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砖混结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范文1

关键词:裂缝特征;原因;措施

目前砖混结构设计在不很发达地区是较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大量的建筑物如住宅、办公楼、医院、学校、食堂、车库等体量不大层数不高(一般不超七层)没有大空间的房屋,主要都是采用砖混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由于砌体本身各项物理指标的离散性较大,施工人员技术的参差不齐,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存在各种问题。尤其这些年来,砌体结构中的墙体或楼板出现很多裂缝,给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产生很多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减少了结构的使用寿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受到影响。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能够对结构裂缝的特征、形成原因比较了解,在设计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堵住使墙体、楼板产生裂缝的诸多因素,就会减少直至消除墙体、楼板的裂缝,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将以往设计亡羊补牢变为防患于未然。

一、裂缝的种类及特征

(一)墙体裂缝种类及特征

一般墙体裂缝为“八”字形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斜向裂缝等。

砖混结构的墙体裂缝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温度裂缝居多。基础不均匀沉降,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其他原因也会产生裂缝,但由于该种原因导致裂缝的情况较少。温度裂缝一般为上重下轻,内墙重外墙轻,纵墙重横墙轻,端部重中间轻,阳面重阴面轻,平面复杂重平面规则轻,平面长度大者重小者轻等特点。

(二)楼板裂缝种类及特点

一般板的裂缝为板角裂缝,板中底部裂缝等。

砖混结构的楼板裂缝,预制板的裂缝往往是板缝施工不当造成的。如果为顺板方向裂缝,仅为施工时两板块间填缝收缩裂缝,数非结构裂缝,稍加修补即可处理,对结构安全无影响。若为垂直于板裂缝,该情况一般是楼板的结构裂缝,情况严重的可引起楼板坍塌,该情况一经出现,就应对楼板进行结构加固或更换。现浇板的裂缝主要是温度、施工、设计等原因产生的。板四角负筋配置过少或施工时将负筋踩下,形成板上皮45°角裂缝。板中预埋PVC管直径太大,造成板几乎被掏空,从而沿管方向出现裂缝。混凝土坍落度较大,产生温度变形裂缝。这些裂缝绝大多数为断裂状裂缝,多数要经过一、二个寒暑期才出现。

二、裂缝的原因及措施

(一)墙体裂缝的原因及措施

砌体结构墙体的裂缝主要原因是温差大导致。砌体结构主要由砌体和钢筋混凝土两大材料组成。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是砌体线膨胀系数的两倍,砖混结构设计中未采取措施或者措施不得当,是形成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产生墙体裂缝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墙体裂缝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避免的。从设计方面增加屋面保温层的厚度,或者设隔热层,减少屋盖与墙体间的温差;增设伸缩缝,将较长的砌体结构分成若干段相对较短的独力结构,减小墙体产生的收缩应力;增设圈梁、构造柱,改善砌体结构的延性,提高砌体的抗裂性能。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女儿墙,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米,且构造柱与屋顶圈梁、压顶相连,圈梁、构造柱及压顶梁内钢筋搭接或锚固应满足规范要求。顶层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太低,屋盖防水层施工质量要严格保证,特别是靠近挑檐及女儿墙处更应加强处理。平面宜规则,对于平面无法保证规则的砌体结构,在不规则的部位,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总之,墙体产生裂缝原因是多种的,每一工程裂缝往往都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设计时,针对结构特点、所处环境、施工能力、施工质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有地放矢地采取措施,是预防墙体开裂的有效方法。

在施工方面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尽量避开高温季节施工屋面。当浇注钢筋混凝土楼板、挑檐、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时,每隔一定间距,设置后浇带,使混凝土内收缩应力得以释放。砌块需要撒水湿润透,保证灰缝饱满,保证构造柱与墙体的咬合连接,提高墙体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墙体不宜裂缝的较好手段。

