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物理现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奇妙的物理现象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兴趣 质量

初中物理是学生向奇妙的物理世界迈出的第一步,而物理实验则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提高物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也是通往物理世界的重要桥梁。初中物理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与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紧密相连,对于物理实验同样也是一样。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建立实验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物理现象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氛围,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一、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实验教学动力

初中物理实验较为基础,多数实验是在阐述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关系,可以说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就是通过演示、模拟、体验、感知等方式形成一次物理现象,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理论依据。其实,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因为物理现象十分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尤其是将生活中司空见惯、不曾留意的物理现象放大化,学生们就会显示出十足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所以,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应该为:话题引入――现象模拟――进行探究――理论解答。以《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如下设计:

话题引入:将一块硬纸板铺盖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快速翻转,杯子中的水没有溢出。学生感觉十分神奇,并引起谈论话题,学生认为是压力原因。

现象模拟:引用两个学生们十分熟悉的物理现象。第一个,将一根吸管插入水中,用手按住留置在空气中的一端后将吸管取出,发现水没有流出来,松开手后吸管中的水全部流出。第二个,邀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来,第一位学生用一根未削过的铅笔扎一块泡沫板,第二位学生用一根削过的铅笔扎同一块泡沫板。结果第一位学生怎么都无法将铅笔扎进泡沫板,第二位学生十分容易就扎进泡沫板。

进行探究:学生根据现象产生疑问,提出如下几点疑问:压力大压强就大吗?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什么决定压强的大小?空气中是否也存在压力?

理论解答:学生根据上述实验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课本在我们的辅助下得到最终的结论。在课堂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对倒过来的水杯为什么水没有溢出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结果全班学生几乎是争先恐后地说出了答案。

二、增加生活元素,降低实验教学难度

依据初中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他们对物理的经验知识(生活经验)多过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以经验知识换取理论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难度。

在《奇妙的物理现象》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教师首先开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身边仍有许多意外发生。”此时,教师拿出两则新闻报道,第一则,某矿区发生坍塌事件,救援人员快速开展救援行动;第二则,某农村村民,在菜窖中晕倒,险些丧命。教师提问:“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思考一下,在矿难救援中援救人员需要注意些什么,小区居民在菜窖中为什么会晕倒,两则新闻中是否有相同点,说一说你的理由。”在五分钟的讨论之后,学生纷纷发言:“我认为两则新闻有关联,都需要注意矿坑和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我们首先给予学生鼓励:“你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对常见的生活现象有所观察和思考。”

之后,教师引出实验课题:“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实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与两则新闻有共同之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实验中的物理原理,最后再根据这一物理原理来分析你们的观点和结论是否正确,你们说好不好?”学生纷纷说:“好!”之后教师按照课本内容,在一个密闭的钟罩内放置一高一低两根蜡烛,让学生们观察在燃烧中发生了怎样的现象,并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认识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将物理现象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减轻对物理实验学习的恐惧心理。

三、促进学生互动,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互动是实验教学中最易忽视的内容,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互动学生,能够对如何组建实验产生更多、更丰富的想法,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能够听到更多的声音,集思广益,扩展物理思维。另外,提高学生互动性也是使物理实验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方式,通过互动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将教学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为主”。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有意识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设计分组协作制度,将全班学生分为各个学习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中合理分配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促进组内学习的帮带制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联想,产生疑问,敢于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能够使每位学生体验物理现象,观察物理现象,并且以比赛、竞争等形式增强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在得到物理结论的同时,每个学生都能够清楚、明确的掌握物理知识。

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所有小组分成两个阵营,在同样的电源、电线、灯泡、开关的情况下,第一阵营学生进行串联,第二阵营学生进行并联,并比较灯泡的亮度变化、电路中任意一点断开后灯泡的变化等情况,并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更易制造学习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听取更多的想法和声音,使教学“活”起来、“动”起来。

四、结语

要想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是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阐述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趣味教学、互动教学、生活化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志杰. 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学周刊,2014 (01).

