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棵小桃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棵小桃树范文1

关键词:数学;课堂讨论;组织;数形结合

一、数学课堂讨论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 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必须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更广阔的范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到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这一点,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在教法上注重课内和课外、教与学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讨论作为数学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营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它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探究和获取知识,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发挥着毋庸置疑的关键作用。

组织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问题,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而且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当堂测试效果,不管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讨论。因为,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一旦把课堂讨论当作学习活动的主阵地,真正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求知热情及展现自己的愿望才会不断加强,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也就必然大大提高。组织课堂讨论是适应考试改革和落实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课堂讨论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1.明确问题的目的 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任务,使讨论有方向,有价值,切忌讨论问题太大、太空、太简单。

例如,一轮船在港口A 测得小岛S 在北偏东75°方向,向正东航行至灯塔B,在B 处发现小岛S 在东北方向,若港口A 距离小岛S 为200 海里,求港口A 与灯塔B 的距离。

在教学这道例题时,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根据方为角画图,画完图,却不知该如何解问题,此题的解决方法由于有悖于以前常用的方法,学生感到有难度,此时笔者抓住时机出了下面4 个小问题让他们讨论,再全班学生进一步交流: (1)图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三角形?(2)解斜三角形的方法是什么?(3)在这个斜三角形中总共可作几条高?(4)作哪条高构造的直角三角形可顺利准确地求出AB的长? 一出现上面四个问题,学生兴奋异常,思维活跃,画的画,算的算,议的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讨论、交流,教师作为参与者,也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最后学生终于惊喜地发现:过点B 向AS 作垂线和过点S 向AB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都因为无法准确地求解而宣告失败,只有过点A 向SB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才能顺利求解,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形结合容易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的根本,且能使问题得以简化,比如行程问题画图就能很好的解决相遇问题,学生看到图形就能很快地列出方程。

2.问题难易适当 要讨论的问题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易,三言两语就可解决,便失去了讨论价值,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注意难易适中,采取“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这既有助于唤起学生讨论的欲望,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三、有效地科学组织课堂讨论

1、科学地分组讨论讨论 从理论上来看一般是以四人为一小组最佳,因为四人小组可变成两人一对,能最大范围实现学生的互动,一对学生讨论完后可以及时与组内的另一对学生交流结果;一旦小组人数超过四个学生们就难以应付,而且小组规模越大,个别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但在实际教学中班级规模、教室大小和设备多少等等都会影响分组情况,所以一般以6人为一小组。此外,小组形成后最好保持一段时间,有很多教师曾很成功地让小组持续了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这使学生有时间去学习怎样与他人共同工作,有利于培养成员间的默契,经过探索建立更积极的相互依赖,进而研究更深入的项目,并让他们在学习中结下深厚的友谊。。但若在合作期间出现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协调,为每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小组讨论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师要有有高度的责任心,无责任心就会出现:仅让学生讨论,对讨论时的情况不闻不问;对不讨论的学生不积极予以引导;对捣乱学生不加以及时制止,课堂讨论效果就会低下。另一方面,教师自己对讨论的问题都似懂非懂,难以自圆其说,遇到伶牙俐齿的学生便乱了阵脚,应付两句便匆匆收场。教师要在讨论中做引导者评判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教师评判学生讨论时要多鼓励 学生只要张口讲出一个观点,无论对错,老师都要首先赞许。讨论不同于考试,讨论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学生能讲出一个自己的观点,说明他独立思考了,这是我们要组织讨论的首要目的,当然要赞许。当然,这也是组织好讨论的难点,明明答错了还要赞许,很难为老师,要提炼出学生思路中的可嘉之处也不容易,更需要使劲儿动脑。语言上也要委婉,如:“你的思路很独特”,“你的回答让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些问题”,等等。

4、对小组讨论的点评要言简意赅 每个学生发言之后老师都要点评,要抓住学生发言的主要内容展开,要是再与之前的学生发言内容联系起来就更好了,这是老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方面的基本功。但是切忌点评的时间别太长,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

