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卖柑者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卖柑者言范文1

卖柑者言范文2

【关键词】 品牌敏感 香港中成药保健品 消费者价值 消费者购买决策

一、研究概念的形成

消费者购买中成药保健品时,有不同的意图、目的和需求。消费者价值的高与低是视乎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满意程度。消费者的意图、目的和需求有不同层次的深度和宽度、内在与外在、自我与他我、功能与情感、真实与幻想、私利与公益、经济得益与心灵得益等。本文综合各学者的分析,认为消费者的价值有五种:一是基础价值:消费者需求品牌产品的生理基础价值;二是附加价值:品牌产品属性给予消费者的附加价值;三是体验价值: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用后的身体感觉体验价值;四是象征价值:消费者在社会、群体中所感受到个人形象影响带来的价值;五是自我增值价值:消费者通过品牌产品能完善自我、发挥自我潜能和达到真善美等无形的较高层次价值。

中成药保健品企业提供品牌产品,传递信息给消费者。消费者接收信息,将品牌产品的功能效益与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意图和目的相比较。如品牌产品能提供更多的功能效益,而消费者能感受和领悟到这些效益,符合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和目的,消费者便满意品牌产品,得到消费者所需求的价值。如中成药保健品企业能令消费者感到满意,能与消费者发生长远利益关系,形成品牌价值,也就是顾客价值。

中成药保健品企业传递品牌产品的功能效益信息给消费者,消费者接收品牌产品的信息后,按消费者的意图、目的和需求,比较不同品牌产品的功能效益,得出各品牌产品的差异。消费者会特别注重某一品牌产品,产生品牌敏感的心理因素,认为这一品牌产品能给予消费者最大的消费者价值,这种价值的构成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中成药保健品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策略,令消费者感知品牌产品和其他品牌产品的差异,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决策。

二、研究假设

根据概念模型的发展,提出下列六项研究假设。

H1:消费者感知中成药保健品的基础功能性效益价值差异对品牌敏感有正向影响。

H2:消费者感知中成药保健品的附加功能性效益价值差异对品牌敏感有正向影响。

H3:消费者感知中成药保健品的体验性效益价值差异对品牌敏感有正向影响。

H4:消费者感知中成药保健品的象征性效益价值差异对品牌敏感有正向影响。

H5:消费者感知中成药保健品的自我完善价值差异对品牌敏感有正向影响。

H6:消费者的品牌敏感对中成药保健品购买决定有正向影响。

三、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主要分为七部份,第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中成药保健品时,他们是否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基本。第二部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中成药保健品时,他们是否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价值:附加。第三部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中成药保健品时,他们是否注重产品的体验性价值。第四部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中成药保健品时,他们是否注重产品的象征性价值。第五部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中成药保健品时,他们是否注重产品的自我实现增值性价值。第六部分,消费者购买中成药保健品时,他们是否注重品牌,以品牌作为购买的重要因素,产生品牌敏感。第七部分,消费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中成药保健品品牌的考虑和看法,品牌产品是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和行为。

四、问卷调查方法

问卷是采用网页(省略/go.php?url=drcheng

/12537)的方法和印制问卷的方法。在2011年7月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收回200份印制问卷和180份网页问卷,合共380份问卷,删除了无效的100份,有效的共计280份,有效率约是77%。

五、数据分析的步骤

1、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Lattin,Carroll&Green,2003,P.188)Cronbach’s alpha系数测量表的信度,根据系数大于0.7的衡量信度标准,就可以接受。再按Kaiser Meyer-Olkin Measure KMO (1960)的标准除掉特征值小于1的因素,选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根据KMO的结果,如KMO高于0.9,表示所得的数据非常合适用于因子分析。

2、建构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的方差最大旋转方法的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变量的建构效度,将特征大于1的作为因子提取标准。先用KMO and Bartlett''s Test 的标准,证明各变量不是单变量,是相关联的,各指标并非独立,是有关系的,数据支持可以做因子分析。

