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贷款利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范文1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进一步。

7月20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包括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信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同时维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变。央行称,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银行服务水平,更好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此政策一出即搅动各方神经,关于放开贷款利率影响的讨论甚嚣尘上。不过,若看即时的市场效果,并没有那么“尽如人意”。7月22日,记者登录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官方网站,在“贷款利率”一栏中看到,上述银行均未对贷款利率作出调整,仍以2012年7月6日生效的利率为准,其中6个月以内的贷款利率为5.600%,6个月至1年的贷款利率为6.00%,1年至3年的贷款利率为6.15%。

“针对不同的客户,银行的贷款利率会有所差别,贷款利率下浮也并非针对所有企业。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银行肯定会进行重新定价,但短期内看不到变化。”某城商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说。

这次利率管制的放开到底意义几何?是否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温柔一刀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影响最小,也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做法。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也在加强定价能力。银行贷款利率在很少情况下有下浮,有些银行甚至声称其贷款没有一笔利率是下浮的。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不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温柔的一刀”,象征意义重于实际。

2013年一季度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3月,全国一般贷款中执行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仅为11.44%,比年初下降2.72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64.77%,比年初上升5.03个百分点。

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短期并不会影响贷款定价。从2012年放开贷款利率下限至7折以来,行业贷款利率下浮占比自2012年3季度开始基本稳定于11%左右,鲜有变化。目前,银行贷款对社会而言仍是相对稀缺资源,贷款利率下限放开,贷款平均利率也不会下行。

有分析人士称,目前金融机构的实际存贷利差情况也制约了贷款利率的整体下行空间。

在存款端利率为彻底放开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通过大量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吸纳资金,据普益财富统计的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显示,2013年1―6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为4.40%。按照现行基准利率的0.7计算,贷款利率则为4.417%,已无存贷利差可言。

虽然目前很少有企业能以贷款利率0.7倍的价格从银行取得贷款,但一些国有大型企业还是能从本次政策变更中获益。因为这些企业不仅有政府做隐性担保,还能够带给银行更多的存款和合作项目。小微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一般而言,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都是上浮的,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都很常见。既便如此,很多中小企业仍然贷不到款。

数据可佐证这一事实。某银行年报显示,该行2012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22.1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437.63亿元人民币,增幅25.98%。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5.83%,显著高于公司类贷款平均水平。

从长期来看,贷款利率的放开利好中小企业。大企业的贷款需求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其贷款成本自然下降。不过,应警惕信贷资金在流入实体经济之时出现“马太效应”,议价能力强的大企业信贷成本越来越低,银行为了弥补利润反向推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理财业务或迎春天

在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之后,央行日前再度发文,要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各金融机构应在市场供需的基础上,结合各项风险因素,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保证贷款正常发放。

利率市场化之势不可挡,未来存款利率管制的放开也变的前景可期。届时,银行依靠存贷差获得的利润将进一步压缩。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的中间业务将发展壮大,理财产品市场的多元化特色更加凸显。

中证期货分析师李科就指出:

“从经济发展减速,社会总体投资回报降低,压制同等风险水平下贷款利率的潜在上升空间,同时存款利率等却因为久期错配过于严重,导致资金相对紧张(实际供应过剩)而下不来,如果利率市场化,会使加息加速,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可能走美国的道路,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及固定收益信托充当先锋的角色。”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只,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在庞大的理财产品市场中,产品收益类型分化十分明显,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分别占整体余额的10%、20%和70%。

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的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存款创新,由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银行竞争的加剧必然迫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创新,尽管金融创新的品种或创新的工具仍不明确,但存款创新、贷款创新、衍生品创新是必经之路。

交通银行某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在一定时期内,银行理财产品的揽储功能非常突出,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深,揽储功能会逐渐淡化,向其理财本质回归。”由于各家银行定价的差异,瞄准不同目标客户的各品类理财产品差异也逐步突出,收益分化进一步加大。“考虑到银行的揽储压力仍然存在,预计大资产客户会有更多高收益品种可选择。”

治标更需治本

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经济运行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无论是“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国民经济薄弱环节,还是促进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防范地方债务及影子银行风险,以及有效应对“热钱”冲击等,都需要进一步发挥资金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存贷款利率已基本实现“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将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到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存款利率调整阶段。可以预见,利率改革不会罔顾各类配套制度的成熟而单兵突进。未来全面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前,包括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将会分步推出。

