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屈原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屈原的诗句范文1
关键词:律师调解员;大调整格局;必然趋势
中图分类号:D9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50-02
律师进入大调解格局,成为专业的调解员,将是我国大调解格局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我国律师制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调解格局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体现出律师调解员作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一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律师调解员正在大调解格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律师调解员作为人民调解员,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和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现实中律师调解员已经成为社会大调解格局中的一员,虽然这支队伍的人数还不多,但在许多城市和地区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四种模式。
(一)福田模式: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相结合,政府购买法律服务
深圳市福田区按照“以事定费,购买服务”的供给模式,通过招投标向有资质的律师事务所购买法律服务,由福田区司法局与中标的律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人员条件和工作岗位职责,并联合区委政法委、公安分局对其业务进行监督和评估考核,由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专业人士担任人民调解员。政府每年购买这项服务,支付每名律师的每年费用。律师事务所派遣律师调解员进驻派出所24小时值班,随时调解派出所接警后分流出来的民事矛盾纠纷。律师调解员主要采取三种运作方式:一是独立调解,对属于民间纠纷的警情求助,由律师调解员独立主持调解;二是参与调解,对矛盾较尖锐,有可能升级的民间纠纷,由调解员邀请民警参与,共同化解;三是合作调解,对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由民警主持,调解员合作,就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由于律师调解员熟悉调解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从调解的申请、权利义务的告知、调解笔录制作、调解协议书的签订和资料归档,都有一套标准的格式和内容,同时每一宗纠纷调解都有一份按法院民事案件档案标准制作的档案,并建立和保存电子台账,做到了调解过程阳光、公开、透明。
这种“以事定费,购买服务”的供给模式,从“养机构、养人、办事”的方式转化为“养事不养人”的政府购买服务,有效地实现了行政职能优化,提高公共服务专业水平,实现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解决了人民调解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人员不足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购买法律服务,以人民调解专业化为入手,强化人民调解的基础性、独立性和中立性,保障了人民调解和治安调解联动工作能够长效运作。福田模式通过律师调解员的专业调解工作,全天候为基层群众提供专业调解服务,破解了人民调解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困境,释放了人民调解的活力,实现了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有效衔接。福田区还将这一服务形式推广至涉及矛盾纠纷较多的职能部门,如法院、交警大队、劳动和部门等,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北京模式:律师人民调解员,专业解决物业、社区矛盾纠纷
2006年,北京市司法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律师在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东城区司法局尝试律师参与社区调解,共有320家律师事务所的一千三百多名律师直接参与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一百二十余家律师事务所的九百多名律师直接参与为农村提供法律服务。
在北京,随着商品房社区越来越多,法院受理的物业纠纷等新型矛盾也逐渐增多,以街道大爷大妈解劝为主的传统调解方式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灵,居民们越来越信服法律依据和程序,专业律师调解员知法、懂法,会用法律解决具体问题,明白维权的具体途径,律师调解员正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接手的调解案件,一部分来自部门和法院,一部分来自街道司法所,还有一部分就来源于东城区的房屋交易服务中心大厅的“物业纠纷调解”窗口。解决社区纠纷调解优于诉讼,节省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律师们专业化的操作适应了崇尚法治、程序正义的现代公民理念,自治式的调解又保护了社区成员彼此依赖的情感和利益平衡,节省了司法资源。
(三)佛山模式: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相结合,公职律师承担人民调解员工作
佛山市司法局和市中级人民法院为加强和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积极引导律师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由市司法局聘请市法援处、市公职律师所律师以及本年度市直律师所实习律师共40人,担任佛山市司法局首批人民调解员,全面参与诉调对接工作。这些律师调解员将派驻到佛山市中级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依照《人民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接待室)工作规则》和《人民调解员工作守则》开展诉调对接工作。