3、效度分析

确定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将所提取的因子进行确定性因子分析,以判断各因子的区分效度。对研究中的各个变量进行确定和分析。论文采用了因子分析的变量共同度(Communalities)、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Total Variance Explained)、陡坡图(Scree Plot)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Rotated Factor Matrix)提取出各个因子。

卖柑者言范文3

【摘要】目的 探讨对妇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ST)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妇科手术后发生ST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患者,进行DN;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关键词】 妇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多元化护理;疗效

妇科手术后有部分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ST)[1,2]?因此重视对该部分人群的及时对症处理,对减少患者妇科术后ST的严重程度作用很大[3,4]?多元化护理(diverse nursing,DN)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措施之一,其用于妇科术后发生ST的患者,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我院妇科于2009.6-2011.12对34例患者进行DN措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8例妇科手术后发生ST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8-41岁?观察组:34例患者,进行DN;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应用DN措施?

1.2.1 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充分评估患者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2 营造人性化空间:营造具有家庭气氛的环境,保持温湿度适宜,避免外界噪音刺激,适当播放轻音乐?各床单元间用布帘相隔,便于保护患者隐私?

1.2.3 人性化护理: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在医院感到凄凉,此时除让亲属增加探视外,为其提供传统饮食,让患者亲眼所见,维护其社会角色?

1.2.4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家庭是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在规定探视的时间内,预先与患者沟通,满足其意愿?

1.2.5 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护理人员要有严谨的预见性,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民族习俗,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疗效?满意度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P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中,痊愈14例,有效1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34例患者中,痊愈8例,有效8例,显效7例,无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67.6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中,平均治愈时间为8.86±2.12d;对照组34例患者中,平均治愈时间为11.49±2.36d;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在观察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有4例患者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34例患者中,满意26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34例患者中,满意16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为64.7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研究显示,在对妇科术后发生ST的患者进行处理时护理人员也起重要作用,对ST患者辅以适当的护理措施,对减少ST的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5,6]?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本组资料也显示,观察组在观察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有4例患者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妇科术后发生ST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时间,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谷晓丹,王春.妇科肿瘤98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33-7233.

[2] 傅坤.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3] 梁晓霞.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1837-1838.

[4] 董琳.妇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7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9(11):2688-2689.

卖柑者言范文4

感染是血液透析(HD)患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透析患者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第二位死因,死亡率为15%~38%[1]。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不仅威胁着病人的安全,也给临床医疗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1 血管通路的种类

维持血液透析的长期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移植血管瘘和中心静脉导管(CVT)。CVT分为临时和永久两种。美国K-DOQI指南推荐AVF作为血管通路的首选。虽然AVF的血栓形成和感染率低,但有24%~27%的内瘘不能成熟,原发性失败率较高。CVT具有以下优点:多个部位可供置管,置管后即可使用,无动脉窃血,每次透析无需穿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等。缺点是:易发生栓塞和感染,中央静脉狭窄,持续性低血流量可致透析不充分,影响美观等[2] 。尽管CVT 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下列情况下仍需使用 :(1)需维持血液透析治疗而AVF 尚处于成熟期;(2)肾移植前过渡期的患者;(3)对于晚期肿瘤合并尿毒症生命期有限的患者;(4)AVF 无法建立,不能进行肾移植的患者;(5)有严重血管病变,特别是老年患者;(6)低血压不能维持内瘘血流量者;(7)反复心力衰竭发作,制作内瘘可能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者;(8)害怕血液透析穿刺者[3]。

2 导管感染的发病机理

导管感染的发生是源自导管内或导管外细菌的侵入。在置管后24h内CVT导管外已有大量细菌积聚,几乎所有的留置导管均有微生物繁殖,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常从皮肤插管部位进入血流或通过导管开口进入血液,微生物也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进入端口。导管相关菌血症可通过4 种途径感染:(1)细菌在出口处积聚后沿皮肤、皮下隧道至导管顶端;(2)经污染的导管侵入管腔;(3)血源性种植;(4)经注射器污染管腔[4]。