经过近年来大规模金融改革,我国银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有关商业银行破产的法律法规、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仍未取得明显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进程。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将改变银行靠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盈利模式,“旱涝保收”将被激烈的同业竞争取代,一些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将有破产和倒闭的可能。这需要建立一套金融机构破产清算法律制度,以及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贷款利率范文2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行的政策和外部环境都有必然的联系,企业现在普遍觉得生存的压力非常大。我在5月曾经说过:“如果目前的银根紧缩政策不改变,如果政府再不出手相救,如果外部环境得不到改善,今年下半年,国内存量中小企业中的40%将会半停产、停产甚至倒闭。”

这个问题我不是特指温州或者浙江,而是指全国,因为不仅仅是温州有这样的情况,全国都一样,最近全国工商联调研的报告已经印证了,全国中小企业现在大都陷入困境,温州只是一个风向标。

正规融资渠道贷款难

自2010年初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截至6月14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达到21.5%的高位,冻结了银行大量的资金,其放贷能力备受制约。

现在正规的渠道能借到钱的利率也在不断地攀高,实际上升到年利率30%左右,虽然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没这么高,但银行通过各种名目来增加利息。

一种方式是变相提高贷款利息,比如说银行借给你1000万元,需要你先存300万元在银行,这笔钱你是不能动的,也是没有利息的(即使有也是低息的),相应产生的利息会被分摊到实际使用的700万元资金里面去了。等于提高了实际贷款利息,你借出来的也是“高利贷”。

另一种方式是银行变相要求借贷人购买各种各样的基金,名目繁多,这样实际上正规企业借出来的资金利率也已经达到月息1分到1分2,甚至1分5左右,企业的压力比较大的,融资成本也就增加了。

金融机构高企的利率对应的是稀缺的信贷资源,即使企业乐于接受这一贷款成本,但也不见得都能获得贷款,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入银行的“法眼”。转向民间借贷成了无奈之举。这其中,弱势的中小企业又是受冲击最为明显的群体。

温州一家高科技企业,颇具成长性。这家企业2009年获得银行几千万元贷款的扶持,新上马多条流水线,生产能力也达到之前的十倍。但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银行又开始收紧对这家企业的信贷支持,而新上马的生产线投资仍未回收。

由于资金非常紧张,这家企业只能转向利率高企的民间借贷填补银行信贷收紧的资金短缺。据悉,目前其在民间融资规模已经达到1000万元,尽管借期偏长,但月息也高达3分以上,意味着1000万元的借款,一年将支付360万元以上的融资成本。就算属于高科技企业,利润率也难以覆盖这一成本。

而1000万元的民间借贷也许还不能完全解决其资金缺口,如果银行进一步收紧贷款,这家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进一步求助民间借贷,背负高昂的利率成本,生存状况更为艰难,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

不少企业也曾有类似的遭遇。有的是贷款到期后,尽管银行与其签订合同并表示:还款之后,还会与之续贷。但当企业借高利贷还款之后,银行则可能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信贷资金紧张为由,延缓续贷,而此时企业只能借更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还掉前期的借款,背负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短期的“高利贷”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借作此类过桥之用,这意味着,一旦银行延缓放贷,那么很多企业都会面临高昂的过桥贷款成本。这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

民间借贷成本高昂

民间借贷融资成本是比较高的。比如你需要500万元的资金,借期在1~3个月,如果找到民间投资机构,通常会要求你有资产抵押,而且资产估值不能超过借款数额。当然最关键的是利息,尽管在民间借贷中1~3个月的借期并不算短,但民间投资机构的报价至少是月息6分,按目前的情况,8分甚至1毛都有可能。

报出这个利息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些投资机构集结的资金成本便要3分,与此同时还有公司运营费用也要1分,即使收取6分的借款利息,其所得利润也只有其中的2分。

6分或者8分的月息,折合成年利率则高达72%或96%,依照最高利率不能超过基准利率4倍为界,这些都属于“高利贷”,这对非暴利行业且经营正规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

如果你的借期是1年、3年或者更长期,这种长期贷款的月息也要3分左右。

自2010年10月以来,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利率便一路走高。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监测统计,目前温州中介民间借贷机构年化最高利率已经达到40%左右。实际上,官方的监测统计应该低于实际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数据来源于众多担保公司、寄售行、典当等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这些被检测对象自身很可能也是“高利贷”的供给者,对于自己的不正规经营,透露给官方的信息还是会有所保留。

