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养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竹鼠养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竹鼠养殖

竹鼠养殖范文1

阐述了竹鼠的生物学特征,并从笼舍的修建、引种配种、喂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竹鼠的人工养殖技术。

关键词 竹鼠;人工养殖;饲喂

中图分类号S8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2—190—0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食品的需求逐渐向高蛋白、低脂肪、多样化、原生性方向发展;竹鼠肉质细腻、精瘦,属低脂肪、高蛋白类肉食品,且富含磷、钙、维生素E和氨基酸。竹鼠适应性广、易养易管,具有食粮少、繁殖力强、生长快、利润丰厚等特点,不但适合农村大力发展,也适合城镇居民家庭养殖和工厂化规模养殖。由于有些养殖户对竹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缺乏了解,盲目投资,造成养殖失败,严重影响了养殖竹鼠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竹鼠养殖技术,以期为广大竹鼠养殖户提供参考。

1 竹鼠的生物学特征

1.1生活习性竹鼠耐低温,胆小厌光,喜安静、阴暗、清洁、干燥、光线适当和空气新鲜生活环境,夜间活动较频繁;其性喜暖,适宜生长温度为-8℃~35℃,最适温度为8℃~28%;喜躲于光线很弱的角落,若置于太阳下直晒,即奔跑不息,显不安。竹鼠有从饲料中摄取水分而不直接饮水的特性,因此,它既能在边远农村的山坡和岩洞营造窝穴生活,又可在城镇室内建造窝池实行工厂化立体养殖,而且更适合在盛产竹林和玉米的干旱缺水山区养殖。

1.2食性竹鼠主要以芒根草、竹筠、竹根、茅草根、红薯及一些杂草种子为主食,喜吃玉米,高梁、小麦、山芋、甘蔗、馒头、瓜果皮(壳)等。人工驯养后对配合饲料、米饭尤为喜食。配合饲料配方为:玉米面55%、麦麸20%、豆饼15%、骨粉3%、鱼粉7%,按总重量添加0.5%的食盐、微量元素添加剂和多种维生素,将饲料制成窝窝头喂养。因竹鼠是夜行性动物,多为夜间活动,因此采取上午少喂,下午多喂的投食方法。

1.3繁殖习性竹鼠4~5月龄性成熟即可繁殖,年产仔4~5胎,每胎4~8只,怀孕期为2月左右。竹鼠有血配习性,即产仔后12~36h即与公鼠,利用这一配种习性,可大大提高受孕率。末孕鼠在哺乳期45d左右出现(母鼠性周期30—50d,平均45d),期可持续2~3d。时活动增强,有时可见在笼中翻滚,不时与公鼠逗逐嬉戏,或爬跨公鼠,或外阴肿胀。公鼠无明显的性周期变化,可常年配种。配种采用一公一母的笼(池)混养,自行方式。竹鼠配种需公母驯化后,适合混养在一起时才能进行,不能随便;不合笼则不能混养在一起,以免互咬致死。分娩时避免观看和用手触摸仔鼠,并保持环境安静,以防母鼠吃仔或弃仔。

2 竹鼠的人工养殖技术

2.1

笼舍修建竹鼠笼舍只需修建一间外室吃食物和一间内室供睡觉繁殖即可。竹鼠是一种生活在地底下的哺乳动物,地下温度一年四季相对恒温,所以它的内室修建应是冬暖夏凉,具体建造因地而宜,内室以长40cm、宽35cm、高40cm,外室以长60cm、宽50cm、高80cm为宜。具体根据地方的大小调整构造。一般是用硬度较好的砖来砌墙,内室填泥土起保温作用,墙面用水泥抹平,防止其咬穿墙壁逃跑。内外室的通道不宜过大,竹鼠能顺利通过即可,洞口太大容易散失内室温度,内室用0.5cm厚的玻璃盖顶,方便查看和保温,玻璃上用直径为0.6mm的铁丝做网防其破坏玻璃逃跑。外室需做一块纱窗,在夏秋季节盖上,防蚊虫叮咬。幼鼠混养的鼠舍建造较简单,同样也是内外两室,但尽量建在比较清凉的地方。

