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婴幼儿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婴幼儿故事

婴幼儿故事范文1

根据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可知,3岁到6岁之间的阶段对幼儿来说是能够快速学习并掌握词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幼儿的大脑器官、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可以通过模仿说出其他语言。以心理功能来说,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因此可以实现词汇的积累和理解,并且在说话的过程中使语言能力得到提升。知识与意义是紧密相联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主题,不管是文法或者发音,都需要和幼儿的兴趣与幼儿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幼儿对语言的记忆。根据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使用故事教学的方式是最合适的。

第一,幼儿英语故事是非常适合用来进行语言教学的。幼儿在上学之前的阶段,特别适合发展口语,这个阶段中的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有着很强的敏感性。英语故事中生动的情节可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就语言方面来说,幼儿英语故事可以说是比较完整的一种素材,有着特定的语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语言样本。由于幼儿英语故事是意义丰富的、语境完整的语言素材,所以将其运用到幼儿英语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语境对幼儿学习英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幼儿想要学习一个句子甚至一个单词都是十分困难的,更不用说理解句子的意思了。即使幼儿勉强记住了单词和句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语境的引导,他们也无法对句子进行应用。通过故事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幼儿对语言的意思和使用环境有一个理解,知道在什么环境下使用什么句子,并且幼儿通过听故事还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发音,学会用合适的单词和句子来表达自己,对事物进行描述,进而可以把学到的语言都串连起来。

第二,幼儿英语故事可以促进幼儿积累语言。在幼儿英语教育阶段,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运用语言,慢慢能够听懂别人说的话、记住别人说的话,能够想到合适的词和句子来与人进行交流并且说得流利。所以,英语老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熏陶,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幼儿英语故事不仅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还能够让学生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例如学生通过复述故事可以掌握句型和用词等。不仅如此,英语故事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幼儿今后的英语学习准备了条件。

2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时期是自我概念逐渐明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可以对他人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理解,幼儿对各种关系的认知能力也在日益发展,并且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在快速提高。同时,幼儿时期也为其将来的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长大后所具有的那些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幼儿英语故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意识,促进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和谐,提高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幼儿英语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中,国王和皇后是美德的化身,仙子意味着同情,后母和不漂亮的姐妹往往具有嫉妒心理,女巫代表着反派力量,动物可以表达心声。对此,幼儿往往会通过这些形象背后的象征性来表达情感,其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是通过这些形象来获得的。

幼儿英语故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角色就是亲子关系,例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主要肯定了分离在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它是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只有战胜了这些困难,才能不断发展自己走向成熟。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表达的主要是母爱,在这则故事中,母爱是非常伟大的,是无所不在的。

心理学充分肯定了语言的重要性,认为幼儿只有获得语言才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断地向社会化迈进。用故事来教授幼儿英语的过程中,其情节的再现、对话的表演都能够为幼儿和同龄人之间的活动提供条件,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可以说其他语言的幼儿在心理上也比较成熟。

故事的作用不只是局限在这些方面。故事还可以还幼儿的心灵自由,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有一个认识,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等。

3 幼儿的审美发展

Sara Cone Bryant在他的书How to Tell Stories to Children中说到:“故事是艺术作品。对幼儿来讲,它最大的价值是有着对美的永恒的吸引力一一观念更新的吸引力,渴望成长的吸引力,重塑灵魂的吸引力……”

幼儿英语故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美感,让他们在阅读故事中体会到故事多带来的美的享受。在这些英语故事中,风格是由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决定的,内容情节不同,风格就不同,在这些不同风格的故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美。一部分英语故事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例如《爱丽丝漫游仙境》,这个故事与孩童天真烂漫的想象和渴望得到知识的特点是相吻合的,蕴含着一种荒诞美;一部分英语故事在使用词语和句子时不断重复,能够加深幼儿对语言的记忆,例如《小熊看到了什么》,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句子多次出现而且十分有节奏感;一部分英语故事设计新奇,版面优美,把故事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都通过视觉效果表达出来,当孩子翻开故事时,会有一种视觉的冲击,吸引他们继续读故事。幼儿在讲述这样的故事时,不仅有动态美感,还有音乐,提高了幼儿感受艺术的能力,激发其参加到艺术活动中来,有利于提高其审美能力。

婴幼儿故事范文2

对于婴幼儿孤独症,许多人或许不以为然,会肤浅地认为:不就是孩子没人管,感到孤独、抑郁吗?持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和懂得什么是“婴幼儿孤独症”以及此症对孩子未来和家庭幸福的危害。