求助民间借贷,并能及时获得续贷的企业或许会借此解决燃眉之急,并赢来转机,但对于另一部分遭遇银行削减融资额的企业而言,借助利率高企的民间借贷融资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如今的实体企业,利润率也许只有3%~5%,对于他们来说,别说8分、6分甚至2分的月息都难以承受。但又不得不借,不借就可能马上倒闭,而借还存在转机的可能。短期借高利贷还可以,但长期对于企业而言必然是致命的。在温州,关于企业主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跑路”的例子并不鲜见。

借贷双方的风险隐忧

高收益对应高风险,企业的融资困境对于民间借贷机构是机遇,但也是挑战。一旦风险集聚并爆发,包括陷入高利贷泥潭的企业自身,以及众多资金供给者都有可能成为风险爆发的牺牲品。

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0年底进行的一次民间借贷问卷调查即显示,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个人参与民间借贷的数量比企业多;从企业看,被调查的6家大型企业中仅1家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中小企业则有60%左右的企业参与其中。

比如一位温州中小企业老板就曾表示,包括他自己,他所在的圈子有80%以上的人涉足民间借贷。这些人并非直接放贷,而是把钱以1.5~3分的月息给某些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对外放贷。

在这些中介公司中,值得提醒的是担保公司。如今担保市场似乎有一个成形的链条: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担保公司做担保,担保公司从中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这个链条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很多担保公司看中的不是一点服务费,而是直接取代了银行放起了贷款,不同的是一些担保公司放的根本就是高利贷。

此类担保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链断裂问题,由于担保公司以“理财”的名义吸引来的民间资金本身利息就很高,必然要寻找更高利息的贷款下家,一旦投资项目出现风险,势必引起整个利益链条的崩断。

风险的隐忧并不止步于个人、实体企业或民间借贷机构,且可能延伸至银行。

贷款利率范文3

民间小额贷款的利率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都是由借贷双方约定而成的,所以这个贷款利率高低不尽相同。

而且民间小额贷款利率大部分都是比银行贷款利率高的,还有很多高利贷,利率超过了同期央行利率的4倍。在申请民间小额贷款时最好仔细查看贷款合同上的贷款利率以及其他费用。

目前央行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年利率为4.9%,一到五年为4.75%,如果超过这个利率的4倍,就不要再借了。

(来源:文章屋网 )

贷款利率范文4

关键词:贷款利率市场化; 影响;银行;中小企业;稳步推进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多年,其中,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的利率都已实现市场化,目前需要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指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去年,央行宣布允许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分别上下扩大10个基点,掀起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的大幕。此前贷款利率市场化主要历经两次重大调整。2004年,央行放开除城乡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允许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9倍;2012年7月6日,央行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0.56个百分点,下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一、货币利率市场化的积极影响

货币利率市场化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金融危机随之爆发,中国也未能幸免。中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利润空间加剧下滑,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其中融资难是主要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由于利润的下降,实际上中小企业只能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银行贷款,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后,将有效地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在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前,由于贷款利率上限的限制,银行贷款的收益与风险并不对等,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不足以弥补风险损失,再加上责任认定问题等,商业银行把大量的贷款投向了大型优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则几乎得不到贷款。而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后,银行为了保护息差,银行将更多地倾向于愿意支付高利率而偏好风险的借款人,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对银行的报价来获得信贷资源。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积极影响。贷款利率市场化将会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后,有可能出现以较高的贷款利率贷给信用等级较低的主体,这部分客户可能是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也可能原本是民间金融的客户,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大银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长远来看,贷款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动银行经营管理转型,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前后,商业银行利差一般要经历先降后升最后逐渐稳定的过程。尽管多个国家都曾经出现过部分中小银行出现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的情况,但利率市场化将使银行业获得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增加了银行的危机感和转型动力,大多数银行通过内部挖潜、管理提升、业务转型、加大创新等方式经受住了利率市场化的考验,最终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信用体系逐渐形成。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在贷款利率没有放开之前,国内银行对信用风险定价的权限十分有限,银行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信贷规模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银行不仅同质化严重,而且没有约束机制与动力来提高风险定价能力。贷款利率放开,银行就得针对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给出不同的风险定价。信用好,贷款利率就会低;信用差,贷款利率就会高。这既要求国内银行提高其风险定价能力,也要求建立起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这样,银行业的竞争将会由信贷规模数量上的扩张转向风险定价能力的提高上来。同时,金融市场的信用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不是完全由政府来担保。就此两方面而言,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二、货币利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将增大,由于大企业相对小企业具有的优势短期不变,比如政府隐性担保,项目往往与政府相关,且存款规模较大。叠加贷款利率的开放,使银行在竞争大企业客户时会给予更优惠的融资成本,提高了大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议价能力。然而,银行为了补偿大企业贷款利率下行带来的损失,而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较高,因此银行可能通过增加对利率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银行通过提高小企业贷款利率而弥补盈利的损失的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小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后,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后,由于上述原因,大型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将扩大,从而进一步挤占中小银行的发展空间,所以贷款利率市场化后有可能进一步打击民间金融体系以及较小规模的银行,甚至使一些银行最终走向破产,不利于民间金融体系的形成。

