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才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销人才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销人才培养

营销人才培养范文1

关键词:胜任力;高职营销;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在公开的企业各类人才需求量排行榜中,市场营销专业也一直位居前列,尤其是在网络营销、金融营销等新兴行业和业务领域,急需紧缺相关营销专业人才。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因此,通过研究这些行业岗位的需求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全面提高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二、营销职业岗位胜任力分析

胜任力概念由麦克莱兰(McClelland)教授1973年提出,他指出胜任力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麦克莱兰还提倡运用胜任力模型来预测和评价工作绩效,胜任力模型是个人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要素组合。胜任力的概率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职业胜任能力测量也成为众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必要的手段和环节,企业在人才选聘的过程中对于营销职业胜任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职营销专业学生以营销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就必须强调针对明确的职业和岗位,对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以便较好地适应营销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对高职营销学生职业胜任力进行研究,并且建立有效的营销职业胜任力培养体系,才会真正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办学水平,完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对营销类职业进行胜任力分析,我们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业务、网络营销等职业领域,具备从事市场调研员、销售员、营销策划推广员、网络营销策划员、网络销售客服员等职业胜任力的技能型人才。在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围绕这个定位进行营销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研究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与企业展开有效的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讨论、专家访谈法和头脑风暴等经典方法建立企业营销类岗位通用胜任力模式,并且要在企业中进行试行和应用。在胜任力培养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要经常指导和组织对高职营销学生进行素质测评,加强高职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测评、指导工作。在营销职业胜任力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并重,因此对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提炼出职业胜任能力+职业素质的模式。这个模式紧紧围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将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渗透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中去。1.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是从事每个职业岗位必不可少的能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经在1998年《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之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我们理解这八项核心职业能力是所有岗位的通用能力,并不区分岗位类别和专业方向,是所有专业都应该培养和具有的,除此之外,具体岗位还需要强化各自的职业胜任能力来胜任具体的岗位工作。

具体来说,我们在营销岗位职业胜任力研究中,对高职营销学生的培养应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确定营销岗位的典型任务,为完成这些典型任务,需具备以下基本的三种职业胜任能力。一、市场分析能力,市场分析是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研究商品的潜在销售量,开拓潜在市场,进而不断提高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二、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是对市场进行策略性思考并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系统规划的能力。三、销售能力,销售能力是企业市场营销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另外,每一个专业可能也会对应不同的岗位类别,胜任力模型也会有所差异,但考虑到这种差异不大,且同一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相同,教育过程相同。所以,其他经管类专业方向也可以针对本专业的岗位需求,确定相关的职业胜任能力,满足相关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2.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职业人才要求:胜任力首先要与职业挂钩,对于营销专业而言,不同就业方向与岗位群类别应建立不同的胜任力模型。每个具体岗位的职业胜任力不等同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八项核心职业能力,正像前面概念阐述的一样,胜任力应是从职业能力、素质中抽提出来的胜任某一类岗位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那么胜任力里面的素质要素以3—6个为宜,胜任力素质教育可以做为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纳入课程体系,进行以胜任力为核心的素质培养体系确定与完善。

针对当今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我们对营销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研究,提炼出高职营销人才应该具备的四种基本职业素质,即创意创新素质、文案创作素质、演讲表达素质、人际合作素质。以上职业胜任能力加上职业素质基本能培养出胜任市场调研、推销业务、网络营销、促销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嵌入合适的企业真实项目来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胜任力,这些胜任力培养的内容应当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对高职营销人才胜任力素质的培养,应该以完成营销岗位的典型任务为直接目的,辅以匹配典型案例思维过程分析为重要手段,在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过程中不断渗透进行胜任力培养。

四、结语

本文以胜任力为导向,围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对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时代不断进步,新技术持续发展都将对营销人才需求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要对人才需求培养持续研究来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方梅.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张翠英.基于胜任力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3).

[3]赵美华.高星级酒店基层服务员工胜任素质模型的建构及应用初探[D].中国人民大学,2009.

