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物理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物理的认识

对物理的认识范文1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到题,对物理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常见的生活现象诱发思维、活跃情绪;还可通过讲述物理学史故事、科学趣闻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调整学习心态,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先在上高中前他们就曾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又则上高中后他们的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不成熟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碍:物理难学!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让他们树立“物理好学、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培养坚强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坚强的意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说不定恰恰是为了迎取下次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地提高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后完成好作业、及时复习巩固之外,还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节,能自己总结,会写复习提纲,找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四、科学阅读,努力自学

阅读是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要得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对物理教材的阅读可分为两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牢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于学好物理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课前预习阅读课本,超前学习,走在教师的前面,只要你认真阅读,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放在教师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解题方法的探索上,使听课更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效率,课前阅读可以这样进行。(1)泛读了解这部分教材讲了哪几个问题,中心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哪些知识。(2)重点精读,深入了解解决每一个问题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思考和探索出来的,新旧知识是怎样联系的,怎样用旧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时要用笔记本将教材中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录下来,对概念、规律、公式等可在纸上进行复述。这样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3)检验阅读效果,尝试做练习,即运用所获知识和方法解答教材后面的练习题;一方面可检查阅读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做题可加深对所获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上三点是自学的基本方法。

2.课堂阅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阅读,对重要段落要反复阅读,必要的加上理解说明,促进理解和记忆,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因为概念、规律的文字叙述所用的关键字、词反映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或者揭示了某种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只有对这些关键的字、词进行反复推敲,抠懂这些字眼的物理意义,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五、专心听讲,积极思维

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聪明的学生总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专心听课,积极思考,捕获一些可能获得的信息。听课要抓住四个要求:一是听老师怎样引入新课,怎样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听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怎样探索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三是听老师怎样讲解在课前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四是听老师怎样作课堂小节,把握这节课的中心和要点。专心听讲必须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脑到、手到、口到。耳到就是要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听课。眼到就是要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演示、看书。脑到就是要积极思考,思维跟着老师走。手到就是动手记笔记,动手做练习,听要与记相结合,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记要注意选择性,记概念、规律的注意事项,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分析方法,记老师、同学和自己的奇思妙想,记老师的归纳总结。口到就是要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积极思维,专心听课的具体表现。

对物理的认识范文2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

以前,有些学生习惯于指望老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还有些同学表面上静坐在那儿,到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对其听课效果老师并不知道。这都是传统教学老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

其实,课堂是提供给师与生研究探讨问题的场所,可以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以对话、聊天、讨论的形式取代传统的空洞枯燥的理论学说的说教形式,可以避免传统教学师对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这种教学活动面向最广泛的学生群体,注重每个人的参与,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和理解知识,自学能力可以得到加强,同时注意利用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使他们集体提高、共同进步。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既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老师的民主、师与生的平等。在课堂实践时,运用下面两种手段,双管齐下:

1.不断对学生进行智力激励。

课堂上,不断鼓励学生,每位同学都能学好;不断地激励他们,哪怕点滴的进步。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更加自信,从而争取得更好的成绩,超越自己。

2.从自身错误中学习来得最快。

从平时作业和考试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有许多同学概念模糊不清。因此,课堂上有必要把此作为重点,师生通过讨论进行解决。这些误区的来源一般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的错误观念,老师根据经验提出来让学生分析;另一方面是学生头脑中的主观误解。老师可以随机提问,找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取出来剖析、讨论,既可以警醒学生本人,又可引起一些思想不集中者的无意注意,最大面积地澄清并扫除学生脑中的错误观念。

二、要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的原理、规律深深地植根于浩瀚的实践之中。同学们在学习物理规律之前,由于经常和物理现象打交道,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这给我们学习物理带来方便。但是,我以前没有把握住这一点,使学生觉得物理非常难,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懂得所学知识的用处,最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同学们一方面要善于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动手”,通过实践去检验物理学规律。讲过理论知识后,讨论一些应用所学知识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讲《功》这一节课介绍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社会生活中做功的实例,如直升飞机吊器架电线的铁塔、燃烧的气体使火箭起飞等。在教学方法上,不必讲那些技术细节,而要突出物理知识是怎样被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要去追求老师自己讲得清楚明白,而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来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步,可以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半独立地学习如何运用知识,有点像大人扶着儿童学走路一样。