三、如何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

由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外币存贷款利率基本已实现市场化,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放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贷款业务领域,但是对债券投资和存拆放业务的影响也不可掉以轻心。由于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可能带动债券收益率和存拆放利率的下滑,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存放中央银行、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等资产收益率。因而,商业银行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应高度关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影响,并做好应对措施。首先,仍需坚持贷款业务,培育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使其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大型企业的贷款谈判地位较高,其贷款利率可能下降,但其水平仍将会高于投资债券和存拆放类资产收益率。商业银行仍需要坚持贷款业务,尤其对于贷款利率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它们未来将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新的增长点。从理论上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将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自身存在较严重的市场分割等问题,债券市场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承担起大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功能,大型企业仍将是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贷款客户。随着债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逐步成为大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商业银行需加快债券承销业务的扩展。最后,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利率定价体系,提高存贷款利率定价能力。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拥有一套可操作性的资金定价体系。利率市场化使存贷款利率成为存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若定价过高,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中将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市场,反之,则可能使竞争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因此,借鉴外国银行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存贷款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应完善利率定价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包含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市场流动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等各种变量在内的内部资金定价系统,在市场基准利率基础上参照合理的成本收益方法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水平,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客户让利幅度、产品收益相关性及因提前还款、违约和展期等导致必要的价格调整等因素确定价格水平,减少价格和风险不匹配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义圣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

贷款利率范文5

以利率市场化对经济中微观活动主体的影响为研究重点,在综合梳理了利率市场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设定经验假设,建立包含商业银行、储户和企业三部门的存贷款货币市场理论模型,首先分析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同时实行市场化的局部均衡,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下,对存贷款资金市场中对三方主体的不同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贷款利率市场化;理论模型;均衡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120-02

2013年7月20日,中央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取消了金融机构对外贷款利率为贷款基准利率七成的下限规定,从此金融机构可以依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的放贷利率水平,总体上会使实体经济贷款成本下降。这也标志着我国自1996年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在初步完成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之后,逐步加快了对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1 理论综述

利率的决定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存在较多分歧的问题之一。古典学派承袭了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认为贷方的资金来自储蓄,而储蓄获得的利息收入是对储户因储蓄而延期消费的一种补偿,而贷款利息则是优先享有使用当期资金所要支付的成本。古典利率决定理论通过储蓄和投资两个实物因素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认为利率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趋于均衡,完全没有货币的影响。

1936年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标志,发起了对传统利率决定理论的革命,形成了以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为决定的货币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也是一种价格,反映了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当市场利率低于均衡水平是,居民持有现金的量将超过现有货币供给量;当市场利率高于均衡水平时,会导致部分现金过剩,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促使利率趋向均衡水平。

罗伯逊和俄林在吸收和借鉴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与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贷资金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的决定因素在于可贷资金的供求,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双重因素共同决定了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控制利率的途径不再单单是货币供应量,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比如制定官方利率,通过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活动,影响可贷资金的供求,间接地调控市场利率。

希克斯和汉森在吸收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将利率和国民收入放到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发展成为了IS-LM模型,将局部均衡扩展到一般均衡,用于分析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利率和收入的决定。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为起点,主张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因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利润率决定利率,从而利率具有以下特点:平均利润率由于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因而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趋势;但是这个变化过程非常缓慢,在特定的某一阶段,平均利润率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因此,平均利息率也相对稳定。由于利息率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所以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同“一个股份公司的共同利润在不同股东之间按百分比分配一样,纯粹是经验的、属于偶然性王国的事情”。