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般认为,婴幼儿孤独症是一种起病年龄在3岁以前,具有社会交流、言语及行为反应异常(怪异)等基本特征的行为综合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①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异常:此类儿童不仅对亲友没有亲近感,且不需要相互的安慰,不会分享共同的乐趣,还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②言语及认知异常:一般表现为2岁以后不讲话,只是偶尔冒出若干单词或一句话,平日疏于交流,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③行为或动作异常:没有正常的依恋父母的举动,对父母及周围的环境不感兴趣,但会依恋某个物件,或不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看到某个东西会非常固执地要到手;动作刻板且局限在某一个动作或物体上,如固定反复地拍打某个东西,或咬硬物等。

世界上第1例婴幼儿孤独症发现于1938年。近10多年来,欧美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大致为2/10000―13/10000。我国目前一些地方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生率为2/10000~3/10000,男、女患者的比例约为3:1,且据一些学者的推算,我国目前约有30~50万名孤独症患儿。

婴幼儿孤独症是一种可以发生在任何阶层家庭中的病症,患儿大多智力滞后。由于迄今为止还未能阐明该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而,对它的诊断一般都是依据前述症状及一些相关的精神、体征和行为表现来进行。对它的预防和治疗也还没有明确的措施和有效的药物,但国内外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采取早发现、早训练的途径来矫治,一般都能取得一定效果,从而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婴幼儿故事范文3

    二、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按照“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果断处置。

    三、事故发生时,当事人要立即向幼儿园安全工作负责人及幼儿园行政领导报告。

    四、幼儿园安全工作负责人及幼儿园行政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局安办,同时通知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

    五、幼儿园领导接报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保护好事故现场,协调组织应急救护工作。

    六、发生火灾、危险物品、交通事故、工程建设、特种设备、大型集会活动、外来暴力侵害、食物中毒以及自然灾害等安全事故时,迅速疏散人员和贵重物资、有爆炸和有毒气泄漏的场所应及时疏散周边人员,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防止因盲目施救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

婴幼儿故事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故事教学法;语文教育;应用

G613.2

语文是一门语言、一门艺术,要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培养幼儿的语文素养可以从积累语言、感悟语感、学习语言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识字能力等等方面来着手,但是就幼儿语文学习的第一步而言,非故事莫属。故事可以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可以极大地抓住孩子的眼球,因此幼儿喜欢讲故事,听故事,表演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一、幼儿故事教学法在幼师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故事通常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较为丰富的语言,因此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故事教学的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讲故事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本身,而是要引导幼儿,在故事讲完之后,教师提出与之对应的问题,要求幼儿可以使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实际上故事教学法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还适用于课后生活教育。例如,《小小故事会》这种幼儿丛书,就是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教学内容才编制出如《达芬奇学画》、《三顾茅庐》等非常精彩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需求来适当的引用《小问号大知识》中的问题,例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太阳早晨为什么从东方升起”等等,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科普一些常识和知识,久而久之,幼儿会在教师长时间讲故事的熏陶下,自己编故事,从而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幼儿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孩子们很容易因有意义的活动场景而激发出自己的情意冲动,调动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5・12”汶川大地震,把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张贴、剪辑和整理,《芭蕾梦》、《我要读书》、《灾区男孩》等图片可以将灾区小朋友珍惜生命,不畏惧艰难险阻以及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通过各种手法诸如图片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等来创建情景交融的意境,幼儿们的心灵会被这一个个感人画面和动人故事震撼到。小朋友们对于灾区小朋友所承受到的苦难,似乎可以“感同身受”,激发他们的关爱和同情,并将其付诸行动,教师可以引导小朋友将自己平时零花钱捐献给灾区小朋友。

3.有助于丰富幼儿想象力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幼儿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样幼儿的创造思维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定的“缺点”,如较弱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也正因如此,幼儿的创造愿望来的快去的快,往往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创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幻想是幼儿最擅长的事情,创造性幻想是幼儿创造思维产生的主要原因,当然,幼儿的兴趣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也比较大。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会因为遗传、教育、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如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美工创造是他的兴趣;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能力比较强,如果可以尽早的发现幼儿的这些创造才能,并加以培养,是非常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二、幼儿故事教学法在幼师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1.教师要充分重视其所选的故事书