三、给学生创造条件,重观察、多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另外,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四、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物理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基本粒子;标准模型;认识

一、基本粒子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这一理论的基本“砖块”,即我们所在的世界的基本构成元素:基本粒子。在标准模型中,共有61种基本粒子,实验上已经证实存在的有60种。根据粒子的自旋――一种内禀的角动量,可以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两类。费米子(fermion)是自旋为1/2的奇数倍的粒子的统称,包括以下两类:夸克和轻子。玻色子(boson)是自旋为1/2的偶数倍的粒子的统称,分为规范玻色子和Higgs玻色子两种。在SM中,夸克被视为强子的组成成分。强子是所有的受到强相互作用影响的亚原子粒子,包括重子和介子两类。为解释上世纪40年代以来发现的数百种强子的性质规律,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乔治・茨威格于1964年各自独立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重子由三个夸克或三个反夸克组成,自旋总是1/2的奇数倍,即它们是费米子。它们包括人们比较熟悉的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以及一般鲜为人知的超子(比如Δ、Λ、Σ、Ξ和Ω),这些超子一般比核子重,而且寿命非常短。而介子由一对正反夸克组成,这一对夸克可以不同味,其自旋总是1/2的偶数倍。1934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预测了介子的存在,用来作为核力的载体,还给出了这个介子的质量范围。1947年,英国的物理学家鲍威尔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一种粒子,带单位正电荷或负电荷,质量是电子的273倍,与核子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平均寿命2.60310×10-8秒,正是汤川秀树所预测的介子,叫做π介子。后来发现共有三种,分别带一个正负电荷和零电荷。

SM认为,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来源于宇宙早期能量极高时的同一种相互作用,称为“电弱相互作用”。当宇宙能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弱相互作用的对称性出现自发破缺,传播电弱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一部分获得质量,力程变短,耦合常数变小,分化出弱相互作用;另一部分媒介粒子即光子,成为电磁相互作用媒介粒子,分化出电磁相互作用。按照这一思路,人们可以期望在更远的宇宙早期,宇宙能量更高时候,电弱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相互作用也是同一种相互作用,随着能量降低而出现了对称性的自发破缺从而分化出不同的相互作用。这一方面的工作当下还在进行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对宇宙已经有了更新的认识。

二、理论工具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描述SM所用的数学理论工具。

SM中,由于涉及到高能物理过程,比如粒子对撞过程,会有粒子产生湮灭现象。处理这样的过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理论就不能适用了。而且高能对撞的粒子对撞速度往往接近光速,所以理论工具必须具有相对论的性质。这些特点最终导致了量子场论进而规范场论的诞生。下面简单回顾一下理论的历史进展过程。

1925年,马克思・玻恩和帕斯卡・约当考虑量子跃迁所发出的光谱强度的计算问题,成为量子场论的发端。第二年,马克思・玻恩、沃纳・海森堡和帕斯卡・约当运用正则量子化的方法,获得了忽略极化和源项的自由电磁场的量子理论。1927年,保罗・狄拉克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第一个自洽的解决方案,对当时人们唯一知道的经典场“电磁场”进行了量子化,物质的质量仅被视为场的平方项之系数,并不具备实质物理意义。同一年,约当将对场的正则量子化方法推广到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并称之为二次量子化。1928年,约当和Eugene Wigner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要求对电子场的量子化需要采用满足一定关系(反对易关系)的产生和湮灭算符。产生湮灭算符可以用来描述粒子的产生和湮灭过程。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杨-米尔斯理论(又称规范场理论),在应用于弱相互作用以及强相互作用研究时遇到困难:由于规范理论的规范对称性要求规范玻色子不能带有任何质量,这与实验中的观测结果并不符合。1961年,格拉肖提出弱电统一模型,但没有解决零质量规范粒子的困难。1964年,英国的科学家希格斯提出一种克服规范场粒子零静止质量困难的方法。他引入了一种标量粒子(后来被称为Higgs粒子),这种粒子的引入,使方程出现对称性的真空自发破缺,可以使与被破缺的规范对称性相对应的规范场获得静止质量。1967年,温伯格和萨拉姆在格拉肖弱电统一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备了弱电统一规范理论,在实验与理论的互进上取得丰硕成果,SM趋于成熟完备,“Standard Model”一词即是由温伯格首次提出使用。该理论以夸克模型为结构载体,在弱电统一理论以及量子色动力学(QCD)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格拉肖等人被称为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一个基本观点是,在量子场论中,每一种粒子都对应有一个场存在,粒子被视为场的激发态。比如,对应光子,有电磁场,光子是电磁场的一个激发态。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对撞,由粒子场的耦合拉格朗日量来表示。数学表达出来,即是场与场的乘积。不同的粒子的耦合拉格朗日量有不同的对称变换性质。根据拉格朗日量求得粒子满足的运动方程后,可以得到粒子对撞产生的新的粒子的质量等性质。于是可以用于预言各种粒子对撞过程会发生的现象,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所猜测的拉格朗日量的正确与否。

