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给女儿的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乐嘉给女儿的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乐嘉给女儿的信范文1

动画片来帮忙,任性女儿爱学习

2009年2月11日凌晨,我坐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产房门口,等待着孩子的降临。听到妻子从里面传来的一阵阵叫喊声,我焦急不安。早晨5:55,孩子出生了,哇哇的哭声让我激动不已。接生的医师一边把孩子抱给我,一边笑着对我说:“祝贺你,喜得千金。”刚刚出生的小公主眼睛乌黑、晶莹、通透,她就这样以清脆的哭声第一次见了她的父亲。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早就听说,好的名字要有出处。在女儿出生后的几天,我把家中的《诗经》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每想到一个名字,我就要在嘴里不停地念叨,还要写在纸上。她的名字,既要读来好听,也要写来好看,更重要的是寓意要好。最终,我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找到了“饮酒孔嘉,维其令仪”,意思是不管在什么场合,人都要保持美好的仪表、礼节。“就叫嘉仪吧,吴嘉仪,你看行不行?”我把取好的名字写给妻子看,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嘉仪从小很任性,吃饭吃得满桌都是,将玩具抛得满地都是,不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和妻子要是说她两句,她不是掉眼泪,就是和我们“对抗”。怎么办?我和妻子找了一些教育类的动画片给她看,下载一些故事给她听。慢慢地,嘉仪从她爱看的动画片里、爱听的故事里懂得了许多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诚实的孩子……嘉仪不仅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还会抢着帮妈妈洗衣服、洗袜子。

我和妻子时常培养嘉仪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开始,嘉仪不愿意学,不愿意背,有时候还很排斥。我跟她讲这些书中的故事,用浅显的句子解释其中的意思,有时会举有趣的例子,让她喜欢学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看到女儿在我们面前朗朗上口地读书时,我和妻子别提有多欣慰!老师也常夸嘉仪尊敬师长,爱好学习、聪明可爱。

付出总有回报,嘉仪先后获得全国“未来之星”江西赛区特等奖、南昌市幼儿舞蹈比赛二等奖、南昌钢铁厂保育院“小朋友讲故事”比赛一等奖等荣誉,经常被老师选为班里、幼儿园娱乐活动的主持人。

讲述《二十四孝》,

“小公主”懂恩情、知荣辱

我们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如果对小孩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这句话也未必是真理。平时,我给女儿讲《二十四孝》,再现故事里的人物和他们的一言一行,培养她懂恩情、知荣辱的品格。

2012年夏天,嘉仪因为有点头晕,要我涂点清凉油在她头上。我在打开清凉油的盖子时,被盖刃割了一道很深的口子,鲜血直流,捂都捂不住。女儿一看到我这样就哭了,抹着眼泪问:“爸爸,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怎么流这么多血?”看到嘉仪哭得像泪人一样,我赶忙说没事,很快就会好的。一整天,嘉仪都过来看看我受伤的手指,问我好了没有。看到女儿这么懂事,我喜不自禁,早就忘记了伤痛。

在我的“千宠万宠”下,嘉仪看似很娇气,我为此担心过,怕她遭遇挫折时难以承受压力。有一件事让我打消了这种顾虑,使我知道嘉仪在“重大”事情面前一点都不含糊。2014年6月,嘉仪要参加全国“未来之星”江西赛区选拔赛,她和同学们的集体舞蹈叫《七彩画笔》。为了排练舞蹈,嘉仪非常辛苦。她不仅在兴趣班勤加苦练,回到家做完作业后,还要坚持练基本功和走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本来一切都挺好,可是到了6月28日比赛当天,嘉仪在吃饭时突然觉得肚子有点痛。这把我和妻子吓坏了,我心疼地跟嘉仪说:“要不,就不去比赛了,去检查身体吧。”嘉仪急忙摇头:“我要是不去,会影响大家的。”我关切地说:“那怎么办?你肚子痛,还参加跳舞比赛,爸爸更不放心啊。”嘉仪听后,捂了捂肚子说:“现在好像不怎么痛了。”我问:“真的?”她点点头:“真的!”

看到嘉仪如此坚持,我只好带着她去江西省妇女儿童中心参加比赛。我隐约觉得,嘉仪是为了能去参赛,故意忍住说不痛的。看着嘉仪坚持跳完整场舞,我既担心又高兴,担心的是嘉仪会因此耽误就诊,高兴的是嘉仪年纪虽小,却有深深的集体荣誉感,正应了一句话:“掉皮掉肉不掉队。”因为出色的表现,嘉仪所在的团队获得了舞蹈组比赛一等奖。

今年5月7日,比我更早起来的嘉仪拿了一张卡片给我。我问道:“宝贝,这是什么呀?”嘉仪回答说:“爸爸,你看,这张卡片我剪成了心型,这是爱心卡片。我还在上面写了字,送给你和妈妈。”我看到卡片上整整齐齐地写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感动地抱着嘉仪亲了,说:“谢谢宝贝,谢谢宝贝,爸爸好喜欢。”是啊,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已刻在我心深处。

开通微信号,

“吴媚娘”和亲友更亲近

6月底,大姨送了一部手机给嘉仪,可把小家伙高兴坏了,她迫不及待地给外公等长辈亲打电话。“喂,外公,我有手机了,记得存下我的号码,有什么事,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咯!”看她俨然一副大人的摸样,我和妻子在一旁哈哈直笑。

为了让嘉仪能方便地与亲友沟通,我替女儿注册了微信号“吴媚娘”,加了爸爸、妈妈、二伯、阿姨、舅舅、舅妈、堂姐等亲人为好友。“这下可好了,从现在开始,我每天也可以和你们语音、视频聊天了。我可以把我拍的照片和心里话发到‘朋友圈’,让大家点赞和评论。”嘉仪兴奋地跟我们说。

从此,看女儿的“朋友圈”成了我每天的必修功课。“今天我太高兴了,太超级高兴了!”“爸爸对我发火了,我很生气!”“下午我去跳舞,可是漂亮的高跟鞋打脚。”“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我小时候的视频,开心!”“今天我画了两幅画:一幅是动物园,一幅是太阳公公和小树姑娘”……看到这些话语,我和妻子会为嘉仪点赞,鼓励她继续努力、加油!

