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说专业;内涵建设;教学研究

“说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改革理念的口头陈述、图解说明与讲演展示,是围绕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为载体,通过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说专业的方式,研讨交流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开发、制度环境建设等关键问题。它充分体现团队综合素质和专业实力,全面展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一、指导思想

“说专业”活动指导思想是: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深入调研为基础,以深刻反思和充分论证为前提,以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为核心,以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为标准,引导广大教师思考专业建设和发展,由专业改革思路引领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二、活动目的

1、理清专业建设思路。通过开展“说专业”活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地分析和认识专业,交流专业建设经验,理清专业建设思路,把握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建设特色,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2、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通过开展“说专业”活动,以教研活动的形式探讨专业建设、改革的过程,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方法、教学资源建设方法、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保障等各方面的思考与做法,为专业建设与改革全面展开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3、提升专业带头人能力。通过开展“说专业”活动,交流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进行剥笋式地深度剖析,集思广益,探讨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的有效举措,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水平。通过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说专业”活动,教师参与观摩与研讨,提高教师对本专业的建设及改革工作的认识,认清专业发展现状,明确行业人才需求,探求专业建设优势及差距,寻求专业改革思路及方向。

三、线索思路

“说专业”活动的工作基本线索与思路如下:

市场调研->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专业培养标准->专业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途径(寻找途径与方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体系)->实施保障(双师型师资团队、实训条件、质量保障系统、自主学习环境——网络课程、图书馆藏量、阅览室等)->专业特色->社会服务(科研单位、工程中心等)。

按照“总结成绩、反思不足与改进措施”的思路,从体现“符合实际、合乎逻辑、精心设计、切实可行、有效提升”的原则,内容包括提升哪些理念、构造哪些设想、采取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最终落实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关键要素

“说专业”,就是解说为什么要设置该专业,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成效,以及进一步建设专业的思考和举措等,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关键要素:

1、顶层设计

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即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可以从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逻辑起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系统设计、专业建设规划三个方面阐述。

2、专业设置与调整

专业设置与调整可以从专业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需求调研的有效方法与手段三方面阐述。

3、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包括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方法、教学资源建设方法和内容、课程体系的实施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制度与环境等方面。

4、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有效机制的方法

包括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举措、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保障体系等三方面。

五、基本内容

“说专业”要按专业建设逻辑结构,围绕调研结果,就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思路、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管理、考核方式与质量评估体系、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具体概括为“九说”,时间以20分钟为宜。

1、说专业设置依据,时间2分钟。

主要介绍专业设置依据及简要发展过程,讲清为什么要设置这个专业。

2、说专业培养目标,时间2分钟。

主要介绍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讲清培养的人主要从事什么职业岗位,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3、说专业培养模式,时间2分钟。

主要介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讲清课程体系如何

[1] [2] [3] 

从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中构建,讲清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方法、教学资源建设方法和内容、课程体系的实施与管理。

、说专业课程体系,时间分钟。

主要介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讲清与什么企业开展什么样的合作培养人才,形成什么样机制;通过核心课程培育核心能力;确立相对固定的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课程内容;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一体化技术学习平台;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与质量评估体系。

、说专业教学团队,时间分钟。

主要介绍“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讲清结构、专兼结合及建设措施。教学团队强调的是融合与分享,理念上并非每位成员全面优秀,而是校内外各具特色成员的融合形成整体的优势;操作中并非每位成员经历各类教学科研工作,而是通过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与成果。

、说专业实践条件,时间分钟。

主要介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讲清基地布局、功能,建设理念及实施管理含顶岗实习管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环节、形式、比例”;使情境化课程教学真正取得“实习即顶岗、上课即上班”的效应。

、说专业社会服务,时间分钟。

主要介绍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如何相互促进,讲清开展了什么项目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包括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技术的开发、生产技术的服务等。

、说专业建设成效,时间分钟。

主要介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突出亮点,今后发展的考虑,运用数据说话,如跟本省同类院校对比的数据,跟同专业的其他院校对比的数据,最后做总结提炼专业特色。

、说改进的思路与措施,时间分钟。

通过陈述性回顾,主要说明专业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后有哪些改进的思路与措施。

六、评价标准

“说专业”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存在有理

要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年)》精神,经过市场调研后,证实该专业的存在有其“行业、市场、社会、人才”的背景,结合本专业现状和发展思路,说清“非你莫属”的理由。