三、取得的成就

标准模型的建立过程,也是理论与实验相互印证取舍的过程,理论预言的粒子不断被发现,证实了理论的成功之处。如今SM中除与引力作用有关的引力子之外的61种基本粒子中,只剩下Higgs粒子一种尚待确切证实。

四、标准模型面临的问题

标准模型仍然有许多疑难问题没有解决。在SM中,物质和反物质是对称的,但在已知的宇宙中,物质比反物质多很多。这一问题是SM无法回答的。SM没有对重力给出描述,也没能为宇宙开始时的宇宙膨胀找出一个机制。在SM中,中微子没有质量,理论假设宇宙中只有左旋中微子。如果中微子质量非零,它们的行进速度就会小于光速,理论上可以超越一颗中微子,以至可以选择一个令这颗中微子运动方向颠倒而自旋不变的参考系,导致它变为右旋。物理学家为此修定标准模型,加入更多自由参数以准许中微子带质量。新模型仍叫标准模型。在宇宙学中,暗物质、暗能量一直是个巨大的谜团,SM无法解决这一疑难。于是,对SM做出修正势所必然。在众多SM的扩展中,超对称理论应者众多。它提出SM中的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一个大质量、超对称的伙伴。超对称粒子被视为暗物质的一个来源。目前,世界上许多的小组正在这一领域攻坚克难。

五、评述

在粒子物理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我们被告知SM只是一个唯象的理论,也就是它只关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发展理论来做出解释以及预言。比如,对于新粒子的存在预言,理论中可以给出其质量、自旋、荷电等性质,但它无法给出粒子的产生原因以及产生过程的详尽描述。我们说,它不是一个最基础的理论,但可以有助于我们对粒子、对于场有更基础的、更本质的理解。此外,精细结构常数仍然是个未解之谜,SM对此无能为力,这一切也说明了SM不是一个最终的可以回答所有关于宇宙的疑问的理论。在认识世界本原的道路上,我们仍然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W.N.Cottingham.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张肇西.粒子物理标准模型[J].物理教学,1999,(09).

对物理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初中阶段的物理正好是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通过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的发展,促进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人格的整合,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更好的发掘自身潜能,发展自我,提升其综合能力水平,更好发挥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分类

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对其的兴趣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大概可以将其分之为类:

首先,对物理学习只有直觉兴趣,学生只是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比如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当用纸叠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烧,问能不能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时,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只停留在现象本身,并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通常刚接触物理的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在这个阶段。

其次,对物理的操作存在兴趣,学生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如我们曾对两个班级做过调查,根据自愿的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号召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杆秤,结果两个班动手做的占75%,这说明他们对动手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参加物理课外小组,但这种兴趣的特点是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却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再次,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中心已由了解怎样改变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理解它的物理实质。当知道了一个物理现象的痨£因时。其兴趣已在想这个现象发展下去将有怎样的结果,而当知道了现象的结果时。其兴趣又在想知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就是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特别感兴趣。学生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常常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最后,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其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男Ⅱ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少数物理水平高的学生,对综合性强的高难度物理题特别感兴趣。习惯进行综合的分析思维活动,往往就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

