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定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定额范文1
关键词:劳动定额 现状 问题 对策 发展
1 关于劳动定额管理
为了搞清楚劳动定额管理的含义,首先要弄清楚劳动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是指在相同的生产条件,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消耗的时间,或者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从劳动定额的概念分析,劳动定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商品数量一定;另一方面是时间一定。
从宏观意义上说,劳动定额管理是一系列管理规范的总称,而这些规范制定的依据就是:确保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按照正常程序进行。一个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理规范合理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企业需要按照快、准、全的原则制定劳动定额管理模式;劳动定额管理涉及劳动定额管理的机构或岗位、企业相关领导的相关责任、劳动定额管理的负责人以及分工权限等内容。
2 我国劳动定额管理的现状
2.1 对劳动定额缺乏认识 在企业的意识形态中,普遍认为通过劳动合同、责任制等方式,以完成生产任务为宗旨,根本没有意识到劳动定额的重要性,对劳动定额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考虑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根本没有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在当代社会,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没有意识到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没有科学合理地分配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进而抑制了劳动定额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的发展。
2.2 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劳动定额管理机构或部门,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规章制度过于笼统,出现实际操作与规章制度背道而驰的局面,进而影响劳动定额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劳动定额管理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定额工作的展开。在劳动定额管理中,其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管理人员中有的是专职的,有的是兼职的,甚至有些企业兼职也没有设置。
2.3 从业人员的自身专业素养不高 当前,一些企业进行劳动定额管理时,从业人员缺乏劳动定额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导致自身的能力与劳动定额管理岗位不匹配。从某种意义上说,执行者的自身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定额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2.4 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在分配过程中,很多企业普遍存在劳动定额与工资待遇成反比的现象。由于存在分配的不合理性,企业员工得不到超额收入,对于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管理,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阻碍劳动定额管理效力的进一步发挥,导致员工对工作产生厌恶感,甚至对劳动定额的作用产生怀疑,自身的积极性也就随之消失了,进而遏制了劳动定额的激励作用。
3 提高劳动定额管理的政策建议
3.1 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实行定额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同时推行定额管理又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必然要求从事定额管理的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自身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定额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需要对定额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通过不断地培训,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定额管理人员逐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定额管理机构,设置专业的定额管理人员,使劳动定额管理与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相互融合和匹配。强化企业管理,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3.3 树立劳动定额管理的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定额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劳动定额管理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如果缺乏积极性,劳动定额标准就会形同虚设,推行定额管理困难重重。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员工的观念,让员工意识到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将定额管理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定额管理出效益的理念。
3.4 定额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在企业内部实施劳动定额管理后,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推广,将劳动定额管理落实到企业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定额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所以,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工作。因此,需要和企业员工沟通交流,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执行、考核等要获取全体员工的认可,进而巩固和强化定额管理工作。
3.5 促使定额管理规范化,实施动态管理 对劳动定额实行统一化和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从生产到分配相联系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深入研究分析劳动定额管理水平,确保劳动定额管理的权威性和效益性。对劳动定额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劳动定额管理的潜能,进而调动企业员工生产的积极性。
3.6 对定额管理进行评价和分析 企业实施劳动定额管理后,要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进而全面掌握劳动定额管理现状,以便做出及时的调整,对劳动定额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体系,通过研究分析影响定额管理的因素,采取措施,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效率。
4 劳动定额管理模式发展的方向
劳动定额管理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不断健全劳动定额管理的机构,为劳动定额管理营造新的发展方向。
4.1 独立机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劳动定额管理模式的作用,使得劳动定额管理机构在企业内部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部门。经过时间的不断洗礼,研究人员发现想要确保企业基业长青,必须将劳动定额管理模式由独立的机构来负责,以便使其发挥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2 拓宽思维的领域 要将劳动定额管理发挥到极致,其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要不断地拓宽,转变已有的思维观念。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劳动定额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因此,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的特点,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
4.3 管理方法科学化 劳动定额管理模式在我国刚起步,在企业中推行劳动定额管理缺乏实践经验,可以借鉴的依据并不多,通过传统的方式对劳动定额进行估计和统计分析,导致劳动定额质量出现很大的偏差。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变革,进而不断优化劳动定额管理模式。
4.4 管理人员专业化 任何健全的规章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也必须由专业素质强、专业技能良好的从业人员去实施,进而发挥劳动定额管理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需要培养专业的劳动定额管理人才,这样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才能更加专业化,其效能才会更加卓越。在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中,参照我国劳动定额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劳动定额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最终造就一批技能高、素质硬的专业的劳动定额管理人才,使其不断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5 结束语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要将劳动定额管理模式逐渐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模式又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敢于面对问题,不断完善劳动定额管理模式,进而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方.浅析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3).
