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汉城湖公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安汉城湖公园

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1

关键词 生态保护;城市结构;绿地系统;滨水空间;西安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

1滨水空间概念、意义、类型

1.1概念

笼统的说,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1.2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75座大城市中,就有69个位于滨水地带;就中国的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首府共34个城市统计,其中33个城市均位于上述各类滨水地理环境。可见滨水城市是非常普遍的。

笔者认为,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软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域,是城市呼吸的“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中枢,其对于调节城市气候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意义重大,因此合理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1.3类型

城市滨水区按照水的性质可以划分为滨河(江)区、滨湖区、和滨海区几种类型。

2.城市滨水空间建设优秀案例---成都府南河生态活水公园规划设计

成都府南河生态活水公园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从府南河上抽取受到污染的河水,经过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自然生态净化处理,最后变为“达标”的活水,回归河里。

成都和世界许多城市一样, 是依靠水运从两河的水岸地区发展起来的。到了近代, 这个原来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变成了因水而困的城市。府南河工程通过治理水资源的污染, 运用绿化等各种手段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活水公园除了具有较好的生态价值,在景观即文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自开园以来,深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赞赏,也受到专家和领导的好评,认为是“世界造园艺术一个创举”, “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同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届国际水岸中心年会获得优秀水岸设计最高奖。

3.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特色

西安南望秦岭,北临渭水,周边还有河、灞河、泾河、沣河等河流,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从滨水空间类型上来看,西安属于滨河城市。主要河流渭河自古以来都是从西安以北穿过,因此西安算不上典型的滨河城市。而其余河流均为渭河支流,绕西安城汇入渭河。形成“枝状”流域系统结构。由于历史悠久,河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迁,但现在的流域系统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八水绕长安”格局。

城内原有的明城护城河格局犹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增加了如未央湖公园、南湖公园、大唐芙蓉园、园博园等大型游憩公园,内也增加了大面积水域,对于改善西安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作用。

整体来看,西安的水域以“点”和“线”为主,还没形成集中的面域滨水空间。由于以前西安城区规模较小,“八水”均绕城而过,加上历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范围未能真正的将河流纳入到建设范围之内,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西安还未拥有真正的城中河。

历史考证秦有名句“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自古渭水是西咸都城的“城中河”。这位之后提出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确定的西咸新区就已跨越渭河而发展,这样渭河已成为西安名副其实的“城中河”。

2011年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设计竞赛中,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规划设计方案在评审中最终胜出,成为景观带未来建设的蓝图。项目提出了“渭河中央公园”的理念,无疑也佐证了渭河成为西安城中河的事实。

4.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总结出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几大问题:

1水域面积不大,中心城区水环境较少,难以发挥实际的生态效应。

2滨水空间系统性不强。城市公园与滨水空间的联系不足。

3滨水界面设计不合理,采用完全石砌的硬质驳岸,加上两岸封堵的建筑及城市道路,阻碍了水空间对城市腹地的积极影响。

4滨水空间开发强度过高,绿化面积不足,滨水空间难以发挥良好的生态廊道效应。

5水污染严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到河流里,已经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导致河水污浊,生态效应恶化。

5.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策略

针对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几大现状问题,以及分析相关优秀案例,从保护生态环境层面出发,笔者提出几点可行性的规划策略。

5.1增加水域面积

针对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点”、“线”二元特征,借大秦岭自然和渭河自然生态区的影响,提出增加水域面积的策略。比如增加城市绿化空间,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营造水环境,使所有的“点”和“线”串联起来,最终辐射成网状的“面”空间。在城市拓展空间中,保护并适当拓展原有水环境。

在最新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在800多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范围内,实际城市建设用地仅有200多平方公里。那么也就有600平方公里左右的绿空间,结合周边河流拓展滨水空间,将会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及环境气候有很大的改善。

生态环境对城市气候改善的作用已经深入人心。西安市政府已经启动“八水润长安”的城市重点工程。“东有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正在形成。

5.2 增强滨水空间的系统性

城市滨水空间的系统性直接影响城市生态及环境效应。现在城内很多滨水空间污染的本质就是因为水没有做活,系统性太差。

笔者建议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环城绿化带、二环三环绿化带及相应的城市公园和绿地上增加水空间,通过引水、造水、通水等措施进行实施,加强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系统性。

5.3设计生态驳岸

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承载着贮水调洪、净化空气、吸尘减噪、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因而滨水区建设开发不能实施过度的人工化操作,而必须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并且河流廊道绿地还应向城市内部渗透,与其他的城市绿地、水系、广场等联系起来,形成更大规模的城市开放空间网络。而将滨水区上空形成的“水陆风”引入城市腹地是滨水区生态设计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5.3.1解决滨水区上空水陆风循环可采用的方式

1选择西安当地的水生植物。

2调整通往滨水区道路及视线通廊方向,形成与常年盛行风方向一致的风道。

3风道两侧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利于进一步增加风量。

4滨水建筑一二层架空处理。

5.3.2提倡应用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的特性在于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特点,其除了具有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河岸与水体的水分交换与调节。

5.4合理确定滨水空间开发强度

城市滨水空间的环境效应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滨水空间的开发强度过高,导致滨水空间绿化面积不足,难以发挥应有的生态效应。

笔者参加过西咸新区的一些规划项目,由于滨水空间的景观性较好,开发商普遍将滨水空间的开发强度提得过高,因此笔者感觉目前规划编制依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城市生态环境考虑得不足。

5.5加强滨水空间环境治理

由于目前西安市域的大部分河流分布于郊区,而郊区又是工业类用地的集中区域,导致滨水区水污染严重。例如东区纺织城就对河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城内少数水空间又遭到生活污水等的破坏。

