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兑换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货币兑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货币兑换

货币兑换范文1

关键词:网络虚拟货币兑换率 实际消费金额 货币幻觉

1、前言

在上世纪30年代。由Fisher等人提出了“货币幻觉”这一基本的概念。他们认为,现在的消费者的思考一般会基于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以货币的实际价值为基础。这就是货币幻觉,货币幻觉的存在会造成人们忽视通货膨胀的影响,形成无形的损失。货币幻觉的存在会造成个人水平的决策出现偏差,并且也直接影响着总体经济水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知道在以下几个领域均存在着货币幻觉:股票投资、慈善捐赠、房地产投资等领域[1]。

2、货币兑换率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行为

货币幻觉会受到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会受到货币兑换率不同的影响。相关研究者在外国货币影响消费行为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据既定兑换率。如果1人民币元=12.08日元。也就是说外国货币的表面价值是本国货币表面价值倍数的时候,消费者在这个条件下形成的消费就较少。但是,1人民币元=0.16美元时,也就是说外国货币的表面价值是本国货币的分数值时,消费者在这个条件下形成的消费就较多,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过度消费。如果消费者在使用一种不熟悉的外国货币的时候,虽然票面价值可以看见,但是难以正确的掌握外国货币的真实价值。所以,以票面价值为基础,向着自己熟悉的货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兑换,那么调整就难以全面和充分,造成该兑换率下的商品价格明显上升,最后达到花费节制。

货币兑换率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无法一概而论的,如果消费者除了考虑商品本身的价格还要考虑到预算以及收入等方面。但是还有一些学者得到相反的概念,他们认为,如果外国货币的表面价值是本国货币倍数的时候,消费者愿意花费的越多,相反就越少。按照数目启发式,被分割的刺激物越多,那么被估计的价值越大规模越大[2]。那么久是说,外国货币的表面价值是本国货币倍数的时候,使用外国货币来代表预算或者是收入得到的价格是使用本国货币的倍数,其中剩余的货币量也是倍数形式。如果被剩余大量的货币量,那么消费者片面价值估计就会越高,之后就会相应的提高花费量;如果被剩余少量的货币量,那么消费者片面价值估计就会越低,花费量会降低。

3、价格估定方法

消费者进行价值的估定时候一般会使用以下两者方法,一种是逢对基准形式,逢对基准形式最典型的是差额估定;另一种是相对基准形式,相对基准形式最典型的是比率估定。差额估定一般重点关注商品价格跟预算的差额。比率估定一般重点关注商品价格在预算中的比例,消费者会根据给定的预算来进行选定购买。消费者在给定预算的前提下,购买了选定商品所剩余的金额。在上世纪40年代,人们会使用比率估定方法,同时也会选择使用差额估定方法。之后还有的研究者验证了以下原理:消费者的决策一般指的是差额估定跟比率估定两者的加权平均。

4、研究假设

4.1、基本假设

设定三种兑换比率,也就是将一个单位的本币兑换成为一单位的外币、分数单位的外币以及倍数单位的外币。却没有重视不同倍数单位兑换比率因为兑换比率上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力。在进行网络游戏消费分析中,不同国家之间的真实货币兑换比率是不一致的,真实货币跟虚拟货币的兑换比率也是不一致的,大部分的文献只关注于兑换比率的不同,没有进一步研究虚拟货币兑换率对消费着行为造成的影响[3]。

4.2、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研究结论

因为新设计的游戏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了找到最真实,最符合实际的实验效果,本次研究就选取QQ秀(腾讯公司)作为实验的场景。总所周知,QQ秀是一个典型的网络个人虚拟形象的装扮系统,通过这个系统QQ用户可以任意的选取自己喜欢的个性服饰来展现自己,一般的服饰可以免费装扮,但是其他的服饰则需要进行QQ币支付,QQ币是由人民币兑换得到的。本次假设被试者处在一个假设的场景里面,事先规定好获取QQ币的兑换比率,之后进行QQ服饰的选择以及购买,事后填写相应的调查问卷。因为QQ游戏中的QQ服饰分为男女服饰两者,为了减少因为性别的不同导致选择偏好的不一致所形成的影响。就需要在实验之前就设计相应的前测实验,选取数名大学生对服饰进行选取,在大学生中有22例女性以及22例男性。通过设计好的网络问卷进行调查,依据用户性别的不同进入相对应的选择界面。在假面上显示服饰的帽子、上衣、裙子以及裤子等。被试者按照自己的购买意向对所展示的服饰进行1分指7分的评分,1分表示不愿意花费QQ币去购买,7分则表示非常愿意购买。在实验完成之后,选出无显著差异的同价格男女服饰进行以下实验:

本次实验维持10min,通过相应的组间设计,依照兑换比率的不一致进行分组,实验材料则为上述选取的无显著差异的同价格男女服饰。

第一步指导被试者想象自己处在以下的场景,手上拥有30元人民币,通过这30元来进行QQ服饰的购买。

第二步前往QQ充值中心进行QQ币充值,30元人民币兑换成30QQ币,按照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的QQ币数量分别为以下几组:0.5,1,1000,10000,1000000,所以,这30元可以兑换到的QQ币为:15,30,30000,300000,30000000,兑换成功。

第三步指导被试者前往QQ秀中心进行服饰购买,指导被试者对服饰产品进行1分至7分的评价,并且进行相应的标注,产品的价格高低就依据组别的不同进行相应比率的兑换。

第四步指导被试者在目前手上QQ币数量的基础上来购买相应的QQ秀服饰,在此过程中需要被试者认为各种帽子、上衣、裙子以及裤子等服饰均为限时限量发售的。将被试者的购买决策详细的记录下来,之后计算出准确的消费金额。

本次研究的结果是,在兑换比率上升的前期,兑换比率跟实际消费的真实货币数额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兑换比率的不断上升,实际消费的真实货币数额也会逐渐上升,但是当兑换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促使实际消费的真实货币数额下降。兑换比率为 1:1000的组别所消耗的金额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其富有程度感知也存在相似的趋势。进一步验证了在兑换比率以及实际消费金额两者之间富有程度感知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把兑换比率以及富有程度感知对实际花费真实货币数额的回归,得到的结论是兑换比率不显著,但是富有程度感知为显著。

5、总结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国家间货币兑换率的不一致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兑换比率的范围较为广泛,从简单的分数到一个单位、倍数以及更大倍数不断递增,实际消费金额也呈现一个倒U型的趋势。也就是说,本次研究不再局限于在真实生活中出现的货币兑换活动,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实现网络中虚拟货币的兑换,改变了以往的消费环境以及支付方式,进一步深化了货币幻觉理论[4]。

根据结果得到,兑换比率的增长会提升实际花费金额,一定时期之后则会促使实际花费金额下降,呈现出一个到U型趋势,也就是说在某一个点可以达到花费金额的最大值,这一点的花费金额个其他点的花费金额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所以,游戏厂商需要找准这个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虚拟货币兑换率,通过货币兑换率的调节进行最大值的定位,以此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姬智敏,吴洪,尚文敬.网络经济背景下虚拟货币发展及兑换博弈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06):154-155.

[2]朱兆坦.王大伟,刘永芳.虚拟货币的地位探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01(08):112-113.

[3]刘秀光.赵兴玮.李进龙.胡媛媛.“货币幻觉”与房价虚涨实涨――质疑“房价虚涨论”[J].开放导报,2010,14(03):444-445.

货币兑换范文2

权威人士认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两个防止”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仍然是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建立在这两个判断的基础之上。2月2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明确表示,“央行今年将坚持从紧货币政策不动摇”。那么,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遏制通货膨胀,并彻底消除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与蔓延,同时弥补可能因美国经济减速导致我国经济过快下滑的损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这些普遍关心的问题,《亚洲财富论坛》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主管袁跃东。