劳动定额范文2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定额;管理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森林资源调查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规划调查单位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劳动定额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并直接关系到单位对成本的控制。新时期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应积极开展劳动定额管理,推动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森林资源调查概述
森林资源调查是指按照既定的调查目标,运用测量、测树、遥感、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对某些特定范围内的森林进行调查,并系统收集、处理与森林资源有关的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具体包括:
第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该调查也被称为一类调查,主要是获取全国森林资源面积、覆盖率、结构、蓄积及变化的信息,并形成最权威的林业基础数据,因而是森林资源监测的主体。一类调查不仅能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而且能依据其变化规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第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该调查也被称为二类调查,主要是对国有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林场、森林公园等地展开调查,它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二类调查一般由省级或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下属林业经营单位实施,调查结果将对森林经营管理工作形成指导。
第三,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该调查也被称为三类调查,主要是对特定的作业地段展开调查,以便为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工作依据,如为满足伐区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而组织的调查。三类调查时间周期不固定,多是在作业前期进行,调查方法包括抽样和实测两种。
二、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为公益性和营利性两种。林业调查规划单位的主要工作是林业调查、资源监测及林业规划,另外也有一些勘查设计、工程咨询工作。在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实施劳动定额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系统而深入的工作,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的劳动定额管理有助于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管理的前提,劳动定额管理能够为调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各项林业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调查规划单位需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劳动定额管理作为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成本控制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关系到分配机制的建立,对单位增强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
三、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定额管理的相关举措
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应深刻理解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明确工作目标,确立影响劳动定额管理的因素,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注重对科学方法的应用,以便充分发挥劳动定额管理的效能。
第一,明确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目标。实施劳动定额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林业调查规划单位的发展,为林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助力。因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劳动定额管理应体现出对效率和公平的保证,从而控制单位的成本投入,提高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劳动定额管理要确保高效及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以满足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劳动定额管理应当覆盖全面,使所有可以考核作业量的班组和人员都实行劳动定额,并且不同工种、工组、调查内容之间要保持公平。
第二,确立影响劳动定额管理的因素。劳动定额管理主要受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人员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首先,经济因素表现为劳动者承担的工作强度、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总劳动量。劳动者因工作范围不同,劳动负荷及劳动量也会存在区别,如个人是否兼职作业、工期的长短不同等都会对劳动定额产生影响,这也是制定劳动定额的经济根据。其次,技术因素具体表现为野外作业条件、服务和组织的状况、劳动者的技术技能三个方面。野外作业的艰苦程度不同、生产所使用的技术设备不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不同,都会对劳动定额产生影响。最后,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表现为生产环境、作业时间、分工协作对劳动者的影响。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噪声等会影响劳动者的作业,合理的分工协作也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三,完善劳动定额管理组织结构。劳动定额管理应自上而下逐级落实目标,由总工办、调查室、调查分队系统推进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总工办主要负责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并与财务部门制定劳动定额标准,监督定额管理的组织与实施,确保森林资源调查与成本控制相结合。调查室按照总工办的指导,系统制定调查所需工时、工种、岗位的定额,并负责业务指导和工时定额统计分析。调查分队负责执行劳动定额,并将执行情况的报表提交到调查室及总工办。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应注意完善劳动定额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的工作目标与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的紧密衔接。