律师调解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受理并调解法院移送的已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各类民商事纠纷,受理法律援助申请,解答法律咨询,收集反馈重大疑难民间纠纷信,宣传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知识等。调解员在工作上接受法院、人民调解办公室和市法律援助处的业务指导;调解纠纷实行首接负责制,即最先受理纠纷调解的调解员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纠纷的调解工作,实行一案到底;调解纠纷的时限一般为15日,最长不超过30日。调解员对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一般应当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根据协议内容出具民事调解书;如果双方当事人申请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调解员将主动与法院联系,协助当事人向法院提交有关材料。调解员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如遇到有可能激化的纠纷时,将及时向法院和人民调解办公室报告,对于调解难度大的纠纷可以与法院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共同拟定调解方案,合力调处。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佛山模式是采取利用公职律师从事人民调解员,进行专项法律服务,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到政府提供的法律服务之中,摆脱了人民调解的民间性,更加专业化、制度化,而且完全由政府买单,体现了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新理念,律师作为公务员身份参与人民调解,突出了人民调解的官方性。
(四)哈尔滨模式:律师进入社区,由社区律师担任人民调解员
为充分发挥律师行业的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积极引导律师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基层访民情,化解矛盾保稳定,服务基层,服务民生,哈尔滨市司法局决定在全市律师行业中开展 “百所联千村(社区)进万户”活动,并成立了“百所联千村(社区)进万户”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全市100家业务精通、诚实守信、行为规范的律师事务所与1000个村屯(社区)进行对接,由专业律师为社区和村屯进行义务法律服务,主要提供法律知识讲座、义务法律咨询,以人民调解员的身份解决民间纠纷。律师们要做到“七个一”,即每周通一个服务电话,每月深入一次村屯(社区),年内举办一场法律知识讲座,培养一名家庭法律明白人、提交一份民生报告书、发放一批法律服务联系卡和法律应用知识手册、排查化解一批矛盾纠纷。目标是实现百家律师事务所举办百场法律知识讲座,千名律师提交千份民生报告,发放万张法律服务联系卡、万册《农村(社区)法律知识实用手册》,排查化解万件矛盾纠纷,培养万名家庭法律明白人。
通过面对面地为村屯(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法制宣传,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使得律师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百姓诉求联络员、保障民生服务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哈尔滨市司法局对律师进入社区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对那些对接及时、服务到位、收效显著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律师事务所予以通报批评,并将验收检查结果计入年度目标考核成绩。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将律师进社区工作作为“六五”普法的重点。
哈尔滨模式带动出一批社区律师活跃在人民调解队伍中,在社区进行法律服务,进行专业化的法律工作,在处理纠纷、解决法律问题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同时,社区律师还承担着最重要的普法宣传工作,建立依法治理宣传阵地等。通过社区法律服务,增强了律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老百姓得到了优质、便民的法律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社区居民的权利保护者”。
二、律师调解员是我国律师队伍在现有国情下的新发展
2011年是我国“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各地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组织开展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其中,法律进社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社区律师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一支新兴律师队伍,他们从服务于公司、公民的商业律师队伍中游离出来进入社区、街道办事处,专门处理基层矛盾,化解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这些律师就可以成为社区的人民调解员,充当律师调解员。就像前文所述的北京模式和哈尔滨模式,这两种模式会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全国,不论政府是否为社区律师买单,社区律师为自身案源的考虑也会以社区作为自己的市场,进行法律服务,虽然充当律师调解员是不计报酬的,但是因为与社区居民的广泛接触,建立起充分信任的关系后,会为社区律师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更加为以后社区律师的案源提供强大的人际支持。所以,社区律师的出现将成为我国律师调解员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除社区律师之外,在我国转型时期还有一部分律师基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将维护社会公益,关心百姓民生作为自己的责任,主动放弃商业律师的追名逐利,专门从事公益事业,这些公益律师更将是律师调解员的主力军。公益律师紧紧围绕着民生工程开展自己的工作,农民工维权、城市小区环境污染、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大至住房拆迁中的维权小至火车票的涨价,每一项涉及人民根本利益的环节都是公益律师所关注的地方。通过他们不懈地努力使得环境污染得到治理,农民工真正领到了工资,火车票在听证会的关注下合理地涨价。公益律师着实成为社会管理中一支平衡着私权与公权的第三力量,即社会力量,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基于公益律师的职责,他们作为律师调解员将更多体现在群体上访上诉的案件中。
屈原的诗句范文2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绿量;营造
收稿日期:2011-05-17
作者简介:张 程(1983―),男,安徽肥西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95-03
1 引言
合肥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和秋季较短,夏季和冬季较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最低气温大概为-10℃,最高气温大概为40℃。降雨量为1 000~1 200mm。植物主要有壳斗科、樟棵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杨柳科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合肥城市版图迅速扩大。每年都有大量居住区的建成,同时由于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越来越注重,给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根据国家的集约化用地政策,新建住宅绝大多数为高层建筑,建筑和人口密度大,城市的热岛效应明显,人均绿化面积小。这也是当前整个中国城市居住区的特点,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特点,在有限空间内科学地、艺术地利用各种园林元素去营造既有景观功能又有生态功能的当代园林。