内外经济环境有所恶化

《亚洲财富论坛》: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状况有很多讨论,有人认为,当前受通贷膨胀以及美国次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已经出现问题。但同时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任何问题,中国经济在当前阶段就需要有一定通贷膨胀率,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宏观调控对其进行干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袁跃东: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有一些变化,比如,美国次级债危机造成美国经济放缓(slow down),这是既成事实,那么会不会继而引发美国经济衰退(recession)?在经济学上,衰退(recession)的概念是,连续两个季度GDP保持负增长(minusgrowth),从目前情况看,还不好下结论。但可以肯定地说,美国经济放缓(slow down)会给中国出口造成影响,根据已公布的数据,1月我国贸易顺差是194.9亿美元,同比增长26%,但这是自2007年5月以来第一次贸易顺差低于200亿美元,而且自去年10月以来在连续下降。

就国内而言,“宏观经济基本面一点问题没有”这样的说法太绝对了,这个观点我坚决反对。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两个防止”的方针,目前看,这个方针的基调是对的。今年宏观经济政策要建立在这两个判断的基础之上。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1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7.1%,再创本轮通胀新高。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这轮物价上涨有其必然性,其基本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在过去若干年,粮食价格一直维持着顽强的上涨势头,当遇到猪肉价格上涨时,出现了爆发性的食品(粮食)价格上涨。猪肉是中国最大多数人食用的副食品,由于政府行政手段的干预,许多年猪肉价格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由于养猪亏本,农民不愿意养猪,加之猪病流行导致猪肉供给下降,当猪肉供给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了爆发性的价格上涨,上涨幅度达到20%-30%,甚至50%以上。这样的上涨幅度必然引起恐慌,从而带动大豆、食用油、粮食等其他商品价格出现爆发性上涨。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轮价格上涨有一定合理性和必然性,如国家发改委所言,开始时包含一定的结构性因素,但到后来,就演变成为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

当前,涨价已成为社会现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如果物价上涨造成了全面的恶性通货膨胀,它会吞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积极成果,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一点不亚于、甚至超过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货膨胀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所以,不能说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任何问题。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打掉普遍的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从紧货币政策从容应对

《亚洲财富论坛》:当前,中国虽然面临通贷膨胀压力,但外部需求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经济的降温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无须采取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甚至下半年紧缩信贷的力度有可能放松,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袁跃东:有人把目前的通货膨胀比作良性肿瘤,我认为,如果不治理,良性肿瘤也可能转化为恶性肿瘤。但如何治理,这是需要斟酌的,政府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来限制物价上涨。我认为,行政手段只能作为临时性的、不得已的政策,从长远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价格问题,解决价格问题还得用价格的办法,说白了,就是必须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即价格该涨时就让它涨,如果通过行政手段在短期内暂时将价格管制住,导致的恶果就是供给将减少,黑市出现,更增加了价格上涨的压力。比如前面提到猪肉由于供给不足造成价格上涨。如何增加猪肉供给?无非是允许提高猪肉价格,同时,政府给予养猪户补贴,即通过价格方式增加猪肉供给。

当前,老百姓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正在形成,但好在他们目前还只是在购买财产性的商品,比如房子、股票,还没有大量地囤积酱油、粮食等生活物资,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恶性通货膨胀形成了,并开始蔓延。在当前情况下,有必要上调利率,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是4.14%,我认为起码还要上调一到两次,可以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一、打压物价;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更多资金投入到更有效率的领域里;三、消灭负利率,去年CPI增长为4.8%,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再扣除5%利息税,肯定是负利率。消灭负利率就能增加老百姓的存款积极性。

财政政策适时出动

《亚洲财富论坛》:有人认为,加速本币升值是应对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国际资金流入我国的速度太快,美元的不断贬值加上持续降息导致更多美元进入新兴市场,简单采用升值本币的方法难以抑制住这种资金大量流入带来的通胀压力。您怎样看待当前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袁跃东:传统上,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增加供给,二是提高利率。当然,本币升值也是一招,因为进口商品价格会便宜。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大的趋势。总的来说,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企业的出口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尤其是对竞争力不强的国有及民营企业。