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善西安滨水空间环境,就需要加大滨水空间环境整治力度。对于工业可以适当迁出或实行严格的排放制度。对于城区需要结合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加强生活污水排放的规范性。

6.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都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对于西安城市缺水以及气候变暖的现状,需要加强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及管理,使滨水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

[3]理想空间编辑部.滨水区规划与工程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1

[4]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2

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2

【关键词】 “八水润西安”;浐灞水系;发展战略

一、“八水润西安”的提出

古长安依山傍水,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川分流,相背异态,素有“八水绕长安”之胜景,昔日的八水曾对西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过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受到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影响,西安八水面临着水量锐减和污染严重两大问题。

为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大力实施“大水”工程,变“八水”绕城为“八水”进城,形成了“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湖、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汉城团结库、中有明清护城河”的水系新格局,使西安成为拥有“大水面”的西部山水之城。本世纪初,为体现人-水-生态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为体现了一种新的城市精神,又提出“八水润西安”理念。

从过去的“八水绕长安”到现今的“八水润西安”,一字之差,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润”包含了“润、进、惠”的内涵,不仅是引水进城,更是滋润城市、惠泽百姓。西安未来将呈现“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景象,形成八水滋润的国际化大都市。“八水润西安,九湖映古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建设,无疑会让许多滨水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会使生活于此的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同时也将促使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提高城市竞争力,塑造西安新时代的城市精神。

二、浐灞水系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八水润西安”中的地位

1、浐灞水系的历史渊源

水是文明诞生的摇篮,也是文明存续的命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无论是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王国,还是引黄河、长江为母亲河的华夏文明,可以说有水才能有文明、才有城市,古代楼兰古城的灭亡则从反面印证了水对于文明和城市的重要作用。对于西安而言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的文明古都,西安这个城市的发源、勃兴、辉煌,水都在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逐水而居是古代城市形成、发展的普通法则,早在九十多万年以前,浐灞一带就留下了“蓝天猿人”的足迹,而在六千多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先民就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勾勒出水域西安的特色魅力:“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潦(即涝)、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丰水的灞河流域自古就是西安的交通枢纽和人文要塞。灞河水域的文化脉络在盛唐时期达到顶峰。“望春楼下千帆竞”的广运潭盛景、“杨柳含烟灞岸春”的灞柳风雪、鉴证了灞河水域的人文内涵:半坡遗址、灞柳风雪、灞陵、杜陵、广运潭、铜人塬、禁苑宫、隋代灞桥等文化瑰宝,铭记着灞河水域的辉煌历史,可以说,灞河水域的一切文化都是“成于水”而“盛于水”。

2、浐灞水系在“八水润西安”中的地位

浐灞水系作为“八水润西安”的主要水系,浐河和灞河均发源于秦岭北麓,自南向北贯穿整个区域,灞河流域年均径流量6.10亿立方米,约占全市总量的30%,浐河流域年均流量1.79亿立方米,约占全市总量的7%,浐灞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但已开采较多,可利用相对较低。地下水总补给量2.31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90亿立方米,约占全市总量的20%,实际开采量2.27亿立方米。充足的水资源,尤其是地表径流资源,为浐灞水系打造西部第一水域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浐灞河流域是西安市境内除过境河流(渭河、泾河)之外流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最大的河流,是连接西安市两大生态带(秦岭、渭河)的重要纽带,又处于西安的上风口。从历史上看,浐灞河流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相比其他流域更为突出。因此,浐灞河流域对西安市的生态环境影响举足轻重。由于浐灞河所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通过全流域上下游的同治、共治,为浐灞生态区乃至西安市提供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为渭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做示范提供借鉴。

浐灞河流域优势突出的水资源决定了浐灞区域属于西安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湿地资源丰富,其分布呈现“丰而不湿”特色,适宜于人类的生活与居住,适合发展以水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新区,从而有助于体现人-水-生态的和谐,也体现了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体现了一种新的城市精神。城市水生态文化建设也将促使城市形象的提升,提高城市竞争力,塑造西安新时代的城市精神。

三、浐灞水系的发展现状

浐河现状年水质状况良好,尽管在入灞河前水质现状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的目标水质;灞河蓝关镇断面现状水质为III类,满足目标水质要求,下游三个断面水质均为劣v类,其中浐河入灞口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氟化物,分别超标3.14倍和0.05倍。

浐河的一级支流—荆峪沟,其位于白鹿原狄寨南2km,距市区约30km,流经蓝田、灞桥、长安,于灞桥区内汇去浐河。荆峪沟内由上至下依次修建有鹿源水库、杨家沟水库、红旗水库。其中红旗水库位于荆峪沟口,是荆峪沟流域梯级水库中最下游的一座水库。鲸鱼湖根据李家河水库供水管线设计,李家河水库退水进入曹庙水库,由曹庙水库退水进入荆峪沟,主要改善荆峪沟生态环境,并改善浐河下游水质,荆峪沟引水可作为幸福路的备用供水水源。

灞河位于西安之东,是渭河右岸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高陵县汇入渭河,全长104km,流域面积2581km2(含浐河760km2)。城市段从灞蓝交界处至灞河入渭口,全长28.7km,设计河宽300—500m,百年一遇流量为浐灞交汇口以上2500m3/s,浐灞交汇口以下3300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5.32亿km2,已治理段提防长度58.7km2,正在治理堤防长度11.55km,规划治理段提防长度32.13km,未治理(平原段)提防长度66.74km。