[4]李霞,王启万,夏虹.企业实践中营销专业大学生胜任力研究[J].中国市场,2014(17).

营销人才培养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为销售人员、导购员、促销员及管理人员等。教学中心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技能等。由于人才的质量取决于学校的教育人才模式,因此中职学校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关键是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然而,我国现阶段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因而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专业优势无法在社会中得到应用。社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是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因此,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本文将针对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对企业营销管理缺乏了解,教师只有对企业管理的运作重点或难点以及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有全面的认识,才能针对企业的需求培养相对应的人才。而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师由于与企业缺乏沟通和交流,在进行理论教学时缺乏与实践对接,因而难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没有针对实际企业的案例为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在此种状态下培养的学生对企业缺乏了解,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在教学手段上面,虽然课堂上也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起到的作用也只是作为板书而已。

(三)学生缺乏学习机会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缺少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没有机会进行校外实习。况且现在企业对经济效益较为注重,因此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较少,学生真正接触到商业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而学校并没有针对这种情况为学生寻求实习的机会,校内的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单位的岗位大部分仅提供给勤工俭学的学生,而且名额也较少。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培养

首先,对于市场营销工作而言是没有行业领域限制的,像金融、经济、法学、心理学等行业均需要市场营销人员。因此,市场营销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虽不能说是融会贯通,但至少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毕竟市场营销工作对象主要是人,而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市场营销人员应当注重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

其次,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技术能力。市场营销人员无论从事某种行业,均必须对自己的业务技能较为熟练,并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对于其业务技能而言主要包括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工作能力等。其社交能力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方面能够从容不迫,面对客户时能够准确把握客户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应用不同的销售策略,让客户跟着你的脚步走,最终达到成交的目的。但在整个过程中,又留给客户的一直是良好的印象,使客户感觉轻松愉快。社交能力还表现在营销人员处理问题方面的能力,营销人员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处变不惊、反应灵敏。另外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职业道德,在面对工作时,本着热情负责的态度,怀着敬业的精神。

最后,市场营销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文案写作能力,市场营销人员在工作中,会涉及到企业的文化、产品、方案等信息。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将这些信息以文案的形式传达给客户,那么,市场营销人员具备文案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改善传统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应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以专业公司化为目标的模式。学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将课堂设在企业内部,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近距离了解岗位需求。另外,在课堂上,需要将企业文化进行延伸,以免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市场脱轨。学校可邀请一些企业精英为学生进行演讲或现场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模式更为丰富,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不在只是仅来源于课本,而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针对课程设计方面,学校应该根据市场进行定位,以专业的调研机构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及时掌握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点在哪里,并摸清楚在营销行业中市场营销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对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与行业对接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从而对培养的方向进行及时调整,确保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变化多样的岗位中能够适应而发展。

中职学校应该对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可将考核模式转变为网络化的立体式考核,考核的中心为造作过程。例如针对汽车销售实务课程,可将考核标准转换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以应试考试为主,同时将团体合作也加入到考核内容当中。教师建立网络平台,学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网上讨论,教师的考核体现在方案设计、网上讨论、设计修改等整个流程中。这种考核制度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注重,学生能够更加合理的应用网络资源,增加了其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激发出来。

营销人才培养范文3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也就是企业为学校下人才培养订单,确定人才培养教育目标,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规格,根据企业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及技能情况,并设置相关课程体系,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成果评估方式,以保障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早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需要直接引入教育过程,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与学校一起进行人才培养,这样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最有效对接。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中需要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不一致的情况。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要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按照企业规定的岗位技能进行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是严格按照协议要求量身定做的,所培养的学生走上岗位后,可以很快熟悉岗位业务,可以有效地开展岗位工作,能以最快速度进入岗位角色,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供需矛盾问题,能够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但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认真考虑并解决,以发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价值。