货币兑换范文3

【关键词】鼻中隔;缝合技术;生活质量;量表;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可导致患者鼻塞、头痛、睡眠障碍、咽干咽痛、耳闷耳堵塞感等症状,并可引发患者焦虑、狂躁、后悔选择手术等负面情绪,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寻求减轻鼻中隔术后痛苦的方法,沧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开展了在局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术后患者鼻塞、头闷、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改善了患者鼻内镜术后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为探讨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对鼻中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自2012年5月起,将我科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甲乙对照两组,两组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甲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行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鼻腔不填塞;乙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总结到2013年4月末截止。2012.05.01――2013.04.30共在局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137例,其中甲组70例,乙组6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费用等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1.2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手术方法甲组病例在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给予行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使用角针带4-0薇乔(Vicry1)缝线自后向前将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方法是在线的末端打结,自中鼻甲前端处鼻中隔一侧进针,穿过鼻中隔全层,进入另一侧鼻腔,然后在第一针进针的同一平面向下,即鼻底方向进第二针,自另一侧鼻腔再进针穿透鼻中隔进入对侧,两针之间间隔1.5cm左右。第三针是自第一针向前1.0cm左右进针,穿到对侧,然后再向下1.5cm左右进第四针。共缝合7-9针左右,先上下,后前后,形成“弓”字形,鼻中隔切口处采用前后缝合的方法,最后在鼻中隔前端单线打结。[2]

1.3评估方法QOL评价采用SNOT-20量表[1]完成。量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统一指导语言。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不能阅读的由家属或调查者帮助填写。SNOT-20包含20个条目,其中选取耳胀闷感、头昏、头面部疼痛或压迫感等相关症状;难以入睡、半夜易苏醒、夜间睡眠质量不好等睡眠障碍方面;沮丧、焦虑、易怒,忧虑,感觉不安或难堪等情感方面评估。得分标准为:根据鼻中隔术后引起的症状对患者的困扰分为4个级别,每个条目分别分为无任何困扰(0分)、轻度困扰(1分)、中度困扰(2分)、重度困扰(3分)。分值(0-3)越高,健康状况越差。统计指标为各条目计分及条目总分。患者在同意接受问卷调查后,分别完成2次问卷填写。在手术之前由笔者向患者详细解释问卷的结构、内容,指导患者填写术前第一份问卷;术后第二份问卷由患者在手术后3天填写。调查完成后,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建立Excel表格,计算条目分值。

货币兑换范文4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会计处理 ;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29-02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涉及的交换包括货币换和非货币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越来越多,涉及的非货币换会计处理也随之增多。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节约使用货币性资产,并对一些流动性相对较弱的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同年10月17日出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旧《准则》之间最大的变化就是重新使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引入“商业实质”的概念。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取得一定绩效的基础上,新《准则》也显现出一些尚需完善的问题,如:公允价值难以准确计量、商业实质判断标准不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与账面价值计量可以选择等,使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出现了诸如多项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处理方法可选择等问题。因而,如何完善和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已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概述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及特点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

新《准则》第二章第二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并采用排除法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定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使非货币性资产的范围更加明确,更便于会计人员对非货币性资产的理解。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点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对象是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资金的不固定或不可确定性。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即,该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种类

新《准则》引入了“商业实质”的概念,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首先要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划分为:

1.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现金流量现值不同,其差额与二者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2. 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当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时,视为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企业应当关注交换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只有那些引起企业现金流量发生变化且交换双方不是关联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具有商业实质。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是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前提。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具体会计处理分别以下情况:

1.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的成本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交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的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交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计价,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应先判断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确认为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体的会计处理同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涉及补价时的会计处理。

(二)以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未同时符合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是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本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1.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再减去收到的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再加上支付的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2.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总额进行分配,确认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当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补价时,其会计处理方法与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涉及补价时的会计处理相同。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但由于我国市场条件不成熟,相关的法律制度也还不完善,导致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

新、旧《准则》最显著的变化是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把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但在实务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公允价值通常用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衡量,而市价是不断变化的,同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根据预估和贴现率测算出来的,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公允价值的难以确定。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问题

新《准则》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引入了“商业实质”的概念,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换入资产究竟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量,关键在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新《准则》规定,“当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又是重大的,才可认定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由于各种交换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系企业自行测算的,并不完全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率也常带有明显人为因素影响,使商业实质的判断也具有不确定性。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性质的判断问题

新《准则》中明确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允许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并以25%为标准判断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当一方的交换资产公允价值高于或低于另一方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就要涉及到补价问题。由于公允价值的衡量具有不确定性,致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标准亦具有可变性,影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四)多项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问题