、内涵丰富

要围绕专业标准,从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入手,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突出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保障有力

要充分展示专业的保障系统,说明诸如“兼职教师、专业实践条件、实训项目、自编教材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要素分别在专业建设中各自承担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质量过硬

专业的教学质量,要体现在学生素质与技能的“双高”上,并与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各项技能大赛相衔接,以及社会和同行的反映与评价等方面。

、特色鲜明。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展示出校企合作方面的多元探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产品载体等),聚集专业的教学经验与思想沉淀,打造出本专业的创新点或专业特色。

七、演讲技巧

“说专业”集“教学内涵、思想沉淀、精神闪光、语言精练”为一体,它既是专业团队综合素质的展示,也是学院办学实力的体现。演讲技巧有三:

、定位要准确

要对照经济社会的发展纲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思考所在专业在相应的专业群中的位置及角色,专业建设的设计时要重视挖掘与创新,从深度上挖掘、从广度上扩展,使其定位准确,演示语言精练。

、特色要鲜明

要紧紧扣住“生存有理、保障有力、内涵丰富、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内容进行,剖析前因后果,妙用逻辑推理,层次阐述分明,展示出本专业的“清晰的建设思路、有力的建设措施、显著的建设成效、鲜明的专业特色”。

、演讲要精彩

“说专业”既要精选代表,又要经过团队的集体研究、补充完善、试演彩排,使专业团队强化的“研讨意识”,提高“点评水准”;使宣讲人增强哲学思辨与演讲技巧,达到演讲自信、潇洒自如、时间自控的最佳状态。

八、注意事项

、“说专业”演说时间一般控制在分钟以内,其中包括专家点评和现场答辩时间为分钟。作为“说专业”比赛活动,超过规定时间会情扣分;作为“说专业”教研活动,一般由所在院系负责人主持,在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以多媒体形式说专业完后,团队围绕专业建设开展研讨,时间为分钟,最后专业负责人以分钟做总结。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2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李守信说,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开选聘研究单位。

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李守信介绍,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研究单位公开选聘工作,发展改革委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8个领域39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供竞聘单位申请课题时参考。《指南》选取的这些题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发展目标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关于需要推动解决的制约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等,研究重点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路径、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项目单位在申报课题时,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优势,直接用《研究指南》列出题目,也可以围绕《研究指南》确定的领域,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但是一定要围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关系全局发展的问题,突出战略发展的问题,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方面的问题。要能直接为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问题分析透彻,把解决思路梳理清楚,并提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政策措施。

第三,公开选聘工作的有关安排。

李守信表示,有关公开选聘研究单位的具体安排可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或登陆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ndrc.省略/)查询。目前,发展改革委课题申请对象仅限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不面向个人。有意申请课题的单位,要在规定日期前报送课题申请书,以免错过评审。发展改革委将依据申请单位选题是否准确,针对性如何;课题方案思路是否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合选题要求以及研究单位的资质、研究人员的素质和以往的研究成果等,来确定最终入选课题。为进一步将课题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发展改革委将在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专家听取2―3次课题成果汇报。使得“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能够成为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成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的过程,为规划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贡献一份力量。

附: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

问题研究选题指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

(2008年11月)

一、发展环境

1.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

二、思路目标

3.“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4.“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研究。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三、产业结构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8.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9.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10.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1.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四、城乡区域

13.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1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15.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16.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17.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五、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20.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六、改革开放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22.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

2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2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5.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6.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思路和对策研究。

2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28.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29.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七、人民生活

30.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3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3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33.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34.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研究。

八、资源环境

35.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36.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3

关键词: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学生社团组织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在不断探索就业指导工作新途径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尽可能让大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实现就业目标,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于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大学生就业有了一条新的纽带—学生就业服务社团。这样一个学生社团组织,连接单位、学校与学生,传达双方的理念,促成双方的共识。这样一个学生社团组织,具有学生本身的所有热情、职业趋向和就业理念。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以下简称职协)是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下,由学生成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集学术性、指导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公益性学生社团组织。职协围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展了许多活动,被校方看作是“延伸的手臂”,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参谋”。

一、职协的宗旨及其开展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

职协以“启蒙职业规划意识,促进职业生涯发展”为宗旨,以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实现理想就业。

1、大型活动—校“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职协组织策划了以“规划人生,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规划节历时两个月,开展了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大赛、职业测评、播放系列视频讲座、问卷调查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全校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从容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技能。