教学是一个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两个方面入手,分别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老师紧密联系生活,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知识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注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让学生动手、动口,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兴致盎然地进入课题,也使学生的兴趣被老师激起,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次,发挥老师的监督职能,改变不良学习习惯。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多种媒体对孩子们学业的影响和冲击的一个有效的办法,虽教师在课堂上想了很多办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令人担忧。受网络游戏、社会经济环境、就业压力等影响,可以说一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这样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就突显出来,只有通过教师的努力让他们学会学懂,也只有让学生学会学懂了才会有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展示老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习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身坚定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兴趣的主体也是最最终的受益者,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老师的引导的只是外因,唯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培养的自己的学习兴趣,辅助以老师的支持,在不断地强化中增强自信心,让学习兴趣越加浓厚良性循环。

3、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应不断的保持上课内容的新颖和变化,才能不断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增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高科技也深入到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自制幻灯片开展形象的直观教学,上好多媒体教学的整合课,适当放映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获得成功.教师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反复多次,学生学习和愉快心情则会建立固定的关系,也就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好循环。

三、结束语

耳边常常听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绝佳时期,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老师、学生共同合作的结果,做好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老师教学过程轻松实现,学生能力在愉悦中提升。

参考文献:

对物理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物理概念 课堂教学 认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地训练某些技能技巧。当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够时,课堂教学会不会很顺利地按照老师的想法进行呢?学生还会应用么?更多时候是学生很努力地听讲,却掌握不了。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及应用物理知识的前提条件是对物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举例谈谈学生知识认识程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教学

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是本节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能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不少问题,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反思。

假如我们在传授完摩擦力定义及分类后,就着手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如图1),学生思维会受到很大约束,往往就会犯以点盖全的错误。教师如果直接以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探究问题,就会出现学生很努力地盯着木块思考得出:重力是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结论。学生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往往很难改正,如何尽量避免呢?

可以在滑动摩擦力定义讲解结束后,用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可以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会出现摩擦?这些摩擦都属于哪一类摩擦?学生讨论,然后老师帮助总结归类。归类中教师要注意摩擦力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类。让学生感知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仅是摩擦力的一种情况而已。

例如,以擦黑板为例讲解时,可以提问:有什么方法增大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不是黑板擦越重,摩擦力就越大呢?学生不难想到黑板擦再重,如果手上不用力,黑板也擦不干净,这样的话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重力没有关系。这样学生不容易犯错,即使犯错了,也容易改正。

在这样以大量举例分类为基础的情况下,学生对滑动摩擦的概念会有一定的理解和消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压力的掌握情况会相对良好。总而言之就是花一定时间加强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如果没有消化摩擦力的概念就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以在水平桌面上拉动木块为例。学生眼睛只会盯着木块,而忽视水平拉动木块仅是滑动摩擦力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学生很容易在教师提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时只想到――木块的重力。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时的提问要针对所有滑动摩擦力提问,而不能仅仅针对木块提问。

2.杠杆的阻力方向教学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杠杆教学中的阻力方向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杠杆实际使用中存在三个受力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及支点,有的学生常将支点与阻力作用点混淆,而画错阻力方向更是屡见不鲜。仅从三个受力点定义出发,区分这三个点并没有太高的知识要求。造成上述错误的真实原因是学生对杠杆的认识存在困难。

因为学生对阻力这个概念的掌握还只停留在字面上,或者说对阻力的理解不够深刻让学生掌握阻力方向出现困难。

如何让学生不犯错误或者少犯呢?必然需要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杠杆的认识。不应该急于向学生介绍杠杆的定义,而应该先让学生感知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杠杆。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学生讨论,学生自己介绍等手段总结出杠杆都必须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或者有要转动的趋势。再在此基础上介绍杠杆在转动过程中或在转动趋势之中涉及的知识或概念。同样我认为要在学生攻破阻力方向这个难点前花一定时间加强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认识。

教师可以在杠杆概念介绍完之后做一定铺垫。如介绍完定义后让学生参与一个活动。以起子撬动钉子为例,让学生分两次撬动起子,一次有钉子阻碍,一次没有钉子阻碍,让学生比较,然后提问:同学们发现两次杠杆转动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不难发现一次轻松一次不轻松,也就是学生容易感受到一次有阻碍一次没有阻碍。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概念:杠杆转动是要受到阻碍的,钉子给了起子一个阻力作用,钉子阻碍了杠杆的转动。除此之外可以让学生转到门把手,夹夹老虎钳等。

通过前面活动的铺垫,学生会对阻力有比较深的认识。只有对阻力有了深刻的认识,关于阻力方向问题,学生才容易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教学。