第四,制定严格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为促进劳动定额管理的有效落实,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将部门职责、日常管理及动态管理等纳入制度化轨道。首先,单位应根据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组建劳动定额管理小组,并对总工办、调查室、调查分队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其次,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加以规范。各部门、各级定额人员要根据职责要求,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将追究责任人。最后,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既要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动态调整的空间。单位劳动定额管理制度一经形成不能随意改动,但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应每两年或三年进行一次调整,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第五,运用科学的劳动定额管理方法。为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团队工作热情,单位在开展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劳动定额管理工作量大,特别是统计分析方面,对人员素质、技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单位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另外,单位应采取绩效管理的方法,对工作突出的职工予以绩效奖励,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劳动定额范文3
一、劳动定额在铁路工作中的重要性
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科学组织生产的依据;是开展劳动竞赛,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经济责任制,衡量职工贡献大小,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控制生产进度,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劳动定额是衡量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重要尺度,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是建立在先进的科技和先进的生产组织的基础之上,制定劳动定额的过程也就变成了技术革新,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总而言之,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二、我国铁路现行劳动定额的现状
近几年来,铁路一方面在运输生产和施工方面采用了不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原有的劳动定额在项目、水平上都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为实现减员增效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对缺项或落后的劳动定额进行补充和修订。劳动定额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不断突破劳动定额传统理念,探讨和改进其管理模式,更好地为铁路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偏重于制订定额和修改定额,尽管劳动定额管理人员的工作整天忙忙碌碌,下现场检查和统计工作量,登记计算,很辛苦,却不被领导肯定,甚至不被人们理解,认为统计来统计去也没什么作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激励职工方面,除了计件工资之外也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劳动定额管理本身来看,则是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
2.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铁路运输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过几次大提速,新建设了很多条铁路线路及高速铁路的运营,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新增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设备运用的安全程度,而劳动定额管理基本停留在狭隘的传统技术手段与方法上,没有多大改进,劳动定额的制定仍停留在以估工、类比为主,搞技术定额工作量大,仍以手工计算为主,因人员、时间限制,难以适应更新速度。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手段落后,影响了劳动定额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3.铁路的劳动定额管理从现状看,方法单一,只能通过计件考核的方式来激励职工。
4.就目前情况来看,铁路的劳动定额管理实际上只研究了劳动效率的一个方面——单位工时效率,而忽视了对工时利用的管理,现代劳动定额管理的原则要求把二者统一起来,否则,企业的正效率,会被工时的大量浪费所抵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5.劳动定额标准不能有效落实。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应以平均先进的水平为依据制定,并作为标准作业时间去指导劳动者作业。
三、改善铁路劳动定额的思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劳动定额管理体制,应当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加强宏观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上来,要实现这种转移,需要我们作的事情很多,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定员核定方面要注意以实际工作量为主,车站等级级别为辅,灵活掌握客运、货运、运输的工作量,接发车、通过车的工作量,完成同一工作量不同部门之间的强度差别,要分清权重,对于季节性的工作,因工作时间具有周期性,相对时间较短,工作量大而且集中,应有单独的办法,不能按全年工作量去计算,例如可在相关月份雇佣临时工或以小范围内部调整,从而减少定员。
2.增加计件工资在工资格局中的比重,将计件工资的人员范围和实行的作用扩大,提高劳动定额在现实工作中对职工作激励作用。对计时工资加强考核,由于计时工资难以考核,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可以运作的计时工作考核办法,让职工的工作成绩与工资收入成正比。
3.各部门间应加强沟通,不但要注意上下沟通,更要注意横向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在新增设备或增加工作量(长期的)时,要及时调整定员,增加待遇,不能一方面加大职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但职工定员和工资待遇确总是相对滞后,要让职工的工作量与待遇成正比。