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未同时符合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时,换入的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应以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总的原账面价值的比例来分配总的入账成本。这就涉及到企业要取得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的问题,而企业资产账面价值有可能关系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使换入资产的企业很难得到换入资产真实的原账面价值资料,这就有可能导致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相符。

(五)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定问题

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当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未同时符合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条件时,会计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而税法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际上是一种以物易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有偿出让资产行为,换出、换入方应当分别计算、交纳流转税或所得税。故税务部门仍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相关损益,并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其入账价值。这样一来,就出现会计与税务的核算结果不同,确定的损益也会出现差异。

(六) 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问题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否能够取得公允价值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依据。而如前所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的判断及公允价值的计量都具有不确定性,使企业可以因判断结果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

四、对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思考

(一) 进一步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1999年6月财政部第一次制定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并先后于2001年1月、2006年2月进行过两次修订,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准则》的改进与完善需要相关部门和《准则》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同时要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使我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二)进一步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及会计监督体制

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的不相一致,导致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一些企业谋取私利提供了可能性。要在改进和完善会计制度基础上,加大会计监督部门对企业会计工作监管力度,特别要加大对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性的监管力度。企业要依据合法性、适应性、规范性的原则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重大经济事项执行程序,保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确认标准,统一以公允价值作为多项资产入账价值的基础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中,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至关重要。政府应大力支持市场经济发展,活跃市场经济,为公允价值准确计量提供前提条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确认标准, 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多项资产时,在资产具有商业实质的前提下,应统一以换入资产自身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的基础,以避免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相符的问题并避免损益确定问题的出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缓解企业的货币性资产压力,同时对有些不具核心竞争力的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处置,增强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不断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活跃市场经济,才能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我国更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

[3]马建威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准则差异及其经济含义[J].商业会计,2007,(7).

货币兑换范文5

1、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银行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英语转化为bank,意思为存放钱的柜子,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

2、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3、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

4、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来源:文章屋网 )

货币兑换范文6

关键词: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2006年,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1999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进行了修订,新准则的和实施,使中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和国际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础由账面价值更正为公允价值,并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作了更科学更严格的规定。本文就新旧两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处理的异同作以下分析:。

一、非货币交易及非货币易资产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一般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预付账款、工程物资、再建工程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而非货币易与货币易的界定遵循了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即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比例低于25%(含25%),则视为非货币易;反之,如果这一比例高于25%(不含25%),则视为货币易。

二、新旧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易业务处理的异同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准则与旧的非货币易准则相比,在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计价基础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等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

1、换入或者换出资产价值判断标准:

在旧准则中,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且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易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易中,收到补价一方应确认损益,且损益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而新准则明确规定,非货币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两个条件为:一是该交易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不管以何种基础计价,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的确认,而是确认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损益。

因此,在新准则中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是关键。

2、新准则与旧准则会计处理的差异

(1)在不涉及补价的条件下

新准则:若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则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公式: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此时与与新准则账面价值计价结果相同。

例1:A、B两公司出于生产经营需要,经协商,A公司决定以账面价值为9000元、公允价值为10000元的甲材料,换入B公司账面价值为11000元,公允价值为10000元的乙材料,A公司支付运费300元,B公司支付运费500元。A、B两公司均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增值税率均为17%。对A公司业务处理如下:

分析: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甲、乙材料公允价值是可靠的,应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会计分录:

借:材料──乙材料 10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

贷:材料──甲材料 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

银行存款 300

营业外损益──非货币易损益 1000

B公司:借:材料──甲材料 10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

营业外损益──非货币易损益 1000

贷:材料──乙材料 1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00

银行存款 200

即A公司确认1000元非货币易收益;B公司确认1000元非货币易损失。

(2)在涉及补价的条件下

Ⅰ 支付补价的的情况下,新准则: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而旧准则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Ⅱ收到补价的

新准则: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所含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计算补价所含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公式:

收到补价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相关税费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Ⅲ 在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情况下

不管是否涉及补价,基本原则是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按不同计量方法算出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按比例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新旧准则对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值的分配原则一致。

三、非货币易披露方面的差异

上一篇品牌传播

下一篇会议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