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近义词区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义词区分范文1
关键词:近义词;汉语教学;语素;语境;主客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02-04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辨析是难点也是重点。进行近义词辨析,最基本的方法是比较,对于不同的比较对象,我们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比较方法。随着留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加,碰到的近义词会越来越多,学习者在习得大量生词的时候也会把意义相近,特别是有共同语素的近义词语联系起来对比记忆。尤其到了中、高级阶段,近义词辨析的任务会越来越重。近义词能否被有效且准确地辨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是否能正确得体地用汉语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依据不同需要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研究近义词辨析,首先要明确如何选定辨析的词对或词群。严格地讲,近义词应该指那些词义部分重合或相近的词,“近义词从字面上看,是意义相接近的一些词,从本质上看,则是所指不同一而又在意义上有某种相近关系的一个词群”(周荐1990)。刘叔新先生也认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如果指的不是同一对象,都不成其为同义词,只能是近义词。”两位学者都将近义词从同义词中抽离出来。从形式逻辑的概念意义上讲,概念非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同义词两者则是概念的全同关系,内涵是两个概念但外延重合;而近义词则是两个概念的外延有部分重合,是一种交叉的关系。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近义词的辨析范围要适当宽泛一些,对外汉语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不做太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我们选取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从平时教学中留学生容易提出问题的词对入手。留学生往往容易出错的近义词是那些词义部分重合且含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通过近义词进行词汇扩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而本文选取的近义词案例也都为有共同语素的且词义部分重合的词对。对外汉语的近义词辨析已有学者研究(敖桂华2008;洪炜2012,2014;刘缙,1997;孟祥英,1997),但是,近年来对于语言本体的研究也促进着近义词辨析方法的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以新的视点和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义词,不仅要说清辨析的理据,更应该以学生为导向试图使近义词辨析的方法简化、有效。本文试图归纳出几种近义词辨析的方法和辨析理据。
一、考虑语素:词义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界近年来为解决汉语词语易混淆的教学问题,提倡进行语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考察留学生在积累了一定量的汉语词汇之后能发展出语素意识;反之,语素意识对留学生的汉字学习也同样有所帮助。首先,语素意识对汉字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先教会的是单个的汉字,然后再用汉字组词;而对于词汇来说,他们往往能够把含有相同语素的词汇建立起联系。相比较同音异形词,他们更容易对含有相同语素的词产生困惑。他们常常把语素相同的词汇进行对比联想,比如相同语素的“学习/实习/练习/温习”中“习”是相同语素,他们往往会比较这几个词且同步记忆。在他们的心理词典中,储存的不仅仅是学过的单个的词,还有从这些词中抽取出来的语素。比如中级水平的学生往往并不会对读音相近的“时间”和“实践”两词的异同产生困惑,而会对“实践”和“实习”产生困惑。由此可见,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语素意识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从语素的角度区分近义词更是行之有效的。比如“状态”和“状况”,两者都是联合式的合成词,合成词的语素之间的关系是联合式的,即“状+态”;“状+况”。“状”都表示的是样子,两个词汇的不同主要在于“态”和“况”的不同。“态”常常形容的是精神、状态、态度、神情;而“况”形容的是情形、形势。因而,“状态”是一种抽象的精神面貌,“状况”可以是具体发生的条件、情况等。
二、考虑词类:词性不同
词类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出现的最基本的偏误类型,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副词、动词以及虚词的偏误。利用词类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是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手段。词性的不同可以是两者词性完全不同,还可以是一个词有兼类的用法。“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黄伯荣、廖序东2002:57);“例如:“尊敬”和“尊重”。“尊敬”比“尊重”的词类更多,“尊敬”既可以充当形容词,也可以充当动词;“尊重”只能充当动词带人宾语。我们可以说“尊敬的老师”、“尊敬的先生/女士”,也可以说尊敬某个人;但是只能说“尊重某个人”,却不能说“尊重的老师”,即“尊重”不做定语,“尊敬”却可以做定语。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特别”和“特点”,也常常是留学生容易混淆的词汇,很容易说成“很特点”,特点是名词,只能说“很有特点”;“特别”是形容词,应该说“很特别”,所以描述一个东西与众不同应该说成是“很特别”或“很有特点”。再比如“勇气”和“勇敢”。
再如“害怕”、“恐怕”和“可怕”。三者有一共同语素“怕”,两者本义都表示主体对象的一种畏惧担心的心理,但是“害怕”是比较单一的心理动词,“恐怕”显然已经发展出了情态意义,常常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推测,而且这种用法更常见。因而,“害怕”后面常常出现的是人/动物之类的,而“恐怕”是高谓语,其实是一个副词,后面常常可以跟一个句子表示不确定的判断。“可怕”则是形容词,可以跟“可爱”、“可恨”联系起来教学。
三、考虑语境:词语共现
