。爱尔眼科。整个广告的音乐听起来亲切、舒缓,开头的底层与后面的欢快的音乐声形成了对比,表达除了整则广告想要表达的东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音乐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应用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一般的广播文艺节目是不能缺少音乐的,广播文艺节目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广播文娱节目、谈话节目、文学节目,还有新闻节目。在这些广播文艺节目中,音乐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但担负着广播的内容,还对广播起着陪衬、烘托、渲染的作用。比如在一个广播谈话节目中,必须要有配乐,如果谈话的内容很严肃,那么音乐就必须是低沉的,因为合适的配乐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除此之外,音乐对谈话主题的塑造、情感的表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如果一台广播文艺节目没有音乐来衬托,那么就显得平淡无趣,甚至根本不能吸引观众。
另外,节目的性质和气氛决定了广播音乐的设置,也就是说,编导在设置背景音乐的时候,既要围绕着节目的主旨,又要使其显示出节目的独特性。比如音节扬起,在哪个音节说话等等,这些都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才能总结出经验。音乐是广播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加强了学习、实践,才能够使音乐在广播中的作用得以发挥。
三、音乐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烘托气氛
一些广播节目是通过口述的方式来向观众展示剧情的,如果单单靠主持人的叙述,难免会有些单调和乏味,而这个时候添加一些合适的音乐,不但能够推动情节,还能够烘托气氛。比如,主持人在讲日军侵略我国这一章节的时候,采用严肃而低沉的伴奏声,风铃、箫、弦琴的声音穿插在背景音乐当中,将当时的激烈、恐怖气氛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这样的音乐,让观众更加熟知和了解当时的情境。
(二)塑造场景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环境和场景的塑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依靠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又包括了表现场景的音乐,以及情节发展的音乐。比如在主持人在讲述故事情节的时候,要注意音乐与故事场景的一致性,表现主人公清晨起床,要以一段轻松、舒缓的描述性音乐来表达场景,比如风铃的清脆声,可以让人感受到早晨的清新和恬静。这样就可以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表达感情
音乐还可以表达广播文艺节目中的情感,因为音乐本身具有抒情性。节目若是仅仅只听主持人单纯的讲述,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靠音乐能够表达出更深的感情。比如谈话节目《心的旅程》,主持人在讲述一位听众的情感故事时,除了要用温婉动人、细腻的语气来进行表达,更要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样才能使观众对主持人所讲的情感故事理解的更加透彻,并且感同身受。
(四)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广播节目从开始到结束,都必须要利用音乐来进行包装,这样才能使节目特色更加明显。音乐的主要作用是树立节目的形象,从而更加的吸引听众。一般来说,音乐的设置必须合理而贴切。比如一家电台的《音乐之声》节目,运用了标志性音乐,并且运用得相当出色,不仅仅符合节目的鲜明个性,而且这段音乐在节目中反复穿插播放,使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
四、总结与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业余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广播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播节目不但要有好的主题和风格,更要使听众有舒心、愉悦的感觉。所以,必须要在广播节目中设置合理的背景音乐,提高节目的感染力,这样才能使节目充分的吸引观众。
参考文献:
音乐广播范文6
【关键词】音乐广播 创新 市场定位 营销
说到广播,绕不开广播音乐节目。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是哪个频率,其音乐节目都很受欢迎。近年来,广播音乐节目不断改进、发展、创新,节目质量和收听率不断攀升,广告创收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广播音乐节目同样也面临着来自不同媒体如网络和电视的强有力的挑战,当然,还有广播之间的竞争。因此,广播音乐节目的主创人员要有危机意识,从市场中寻找灵感,从听众中寻找答案,不断推出受听众欢迎的广播音乐节目。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广播音乐节目当前的走向。当今社会,广播音乐节目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国内音乐电台和综合台的音乐类节目,按照节目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欣赏类音乐节目、杂志类音乐节目、娱乐类音乐节目、情感类音乐节目等几种主要形式。
与此相关联,音乐节目主持人也分为几种类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陈雅萍和侯珊在《跨世纪的新课题――走向21世纪的广播音乐节目前瞻和再思考》一文中分析了目前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几种类型:一是具有专业能力又有独特主持风格的主持人;二是音乐编辑改行当主持人;三是具有亲和力和一定专业能力的客座主持人;四是播音员出身,由念稿过渡到说稿的主持人。
了解了音乐节目、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类型,也就了解了音乐节目的现状。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突围,实现音乐节目的新突破?笔者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体会。
首先,市场定位和听众定位明确。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广播”转向“窄播”。据美国广播协会(NAB)提供的资料,全美总共有13817家电台,其中,音乐台有9000多家。音乐台又细分为成人抒情、热门成人抒情、轻柔成人抒情、城市成人抒情,摇滚、现代摇滚、古典摇滚、另类摇滚,节奏蓝调、成人节奏蓝调、老年节奏蓝调,等等。“窄播”传播下,受众成为了按照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等划分的,具有不同特征的小群体。办好一档音乐节目,就要对受众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明确节目面对的主要受众群。