当然,我和她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也会跟她说对不起之类的话。嘉仪也会在“朋友圈”回复:“谢谢爸爸妈妈,我会继续努力的。”因此,我不会一味反对小孩使用手机。在不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情况下,如果能善于利用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不管是孩子小时候,还是成家立业了,都可以成为父母与子女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感情联系的纽带。有时不能当面说的话,就可以考虑换一种形式说,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在与嘉仪相处的过程中,我会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和嘉仪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为了能让她看懂,我把诗写得很口语化。“今天背着六岁的女儿爬七楼/她嘻嘻地笑着说/爸爸,你就是我的宠物/假如你是一匹马/我就抓住你的领子/假如你是一头羊/我就踩在你的背上/假如你是一只公鸡/我就睡在你的旁边/每天叫我起来上课去。”

嘉仪很喜欢我写给她的这些诗,说:“爸爸,你又给我写诗了。”每当我一写好,她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读到开心的地方,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在我的影响下,嘉仪也学着写诗,充满了童趣:“秋天到/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从前一只狗/喜欢看月亮/看月亮又看星星/汪汪叫不停。”这些“童话”来自于嘉仪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来自于她每时每刻都能带给我的最柔软的诗意。

乐嘉给女儿的信范文2

有一个小淘气,把我看不起。天天吃起饭来不注意。把我呀扔在地,又把我喂鸡。小淘气不爱惜我呀,我呀,真生气!

“你我是好朋友,我多么喜欢你,天天吃起饭来,要注意,不吵啊又不闹,不把我扔在地,好朋友爱惜我呀,让我谢谢你……”

我9岁的女儿嘉芮在台上又唱又跳表演完毕,对台下鞠了个躬,说:“我的表演完了,谢谢大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女儿小鸟一样从台上飞下来,扑进我怀里。

我向她竖起大拇指:“芮芮,你真棒!”她的小脸上,闪烁着快乐而自信的光芒。

这是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面对满堂宾朋,嘉芮表演的一个小节目《我是一粒米》。

表演这个节目没有任何准备。当婚礼进行到一半时,婚礼司仪临时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说我这里有一些可爱的小玩具,哪位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就可以得到。

看到台下好几个小朋友都不敢上去,芮芮说:“妈妈,我想上去表演一个节目,拿一个可爱的玩具。”我说:“好啊,你喜欢就勇敢去吧。”

看着在台上落落大方唱歌的女儿,我想起她四岁时曾经跟我说:“妈妈,我想长大当一个歌唱家。”我说:“好啊!芮芮,只要你喜欢,加上努力,你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

我知道她的歌唱得并不是那么动听,似乎也没有成为歌唱家的天赋,但是为什么要说破呢,给她鼓励,即使她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歌唱家的梦想,但她勇敢地投入了,追求了,也体会了在台上表演唱歌时的乐趣,她朝着目标认真努力过,就可以了。

孩子的理想总是会不断变换的。

她六岁时开始学习拉丁舞,开始迷恋拉丁舞,又跟我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一个拉丁舞家。”我说:“当然可以啊,芮芮的拉丁舞跳得那么好,老师都夸你呢,好好努力,妈妈相信你。”

现在她已经考过了少儿拉丁舞银牌。因为平时学习比较紧张,拉丁舞班里的好几个孩子都放弃了。

我问她:“芮芮,你现在学习也挺忙,你会放弃吗?”

芮芮说:“我喜欢跳,我想继续跳下去。”

我说:“好,只要你喜欢,妈妈全力支持你。做一件事情,尽量有始有终。”

芮芮说:“妈妈,咱们起码坚持到把金牌考下来。考下金牌后,如果我还想跳拉丁,还可以当兴趣跳,对不对?”

我说:“对,妈妈跟芮芮想得一样。”

芮芮开心地在我面颊上啄了一口,说:“妈妈真好。”

尊重孩子的人生计划,哪怕这个计划在你看来他根本没有这个天赋,根本就是异想天开。但只要孩子喜欢,这比什么都重要。你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打击孩子做梦的能力。

易中天给女儿选专业时的建议是:第一考虑兴趣,第二考虑自己的优势,第三考虑创造性,第四考虑将来是否挣钱。

股神巴菲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有钱赚,这是件最快乐的事。巴菲特被邀至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当被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时,巴菲特开怀大笑起来,他说与在座的学生们相比,他并无不同之处,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他每天都在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

“每天都在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这短短几个字,其实是无数人的美丽梦想。

绝大多数人的现状是,清晨勉力睁开困乏的眼睛,不情不愿地挤着去上班,熬到太阳落山,心力交瘁腰酸背痛地下班。厌倦、烦躁、倦怠常常袭击业已脆弱的心。久未联系的朋友之间打电话:“最近过得怎么样?”“唉,老样子,没劲。”

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孩子,在若干年后过着这种痛苦的人生,那是在浪费生命。

我希望,她在未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心里充满热望,充满欣悦,度过她生命的每分每秒。

哪怕她喜欢做的这件事,赚不了什么大钱,但只要她觉得非常快乐,就可以。这才是真的幸福人生。

想让孩子拥有这样的幸福吗?

乐嘉给女儿的信范文3

筱悠收拾了裙摆坐在教室窗户旁边,漫无目的地把纸团对着窗外一个接一个地扔出去。外面隔了一片紫藤萝,新建的歌剧院严严实实地堵在窗户上。筱悠每次看到那个突兀的建筑,总会冒出“赶紧拆了它吧”“那么高的建筑应该减低一半才好”的念头。刚上高中的时候,筱悠靠着窗子总要用天蓝色的窗帘遮挡一下直射进来的阳光,然而现在,灰黑色的歌剧院只留一大片影子投进来。越是晴空万里,越是显得黑暗。

“里面谁啊?有没有公德心啊!扔个没完!”