4.要将定额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工作量的调查结果,某一项工作需要单独设立或是几项工作联合设立一个工种,就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工资待遇,有一个考核标准,计时考核或计件考核,不能出现盲点。
5.提高“四率”的作用,与计件工资挂钩的同时要与其他待遇挂钩,如部门领导的提职提级,部门或是单位的年度考核等。
6.应该建立计算机网络办公系统,变传真汇报为网络汇报,信息上传,横向工作量也可以直接从货运、客运、调度指挥、运输等系统中提出数据,自动汇总分类,减少人员操作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减少重复工作。
7.根据工作量和各单位实际情况核定定员后,必须按定员进行减员或竞争上岗,多出的人员必须合理安置。
劳动定额范文4
关键词:劳动定额标准化;铸造生产;标准工时;定额水平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07-02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化,劳动定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因此企业有必要制定出标准定额,以此来确定工人在各自岗位上生产的产品所对应的劳动时间,并把它作为进行经济核算,确定成本利润和价格的重要依据。这对促进劳动消耗的不断降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以标准工时为核心,以熟练曲线原理为依据的动态定额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平衡性,使多层次,多品种,多机型和多种生产类型并存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定额水平在贯标的基础上达到统一与平衡,使定额工作逐步走向管理有序,水平有据的轨道。
2 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劳动定额标准化”就是制定贯彻和实施劳动定额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也是建立一系列的生产工艺秩序,技术操作秩序,定额制定、贯彻实施、统计分析、考核修订等项工作秩序。建立起由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的科学劳动定额标准体系,是实现劳动定额标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的保证。劳动定额标准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说它包括作业系统标准化,工程程序标准化,操作方法标准化,以及劳动组织、劳动条件、劳动环境等的标准化,范围是广泛的。从狭义来说仅是对劳动过程中劳动消耗的衡量标准的制定,修订与贯彻实施等工作。
3 铸造生产的工艺特点与标准定额工时
铸造生产的工艺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大、生产周期长、为了充分利用时间,降低工时消耗,更有效地组织劳动,缩短生产周期,铸件生产工序如下:
准备工序:借图纸、工卡、模具。
生产制造:配砂—打芯—熔化—造型—浇注—清理—切割—打磨—铣切—热处理—氧化—吹砂—荧光—X光—合格铸件入库。
由于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工序多,生产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等因素,过去我厂制定定额的方法采用是经验估工法,这种方法简便、工作量小,便于劳动定额制定与修改,但最大的缺点是缺乏技术根据,容易受到工人水平和经验的局限,缺乏对影响定额的各种客观因素的分析,容易出现定额偏松偏紧的现象,造成工人之间,工人与定额员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和不合理现象呢?如何提高铸造工时定额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劳动定额标准化的逐步推行,在实际工作中,对新机型和新零件我们采用劳动定额时间标准,这种方法依据充分,对改善生产管理有促进作用,定额平衡性好,唯一不足的是由于铸造生产过程复杂,工序繁多,故在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套标查定工作量较大。
4 实施劳动定额标准化及其主要原则
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实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企业的客观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刻意创新,才能取得成效,才能从局部优化开始,从量变到质变,最后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4.1 标准主导原则
在定额制定与管理工作中,坚持以时间标准为依据,制定定额,坚持以定额标准化工作为主导,按标准工时组织科研、生产和经营。
4.1.1 铸件的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在铸造生产过程中,除老产品采用原定额外,对于新产品新零件在制定时间定额时,根据铸件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工艺技术、生产上的要求,以《典型铸件铸造时间定额》为依据,制定标准工时定额,具体实例如下:
(1)零件毛胚铸件等:它们大部分采用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其结构复杂,但生产效率高,一般成批生产,在套标查定工时时,按准备、结束布置工作地、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标准确定占作业时间百分比K值,再根据累计生产架份的多少和批量的大小,采用一定的调节系数k,最后确定单件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TD=TJF(1+K)·k
式中:TD——单件时间;
TJF——综合作业时间;
K——准备、结束、布置工作地、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k——批架系数。
(2)工装铸件:由于工装铸件体积大、结构复杂,单一小批量生产,手工集体操作,协调问题多,现行定额难以掌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实际工作中,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设备、人员情况下,对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劳动活动状况进行写实,吸收技术人员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工人的意见,采取工时测定法来制定工时定额。
4.1.2 标准主导原则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企业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实际当中,推行标准主导原则尤为重要,在铸造生产的过程中,用劳动定额时间标准制定出的标准工时,反映了企业生产水平,用于平衡和核算生产能力,安排作业计划,确定生产工人任务量,衡量工人生产成绩。若工时定额不平衡,则计划可能出现漏洞,生产任务安排不均衡,成本核算也出现忽高忽低现象,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大力推行标准工时定额是编制计划(生产计划、劳动计划、成本计划)同时也是组织生产的科学依据。
4.2 传统与标准并举的原则
从企业梯次多元产品结构的特点出发,在由传统管理向定额标准化系统管理过渡时期,实行新老产品区别对待,标准化与常规管理并举,贯彻标准与修额相结合的原则。
