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旧版红楼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旧版红楼梦范文1
文/李文祥
[原诗]
衰病邻新鬼①,狂豪尚故吾②。
棋常先客著③,行不许儿扶。
砚润闲蟾滴④,香残冷鸭炉⑤。
自怜风味在⑥,尚欲泛江湖⑦。
[注释]
①邻新鬼:即临近逝世之意。②狂豪尚故吾:不服老,认为自己还年轻。③棋常先客著:指下棋常获胜。④砚润:砚池有墨汁。闲蟾滴:使蟾滴空闲。蟾滴:即蟾蜍形的砚滴,用其盛水并滴水于砚池的小壶类用具。此句是说因为自己动手研墨,使蟾滴闲了下来。⑤鸭炉:鸭形香熏炉。此句是说因自己常不在屋里待着,故香烧完了也不续,使鸭炉闲置。⑥怜:喜爱。风味:风韵。⑦泛:乘舟。
[赏析]
此诗为宋代诗人陆游所作。诗人说自己年老多病,可能不久于人世了,但是还要振作起精神来,保持年轻的心态,做到生活上自理,乐观地过好晚年的美好时光。所以,诗人用下棋、散步、书法等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平时坚持适度活动健身,还想到江湖中去荡舟垂钓,这充分表现出诗人有着一种年轻人的心境。
正是诗人这年轻的心态、乐观顽强的意志、不被衰老疾病所吓倒的精神,才使诗人得以长寿。身体衰老,而意志不可衰老;情志可致病,同时也可以治病。诗人的乐观向上的心态,说明了他善于养生。注重养生则能延长人的寿命,此诗就告诉了人们这一点。
《红楼梦》贾母高寿九字诀
文/郭庆伟
《红楼梦》里的贾母,人称老祖宗,不见她打拳做气功,吃这液那精,却是精神抖擞,耳聪目明。她的养生之道在哪里呢?贾母的长寿法,其实也简单,适合每一位老人,即“不贪吃、不孤独、不找烦”九个字。
不贪吃贾母平时想吃什么不多吃,贾府有很多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贾母不过略尝尝而已。她爱吃甜烂之物,如莲子羹、各种糕、各种汤之类,吩咐下人去做,只是让大家尝个新,自己吃得极少。倒是刘姥姥带来的瓜果蔬菜,她情有独钟,欢喜得不得了。
不孤独贾母爱与小辈同乐,贾母亲近小辈,因为小辈血气旺,乐事多,这样,她也受到感染,其心情也获得调节,不至于闷出病来。贾母对人心平气和,不爱发脾气,甚至连对宝玉挨打如此大事,也不像王夫人那么呼天抢地,而是先把儿子贾政赶走,一家子又亲亲热热说笑。
不找烦贾母对钱财及权势看得很淡,整部《红楼梦》,只看到凤姐想法捞钱,公子哥儿花钱如流水,以及下人们勾心斗角,从不见贾母大权独揽,事无巨细。贾母一概让凤姐去打理,不自己找烦心,无事一身轻,乐得潇洒!