一棵小桃树范文2

我家门前种着几株桃树。几年前,它们还是一棵棵枝细叶少的小桃树,现在已经长成了一棵棵高大粗壮、枝叶繁茂的大桃树了。

春天来了,桃树上开出了一朵朵桃花。桃花像喝醉了酒似的,满脸绯红,远看像一片朝霞飘落人间。满枝的桃花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招来许多的蜜蜂。这一只只辛勤而快乐的蜜蜂一边采蜜,一边舞蹈,流连花间久久不肯离去。

桃花轰轰烈烈地开放过后,枝条上抽出一片片绿色的叶子,嫩嫩的,细细的。叶子越长越大,越长越绿,铺满了整个枝头,仿佛给桃树披上了一件碧绿色的外衣。不知什么时候,桃树上结出一个个青色的小果子,它们像一个个害羞的娃娃,藏在密密的叶子间不易被人发现。

秋天来了,桃树上沉甸甸的桃子压弯了枝条,一个个圆滚滚的,红通通的,引来了小鸟争相啄食,也引来了路人驻足观赏。每天,爷爷从树上采下一部分熟透了的桃子,分发给邻居和过往的行人。我看着鲜艳红润的桃子早已经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个,洗净,去皮,咬上一口。啊,绵软的果肉爽口,甜甜的汁水充溢嘴角,味道真是美极了!

家门前的桃树,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惊喜和快乐!

一棵小桃树范文3

我家有一棵小桃树,它只有我的腿那样高,很是小巧可爱。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可可”。为什么叫“可可”呢?因为它上面的叶子是嫩绿的,下面的叶子是黑绿的,上面的叶子小,下面的叶子大,所以我叫它“可可”。

看到它那样可爱,我喜欢用手去摸它,每当这时,它就会点头,好像在说:“真舒服啊!‘

我真喜欢我家的小桃树。

一棵小桃树范文4

我恍然大悟,急忙望向窗外。果然,不远处,草坪一角那片平时不起眼的小小桃园,已然繁花似锦。

下课的铃声好像陶醉在这花香中,忘了鸣响似的,让人觉得比平时晚了许多。终于等到放学,我急匆匆地走出教室,奔向桃园。其实,桃树并不多,只有矮矮的三株,但枝杈很多,树冠很大,每根枝条上都花团锦簇,景象可观,仿佛在发表着春天的宣言。

走近桃园,那淡淡的幽香一下子变得浓烈了!我小心翼翼地探身花丛,细细观赏这些相挽于枝头的花仙子。她们的笑脸静静绽放,如夜空中无声的群星,洋洋洒洒,快乐地闪烁着。

花仙子,你们到底有多少甜蜜的心声要吐露呢?我轻轻闭上眼睛,专注地嗅着,听着。不知不觉,这些小巧的花朵,犹如柔柔的香脂,为我慢慢翻开那飘着桃花香的记忆。

那时的我,刚刚记事,记得我最喜爱的水果就是:桃子。

姥姥说从外面买的桃子总让人吃着不放心,残留农药害人的事已经发生好多起了,还是自己种桃树吧,可靠。于是,姥姥家宽大的院落里,就有了一片小小的桃树林。而且,当年就开花、结果了。邻居们直夸姥姥是果树专家。

此后,我每年三月都会去姥姥家,去那片桃林,为的不是吃桃子,而是去陶醉于桃林中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中。我知道,桃林是姥姥精心为我栽种的。姥姥怕小小的我在密密的桃林里迷路,还专门设了路标。在我的印象里,桃树长得格外茂盛,桃花开得特别灿烂。

一次,我和妈妈去姥姥家,到那儿时已过了晌午。进了院子,我们没有看到姥姥,屋里也没人,等了一会儿仍不见姥姥回来。我们有些着急,就到处去找。到了桃林里,才发现姥姥坐在桃树间的石板上,倚着一棵桃树睡着了,脸上还带着微笑,手里握着除草松土的小锄头。我和妈妈的动静吵醒了姥姥,我欢叫着扑进姥姥怀里。在醉人的桃花海中,祖孙三人说说笑笑地转了很久,最后才手挽手走出桃林……

春夜静谧,只有月光穿过树梢来到大地的声音,与柔和的春风融汇在一起。这会儿,姥姥正在病床上,安静地睡着呢。

那天,姥姥在桃林中忙活,一个人扛着一大袋土肥料――姥姥说施肥可是侍弄果树不可缺少的课目――不料脚下一滑,摔倒了,幸好有桃树撑住,没磕着,可还是把一条肋骨给闪得轻微骨折了。这事还掀起了一场“家庭风波”。