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数量确定是一个难点问题,虽然学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需要按照企业人才需要量进行人才培养,但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是不固定的,企业的人才需要量受经营状况的影响,如果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对人才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可以说,企业人才需求量是很难确定的。这样,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数量就很难确定。第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量相对较弱,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典型的按需施教,人才是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的,这种模式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但如果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好,就很难有效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受到很大限制。

二、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解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而进行的创新选择,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所针对的市场范围更为广泛,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在针对某一行业研究的基础上,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行业需求情况,研究整个行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在人才培养中更加重视学生灵活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面较大,人才培养更具灵活性和效益性,是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如下:通过前一年半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学习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在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对人才需求职业能力和技能方面进行分析预测,进行人才对口培养。学校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学校根据与相关企业签订的用人合同,对学生进行定向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产品专业知识。

三、双专科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以就业为导向就进行的人才培养的创新选择,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招生时期就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设置不同的培训专业,比如,设置针织品市场营销,汽车市场营销,保险市场营销等,通过专业设置,有效整合市场营销与专业知识的的学习,经过三年学习与培训,使学生能够既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相应专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成长成为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针对性较强,所培养的很多人才在毕业后都能够有效就业,同时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较高,培养的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是很值得推广的。

四、结语

营销人才培养范文4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人才培养;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现代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样的人才在能获得企业的关注与青睐。近些年,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一)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大多从事营销策划、市场开发、销售管理、渠道管理、推销与谈判、物流管理等。与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岗位基本一致,需要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基本功扎实,并且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责任感以及群体凝聚力。同时有相关数据表明营销职业涉及的行业广泛、岗位众多、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行业企业以及用人单位把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也作为评价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学生应聘、实践意见反馈

针对沈阳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单位进行调研,例如昆山中国银行、好利来西点等对毕业生基本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需求。根据调研结论可知,就职于民营企业的毕业生比重较大,大约为63.43%。毕业生现阶段的薪酬多为5000-9000元。50.66%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比较满足,10.23%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想要调换工作,但是总体状况良好。

二、基于OBE理念进行市场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解决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不符合市场实际需要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一致。究其根本原因,很多学校都设立了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由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来完成。他们大多借鉴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再结合相关政策。事实上,在制定时并未结合当代市场的人员配备情况与需求状况。恰好OBE理念可以完美解决该项问题,考虑当代社会需求去培养人才,因材施教,培养更加优质的市场营销人才,打造全新的教学体系。

(二)解决课程体系不合理,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多数院校在课程的配置中,主要包含了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实训课程等四个方面,不乏有些课程配置仿照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缺少对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同时现代企业尤为重视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道德规范,但是目前院校没有该类课程,缺少了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等素质的培养。针对教学方法这一方面,即使大多数的教学当中已经运用了多媒体以及智能教学设备,但依然缺乏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整个课堂缺乏生机,气氛尚佳,教学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标准。

(三)解决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意能力

(三创)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针对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转型,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物流等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基本知识、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配备更高素质的师资力量,针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也相应有了更高要求。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以经济学、管理学、现代营销管理与运营等理论知识为基础,具有创新意识、领导能力、沟通合作技能、较高的大数据分析水平及现代营销管理与运营实践能力,适应“互联网+”在装备制造、快消品、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深度融合需要,从事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营销调研分析、营销策划、营销管理与运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过程

反向设计教学,使学生在校内有正事做,毕业有好职谋。充分而有效地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有效搭建起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桥梁,为企业培养人才,为学生谋求发展。

(三)教学方法

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强营销学的综合练习和综合案例研究分析,利用系统教学练习和项目方案设计实务模拟,加强课堂内外的练习,改革成绩考核方式,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学生的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适合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课堂上互动,课堂下翻转,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四)保障措施

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学改革环境和政策支持;其次,要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保障;再次,要实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有效利用。