[2] 李昭伟.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1(03).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演示实验,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依据课本要求进行演示实验.教科书的编排是诸多著名专家的潜心研究的心血,其中设置的实验不仅符合理论教学课程的内容,还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大多是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因此,按照教科书中的安排进行物理实验演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2)实验的演示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恰当的时机,可以在新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通过有趣的实验作为引入,也可以用于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这些时候实验的运用必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在教师演示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时,一个物理实验靠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帮助下完成实验步骤.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互动更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更加透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结组在全班面前代替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将有利于其以后的实验学习.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一举两得.(4)当实验器材缺乏时,教师要能够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代替繁琐的实验器材,通过简单物品的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这样做既教会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又节约了资源,经济方便.

2.将物理现象回归生活

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奇妙和伟大之处,建立起物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学习新的物理理论时,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出发,由浅入深,揭示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物理知识.

3.小组合作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需要多人协作完成,一个人很难完成.因此,分组实验是实验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分组实验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在分组实验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进行实验的分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合理地安排实验分组,使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发挥.其次是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器材的准备以及实验的操作顺序,合理地安排实验时间,制定出详细的实验计划.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在旁进行实验指导,也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分析总结阶段除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外,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找出原因,练习不熟的实验操作,总结经验,以利于下次的实验操作.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79-01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发问

都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亲近、和蔼,学生才能够敢于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发言、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学生和教材质疑。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即便是错误的也要首先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而应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在一旁作引导、评介,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有效的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与物理素质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发问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科目知识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发问的几率较大,而学习兴趣不足的同学基本上是死气沉沉的,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现物理世界的奇妙,进而发现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以便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发问。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制造反差、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疑问。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力的合成”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两个大小都为1N的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受的力之和为0。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质疑:在传统学习中,两个大小都为1N的力的和是2N,如果是0就不正常了,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矢量的计算,运用物理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也可以利用物理学史中的人物故事激发兴趣。初中生有普遍的“追星潮”,他们对物理学界的名人也充满着崇敬。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的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崇拜观,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将“有条件的怀疑”寓于故事之中。先辈们的成功经验也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由衷赞叹,也更好地激励有志于科学的青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容易发问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初中时期不同: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物理现象来学习物理规律,是从具体事物向抽象思维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相对较低;高中物理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于基本物理原理的学习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产生较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的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猜测性的“质疑”,这对培养创造性的思考是非常有利的。我的具体方法有下面几条:

首先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加速度的时候,运用打点计时器、纸带来进行试验,有学生就发现越靠后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这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发问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加速度带来的不同效果。

其次对于已经通过实验探究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支架,砝码实验原理:利用测量装置,改变钩码个数,测出弹簧总长度和所受拉力(钩码总重量)的多组对应值,填入表中。算出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F随伸长量x而变的图象,从而发确定F-x间的函数关系。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另外教师在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多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比如伽利略发现钟摆,爱因斯坦发现光的色散,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成功典范。

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于发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去发现问题、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善于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入手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提升质疑的效率。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4

关键词:物理;兴趣;实验探究;加强应用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学习物理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要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物理的能力。那么,怎才能学好物理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使人产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

当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教材的编排就是从《奇妙的物理现象》开始,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不仅教材的安排从奇妙的现象开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积极开展围绕与物理有关的一些小制作,例如每年一次的“全校物理小制作比赛”。我校学生的制作成果,有模拟实际路况的“红绿灯”“防止溢水的杯子”“家庭安全报警器”“视觉暂留”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我们要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并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到身边时时有“物理“,处处用“物理”。

(1)巧设情境,恰当运动激励机制,激发兴趣。(2)加强和改进实验,培养兴趣。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条件,力争做好每节课的实验。(3)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巩固兴趣。(4)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制作和创新实验,发展兴趣。(5)通过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二、要善于观察、多动手、勤思考、重解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源泉的、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所以我们常说:“物理”“物理”,一是“物”,二是“理”。“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及其固有属性,“理”是它们在相互作用下的运动变化规律。要学好物理,就不能脱离“物”来论“理”,而要经常注意观察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多问多想几个为什么?有时还可以改变条件再动手试一试。正如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就会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为了学好物理,值得我们好好观察、思考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某运动员改变了跳高姿势,成绩一下就提高了许多,教练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指导他的姿势改变呢?两队拔河,既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什么能分出胜负?几千克的铅球我们可以一推好几米,但为何推不远一团棉花?走进有浓密树叶的树荫下,发现地面有许多闪烁不定的小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附近工厂的大型马达一开动,教室里的电灯就会暗下来,为什么?天空为什么有时会彩虹?高压锅为什么能节约燃料,很快把饭煮熟?……这些现象,不能全依赖老师在课堂上举例,那究竟是有限的,主要是平时多留意、多质疑,结合物理基本知识来分析清楚。