灞河多年平均径流量6.10亿m?,浐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79m?,扣除引水口以上流域现状及规划的用水户用水量,保留一定河道基流的前提下,浐灞河引水系统50%、75%,水平均可供水量分别为4631m?、4122万m?。浐河引水工程主要供水对象为雁鸣湖。灞河引水工程主要供水对象为沿河岸的广运潭及未央湖。

四、浐灞水系的发展规划

1、浐灞水系防洪治理工程规划

(1)浐河水系防洪治理工程规划。浐河河堤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力求生态化、亲水化,而且还要与两岸经济发展相协调,使堤防工程既是防洪保安工程,又是城市景观工程,也是农村道路工程。

浐河城市段亲水化堤防断面为复式断面,分布在城市段橡胶坝蓄水区;浐河城市段梯形生态化护坡断面为梯形断面,主要分布在城市段橡胶坝上游;浐河农防段及支流,规划河堤采用梯形断面,设计洪水位以下采用浆砌石护坡。

浐河拦河坝规划了13座坝,其中已建成正在运行的有1﹟、2﹟、3﹟、4﹟、5﹟、6﹟共6座橡胶坝,7﹟坝为建成水厂滚水坝,13﹟坝为正在建设拦沙坝,其余8﹟、9﹟、10﹟、11﹟、12﹟共5座橡胶坝为待建工程。浐河橡胶坝非汛期充水蓄水,形成水面,汛期排水堤坝,安全泄洪。

(2)灞河水系防洪治理工程规划。灞河河堤设计采用不同的断面型式进行设计,规划堤顶宽度由大堤防渗、抗滑稳定要求、防汛抢修、工程管理等确定,滨河路与堤顶路合二为一。城市上游段的护坡同城市段为梯形断面,宾格石笼护坡植草。仅堤顶宽度与其不同。蓝田县城上下游农防段的河堤断面为梯形断面,分河堤和护岸两种形式。设计洪水位以下降浆砌石护坡,粘土斜墙防渗,洪水位以上及背水坡草皮护坡。

灞河拦河坝规划了橡胶坝人工湖16座,现灞河已成橡胶坝共9座,其中灞桥区5座,蓝田县4座。新建7座橡胶坝。灞河支流未规划橡胶坝。灞河已成溢流坝3座,计划建设11座。灞河支流未规划溢流坝。河道景观水面发挥水环境和生态功能。

2、浐灞水系的水景观规划

(1)浐河水系的水景观规划。以统筹城乡经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林和经济林。并结合城镇发展规划,合理布设景观节点,保留现状水生植物和滩涂植被,充分利用地方树种和宿根花卉、水生植物和野花组合,形成生态湿地。

(2)灞河水系的水景观规划。灞河上游生态景观规划按照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总体布局按“三点一带”的机构进行规划。“三点”:华胥镇的蓝田西北家具工业园、灞桥区纺织产业园、蓝田县城生态湿地公园。“一带”: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兼有风情民俗园、农耕体验园、桃园杏林等休闲旅游功能。

针对上游情况,灞河生态景观建设主要以灞河河堤周边沿线为景观轴,从北至南依此为:灞桥区纺织产业园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蓝田西北家具工业园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蓝田县城生态湿地公园以及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为了营造一种天然的氛围,景观元素多采用草、林、石等自然景观元素,生态林以白皮松、国槐、栾树、杨树、垂柳、红叶李、花石榴等为主,经济林以核桃、樱桃、杏树、葡萄等为主。

生态改造灞河的河流地貌和水面的自然肌理,建设多出自然石坝加宽主河道,形成较大水面;多采用灵活、可移动设施。建设多处自然小石坝,形成梯级水面叠瀑,构造河滩中次河道及湖潭景观水面,堤外将突出灞河历史文化特色,展示自然生态景观和都市田园风光,承载游憩、娱乐、文化、体育功能,提供游人驻足观赏休闲场所,形成灞河亲水动态空间。

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要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遵循“尊重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使灞河生态湿地公园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

3、浐灞水系的生态环境规划

浐河、灞河水系使生态区具有西部地区少有的水资源优势。有水则灵,生态区绿地系统与浐灞河水系的紧密结合,使绿地系统更具活力和灵性,生态内涵得以更加丰富。另一方面,绿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将对浐灞河水系整体水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生态区绿地系统与水系的紧密结合更彰显了“八水润西安”的理念。

(1)加大浐灞水资源整治,建立浐灞水生态区。水资源是城市的命脉,要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对秦岭山区水源地及诸河流水系的生态保护,下大气力进行丘塬、丘陵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平原区、城市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浐灞等河流水系的生态建设和治理力度,建设浐灞河城市段、浐灞交汇区等水面和各大公园人工湖及三环路水带,加快西安水环境生态工程建设。

(2)注重浐灞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区绿地系统中各类绿地植物种类选择、维护管理模式等方面应强调地域特点,突出节水省水要求;引入先进技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循环性。因此,在街道、停车场等区域采取渗透或半渗透地面收集雨水,并将落到屋顶、太阳能收集板、小路、外廊、阳台的雨水输送地下水池,与经过过滤的下水道污水,淋浴和洗漱用水而得到的“中水”(grey water)混合,可灌溉屋顶花园,维护生产性景观植被,同时也利用生态廊道渗入场地,几年后区内所有的水将循环利用,水的输入量将趋近于零。

(3)大手笔运用河岸亲水性湿地创造浸润型的公众空间。在营造浐灞河的沿岸绿色地带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创造浸润型的公共绿地空间,既可以控制水坝水位的高低,使其接近而不淹没河沿,河中的湿地的高度,又可以通过水坝季节性水位的变化,营造一种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的特殊感觉的湿地。