营销人才培养范文5

关键词:高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68-01

一、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

(一)目标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

高职院校的教学形式与本科院校相比较更加重视营销技能的培养,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情况,出现了许多错误的办学倾向。首先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太多,要求学生学会汽车的维修,这些东西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当中基本上用不到,因此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只需学好营销及汽车的相关知识即可;其次是对学生要求太高,比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等等,一般来说高职学校学生今后的工作大部分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像英语和计算机这样的技能很难在现实中有所应用;最后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是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开设诸多内容繁杂的理论课程,从而大大压缩实践教学的时间。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设置。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主要由基础课与专业课组成,这种教材选择模式看似十分完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基础课的选择有时偏离专业的范围,比如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基础课开设诸如语文、数学和军事方面的课,这些课程不但占用学时,并且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也不能发挥作用;专业课遵循专业对口的原则,这就会造成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能力明显局限于既定专业。高职院校在教材选择上也存在着瑕疵,常常数年不更换教材,从而导致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课本的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汽车营销界的变化速度,这也是学生经常反映在工作之后课本中的知识点在现实中已经很难得到应用的原因。实践教学设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师仍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实践课也仅仅是理论课缩减讲课时间的结果。

(三)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办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因此一些没有进行校企办学的学校迫切想要寻找可以联合的企业,但是在寻找合作企业的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盲目,在没有考察企业合法性和条件的前提下就与其签订了合约,导致了以后合作办学中诸多问题的出现。首先是办学理念的缺失,学校实施校企办学之后师生并没有从内心深处树立起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不积极参与企业的工作,企业当然也就不会配合学校进行教学,甚至当学生无法为企业带来一定利益时,企业还会视学生的培养为负担。教师不积极参与校企教学,能省事就省事,会给校企合作办学带来一定的阻力,长此以往,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会越来越少,校企合作办学的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其次是办学理念存在随意性,会使学校出于被动地位,企业说怎样进行实践,学校就必须按照企业的规划安排学生进行实践。

二、构建新型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学校培养汽车营销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要以此为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首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案例引入法,教师可以收集汽车营销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启发学生对成功和失败案例进行思考,找出案例之所以成功或者是失败的原因,对于成功原因要认真学习,对于失败原因要引以为戒;情景模拟法则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4S”店的营销场景,开展模拟教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要使教学手段新颖,要摒弃传统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并向全班讲解,同学根据讲解的好坏对其进行评分,评分靠前的给予部分物质奖励。

(二)以理论培养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理论是学生进行实践应用的基础,实践则是理论的检验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互补充促进,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理论教学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则处于从属地位,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首先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得少于3:2,只有增加实践课学时,教师才能更加从容地安排学生实践的内容,也才有更多的时间亲手指导学生的营销过程,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其次,要增加学生实践的场景,单一重复的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在模拟场景时要尽可能多的营造不同的环境,给予不同性格的客户,只有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营销能力。

(三)完善校企办学机制

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校企办学机制,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主动配合,开展全方面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要建立专门管理校企合作办学的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并与企业进行协商,明确企业需要遵守的规定和履行的义务,并定期对企业进行考察,一旦企业出现违反约定的现象要立刻要求企业进行改正。此外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评价体系,综合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的评价并给予有效的意见。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员工来校担任部分实践课的任课教师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其结合自身实际经历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基础,以校企办学为载体,达到培养优秀并能够胜任营销工作的人才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汤勇.高职院校建设汽车市场营销专业的思考[J]. 太原大学学报,2010(2).

[2] 朱玉华.突破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瓶颈[J]. 企业导报,2011(2).