在重点型号系列、Y7系列等飞机产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商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作为直接降低劳动消耗的劳动定额标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在由传统定额管理向定额标准化系统管理过渡时期中,对于老产品主要是常规管理采用原定额,老产品老办法,对于新产品,新机型及改进型产品的新零件,依据劳动定额标准,产品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查定标准工时,基本上实行标准化与常规管理并举,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4.3 平衡优先原则
从劳动定额“多功能”特点的客观实际出发,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内,坚持“先求平衡,再求先进,以平衡求先进”处理好新产品与老产品,航空产品与非航空产品,机械作业与手工作业之间定额水平的平衡性与合理性的原则。
由于劳动定额水平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不能把它看成是绝对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刚刚制定的标准工时或修改的定额,不仅先求平衡而且还有它的先进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努力,使多数工人可以达到,部分超额,少数接近的水平,若定额水平过高,工时定额过低,工人感到高不可攀,这样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例如在Y7机系列产品上,在往年历次修额中,由于片面强调先进忽视基础和条件,造成定额工时在相同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定额水平较高,定额工时小,长期以来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热情,为了使定额水平既先进合理,又切实可行,公司于1990年对Y7机定额工时作了相应的调整,使Y7机工时定额水平趋于平衡先进。而对于其它飞机系列来说,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方法的应用,以及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时间消耗值会发生位移,完成定额的人数发生了变化,由少数工人超额变成了多数人、大多数人,一旦定额完成系数超过一定值,原来的定额就显得保守,根据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系统的特点,以熟练曲线理论的基本点出发,既产品的产量每翻一番,产品的成本或工时将比以前的成本工时降低一个固定的百分数,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折扣,依据这个基本点,抓住影响时间消耗的主要因素,对个性产品定额水平进行综合协调平衡。因此这几年对其它机种飞机进行了几次大幅修额,缩小了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定额水平,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更好地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使新老产品之间工时定额水平逐渐趋于平衡,真正发挥了劳动定额工作的积极作用,改变了工人对定额的不信任感和敌对情绪,使定额工作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5 构建定额水平综合平衡系统
在标准化实践中,我们感到贯彻标准工作比较艰难,矛盾多,阻力大,实效差,一是怕影响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指标,影响单位的切身利益,二怕定额太先进影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劳动定额管理呢?影响劳动定额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定额水平问题,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实质和核心仍然是定额水平问题,究其原因是贯标时个性产品定额水平偏离定额标准水平。在铸造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的实际工艺技术参差不齐,错综复杂,必然导致产品的实际定额偏离特定条件下的定额标准水平,由于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定额水平综合平衡系统。首先,应把多层次、多品种、多机型和多种生产类型并存的产品结构视为一个系统,运用熟练曲线原理,寻找工时下降规律,确定熟练的斜率。其次,再按照熟练曲线计算公式Y=axb计算出具有不同斜率的不同产品,不同工种在贯标时的定额水平达标调整系数。再次,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作业批量,设计和工艺更改频繁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在计划期内促使工时下降的显著程度,对部分达标调整系数进行适量的微调,使之更为切合实际,使浩瀚的个性产品定额水平实现深层次的平衡,并与定额标准水平浑然一体。
6 结束语
本文论证了要降低劳动消耗实现劳动定额工作的综合管理效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必须走劳动定额标准化的道路,通过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在铸造生产的具体应用进行叙述和分析,提出在贯标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几项主要原则,对贯标中出现的个性产品定额水平偏离定额标准水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只有运用熟练曲线原理构建定额水平综合平衡系统,才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贯标产品定额水平的先进合理与平衡,是全方位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劳动定额范文5
【关键词】劳动定额;工作思路;问题;对策
劳动定额管理作为一门提高劳动效率的科学,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很强的工作,对企业合理组织劳动生产、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按劳分配、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几年劳动定额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与时俱进,让这一传统而基础性工作发挥更大作用,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定额管理中“以包代管”现象较为普遍,定额管理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定额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定位不清、职责不明
现在很多人认为劳动定额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给工人算奖金的。对劳动定额在企业合理编制生产计划,组织精细化生产实行各项经济核算,科学衡量劳动量,促进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削弱,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二)定额管理人员队伍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目前,由于机构调整从事劳动定额工作的人员变动较大,许多新人在各基层单位临时充实到劳动定额工作岗位。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劳动定额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方式方法都需要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定额管理队伍的力量呈下降趋势,直接影响到了定额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三)劳动定额水平普遍偏低,各单位之间定额水平也不均衡