2、常规活动。职协的常规活动包括协助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日常招聘会、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就业讲座及培训等。职协拥有一批招聘助理,实行轮流值班的制度,在职协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接待用人单位来校进行专场招聘。他们在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所提供的热情而周到的招聘服务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好评。此外,职协还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人士、就业指导专家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和培训,并负责校内的宣传、场地的安排与现场的组织工作。

3、定期学习交流。职协成员在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分享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

4、构建协会网站与维护学校就业信息网。协会开通了“职协在线”,使协会工作网络化,通过网络向在校学生传达职业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宣传着协会的服务理念。他们把“职协在线”作为校就业信息网的辅助渠道,校内就业新闻,人才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就业政策的最新动向,开展就业信息调查,负责开展和管理网上职业测评项目等等;同时,职协的信息部也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对校园就业信息网进行维护与管理。

二、职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影响力小。该协会于2006年成立,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社团规模不够大,在校内的影响力还不够,当然更谈不上社会上的认知度。

2、社团的管理制度不规范。这是许多学生社团的通病,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简单化等问题。

3、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有限,社会资源比较薄弱。社团的各项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学校对社团活动的专项拨款是十分有限的。而目前该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有限,加上学生的经验与精力也有限,因而得到的社会资源也很有限,拉到的赞助经费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费的不足,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社团活动的场地也很有限,再加上目前我校存在多校区管理的问题,也给社团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社团的社会资源比较薄弱还表现在目前社团的指导力量薄弱,仅仅依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还无法联系到社会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

4、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不足。一个学生社团的完善发展需要一支很强的干部队伍。目前,职协拥有一批优秀的社团干部,他们曾在系里担任过学生干部,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作用。但社团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使得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略显不足,再加上目前社团成员的专业训练还比较缺乏,社团建设中的人才储备问题比较严重。

5、社团工作网络化建设不足。尽管协会建立了“职协在线”的网站,但是由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网站的功能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在校生浏览该网站。

三、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实际情况,在坚持学生社团“五个一”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1、积极扩大社团的规模与影响力,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社团可以利用每年纳新的机会及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可以在每年新生人学的时候,组织社团中高年级的学生深人大一新生班级和宿舍,主动服务于新生,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指导大一新生规划大学生活、明确目标。这样在向新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新生加人到社团中来,在学习为他人提供就业指导的同时,树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并朝这个目标努力奋进。另外,社团活动的精品化,也是扩大社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原有“职业规划节”这一品牌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的品牌活动项目,以提高社团的影响力与认知度。

该社团在逐渐扩大规模与影响力的同时,要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为自身的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具体做法如下:(1)与企业、公司、行业、协会、人才市场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投人来充实社团资源;(2)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就业指导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和指导老师,以增强学生就业社团组织的指导力量;(3)与兄弟院校相关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社团工作的思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自身工作的特色。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一步丰富社团文化内涵,增添发展“势能”,最终达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当然,在实现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其自身的社会资源,促成各方的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社团组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2、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使社团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建立健全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社团纳新、干部产生、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和目标。规章制度的健全可以杜绝社团在管理及运行中的无序混乱状态。

3、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使社团发展可持续化。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有重要的联系。在选拔与培养社团干部的过程中,要对其及时指导,经常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还要总结检查,定期考核。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社团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价奖惩机制,健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的评定措施,努力将优秀社团骨干列为党团组织的“推优”对象,并和学生会干部一样,在评定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机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相结合,逐步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与学校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4、要为社团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社团建设的力度与经费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经费的支持,再可行的社团计划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学校要为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上的支持,可以考虑从就业指导经费中拨出一部分,帮助该社团的发展。当然,学生本人也应当负担一部分活动经费,社团更应广开渠道,争取社会各方的赞助资金,为社团的发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4

关键词: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分工与合作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铁路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国的铁路和公路在营业里程、路网密度、货运量及周转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优势,满足现代物流运输的要求,我们应该探究如何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分工与合作。

1 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优势与劣势

1.1 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优势

政策支持方面。铁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曾先后出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铁路货运价格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机制的通知》等法律,对铁路的规划建设、护路运营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为了能够使布局合理、覆盖面广、高效便捷的现代铁路网络早日形成,保证铁路发展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赋予了铁路一定的自主定价权,推动了铁路货运市场化。