楼下卫生区,一个男生横拿着孔雀尾巴似的扫帚朝着楼上吼着。不过很明显,他并没有料想到会有人真的站出来,并且拉开窗户以一种无所谓的姿态把手中的纸片握成团又扔下去了。

“喂,你几班的?讲不讲理?”

筱悠站在窗口眯着眼睛看着楼下气鼓鼓的男生,忽然转身捧起书桌里一大捧的纸团,哗啦啦全都扔了出去。

宋嘉年拿着扫帚无奈地站在楼下,面前的地面上随意散落着二十七张被用力握得皱巴巴的零分试卷,这就是从女孩子那里扔下来的纸团。不知道是要怎样的运气与努力,才能把二十七套试卷的每道题都做错。整张试卷唯一靠谱的,估计就只有姓名那一栏了――牧筱悠。

那天宋嘉年扔下扫帚蹬蹬蹬跑上楼去的时候,筱悠已经收拾了书包走了,只有门上挂着的锈黄色的门锁,锁住了高二六班空荡的教室。

“老板,你手里有订书机吗?”

宋嘉年在一边坐下来,从快餐店老板手里接过订书机,在旁边掉了漆的快餐桌上,砰砰有声地把刚才捡起来的一大堆纸团展开整整齐齐地订成一本皱纹密布的小册子。

“这是哪个同学啊?成绩这么差,你可要多帮帮人家补课啊。”

“别整天担心你给我的那点儿贷款了,我会还给你的,再说,我帮人辅导功课从来不要钱的。”

宋嘉年把整理好的小册子装进背包里,然后便提了一摞外卖跑出了快餐店,骑上他靠在一边的旧单车。胖胖老板赶紧追了出来,大声地喊着:“哎臭小子,你给我回来,地址都不拿你去给谁送外卖啊?”

你看没看过《伊莎贝拉》

周日傍晚,便利店里飘浮着许嵩松散的歌声。宋嘉年正站在货柜前对着两边的冰红茶和热咖啡犹豫不决,忽然后面有人轻轻拍了他一下。

“嗨,这么巧啊!”说话的竟然是那天楼上故意扔纸团的筱悠,上身穿了件和自己相同颜色的黑色毛衣。

宋嘉年虽然见过一次筱悠,但这却是他第一次听到筱悠的声音,轻柔温润,像透明杯里清澈的水。很难想象,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那天楼上不讲理的女生。不过回想到自己那天拿着扫帚大声吼叫的样子,宋嘉年也觉得有些脸红。他转过身尴尬地笑笑说:“嗨,是啊,你也来买东西?”

“是啊,那我先结账了,我在外面等你,快一点儿哦。”筱悠脸上莫名地露出一片灿烂的笑容然后挥着手离开了。只是宋嘉年却出来得一点都不快,超市旁边的防盗门在宋嘉年跨出界限的一刻,不可思议地尖叫了起来。

筱悠坐在超市对面的长椅上,隔着超市的透明玻璃看着宋嘉年在尴尬地和工作人员解释什么,脸上得意的神情更灿烂了。保安最后从宋嘉年外套的帽子里找到了一块德芙巧克力。宋嘉年付了钱这才回想起筱悠刚刚拍自己的一幕。宋嘉年终于知道自己又被这个古怪的女生捉弄了。

宋嘉年好不容易才解释清楚从超市脱身出来的时候,筱悠推着单车顺势转进了市中心的公园。他拎着东西在稀落的树影下,看见筱悠坐在长椅上撕开一袋牛肉干,一群脏兮兮的小猫小心翼翼地围着她。宋嘉年从没见过性格反差这么大的女孩子,就像公园里那些流浪的小猫,看起来柔弱,却时时会露出尖锐的爪子准备反击;看起来凶猛,却也会流露出柔软的瞬间。

“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筱悠把最后一片牛肉干拿出来抬起头,看着面前的男孩子,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然后从一只小猫的嘴里抢出半截牛肉干伸手递给宋嘉年说:“给,喵喵请你吃的,这样可以赔偿你了吧?”

“那你还不如直接请我吃包装袋呢!”宋嘉年无奈地在一边坐下来,看着旁边的女孩子,他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夏末的夜晚,风里总是带着一丝丝露水的清凉。两人并排坐在树下吱呀吱呀响的秋千上,靠着地球引力缓慢地悠荡着。一整个傍晚,总是宋嘉年一个人在一边说,说学校里的有趣事,说初中的小往事,最后聊到了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一直都坐在旁边当听众的筱悠,忽然就扭过头来问:“你看没看过《伊莎贝拉》?”筱悠的眼睛,在暮色里闪着星星一样的光芒,“你相信里面的那个坏蛋会是个好爸爸吗?”

筱悠抛出来的问题好像并不需要别人答案,问完就站起来拎着背包离开了。宋嘉年想,“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女生”大概说的就是她了吧。

指尖的芭蕾舞

当北风呼呼吹落几片梧桐树叶,宣布北方的城市进入秋天的怀抱时,还是在那个快餐店,筱悠正坐在靠窗的桌旁,吃着宋嘉年提供的免费豪华套餐。刚上桌的鸡翅在纸盒里流露出诱人的色泽。宋嘉年适时地从书包里掏出那本订好了的零分卷子说:“你把这些试卷重新做了吧,我以后可以天天请你吃大餐。”

筱悠头都没抬,只是坐在一边很仔细地吃鸡翅,然后把翅尖很小心地留在一旁。

“那要不这样吧,你只要做了,我就告诉你我免费吃大餐的秘密。”

筱悠吃完鸡翅吮了吮手指说:“你爸就是这里的老板吧?长得这么像也好意思在这冒充陌生人。”

快餐店的胖老板在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拍了拍宋嘉年的头说:“终于被识破了吧?小子,终于碰到一个聪明的了。”

这是宋嘉年以前劝小伙伴儿学习百试百灵的绝招,但这次却被筱悠轻而易举地识破了。宋嘉年有点郁闷,对老爸挥着拳说:“不许笑,再笑我可不还你的‘贷款’了。”

可是厨房那边依然传来得意的“哈、哈、哈!”