2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营造
2.1 地形与土质
2.1.1 地形分析
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就讲究“叠山理水”。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是讲的这一道理。我国古代学者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当代园林鉴赏家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典折”,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的。园林叠山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由此可见地形的营造在园林中的重要性。而当今的城市居住区除去建筑占有的空间留下来营造园林的空间就很有限,一般小而零碎。不允许大面积地用来“叠山理水”。而是通过做“微地形”、“水溪”、“游泳池”来营造。
设计阶段就要求“一高一底”,即建筑的室内地坪的标高要比室外的道路标高要高30~60cm,这样室内外有一个落差才给做微地形提供条件。室外的主干道和园路的标高要低与周围土方的标高,被道路分割的一块块或大或小的地块都应该饱满富有起伏感,这样就会营造出“山蹊(路)随地作低平”人在山中走的意境。饱满起伏的微地形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在微地形上种植的植物也会增加空间感和有利于排水。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土方调配应因势利导,水系挖出的土方就地堆坡,尽量减少土方的转运。
2.1.2 土质分析
居住区的建筑做好后绿化地块的土方中一般都会有大量建筑垃圾,首先要求把其中的建筑垃圾集中、清理、外运或挖埋,土方不够的需要外运。一般外运的土方都比较干净,作为表层种植土。合肥地区的土方多为黄粘土,有机质含量低和通气性差。可掺入一定量的营养土和沙,增加种植土的营养和平整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
2.2 水景分析
一般景观投入较高的居住区,都会用水景来提高景观效果。水景可分为天然景石做驳岸的水系和人工材料贴面水景、游泳池。水景施工需要注意的是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防水,一旦防水没有做好,渗、漏水在施工后很难去维修。
2.2.1 天然景石水系
天然景石做驳岸的水系中,天然景石常用卵石、桐庐石、黄石、太湖石等。驳岸上会在景石缝隙间种植南天竹、黄馨、龟甲冬青等灌木以软硬搭配,在水中可栽植再力花、黄菖蒲、千屈菜、睡莲、花莲等水生植物以增添美感和净化水质。水系一般用跌水分为几段,使水可以循环流动,在标高最底处往往会做一块面积较大的开阔水面使水系显得更加大气。在开阔水面可堆垒一个小岛或安置喷泉、雕塑小品等以丰富水景(图1)。水系在穿越园路时必设置桥,既是交通功能的需要也更是景观功能的需要。
2.2 人工材料贴面水景、游泳池
人工材料贴面水景、游泳池现代感很强,和高层建筑也比较容易融合,通常会在岸边放置一些户外家具,增加休闲感。游泳池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夏季可以为业主提供消暑的好地方(图2)。
2.3 建筑小品分析
亭、廊架、园路、小品与雕塑、置石与假山在居住区既有使用功能又有景观功能。但造价通常较高,时间一长需要修缮,且和建筑都属于硬质的,不宜过分繁多。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与节奏的加快以及国际化的影响,古典园林中的繁杂、细腻的构图形式已不适宜。建筑和小品越来越讲究细节的简洁、图案的抽象、造型的独特,另外,新材料、新方法的现代科技产品在园林景观上以又有大量的运用[1]。
2.3.1 亭
亭是中国古园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当代园林亦是如此。居住区园林更要提供休憩的场所,亭通常有木质的、混凝土的、钢构的等每种材质和样式的亭都有它独特的韵味。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有的亭只有一个框架,顶棚不是密封的,亭内也没有坐椅,这类亭仅有观赏功能没有休憩的功能,此类亭不宜多用。当代居住区的廊架多有小、短、空等特点。
2.3.2 园路与广场
园路的形式主要由面层的的材质和贴法而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园路的走向除规式外通常都要避免直来直去,无论建筑是否是规则势分布,进户的园路都可以做成蜿蜒曲折富有曲线美,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图3),广场则需要注意遮荫。
2.3.3 小品与雕塑
小品与雕塑的表现形式很丰富,变化多样,通常是不同居住区来表现各自不同风格的重要途径。
2.3.4 置石与假山
合肥的居住区景观运用置石较多。置石主要以大卵石为主,其次是黄石和太湖石。景石宜选用体量一般为1t左右,3~4块1组,大小搭配。每块景石都要把部分埋到土中,给人从土中长出来的感觉,在景石边缘可栽植兰花、麦冬、南天竹等一些植物做衬托。在小区的视线交汇处或空旷的草坪上点缀一组景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置石不宜繁多。在那些硬质景观较少的居住区可以很有效的弥补硬质景观不总的缺点,而且造价不高,不用维修,还能与绿化很容易融合。假山因为小体量的没有视觉冲击力而大体量造价较高,所以合肥的居住区景观做假山较少,有少数景石假山和塑石假山。
2.4 植物配置的原则
现代居住区植物配置一般要求大绿量,多层次,多季相变化,多花,以满足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用于配置的植物见表1。
表1 植物配置表
乔灌草相结合,上层为大乔木,中层为小乔木、大灌木,下层为球类、色块,底层地被植物、草坪。落叶与常绿相结合,建筑物的西北面适宜种植常绿,南面适宜种植落叶。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绿色树种为主彩色树种为辅乔木。乔木的规格一般在胸径12~30cm为宜,不提倡使用规格过大的乔木,那会对苗木的原产地的生态是一个巨大的破坏。色块苗木的冠幅在40~70cm为宜,冠幅过小栽植后会显得不够饱满。尽量避免在居住区道路旁规则式的栽植行道树,使人产生约束感。而随意自然式种植会使人感到很放松的氛围。
3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在居住区景观一般存在人工痕迹多,后期养护成本高,而物业对养护投入不多、不专业后期养护质量差。水系用水和灌溉用水不科学环保,水系用水要么高成本地使用一次性的城市自来水,要么注入的景观用水长期不净化、不更换,要么干脆让建设期投入大量成本的水系干涸。各种园林要素配置不科学、不协调,没有美感和季相变化,风格趋于雷同。