2.2引种配种初次喂养,宜选驯化好的竹鼠作种源,优良种鼠的基本要求:母鼠中等肥瘦,显露,性情温顺,采食力强,成年个体重1.5kg左右;公鼠要求身体强健,显露,不打斗,体重应比母鼠稍大。公、母鼠按1:1配对。也可收购野生竹鼠,但应注意,宜收购成窝成对的。不能让陌生的竹鼠混养。种鼠应体壮无病,无外伤。

2.3喂养管理收购竹鼠后,必须单个放人鼠舍喂养,防止相互撕咬。开始仅喂少许主料,并以芒的根茎为主,3~5d后逐渐以米糠拌饭代替,适当放人一些青料。刚开始几天吃食物较少属正常现象,每天下午4~6点是喂食的最佳时期,喂前先把竹鼠的粪粒与垃圾清扫干净,然后以每只成年鼠1小平碗的饲料投入即可(配法,先用水提前几小时把米饭浸泡,待其松软,然后和米糠一起拌匀,比例是1:1.5或1:2,拌好后的料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以手抓可以成团为好),芒草根茎等青料,可随意投放。第2天喂食时看各鼠吃食的情况添减饲料以免浪费。如果某一个窝的食物未吃完,可打开玻璃检查看竹鼠是否生病(生育期间禁止打开),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冬春季节,因鼠窝内比较潮湿,应注意勤换稻草,防止着凉生病,特别是竹鼠生育期间,应保证鼠窝有足够的饲料,第2天及时清扫干净,以免其误吃变质饲料而生病。竹鼠没有饮水习惯,平时添喂草(竹)时,不必加水,而且饲料的含水量也不宜过高。注意关好笼舍门以防逃跑,饲养场内不得养狗以免惊扰。

3 竹鼠各时期的饲喂技术

3.1种公鼠种公鼠的数量和质量与营养有关,不能喂过肥。青粗饲料为竹叶、竹秆、竹笋、玉米秆、芦苇秆、甘蔗、胡萝卜等。配合日粮为:玉米粉55%、麸皮20%、花生麸15%、骨粉3%、鱼粉7%。春秋两季气温适宜,公鼠旺盛,品质好。公、母配种比例为1:(2~3),最好为1:1。

竹鼠养殖范文2

1.养殖水域的选择

(1)场址的选择

①池塘。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养草鱼、鳊鱼、鳙、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鲢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②河流。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③大水面。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较大,选择岸边或汊弯处水体较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环境因子复杂,管理操作不太方便。

(2)生态环境

①水质条件。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以7~8为宜。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育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育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调节;pH值偏高又抵制了育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的方法进行控制。②营养盐类。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保持水体中的Ca2+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施加钙肥来补充钙源。镁、硅、锰、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而且也是其铒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通过施加有机肥、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稀土能促进育珠蚌分泌珍珠质,加快珍珠的形成,在稀土营养源中,以硝酸型稀土效果为最佳,珍珠增长速度最快,在育珠蚌生长旺季每月施加稀土注入营养源1次,使池水呈0.1毫克/升的浓度。③饵料生物。三角帆蚌最适合的铒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水体的肥瘦,铒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色彩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并且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

2.育珠蚌的选择

(1)调查手术蚌的来源

如果手术蚌的繁育场或邻近的珍珠养殖曾发生过病害,再便宜的蚌也不能购,以杜绝病原体的传播。繁殖用的种蚌最好采用自然水域中的野生蚌,雌、雄蚌最好选自不同的水域,以保证种质的质量,提高后代的育珠性能。