郑板桥给儿子的养生家书
文/灵灵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郑板桥的诗、书、画艺术精湛,号称“三绝”。人生七十古来稀,郑板桥享年72岁,跳出了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怪圈,历经康、雍、乾三代皇帝,在当时算是高寿之人。
郑板桥做潍县县令时,听说儿子体质虚弱,读书怕苦怕累,很是着急,于是给他在家中的四弟写了一封家书,把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盘托出,希望儿子终身行之。
旧版红楼梦范文2
周汝昌先生故去,老一代的学人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凋零了。这是时间不可挽回的力量。周先生一生所经历的正是一个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典型的历程,而他的不平凡在于他和《红楼梦》的一生的姻缘,这让他在大历史的风云变换中有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独特角色。
周先生其实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在中国内地的风云变幻之中能够延续中国传统精神一脉精华的人物。他的存在,让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大变动之中还有许多不变的东西在延续和展开。一个民族的命运会有沉浮,但一个民族需要有些守候它灵魂的人物,在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精神中沉醉并把它们呈现出来。周先生的意义其实正在于他以他个体的力量感受和品味中国文化的瑰宝《红楼梦》,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红学”世界。没有周先生,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文化史会觉得寂寞,曹雪芹和《红楼梦》也会缺少知音。我一直有一个奇想,觉得《红楼梦》由于遇到了周先生,就和过去大不相同;当然周先生本人更是为《红楼梦》执着了一生。
周先生其实是我中学时的偶像,当年家里有一部旧版的《红楼梦新证》。那旧版繁体字竖排,读起来并不方便,也有些残破,但还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那史事编年,把康雍乾三代的史事汇编在一起,有正史里的记载,也有野史笔记里的故事,生动得有如小说。那时就知道周汝昌先生。后来这部书又出了新版,在当时一纸风行,我家里马上买了,我又细读,里面有许多旧版没有的新内容,可以说是当时红学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书让我领略了“红学”的复杂,知道了红学其实并不仅仅是小说研究,而是有版本、家世、探佚为中心的庞大的系统,看起来琐屑,却自有其无穷的奥妙。外人看起来常常觉得走火入魔,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曹雪芹的小像的真伪,迷失了的“靖本”的神秘的故事,就如同福尔摩斯探案般传奇。这些都让我对周先生充满仰慕之情。
当年因为毛爱《红楼梦》,有该读五遍之说,所以红学是堂而皇之的显学。谈红是当时的流行文化。当时看周先生的书有两个感受,直到今天我还有印象:一是绝不沉闷,可以将学术文章写得文采斐然,就是琐细的考证,也有引人入胜的笔法。二是融会贯通,周先生把《红楼梦》的版本,曹雪芹的家世,对于八十回后的情节的探究和艺术的品鉴、文化的关怀融为一炉,让《红楼梦》的书里书外都“打通”了。从那时起,我就佩服周先生无与伦比的博学和无与伦比的专注。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周先生是在八十年代初的北大,那时红学依然很热,中文系里有个研究红学的学生小组,其核心人物是后来因为写相声和情景喜剧而得大名却英年早逝的梁左。这个小组一度很活跃,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他们请周先生来做讲座,周先生讲话声音很小,也并不关注听众的反应,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他似乎是他的《红楼梦》中的人,那个世界对于他似乎比我们的现实更加现实,他其实更愿意在那个世界里做逍遥游。他如数家珍地讲版本说家世,都不是学者的职业工作,而是和《红楼梦》的心灵的契合。后来我又在各种场合见过周先生多次,他瘦弱的身体,衰退的视力和听力都不足以阻碍他的逍遥游。从这里看,周先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人。
周先生看起来温文儒雅,有传统儒者的风范,说起话来轻言细语,但在我看来性格其实是有很强烈和极端的一面,他有一点像我们揣想的曹雪芹或书里的宝玉,有一种为情而痴的气质,就是《红楼梦》里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那个“痴”。这种痴其实是一种强烈的性格,一种对于自己的所信所迷的强烈的坚持。而这种痴却是和他的才气结合得格外充分的,不光是痴迷和专注,而且有磅礴的才情,才能够支撑周先生在《红楼梦》中的神游。周先生的才气一直让人惊叹,他和钱钟书先生相似,原是学习外语的,却对中国文化有深彻的理解。周先生大才,曾经得到过和钱先生的赞赏,他注杨万里诗,论书法和写诗词鉴赏都好。他自己的旧诗也好,最传奇的是拟作曹雪芹诗被其他的红学家当成真的,以为就是曹雪芹所作,最后周先生承认是自己拟作。但别人就是不信。痴和才就是周先生的灵魂。
在他求学的年代,他几乎无所依傍地回到了中国传统之中,他坚信中华文化必然复兴。他对于中国文化强烈的信念让他把他的大关怀和多方面的才能都投射到一位在他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大才人曹雪芹和这位大才人所创作的《红楼梦》上,对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专注让周先生把他的痴和才都集中在了这一个点上。
周先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壸奥(壸音捆,周先生曾经说过一位红学大家的文史功底不行,就举出这位学者把 “壸”字认作“壶”,其实这是两个字)也深有体会,完全不必成为一个红学家,他的才可以让他成为钱钟书先生一样穿越中西古今的巨人。周先生的英文极好,早年就翻译过陆机的《文赋》。我想过,如果周先生不纠缠在红学的那些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不被那些我们今天看起来相当琐细的小事耗费太多的精力,他的成就一定来得更大。但我知道周先生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因为他的痴。正是由于这种“痴”有他的“才”的配合,才不至于显得乏味和单调。