教师在故事书的选择上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其所选择的故事书首先要保证“孩子喜欢看”,这样才能够激发孩子爱读故事书的兴趣。教师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阅读选择权利,为孩子营造相对自由轻松的阅读环境,并且充分发挥不同绘本带给孩子的不同作用。诸如《无不知道我是谁》、《大脚丫跳芭蕾》、《嚓嘭》等绘本可以提高孩子自我认识的能力;《石头汤》、《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等绘本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接纳别人;《鼹鼠与小鸟》、《小北极熊系列》等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环境,做到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从自身做起;《我永远爱你》等绘本可以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用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孩子,就阅读方法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教师要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善于发现在语文学习中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并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孩子将思考生活、观察生活与读书有机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

2.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

幼儿这一年龄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随处可见,引导孩子对日常生活认真的观察,丰富孩子的情感,为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增强孩子口头表达的能力,可以适当的创造机会,例如唐诗宋词的背诵等,孩子的语言学习可以通过大量的背诵而得到帮助,毕竟量变的积累才能够实现质变的飞跃。但是真正的P键是读的精,善思考,引导孩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内在联系,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变相的提高了孩子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科学的、反复的锻炼,即达到一定量的听、说、读、写,并且要有质量要求,如果没有质量要求,那么再多的听、说、读、写也无法正确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孩子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做到有步骤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进行,所以要在适度得法、适时、适量的基础之上加强锻炼。在加强方法指导的同时做到持之以恒。

三、结语:

在幼师语文教育当中,幼儿故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孩子语文学习观的树立,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对其应用要点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殷汉.幼师语文教育中的幼儿故事教学法[J].新课程・下旬,2015,(5):76-76,77.

[2]王丽.幼师语文教育中的幼儿故事教学法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160-160.

[3]吴晓宇.幼师语文教育中的幼儿故事教学法[J].学周刊B版,2013,(4):206.

婴幼儿故事范文5

【关键词】幼儿 英语童话故事 能力发展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政策文件的颁布,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空前关注和重视。纲要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那么怎样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学前教育阶段发展幼儿的能力成为探究的热点。 “探究型学习”“浸入式教学”等新概念成为热门主题,也成为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又一着陆点。在当前世界一体化特征的时代背景下,英语语言教育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一种教育趋势,各地纷纷开办双语幼儿园和英语兴趣班。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天赋论认为“儿童天生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学习语言的能力在生命的第一年就表现出来,两岁的儿童就能通过言语开始和周围的人交际。”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学习英语的潜力很大,教师只要掌握一把得心应手的“金钥匙”,便能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下大力提高幼儿的能力。

一、童话故事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宝贵财富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童话运用夸张、想象升华生活,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接受能力,得到幼儿的热爱。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童话故事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笔重要财富。当人们对这个世界尚一无所知时,童话故事就在人们心中埋下了正义的种子。许多被我们奉为天经地义的道理,其实不全是来自父母师长的言传身教,而是来自于我们从小就热爱的看似荒诞的童话故事。在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教学能够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能有效发展幼儿语言、逻辑和人际的智能。

二、英语童话故事学习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价值作用

学前教育中将英语教学视为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全语言”的教学基本原则。幼儿英语教学以浸入式教学为主,幼儿的生活、饮食、起居中都要浸入式的贯穿英语,让幼儿形成英语直接思维和提高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以“wash my hands,(洗手)wash my face,(洗脸)”的歌曲开始准备吃午餐。“Would you like some fruit /rice/noodles? I like watermelon /apple /peach /rice /noodles …”以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吃水果和用餐前练习对话。浸入式英语教学利用生活中点点滴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提升幼儿英语口语能力。

在浸入式英语教学中,小班英语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听、说、玩、唱等为幼儿创设有趣的英语学习和生活氛围,让幼儿初步掌握英语语言的正确发音,初步感受文字符号,培养听、说兴趣。幼儿通过早慧班和小班日常生活的熏陶及单词的积累和日常歌曲、童谣、游戏中句子语感的锻炼,使得幼儿可以接受以句子为主的英语童话故事教学。英语童话故事的学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因此更要注重在英语童话故事学习中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一)启迪幼儿思想,培养和提高幼儿情商

情商又称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教育进行培养的结果,是潜移默化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人才成功的基础条件之一。童话故事是一种远距离对生活审视表现的结果,是对生活的再现和提升。它有培养孩子情商的作用,其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使它对生活折射式的反映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所以童话具有高层次的启智作用。童话故事特殊的艺术手段,最接近儿童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它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知识的传授最易于儿童接受。某班幼儿在学习英语童话故事The tadpoles look for their mommy(小蝌蚪找妈妈)后,有位幼儿母亲很高兴的反映,宝宝在临睡前抱着妈妈说“Mummy, Mummy,I love you!”,这正是小蝌蚪对青蛙妈妈说的台词,这位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潜力无限的孩子从学习童话故事中折射出生活的真实,用一个“小蝌蚪”的心态表达对妈妈的热爱。

