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季食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季食谱范文1
1 男人肾虚如何补
肾虚体征:夜尿频多、精力不济、腰酸腿软、失眠多梦、胸闷气短、耳鸣耳聋、发落齿摇、易患感冒、四肢畏寒怕冷。
补肾仍旧是男性冬补的“重头戏”。肾虚的男性多表现为腰酸、肢冷、腿软、减退、耳鸣等症状,冬季饮食进补应以补肾固阳,养血固精为本。
进补原则:对于肾虚的男性,冬季进补应多吃鱼、虾、牡蛎和韭菜等食物。这类食物富含蛋白质、牛磺酸、精氨酸和锌,动物的鞭和甲鱼也是补肾的上佳选择。冬季应该多食用一些偏于温热性特别是能够温补肾阳的食物,适当摄入营养丰富、温肾填精、产热量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羊肉,补体之虚,益肾之气,提高免疫力。也可食用温性水果,如大枣、橘子、柿子等,以补血益肾填精,抵御寒邪。
食疗方案: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决,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
2 男人脾虚如何补
冬季气温骤降,脾受寒困,脾不运化,或素体脾虚。
进补原则:脾虚的男士冬季应以补阳运脾为主,多吃性温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莲子、芡实以及鳝鱼、鲢鱼、鲤鱼、带鱼、虾等水产类。山药、大枣、莲子含淀粉,容易吸收,且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在肉类的摄入上,应该选择细纤维的鱼肉为主。
食疗方案:在保证每日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喝山药粥、大枣粥、鲫鱼汤、鲤鱼汤。
3 肝不好的男士怎么补
喝酒是交际场合的重要手段,不少男性还将喝酒当成生活习惯之一。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时,酒精“润物细无声”地伤害着男性的肝脏。肝功能不好的男性容易出现疲劳、恶心、厌食、呕吐等症状。
进补原则:对于这类男性,冬季进补时应以高维生素、适宜热量及蛋白食物为主。
食疗方案:鱼类、虾类、鸡肉、牛肉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赤小豆、大枣也很适合该类男性食用。午餐可吃韭菜炒鸡蛋、菠菜牛肉丝、西红柿蛋汤。小米粥、菜花炖肉、赤小豆鲤鱼汤都是肝不好的男性理想的晚餐选择。
4 虚胖的男士怎么补
调查研究指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其中有不少是属于虚胖体质。肥胖是导致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进补原则:虚胖的男生应控制脂肪及总能量的摄入,饮食宜清淡,少吃盐和味精等调料,做菜多采用少油的烹调方式,如清蒸、清炖、凉拌等。
食疗方案:在用鱼、虾和海参类进补时配上赤小豆汤、冬瓜汤等清淡利尿的食物,进补效果更佳。羊肉,因其合左旋肉碱,可促进脂肪代谢,有利于减肥,适合虚胖的男士食用。
5 长上夜班的男士怎么补
常上夜班熬夜的男士由于用眼过度,易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身体违背生理规律及超负荷运转易导致身体疲劳。
冬季食谱范文2
3-4小时。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
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来源:文章屋网 )
冬季食谱范文3
报名工作流程
报考资格
未获得高中毕业证的2015级、2016级普通高中学生和2017年及以前已注册过考籍的社会人员,仅可报考2016级及以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7级、2018级普通高中学生和2018年及以后注册考籍的社会人员,仅可报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冬季食谱范文4
关键词:虚拟现实;普适计算;真实环境;虚拟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9-11703-02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Virtual Reality Ubiquitous/Pervasive Computing
WANG Hao-peng1, LIU Wang-sheng2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 Changchun 130022, China; 2. Department of Science & Research, 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Fusion of Pervasive Computing/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an new field today. It will develop computing force of virtual space, and realize the "Pervasive" fully. The paper discussed and presented the basic definitions, feature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ractive Pervasive Computing/Ubiquitous Computing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and explore the methods in theory.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Ubiquitous Computing/Pervasive Computing; Real Environment; Virtual Environment
1 引言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也称灵境技术,人工环境或赛博空间,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国际计算机科学院高级研究科学家Jaron Lanier提出。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多种虚拟现实专用设备和软件构成的一种虚拟环境,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和沟通的技术。人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可以获得与在自然环境中相同的感受,真实体验视觉、听觉、触觉及智能感知的直观、自然的效果。21世纪初,虚拟现实技术处于多元化的迅猛发展时期。一方面,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得到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与专业技术(如数字地球、虚拟机械装配、军事与航空航天、农业与专家系统、医学应用等)的融合,使虚拟现实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体现3I特性,即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按照模式分为沉浸式、分布式、桌面式和纯软件模式四类。虚拟现实动态感知设备主要有:三维立体眼镜(Stereo Glass)、头盔式显示器(HMD)、数据手套(Data Glove)、数据衣(Data Suit)、跟踪设备(Tracking Equipment)、空间球(Space Ball)、3D立体耳机(3D Earphone)、3D扫描仪(3D Scanner)和3D投影仪(3D Projector)等。