3.加深物理概念认识的意义

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物理能力,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有层次地进行。

总之,加深学生知识点、对概念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流畅,我们应该在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定认识后才进行下一步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很大一部分是“知识来自生活”,有时候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事物缺乏认识,这就要求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多通过举例、展示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认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多做一些铺垫、多花一些时间加强学生认识,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对物理的认识范文6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就是为谋求企业资本均衡有效的流动,提高资本运营质量和效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因素对资本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本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形成过程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其演进和形成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财务计划与预算控制阶段

20世纪初,计划与控制管理制度开始出现。科学管理创始人泰罗强调,要通过计划工作,挑选、培训和组织工人,以便增加产量。法约尔提出,计划与控制都居于管理的重要职能。在此阶段,财务预算成为重要的计划与控制手段。这种管理制度的重点在于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和偏差的控制。

(二)筹资财务管理阶段

20世纪初,西方国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急需大量资金作为发展保证,缺乏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企业内部开始出现新的财务管理职能,即筹资的职能。在这一阶段中,财务管理的职能是预测公司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公司所需要的资金。

(三)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阶段

经历20世纪30年代初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要在市场竞争中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不在于筹措资金而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控制、管理、使用好资金。为此,很多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机制,如实行预算管理,控制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使用,保持企业财务资金收支平衡;强化成本意识等,力图通过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在竞争中取胜。在这一时期,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被看成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与资金筹措有关的事项已退居第二位,这样企业财务管理便进入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阶段。

(四)现代财务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加之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石油危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西方企业经营困难重重,资金运用日趋复杂。面对这种形势,企业经营者逐渐认识到,如不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即使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效果,这种成果也难以保持和扩大。他们深切地认识到必须使企业财务管理尽快实现现代化,才能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这就促使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又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阶段向现代财务管理阶段转化。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企业普遍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财务管理意识在企业中从上到下得到了加强。价值分析、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控制等被广泛引入企业财务决策和管理,在全面预算控制、提高投资效果、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财务战略管理阶段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成果显著。但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和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对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环境复杂多变并实行战略管理的条件下,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无论从理论层面上还是从现实层面上看,以战略管理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加以完善和提高,从而将之推进到战略财务管理的新阶段,都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尝试把战略因素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中,从而将其逐步推向战略管理会计的新阶段。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学者西蒙兹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他指出,战略管理会计就是“提供与分析企业及其主要对手的财务数据,以构建企业战略”。一些西方国家已将战略财务管理作为加强企业管理,构建企业核心经营能力,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

把战略因素引入管理会计分析体系,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一个逻辑的扩展。

二、财务战略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比较与挑战

财务战略管理是为了适应企业经营战略需要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财务管理领域,是战略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战略管理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与扩展。它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提出了挑战。

(一)战略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比较

1.战略财务管理以实现长期利润,获得竞争优势为目标。传统财务管理以实现成本、费用最小化、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到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预算管理之中。战略财务管理则更具有战略眼光,它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重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它以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长期获利,获得竞争优势为目标。这是战略财务的一个重要特点。

2.以外部情况为管理重点。传统财务管理以企业内部情况为管理重点,提供的信息一般限于一个财务主体内部,如净现值、成本差异等。而战略财务管理则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为目的,把视野扩展到企业外部,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提供金融、资本市场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分析和预测市场变化的趋势,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分析来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竞争战略。

3.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传统财务管理提供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财务信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而战略财务管理提供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等,更要提供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非财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网络等,而且非财务信息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4.运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传统财务管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一般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而战略财务管理主要从提高竞争地位的角度来评价业绩,将业绩评价指标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战略,确定不同的业绩评价标准。

5.以战略目标为预算编制的起点。传统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着眼于初期的内部规划和运作,以目标成本、费用、利润作为编制预算的起点,所编制的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预算与战略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战略财务管理则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物流服务等供应链、价值链活动都纳人预算管理体系之中。

(二)财务战略管理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挑战

财务战略管理尽管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分支,但其许多内容和方法超越了财务管理固有的范围,从而对传统财务理论提出了挑战。

1.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挑战。尽管财务理论界对财务管理目标还存在争议,但普遍的观点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战略财务管理以扩大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为目标,从长远看,二者并不矛盾,但从短期看,二者很难做到统一和协调,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势必受到挑战。