(2)运输及运输后的暂养工作

①干法运输。适合气温为1~10摄氏度的低温运输,温度高于25摄氏度,易引起蚌体缺氧化死亡,温度低于0摄氏度,易冻死。运输的时间越短越好,不能超过3天。操作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运输前让手术蚌吸足新鲜水分后装进箩筐、草包或散装;二是蚌体平放,保持其体内的蓄水不致流失;三是装运时,手术蚌堆积的高度低于20厘米;四是途中经常喷洒新鲜水,保持蚌体湿润。必须保证用水的安全性。②湿法运输。适宜于远距离运输。一种是利用活水船运。可运输大批量的蚌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水和缺氧。另一种是利用封闭箱低温运输,箱内装水并用袋装碎冰保持较低水温,以降低手术蚌的新陈代谢,同时进行充氧,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手术蚌的成活率。

经长途运输的手术蚌,体质较虚弱,必须进行暂养处理,复壮后才能进行手术。受损伤的蚌单独吊养处理,复原后再用于手术,冬季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1星期左右;春夏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1个月以上;秋季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20~30天左右。

3.育珠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育珠手术是珍珠生产的关键,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以提高手术蚌的成活率,避免病害,增加优质珍珠的比例。

(1) 育珠手术的季节

育珠手术以3~5月和9~10月进行较为适宜,此时水温为15~25摄氏度,育珠蚌的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小片的存活率高,育珠蚌手术伤口愈合快,珍珠囊的形成迅速,珍珠质分泌快,珍珠质量好。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尽管手术伤口愈合快,珍珠囊形成迅速,但细胞小片存活时间较短,成活率低,且伤口易溃烂而感染疾病,引起育珠的死亡.如果在高温季节进行育珠手术,必须选择阴凉通风遮阳处进行,且施手术都必须有熟练的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当水温低于5摄氏度,三角帆蚌进入冬眠状态,此时进行手术,尽管减少了感染疾病的机会,但伤口不易愈合,细胞小片容易冻死。

(2)手术蚌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害、无损伤的三角帆蚌。生长线宽大明显,斧足肥壮饱满,外套膜呈微黄色。

竹鼠养殖范文3

素质教育不是学科教育,而是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的教育思想。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甘落后,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中,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智能培养的旧式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我们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行动的影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于是我很注重业务学习和基本功的练习,力求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利用空余时间钻研业务、多读有关的报纸杂志,吸取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及时地运用到教学中,如在讲解因式分解时,把学到的因式分解歌用在教学中。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记得快,用得更好,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而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积极的实践、思考,才能得到提高,于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有效手段,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从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会提高教学质量,减轻课业负担,从而努力培养起学生的数学素养。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由于初中数学难度较大,再加上比较枯燥,有好多学生感到头疼。于是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利用知识与兴趣的迁移,逐步引导学生热爱数学,使学生处于一种求知的亢奋状态。要达到这种效果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并且自己动手制作教具,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从而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ABC)然后作一个三角形A'B'C'中的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然后剪下按要求所作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问学生有何发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两个三角形全等。”又问:“你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呢?”有的说:“两角及夹角边对应相等。”有的说:“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时两三角形全等。”经过大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当两三角形有两角和一边(对边或夹边)对应相等时两三角形全等。这节课的教学我打破了常规教学的安排,不是先讲ASA公理,再推出AAS这个推论,而是把当两三角形具备两角一边对应相等时的情况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这两种判定方法,教师给予及时鼓励,这种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养成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更进一步地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尝试到知识获取的过程的乐趣,增强了学习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2.设计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学

要使学生“能学”,就得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为教学开始阶段“搭桥”。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探索出解决新知识的方法,即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做好知识铺垫,缩短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差距,帮助学生构建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竹鼠养殖范文4

关键词生猪;养殖;关键技术

生猪全身都是宝,其中猪肉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猪皮可供人们用于制造皮鞋;猪毛可供人们用于制造洗衣用的毛刷,在现代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猪毛还可用于制造人们穿的毛衣;猪粪尿可供广大农民作肥料用,用于改良已硬化板结的土壤,减少化肥的使用,进一步节约经费,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在农村,猪粪尿还可作生产能源,用于制造沼气,以解决广大农村的燃料问题,减少污染,节约煤炭能源。为了增加农民养猪的经济效益,减少因动物疫病、饲料成本、猪种等因素造成的损失,现结合安龙县实际就如何养好生猪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1选好品种是关键