对于养护要发展专业的养护公司参与到居住区的养护工作中;景观用水要提前科学设计利用雨水和循环、净化用水;提高整个园林从业者的专业水准;减少硬景在整个园林中的比重;尝试发展少人工痕迹、低养护的、仿自然的节约型城市园林。尽可能少的土地、水、和财力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尽可能少的干扰来绿化和美化城市。技术上,必须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遵循地方性、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提倡“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白话景观和白话城市,营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2]。
参考文献:
屈原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地方戏曲进校园;做法;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82-01
扎实组织推进"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努力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具有河南特色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地方曲剧进校园的现状和教育的现实状况,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曲剧进校园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绲闹卮蠊毕"。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也是在文化领域践行中国梦,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一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使人一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在图案设计方面,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此外,戏曲演员身上穿着的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同样色彩缤纷,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在戏曲演出中,有些舞台动作并不能被大多学生观众所理解,这正体现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之一――虚拟性。在传统戏曲舞台上,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渗透道家"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突破了舞台对时空的限制,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让当代学生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2.曲剧进校园实践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汝州经济不甚发达。缺乏稳定的专项经费来源和支持,以致"汝州曲剧进校园"实践成效起伏不定。有时甚至成为一次性活动;作为"地方戏曲"重要实践载体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举步维艰。
2.2 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本地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编制核定缺乏弹性,缺乏受过专门训练专业教师,在"总量不足,引进无门"的前提下,抽选老师专门负责传承任务,难度极大。
2.3 缺乏统一的监控系统。对在学校中开展地方艺术传承,国家的相关政策弹性空间较大,教育部没有下达具体任务和考核标准,目前各学校开展"曲剧进校园"大多出于被动或临时应对,缺少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教材的编写,师资的配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挖掘等也没有得到统一安排和持续多方支持。
2.4 部份学校、家长、教师对地方戏曲进校园的认识不足,制约地方戏曲在学校教育发展。长期以来部份学校、家长、教师认为地方戏曲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陈旧的东西,没有必要学习,更没有必要保护,因而在采取消极应付或抵制的态度。
3.曲剧进校园进校园的探索思考
3.1 打造一支熟悉地方戏曲的师资队伍。首先加强对音乐教师进行地方戏曲的专项培训,找名家或到专业学校培训学习。其次学校应有计划地定期召开地方戏曲教育研讨会,制定学校戏曲教学的发展规划。第三,与文化部门联合邀请专业演员来校兼职地方戏曲教学,或请传承人来校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文化。
3.2 多措并举,深化地方戏曲教学的措施。首先,要选编有代表性的、曲调优美动听和内容积极向上的作品, 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喜爱戏曲。其次,运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继承、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的目的。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校园教学中通过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熏陶,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对了解唱段所表现的韵味和内容。第四,成立地方艺术演出队,组织部分学生成立演出队,到专业、业余剧团、到乡野戏台观看演出。第五、开设校园广播"戏曲名曲欣赏"栏目。让老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欣赏并熟悉地方戏曲的动人旋律,使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不断浓厚起来。
3.3 搭建展示舞台。学校可在校园艺术周中开设"曲剧知识竞赛"和"地方戏曲歌手比赛"等;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可举办地方戏曲展演、汇演等比赛活动,在各类节庆活动、演出中邀请学生参加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现才艺的平台。
4.总结
传承地方戏曲精粹,普及地方戏曲基本知识,推动中小学师生学唱、爱唱、会唱、唱响家乡戏曲,可以激发青少年爱乡、爱国的情感,当然,要让地方戏曲真正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所喜欢、接受并掌握,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还需要政府的推动、社会的参与、家长的支持,要走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屈原的诗句范文4
一、产业集聚区的含义和形成
1.产业集聚区的含义