三、借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不仅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所以,同学们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实验时,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学生能做的分组实验很少,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物品进行试验。例如,惯性实验,我将一个啤酒瓶正放在桌面上,在瓶口上放一纸条,将另一个啤酒瓶倒放在纸条上,使两啤酒瓶口正对。问同学们:将纸条迅速抽掉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同学们说不行,这样会把啤酒瓶打破或者歪倒,但我迅速将纸条抽掉。学生发起了惊呼――两个啤酒瓶依然直立,学生的注意力被我吸引过来,在这个时候我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做将笔帽放在纸条上,迅速抽动纸条而笔帽不倒的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了实验过程,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通过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达到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改进课本上的实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实验的探究能力。例如,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若用棋子,棋子亮度低,通过玻璃板不容易看到像。若用两支点燃蜡烛,让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刚好重合,得出物与像等大的结论。受许多因素影响,两支蜡烛很难做到完全“重合”且污染环境。通过讨论,选用了两根相同发光的荧光棒进行了实验,成像非常清楚,比用蜡烛更容易操作。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若用原有的实验器材,烧杯中加入的水过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且实验现象不明显;若烧杯中加入的水过多,需加热时间过长,完不成教学任务。通过讨论将盛水的烧杯换成了试管,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便于观察。还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四、联系生活,增强应用性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去帮助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清晰,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轮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5

关键词:物理教学;成功导入;教学效果

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教学内容开始时,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一种方法或手段。课堂教学的导入好比一谱优美乐章的序曲,一场精彩表演的序幕,一场自由辩论的开场白,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扣人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严谨的自然科学,成功导入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以下是我在物理教学中一些常用的引入方法:

一、有趣的实验引入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教学,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演示,学生本身对物理实验就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如果让他们亲手做有趣的实验,更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例如在讲《动量冲量》时,一定要做把鸡蛋从一定高度释放分别掉在水泥地上和厚棉垫上的对比实验,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学生这时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学习的积极性特强,然后开始这节课的教学。还有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用街头骗子骗钱的内容来引入,让学生都练习能不能抓到硬币,这时学生一定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然后老师指出此实验其实是在测验大家反映时间的长短,要想知道自己反应时间如何计算,大家一起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二、用名言俗语引入

用名言俗语引入既直观又生动且针对性强。如讲力和相互作用这节课时,可以这样引入:俗话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果蕴含着什么样的力学道理呢?讲弹力时可以用“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首词引入,为什么弯弓才能射大雕呢?引入弹力。也可以用“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来引入波的衍射,比如说可以用:“1+1一定等于2吗?”来引入力的合成。

三、用科学故事引入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着很多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多与物理知识相联系,有趣的故事配合抽象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会生动活泼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还能帮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情绪高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教学中。例如在讲解多谱勒效应时,可以讲解一们物理学家的一个有趣故事来引入:一天,位物理学家正在路上思索一个问题(不修边幅,废寝忘食),他边走边琢磨,一不小心闯红灯警察拦住他说:“你闯红灯了”,这位物理学家意识到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但他却机智地说:“红橙黄绿,我边走边看至的是绿灯,而不是红灯,所以往前走了。”,警察无言以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越近的看到的光的频率越大,绿光频率又比红光的大,这就是多普勒效应,他幽默地运用物理知识,使自己免于尴尬。大家想明白其中原委,请跟老师来一起学习多普勒效应吧。

四、用生活经验引入

恰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导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为物理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导入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知识几乎无处不在。同时能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周围喜闻乐见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真正体会物理知识的有用性和广博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勤于动脑思考,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比如讲运量定理进可问:立定跳远为什么是跳在沙坑中而不是水泥地面上?再比如讲摩擦力时可用手握油瓶子,握得不紧容瓶子易掉以及瓶子中的油多也容易掉等切身感受来引入。比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用汽车刹车来引入,讲力的相互作用时用滑冰时互推,游泳、划船等学生有生活经验的例子引入。

五、用课件展示画面引入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6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处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

2.情感丰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教师走进课堂应面带笑意,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老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恰当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