以上经典理论都为进一步分析利率的决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上述对利率的决定是一个广义概念,不仅仅是存贷款利率,还包括其他的利率指标,如存款准备将率、资本市场的拆借利率等,而且更多的着眼于长期的、一般的均衡分析。本文试图对某一时点的、短期的存贷款货币市场的局部均衡利率的决定及经济影响做出分析。

2 模型设定

2.1 前提假设

(1)法定准备金率为零,即经济体中所有的储蓄用于企业投资;

(2)所有时点以存量资金作为分析对象,且每一时点商业银行贷出资金规模等于存款规模;

(3)所有时点由企业、商业银行和储户三方共同存在,且储户去除消费的资金全部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企业股票,存款利率为r-deposit,简写为rd,同时为商业银行吸取单位储蓄的成本;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用于投资,贷款利率为r-loan,简写为rl,同时为商业银行贷出的单位资金的收益;商业银行的利润来自借贷利差,rl-rd,商业银行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数量大小取决于利差和存贷资金规模乘积;

(4)商业银行、企业和储户其他交易成本和费用(如股票交易费用、股票发行费用、银行管理费用等)忽略不计;

(5)在分析期内,央行的货币供给、社会平均利润率等经济变量不发生变化;

(6)所有参与者都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信息变化完全知晓。

2.2 模型构建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市场的中介,一方面利用存款利率吸引储户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并支付存款利息,另一面通过贷款利率将储蓄资金放贷给企业,而获得放款收益;储户的闲置资金既以存款形式存入商业银行,也可以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获得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企业的融资形式包括从商业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向储户直接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两种形式,并为此支付贷款利息和股息。

令Q为资金的存款和放贷数量,r为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且设存款函数为Qd=f(rd),即储户存款规模Qd取决于存款利率水平rd,且是关于存款利率rd的增函数,存款利率水平越高,储户用于存款的资金越多,而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越少,反之,用于存款的资金越少,购买股票的资金越多;贷款函数为Ql=f(rl),即企业贷款规模Ql取决于贷款利率水平rl,且关于贷款利率rl为减函数,贷款利率越高,企业贷款的规模越少,发行股票融资的规模越大,反之,贷款规模越大,直接融资规模越小。

3 模型分析

3.1 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同时市场化下的均衡分析

由于商业银行贷出资金的数量来自一定存款利率水平下储蓄量。因此以一定存款利率水平下存款量为分析起点。如图2,假设初始点为A点,此时存款利率为rd1,商业银行吸引存储资金量也即可贷资金量为Q1。在当前的可贷资金规模上,商业银行全部贷出资金对应的贷款利率水平为rl1,对商业银行而言亏损为

(rd1-rl1)*Q1

。因此商业银行将降低存款利率,而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改变存贷带来的损失。存款利率将延Qd=f(r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贷款利率将沿贷款曲线Ql=f(rl)向左上方移动。假设分别移动到D、C点,在存贷资金规模相等的前提假设下,此时的存款利率为rd2,贷款利率为rl2。商业银行利润为

(rl2-rd2)*Q2

。由于此时贷款利率远高于存款利率,对企业而言,贷款成本高于直接从储户获得资金的成本,因为储户愿意向企业提供的单位资金成本为rd2,对储户而言只要存入银行的收益低于企业向其直接融资的收益,即股息,就会放弃部分银行存款,而用于股票投资。于是储户存储资金和企业贷款资金都会减少,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将会上升,贷款利率将会下降。

总之,上述相互作用的过程,会在存款利率等于贷款利率时,达到均衡,此时商业银行利润为零,企业两种融资方式和储户的两种投资方式都保持相对稳定。

3.2 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下的分析

当中央银行对存款利率实行管制,贷款利率实行市场化定价时,对市场活动主体及资金流动情况的影响如下分析。

(1)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低于均衡存款利率水平。

如图3,假定存款利率由于管制,央行将存款利率设定在rd的水平,此时,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数量,也即可贷资金数量为Q1,相应的贷款利率水平为rl。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为(rl-rd),获得利润为(rl-rd)*Q1。而企业获取融资的成本相对远高于存款利率,储户的存款收益相对较低。企业有动机以低于商业银行放贷利率而接近存款利率的支付成本向储户直接融资;储户也会由于存款收益低于股息收益,而愿意将更多资金转向企业的直接投资。直到贷款利率接近甚至等于存款利率时,这种行为才会结束,此时,对应管制存款利率水平rd,贷款的潜在需求量为Q2。