婴幼儿故事范文6

【关键词】先天性髋脱位 固定架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058-01

婴幼儿向天性髋关节脱位保守治疗多采用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复位时需全麻下手法复位,受条件、地点的限制。鉴上,我科自1995年11月以来,设计一种“万向式儿童髋关节复位固定架”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特点:不用麻醉髋关节在静动结合下自动复位:一架多用,具有蛙式位、贝式位两种固定功能。本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2例、112髋,疗效满意。

1 器械结构

万向式髋关节复位固定架由两组腿板,一个连接支杆,两个球形关节组成。

1.1 腿板:由大小腿板组成,形状为圆槽行,两腿板之间有合页铰链。

1.2 球行关节:由端杆、球杆、球头、球壳、螺帽、球座组成。

1.3 连接杆:长24cm、宽2.0cm、厚0.4cm。

2 器械原理及功能特点

2.1 球形关节调节肢置在三围空间活动,横面上活动360度,额、矢状面上活动正负180度。

2.2 螺帽利用摩擦力固定球形关节,测试该力达8公斤以上,超过3岁儿童旋转力。

2.3杆可拉长、缩短。蛙式位固定时具有向外牵引髋关节作用。

2.4一架具有蛙式位、贝式位两种位置固定功能。

3 固定方法

3.1 蛙式位固定 复位前先行患肢皮牵引使脱位的股骨头降至“Y”字软骨水平。病人仰卧位,大、小腿板放在两侧下肢后侧,合页部对准窝,皮带将下肢固定在腿板上。肢体与腿板之间有衬垫相隔。两腿同时屈膝,屈髋90°,髋关节外展80°,外旋90°固定。对肌肉紧张不能一次达到此位置者可逐渐间断调节,然后球杆与连接杆相接,并将连接再拉长1-2cm用螺丝固定。最后拧紧球形关节螺帽固定球形关节。

3.2 对Ⅰ度脱位或Ⅱ度脱位肌肉松弛者,固定后就可得到复位。对Ⅱ度脱位肌肉较紧张者,上架后髋关节脱位可由全脱位变成半脱位,让病人坐起,爬行,活动髋关节,适应调节髋关节外展、外旋角度1-2周内即可复位。根据病人年龄大小蛙式位固定时间4.5至6个月。

3.3贝式位固定 将双膝关节由屈曲90度变成10-15度,两侧球形关节螺帽拧开,连接杆由上向下翻转,使球形关节逆时针180度即可变成贝式位,拧紧螺帽,固定3个月。

4 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

4.1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112髋,女48例,男24例、男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37个月,其中16-31个月66例:Ⅰ度16例、28髋:Ⅱ度54例81髋:Ⅲ度2例3髋。

4.2 治疗结果 72例、112髋全部复位。除1例1髋大龄患者遗留轻度髋关节半脱位外,全部达到邸建德等疗效标准优良水平。随访3-18个月无一例出现股骨头缺坏死脱位。

5 讨论

5.1 设计原理及适应症

5.1.1 设计原理 根据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周围肌肉有不同程度挛缩,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这一病理特点,该架调节装置采用球形关节,调节肢置在三维空间活动,可逐步使髋关节周围肌肉松弛,使股骨头复位。固定范围在髋关节以下,固定后病人仍可保留髋关节部分活动功能,可促进股骨头的复位,促进髋臼发育。蛙式位外向牵引髋关节作用,可降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压力,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1.2 适应症 本架适应于半岁-2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对2-3岁之间的患者可试行复位,如不成功可考虑手术治疗,对切开复位再脱位者,早期也可应用本架复位、固定。

5.2 对传统外固定架的改进及其优点

传统支架调节肢体装置为二维空间活动,调节肢置受到一定限制,本架调节肢体装置采用球形关节,调节肢置为三围空间活动,可以向任何一个方位调节肢置;传统支架多需麻醉下手法复位再用支架固定,受条件地点的限制,应用本架不需要麻醉,髋关节可自动复位,方便、灵活。传统支架仅有一种固定姿势。本架有两种固定姿势,即蛙式位、贝式位,由蛙式位变成贝式位时,不用卸架就可直接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