生猪成长速度的快慢,品种起着关键性作用[1]。在实践中因选种不当存在的例子很多,以兴隆镇红星村农户曾某家为例,该户2009年8月购进4头由纯种内江母猪与纯种苏白公猪进行,产下的“子一代苏内杂”仔猪断奶时体重20~24 kg/头,用兴义饲料公司生产的“大北农”牌饲料按10%进行配料饲喂育肥,90 d后这4头猪体重达120~130 kg/头,可出售。同样以该村农户黄某家为例,该户在2009年9月购进6头由纯种长白公猪与苏白母猪进行,产下的“子一代长苏杂”仔猪体重19~22 kg/头,用同种品牌饲料、同样饲料配方及同样饲养时间,这6头猪体重仅有68~74 kg/头,不能出售。实践证明,选种不同品种在同等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要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须选好猪种;只有把选种工作放在关键的位置上,才能缩短养猪饲养周期,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和节约劳力。

2合理配料是重点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哺乳仔猪的养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要进一步稳定仔猪的最高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窝重,需对仔猪进行补铁,因铁是造血原料,仔猪正常生长每天需铁7~8 mg,若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储备铁将在7 d内耗尽,仔猪就会患贫血症而影响其正常生长[2]。另外,因仔猪饲养时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增长较快,故对仔猪要提早开食和适时补给全价混合饲料和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生长刺激剂及抑菌药剂,既能刺激生长又能防治仔猪白痢,可实现仔猪获得高能量、高蛋白,从而达到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进一步防止“僵猪”的产生。仔猪生长成为架子猪后逐渐育肥,饲料配方将发生改变,饲料配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育肥猪的增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要饲养育肥猪必须合理搭配饲料,合理掌握适当能量水平,其饲粮合理的能量浓度控制在以1 kg饲粮含消化能11.925~12.552 MJ为宜,同时补给必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饲粮中粗蛋白水平和赖氨酸分别控制在约16.0%和6.2%较为合理;合理控制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矿物质以钙、磷为主,并按2%补给食盐,进一步控制粗纤维水平,保持在6%~8%最为合理[3]。实践证明,按上述要求进行配料较为合理,既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又可以降低饲养成本。

3饲养方式为主导

育肥猪饲养方式正确与否对其增重速度、料肉比和胴体品质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直线饲养”与“前高后低”饲养方式配合最佳,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直线饲养是根据育肥猪饲养标准饲喂全价饲料,不限量饲喂,一竿子养到底能缩短育肥期,减少维持消耗而节省饲料,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前高后低饲养是使育肥猪全期保持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的氨基酸水平,以促进体蛋白的沉积,降低后期日粮的能量水平,限制脂肪的沉积。把直线饲养与前高后低饲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好最佳饲养方式,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4]。

4动物防疫、驱虫是保障

人们常说“养殖要稳当,防疫驱虫是保障”,搞好养殖离不开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适时搞好猪预防注射和驱虫工作是增强生猪免疫力、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育成率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整个猪群健康无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必须搞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W、猪蓝耳、仔猪副伤寒及猪水肿病等疫病的预防和猪体内体表寄生虫的防治等工作,若正在成长的生猪被上述疫病或其他动物疫病、体表体内寄生虫侵害,轻则带来一般经济损失,重则造成所养生猪“全军覆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导致整个养猪产业彻底失败;若搞好了生猪疫病预防和驱虫等工作,即使感染普通病也能治愈,只造成轻微的经济损失,养猪经济效益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能为养猪业保驾护航,真正体现“养殖要稳当,动物防疫驱虫是保障”的道理。

5参考文献

[1] 随祥恩,各修俊,王学增.农村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40,153.