运输方式特点方面。铁路运输货物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铁路在不断发展,铁路运输日益批量化、规模化、物流化。铁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在长途运输中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但是铁路运输只能在线路上进行,无法实现物流中的“门对门”要求,缺乏灵活性,经常需要其他运输方式的配合。

业务范围上。铁路货运以运输为主要业务,兼顾包装、存储、装卸搬运等业务,在业务范围上与物流行业存在相似性,这使铁路货运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更加容易实现。

从产业结构来看,铁路运输具有高度垄断性,国家对铁路行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从全局出发,在全国范围实行,这不但减少了竞争而且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铁路运输发展历史久。铁路运输发展时间长,不仅具有充分的车辆、集装箱、装卸机具、厂库设备等物流资源,而且还有大量的、覆盖面广的网络信息资源,这为铁路的物流运输提供了物质基础。

1.2 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劣势

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及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运输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铁路的劣势也日益暴露出来。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在时间、空间上比较分散、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物流运输对时效的要求。

铁路运输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导致铁路业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在服务内容上依然以铁路运输为主,缺乏流通加工服务、紧急配送、咨询服务等业务的开展,铁路的储存和装卸等业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环节和服务产品。

2 公路运输发展物流的优势与劣势

2.1 公路运输发展物流的优势

从公路运输自身的特点来看,公路运输不仅速度快而且不需中转具有很强的直达性和时效性,在运输少量货物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很少中转装卸货物,避免了货物的撞击,减少了在货物包装方面的成本。

公路物流运输不像火车那样只能在既定线路上运行,它具有较强的直达性,能够满足现代物流运输中的“门对门”的要求,公路物流运输可以把货物送到工厂、码头、农村、山区、居民区等地,这种优势是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具有的。公路运输以集散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如果能够与铁路这种干线运输方式相结合,可以发掘出自身的巨大潜力,成为现代物流中的核心运输形式。

公路运输更加灵活。公路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既可独立完成运输任务,又可以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进行运输。汽车独立运输货物时载重量可能不够大,但是如果结合其他工具如牵引车、挂车就会大大提高载重量,这种在运输方式和载重量方面具有极大灵活性的公路运输方式对现代物流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2 公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劣势

公路运输的经营主体集中度低,这些企业大小不一又过于分散,在经营模式上多采取单车承包、挂靠经营等方式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难以协调统一实现规模化经营。由于企业的分散发展,产生了很多闲置的仓库和车辆,造成了浪费,不利于成本的节约。

3 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合理分工与协同发展思路

3.1 建立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分工与协同发展的政策

铁路与公路在物流运输方面都各有其优势与劣势,对物流中的品类、距离、时限等也有不同的要求,国家应该出台一些调控、鼓励或限制的政策来充分发挥彼此优势,规避劣势,满足其各方面需求,促进铁路运输和公路物流运输实现合理的分工与协调发展。保证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布局结构合理,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促进物流市场的发展。

严格治理公路运输中的超载、超限现象,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自身优势,统一管理铁路运费,降低铁路运输两端的费用。以保证铁路与公路的运输市场规范化发展,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铁路与公路运输各自的优势,实现铁路与公路科学分工格局的形成,并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全面综合的考虑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情况。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铁路与公路运输而不能厚此薄彼,产生问题。对铁路和公路物流运输统筹研究,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以减少成本,构建公平科学的市场竞争环境。

3.2 加大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促M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综合化的背景下,应该对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提高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效率,相应的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国家应该制定推进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国家应该综合考虑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资源利用、节能环保等因素进行铁路与公路基础建设、布局及运营工作。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分工与协作。对建设运营铁路与公路的企业及开展铁路与公路联运物流运输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促进铁路与公路的协调合作。健全完善铁路与公路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各种运营机制以促进铁路与公路的联运,使两种运输方式实现最大程度的衔接。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铁路与公路运输的联合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铁路与公路网络布局与物流网络的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建设需要结合新线建设、铁路线路及普速干线形成覆盖范围广、高效便捷的物流运输体系。加快集装箱、重载的建设,使铁路运输网和货运物流网变得高效便捷,服务质量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加快各支线铁路的建设,从而推进铁路专用线的建成,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网络的高效衔接,使物流运输更加畅通。促进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由原来的货运站向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园区转变,通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邮政快递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促进铁路与公路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促进枢纽型园区经济的发展。

4 结束语

我国铁路和公路的物流运输各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充分发挥两者的自身优势,促进我国物流运输事业的发展,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我国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实现合理分工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永民.铁路与公路物流运输的合理分工与协同发展[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11):21-25.