2.对财务管理假设的挑战。财务管理有四个假设,即财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有效市场等。财务主体的假设要求财务提供的信息限定在某一特定主体范围内。而战略财务管理恰恰是要提供宏观经济情况和整个市场的信息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货币计量假设要求财务管理要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主要提供财务信息,而战略财务管理却要求提供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货币已不是惟一的计量尺度。财务分期假设主要要求按年度划分期间,而战略财务管理虽不排斥年度分期,但其财务分期可能会更长,财务分期假设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3.对财务管理对象的挑战。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着的资本运作。资本运动就是价值运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又是以货币来计量的。而战略财务管理的计量尺度已不是单一货币,其对象也不只是资本或价值运动,这给财务管理对象理论提出了挑战。

4.对财务要素的挑战。现行财务六大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传统财务管理是围绕着这六大要素来进行预算、管理以实现其职能的。财务要素是财务管理对象的具体化,战略财务管理的对象既然已超越了传统财务管理对象的界限,因此,必然要求构建新的战略财务管理要素以适应其范围的扩展。

三、财务战略管理的七种战略

(一)资本结构优化战略

资本结构是决定企业整体资本成本的主要因素和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主要尺度。稳健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优化资本结构,合理筹措资金,使各种资金来源和资本配比保持合理的比例,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

(二)货币资金收支平衡战略

它是从企业长远偿债能力、支付能力来考虑的财务战略。企业偿债能力、支付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定时期企业货币资金的持有量,而不是利润的大小。巨额的资金投资在利润中得不到反映,尽管利润提高了,但货币资金却严重缺乏,偿债能力不足,甚至有招致破产的危险。每个企业都应当从长远战略上规划企业货币资金的筹措、调度和管理,实现货币资金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协调平衡。

(三)资本投资战略

它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决定着企业能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企业规模和资本规模的确定;用于外延扩大投资,还是用于内涵扩大投资;用于老产品改造还是用于新产品开发投资; 自主经营,还是引进外资联合投资;自有资金投资,还是贷款负债投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投资比例决策;有风险条件的投资战略决策;通货膨胀条件下的投资战略决策。

(四)稳定发展战略

它着眼于使有限的资源在现有经营单位中得到合理分配。它强调维持企业的使命不变,并制定相似的目标,仅要求企业的产值产量和经济效益每年以大致相同的百分比增加,目的在于提高职能领域的效率。稳定发展战略可分为:

l.无变化策略。企业的经营活动始终按既定的路线进行,其成败取决于企业内外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润策略。为了眼前利益,宁愿牺牲将来生产增长的可能性,其结果是短期的成功,随之是长期的停滞。

3.暂停策略。是在企业长期高速度发展后的一个阶段内采用的策略。由于高速发展,资源和精力被新增加的经营单位所分散,效率降低,这时需降低企业的目标水平,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目的在于调整企业和资源的管理,以利于今后生产的长期发展。

4.紧缩战略。也称轻量化战略,是负债经营战略的对称。是企业在原经营领域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又一时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逐渐收缩在该领域的经营规模,甚至退出,收回资金,另找出路。

(五)低成本战略

又称“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保持低成本的优势地位,以廉取胜的方法,降低成本。为实现低成本、低价格,企业必须取得产量规模经济效益(即单位产品费用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追求产量规模经济效益方面,应走在其他企业之前,在发挥生产设备效率上狠下功夫,从最高的效率取得效益。不仅在费用方面,而且在营销费用、研究开发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方面,都要厉行节约。如果能成功地确保市场占有率、维持低成本,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再利用部分收益投资于更能降低成本的尖端设备,维持企业对市场的指导作用,就可以用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降低成本,节约各项费用,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六)利润优先战略

制订利润优先战略就是要求企业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实现利润目标放在企业战略的首位,克服单纯生产观点,把利润的增长置于产值、产量增长、销售额增长之前,以利润目标为主制订企业的经营战略、生产战略、技术战略等。采取灵活的财务战略,配合负债经营战略、规模投资战略、低成本战略、收益与风险配比战略、紧缩战略和稳定发展战略,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采取宜增则增,宜缩则缩的增量或轻量化经营的方针。

(七)收益分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