姥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窗台上摆着一束盛开的嫩粉的桃花,那是我放学后特意到花店为姥姥买的。为了让姥姥休息,我关了房间里的大灯。一股清新的桃花香持续弥漫着,柔和的月光透过桃花映在姥姥脸上,姥姥是那样的安静慈祥。不一会儿,小舅、大舅、小姨、二姨姥、妈妈都赶了过来,大家悄悄聚在病房门边。特意从苏州回来的小舅开口了:“我是大夫,妈应该去我那儿。”话音未落,大舅说:“我不是大夫,可和你们比起来,我那里医疗条件好多了。”小姨争辩道:“你们都一直对妈好,这回该我尽点儿孝心了!”妈妈抢着说:“妈需要静养一阵子,我们家周围很安静,树木多,也有桃花、桃林……”二姨姥插不上话,急出一头汗,不等别人说完就斩钉截铁地说:“你们总要上班,我已经退休了,可以一直陪着姐说说话,省得孤单。”……大家在桃花的幽香中轻声地争执着,生怕吵到姥姥。

在我和妈妈的坚持下,最终大家同意姥姥来我家休养。

周末,我在家里临窗的草坪边上也栽了一棵小桃树。姥姥指点说:“这个节气栽桃树稍稍有点儿晚,需要格外留心侍弄。”于是,全家都把这棵桃树的事放在心上。小桃树不负众望,正常地吐叶、抽条了,而且一天比一天繁茂,好像随时都会结出果实来。

又是桃花飘香时。如今,在这校园一角的小小桃林中,恍惚间,我竟迷失于一片温馨的回忆中……

一棵小桃树范文5

一、创造巧、妙、趣的艺术方法,对孩子进行收心移情

要让孩子的心、孩子的情转移到课堂上来,直接的说:孩子们上课了,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什么,大家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等等,肯定是得不到教师所希望的目的的。笔者认为,使用如下这些艺术方法,可以得到教师所希望的目的。

1.用巧、妙、趣的教具,抓住孩子的视觉 运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道具和表演手法,引导孩子进入数学课堂,抓住孩子的视觉,给孩子以新、奇、乐的感觉,如教学《方程》《千克(公斤)的认识》《圆的认识》……时,教师拿着天平、手称、两端栓着粉笔的绳子(代圆规)……进入课堂,就很巧、妙、趣的抓住了孩子的视觉,使孩子的心、孩子的情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课堂情景中来了。

2.用巧、妙、趣的声音,抓住孩子的听觉 运用相声、口技、音乐、生活故事、童话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等艺术方法,抓住孩子的听觉,给孩子以新、奇、乐的感觉,使孩子很快淡忘课外活动中,那些“得意”或“失意”的情景,从而把心和情都不知不觉地转移到课堂情景中来。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上课就讲《八戒分瓜》的故事;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上课就讲《猴子摘桃与分桃》的故事;教学《乘法分配律》,一上课就讲《老人与青年卖葱与买葱》的故事……这些是孩子感到新鲜和奇怪的,一下就抓住了孩子的听觉,使孩子在新、奇、乐中,很快地不知不觉地,就淡忘了课外活动中的那些“得意”与“失意”,从而把心和情都转移到课堂情景中来了。

二、创造奇、绝、悬、疑的艺术方法,引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奇

奇、绝、悬、疑的艺术方法,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蕴涵于某一艺术方法的过程之中。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开课时教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我要请孩子们考考我。”这话孩子们就感到“奇”和“悬”,平常都是老师考我们,哪有我们考老师的呢?这又是“疑”。接下去老师告诉孩子们:“你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两个内角的和告诉我,看我能否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于是孩子们兴趣盎然,踊跃考老师,结果老师都一一回答正确了。孩子们想:“老师没有看见我们画和量,这么多人画和量的第三个角的度数都不一样,都没有告诉老师,老师怎么就都能一一回答出来呢?”这便是奇、绝、悬、疑都融为一体了。用奇、绝、悬、疑的艺术方法开课,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归属游戏激趣型。此外,还有表演激趣型,故事激趣型,比赛激趣型,直观操作激趣型,谈话激趣型,审美激趣型,成功体验激趣型,等等。