秋天的天空干净得一朵云彩都找不到,门外的阳光把空荡的路面晒得一片光亮,反而衬托得店里有些昏暗。筱悠默默看着眼前父子之间热闹的画面,然后悄悄地拿着包走了,只留下一个由翅尖堆起的巴别塔。

宋嘉年向他老爸“贷款”是为了买一部单反相机。为此他要利用周末帮老爸跑一整年的外卖。他喜欢摄影,喜欢拍身边的一切。老爸穿在身上的围裙,老师蹭了粉笔灰的领带,还有牧筱悠。透过相机狭小的镜头,宋嘉年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一个明明可以答对所有题目却故意填错答案的女生,一个整天缩在大一号的校服里,喜欢阴暗胜过阳光的女生。

筱悠在学校就算遇到宋嘉年也从不会和他说话,更确切地说,是她从不和任何人主动说话。周五的傍晚,宋嘉年无意在舞蹈厅外看见了筱悠。她正坐在大厅的角落里,安安静静地看学校新来的芭蕾老师领着两个学生在跳那段著名的《天鹅之死》。她靠着明晃晃的落地镜,用指尖当脚尖,在地板上和着老师的节奏跳出里面最华彩的一段。宋嘉年悄悄地看着她两根纤细的手指,分毫不差地跳出舞蹈里天鹅最后的挣扎与痛苦。

她应该很早就会跳这段经典的舞蹈吧?却偏偏要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坐在一边只是旁观。

太阳跟着日历的光芒越来越弱。十二月的北方,寒冷的风吹落最后一片悬铃木的叶子。操场上剩下的阳光,只是看起来还有一丁点儿温度,感觉起来却全是寒冷。语文课上的宋嘉年,看见操场旁边走过两个穿制服的警察,后面跟着深低着头的牧筱悠。

语文老师看到宋嘉年心不在焉的样子说:“宋嘉年,你来朗读一下课文。”

宋嘉年木然地站起来就说:“Sorry,I beg your pardon?”

语文老师恼怒地指着门外说:“你给我出去,想想现在上的是什么课!”

那一天,站在教室外走廊的宋嘉年,隐约地听见办公室里传来牧筱悠隐忍而愤怒声音,“你们难道就不能放过我吗?我不认识他!”

零分和满分有多大的差别

筱悠越来越不喜欢去学校了,因为她不想再去徒劳地应付学校里层出不穷的流言。五年前,她爸爸判刑入狱的那天,她就已经听到太多太多了。旁边手机不停地响,筱悠不想接,她不用看也知道打电话的是宋嘉年。宋嘉年的存在总是在提醒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普普通通的爸爸,经营着不起眼的小店,说着嘻哈的笑话。每次看到宋嘉年和他爸爸的小小快乐,她总会忍不住想,为什么这样平凡的生活对她来说会是一种奢望?

警察说:“他在狱里表现得很好,也很想见你,你去看看他吧。”

筱悠说:“你们可不可以放过我?我不认识他!”

谁会在高三学习压力最大的春天突然转学,也许只有牧筱悠。她妈妈什么也没问,只是无奈地帮她联系着更远更陌生的学校。公园长椅旁边的喵喵都恋爱了,忘了兜里揣着牛肉干的筱悠,剩下她一个人坐着锈迹斑驳的秋千,吱吱呀呀。

“嗨,你真的决定要转学了?”

宋嘉年在第十二个周末终于等到了牧筱悠。可筱悠不想说话。他只好自己坐在旁边的秋千上开始自言自语。

“过去那么久的事情了,谁还会在意啊?”

“我爸说了,那个聪明的筱悠,绝不会傻得在高考前转学的?”

一直都习惯做听众的筱悠,忽然转头,“上次你还没回答我,你有没有看过《伊莎贝拉》?你相信里面那个大坏蛋会是一个好爸爸吗?你相信一个坏爸爸会有个好女儿吗?”

在筱悠的心里,在筱悠五年前留下的疤痕里,零分与满分有多大差别?学习与不学习又有什么不同?谁会相信一个大坏蛋会是一个好爸爸?谁又会相信一个坐牢的爸爸会有一个优秀的女儿?从小就喜欢芭蕾的筱悠,现在最喜欢做的,就只有用两根手指跟在老师后面偷偷跳那幕垂死的独舞,做一只永远飞不回天空的天鹅。

宋嘉年看着筱悠眼里浓浓的悲哀,不知道如何回答。

青春再剪辑

在高考的前几天,筱悠坐在新的教室里收到了宋嘉年寄来的礼物,硕大的包裹里装了二十五张零分试卷和一张印着“宋嘉年特制”的DVD。碟片里的视频短片叫《筱悠的天空》。

视频开始是持续9秒的完全黑暗,然后缓缓飘出《伊莎贝拉》轻柔的背景音乐,筱悠出现在视频中。视频里只记述了牧筱悠一个人的快乐与落寞。没有那些反叛与不羁,只有傍晚自己拿着牛肉干喂猫的温暖,看老师跳舞的神往,以及一个人坐在秋千上的寂寞。影片的最后一分钟,是筱悠用两个手指舞出的《天鹅之死》。奇异的片段,把绝望的生活剪辑成新生的希望,让最终的镜头,定格在天鹅展翅飞翔的那一刻。

宋嘉年还在视频里加上了温暖的画外音:“筱悠你看到了吗,这才是真实的你。任何人的错误,都不应该影响你自己的人生。无论你到哪里,都要把错过的‘零分’做完,对不对?”