通过我们所掌握的工时统计资料分析和现场观测可知,每名生产工人每天只要用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或超额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生产单位平均工时定额完成率都在165%左右,有的单位的个别工序工时定额完成率甚至高达330%以上。这种落后的定额水平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发展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根据这样的定额编制企业的各项计划,其结果肯定也是不科学的,使劳动定额工作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和重视。
(四)工时定额统计数据不真实,基础管理不规范
目前,基层单位对定额报表重视程度不高,各项数据来源不准确,存在为了报表而“做表“的情况。而且,部分人员业务不熟,对报表的要求不清楚,错报、漏报时有发生,造成定额报表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劳动用工情况。同时,个别单位存在为了降低市场经济产品成本不报工或是少报工,挤占主机产品工时,造成人为加大主机产品实耗工时的问题。
(五)生产组织的不均衡制约了劳动定额工作
由于“春运”和“暑运”期间检修车不能进厂,再加上配件供应不及时工艺更改等原因造成每年将近两个月的生产中断或是息工时间。同时,检修车集中进厂后为了追抢生产进度又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加班。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每人每年平均发生非有效工时245点,另一方面每人每年平均加班工时高达638点。这种极不均衡的生产模式,造成了定额管理工作的“失真”,为全面开展定额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定额管理的症结
面对定额管理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多方采取措施,一方面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狠抓队伍建设,强化执行与考核;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入手明确定额管理方式、理顺业务流程,结合公司ERP项目,建立和完善劳动定额网络系统,为实现劳动定额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保障。同时,以主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平衡为突破口,把老产品定额压缩调整到位,形成“企业工时定额标准”,以此全面提升公司劳动定额管理水平。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强劳动定额管理队伍建设,稳步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我们在加强日常经验交流的同时,专门举办劳动定额人员培训班,邀请北车公司刘福文高级工程师在内的专家学者授课。开展定额管理基础知识讲座,重点学习劳动定额管理情况统计表、工时运用情况统计表等四项报表的填报要求及有关劳动定额的制定和修订标准、方法等相关内容。通过老师的专业讲解和现场的互动交流,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使相关人员素质及业务处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强化劳动定额基础管理工作,规范日常工作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劳动定额管理,建立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公司设立劳动定额工作领导小组和劳动定额工作专家评审组,全面负责劳动定额制定方案、调整意见和有关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工作。扩大定额管理覆盖面,逐步由生产一线向全员效率管理转变,实行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票证纪律和工时台帐管理,加强定额工时完成情况、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建立统计分析台帐,及时、准确的报送各项统计报表。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的日常管理考核制度,公司统一考核指标标准,公司、车间、班组分级管理,把对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考核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
(三)对主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修订和平衡,不断提高定额水平
针对公司目前产品品种、劳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工艺分工、分配方式等方面均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了对主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平衡工作。本次工时定额修订共涉及机车厂部件、电机、机车组装、柴油机等4个车间的东风4A、4B、4C、4D及8B等5个车型,单车平均定额工时由修订前的35355.25下降到修订后的17639.25点,工时压缩率达到50%。客车厂此次修订工时定额涉及总组装、钢结构、配件、空调及转向架等5个车间的YZ25B、YZ25G、YZ25K、YW25B、YW25G、YW25K、RW25B、RW25G、RW25K、CA25B、CA25G、CA25K、CA23、KD25G及KD25K等15个车型,单车平均工时定额由修订前的11277.16点下降到修订后的6241.26点,工时压缩率达45%。
通过本次修订平衡主产品工时定额工作全面提高了公司定额水平,达到了定额压缩调整的预期目的――使工时定额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水平;重点控制典型零部件的工时定额,合理解决各单位、各车型、通用件、各工序和工种之间工时定额的平衡;促进相关人员转变工作理念,提高认识,为今后制定新产品劳动定额和委外合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同时,通过此项工作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定额人员专业业务水平,促进了公司定额管理工作的发展,为今后定额工作由传统的单一管理逐步转向以提高效率为中心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模式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劳动定额范文6
[关键词] 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标准; 煤炭企业; 企业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39
[中图分类号] F2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63- 02