4、浐灞水系的人文环境规划

根据区域发展定位,是水构成了浐灞生态区核心的竞争力,浐灞能够营造的必然是以水为依托,以水作文章,充分挖掘水资源优势的人文环境。而浐灞的水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丰水只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中国西北和北方城市;二是西安的水,浐灞的水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水,充满着各种历史典故,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的水。基于此,浐灞生态区未来的水环境的规划应该是朝“历史的水”、“人文的水”、“情景的水”以及三者构成的“西安的水、中国的水”为发展方向。

(1)营造“历史的水”。所谓“历史的水”就是要恢复、引导上古历史的中国水环境形态和水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看,西安浐灞的水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年代,代表原始人类社会起源之一的半坡母系社会就发源于浐灞区域,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已对秦朝时期的长安八水有过详尽的描述。

而与浐灞历史文化深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社会文化的缺失。且别说诗词歌赋,仅从字词的丢失(不用或者用的频率减少)就可以明显看出。比如浐灞二字,在国产软件找不到,而只能借助于微软输入法。

这种文化及文字的缺失对浐灞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就是除上述地名、河名与水有关的文字的逐渐丢弃,这其中不乏有代表水边多木陆地的“浒”,水中小块陆地的“渚”,积水洼地的“沼”,其他还有涧、渊、泽、泊……这些词的逐渐丢弃,就为我们对于逐水巢在文化和历史的深入上提供了思路,浐灞应该回避现在营造以大为美的现状,通过不同大小,深浅水面,通过不同水与陆地关系的处理,营造出类似于“涧”、“渊”、“沼”、“泊”“浒”、“渚”、“洲”等的水环境,不仅恢复上溯到上古形态的水,而且也将这些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的体现出来。

(2)营造“人文的水”。所谓“人文的水”实际上就是营造上述带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涧”、“渊”、“沼”等水环境的过程中,注重人在环境中的舒适性即宜人的设计尺度。这实际上就是指浐灞在水环境的营造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大尺度的大水面的营造,而是更要注重大与小、点线面的结合。

(3)营造“情景的水”。所谓“情景的水”,则是人文的水的进一步提升,即这种水环境中不仅强调宜人的尺度和人景合一的境界,而且还强调人在环境中活动的感情因素,使之触景生情。换言之,它是环境营造过程中情的因素运用,神的营造,是古代园林文化对情景互动和托物言志理念在现代的运用,旨在营造“踏雪寻梅”“渔舟畅晓”等意境。

总之,浐灞区域未来的特色应从区域水资源优势出发,以水环境为核心,挖掘西安在北方城市生态优势的角色,营造水与西部城市之间形成强烈对比的生态新区。也就是一个充满着对比与冲突的西部第一和谐水城。首先,它是一座“城”,而不仅是一个功能区,是城市中心区延伸的复合功能区,承载着城市副都中心职能。其次,它是一座““涧”、“渊”、“沼”水城和以水为核心的生态新城。再次,它是一座对比与冲突之“城”,充满着现代与传统,内与外交流的对比之城。最后,它是一座和谐之城,所有的对比与冲突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同时达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融合。同时,功能综合化的“城”,意味着功能与产业的和谐,生态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望未来,浐灞生态区一定会沿着“西部第一水城”的路越走越欢快,成功打造一个高度生态化的环境面貌,异常优势的水资源为特色,以现代服务产业集群为核心,以商务、会展、休闲、人居为主导,以高素质人群商务、生活、度假为形态,汇聚高价值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水、绿、城、史”四位一体,在对比和冲突中求得和谐的国际化副都市新城。引领着西安走向世界,使西安从此生态、从此高效、从此休闲、从此时尚、从此都市、从此健康、从此复兴、从此宜居,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 西安浐灞生态区发展总体策划报告.西安市水务局.2011.

[2] 西安市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建设“十一五”规划.西安市水务局.2012.

[3] 杨毅.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新理念与实践应用[J].北京水利,2005(2).

[4] ,郭钢.城市河道整治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6(2).

[5] 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作者简介】

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3

关键词:赣江新区;南昌;区域经济合作;开放型经济

“十三五”时期是南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基本成型期。2016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江西赣江新区,新晋为第18个国家级新区。为顺应国家级赣江新区的设立,引导南昌城市走向沿北纵深推进,南昌将从“跨江发展、沿江拓展”转向“跨江临湖、揽山入城,城市主轴线定位赣江”,边界范围内大南昌城市总用地面积拓展为1500平方公里,赣江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改革和发展的综合区,对南昌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赣江新区是做强南昌的战略支点

南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赣江新区打造成为江西省对接“一带一路”的战略通道,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高地,江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引爆点,以及新一轮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战略平台。1

(一)带动南昌区域经济合作

赣江新区将支持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对南昌建设成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具有非凡的意义。赣江新区的设立会进一步加强南昌与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分工合作,深化与长沙、武汉、合肥等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构建有强力的“中四角”,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对接上海、重庆和昆明等中心城市,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合作,加快发展长江黄金水道和沪昆高铁经济走廊,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京津冀、珠三角、海西城市群合作,全面对接国际国内运输通道,重点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产业转移。

(二)促进南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赣江新区要成为江西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杆和典范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南昌作为对接“一带一路“的优先区域,赣江新区的构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南昌对外经济合作。2015年南昌市实际利用外资27.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其台、东盟和欧盟是南昌的主要贸易、投资伙伴,进出口也主要来自东盟、欧盟以及美国。