三、运用顺水推舟的艺术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一棵小桃树范文6

作为地方综合型三本高校的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一直以培养社会、行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政策要求下不断探索、实施合理的教改模式。特别是在艺术类专业,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A-EOE”模式。如今,该院校的设计学部通过此教学模式,已经为相关行业(如凤凰卫视集团,央视各影视、数媒公司,水晶石动画公司,5DS栏包公司,各类剧组等)输送了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下,设计学部即将全面实施再次创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主讲教师责任制”。

对于何种类型的高校来说,所有的先进教学观念,只有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落实到每一门课及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1]当今的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不缺理念,缺乏的是用于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更缺乏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指导。大多数地方综合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依然延续、继承着传统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一次性教育”,具体特点体现如下:

1. 受限于传统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结构。[2]此结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面向系统专业理论和系统知识学习,不符合综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缺乏统一化、系统化、关联化教学理念引导。专业内大多数教师只是完成“备课―授课―作业”三阶段的任务,形成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机械循环。此特点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不明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关联性,也不知道所学课程到底可用于什么工作。

拿“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结构模式举例来说:素描、三大构成(其基础课)――摄影摄像基础、剧本创作、导演理论、视听语言等(专业基础)――影视后期等(专业课),这样的结构模式阶段式地分布在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每一学科的专业老师只是自顾自地为学生们讲授本门课程的内容,如素描课只是在画素描,教师没有拓展素描在今后的哪门课程上会起到何种作用。再者,剧作只是剧作,导演只是导演,摄影只是摄影,这三门课程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三者如何有机地体现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这样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理念,只能造成“熊瞎子掰玉米”般的后果,学生到最后只是掌握了影视创作后期阶段的一些简单软件操作。

面对这样的问题,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设计学部于2014年―2015年期间,研讨出一种定义为“主讲教师责任制”的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模式。如今该体系率先在设计学部数字艺术系施行,已取得初步成效。经过多方研讨与具体实践,主讲教师责任制课程体系模式将面向全学部2015级新生。

主讲教师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首先,将全学部4个系(工业设计、数字艺术、艺术设计和建筑学)11个专业(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人物造型、电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设;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的所有课程逐级划分为“部通”课程(全学部所有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课),如素描、三大构成;“系互通”课程(两个以上系之间相通、共上的理论课或专业基础课),如工业设计与数字艺术系之间共同开设的摄影摄像基础、3D数字建模等;“系通”课程(某一个系内各专业相通、共上的理论课或专业基础课),如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共同开设的世界电影史、导演理论基础等;“专独”课程(各系内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实训设计课),如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独享的影视短片制作工程等。

其次,在基础课和大设计课程中设置专门的主讲教师,负责制定本门课的授课内容,分配本门课的学时数和具体授课教师人数。主讲教师要具备从整体到局部、从细节到全局的把控能力;还要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经验都过硬的综合能力。在本门课的第一次授课时,主讲教师要对本门课进行“叙课”,以便让学生们系统地了解本门课内全部课时内容的前后联接,以及所学知识将以何种形式用于未来就业领域。

拿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实训设计类课程“影视短片制作工程”举例说明。该课程分阶段呈现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阶段的第二学期,从概念、理论、实践的宏观与具体操作层面上,以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技巧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系统教授。该课程在一年级阶段为64学时,包含剧本创作、表演基础和摄影摄像技术与技巧三门小课,其中理论授课与实训课程各为32学时。首先通过每次实训课程的相关模拟练习,让学生们在创作中自己发现问题理;然后再根据这些问题,通过论课讲授影视前期创作各环节的理论知识与其关联性延续,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引出对影视拍摄期创作(由二年级阶段的影视短片制作工程2体现)的思考。该课程在二年级阶段涵盖了分镜头台本设计、导演理论基础、影视造型艺术三门小课;在三年级涵盖了影视导演创作、剪辑、影片合成三门小课。其具体授课方式同一年级的形式基本保持一致。

在这三年中,该专业的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充分地体验到了影视创作的全部环节及具体流程,既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又能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兴趣、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主讲教师责任制既保留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成为为培养“宽基础”、“厚理论”、“重实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探索出的一条新课程体系模式。(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