[2]吴凯.铁路及公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中协调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5

一、江苏省碳排放测算及分析

参照国际IPCC计算方法,针对江苏省碳排放来源,从工业能源活动、生活能源、食物消费、交通能源、农业生产活动、废弃物等六方面核算碳排放,考虑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分析全省净碳排放状况及强度变化特征。

1、江苏省碳排放基本情况:

就碳排放总量看,2000-2008年间明显上升,从8005.29万吨增加到17426.22万吨,涨幅为118%。就碳排放构成看,2008年工业能源、交通能源和生活能源的碳排放合计占95%以上,能源消耗碳排放是构成江苏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就各项碳排放增幅看,最大为交通能源碳排放(224%),其次为垃圾和工业能源碳排放,其他各项碳排放的增幅相对降低。

值得指出的是,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对于碳排放具有一定的补偿效果,但近年来随着碳汇水平的下降,补偿率从2000年的89.4%下降到2008年的40.9%。

2、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分析

从碳排放强度(2000年价)看,2000-2008年波动下降,从0.94吨/万元下降到0.75吨/万元,降低了20%。表明江苏省经济发展速度超过碳排放增长速度,能源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从人均碳排放看,2000-2008年逐年增长,从1.09吨从上升到2.27吨/人,表明总碳排放迅速增长导致了人均碳排放增加,人均碳污染水平处于上升趋势。

二、江苏省不同领域碳减排潜力分析

对全省关键领域开展低碳发展效果和潜力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贸易结构对碳排放影响

这里主要核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费的出口碳排放量和主要进口国引入的进口碳排放量,并考虑征收碳关税的可能影响。全省进出口贸易的净碳排放量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1567.74万吨和1797.27万吨,占全省净碳排放量的15.84%和17.45%,比重略有上升。

若发达国家未来对进口产品实施碳关税政策,我省经济发展可能受到以下三方面影响:一是增加我省出口产品成本,减弱出口产品竞争优势;二是促使我国尽快对国内高碳产品开征碳税;三是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未来对外贸易中,我省除要适当控制出口规模外,尤其要对高能耗、高碳排的部门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部门能耗强度。

2、产业结构对碳减排影响

这里主要对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碳排放强度高于平均水平的前11种产业(占总碳排放的81%)的碳减排潜力进行分析。假定按照国家碳排放强度下降预期水平,这些产业在碳排放强度下降20%的预期下,2015年碳排放会相对减排4021万吨,按照占81%的比例反推,2015年江苏省所有产业将会减排4964万吨碳。表明碳排放强度较高的行业率先减排,将会产生较大的减排效果,这也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碳减排的重点行业。

3、各类投资对碳排放影响

由政府主导的调整能源与产业结构,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开展生态治理、绿化造林等工程能带来最直接和最明显的碳减排成效。就投资总量来看,2005-2008年我省以政府为主导的财政资金共投入1503.43亿元,2008年比2005年增长了近12.6倍,年均递增率达到43%。就投资效果来看,全省单位GDP能源消费与单位GDP能源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照此估算,每投资115亿元,单位GDP能源碳排放强度约下降1个百分点。江苏省要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50%左右,其减排投入每年要达到600亿元(下限)以上。

4、碳排放总量减排潜力

以2000-2008年碳排放的自然增长水平作为基准情景,参照中国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及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预测:在碳排放强度约束情景下,2015年和2020年全省碳排放总量分别为28137万吨和37766万吨,分别比自然增长条件下减排6641万吨和19206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19%和34%,对应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615吨/万元和0.515吨历元,人均碳排放分别为3.72吨/人和4.59吨/人。

三、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思路与策略

1、总体思路

第一,将低碳战略全面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碳排放强度等相关指标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引导型指标已经日渐明朗。有必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制定符合江苏实际的低碳经济路线图,及早对接和呼应国家战略。

第二,重点攻克低碳技术和市场难关。尝试设立地方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先行先试,及早进入商业化运作。注重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相结合,促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资金的引入与转化。

第三,赋予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低碳内涵。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低碳循环型物质经济发展;引导新型现代化中的公共服务型绿色消费方式建立;创建新型城市化中的紧凑组团型城市空间。