3 导管感染的临床表现

导管感染包括:导管出口处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内感染。出口处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僵硬、渗出,一般没有全身症状,血培养阴性。多数情况下根据出口部位的分泌物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口服,即可控制感染,多不需要拔管。隧道感染表现为除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外,隧道压痛明显,有时有波动感,可伴有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常引起菌血症[5]。导管内感染可无临床症状或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败血症的典型表现为: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有些患者透析间期体温正常,只在透析过程中发热,体温可高达40℃,也有些患者在透析间期持续发热,严重者可能导致败血症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皮肤表面[6]。

4 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

4.1 留置部位 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多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有资料显示,锁骨下静脉穿刺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7]。主要因为此区域皮肤菌落计数较低,皮肤油性和湿度低且导管容易固定,易换药,不易污染,有利于置管后的护理。而颈内静脉置管不易固定,导管头端容易随头颈部的移动而活动,并对穿刺部位皮肤造成持续刺激。股静脉临近会,皮肤寄生菌群多,易受排泄物的污染。

4.2 留置时间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4.3 导管材料及导管腔数 有些材料易于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形成,细菌易于粘附,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硅胶导管、聚氯乙烯导管和聚乙烯导管的感染率分别是1.25%、18.9%和9.5%[8]。一种新型的导管材料:弹性体聚氨基甲酸乙酯水凝胶被用于中心静脉导管。有研究表明,Arrowgard +Blue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一种含有洗必泰醋酸盐与磺胺嘧啶银的导管较普通导管7d后感染率有显著差异[9]。近年来,国外一些公司发展出很多高质量、多功能的多腔导管。导管的每一腔彼此独立,可同时输注多种药物和取血,临床应用较多。有资料显示,多腔导管感染率高于单腔导管[10] 。

5 CVT的护理管理

规范化操作是CVT管理的关键,可有效地预防导管感染的发生。

5.1 行HD前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全身情况、导管局部情况及治疗环境。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是否能配合此次治疗。打开敷料,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红肿、分泌物;缝线固定是否牢固;CVT有无脱出等情况。透析室是否清洁、干净、无家属出入,光线充足。

5.2 导管连接 遮盖病人口鼻后洗手、戴口罩,导管穿刺处用安尔碘消毒两遍,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戴清洁手套铺无菌治疗巾,除去导管上肝素帽,用安尔碘纱布消毒动、静脉连接口两遍,消毒时需用力旋转,使导管外口得到充分摩擦,以去除附着在外口的残血。10ml注射器快速抽吸管腔内肝素盐水,确保通畅及无血栓后同时连接动、静脉管路开始治疗,减少导管暴露时间。妥善固定导管局部及血路。

5.3 回血 治疗结束后采用密闭法回输血液,血流量调至30~50ml/min,打开入液口输入生理盐水,冲洗动脉端回输血液,应确保此段管路中无气泡。关闭导管动脉夹子及血路管动脉端,调整血流量为80~100ml/min,继续回血,同时不断旋转透析器,保证回血干净。回血毕,关闭血泵及导管静脉端夹子。戴手套后用安尔碘纱布消毒导管与血路连接处各两遍,同时分离动、静脉管路。管腔以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如有残血可反复冲洗至管腔内无残血,肝素盐水等量正压封管,拧紧肝素帽,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后妥善固定。穿刺部位换药。永久置管采用肝素原液+洁霉素等量正压封管。

5.4 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CVT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使患者自愿参与CVT的护理管理中。保持无菌状态,避免牵拉、受压及增加局部压力的活动。

6 总结

导管感染为CV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血液透析患者被迫拔除导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无菌操作及频繁操作均可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多年经验总结规范化操作能良好的控制导管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的管理CVT。这点对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管保章.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现代预防医学,2008,39.

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vascular access. Guideline2. Selection and placement of hemodialysis access.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Dialysis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 Accessed February 1,2007.

3 Garcia CM,Viedma G,Sanchez PM,et al. Fistulae or catheter for elderly who start hemodialysis without permanent vascular access. Nephrology,2005,25:307-314.

4 Jaber BL.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Kidney Int,2005,67:2508-2519.

5 徐钢.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及其易感因素分析. 临床内科杂志,2006,11.