周先生做考据不像一般人那样把它当成死学问,而是用自己超凡脱俗的悟性去做考据。他好像一个诗人般地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来做实证的学问。周先生最让我这样的“红学”边上的爱好者佩服的地方就是他关于“曹宣”的考证。这是周先生的才气和史实结合的最好的证明,也是周先生最辉煌的考证。他是纯用推断的方法提出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一个兄弟叫曹宣,这是因为此人的字叫“子猷”,而由于诗经等书中“宣”和“猷”有关,于是推定此人名曹宣,而不是大家都认为的曹宜。后来此事为后出的史料所证明了。这样的考证其实正好说明周先生纵横捭阖的才气和较劲求真的痴气。
周先生其实是极端追寻人生的两种极致的人物,他对于处于西方冲击之下的中华文化的持守使得他有极高远的文化视野,但他又异常地较真于细节,执着于考据。于是他把诗一样的大情怀和一丝不苟的考据结合起来,有些时候让人觉得有点过度阐释了。如在曹雪芹的家世方面,周先生力主“丰润说”和“辽阳说”有剧烈的争论,甚至也和持不同说法的人有了人际关系上的芥蒂。其实曹雪芹是丰润人是五代以前的事情,和曹的写作没有什么干系,但周先生力持此说,是为了将曹雪芹和宋朝的曹彬的关系连上,由此就可以看出曹雪芹和魏晋时代的曹家的联系。这其实是关系到中华的“诗礼传家”的大关节。而曹家以中原望族而为满洲奴,其境遇就更复杂,所以《红楼梦》的伟大就有了一个基因上的基础。这种想法,我们常会以为迂阔,其实真是周先生的一片诗心——他太爱曹雪芹和中国的文化了,他不能不做最恢弘的构想。
旧版红楼梦范文3
一、运用网络及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怎样在语文课堂伊始就顺利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说这种体裁。本来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欲望学习的,如果语文教师的导入平平,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小说的兴趣与欲望,而网络环境在创设教学情境与导入新课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与精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精心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与小说文本相关的生动教学情境,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好奇心和欲望,从而快速地使学生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建立起微妙的联系,从而顺利地进入到小说的阅读情境中去。例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用旧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图片作为PPT背景,最好再用相应的竖版艺术字展示题目并作为PPT首页,之后可以将几张宝黛的合影图片用自定义动画的方式来展示,在展示图片的同时再配上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为背景音乐,学生通过直观可感的人物形象及熟悉的音乐旋律对文本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影视作品的适当引入,对学生感悟小说本来是大有裨益的,但教师在运用时一定要恰到好处。对于长篇的影视作品一定要进行节选,选择典型的情节,在恰当的时候运用。譬如,通过对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境遇进行比较,学生们对祥林嫂的生存状况及地位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有了深深的同情,之后教师可将电影《祝福》中节选的几张祥林嫂的图片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们看,第一次到鲁家头上扎白头绳――虽脸色青黄,但依然健康、勤劳安分守己的形象;第二次到鲁家,再次成为寡妇并失去儿子阿毛后精神萎靡不振的形象;第三次是被赶出鲁家,在大年夜的雪地里即将被吞食的形象。学生们沉浸在祥林嫂跌宕起伏的命运之中,深刻体会到旧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下人们的冷漠与底层妇女的悲苦。
二、利用网络及课件辅助教师讲授
教师不能让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成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反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授课篇目的原著以及作者相关的信息,以此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信息的能力,并激发起学生学习小说的欲望。然后教师在通过网络资源精心筛选与整合的基础上,制作出版面精炼、内容充实的多媒体课件。譬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为了让学生弄清楚贾府内部的建筑结构,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并将其适当地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清晰立体的方位示意图来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辅助教师讲授,并为学生阅读本文打下一定的阅读基础。
三、利用网络及课件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体会小说的主题。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在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充相关内容,不但让学生把握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之王熙凤出场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品读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再引导学生对王熙风先声夺人的出场、服饰与容貌的描绘、初次与黛玉相见时表情的刻画进行品析和讨论,使学生对王熙风的性格特征达成共识:精明能干、泼辣好强、机变逢迎、圆滑世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截取旧版电视剧《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荣国府”中秦可卿死后,贾珍来荣国府请示王夫人,恳请王熙风帮助打理荣国府这一视频,通过凤姐的语言:“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大哥哥已经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让学生了解到王熙凤不但具有上述性格特征,同时还具有贪权、贪财的性格特点,以此使学生了解到一个更为立体而全面的王熙凤形象。