第四,争取国家在江苏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江苏可选择典型区域和行业先行试点,主动争取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试验先行区,实施相关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的低碳经济试验和推广项目。

2、实施策略

第一,注重规划引导,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对全省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的归口管理,履行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将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纳入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目标,鼓励地市级制定相关规划,专项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

第二,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碳交易。尝试构建江苏省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为发展低碳经济打开国际融资渠道。关注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碳源一碳汇”交易市场,以及国内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市场,加强国内与国际联系。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依据财力逐步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经费投入,重点资助高耗能、高碳排放强度行业的技术改造、节能新技术、节能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

第四,致力科学研究,提高决策能力。关注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订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计划,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技术攻关。力争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6

上午好!首先感谢领导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也感谢同事们在前一轮推荐中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下面分两部分向大家汇报,一是今年的工作回顾,二是明年的工作思路(如果我被继续聘任的话)。

一、今年的工作回顾

1、业务量

基础项目处是今年刚合并成立的处室,共6人。根据院统计数据,今后1-11月份,我处完成的业务量占全院总量的1/3(包括合同额和资金到位数),与去年相比,业务量翻了一番。应该说,今年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这与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全处同志的辛勤工作、兄弟处室的配合、以及办公室、综合处、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2、业务方向

基础项目处已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业务,目前业务主要有三大块:热电、物流和社会发展类。经过近两年的开拓,在这三个领域有了一定的工作积累和知名度,得了到客户的信任,业务量不断增长。根据院发展定位,我处正逐步向规划、课题类业务方向努力。据院统计,我处今年规划、课题类业务比例比去年明显提高,数量占全院规划课题的45%,合同额占全院同类业务的40%。

在努力开拓市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参与省计委的重大课题研究。特别是今年刘院长到任以后,延长了全院的业务链,使我们更有机会介入到委里的课题中。今年先后参与了环杭州湾重大基础设施研究、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研究、磁浮列车与高速轮轨比较研究等课题,有些正在进行当中。这些课题涉及面广、要求高,需要许多部门配合,协调工作有一定难度。通过参与这些课题,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的知识,锻炼了队伍,同时也感到了巨大压力。

3、团队建设

在处室队伍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我认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智力服务型单位而言,“以人为本”的“本”字体现了三层含义:即“根本”、“资本”和“成本”。人是最根本的要素,我们是靠经营脑子来开展业务的,人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大部分成本也来自于人。新的基础项目处刚成立一年,在经过了磨合期的前提下,业务仍有了较快增长,这与全处同志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是分不开的。最难得的是我们处的同志工作的自觉性,特别是当任务重、时间紧时,大家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不用督促,不用提醒,平时晚上8、9点钟回去是常事,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全处每个人都表现很好。如柴处长,思维活跃,特别是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配合;范高工工作认真负责,主动热情;其它三位年轻同志都是研究生,工作积极。在此我对全处的同仁们的辛勤劳动和对我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我在处里跟大家交流时,特别是与新来的年轻同志谈心时常常讲,我们院是一个综合部门,要求每个人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素质不仅体现在业务能力上,更体现在“做人”上。人生无非“做人做事”两件事,要先做人后做事。特别是遇到事情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人的胸襟会变得宽广起来。

4、政治理论学习方面

我们在加强业务的同时,也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我跟同事们交流时常讲,在我们这样的单位,政治学习不全是假大空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做一些课题时,要讲宏观方向的把握。如果不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不掌握类似“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八个优势、八项举措”等战略,在写文章时就不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我在出差时注意到一个细节,处里的同志包里带着一本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小册子,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出差时晚上可以学一下。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处里同志对待政治学习的态度。

二、明年的工作思路

如果明年我被继续聘用,对全处明年的工作有以下三点打算:

1、在业务方向上,根据刘主任的十六字方针,结合全院的发展定位,以及明年“十一五”规划工作的展开,我处将加大区域基础设施方面的研究,加强与各地计委的联系,争取在区域规划、特别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方面有新的拓展。

2、在工作业绩上,我将与全处的同志一起,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在今年的基础上,一如继往地辛勤工作,努力争取完成院制定的工作目标,并力争上游。

3、在团队建设上,继续团结一致,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努力建设一支团结、高效、和谐的优秀团队,让每个成员以规划院为荣,以基础项目处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