[2] 杨彩荣.补铁在仔猪饲养生产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31.

竹鼠养殖范文5

关键词:生态养猪;养殖技术;饲养管理

近年来,畜牧业产值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上升的还有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对猪肉品质的需求,养殖方式需要改变。在人们意识到工厂化养猪存在的各种弊病之后,生态养猪这种养殖模式开始兴起,但是由于养殖户对生态养猪模式还不够了解,致使管理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1科学的场址选择

场址的选择是建设生态养猪场的重要环节。选址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符合当地政府部门对城乡村落的整体规划。二是要远离人口聚集地,如居民区、工厂等。同时要与铁路、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场址周边不能有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场址要在居民区的下风口方向,尽量选择地势较高且交通便利处,确保附近有充足的清洁水源和电力供应。如果散养的话,应尽量选择独立的丘陵地带。

2饲料和水源

养殖场内使用的水源应采用自来水或深井水,饲料要无药物残留及无异味和霉变等情况,确保用料的安全、无公害。禁止动物性蛋白饲料的使用和家明令禁止的一些违禁药品,如苏丹红和瘦肉精等。牧草同样要求不能含有违禁的高残留农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必须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购入,并严格遵守施药标准。禁止使用含砷制剂和含重金属的添加剂,尽量使用益生菌和中草药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处于生长阶段的牧草,严禁施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制品,以保证青饲料的品质不受影响。

3科学制定饲养管理方案

养殖过程中要按照猪的营养需要设计不同的饲料配方,饲料投放要定时定量,从喂料逐步过渡到喂食青料。同时还要确保每天清洁饮水的定时补给。寒冷季节时尽量把圈舍内的温度控制在18~25℃,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降温。

4强化消毒及卫生管理

不论大型还是小型养殖场,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消毒及卫生管理制度,按照养殖规模配备消毒池、紫外线灯等相应的消毒设施,构建良好的消毒机制。随时保持圈舍内的卫生,对排泄物和食物残渣等要及时处理。圈舍内定期铺洒适量生石灰,能够起到除菌抑菌的作用。每隔一段时间要对圈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

5控制抗生素使用量

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原料中,有近一半被用于畜牧养殖业。由于长期大量地添加和使用抗生素,“超级细菌”已经开始出现。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还会造成药物严重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并诱发猪只免疫力下降,从而对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之所以提倡生态养猪,就是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生态养猪应该防止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出现,严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量。生态养猪要大力提倡使用绿色添加剂和生物饲料,兽药采用安全无残留的中药制剂与生物兽药。

6疾病防治

生态养猪也需要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消毒剂和抗菌素会对发酵床上的微生物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消毒药剂绝对不能在发酵床上喷洒。饲养人员要及时清理发酵床上的粪便,以免造成环境污染而影响猪只健康。

7树立绿色环保概念

生态养猪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持,养殖者要对猪圈和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猪粪做发酵处理,防止对周边土地造成污染。污水严禁直接排放至河道内,必须经由地下水道流入废水处理池。同时,在猪肉制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至出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监控病原微生物,保证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肉质鲜美的猪肉产品,打造生态养猪绿色健康品牌。总之,生态养猪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在发展初期还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但是,作为一种迎合市场需求、顺应时展的养猪模式,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雪雅妮.传统猪舍与生态养猪效果比对试验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06):20-21.

[2]龚春明.生态养猪模式典型案例的综合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23-3925.