在《南昌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中,赣江新区被列为重点试点试验区域,在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和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南昌在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降成本、优环境、稳增长,促进“南昌光谷”“南昌慧谷”产业发展,促进低碳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促进贸易投资和跨境融资便利化,设立小微“两创”示范基金,建设基金集聚区,推广“重资本运营、轻资产招商”模式,探索区域战略合作新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新举措,探索国际产业合作新模式,推进通关便利化,探索创新特殊监管区域监管政策,探索新型贸易方式支持机制,建设进境肉类指定口岸,拓宽“走出去”渠道,搭建国际合作服务平台,深化“一带一路”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国资国企国际投资合作监管体系,大力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和外向型产业集群,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扩大开放领域,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培育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新优势,促进内陆地区更高水平开放,优化提升昌北机场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深化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2

在江西省政府正式印发的《关于深入贯彻开放发展新理念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意见》中提及,启动建设赣江新区,积极争取在南昌设立江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江西最大的综合性改革开放平台;积极筹办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打造展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国际性开放合作平台。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投资贸易“根据地”,营造开放新环境。依托我国驻外机构、赣籍中资企业、海外江西同乡会,重点设立美国、德国、新西兰、新加坡、埃塞俄比亚等5个省级驻外经贸代表处,在香港、韩国、北京、上海、广州、厦门设立省商务厅驻外经济联络处或招商中心,培育20个境外示范商会,支持建设20个境外企业示范办事处;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东盟、中东、中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建设10个江西商品展示中心及海外物流仓库;打造20个国际友城合作的典范和样板,办好“中国江西国际友城合作周”活动和“海外华侨华人赣鄱投资创业洽谈会”;在欧美国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开展“海外人才江西行”和“海智惠赣鄱”等活动;争取在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俄罗斯、赞比亚、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干达、赤道几内亚以及多哥等国家建设10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让南昌开放发展的动力更足、活力更旺、合力更强。

二、赣江新区引领南昌城市走向“鄱阳湖时代”

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和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使南昌城市延展到鄱阳湖区域,将为南昌城镇化拓展巨大空间。“十三五”期间,南昌将力争市域主题功能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协同有力,着力打造各大新城,创建多核南昌。

(一)拓展南昌发展新空间

“十三五”时期,南昌城市对外将集中建设区域的边界,北至桑海开发区与永修县边界,南至G60沪昆高速公路,东至塘南,西至石埠,通过实施“揽山入城”计划,规划建设新西外环线和市区至湾里的轻轨线将梅岭纳入城市怀抱。在纵达鄱阳湖及梅岭等大尺度生态区域之间采取田园城市形态,并配以昌景黄高铁、环鄱阳湖旅游公路、昌万公路、昌九抚大道(新东外环线)等东部路网,使南昌城市延展到鄱阳湖区域。根据国家定位,赣江新区是未来产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区域,有利于加快昌九一体化、南昌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赣江新区将依托南昌省会城市和九江沿江优势,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对内,南昌加快旧城复兴,对省行政中心和洪都原址进行现代商业功能开发。将北起阳明路,南至洪城路,西起赣江、抚河,东至八一大道范围划定为历史城区,规划建设万寿宫、绳金塔、佑民寺、进贤仓等历史文化街区。

此外,对赣江岸线及城市湖岸进行再梳理开发,保持足够和足以体现水城风貌的公共亲水空间。其中,通过步行街区将滕王阁、四湖、八一广场连接,恢复南昌人生活在赣江、娱乐在赣江的往昔景象;对红谷滩CBD局部沿江路的线位进行调整,扩大滨江公园的面积,同时开发利用约2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

(二)提升南昌交通体系

南昌综合枢纽建设将结合赣江新区规划。依托赣江新区设立带来的红利,南昌将构建星字型高速铁路网络格局。一横为杭长客专;一纵为京九客专;一斜为昌景黄客专。其中,京九客专从西侧绕过梅岭与沪昆客专并站于南昌西站,成为南昌市高速铁路的对外交通出入口。此外,新建昌北机场城际铁路枢纽站,提升改造南昌站,成为南昌另一处城际铁路枢纽站。“十三五”重点建设(在建)南绕城高速公路;实施“揽山入城”计划,将九龙湖延伸至梅岭脚下;将南昌西绕城高速公路外移至梅岭东侧,北接昌九高速公路,南与沪昆高速公路对接;推进长江中游江西段6米深水航道建设,加快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建设。促进九江港与南昌港分工合作,加强九江港与上海洋山港等国内重要港口的接驳运输与合作,打通连接“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完成南昌昌北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启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加密南昌至乌鲁木齐、西安、厦门等国内干线航班,开辟南昌通达东南亚、欧美国际航线。

对内,南昌将构建市域内快速交通系统。建设洪都大道――洪城路高架路,全面打通城区断头路。完善跨赣江通道布局,加速推进在建过江通道建设,争取启动建设二七跨江桥隧及九龙湖的跨江桥隧项目,搭建14座跨江工程。

此外,南昌将建设包括现代有轨电车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中运量公交。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公交出行比重、轨道交通占公交客运量比重均达到60%以上。全力保障落实“线网5条,站点128座,总长度约168公里”的轨道交通规划,争取每年新建一条、竣工一条。届时,南昌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将大大提升,极大地缓解南昌市交通出行能力。