(二)楼板裂缝的原因及措施

楼板裂缝原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一般是设计构造上的不合理,措施不得当,选材不当,施工不妥,养护不好,施工荷载过大,模板支撑刚度不够,预埋件过大,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不妥当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由于板的裂缝大多都是非理论高处所至,因此在设计中主要从设计理念和构造措施上予以注意。建筑平面力求规则。对于跨度偏大或不规则的板适当提高配筋率,跨度过大的板宜采用HRB335级钢,钢筋间距不宜过大。为防止板上皮钢筋施工时被踩下,板上皮钢筋宜采用大直径钢筋,间距不宜太小,最好不小于150mm(人的鞋宽),对于较大的预埋管线应加设钢丝网,一般直径超过50mm管不允许埋入板内。与圈梁相连的板,不宜按简支计算。如按简支设计,应适当加大支座负筋配置。对于板跨过大的板,宜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总之,砌体结构设计中,构造措施得当是预防板裂缝的最有效措施。施工方面,浇注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加强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切忌偷工减料,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砖混结构范文2

关键词:多层住宅砖混结构设计

随着房地产业蓬勃迅猛的发展,许许多多的高层建筑及其它新兴结构型式的建筑不断地矗立起来。然而,就目前而言,多层住宅仍是房产建筑中最主要、占有比重最大的一块。其中,砖混结构房屋由于其造价低、工艺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目前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砖混结构既有受人欢迎的优点,又有不少的缺点。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是正确设计砖混结构的关键。

1、砖混结构的优缺点

1.1砖混结构的优点

(1)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

(2)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3)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

(4)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5)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在住宅建设中运用最为普遍。

1.2 砖混结构的缺点

(1)自重大、强度低。砌体的强度较低,特别是抗拉、抗剪强度更差,不宜用来建造高层房屋。

(2)抗震性能差。由于砂浆与砖石之间的粘结力弱,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低,延性差,一旦发生地震,很容易产生裂缝并由之引起倒塌。

(3)砌筑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昊坤・金博园住宅小区全部为六层砖混结构,有四个单元、三个单元、两个单元的组成形式,形式基本均为一梯两户,户型有两室两厅、三室两厅,共计17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作为一个小区,要为居民交出一个安全可靠、美观实用的小区。

2.2结构设计几点注意事项

要想做到安全可靠,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结构的抗震设计,要严格尊照抗震设计规范,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多从实际的震害经验总结实施应对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设置

多层砖混结构以砖砌体为主要的承重结构,由于砖砌墙体是脆性材料,就决定了其抗震性能、变形性能较差。为了改善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其延性、承载能力,增加砖砌墙体结构的整体性,一般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如何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使之既合理又不致过多,往往是困扰设计者的普遍问题。

构造柱的设置则视房屋层数(高度)、抗震烈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以及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譬如:①房屋的四角;②楼、电梯间的四角;③较大洞口的两侧;④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⑤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⑥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⑦较长墙体及受荷较大墙体的两端及中部;⑧大跨度梁的支座处;⑨开口悬墙的端部等等。此外,当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砌体结构所允许的限值时,纵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要求还应符合以下几点:①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大于层高2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要适当减小;②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考虑到开间增大后对墙体的约束亦应增强,因此要求另设加强措施;③对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2)适当提高砌体的强度。砌体结构是我国当前建筑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由于砌体结构具有结构自重大,砌体结构抗剪强度低的特点,使得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如果纵横承重墙承受不了强大地震力的剪切破坏,会导致整栋楼房屋倒塌,与地震力平行的墙体是主要承担地震作用的构件,而这些墙体往往因为主拉应力强度不足而引起剪切破坏,这种破坏特点是层数越高横墙越少,砂浆标号越底,破坏越重,而且横墙比纵墙破坏多,下层比上层墙体破坏多,墙段长短不均匀布置的破坏多。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高低层砖墙的砂浆标号,砂浆强度是控制砌体强度的关键因素,一般沿高度应分三种强度等级,即M10、M7.5、M5。结合当地情况,昊坤・金博园小区一至四层用M10混合砂浆,四层以上用M7.5混合砂浆。