6 董叶丽,陈坤. 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7,6(42):565-567.

7 王淑霞. 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46-47.

8 段大奎,王宗河,王羽. 临床医院感染学,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0-363.

卖柑者言范文5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在护理工作中,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工具并进行正确的程序化操作,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还能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1]。本研究通过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成效良好,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静脉留置针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67.3±1.7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7.1±1.5岁;试验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67.4±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①预见性护理的准备工作。对留置针的留置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有:无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培训,标准流程和质控标准不完善;止水卡的不正确使用、选择封管液不当、封管方法的不统一、选择的敷贴不当。随后,对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对策的拟定,主要包括:对留置针的使用和维护进行教育培训,明确留置针的使用的注意事项;明确并规定留置针的使用流程,对留置针维护进行规范化教育,确定其维护标准。②预见性护理的实施。(1)护理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掌握药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恰当使用导管,熟练封管技术和提高穿刺技术。(2)静脉留置针穿刺尽量避开下肢。完善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尽量避开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和手腕、脚踝等活动度大的关节部位,穿刺静脉的选择应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力求一次成功。穿刺成功后牢固固定穿刺针[2],使用弹性绷带进行保护性约束。(3)使用化学刺激性大的药物时注意防止药液外渗,用药后及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发生静脉炎。(4)指导患者保护好静脉留置针,避免发生脱出。密切观察患者下肢围度、颜色、皮肤温度、有无瘀斑、远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出现下肢肿胀症状时及时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局部湿敷硫酸镁,勿对患者进行热敷和按摩。(5)穿刺前检查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作为穿刺点,以减少穿刺点渗血情况的发生。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不能牵拉导管,穿刺口的血痂禁止强行剥下,否则容易出血。部分患者血压较高时需要及时降压,置管之前对贫血患者进行纠正,改善凝血功能。渗血出现后需要及时对渗血部位进行适当的加压,同时减少局部活动。一旦发现穿刺点渗血应及时给予处理,正确的方法为:按压针眼局部进行止血,出血停止后要更换敷料,出血量大时给予20min冰袋冷敷,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3]。(6)发现导管堵塞后应及时检查原因,若为患者因素导致的扭曲,纠正后一般即可解除。封管方式不对时,在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后彻底冲洗管道,选择合适的封管液,一般用肝素钠封管液,对肝素钠过敏者用生理盐水封管[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留置时间和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比较

由表1可知,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患者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显著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表1.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比较(x±s,d)

2.2两组患者留置针不良事件比较

试验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留置针不良事件比较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整转化,护理学模式又将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护理学要求临床护理工作并不仅仅只是完成基本护理操作,还要求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全面、高水平的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5]。

卖柑者言范文6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9.1±2.6)岁。所有患者均为1颗埋伏多牛牙,共计拔除埋伏多牛牙35颗。

1.2仪器设备和药物

诊椅及牙科常规器械;局麻药物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4%阿替卡因+1:100 000肾上腺素),1.7ml/支(碧兰麻,法国碧兰公司);0.90%化钠注射液备术中口腔冲洗。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前准备:所有患者治疗前完成全面口腔检查,扪摄上颌前牙区X线平片及CBCT等。术前向患者解释手术拔除患牙的过程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感觉,安抚情绪,使其放松,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3.2治疗过程:术区1%碘酊消毒,碧兰麻上颌前牙区浸润麻醉及鼻腭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使用0.05%新洁尔灭棉球行口内及口外常规消毒,铺无菌孔中。于上颌两侧尖牙间做腭侧龈沟内切口,根据患牙情况可考虑增加纵行切口,翻开粘骨膜瓣。气钻去骨,暴露患牙,使用牙挺、牙科凿、牙钳等器械拔除患牙。术后检查患牙完全拔除,予伤口4-0丝线缝合,压迫止血。术后给予口服预防使用抗牛素及止痛药物,1周后拆线。