三、赣江新区促进南昌城市规模、体量、产业扩大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与长沙、武汉、合肥相对比,南昌无论在GDP还是在人口和面积对落后于其他三个省会城市。如表1所示,2015年南昌的GDP总量大幅度落后于武汉,不到长沙的一半。赣江新区的设立将打开了南昌城镇化的巨大空间,465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南昌区域,按照国家定位,它就是未来产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就是未来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按照“十二五”期间四个城市GDP增长态势,预期在“十三五”期间,在2016年整合“大昌北”区域管理体制,实施“揽山入城”计划,拖动九龙湖持续开发,以海昏侯墓重大考古发现和万达文化旅游城开业为契机,全面推进国内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在2017年争取实施新一轮区划调整,南昌市城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超过60%,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预期年均增长9%-10%,到2020年将突破7000亿元,预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左右和11%左右,到2020年城镇居民收入将突破5万元、农民收入将达到2.3万元。届时,贫困发生率将降低至0.5%。南昌将实现“两提前一成型”,即提前实现2020年较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提前并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核心增长极基本成型。

数据来源:各城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赣江新区加速南昌创新驱动

赣江新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应该成为江西省的“四区一极”,即:全省创新的引领区、开放的先行区、改革的试验区、合作的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赣江新区的发展是不走传统的拼资源、拼消耗的落后的发展方式,而是依靠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力,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创新引领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赣江新区及周边集聚了全省大部分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是全省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新区将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尽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培育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赣江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新区要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方面走在前面,要在推进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200强企业、集聚高端产业、引进高端人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走在前面,成为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杆和典范。赣江新区将提升南昌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率先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与山脉水系相融合的滨湖临江宜居宜业新城。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制造业向信息化、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引领和带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综上所述,赣江新区的建设将促进南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创新、转

型升级,推进南昌发展集约高效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

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6】96号。

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4

一、cbd的建设现状及现实意义

(一)cbd的概念和内涵

cbd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英文缩写,中文译为中央商务区,最早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伯吉斯(bugess)于1923年在他着名的同心圆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中提出。他认为,城市由同心圆方式由内至外扩展,其空间结构可分为五个圈层,圈层结构的中心为城市地理及功能核心区域,这一核心区域被称为cbd。现代社会中的cbd可概述为:集中大量金融、商贸、文化、服务机构以及大量商务写字楼、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便捷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便于商务活动的场所。其中,公司总部、金融中心和专业化生产服务构成了当今中央商务区的三大职能机构,并体现了现代中央商务区的最基本特征和内涵。美国的曼哈顿、法国的拉德芳斯、日本的新宿等,都是公认的世界级cbd。

(二)武汉cbd的建设由来和现状

1995年,我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外迁王家墩机场。1999年2月,国务院国函[1999]11号文件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确定:外迁王家墩机场。在机场原址重点设置博览、金融、贸易、商业服务机构。XX年4月,市直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小组形成了《关于在王家墩建设武汉商务区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在王家墩机场原址建设cbd,同年10月,市长办公会原则通过这一方案。从国际通用的建设cbd必须具备的两个主要条件看:一是所在城市是区域中的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二是区域内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上海1990年启动陆家嘴cbd建设时,人均gdp只有720美元,北京1993年启动cbd建设时,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而我市去年人均gdp达到3245美元。武汉建设cbd时机和条件完全成熟。

王家墩商务区跨江汉、桥口两区,东起青年路,西至汉西路,南至建设大道,北抵发展大道,总用地面积7.41平方公里,其中机场用地面积3.69平方公里。为解决财政之难,我市采取市场化运作办法,借社会财力,实现机场迁建。XX年2月,市政府正式批准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机场迁建公司等5家联合设立“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建设王家墩地区,主要负责机场4000亩土地的核心区开发。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和开发的主体,坚持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高度统一,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效率”的要求,在商务区的各项规划设计和经营策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新机场XX年8月动建,去年完成了新机场的竣工验收。截止目前,商务区公司已为机场搬迁、商务区项目投入了26亿元人民币,全面履行了与市政府签订的土地合同义务,完成了武汉cbd的战略策划和财务策划。同时,还完成了武汉cbd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并最终由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完成总体规划方案;代政府承建的启动区两条道路工程已经开工;4000亩土地的接收准备、过渡性工程的安排和启动项目的前期策划等工作在商务区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拆迁难度较大,且新建违章建筑得不到遏止,指挥部协调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对于影响cbd未来的商务发展问题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缺乏明确的扶持性政策。

(三)加快建设武汉cbd的现实意义

我市作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cbd,对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cbd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举措。“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是本市“xx”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武汉cbd的建设正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举措。资料表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60%以上,美国芝加哥城市基础条件、资源特色与我市相似,XX年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6%。去年,北京、上海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1.4:30.9:67.7,0.9:48.9:50.2,我市为4.9:45.5:49.6。与先进地区比,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有较大空间和潜力。据麦肯锡公司预测,王家墩商务区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全市现代服务业的档次和规模,对我市gdp的拉动作用将保持在8—10%的水平,将提供30万人的就业岗位,每年为政府创造300—500亿元的税收。

建设cbd是打造武汉城市圈,发挥武汉在中部崛起中战略支点作用的现实选择。从去年各种统计数据看,武汉生产总值达22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86.6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18亿元,进出口总额61.8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7.4亿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138.82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084.95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170.88亿元,均排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的第一位。怎么发挥武汉的优势,使之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为周边提供钢铁、汽车、光电子等先进制造业产品的同时,有吸引力的更是现代服务业,是获得当地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信息等服务。打造武汉cbd,就是为中部地区提供这些良好的服务,增强武汉的辐射功能,真正使之发挥出武汉应有的作用。