(3)过梁布置。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够放预制过梁,如果不够,则应圈梁兼过梁或圈梁局部加高。尽量采用过梁与圈梁整浇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对抗震有利。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过梁配筋不得过小,以考虑地震时过梁上墙体出现裂缝不能形成拱的作用。

(4)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CRB550冷轧带肋钢筋。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跨度小2m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R8 @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0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

(5) 楼(屋)盖现浇。从抗震角度讲,墙体与楼(屋)盖的连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楼(屋)盖现浇,能增加楼(屋)盖对墙体的约束力,增加了房屋的整体性,增大了楼板的刚度。楼(屋)盖现浇以后,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因为作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砌体结构,层间变形是控制性的,较强的楼(屋)盖水平刚度使荷载传递具有良好的条件。

(6)关于墙体问题。楼梯间的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楼梯间墙体宜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的通长筋和φ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者φ4点焊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在休息平台处增设一钢筋带。顶层,为防止墙体裂缝, 可采取如下措施:保温层聚苯板由45加厚。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时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聚苯板。圈梁加高, 纵筋直径加大。架设隔热层,不采用现浇板带加预制板(为了解决挑檐抗倾覆)的方式。顶部山墙全部、纵墙端部(宽度为建筑宽度B/4范围)在过梁以上范围加钢筋网片。构造柱至洞口的墙长度小于300时,应全部做成混凝土的,否则难以砌筑。小截面的墙(

3、结语

经过采取以上加强抗震的措施,确实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使人们能住上放心房。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砖混结构范文3

关键词:砖混结构震害分析 破坏

砌体结构由于其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周期短,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低廉的造价等原因,成为我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但由于其自重大,且材料为脆性,所以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面积大、分布广、数量多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砌体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抗剪强度均较低,变形能力差,导致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能较差;另外,以目前实践中多层砖房设计来看,追求大开间、大门洞、大悬挑,甚至通窗效果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必将大大削弱房屋的抗震能力,使砌体结构成为我国历次地震中主要的受害结构形式。所以评估砌体结构的地震安全性,估计砌体结构在未来地震中的损失以及寻求防震减灾的对策已成为当前减轻地震灾害的一项重要课题。

由于气候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砌体结构的不同主要在于:墙厚和屋盖形式。按纬度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北纬以北的较寒冷地区,如黑龙江、新疆等,由于保温要求,外墙一般为37cm-49cm厚,而北方一般雨水较少,多采用平屋顶或单坡屋顶形式;二类是北纬之间,如华北一带,墙厚一般采用24cm-37cm,屋顶形式一般采用平屋顶或双坡屋顶;三类地区是指北纬以南的地区,如华南一带,外墙一般为24cm厚,由于雨水较多,屋顶多采用双坡屋顶形式。

一、震害特征及分析

1、墙体弯曲或剪切破坏

(1)弯曲破坏:由于墙肢较窄,尤其是窗间墙,在地震作用下墙体产生平面内受弯破坏或墙体受到垂直于墙体方向的地震作用,墙体产生平面外的弯曲破坏,使墙体产生水平裂缝。

出现位置:常见于纵墙窗间墙上、下截面处,也常见于在楼、屋盖与墙体之间水平位置处发生,多数是由于楼、屋盖与墙体锚固较差,在地震作用时不能整体运动,而产生相互错动造成的,从而产生水平裂缝或破坏。

(2)剪切破坏: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在水平地震剪力作用下,当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小于地震剪力时,墙体就会产生剪切斜裂缝,又由于地震作用使砌体结构反复作用,斜裂缝就会扩展为交叉斜裂缝。

出现位置:一般底层比上层严重,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最容易出现“X”形裂缝,还有就是窗间墙和窗下墙等薄弱处比较容易出现“X”形裂缝,当窗间墙未设置构造柱时,则窗间墙容易出现“X”形裂缝;当窗间墙设置构造柱时,抗剪强度增大,则窗下墙变成薄弱环节,易出现“X”形裂缝。这种裂缝一般是底层比上层严重。墙体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通常在建筑物的横墙、山墙、纵墙的窗间墙上,房屋的山墙由于刚度大,分配的地震剪力较大,且其所受的压应力较一般横墙小,所以山墙的交叉斜裂缝又较一般横墙严重。