从上面的过程看出,当存款利率管制水平低于市场化的均衡利率水平时,贷款利率放开后,贷款利率会逐步接近或达到存款利率,对企业而言,贷款需求量在不断扩大,而由于不断扩大的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是有利的,迫于利益驱使,商业银行会千方百计增加自身在管制存款利率的水平吸收的存款资金的规模,然后用于借贷;而对储户而言,由于存款利率水平低,存款动机不足,所以会造成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缺口不断扩大,而导致整个银行系统中出现“钱

荒”。如果经济体中直接融资渠道不健全,企业不能便捷地获得股票融资,更会加剧企业融资困境。

(2)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高于均衡存款利率水平。

如图4,假定存款利率由于管制,设定在rd1水平,对应的存款规模,也即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规模为Q1,把全部存款贷出的贷款利率为rl1。此时,对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利率严重低于存款利率,面临(rd1-rl1)*Q1的亏损。商业银行会不断提高贷款利率,减少放贷规模,以减少由此造成的亏损。假定商业银行将贷款利率提高到rl2,贷款规模为Q2,面临的亏损为rd1*Q1-rl2*Q2,此时,高的贷款利率,会促使企业向储户直接融资,因此贷款利率最终会“倒逼”商业银行下降到rd1水平,放贷的资金量为Q3。对整个商业银行系统而言,储蓄的资金量Q1远大于放贷的资金量Q3,即有Q1-Q3规模的存款过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存款利率固定,贷款利率放开的情形下,银行系统中出现“钱荒”或者存款过剩,取决于存款利率的管制水平是低于还是高于利率市场化时的均衡存款利率。如果央行规定的存款基准利率低于市场化均衡存款利率,由于商业银行系统吸收的资金量不能充分满足潜在的贷款需求,而导致银行系统内部的“钱荒”,并给企业间接融资带来硬约束。如果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高于利率市场化均衡存款利率,会导致储户过度储蓄,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的成本,另一面也使商业银行面临亏损,缩减放贷资金规模,整个银行系统面临存款过剩,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融资困难。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商业银行、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和资金借贷活动的其他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管制或市场化的不同,会对包括储户在内的三方微观主体的资金活动产生影响。当存款利率处于管制,贷款利率放开时,如果央行管制的存款利率高于市场化均衡存款利率,会导致储户过度储蓄,商业银行出于亏损,同时抑制商业银行对外放款规模,造成银行系统总体存款资金过剩,企业间接融资状况有所改善;如果央行管制的存款利率低于市场化均衡存款利率,储户储蓄规模降低,商业银行有稳定的利润收入,由于受到储蓄规模的限制,商业银行流动资金短缺,放贷资金有限,因此会千方百计“揽储”,同时放贷利率处于高位,增加了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

4.2 政策建议

在我国当前循序渐进地实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自2013年7月20日放开贷款利率后,我国的存贷款资金市场面临着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的形势下,市场中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或者过剩的局面将是常态,这主要取决于央行规定的存款基准利率是低于还是高于潜在的市场化均衡利率水平。为稳定存贷款资金市场的供需平衡,笔者提供以下拙见。

(1)完善央行的基准利率决定机制。

在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的情形下,央行有必要更加存贷款资金的供求变动,适时适度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以期更接近潜在的均衡利率水平。一方面通过监控商业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和贷款申请规模,预测未来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存贷款利率走势,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定期公布存款基准利率。

(2)完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报告制度。

细化商业银行存贷款的规模、存贷期限、到期期限等存贷结构,定期向监管机构汇报,同时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制度和利率风险防范制度的分析和评估。

参考文献

[1]范新英,冯江茹.中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01).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6).

[4]王兴友.贷款利率变动对微观经济影响的个案分析[J].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6).

贷款利率范文6

商业贷款利率是按商业贷款基准利率执行的,其中,一年以内基准利率为4.35%,一到五年基准利率为4.75%,五年以上基准利率为4.9%。

公积金贷款利率是按公积金贷款基准利率执行的,其中,五年以下基准利率为2.75%,五年以上基准利率为3.25%。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鹧鸪天代人赋

下一篇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