乐嘉给女儿的信范文4

在台湾大火、受金马奖追捧的电影《海角七号》我是流着泪看完的。

这部电影有两条线。

一条线是1945年的故事。一个日本男子因时下的政治原因必须回国。而回国后。他的未来不可测。最好的结局是当一名老师。面对这样的未来,他选择放弃台湾的女友。但他心怀愧疚和不舍。他充满感情地给台湾的女友写了几封信。这些信。是在半个世纪后,男子逝去,男子的女儿发现后代为寄出的。信封上的地址是海角七号。

另一条线是现在。喜欢音乐但理想受挫的年轻男子阿嘉是小镇上临时的送信员。他打听过很多老人都不知道海角七号在哪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打开信,读到了上世纪的爱情故事。而这时,他因为组建乐队认识了日本女孩友子。他们在接触中产生爱情。但他们心里都清楚,友子很快就要回国。他们的爱情面临分离。在友子的帮助下,阿嘉找到了海角七号。当他看到当年的女子已变成孤单的老婆婆,他就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去面对和友子的爱情。他在演出前,抱住友子。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离开。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离开。就是这句话,让我的泪哗一下不可控制。

以前也会觉得,那些放手的爱情,有的时候是因为更爱。希望对方有更好的生活。可是,慢慢地,我对这样的选择有了怀疑。到底是真的更爱。还是不敢承担?

如果相爱的两人。一方认定自己不能给另一方带来更好的生活而选择放手,表面上看,好像是爱,但实际上,不过是不想给自己压力。坚持与另一方在一起,必会因内心的愧疚而在另一方面前矮一截。或者说话没有底气。多少有些卑微和不甘。若另外找一个人过日子。则内心会相对轻松而舒适。

这让我想起电影《画皮》中夫人与将军身份的王生的一段戏。夫人让王生娶小唯。王生不肯。王生说自己只爱夫人。但夫人坚持。王生最后说:其实是你不相信我能做到。

对,《画皮》中。王生自然是喜欢小唯的。妖的媚气何人能敌?但王生自己心中有平衡有分寸有轻重。他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谁。可是,夫人,不相信。

这就像是一方以自己的条件不好而决定放弃爱情,还对另一方说:我是为你好。我希望你能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不过是因为不相信另一方能做到同甘共苦生死相随。

为什么不相信爱情的力量呢?如果对方心里有你,相守。才是最佳选择。

乐嘉给女儿的信范文5

戴嘉乐,男,29岁,公务员

我和晓琪三年前相识,一切其实都很戏剧化,如同我们的出场――在盛夏酷暑的七月底,冷气十足的十楼小礼堂,嘉年华开场的紫气球白气球飞了满天。晓琪在一大堆气球里快要摔跤时,我正好路过扶起她,她见我衬衣胸前上别着米奇老鼠徽章,指指它说:“这个能带来好运吗?”“没错,瞧,这不就遇见了你。”

结婚之后,我们的感情一直都挺好,几乎很少吵架,即使发生了争吵也会在一两个小时内重归于好。彼此之间的性生活也十分和谐,她对我这方面很满意,还曾经很甜蜜地夸我是世界上最能吸引女人的男人。

然而世事难料,这样恩爱的日子里她还是红杏出墙了。一次碰巧我提前下班去接晓琪,刚走到公司楼拐角处瞥见她正快速地奔跑,但拥抱她的却不是我。那一刻,我的心碎成一片一片,我孤单地下楼。她的背叛我怎么也不能理解,我觉得自己也算好丈夫,没有做过亏待她的事,有时出差一天给她打三四次电话,说我想她;只要发工资都会给她买些心爱的东西;她懒得做家务,我宁愿做饭……如此善待的结果却是戴上一顶“绿帽子”,我实在不能接受。

由于备受苦痛煎熬,我几乎变了个人,精神委靡不振。最糟糕的是,我发现了晓琪的日记。那本子里记录着她与另一个男人的经历,我在一次无意中翻开了:“阿明的身体和嘉乐的完全不一样,高大挺拔,像一条优美的海岸线供女人停泊,对我有着异乎寻常的诱惑。昨天和他,我如痴如狂,感觉我的生命已经完全融化在他的身体里……”下面的文字愈加,我不允许自己再看下去,合上日记本,潸然泪下。

我以为宽容和装作无知能够等回晓琪悬崖勒马,谁料她的激情燃烧愈演愈烈,大约一个多月吧,我偷看她的日记本发现婚外恋对象已经由阿明换作别人。那些肮脏的情节比刀子还要锋利,插在我的心头,刺痛我折磨我,我脑子里满是她和那个男人不停地在鬼混的情景。我快要疯了,怀着悲愤交加的心情我找晓琪谈话。她获知我了解她外遇的事实,立即显出一脸悔意,她不停地请求我原谅,说她发现婚后所有玻璃水晶似的风花雪月,都归于琐碎的一粥一饭柴米油盐,一时之间无法适应我的生性内敛和不懂浪漫,才会有去婚外寻找激情的念头,本质上她还很爱我,没有想过要拆散家庭。我也曾找丈母娘做晓琪的思想工作,效果却似火上浇油。我不知道她与她母亲关系不太好,妈妈的话更加激怒晓琪,她搁下一句话:“给我一星期时间冷静冷静。”就离家出走了。而我同样反复让自己镇定,或许婚姻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对生活不同的理解。如果晓琪不是频繁地有外遇,还算个贤妻呢!回忆以前新婚期间愉快的时光,我觉得就像一场梦境,更怀疑晓琪本性是否就善于伪装?她安静优雅的外表下为什么藏着一颗不安分的放荡的心呢?好几次触及这个敏感问题,我都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她,不要让眼泪流下来。

外遇是延续母亲的错?

晓琪,女,27岁,文秘(嘉乐的妻子)

我知道如今说什么似乎都无法化解嘉乐的悲伤,我是个坏女人,骨子里坏透的女人。虽然我真的很爱丈夫,但我又无法控制外遇的诱惑。我想,或许我们家从根本上就是坏的。有一个问题,一直令我惴惴不安,我不知道如何是好,看来还是倾诉出来比较好。

7岁那年,我放学后回到家,因为口渴,喊着要妈妈倒水给我喝,但怎么喊都没有回应,我就到处找她,却发现了母亲对父亲的不忠。在卧室的大床上,我看到妈妈裸着上半身躺在那儿,旁边有一个男人正在系裤带,是爸爸的哥们儿。虽然我还不太清楚,但我感觉到妈妈干了见不得人的事,可妈妈却哄我,说对方不是坏人,是医生,正在给她看病。