竹鼠养殖范文6

关键词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298-01

2011年在袁寨镇前楼村示范推广的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放养黄颡鱼种约930 kg/hm2,单价为25.8元/kg,花白鲢约105 kg/hm2,单价为10.4元/kg,平均苗种费用约为25 086元/hm2;塘租、电费、人员工资等其他费用56 940元/hm2;成本费约82 020元/hm2。平均收获黄颡鱼约5 220 kg/hm2,当时市价为26元/kg,获花白鲢约1 650 kg/hm2,当时市价为6.2元/kg,平均收入145 950元/hm2,利润为63 930元/hm2。现将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 池塘选择与清整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具备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水源充足等条件,塘口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底部淤泥控制在10 cm左右,并配备增氧设施,池塘底质以砂壤土为好,塘口四周采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一般在投放鱼种前10~15 d平整塘埂和塘坡,并进行彻底清塘,可采用干塘清塘或带水清塘。若干塘清塘,在池底挖多个小浅坑,用漂白粉112.5 kg/hm2或生石灰1 125 kg/hm2用水化开后,趁热向四周和池中心均匀泼洒;若带水清塘,每1 m水深用漂白粉225 kg/hm2或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待清塘后,再向池塘施腐熟的有机肥2 250~3 000 kg/hm2,然后加水0.8 m左右,约7 d后即可投放鱼种。

2 鱼种放养

一般于4月中旬温度略有回升时放养黄颡鱼种,规格为36尾/kg左右,密度约为33 270尾/hm2。黄颡鱼种放养7 d后,再适当搭配花白鲢,规格为10~12尾/kg,密度为1 050尾/ hm2左右。在选择搭配鱼类时应注意,搭配的鱼类不能选择肉食性鱼类及与黄颡鱼食性基本相同的鱼类如鲤、鲫鱼等。

3 饲料投喂

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植物性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黄豆饼、菜仔饼等,动物性饲料主要以水生蚯蚓、小杂鱼、虾等为主。饵料投喂方法可采用人工与机械投饵2种方式。投饵量应根据饵料的品种及黄颡鱼不同的生长阶段而定[1]。开始可投喂黄颡鱼专用饵料,日投喂量为黄颡鱼体重的1.5%~2.0%。若投喂配方饲料,整个投饵过程可分3个阶段:第1阶段在5―6月,日投饵量占黄颡鱼体重的2%~3%;第2阶段在7―9月,日投饵量占黄颡鱼体重的3%~5%;第3阶段在10月以后,日投饵量占黄颡鱼体重的2%左右。采用沉性硬颗粒饵料要求颗粒在水中要有15 min的稳定性,而使用浮性饵料会更好地提高饵料利用率。投喂饵料以粒径2 mm的颗粒料作为开口饲料,成鱼料粒径可达到5 mm以上。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时间应以黄昏为主,一般于6:00左右(黎明前)投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40%,18:00左右(黄昏后)投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投喂方法遵循“四定、四看”的原则[2]。投喂量正常以1.0~1.5 h内将投喂的饵料全部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应以黄颡鱼吃完而不剩为宜,否则应酌情增减投饲量。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应达36%~38%。

4 日常管理

(1)勤巡塘多记录。每天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清晨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中午观察鱼的生长、活动情况,傍晚检查有无病害的发生、有无浮头预兆或残饵及全天的摄食情况等,发现有草污、病鱼、死鱼等应及时捞出[3]。每次巡塘后要认真做好巡塘日志及塘口生产记录,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2)调节水质和水位。应注意调节水质,一般5―6月每15 d左右视水质情况加水1次,每次加水15 cm左右;7―9月每10 d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10 cm左右,同时每15~20 d用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调节1次水质[4]。开始投放黄颡鱼种时,水位应该保持在80 cm左右,5月加深至1.2 m,6―9月逐渐加深至2 m,10月以后逐渐降低水位至1.5 m左右。

(3)适时增氧。虽然黄颡鱼较花白鲢耐低氧,但一般自5月底,每天凌晨应开启增氧设施直到天亮;晴好天气适当推迟开启时间,阴雨天应提前开;10月中下旬温度降低时,可根据池鱼生长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施。

5 病害防治

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般在养殖过程中,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较敏感,应谨慎使用。可用EM菌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温和性药物杀虫防病。

6 参考文献

[1] 秦玉丽.黄颡鱼生物学特点及其池塘养殖高产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1-102.

[2] 徐世春,李洪叶.黄颡鱼池塘精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1(2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