教师点击事先从网络上下载到服务器的《红楼梦》电子书,快速翻阅其他章节中对王熙凤进行刻画的文字,促使学生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及《红楼梦》特定的创作方法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在《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又值得我们同情的普普通通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同时她也具有反抗精神,但是她反抗的是什么,这又体现了她性格上的什么特点呢?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准确地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情况下电影《祥林嫂》中祥林嫂被迫改嫁时反抗场面的一段视频,教师以“祥林嫂为什么会撞香案”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此使学生意识到祥林嫂之所以宁死不嫁的原因――在她的内心深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她坚定地认为“一女不侍二夫”是天经地义的,是女子德行的体现,以此使学生理解到此时祥林嫂的强烈反抗充分证明了她是封建礼教强有力的维护者。
再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让一个具有江湖义气、善良正直、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继而,教师用铿锵有力的语调,以优美而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继而使学生深受这个人物江湖侠气的感染,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说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的片段时一定要在学生充分阅读、体会文本内容之后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辅助小说教学的作用。
旧版红楼梦范文4
一、阅读计划和书目的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吸收知识的较强的能力,这是人生中可塑性很强的一个时期,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他们的阅读也最易陷于无序、无知的泥沼。因此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尤为重要。要想经典阅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并进行有效督促。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推荐。同时建立班级图书馆,设置“读书角”,为学生购置经典作品,让学生的阅读不仅有文学的经典名著,还应包含哲学、史学、艺术、科学等各方面的经典,丰富学生的视野。
二、课内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经典阅读的推广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日常语文教学与经典阅读的有机结合。学生总是把课堂学习作为“主业”,教学中也总是在强调课堂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程资源、立足课堂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高中生正处在求知欲极强的年龄段,喜欢探究问题。中学语文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经典名著的部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给课堂一点“留白”之美,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与相关名著相结合,但并不将其透彻讲解,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悬念,客观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下课之后,将会更多的进行阅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学习与经典名著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水平不断提升。如在必修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笔者设定了几个主要问题,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是什么?贾宝玉和林黛玉前世还有纠葛吗?文中设定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是什么?她和刘姥姥进贾府有什么不同之处?将《红楼梦》人员关系图表述出来。通过问题的设定,学生积极查阅资料,细究原著,各抒己见,学生就能将课内所学和原著联系起来,笔者还趁势推荐了《蒋勋说红楼》,让学生课后阅读大观园青春王国中的故事,将经典阅读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三、影视资源及经典原作的结合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开发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可以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设更加有效的途径。