1 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劳动定额,指的是在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具体的计量形式,对劳动生产过程中各劳动者的劳动消耗量进行限定而设置额度。在煤炭企业中,为了用尽可能少的人力,产生尽可能高效的生产效率,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劳动定额的存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1) 劳动定额是起到了定员作用,杜绝超员生产。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在煤炭企业中,对于同时处于作业面的劳动人员有着严格限定,在独立式回采作业以及掘进面的工作人员数量必须限制在100人内。在此规定之下,煤炭企业必须要考虑工作人员限额的难题,而很显然劳动定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劳动定额的实施可以在当前政策下,激励煤炭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可以使得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更加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强煤炭作业基础建设,使得生产效能最大化。
(2) 劳动定额是规范企业职工劳动行为的可靠依据。劳动法规定了劳动时间,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劳动者在工作中不得处于非主观意愿的加班中。在煤炭企业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企业需要合理科学的设计工时。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工时消耗,工时消耗包括工作准备和结束时间、作业放宽时间、个人需要放宽时间以及休息放宽时间,这4个时间对于煤炭企业生产管理而言,合理的安排和划分,将会大力提升煤炭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指数,以及工作的安全与效率。
(3) 劳动定额是企业优化成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劳动定额可以更加清晰地设计薪酬,使得企业与工会之间的协商更加清楚明确。科学的劳动定额标准是企业加强科学化生产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在煤炭企业,职工的薪酬与企业经营情况之间的关联不大,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协商决定着职工的收入,而只有明确的劳动定额下,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协商,确保职工的权益。
(4) 劳动定额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环境的基础。正是因为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的限制,工作人员的限制,工作条件的限制,使得企业必须不断地去改善工作环境,以不断的刺激和改善职工的工作态度,使得职工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下,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生产价值。
2 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
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对于劳动定额的不重视,缺乏对于劳动定额的认识,劳动定额知识更是相对匮乏。经常出现用人超标,导致人工成本剧增,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即使部分企业对于劳动定额有一定认识,但是在管理和实施上存在着很多弊病,设计标准不够完善,管理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2-3]。为此,笔者以从事煤炭企业管理的多年经验,就现存问题做如下分析,并就此提出优化和改善措施如下。
2.1 树立劳动定额管理意识
劳动定额是煤炭企业管理中的基础,要想使其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树立劳动定额管理意识。充分地认识到劳动定额的重要性,重视劳动定额,并将劳动定额实施到企业的管理细节中去。我国现阶段的煤炭企业在这方面是缺乏的,所以要花大力来进行改善。首先要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意识到缺乏劳动定额对企业的危害性,意识到劳动定额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之上,企业才会重视它,才会逐步树立起劳动定额的意识。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意识的改善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企业内部组织学习,到其他优秀企业去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等等,促进和加强管理人员对劳动定额的认识。并在企业政策上确立劳动定额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2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设
劳动定额的实施是企业实现科学生产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劳动定额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使得劳动定额管理实现其科学合理性。要建设一支具备有专业素养,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能管理能力的劳动定额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如招聘具备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专门人才来组成一支管理队伍,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促使其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熟练的使用相关知识,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煤炭生产管理中去。
2.3 创新劳动定额管理标准
先进的劳动定额标准决定了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可以拿来生搬硬套的,而是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生产实际来进行不断修订和创新的。就一般煤炭企业来说,劳动环境决定着劳动定额标准的不一致,在不同的作业面,不同的矿区,生产基地的自然环境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不同的地质,不同的矿洞气候,等多种因素,都需要企业科学的进行分析,并将其考虑在制定劳动定额的标准之内。
3 结 语
总之,在我国目前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相对薄弱的情形之下,如何提高劳动定额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企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企业的高水平、高科技含量,是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地重视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与创新,深入研究劳动定额管理理论,并结合实际,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之中,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才能使得企业因为劳动定额的科学制定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康传鹏. 论劳动定额对提升煤炭企业管理质量的重要作用[J]. 经营管理者,2012(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