波特在研究竞争问题的因素时,提到地理区位选择问题(波特,1998),从而引发了区位理论和产业集群的研究。产业集群的含义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说,一个是经济集聚,一个是地理集聚(谢贞发,2005)。经济集聚指的是由共性和互补性的相关企业或机构组成的。这些企业可以是纵向的联合,比如供应链上的企业的联合;也可以是横向的联合,比如具有竞争关系的但互补的企业的联合。经济集聚的企业不一定是在一个地区,可以是多个地区的联合。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集聚也成为集聚的一种。地理集聚是指相关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在一个地区,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现象(波特,1998),例如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群。
产业集聚区是未来产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维持产业持续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许多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因此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成为各地区政府部门青睐的一种发展经济的手段,全国各地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出现多、快的现象。
2.产业集聚区的形成
由于企业集聚而形成集聚效应,集聚效应能帮助企业便利地获得技术和专业人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共享消费市场。波特认为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有(1990):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厂商结构、战略与竞争、政府与机遇。本文借鉴产业集群形成原因而对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因总结如下:
(1)资源禀赋型。资源禀赋型是指由于某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例如气候条件、土地、矿产、地理位置)而吸引许多企业来此创业,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区。我国的各种经济作物产业区,如海南的香蕉生产区、山东的蔬菜大棚等都是由于雨水充沛、气候适宜而产生的农业集聚区。由于自然矿藏丰富而形成的工业集聚有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钢铁带等。郑州由于地处中原,属于全国交通的咽喉部位,具有交通优势,成为了商业集聚区。
(2)历史文化型。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使某地区在某一种商品或某种品牌上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形成专有性和垄断性,对市场形成巨大的影响,很多企业慕名前来,共享由于知名度而带来的市场利益,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区。例如洛阳牡丹、少林武术、温县陈氏太极集聚区都起源于深远的历史文化。
(3)技术驱动型。许多企业的发展都是以新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如果在某个地区能够便利地得到所需的技术,这个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例如北京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和美国的硅谷,都是由于在这些地区有许多技术人才,能够便利地获得创新技术,并能够迅速地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4)核心企业衍生型。由于一些大型的企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非常大,为了给这些企业提供辅助作用的相关企业,将想从大企业所创造的市场中获得小部分利益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集聚区。比如河南漯河由于双汇企业的兴起,而形成肉类产业集聚区。
(5)市场驱动型。由于当地对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或者由于当地制造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小型企业较多,而形成一定知名度,吸引新的企业不断加入,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区。例如福建晋江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浙江义乌的小商品销售集聚区。
(6)制度驱动型。产业集聚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各地政府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这时制度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比如河南省郑州市规划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就是制度带动的产业集聚区。
虽然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因各异,但在集聚区初具规模时,各种原因就会交互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壮大。例如,由于技术驱动形成产业集聚区后,就会形成一定的市场,从而向市场带动型发展,当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时,引起政府的注意,政府就会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给予各种优惠政策,而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产业集聚区中,由于每个企业的发展背景、资源和能力的不同,有的企业逐渐地成为核心企业,而有的企业则可能退化为边缘企业,甚至退出产业集聚区。因此产业集聚区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原因促进形成的。
二、影响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因素
河南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具体的特点有:
1.文化大省。河南省是一个文化大省,古代的文明集结于此。特别是佛教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颇为明显。由于弘扬佛教的需要,传教者们在嵩山创建了少林寺。少林僧侣为了健身和护院,创立了少林武术。少林武僧还参与了保卫国家的战争,使少林寺及少林武术的地位获得了封建政府的认可,这也促进了少林武术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为了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促进集聚区建设,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这对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人口大省和经济发展。河南是个人口大省,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其中0-14岁人口为19745926人,占21.00%;15~64岁人口为66418842人,占70.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7 858 799人,占8.36%(来源:新华网)。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的人口已出现老龄化,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有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居民的体育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重视体育健身运动。因此,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巨大。
3。交通便利。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是全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中心点。郑州素有“商都”之称,是各类商品的集散地,是批发和零售的商业集聚区。郑州也是全省和周边省市的商品周转中心和购物中心。郑州火车站和健康路成为体育用品的批发和零售中心。
总结以上分析,再根据文献综述中关于产业集聚区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因:
(1)制度支持。制度支持指的是政府或其他机构通过各种政策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和引导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具体包含的内容有:政府的政策支持,领导型企业的带领,文化政策、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
(2)市场要素。市场要素是指促进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市场潜力等。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市场因素具体有: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的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中原区人口众多。
(3)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指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所依赖的独特资源,比如武术文化资源、交通便利资源等。
根据以上的论述,构建了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因素调查。三、实证研究
1.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法,从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有代表性的城市。如郑州、洛阳、漯河、许昌、焦作等城市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抽取100家体育企业进行调查。向企业中的经营主管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63份,回收率为63%。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回答这些问卷的主管从事的体育产业有:体育用品销售、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体育培训服务、体育表演、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运用SPSSl5.0进行因子分析,分析我省体育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因。
2.分析结果
采用因子分析中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得到的分析结果KMO and Bartlett's Test是0.743,大于0.7,说明调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是可靠的。经过因子方差贡献率的分析,发现前三个因素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1.95%,因此取前三个因子。正交旋转后因子可靠性分析的系数和因子载荷系数如表2所示。
屈原的诗句范文5
>> 如何看待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异动” 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与韩国安全战略的错位 东北亚格局的新历史重构与美国 提升河北省在东北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探讨 浅析东北亚战略格局下的中蒙关系 东北亚走向新冷战格局? 东北亚地缘战略环境下中国海洋安全发展的对策研究 “萨德”入韩与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困境”的加剧及应对 全球金融危机与东北亚地缘政治 北极航道通航对东北亚的战略意义 通往东北亚的东北 东北亚危机中的俄罗斯“意见” 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东北亚迷局中的朝俄关系 基于现代流通视角的东北亚战略格局重构与路径设计 “萨德”入韩:东北亚新冷战格局的浮现? 试论朝鲜半岛问题对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朝鲜半岛与东北亚权力格局的变迁 东北亚:商机无限(中) 新安全观仍将主导东北亚格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1-6。
《中俄8月底将在日本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军演》,/2015-7-17。
所谓集体自卫权,即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
《要对日本国家走向保持历史警觉》, http:///mrdx/2015-07/18/c_134423440.htm/2015-7-18。
《俄罗斯总统普京:加强与亚太合作是优先战略方向》,http:///gn/2014/11-10/6765638.shtml/2014-11-10。
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6个前苏联国家为加深经济、政治合作与融入而计划组建的一个超国家联盟。
由于公路运输更多为短途运输,在大北极跨区域间运输规模小,而航空运输在国际运输中只承担极小部分,因此公路运输与航空运输在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中难以体现,不予讨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二战后欧洲各国共同政治目标为:欧洲各国再也不要进行战争。
"Catching the eagle", The economist, http:///blogs/graphicdetail/2014/08/chinese-and-american-gdp-forecasts/2014-8-22.