现在的大学生对书籍的关注远低于影视作品。相比于原著来说,影视著作的观赏性和立体感更强,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名著有所了解,调动学生名著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再进行深入和多维的解读。“影视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思想意识和视觉行为都得到了提升,阅读兴趣更加浓厚,通过影视作品中情节的转变,人物命运的发展,为后期纸质阅读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被拍成影视作品进入人们视野范围内,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媒体,将原著阅读与影视作品结合起来,对原著和影视作品进行比较。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写出影评进行评比。多种方式的推广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广度,得到深层次的启发。如教W《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恰是执导的新版《红楼梦》热映之日,笔者将旧版和新版《红楼梦》的影视选段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照文本,评价表演对文字表现力的高下优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拓展视野,深入理解文本。视觉与文字的碰撞,使学生喜欢上这本经典。
四、注重自身阅读,加强师生对话
在阅读经典的引导中,教师作为阅读的第三方面的主体,也参与着学生与文学作品的“对话”,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所以只有老师先从自身做起,真正地把经典读透了,学生的阅读渴望才能得以激发,师生也才能交流讨论。教师自身的文学积淀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基础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将所有学生带进书籍的世界中,培养他们对书的热爱,通过阅读获取智力。这些均有赖教师,要求书籍在教师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当学生感受到教师思想的日益丰富,不断有着新知识和新观念,代表着教师的阅读转变成了学生精神食粮,这是极为重要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拥有学习的心态,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处在开放、变化的状态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丰富教学资源读书,为开阔教学思路读书,为扩大教学视野读书,为理清教学背景读书,如此才能适应现行的教学改革。
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推荐的经典前,总是先在自己原来阅读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思考,并尽可能的把相关的研究类书籍也一并阅读了,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问一些有关经典的问题时,总能信手拈来,不仅能够欣赏学生的阅读体验,更能适时地给以评价与点拨。
旧版红楼梦范文5
我一直珍藏着一本已破损得厉害的《高山下的花环》,那是上小学的时候一个亲戚送我的,也是我读到了第一本课外书。小学毕业考试作文写读后感,我就把对《高山下的花环》里的英雄的感动全倾泄在了考卷上,作文居然得了全乡第一。从此,我喜欢上读书,读一切可以读到的书,包括经常背在书包里的《新华字典》。读厚厚的旧版繁体字的《红楼梦》,为荷锄葬花“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林妹妹伤心落泪;读广播电台的连播小说《平凡的世界》,为陶醉在那有些浪漫得不切实际的爱情里的田晓霞牵肠挂肚;读《简·爱》,从小在穷困中生活的我,把书中的简·爱当成了自己,把那句“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瘦弱、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是有灵魂的,也有一颗完整的心!……”奉为维护自尊的圣典。有学者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我和书已难分你我。
我不会写诗,却特别喜欢《泰戈尔诗集》。有同学临毕业送我一本《林语堂散文集》,刚巧才买了《泰戈尔诗集》的我,就割爱回赠给了喜欢泰戈尔的他。书刚一邮走,我就象丢了魂样,到处在书店里寻觅都不曾求到,又不好意思索回,再说他也是视书如命的人未必归还,更不能因一本书而断了一个朋友,唉!
我的书一般不借给人,就算关系好,我说好了几日后归还,如若朋友忘了我必是及时提醒,我的书呢?朋友打哈哈说过几天的话,我必是不悦,心中惦记着若他还是不还我将如何讨要,并切记不可将书再借与此人。有朋友借了我一本《围城》,几番索要都未还,气得我痛不欲生。一来二去我变得有些吝啬,书是万万不能借出去的,怕有去无回,甚至常谈起某书滔滔不绝,若有人要借我则从婉拒到坚拒,甚至不惜薄了朋友面子。其实书是非借不能读也,自古如此。我上学时条件艰苦,自是借书的主。同寝室手头阔绰的同学常买了很多书压在枕头下,她凭情绪借书给我,情绪不好时,书是借不来的,于是等她出去后我就偷偷地从她枕头下拿了书来看。有次正读得昏天黑地,被撞了个措手不及,那几近火山喷发的浓烟会笼罩整个寝室的,其壮烈的场面实在有些惨不忍睹。
其实我借书的信誉比较好,一般好借好还。只有两次没有还。一本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转借给一个朋友,被他用水浇灌得不成样子了。一本是《抒情诗选集》,爱不释手,就下了决心没还,并有一种窃书不算偷的宽恕自己的心理,何况……我竟有些喜不自胜。
旧版红楼梦范文6
关键词: 电视 导演 艺术 特色
电视导演艺术,是整个电视艺术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视导演艺术直接决定着整个电视节目的优势成败。因此,关注、研究、提升电视导演艺术水准,是当前各电视台工作的重心与主攻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电视导演的艺术特色。为此,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来电视导演的工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就电视导演的艺术特色这一重要的艺术命题略陈浅见,以与广大电影导演同行讨论,一起提高。