母亲与另一个男人相好实在令我无法接受,我甚至认为妈妈有外遇,最受打击的似乎还不是父亲,而是我这个女儿。我常感到被母亲遗弃,遭遇背叛,变得不再相信别人,也失去了往日的自信。19岁那年我进了一所师范学院学习中文,大学四年尽管收到许多情书,我都不断地提醒自己绝对不可以理睬男同学的约会。有一段时间我坚信独身有益,誓不与男人谈婚论嫁。

不过毕业后一次巧合我遇到嘉乐,当时看他对我的关怀和一脸诚恳的笑容,我便感觉他值得托付终身,可以说对丈夫我也投入地去爱了。我嫁给他属于真情释放,婚后嘉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家里毫无怨言地承担了洗衣做饭的工作。可当屋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时我就感觉到寂寞,感觉没有激情,童年时母亲外遇的场景常不知不觉地出现,为什么她能尝试我就不能?不行,我也要用轰轰烈烈的婚外恋来点燃自己。很快,我就找准对象――阿明。和他在一起真的很幸福,我们疯狂地,当我躺在他怀里的时候就觉得对母亲的怨恨更加深刻。我近乎折磨地享受阿明的身体,甚至还写下了日记。丈夫察觉了这场外遇,我很担心他结束婚姻,毕竟我是爱他的。我请求他的原谅,一次又一次,但我又无法控制地继续出轨。甚至和法语教授扯上了关系,实际上那人算不上英俊,衣着总是不整,堪称邋遢,私下也不断地听同事议论他年少时乃是花花公子,至今仍绯闻不断。但不知何故,我说服不了自己。每天嘉乐不在身边,我就忍不住找教授去安慰孤独的身体。

我那么憎恨母亲对婚姻的不忠,怎么我自己还要重蹈她的覆辙呢?我没办法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听朋友说,外遇是一个家族性的遗传病。它会像身高、眉毛、双眼皮一样代代相传。难道我的外遇真的与母亲有关吗?既然是注定的,不可避免的,我还能拯救我的婚姻吗?我已经完全茫然无措了,现在即使一星期、一个月、一年……恐怕我也不能理顺思绪。

女儿的外遇是我造成的?

林女士,51岁,退休人员(晓琪的母亲)

我听女婿说晓琪有外遇了,当时心里就一咯噔,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孩子是受我的影响啊。唉,我那年因为受不了她父亲的冷漠,所以才发生了婚外情,虽然情有可原,但我这十几年一直处在深深的负罪感中,更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女儿,给她造成了心灵伤害。

我知道晓琪恨我,毕竟她亲眼目睹了我外遇的事情,虽然以为她小应该哄得过去,可我隐隐感觉她对我变得疏远。7岁之前,我一直当她似婴儿般地给她洗澡,从那之后她再没让我洗过。暗地里我也哭过,想过这孩子是不是嫌她妈脏了呀?我尽量做一些能够弥补缓和母女关系的事,她却越来越视而不见。甚至连结婚都简单地通知我一声,婚后更没有回过一次家。

上次嘉乐请我劝女儿收敛住心思,断绝婚外情安心地过日子,我从母亲的立场诚心地去劝解她,她却将我逼问住了:“你当初怎么没想过为家庭为了我,不去招惹婚外那男人呢?”我不知如何回答,原来她一直记恨着我,我突然担心起她的外遇是否和我带给她的童年阴影有关?我很希望有专业人士帮助解答,也希望我们母女能够诚实和宽容地生活下去。为了那场外遇,我也一直在接受着良心的谴责,没有踏实地睡过觉。

专家点评:

假如你第一次听到家族性的外遇病,也许你会对它做出不假思索的否定。但大量事实证明,环境的影响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心理,成长于父亲或母亲有外遇的家庭里,以后的行为也会像血型、基因一样遗传下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外遇。这种极端形式是“报复”或“改造”。比如,晓琪因为小时候发现母亲背叛父亲,长大结婚了就以不断频繁外遇的方式来打击、报复她痛恨的母亲。其实,这是为了掩饰她内心深藏的恐惧,那段童年的阴影有增无减,她内心从没有宽容原谅过母亲,即使外遇也是因为担心自己成为受害者,在值得信任的婚姻里仍先下手为强地去家庭之外寻欢,实际上害怕被抛弃的她很没有安全感。

所以,若希望建立一个正常而稳定的家庭,她得走出母亲外遇的阴影:了解一下母亲的内心感受,试着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年她外遇的合理性。而且,还要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坐下来和丈夫好好地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不安或不满尽量坦诚地倾吐出来。哪怕因为说了真话而引起吵闹,也好过表面上平静而沉闷的婚姻。

乐嘉给女儿的信范文6

将个人身世化入诗词的感怀,被叶嘉莹收入在她的作品集中。自2006年起至今,北京大学出版社已陆续出版了她的《唐宋词十七讲》、《迦陵说词讲稿》、《人间词话七讲》等9种系列丛书,其中,《人间词话七讲》入围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举办的“2014中国好书”评选。

进入耄耋之年的叶嘉莹,近年来以南开大学为基地,以讲学和育人为生活重心。她在古诗词领域深厚的学养、优雅的仪态、独特的诗词吟诵方式,在中国及海外享有盛名。她的语言仿佛有一种魔力,她对词的评赏,高雅而又平实,深入浅出,读者读词没有任何障碍。

2014年,叶嘉莹九十寿诞,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在贺信中称赞她,从事教育事业和诗词研究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桃李满天下,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您的心灵是纯净的,您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诗词给人以力量,您自己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作为“迦陵讲演集”系列丛书中的新成员,《小词大雅》于近日出版,叶嘉莹将带领读者进入小词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读者亦有机会,重窥她的诗词一生。

见天地亦见自我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平察院胡同一所老四合院里。她与自己最喜爱的词人――纳兰容若,同为满族叶赫那拉氏后裔。

出生地有一个大院子,方砖漫地,西屋前,还有一间小小的花池,栽满竹子和花草,时有蝴蝶翩翩起舞。某年秋夜,一只白蝶,落在院中方砖上,飞不起来,叶嘉莹注视着它,感觉生命是如此短促脆弱。一个诗人天性中敏感多思的部分,无论家教多么严格,接受的是何种“新知识、旧道德”的教育,都无法改变。

她少时,没有上小学,家里教她读旧书,第一本开蒙读物是《论语》。伯父狷卿公引导她走向诗词之路,伯父国学素养深厚,膝下无女,见叶嘉莹从小喜欢诗词,于是悉心教导她。

怎样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境界?如何吟诵古诗词?如何读准平上去入?怎样把中国诗歌的传统吟诵和现代的朗诵区分开来,传达声律的美感?