2、墙角破坏

破坏机理:由于墙角位于尽端,房屋对它的约束作用较弱,同时地震对房屋的扭转作用,在墙角处较大,墙角处受力较复杂,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出现位置:在房屋的端部设有空旷的房间,或者在房屋转角处设置楼梯间时,更为显著。

3、楼梯及楼梯间的破坏

破坏机理:由于楼梯间开间较小,水平方向的刚度相对较大,承担的地震作用较大,楼梯间的墙体和楼屋盖联系比一般墙体差,尤其是楼梯间顶层休息平台以上的外墙,平面外稳定性差其破坏程度较一般纵墙严重。而楼梯的破坏一般是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梯台阶的刚度大于周围砌体的刚度,从而承受的地震力较大,从而引起楼梯破坏。

破坏位置:楼梯间墙体的破坏位置一般是沿楼梯方向的斜裂缝;而楼梯的破坏一般是踏步和踢步相交的薄弱面上水平方向破坏。

4、纵横墙连接的破坏

破坏机理:纵横墙连接处由于受到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受力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当纵横墙缺乏足够的拉结,施工时又不注意咬槎砌筑,易产生竖向裂缝,严重时纵墙外闪倒塌,房屋丧失整体性。

5、平立面突出部位的破坏

平面突出部位破坏:平面形状复杂而没有设防震缝的多层结构,突出部位常出现局部破坏现象。

立面突出部位破坏:比平面突出部位破坏更严重,破坏程度与突出部位面积和房屋面积相差愈大,震害愈加严重。这是由于建筑物的刚度、质量发生突变,因而加大了地震的动力效应而造成的。

6、装配式楼盖的破坏一般是由于楼板之间缺乏联系,整体性较差,楼板和墙体的搭接长度不足或连接强度不足,当地震发生时,楼板之间易产生裂缝,或者楼板和墙体两者发生错位,造成楼盖整体塌落,使房屋丧失整体性而破坏。

7、地震区双坡屋面的破坏,此次汶川震区的很多自建砌体房屋多为双坡屋面,采用硬山搁檩式的屋面构造,而且山墙的山尖部位是变截面的120mm墙厚,地震时山墙尖部不稳定,极易倒塌,造成屋面塌顶现象很多。因此,应当摒弃“硬山搁檩”的传统施工方法。

8、其他部位的破坏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附属物和装饰物,如附墙烟囱、通风管井、女儿墙、挑檐等,都是地震时最容易破坏的部位,这是因为以上附属物与房屋墙体的连接较差,并且由于“鞭梢效应”加大了动力效应,因此破坏率很高,一般上述附属物在地震烈度为6度时既有破坏,当烈度达到7、8度时破坏更加严重。

二、设防结构与未设防结构的震害特点

当地震烈度较低时,如7度或8度,设防结构与未设防结构的震害特点几乎相近;当地震烈度较高时,如9度或10度,则设防结构与未设防结构的震害特点相差较大,这里只比较地震烈度较高时,设防结构与未设防结构的震害特点。

1设防结构的震害特点

(1)由于窗间墙增设了构造住,增大了窗间墙的抗剪强度,而窗下墙成了薄弱环节,所以窗下墙易破坏,产生写裂缝或交叉裂缝。

(2)当地震烈度较大时,地震剪力大于墙体承载力,往往造成砌体结的底层抗剪强度不足首先破坏,而后导致整个结构坍塌。

(3)由于增设了圈梁,当与墙体的连接强度不足,地震作用时容易在圈梁和墙体之间产生水平裂缝。

2未设防结构的震害特点

(1)未设防结构一般不设构造柱或很少,窗间墙就成为薄弱环节,在地震作用下,首先产生斜裂缝或交叉裂缝。

(2)由于未设防结构不设置圈梁和构造住,结构的整体性较差,地震烈度不是很大时,结构就会发生整体坍塌。

(3)由于未设防结构多采用装配式楼板,刚度小,整体性差,多数是直接放在墙体上,地震时易发生相互错动,产生裂缝,或搭接长度不足,造成整个楼板坍塌,结构丧失整体性。

(4)结构的平立面较复杂,且未用地震缝将其分割成规整的结构,地震时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局部破坏。