具体而言,电视导演的艺术特色,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解析。
一、电视导演艺术的地位与作用
电视导演艺术在整个电视艺术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果说,电视导演是电视艺术的总设计师和创作集体的总指挥的话,那么电视导演艺术就是电视艺术的“设计图纸”与“施工计划书”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因此,电视导演艺术是电视艺术创作、制作的核心因素,是对所有电视节目文学剧本的诠释、演绎、再创作的过程。
1.对全部节目起综合创作作用。电视导演艺术,对全部电视节目起着综合创作作用,即从文学剧本创作、表演到舞台美术(包括布景、道具、服装、化妆、音响、效果、灯光等),都以导演艺术为统领。
2.对表演艺术起指挥作用。表演艺术在电视节目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虽然与戏剧表演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它比戏剧表演更要求生活化、自然化、真实化。而且因为电影表演不受舞台时空的限制,镜头组接灵活自由,不像戏剧表演那样具有独立性与连续性,导演可以随叫随停,所以就更要求导演对表演艺术的指挥功力与指导功力。要把有关表演艺术的“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心理(内部)动作与形体(外部)动作的有机统一”、“从自我出发生活于角色”、“舞台生活的双重性”、“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等理论具体灵活地应用于电视表演艺术实践之中。
3.对文学剧本起拍板修改作用。电视导演是电视节目的总负责人,因此有权选择节目文本,并对各种节目的文学剧本起着拍板、修改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电视导演艺术在电视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二、电视导演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电视导演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内容的导演艺术特色。内容的导演艺术特色,体现在导演对题材的解释,对主题的诠释、对人物形象的演释、对情感的表达等多方面的特色上面。例如同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导演艺术,旧版的王扶林导演艺术特色与新版李少红的导演艺术特色,就各有不同:王扶林的导演艺术特色以沉实、厚重、含蓄、凝炼见长,而李少红的导演艺术特色则以唯美、清新、俏丽、舒放见长。这两种不同的导演艺术特色,又分别呈现在不同的表演艺术、美术之中,更分别体现在对剧本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的理解诠释之中。
2.形式的导演艺术特色。电视艺术的形式包括体裁、结构、语言等内涵,电视导演的艺术特色,也具体体现在不同的体裁、结构、语言之中。例如在体裁方面,有的导演艺术善长处理主题晚会,处理综艺晚会,也有的导演艺术善于处理联欢晚会或颁奖晚会。又如在结构方面,有的导演艺术善于选择绘画派构图来体现其特色;而有的导演艺术则善于选择纪实派构图来体现其特色;再如在语言方面,有的导演艺术通过“蒙太奇”(又分为“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复线蒙太奇”等等)语言体现其特色;而有的导演艺术则喜欢通过“长镜头”来体现其完整的时空、丰富的表意性等特色。
由此可见,电视导演艺术特色具体体现在其内容特色与形式特色两大方面。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内容特色与形式特色是一对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内容特色影响制约着形式特色,形式特色又反作用于内容特色。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三、电视导演艺术的风格与个性
电视导演的艺术特色,也体现在风格与个性之中。
1.风格的导演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风格的简称,指的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特色。风格的行成有两大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的因素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道路、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美学理想、艺术追求等;客观方面的因素是时代、民族、地域、文体对创作的规定性因素。由于处理题材、结构布局、熔铸主题、驾驭体裁、塑造形象、运用表现手法、语言的不同特色,便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色。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是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审美多元化需要的必然。从美学的角度考量,艺术风格的形成又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这一点,在电视导演中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例如同是电视春节文艺晚会,祖国北方黑龙江电视台与南国广东电视台,风格就显著不同:黑龙江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以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的风格取胜;而广东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则以温馨、柔美、细腻、舒展的风格见长。又如同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不同的导演也会有不同的导演艺术特色:黄一鹤的导演艺术特色以老辣、厚重的风格特色著称;郎昆的导演艺术特色则以新颖、别致的风格特色引人;金越的导演艺术特色又以广博、开放的风格诱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