相关研究表明,在各种音乐类型中,古典音乐的听众人数相对较少,但其受教育的程度和收入程度比较高。流行音乐受众面十分宽泛,但具体的人群难以准确界定。广播音乐节目在编排前,要针对自己希望吸引的受众群体,进行乐曲的选择,树立节目的特色和个性,才能避免同质化,吸引目标群体。
其次,音乐编排创新。时代在发展,受众主体的知识结构在变,审美在变,广播音乐节目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受众不断变化的欣赏需求。
编排上的创新,体现在用多种载体表现音乐的内涵,挖掘新题材,选择新的编辑形式,将音乐和人们的生活较好地结合起来。笔者曾经听到一档音乐节目,当时是在秋天,主持人就以“秋”为主题,创作了一档音乐节目。这档节目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音乐节目的主题化将是音乐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
音乐节目主题化就是为音乐节目的内容设定一个主题,所有歌曲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那么,如何确定音乐节目主题呢?可以按照音乐事件作为线索。音乐事件是指音乐发展史上的大事。1986年,是中国内地歌坛崛起的一年,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一无所有》显示了中国流行音乐在创作上的强大实力。1987年,中国流行音乐的战线全面拉开。1988年中国内地乐坛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西北风”。通过这些主题,和听众一起重温老歌,也一起回顾中国音乐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同时,也可以按照时间线索,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纪念日来确定主题。比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可以围绕团圆、吉祥的主题来创作一档节目。还可以季节为线索。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精心选取歌曲,创作一些季节特色鲜明的节目,这样会给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第三,做个专业的、体现个性风格的主持人。音乐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一名大众传播者,更是一名音乐传播者。一名优秀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在音乐的选择、阐释上应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用生动、精辟而又不失专业的语言打动听众。只有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在节目的发展过程中与节目,相生相长,才能给节目带来独特的光彩。
当前,各类节目都在提倡主持人专业化,音乐节目也不例外。究竟什么是专业化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呢?笔者认为,要符合以下几点:
1、所主持的节目更加注重音乐本身;
2、在音乐上有深厚的积淀;
3、对音乐以及各种音乐现象能够进行比较理性、深层的剖析,能够比较深入地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在节目中的语言较多是对音乐的评述性语言。
如果主持人对音乐能够做出比较独到而且精准的评述、分析,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听众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更因为广播能够及时用具体的音乐作品去佐证他的观点,从而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在有声语言中,针对音乐的准确到位的评论性语言不仅能够加大节目信息量,也能够深化节目的深度,提升节目的品位。安徽经济广播曾经在晚间音乐节目《今宵曲》中,特聘了一位专业型的音乐节目主持人余辉。余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具有深厚的音乐知识背景,对于音乐史、音乐美学及各种音乐潮流等烂熟于心,具有比较敏锐的鉴别力和较高的音乐审美趣味。同时,他又懂得怎么表达,懂得如何把深奥、枯燥的音乐知识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话语。因此,他主持的节目,既有厚度,又具可听性,极受听众喜爱。
现代音乐传播已经演进为社会化的商品大生产,各环节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商业化的烙印。虽然商业化促进了音乐生产某种程度上的繁荣,但是其以盈利为目的的动机却不可避免地使音乐生产流于浮泛、空洞,难出精品。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如果音乐文化素养不高,无法明辨良莠,就不能够选出好的音乐介绍给大众。而专业化的主持人就会用自己敏锐的音乐鉴别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促进社会音乐生产良好运转,净化音乐生活空间。
第四,跨媒体互动,善于营销。现代市场经济是注意力经济,要善于做好推广、营销,以扩大节目影响。包括电视、网络在内的各种不同媒体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媒体互动,达到了宣传效果最大化。广播音乐节目除依靠节目自身宣传外,还要积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实现跨媒体互动。通过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其他媒体来宣传推介节目和节目主持人,把介绍节目主持人的照片制成宣传画册和精美的台历作为纪念品赠送给听众。制造吸引注意力的“焦点”越多、越具创意,宣传推介的规模越大,它产生的注意力效应就越明显,“制造”的听众层面就越广,培育的收听市场就越大。
广播作为传统的媒体,伴随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易被取代,而音乐节目,是最适宜伴随性媒体的节目形式之一。广播音乐节目要走向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创新,是决定性的因素。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创新的广播音乐节目将不断续写广播音乐节目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①张,《广播音乐节目的类型化播出》,《华章》,2009(9)
②亚历山大・沃 著,朱秋华译:《古典音乐――一种新的聆听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③郑瑶瑶,《浅谈广播音乐节目主持艺术》,《新闻界》,2009(4)
④马莉,《音乐+新闻+谈话:音乐节目的创新》,《视听界》,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