砖混结构范文4

关键词:砖混结构;房屋开裂;裂缝类型;裂缝特征;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一、裂缝的类型和特征

1、正八字缝:这种裂缝普遍在房屋两端对称产生。几十栋楼房裂缝的方向和部位完全相同或相似, 形成整栋房屋的正八字缝,多数只在房屋两端各裂一个开间, 少数裂二个开间。多数仅在房屋顶层裂, 少数向下裂二层, 个别的向下裂三层。房屋端开间纵墙上有窗洞口者, 其裂缝一般均通过窗口两对角, 靠窗口一端裂缝宽度大, 最大缝宽为3毫米, 有的八字缝上端与水平缝相连。

2、倒八字缝:调查中还发现房屋下部(均在一层)两端对称出现斜裂缝。形成整栋房屋的倒八字缝。缝宽上大下小, 最大缝宽为5毫米, 有的仅端开间裂, 有的裂二个开间。

3.裂缝有三种情况:①顶层横墙斜裂缝。只有两道横墙上有此裂缝;②顶层内纵墙斜裂缝。一般顶层端开间内纵墙无窗洞时出现此裂缝; ③房角下部斜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在房角处纵横墙上同时出现。缝宽上大下小, 最大6毫米。

4.水平缝:有少数房屋在屋顶圈梁下皮标高处沿内外纵横墙产生水平裂缝。个别房间室内四面墙上的水平缝裂成一圈, 这种缝一般仅发生在房屋端开间, 纵墙开洞多时, 水平缝出现在洞口上皮标高处,最大裂缝宽度3毫米。

以上裂缝的特点是其轻重程度与屋顶保温有关:保温好的轻, 保温差的重。与房屋朝向有关:南墙比北墙重, 西墙比东墙重。与开窗大小有关:窗小者轻, 窗大者重。与伸缩缝间距大小有关:伸缩缝间距小的轻, 间距大的重。与墙的厚度有关:厚墙轻, 薄墙重。与内外温差有关:外墙轻, 内墙重。与施工质量有关:干砖上墙, 留直搓砂浆不饱满;砖、砂浆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等情况裂缝较严重。

二、裂缝状况

裂缝存在的主要部位:

①顶层圈梁下部与墙面间的水平裂缝, 个别处有不贯通的微倾斜水平裂缝。

②顶层山墙和纵墙转角处包角裂缝。

③室内纵墙与山墙相交处窗口或壁橱外侧有水平或斜向裂缝。

④通向阳台的门窗间墙有不规则裂缝, 其他个别窗间墙有斜裂缝。

⑤附墙烟囱混凝土砌块两侧有不规则或纵向裂缝。

三、裂因分析

㈠地质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1、斜裂缝是由于地基局部软弱, 产生不均匀沉降, 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力, 造成砌体受主拉应力的破坏。

2、窗间墙水平裂缝, 是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沉降缝处理不当, 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产生的。

㈡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

1、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屋盖,当使用时气温高于其制作形成时的温度时,钢筋混凝土屋盖就膨胀。钢筋混凝土屋盖在阳光直射下接受太阳辐射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很难扩散, 实际温度比大气温度高) 而外墙粉刷材料较之屋盖材料有良好的隔热和反射热的性能, 故墙体实际温度低于大气湿度。两者的变形差和温度差, 造成砖砌体与屋盖之间产生剪应力, 继而形成主拉应力, 造成温度裂缝。

2、水平裂缝是房屋结构由于墙体的热胀冷缩作用在墙体平面外的反映。一是由于屋盖与墙体的伸缩变形不一致;二是由于屋面板对圈梁的推挤作用使得顶层圈梁下2~3皮砖出现水平裂缝。

四、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措施

1.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开裂的预防

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开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①适当调整温度伸缩缝间距。