对以上的问题,早在少女时代,叶嘉莹已经有了深刻体认。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弥漫在她少女时代的作品里,其中一首绝句《咏莲》,已经开始瞄准了莲花高洁而超脱苦难的形象。“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十几岁的年纪,心里如何想得到苍生?这一是因为敏感,二是由历史大势造就的。

1937年7月7日,爆发,家事与国事,统统发生翻覆巨变。抗战之后,大半个国土陷落于战火,生灵涂炭,沦丧。自己家中,在上海工作的父亲不得不随单位步步南迁,渐与家人失去联系。母亲忧思成疾,身染重病,在从天津回北京的火车上去世。母亲去世时未能陪伴左右,令她抱憾终身,更理解了什么是人生无常。

她记得早年在家中读《唐诗三百首》,读到李商隐的《送臻师》(送给一个僧人),“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此时的叶嘉莹,深深明白了这首诗的意味,人人置身苦海中,迷失了自己,不知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也不知道这一世的意义和价值。佛法东传,从佛所说的宇宙的起源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大千世界,有几重天,有多少天外的星球。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源自佛家经典。据说佛为众生说法时,每一个毛孔都生出来一朵莲花,每一个莲花中都坐了一个小小的佛像。佛借着普度众生,想帮助世人达到彻底的觉悟。而叶嘉莹借由李商隐的诗,早早抵达了诗词中“见山不是山”的境界。

苦难果然如影随形,相伴叶嘉莹莲的一生。莲花这一于困难中炼世的形象,从此扎根在她的创作经历中,柔韧而坚强的性情,也贯穿一生。

苦难磨砺漂泊半生

从1948年离开北平,随家人去往台湾,在台湾执教20年,于1969年定居加拿大,1970年接受了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聘约。叶嘉莹的前半生,数次起伏,饱经忧患。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先生不是自己选择的。在台湾“”时期时,夫妻二人还双双坐牢。

多年后,她提出“弱德之美”一说。即指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词人也在承受苦难,这就是所谓的“弱”。但是在苦难之中,词人还是要坚持和完成自己,一如淤泥之上的莲花,这就是所谓的“弱德”。

弱德如何完成?在《礼记・礼运》篇中,古人称“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感情是人性之本初。对于一个“水做的骨肉”的女子而言,完成的第一步,居然是要杀死感情。

那是她在台湾20年中最艰难的时段,丈夫因为遭遇政治打击,囚禁过久而性情大变,动不动就盛怒发作而付诸家暴。她上有年近八旬的老父,下有两个读书的女儿,作为一个女人,她要教书养家糊口,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只能用诗词来引导和劝诫自己。“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当感情让自己受伤的时候,只得杀死感情,以求解脱。

在海外的时候,家庭重担还在她一个人肩上。先生依然没有工作,暴虐如初。如果她因为和研究生讨论,导致延迟或无法回家做饭,回来就会看到家里所有的锅都被扔在地上。

家庭和生计上的烦恼姑且不计,最难的是加拿大的大学要求必须用英文讲课。英文讲解诗词谈何容易,光查生字就查到半夜。喜欢广征博引、思维“跑野马”的她,无亚于野马被套上了缰绳,束手束脚。

现实与精神上的双重打击终于转为安定。以为终于要走上幸福之路的叶嘉莹,在1976年蒙受第三次巨大打击。3月24日,她从温哥华去美国的费城开会,途经多伦多看望了新婚不久的大女儿。第二天,爱女在外出旅游时出了车祸,与女婿同时逝去了。

大女儿是多年来为数不多的在苦难中陪伴她的人。为此她痛不欲生,家中还无人为她分担。独自料理完一切后事,她一连写下十首《哭女诗》。“谁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诗词释放了她内心的痛苦,叶嘉莹终于回到了平静、坚强的“弱德之美”中。“我真是历尽了平生各种不幸的一个人,但是人生经历了大的苦难,就会使‘小我’投身于大的境界。”

诗词乃毕生唯一事业

一个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化入诗词。这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把“诗词女神”的称谓留给了叶嘉莹。

叶嘉莹说:诗词是我养生的秘诀,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时至今日,90岁高龄的她,对中国古典诗词依然爱得无可割舍,即为一颗“词爱”之心。这样的一颗心,必然也能感染他人,许多人是因为叶嘉莹而爱上了中国的古典诗词。

出版《小词大雅》时,叶嘉莹曾说,自己为何越来越多地讲词,而不讲诗,因为诗是言志的,情感流露于外,可以托物比兴,什么都明明白白;而词更为微妙,是含而不露的,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表面是儿女之情,却把每位作者内心最曲折微妙的情思透露而出,如何体验,绕不开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历。

她也公开解释,小词之微妙,首先在于“双性人格”。《花间集》常用女子的形象和语言来描写女子的感情,但作者往往是男性。如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而中国的士人,当在仕途上不得志时,也常常以失落的爱情和闺中怨妇自比。屈原在《离骚》中,也曾以女子自比,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另一点在于“双重的语境”。早期文人词产生于西蜀与南唐,相对于五代乱世的中原,西蜀与南唐的小环境是安乐的;但从大环境来看,北方始终威胁着这些小国。君王与士大夫在这种政治环境里,许多抑郁和痛苦压抑于心,却在写美女和爱情的小词里无心地流露出来。