建设cbd是提高城市竞争力,构筑国际性城市的客观要求。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近年来,国内有40多个城市规划建设cbd,10多个城市已经启动建设工作。而在全国范围内,项目、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是一个定量,武汉不建cbd,这些资源就会被其他城市争夺去,武汉在城市的发展中就会丧失应有的机遇,就会失去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看,cbd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信息、迅速的通讯、高质的办公设施和良好的金融和商务运营环境,能大大节约公司、企业的管理和交易成本,能够吸引跨国银行、跨国公司总部与区域分部落户。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和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货物集散地,目前还存在商务活动不太集中的问题,从长远看,将阻碍全市经济的发展。美国纽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之所以称得上国际性大都市,是因为它们有曼哈顿、拉德芳斯、新宿,这些地区吸引了大量着名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入驻,给城市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中央商务区,对我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上海、南京、杭州等地cbd运作比较分析

国外许多城市的cbd建设起步早,规划科学,效果显着。我国在90年代初开始提出建设cbd,北京是最早提出建设cbd设想的城市。除北京朝阳、上海陆家嘴等地已经大规模建设cbd之外,目前正在建设或已提出建设cbd的城市还有天津、重庆、沈阳、西安、广州、深圳、宁波、郑州等城市。

(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cbd建设的基本情况

上海cbd由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与外滩商业区构成。陆家嘴是上海cbd的核心区,规划面积28km2。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业、房地产、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并以金融服务为其核心内容。cbd享有中央及上海市政府给予的各项特殊的金融、贸易政策。目前落户陆家嘴的中外金融机构达120家,外商独资金融机构59家。此外,聚集在陆家嘴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已经达28个,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34个,中外投资公司80多家,投资性机构600多家。陆家嘴cbd已形成国际银行楼群组团、中外贸易机构要素市场组团、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大厦组团、休憩旅

游景点组团和顶级江景住宅组团五大形态和功能组团,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国际性cbd。

南京cbd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的中心部位,是规划中新城都市生活的中心,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0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成集商务、商业、文化、休闲和服务于一体,独具特色的现代商务办公社区。目前,区内基础设施、绿化体系和重大项目等初具规模,众多实力雄厚、具有战略眼光的城市运营商云集河西,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积极引导与合理规划下,河西cbd已经初步确立了其作为南京城市未来商务中心的整体形象。

杭州钱江新城cbd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建设目标是“杭州cbd,天堂新地标,现代服务业主平台”,其规划定位为杭州市市级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憩区。以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娱乐、商业功能为主,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为辅,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二)上海、南京、杭州等地cbd建设的特点与经验

1、坚持高起点规划。上海市政府从cbd开发初期,就明确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咨询要向国际招标。中、英、法、日、意五国的知名规划专家参与了角逐,上海市在规划国际咨询的基础上,组织中外专家,进一步比选优化,形成了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规划方案,整个过程持续了3年的时间。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规划按照国际化、高标准的要求设计,昭示着浦东要建设的不仅是国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更瞄准着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南京河西新城cbd建设力求建成全国一流、与国际接轨的cbd。区域内设施齐全、功能齐备。杭州市广泛征求国内外规划专家和杭州市民的意见,新城规划强调钱塘江时代的开放、大气、豪迈和临江性特点,建筑密度和高度控制等与钱塘江相呼应,建筑的标识性充分体现杭州的城市个性、区位资源优势和城市支柱产业。鼓励引导具有中央商务区功能的新建超高层项目集中在新城建设,老城区严格予以控制。上海等地的实践证明:科学规划是商务区成功建设和健康发展的保证,规划设计必须体现科学性、超前性、综合性,规划的制定和采纳应体现权威性、群众性和透明性。

2、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南京、杭州等地cbd建设,不仅在传统基础设施的容量和布局规划上充分考虑是否能满足未来商务区的规模需求,而且对宽带、网络等新型通讯设施也有充分考虑,更重要的是,注重建立高效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而保证商务区的顺畅运转。上海自建设cbd以来,浦东新区累计投资14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造了10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800米长的滨江大道,建成了综合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南京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了cbd基础设施和绿化体系建设。商务区内宽阔的道路为车辆的快速通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城市地铁从商务区穿过,构成了立体交叉的交通体系。钱江新城高质量的地下管网系统和高科技的数字技术在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两年内完成了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3、采取政府主导开发模式。上海、南京等地,包括北京的cbd建设,均是采用政府部门直接操作,以土地换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运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进行项目开发的模式。这一模式有着独特的管理优势。这些地方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cbd建设,举全市之力打造一流的商务区。南京市委每年在河西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题研究河西新城及cbd建设问题。杭州钱江新城建设管委会受市政府委托,行使新城开发、建设和管理职能。新城管委会依法承担“自行借贷、自行建设、自行出让(即土地收益返回新城管委会,建设资金自行平衡)、自行还贷的职能”。在cbd建设中,上海等地政府部门要么给资金,要么给政策,并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良好的服务,发挥了关键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4、给予政策支持。为促进上海浦东金融先行,不仅上海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央也给予了浦东一系列功能性政策支持,包括:1990年中央给予浦东新区10项优惠政策,提出“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先批准开办财务公司,再根据开发浦东实际需要,允许若干家外国银行设立分行。”1995年,国务院国函(1995)61号文,要求外资银行新设分支机构必须设于浦东;允许在浦东试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允许在浦东新区设立若干家外资或中外合资保险机构等等。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浦东金融业的发展。南京对在XX年前入住河西cbd的企业,其所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留作区级、地级财政收入,在XX年前,区给予100%的财政扶持;自2018年起,3年内区给予60%—100%的财政支持;3年后给予30%—50%的财政支持。去年6月,南京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南京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纲要>的若干意见》中,又明确提出了加快河西cbd金融业发展的多项扶持措施。比如,从去年下半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cbd金融业发展,时间定为3年;对入驻的金融业企业给予资金补助等。杭州市也出台了《关于加快钱江新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XX】20号),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建设钱江新城。这些地方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成功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吸引了大批外商来投资创业,形成了开发建设cbd的热潮。