②当房屋的屋盖和楼板不在同一标高时,如错层房屋,应在错层处纵横墙相交点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设双道圈梁与构造柱相连,以帮助墙体抵抗拉剪应力。

③适当加大屋面层圈梁和房屋四角构造柱的配筋和提高顶层砌体的砂浆标号。

④当有女儿墙时,女儿墙的抗风构造柱应与楼层的构造柱上下连通。

⑤在建筑物的两端的1~2个开间内或总长1/4范围内的屋面板底设置滑动支座,让其自由伸缩。

⑥做好屋面保温隔热层,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2.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预防

①当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等有显著差别时,应在差异部位设置沉降缝,将其划分成刚度较好、长度变化较小的几个单元,可以减少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在样体内引起的应力,避免墙体裂缝。

②加强门窗洞口外的刚度,将门窗洞口上的钢筋混凝土过梁与内墙钢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过梁,以增强房屋整体刚度。

③尽量避免用软弱土层做持力层,若无法避免,可调整上部结构刚度,或采用筏式基础,以减少建筑的沉降。

④房屋的纵墙宜贯通,横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小于建筑宽度的1.5 倍左右。

⑤对于地基持力层不均匀的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局部基础适当加深或加宽,或局部设计成板带基础,降低基底应力,尽量达到地基均匀沉降。

砖混结构范文5

关键词:砖混结构 开裂 温度应力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一些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因温度应力导致开裂的情况,而温度应力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建筑结构中的内力。温度应力对房屋产生的破坏有时是很严重的,它可造成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多处开裂,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这方面的看法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因温度应力导致开裂部位观测分析。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因温度应力导致开裂部位多发生在楼房的顶层墙体,尤其多发生在长条形楼房的两端的顶层,产生的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屋面结构或者屋面锁口圈梁与墙体之间不同的线性缩胀造成结构内部应力集中,从而在结构比较薄弱处出现开裂现象。根据笔者多年的观测,这种温度裂缝在纵横墙上均可发生。上部裂缝出现在屋面锁口圈梁下部,下部裂缝出现在窗户下口基本登高的横线上,严重的开裂可导致沿墙体出现通长的裂缝,甚至裂缝处上下墙体错位,纵墙窗户及门角处墙体出现八字形裂缝。从裂缝发生的时间来看多发生在新建成1-2年的楼房,长条形楼房的两端裂缝发生的情况较多。

二、 温度应力导致开裂原因分析。

1.温度裂缝是由于砖混结构房屋墙体与屋面结构使用的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造成的。

砖混结构房屋屋面结构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与砖砌体温度线膨胀系数有较大差异,在同样的温差条件下,产生的线性缩胀有较大差异,而这种变形差异在砖砌体与屋面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产生剪切应力,就会在砖砌体强度薄弱位置或结构突变处沿砖砌体水平灰缝方向产生裂缝,这是因为砖砌体灰缝抗剪强度很差的缘故。屋面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屋盖在夏季直接受到阳光暴晒时温度要比气温和砖砌体的温度高出许多,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度线膨胀系数又比砖砌体温度线膨胀系数高出许多,这就导致同等气温条件下屋盖结构比砖砌体出现更大的变形。

2.砖混结构房屋屋面结构设计和施工不当为砖混结构房屋砖砌体温度裂缝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砖混结构房屋屋面结构设计大多选用钢筋混凝土多空板或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多空板施工时要求板缝要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往往不给多空板留缩伸的空间,当温度上升混凝土多空板屋面只能向撑挤,继而在砖砌体上产生剪切应力导致砖混结构房屋砖砌体产生裂缝。

根据笔者的调查,长条形砖混结构房屋两端墙体出现温度裂缝要多于点式楼,这是因为楼房越长,其线性膨胀的绝对值越大,这也是长条形砖混结构房屋两端墙体出现温度裂缝的原因。