营销人才培养范文6

在就业市场上,尽管当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但是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之间矛盾依旧很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尽管如此,却存在着让人非常尴尬的另一种局面,就是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依然找不到工作,这也就说明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符合市场需求。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赢利,所以生产出优质产品并且销售出去,才能完成赢利的目的。因此,企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很大,尤其是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近几年,通过全国各地的人才供求信息来看,人才市场上对于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处在第一位。从相关社会调查来看,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占绝大多数,但是技能型人才却只有一小部分,其中市场需求排在首位的仍然是市场营销。拥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就业单位看中的是求职者的能力,而不是学历。然而这些学生拥有的恰恰相反,有学历、能力。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够与社会需求接轨,学校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可以引进“双证制”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除了要有毕业证,同时还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从业证书或者是技能证书,除了保证有学校基本的素质教育以及理论教育之外,还有相关的能力证明。技能证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约束,促使他们在学校学习基本的书本知识的时候,也要加强对于工作能力的学习,要在毕业之时不仅拥有基础理论知识,还有工作能力。对于学校来说,这也是一种约束,迫使学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安排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一)营销人才培养并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对于企业招聘来说,他们更青睐于既有营销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营销能力的人。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学校片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课本中介绍的相关操作技能,而且也只是停留在讲解方面,没有实际操作。学校也没有做过相关调研,并不清楚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导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并不相符。

(二)营销人才在思想方面缺乏创新

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在营销方面的实战技巧,与此同时,企业更需要的是拥有专业知识与营销理论的高端人才,他们能够给企业带来全新的营销理念[1]。但是对于营销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这一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他们只有在书本上学到的一些营销理论,并且这些理论大多都是过去从事营销的前辈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并不具备独创性,同时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从而导致很多毕业生就像复读机一样,只是机械地重复别人的思想理念,并不能从中提炼出真正的营销理念,缺乏创新精神。

(三)营销人才专业能力不强

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企业看中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希望求职者不仅有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有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形成独特的理念,并用于培训公司内部营销员工,提升公司营销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公司在营销能力上的整体竞争力。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营销人才。

三、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的方法

(一)准确定位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和制约着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2]。学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授课时,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的时候,应当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帮助学生明确日后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如何应对这种竞争环境,尤其是在与客户进行谈判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细节,谈话过程中使用的话术,以及给学生以相应的心理引导,这样学生不仅拥有了专业知识,同时还拥有了实战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给学生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与、多锻炼,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满足就业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增加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实战内容

在对课程体系做整体规划时,以就业为导向跟以学术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实战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销售技能,要求实践能力强,但是对于以培养以学术为导向的教学,则更侧重于理论体系[3]。所以,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营销人才,就要以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学计划,整合相关优势资源,设置一些既能满足教学又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在实战方面的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路,培养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上,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局面,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教学的启发者,教师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的启发,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教学方法外,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的教授,同时还要兼备各个领域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交礼仪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为专业的营销人才。

(四)增加实践环节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近几年来,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的要求。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校在实践这一环节上,做的还是不够,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现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因此,必然有很多问题以及发展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与实际连接不紧密、缺乏系统性,教师对于这方面的重视不足,常常是敷衍了事。大部分的实践活动都是情景演练似的简单模仿,然而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实际意义并不大,对于学生的实战来说也不能真正起到帮助作用。学校应当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根据相应的课程去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去面对顾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活动。只有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营销能力。

(五)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在长期的学习以及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综合的竞争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文化素质以及职业修养的基础上,学生在工作实践经验中拥有的独特的销售技巧以及谈判能力,是其他对手所无法学习模仿的。除了工作技巧外,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顾客,得体大方的为人处世技巧是其他对手所望尘莫及的,由此而形成的综合能力,才是一个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指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指社会能力。就工作能力而言,主要是指学生在工作中的学习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情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工作中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明确,这与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不一样的,学校里教师积极主动传授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是没有人主动向你传授工作经验的,学生要主动学习,善于观察其他同事的优势之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虚心学习,不断积累。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学生要有足够的自信,不断磨练,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在日后处理复杂问题也会更加得心应手。社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工作中要有自我管理能力,要有得体的为人处世能力,以及在整个团队里跟其他同事的合作能力。对于社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职场上更好生存下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学校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也要注重对于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只有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在日后的工作中,才能更快的适应瞬息万变的工作环境,增强工作能力,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就目前就业形势来看,虽然整体就业环境艰难,但是对于在市场营销人才还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可是仍然有大量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体系出现了问题,教育是为了给社会输送人才的,但是目前的教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改变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培养以就业为指导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为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杨明 单位:河南省电子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邱训荣.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