参考文献
李振福,2015,《大北极国家网络及中国的大北极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第2期。
李振福、马书孟、汤晓雯、李贺,2014,《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演进趋势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第2期。
田疆涛,2006,《俄罗斯对中亚政策的演变》,中国人民外国语学院学位论文。
毕洪业,2014,《欧亚经济联盟:普京“重返苏联”?》,《世界知识》,第14期。
赵华胜,2012,《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赵华胜,2012,《中国与阿富汗――中国的利益、立场与观点》,《俄罗斯研究》,第5期。
龚泽宣,2000,《从儒家文明的盛衰演变看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根源》,《东南亚研究》,第Z1期。
高奇琦,2015,《全球共治:中西方世界秩序观的差异及其调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第4期。
宋ィ2002,《中国崛起与英美崛起的地缘政治比较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第6期。
柏振忠,2006,《亚太经合组织方式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9期。
魏征,2015,《2014年全球十大港口排名情况》,《港口经济》,第2期。
Petroleum B, 2014,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陆建人,2005,《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当代亚太》,第6期。
莽景石,2005,《东北亚一体化:政治成本与演进路径》,《世界经济与政治》,第9期。
屈原的诗句范文6
(一)各个区域之间收入不平等
收入之间的不平等这个是一个特别主要和突出的一个问题,根据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指标可以看出,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在人均、居民收入、GDP以及消费支出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于收入不平等的计算主要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本文就是采用泰尔指数来描述中国区域内之间的差距的,主要采用这个方法的有点在于能够了解区域内部的不平衡,还能够对不平衡的总体程度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这样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其形成原因。
(二)泰尔指数分解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描述根据泰尔指数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得出:
1.从上面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我国省内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呈现扩大的发展趋势。
2.中国东部地区内部之间的差异和中部和西部地区相比差距是最大的,我国东部地区在经济总体上面对我国经济贡献为最大的,但是最近几年影响趋于减少。
3.我国区域之间的差距对我国区域经济整体的影响不断的扩大,最近3年来比重上升的特别的快。
4.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距具有不断缩小的趋势,而且出现了所以的“俱乐部收敛”的特征。
(三)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增长率有所放缓和北部沿海地区及部分中西部地区增长率显著上升是导致全国地区差距缩小的直接原因。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成为影响区域增长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区域增长格局的变化和地区差距的缩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以上对经济增长格局和地区差距变化的分析共同反映出近两年来区域发展的总体形势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几何重心出现2004年首次转向北偏西方向的变化,和2004年人均GDP反映的地区差距首次出现缩小,两者的变化趋势和结果是一致的,也是相互对应的,这一变化在2005年仍然在延续。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北部沿海地区和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发展明显加快,同时也是由于传统的快速增长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所致。总体来看,这种增长的地区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能源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
二、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贸易扩张之间的关联
(一)东中西部大三贸易地带的格局
形式贸易规模主要有两个重要指标,第一个就是贸易依存度,两外一个是出口依存。从2000———2013年,东北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在不断上升,出口依存度也在上身;中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则在缓慢下降,出口依存度也在下降;西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平稳中下降了0.2,出口依存度则在0.06左右徘徊着。
(二)我国区域贸易产业结构及规模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贸易产业极其结构,本文以重庆和四川为例来进行分析。对这两个地区的贸易额和出口额进行关联分析。得出的结构如下:两省的贸易额和出口额都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密切相关。和第二产业相比,更第三产业的关联性更加相关,关系更为的密切。但是相比较而言与第一产业的相关联系就变得比较小,影响也普遍偏低些。
(三)贸易经济结构和区域比较优势之间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