建筑工程施工往往是开春进行基础施工,屋面结构许多是在临近冬季或在冬季进行施工,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此时的钢筋混凝土的体积是最小或比较小的,而到夏季钢筋混凝土的体积可膨胀到最大,而这种最大的形变恰恰是造成砖砌体温度裂缝的直接原因。根据调查,冬季施工的钢筋混凝土屋面造成的楼房上层砖墙温度裂缝出现的概率要高于其它季节施工的屋面。

三、防治温度裂缝应从设计入手,改进钢筋混凝土屋面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是解决温度裂缝的最基本措施。

1.单体砖混结构楼房在设计时要严格长度, 单体砖混结构楼房长度超过45米时宜设计变形缝,使钢筋混凝土屋面结构温差变形绝对值为最小来减小当温度上升混凝土多空板屋面向撑挤在砖砌体上产生剪切应力导致砖混结构房屋砖砌体产生裂缝。

2.宜在外纵墙锁口圈梁与钢筋混凝土多空板之间设置一个伸缩缝,为钢筋混凝土多空板的变形留出充分的空间。要提高砖墙的强度,适当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从而提高砖墙的抗剪能力,抵御钢筋混凝土多空板膨胀产生的剪力对砖墙裂缝。

3.要合理安排钢筋混凝土屋面结构的施工时间,尽量把混凝土屋面结构的施工时间安排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尽量避免寒冷季节施工,努力减小温差导致的钢筋混凝土屋面膨胀,使钢筋混凝土屋面结构的膨胀值最小, 减小剪切应力对砖混结构房屋砖砌体产生破坏。

4.如有条件可考虑设置架空板使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屋面上,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钢筋混凝土屋面温度过高。亦可考虑改变屋面的颜色,采用对阳光反射效果好的防水屋面材料,减少对阳光热量的吸收,减少钢筋混凝土多空板屋面结构变形,减小剪切应力对砖混结构房屋砖砌体产生破坏。

5.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对防止砖砌体温度裂缝具有重要意义,施工用砖及砂浆要达到质量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砌筑砂浆要饱满,屋面多空板安装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屋面保温层及防水层的施工,尽可能的降低温差造成屋面结构变形及屋面结构变形在砖砌体内部产生的剪切应力对墙体的剪切破坏。尽可能选择隔热保温性能好的砖砌材料,切实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时要保证保温层厚度。以上措施对防止或减轻砖砌体温度裂缝具有重要的意义。

6.对已经出现温度裂缝的房屋可采取以下处理加固措施。

屋面结构处理加固措施。主要对因屋面结构变形引起的屋面防水层开裂进行处理。如对屋面分仓缝重新浇灌防水油膏或用二布三油局部重做防水层。对于砖砌体上或钢筋混凝土锁口圈梁上多空板微小的位移及天棚上板缝可作局部抹灰处理。对于多空板严重位移导致多空板支承长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影响安全使用要求的,要视情况采取加固措施,从而保证住用安全。

砖混结构范文6

Abstract: As new building materials in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 has not fully promoted to masonry structure in the main house,the top cracks caused by temperature change are universal,easily affect the user's normal use,and even endanger the structure security. Therefor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emperature cracks the top brick and concrete structure features,for the causes, a few suggestions to make through this exposition of the top brick and concrete structure can cause the phenomenon of temperature cracks the construction unit,design unit and construction unit attention in the design,construction phase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rack from the passive restoration after treatment of the change initiative to be prevented in advance.

关键词: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处理方法

Key words: brick houses;top;temperature cracks;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114-01

1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的特征

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多出现在房屋建成后1~2年内,且在2~3年内趋于稳定。它多发生于房屋的顶层,具有两端重、中间轻.南向重、北向轻,西向重、东向轻的特点。大多数裂缝经过夏季或冬季届出现,并由房屋顶层向下延伸,严重时可向下延伸2或3层楼。但这种开裂很少引起突然破坏。因为收缩本身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刚开始像发丝一样,以后才逐渐增大。