1.4评价指标:①手术持续时间:从开始涡轮钻去骨的时间到患牙完全拔除的时间,精确到分钟;②锤击增隙使用情况:仅记录是否使用锤击增隙;③手术治疗不适感:使用自制的VAS量表让患者进行丰观评价,测量值范围为0.0~10.0(见图1)。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O软件包采用线件回归检验治疗时间和手术治疗不适感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是否使用锤击的情况下,手术治疗不适感是否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手术治疗时间最短2min,最长45min,平均(12.1±8.8)min。有20%的患者治疗中使用了锤击增隙(7/35),80%未使用(28/35)。手术治疗不适感VAS评分最低0.1,最高9.3,平均(2.5±2.1)。

手术治疗不适感VAS评分与手术治疗时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治疗时间与手术治疗不适感VAS评分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

以是否锤击增隙作为分组标准,将所有样本分为两组,检验两组间的手术治疗不适感VAS评分的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锤击增隙组的手术治疗不适感VAS评分的平均值为(3.2±3.1),非锤击增隙组的手术治疗不适感VAS评分的平均值为(2.3±1.8),两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尚不能认为使用锤击增隙对患者手术不适感的大小有影响。

3 讨论

3.1常规上颌正中多牛牙的处理

上颌正中多牛牙为位于上颌两颗中切牙之间的多牛牙,且多位于牙列的腭侧,是最常见的多牛牙,多发现于儿童及青少年阶段。早期发现多牛牙的存在,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对于预防或减小相关并发症的发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乳牙列时期,多牛牙常能正常萌出,且形态多与乳切牙相似,故不建议将其拔除,以避免损伤正在发育中的恒切牙牙胚。在替牙列及恒牙列时期,多数情况下需要将上颌正中多牛牙拔除。

3.2拔牙术中不适感原因分析

从本组研究可以看出:患者的手术治疗不适感与术中的去骨量及锤击增隙的使用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这与麻醉充足、治疗过程无痛感、锤击增隙使用的力量较小及术前、术中充分的沟通关系密切。而手术时间的长短是患者关注且能真切感受到的,其对治疗的整体感受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到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助于减轻牙拔除术患者的治疗不适感。

3.3 拔除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总结

3.3.1 必要的心理护理:治疗环境要清洁,使患者心情舒畅;护理准备工作应有条不紊,使患者心情放松,心态稳定;使用安慰性语言尽可能消除紧张情绪,以使患者达到心理舒适。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对拔牙治疗的恐惧感和不合作,这时需要对患者做耐心的解释,尽可能多地解除其对拔牙的惧怕心理和顾虑,告诉患者拔牙注射不是很疼,不会发牛危险等;对于患者的家长,也要耐心进行详尽的解释,消除其担心和顾虑,以免家长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同时应尽可能请家长协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3.3.2 调整好患者的:一般情况下,拔上颌牙时,张口时上牙咬合面要与地面呈45。~60。。但考虑到所要拔除的患牙为上颌正中埋伏多牛牙,需要行腭侧牙龈翻瓣术及涡轮钻去骨术,所以为了方便操作,可适当将椅位放平。

3.3.3 拔牙器械的准备:除常规口腔器械如口镜、探针、镊子外,还需加用牙龈分离器、牙槽窝刮匙;上颌正中埋伏多牛牙多为锥形小牙,因此一般选择上颌根钳;牙挺一般分宽刃及窄刃,拔除上颌正中埋伏多牛牙时,因患牙较小,且呈锥形,所以多选用窄刃的挺子;复杂牙拔除器械:手术需要切开缝合、去骨,必要时还需要锤击增隙,因此还需准备手术刀、缝合针、缝合线、持针器、骨膜分离器、峨眉凿、骨锤、骨锉、气钻、钻针等。

3.3.4 拔牙术中的配合:常规消毒铺中协助医生暴露术野等。若需要敲锤增隙,必须向患者说明,有轻微的头部震动感,嘱患者不要害怕,并用左手托住患者头部。要注意掌握敲击力度,避免力度过大。医牛缝合时,协助牵拉患者口角、止血,保持术野清晰,负责剪线。术后用湿棉球擦净患者口周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