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或Pervasive Computing,简称UbiComp或PerComp)是1991年由美国Xerox PAPC实验室科学家Mark Weiser首次提出的,是指将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完全融合的一种全新计算模式。普适计算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普适计算的理论建模,自然人机交互,无缝的应用迁移和上下文感知。近几年来,普适计算研究方向为多尺度的复杂空间智能空间,大规模个人数字化存储,射频标签上下文感知,智能终端载体以及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等。
普适计算与虚拟现实技术不同。普适计算力求将信息紧密集成于物理空间中,从而增强信息在物理空间中的可用性;虚拟现实技术则致力于把人置于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中。尽管两者出发点不同,但是也有许多共同的目标和融合意义。例如,最大化人的计算能力等。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与普适计算的融合,即基于虚拟现实的普适计算(Virtual Reality with UbiComp,简称U-VR)将有效增强虚拟空间的计算能力和普适计算的广泛应用能力。文本将依据此研究内容讨论并给出U-VR的有效融合和实现方法。
2 U-VR论证
2.1 U-VR定义
U-VR被定义为突破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的局限,增强人在真实环境(Real Environment,简称RE)中的计算能力,通过VE和RE的无缝连接,来替代纯粹的VE。简言之,U-VR是将VR融入真实环境中,成为可以无所不在地获取强大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
2.2 U-VR特性
2.2.1 协同性(Collaborative)
U-VR的协同性是运用多种信息和资源获取用户意图。U-VR可以通过常规设备现实多用户的协作。因此,U-VR的协同性的根本是一个用户和服务交织的智能、合作空间。
2.2.2 可佩戴感知性(Attentive)
首先,在U-VR中,用户通过可佩戴设备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针对个人的计算服务;其次,在U-VR中,用户可以通过相关接口和所关注的智能对象交互。
2.2.3 协调性(Mediated)
协调性是指U-VR可以根据用户和环境的上下文关系进行选择性的协调。协调内容则需要上下文感知技术的支撑。
3 关键技术
3.1 资源和内容共享
为运用和共享资源信息,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
(1)构造公共空间并获取存在于空间中的目标信息。这一技术需要上下文感知技术和知识挖掘技术的辅助;
(2)用户意图的理解和公共空间的构件技术;
(3)基于网络的用户群、服务和资源需求的构建。
此外,要实现资源和内容共享,U-VR网格、实时VR处理、分布式资源共享和虚拟对象操控技术都是必要的支撑技术。
3.2 基于用户关注的个人信息和应用接口
3.2.1 RE和VE的无缝连接
U-VR环境中,迁移性的增强使用户通过可佩戴设备更好地享用个性化服务。而且,为使用户有效使用可佩戴设备,友好的用户界面十分重要。理论上,用户界面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用户关注其应关注的操控。为实现U-VR感知性,必须考虑为用户提供易操作的人机接口,使用户顺利获取相关服务。上下文感知增强技术则可以使RE增强智能性和真实感。因此,RE中的智能和VE中虚拟信息的无缝连接是关键所在。
3.2.2 VRML和X3D
从与硬件无关的角度来看,X3D和VRML是基于虚拟现实的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工具。
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于1994年第一届WWW大会上由BOF小组首次提出,是无VR硬件设备和接口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三维场景及对象仿真造型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使用场景图数据结构建立3D实境,这种数据结构是以SCI(Silicon Graphics Incorporated)开发的Open Inventor 3D工具包为基础的一种数据格式,从而使VRML具有分布性、交互性、多媒体集成性和境界逼真性等优势。
X3D(Extensible 3D)是由Wed3D联盟于1998年提出的,它使用可扩展标识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表达对VRML几何造型和实体行为的描述能力。X3D是三维图形规范的一次重大变革。相对于VRML,X3D具有更先进的应用程序界面、优化的数据编码格式、严格的组件化结构,并且X3D的硬件无关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科学可视化、航空航天模拟、虚拟战场、多媒体增强、共享虚拟空间等领域。可见,VRML和X3D的应用和开发,为实现U-VR的用户接口提供良好的构建空间。
3.3 可协调的基础框架
为使用户和信息最大化地融合在一起,需要在普适计算和虚拟现实之间建立一个无形的“桥”,即U-VR的基础框架。这个“桥”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并针对用户和信息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交互进行有效支撑、扩展和协调,所以建立的基础框架之间必须保证相互匹配。
4 结束语
普适计算需要与之适应的全新人机交互模式,其中的可佩戴计算设备、多感知人机接口等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组成。从普适计算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趋势看,两者的融合是未来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体现形式,是借助计算机实现人在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自然交互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Youngjung Suh., et al. Virtual Reality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biquitous VR 2007.
[2] Yoosoo Oh, Woontack Woo. How to build a Context-aware Architecture for Ubiquitous V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biquitous VR 2007.