1.1 房屋顶层横向墙及纵向墙的八字缝此类裂缝发生在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1/3长度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1.2 水平裂缝①女儿墙根部的水平裂缝。这类裂缝发生在女儿墙的根部,即沿顶层圈梁上皮裂缝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裂缝宽度靠端部大、中部小,南向及西向比北向及东向严重。②檐口下水平裂缝。这类裂缝是在混凝土圈梁的底面或楼板下部,呈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或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往往形成纵、横墙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③竖向裂缝。对于一些较长的房屋,在纵墙中间部位可能出现竖向裂缝。

2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砖混结构顶层端部墙体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形产生的剪应力所致。虽然影响墙顶端部剪应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屋面与墙体的温差。

3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的处理建议

3.1 设置有效的屋面保温隔热层从减小屋盖与顶层墙体间的温差为目的,砖混结构房屋的屋面应设置保温层及架空隔热层。在实际工程中.应对屋面各种材料做热阻值计算.选用满足热工规范要求的保温、隔热材料。应优先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材料。

3.2 提高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的目的是提高砌体抗剪强度。砌体受剪切破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沿灰缝破坏;另一种是沿灰缝及砌块破坏。砌体结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V≤(fv+0.18бk)A(式中:fv――砌体抗剪强度的设计值;бk――恒荷载标准值产生臼的平均压力;v――剪力设计值;A――砌体截面面积)。从式中可看出,砌体的抗剪强度承载力取决于fv、бk、A,其中бk、A一般情况是一定的。故从理论上看宜通过提高fv的方法来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3.3 屋面板设置伸缩缝屋面板设置伸缩缝的目的是使温度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调节、释放.控制温差产生的推力。减少屋面板的总变形值。根据屋面的长度不同,在屋面板上于横墙位置设1~3道伸缩缝;设两道时,应设在房屋两端第一开间内横墙上;设三道时,应在房屋中部横墙上增设一道。具体做法是:将板缝拉开20~30mm,用防水塑料油膏或沥青麻等松软防水材料填实(山墙端缝也宜用防水松软材料填实)。

3.4 合理布置屋面圈梁地震区对于屋面圈梁的布置要求是:内、外纵墙,山墙均设圈梁。对于内横墙6、7度区,圈梁间距不大于7m。8、9度区所有横墙均设。设置圈梁对温度应力有明显的效果。因此从抵抗温度应力的角度出发,无论什么情况,均应沿所有纵、横承重墙设置圈梁,尽可能不设半圈梁,使圈梁底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兼做抗裂的屋面圈梁高度不宜小于300mm。纵筋不宜小于4Φ12。

3.5 合理设置顶层墙体的构造柱在砖混结构顶层墙体中合理地布置构造柱是有效控制墙体产生温度裂缝的方法。抗震布置应在整个房屋结构平面中尽可能均匀布置,为了考虑与圈梁拉通,一般应布在房屋纵横墙的交点上。而抗裂构造柱,则应尽可能布置在房屋结构的两端部分的墙体内,首先在房屋四角必须设构造柱(抗震构造柱兼抗裂构造柱)。

完全作为抗裂的构造柱只需在顶层墙体中设置,上、下端分别锚入楼面与屋面的圈梁内。断面不宜小于240×240,配筋不小于4Φ14,具体构造参见相应的抗震构造柱的要求。

3.6 女儿墙抗裂措施从抗裂的角度来看,无论女儿墙多高均应设置配筋压顶及构造短柱。抗裂设计女儿墙中的构造短柱间距不宜大于3m。考虑到女儿墙的裂缝多发生在女儿墙的根部,由根部延伸至上部,裂缝直接影响泛水的安全。因此,应该对女儿墙下部砌体进行加筋处理,增强抗裂能力。建议在女儿墙泛水高范围内。设置1~2层钢筋网片,每层3Φ6纵筋,用Φ4@300的短钢筋点焊而成。

4结束语

近几年,我们在工程实践中采取上述措施,砖混结构顶层温度裂缝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效果还是理想的,有些砖混结构顶层纵墙端开间及少数横墙端部仍有少量裂缝,但裂缝宽度较小,适当采取措施就可以填补修复。实践证明,只要设计、施工监理严格遵守建筑各项规程,顶层温度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王赫.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