三、对打造武汉cbd的建议

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努力把王家墩商务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中央商务区”的奋斗目标,我们认为必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顺应国内外城市发展趋势,抓住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调动各方力量,坚持“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市场导向,重点突破,机制创新”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运作模式,汇聚国内外智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初步将武汉cbd打造成以金融、保险、贸易、信息、咨询等为主导产业,“立足华中、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中国中部地区具有最活跃的商机、最便捷的交通、最高的土地价值和最集中的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城市中心。

(一)站在历史的高度,准确确立发展定位。纵观国内外知名cbd,从定位上看,cbd是一个城市商务活动的中枢,是该城市经济极具活力的地方;从功能上看,cbd具有全方位高档次的服务机构,能够进行高效率的经营活动;从布局上看,cbd是城市空间形象的象征,往往是环境优美、交通方便、通信发达、设施齐全的高度现代化地区。武汉是华中地区中心城市,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武汉现拥有金融、证券机构2180多家,金融、保险、证券业务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正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金融中心。历史上武汉金融业发展就有较好基础。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头20年,武汉已拥有外国银行20家,本国银行约30家。除金融机构多、资金流量大外,武汉还曾是内地数省金融管理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武汉金融业务量仅次于上海,成为内地最大的金融总汇。去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19个省级城市中居第10位,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管辖江西、湖南、湖北三省,交行、招行、光大银行及一些全国大型证券、保险公司在汉设立了跨省管理总部。法国兴业银行在汉设立了分行,汇丰银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巴黎保险集团等10多家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在武汉设立了办事处。武汉在发展金融保险、区域性公司总部经济及信息咨询业等方面,较一般性省会城市有较大的优势和更好的基础性条件。武汉cbd地处武汉三镇交通咽喉位置,毗邻武汉传统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商业氛围浓厚,交通可达性极佳。武汉cbd将与武汉中国光谷和武汉现代制造业中心共同构建未来武汉经济“金三角”,最大程度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按照国内外cbd的内涵与特征,结合实际,武汉cbd要立足华中,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确立的主导产业是:金融、保险、贸易、信息、咨询。以培育华中地区金融中心为龙头,以吸引跨国公司和地区总部为重点,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同时,以优越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方便舒适的配套设施,把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武汉重要的金融功能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

武汉cbd具备的功能应该:一是管理功

能。通过聚集一批国内外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发挥企业战略策略和生产经营决策的中枢作用,投资、经营和生产组织的各项指令,实现对辐射区域范围的经济运行控制,使商务中心区成为区域经济循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二是集散功能。通过吸引国内的金融保险机构和各类企业服务机构,建立便捷的资本市场,加速信息的中转和使用,汇集众多国际国内高素质人才,使cbd成为集散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要地区。三是服务功能。通过完善各类市场服务体系,培育市场经营主线,提供信息、法律、会计、培训、会展和物流等服务,降低企业市场运营成本,在商务中心区内构筑高度发达的服务体系。四是交往功能。通过建设会展中心等国际交往设施,举办大型国内外展览,吸引国内外商会参展,使商务中心区成为不同国家、民族、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二)高度重视规划,并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科学规划是商务中心区成功建设和健康发展的保证。上述考察的先进地区的经验说明,建设cbd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其大规模投资,决定了中央商务区建设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过去我市南湖机场开发的教训是深刻的。现在cbd建设一定要引以为鉴,要面向国内外招投标,搞好各层面规划,选择符合武汉实际的世界一流cbd模式。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武汉cbd规划,应按主导产业定位,在中心区规划出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中心等,并按总体规划,搞好项目设计,在每个中心区域建多少栋楼、建什么样的楼,地下空间如何利用等,都应该设计得清清楚楚,并形成区域整体连动效应,防止过去那种封闭式街道开发模式。cbd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以地方法规条例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如果急功近利,什么赚钱就盖什么,变着法子绕开规划,就会使规划控制成为一纸空文。因此,还要建立跨部门的规划执行及考核问责制度。为了保证已经论证和通过的规划设计,不仅要建立一套权威的审批、监督程序和严格的执行机制,还要建立首长问责制,对不经法定程序擅自更改规划、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单位和领导追究法律责任。

(三)培育特色,形成聚集效应。武汉cbd建设,在完善公共设施和美化环境的前提下,一定要培育自己的特色。首先是搞好产业特色的培育。要严格按照产业定位,选择项目要立足于新兴的第三产业,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积极鼓励设立国内外大企业区域总部、银行、研发中心、采购与分销中心、各种事务所、国内外商务代表处等。二是搞好区域分工和建筑设计特色的培育。区域分工一旦形成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选择要严格,不能随意更改,保持区域分工的整体性。cbd作为城市风貌的眼睛、窗口,区域整体和每栋建筑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将城市文脉的承传与现代风格有机结合起来,艺术性与实用性、功能性与智能性相统一。三是搞好文化特色的培育。在武汉cbd建设中,应该突出山水等优势,通过区域规划,公共环境建设等,把物质与精神、建筑与文化、经济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不仅是简单的物质现象,简单的人工建筑物的堆积。高楼大厦背后更重要的是人与文化,或者说独特的人文精神是cbd的灵魂,是涵盖在其中的无形资产。要力争使武汉cbd具有浓郁的商务氛围与深厚的文化氛围两者交相辉映,努力成为一流国际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