从阅读到理论,再到理解,小词的大雅之处,在逻辑性和思辨性上都说得通。

不过,这样的一个叶嘉莹,却绝不是无病的人。她既解说小词中的男女情爱,也解说情爱背后寄托的家国兴亡变幻。真正懂得她的人,知道她比李清照更甚,是一个“穿裙子的士”。她有须眉气,人生之路上经历的种种坎坷聚散,苦难折磨,使得她能够深刻地洞察辛弃疾的词作,其剖析比一般男子更为入木三分。她说过,我的身体是女性,但是我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在解释诗词的时候,如何不盲从盲信,坚持独立思考,有新鲜建树,对于研究者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她辅仁大学时代的导师顾随一直教导她,希望她要自我成就,另起炉灶,成为“南岳之马祖”,而非“孔门之曾参”。

顾随是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代大家,是叶嘉莹的开蒙恩师,他们在人生经历、性格脾性和兴趣爱好上都非常相似,对叶嘉莹影响极大。她书房常年挂着的别号“迦陵”二字就是顾随先的亲笔。“迦陵”是佛国世界的一种神鸟,与“嘉莹”谐音。

在顾随的影响下,叶嘉莹立志要“传道授业解惑”,矢志不改,一去七十年。

士志于道:教书育人

2013年,叶嘉莹叶落归根,定居南开大学,成为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院院长。校友与诗词爱好者捐建的“迦陵学舍”已经落成,这是一幢集科研、办公、生活于一体的书院,总建筑面积约为550平方米,北京恭王府还专程送来了两株海棠。

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数十箱研究资料,单是讲课录音就有2000多个小时。

叶嘉莹站在迦陵学舍门前向众人拱手。距1979年她首次回到南开讲学,已过去34年。

她在各种讲座上都提及这一点,常年在异邦,使用异国语言,“难免有失根之感”。初到加拿大,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自托:“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着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北海”指的是她的出生地――第一故乡北京,“南溟”指的是她的第二故乡台北,“鹏飞”的“云程”,则意味着她曾经在两地用母语讲授自己深爱的诗词。这种自由的,在海外的几十年中,常常入她的梦里。

她渴望重新回到祖国,用母语教学,获得自由自在讲解诗词的快乐。表达了“不便再继续跨洋奔波,故有晚年归国之志”的心愿。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推她往何处,就往何处。但她始终记得《论语》中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叶嘉莹要做的“士”,是“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即便一无所有,内心仍保持高洁的品德和操守。在一贫如洗的教书生涯前期,在海外大得盛名的讲学后期,回国,把士的精神教授给更多人,是她的心愿。

1978年,给大陆教育机构写了一封归国执教的申请信后,叶嘉莹得偿所愿。彼时,她经历丧女之痛刚三年,而国内因浩劫,中断的文化事业百废待兴。

她在南开刮起了一场“叶旋风”。南开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汉魏南北朝诗,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在一间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几乎挤满了“整个天津的学生”。中文系不得不要求持听课证才能入场。她的《唐宋词十七讲系列讲座》可以卖到十几万册。

34年后,世情大有变化。年轻的人们对诗词不再那么关心,今日,叶嘉莹的诗词作品只能卖到一万册。每每有学生去叶嘉莹家造访,她总是关切地问:“有喜欢诗词的学生吗?”

拜物时代中,经历了传统文学的遇冷,又经历了古诗从教材中“去而复还”的风波,重视国学又成为一时之风气。叶嘉莹再度站回讲台,桃李芳菲,台下的倾听者,变为了更年轻的群体。

对于古诗词教育普及的现状,年轻人对诗词等古典文化的漠视,她很担心。

泱泱中华,自古就是诗歌大国,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文脉不绝。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平民百姓无不写诗。然而,近代以来,一度学习西方,一度饱经政治战争动乱,旧学与传统渐渐中断。年轻人不懂文言表达与历史典故,盲目追求西方文化,一时间传承堪忧

坐拥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富矿,不该辜负遗产。叶嘉莹学贯中西,在与西方文明的比较中,她意识到,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并不是由眼前现实物欲的得失决定。

小子何莫学夫诗:暮年施教

如何为今人解古词,传圣人意?

她想到了自己的开蒙读物――《论语》。这几乎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当年所不能理解的“仁者不忧”及“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名句,叶嘉莹感触日深。

垂暮之年,教育责任感在她心中变得沉甸甸,她觉得,如果没有尽到教育学生的责任,上对不起千古以来的诗人,下对不起未来的学者。她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化教育,在古人留下的美好诗篇中,她看到了美好灵魂,所以“我要尽我的力量,把我所知道的,我所体会的,说给年轻的人知道。”

数年来,叶嘉莹为古诗词教育孜孜不倦,奔波于中国各地与欧美。1989年,她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每年有一个学期在国内讲学,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等国际诗词讲坛上。1991年,叶嘉莹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同年,应南开大学要求,创办“比较文学研究所”;4年后在海外募得资金,并将研究所更名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她遵循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1995年起,她在指导博士生的同时,还开始教少年儿童学习古典诗词。百忙之中,她与友人合编了《与古诗交朋友》一书,浅显有趣,不同于她长篇累牍的高深论文,并亲自吟诵编选的一百首诗,给读本配上了磁带。后来,她又多次到电视台教少年儿童吟诵诗歌。

她的伯父和恩师,从小教导她,“读书当从认字始”,古圣贤也说“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师之过”。所以,她深知幼儿诗歌教育的重要性。诗词一旦嵌在孩子的脑子里,将成为毕生的营养。

如何学习古诗?吟诵是个好办法,她幼年读诗,都是从音乐声调中感受到诗中情趣。如何让孩子学会读诗,师资非常重要,幼儿诗词教育的关键,不是把诗词选进教材,而是老师怎么教的问题,虽然现在提倡读诗,但盲目,读得都不对,讲不通。

“中国文化、诗词的意境都从汉字中得来,英文词性变化体现在拼音的变化,我们的变化是从读音。诗不仅是情意,还有平仄、声调,读诗要念出短促的入声字。”她曾这样表达自己对吟诵的理解。由于大多数用普通话方式念的诗都失去了韵味,叶嘉莹一直坚持将古人读入声、现代人读平声的一些字,读成短促的近于“去”声字的读音,吟诵古诗时才能传达出声律的美感。

上一篇卖柑者言

下一篇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