[3] Sanem Kabaday, Christine Julien. A Local Data Abst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Paradigm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IEEE 2007,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4] Jayfus T. Doswell. Instruction Through The Ages: Building Pervasive Virtual Instructors for Life Long Learning. IEEE 2006,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5] Michael Eisenberg. Pervasive Fabrication: Making Construction Ubiquitous in Education. IEEE 2007,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
冬季食谱范文5
一、区域整体推进计划表
年份
地市
区县
空间开通数量小计
名称
开通数量
名称
开通数量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总体统计
注明:区域整体推进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完全采取用地市推进或区县推进,也可地市区县统筹考虑推进。
二、现状调研
(一)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概况
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92所,专任教师4458人,在校学生54448人。按照《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教技〔2017〕7号)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教技〔2018〕4号)的要求,选定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县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网络学习交流的空间和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都可以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学生也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截至目前,在甘肃省基础资源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教师3621人,学生31647人,家长1103人,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教师3583人,学生1141人,家长922人。
(二)主要问题
网络学习空间的运用确实为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提供了方便,使教学效果更佳,但是目前我县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上还是有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网络学习空间对很多学校、老师、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对于好多家长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文化程度或网络知识水平低的家长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导致学生、家长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网络学习空间操作流程过于复杂,如果界面简单易操作,使用人群会大幅增加。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改革上应做到:界面尽可能的简洁美观,太复杂的界面会造成上面所说的登录流程复杂的问题,而且最好是傻瓜式的点击,让人进入后就知道该怎样操作。
(3)网络学习空间的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便利,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在线学习,但是,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家长缺少支持上网学习的设备,开展网络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4)应用水平不高,有些学校虽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育教学,但也只是把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当成是一个布置作业和完成作业的一个平台,没有更深入利用平台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三)工作考虑
(1)靠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县教体局负责本县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县电教馆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各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职责,制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的实施方案,靠实责任,做好应用普及工作。
(2)认真作好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各学校的应用工作
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学空间”已经为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建立了学校虚拟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各学校要抓好学校虚拟空间的应用工作,将学校虚拟空间作为有效的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开展常态应用。按照市教育局与省教育厅签订的重点任务目标,年内各学校虚拟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使用率必须达到60%以上。
(3)加强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常态应用
一是各学校作好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注册开通、班级空间的开通工作,建立具有社团特色的学习空间,实现“一人一空间”;二是各学校有效地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线上线下的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教学支持、 学习交互的有效衔接,将网络学习空间的常态应用落到实处。
(4)作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相关工作
一是11月10曰前报送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的实施方案(参考附件2 );二是11月15日前上报优秀学校推荐表,(参考附件5);三是上报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工作联系点人(参考附件1)。
三、2018年工作安排
(一)目标任务
我县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按照“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依托甘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使全县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每年新增5500个以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活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和创新发展,并引导师生科学合理使用。张家川县推荐遴选不低于1个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和1所优秀学校,示范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引导各校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实现“一人一空间”。
(二) 区域整体推进举措
(1)建设空间
一是加强培训。县电教馆组织各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各校借助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提升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水平。
二是完善空间功能。全县各级学各类学校推动整合“人人通”平台的资源、数据、服务,完善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 优化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功能。
三是开通空间。确保县域内所有学校开通机构空间,学校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开通个人空间。各学校根据应用需要,鼓励建设名师、家长等多种类型个人空间,以及区域、班级、社团等多种类型机构空间。
(2)深化应用
各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以“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等为抓手,丰富空间内容,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3)优秀推荐
采取区域和学校自主审报,逐级推荐、县级评选的方式,推荐遴选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主要工作包括自主申报,县级评选择优推荐。
(4)示范推广
积极配合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通过召开推进会、发存年度报告,组织专题培训,进行网络展示等多种形式,宣传、交流、推广张家川县网络空间应用普及成果和经验,引领各学校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三)推荐遴选安排
2018年11月22日前,县教育体育局组织学校自主申报,参照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评价指标(附件3、附件4)对申报参评的学校进行评选,对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公示之后对符合条件的材料向市教育局推荐。
(四)宣传推广安排
2019年1月至5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交流活动,宣传典型,推广经验。
(五)相关保障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是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抓手,是其他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好本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的各项工作,予以必要的经费保障,协调统筹教育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
(二)明确职责,落实各项任务
各校要明确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部门及工作职责,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督促应用普及活动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要严格按照活动的时间节点报送材料,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做好活动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各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氛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活动评选出的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要深入总结提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按照教育信息化2.0“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要求,不断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真正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服务模式的变革,切实推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向更高方向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四、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公 章:
冬季食谱范文6
【导语】
【考试时间及科目】
山东省济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2日-29日进行,届时2016级及以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2017级、2018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将同时进行。
本次2016级及以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开考10个科目。2017级、2018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开考11个科目,2017级考生可报考全部科目,2018级考生仅可报考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5个科目。各科考试时间安排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