学习者在遇到生词时常常利用相关的知识和线索猜测词义(Hulstijn,Hollander,& Greidanus,1996),从实验研究来看,语境线索是学习者用来猜测生词词义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语境是指一个生词或短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毗邻它们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甚至是整个篇章,以及读者自身的背景知识等。语境经常可以用来限定目标词或短语的意思,帮助读者理解目标词或短语。所以语境对学习者猜测词义是至关重要的。目标词所在的语境常常包含学习者熟悉的成分,能为这个生词提供额外的信息,帮助学习者把这些熟悉的成分和目标词联系起来。如果共现的成分跟目标词高频出现,则常常会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形成一种模式化,以后再遇到同样的语境,大脑中就会激活相应的图式,帮助学习者理解目标语的语义和使用方法。就近义词辨析来说,考察与目标词共现的词语就是利用语境来解读目标词的方法。与目标词共现的词语搭配有多种情况。对于动词而言,很多近义动词的区别在于其共现搭配的宾语有所不同。比如“具有”和“拥有”。“具有”的语素中不仅仅是一种所有,而且还涉及到的是“具备”,常常搭配的是具体的事物,具有某个特点/本领/技能等;但是“拥有”就是事物的归属,指的是所有,常常搭配具体的事物,比如拥有某个东西/物质等。再比如“理解”和“了解”,“理解”是表示感情的认同,“理解”后面的搭配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比如理解了某人的苦衷,理解了某人的所想所思;但是“了解”主要侧重在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熟悉度,相当于“知道、明白”,因而搭配更广泛。动词前后的施受关系也常常是区别对象。比如“赡养”和“抚养”,“赡养”只能是子女对父母;“抚养”则是父母对子女,两者的施受关系不同。动词还有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之别。比如“举办”和“举行”,“举行”是自主动词,其主语常常是受事宾语,比如:(1)a.运动会如期举行。b.*运动会如期举办。(2)学校举行/举办了一场运动会。
四、考虑情感:褒义-贬义
褒贬意义是凸显的评价意义,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的褒贬态度。褒义词语是构成正面评价的词汇资源,贬义词语是构成负面评价的词汇资源。搭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热菔怯镆逶希semantic prosody)。卫乃兴指出:“语义韵是指相同或相似的语义反复与节点词在文本中出现,使整个跨距内弥漫了一种特殊的语义氛围。”“嗜好”和“爱好”。“嗜好”指特别深的喜爱,常用于“赌博、抽烟、饮酒”之类耗财伤身的事情,含有贬义色彩,但也可用于对一般事物的喜爱,不含贬义色彩。“爱好”表示一般的喜爱,语义较轻,是中性词。“充斥”是表示容纳关系的动词,后面常常跟贬义色彩的词汇作宾语。例如:(3)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但是“充满”则多为搭配积极色彩的词汇,比如:(4)房间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可见,用色彩情感意义区分近义词,其褒贬义可以是词汇本身,还可以是其所在的语义韵。李斌,陈小荷(2009)把一个褒贬词语所关涉的对象限定为一个三元组:评价者―褒贬态度―褒贬对象,把“评价者”和“褒贬对象”称为“评价角色”,进而把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定义为:由褒贬词语的褒贬义所决定的,评价者对褒贬对象的态度在语义角色上呈现的指向性。这条规则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比如:(5)开发商牟取暴利。牟取的贬义指向的是施事开发商。(6)他为人民谋取利益。“牟取”和“谋取”的褒贬之分在于受事。牟取的宾语对象是贬义,“谋取”是设法取得,可以是积极义的。(7)他抹杀/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抹杀”和“扼杀”这两个贬义词的贬义都指向施事,但是后面的宾语成分反而是积极的语义色彩。这两种区别需要跟学习者讲述清楚,不仅仅是分清褒贬,还需要分清褒贬的语义指向。
五、考虑情态:主观-客观
张谊生(2000)将汉语副词分为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限制性副词三个大类。评注性副词就是一种典型的主观性副词,表明说话者的态度。评注是主观性的概念,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褒贬所能涵盖,评注表明或隐含说话人或作者立场、情感、态度,是语言人际功能的体现。张谊生将评注性副词分为全副评注和半幅评注;全幅评注是对整个命题进行评注,半幅评注是对述题部分进行评注。全副评注充当高层谓语,表达说话人对所表达命题的主观倾向性或态度。很多评注性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难讲解,学生使用时也会出现很多偏误。我们发现留学生在主观性副词的使用上明显比非主观性副词的偏误要多。比如:“简直”和“几乎”,简直表示的是说话人不敢相信事实,含有强烈的主观性夸张语气和色彩;“几乎”则是一种对事实的客观陈述。表示程度的副词也有主客观之分。如果仅仅把“很/真/太”等同起来而没有区分它们的主客观之别,留学生是无法自由选择使用的。程度副词“太”“真”用在形容词前面都具有主观性,用在不同的形容词前面有不同的感彩。用在含有褒义的形容词前面,带有赞叹的意味,如:“太美了”,“太精彩了”、“太棒了”等等。用在贬义前面则有贬斥的意味,如:“太脏了”、“太恶心了”。两者都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色彩,强调了说话人的语气。但是程度副词“很”是一种客观陈述,客观量则是一种理性判断,是一个陈述性的命题,主观量是从说话人的主观感觉方面说的;客观量则是从说话人的理性判断来说的,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用主观性和主观量来对上述形容词谓语句作出区分,从而让学生们灵活运用,依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来表达。
六、考虑体貌:现实-虚拟
表示让步关系的前项连词有很多种,比如“尽管”、“即使”和“就算”。它们均表示对某个条件的让步,但是不同在于后一个分句搭配的词语上,如下所示:
1.尽管今天下雨了,我还是要出门逛街。
2.即使今天下雨,我还是要出门逛街。
3.就算今天下雨,我也要出门逛街。但是在体貌上这两个词有所不同。“尽管”的后续成分往往是已经发生的,是现实的情形;而“就算”表示的是说话人虚拟的状况,是非现实的。“不管”跟其他让步相比,“不管”后面表达的是一个量级概念,常常用下面的句型:
4.不管今天下不下雨,我都要回家。
5.不管今天雨下得多大,我也要回家。“不管”虚拟的情况不仅是非现实的,而且是对非现实世界任何情况的否定。
七、考虑语体:书面-口语
人们在运用全民语言进行交际时,由于交际目的、对象、内容、方式、场合等的不同,因而在选择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材料等方面形成一些各具特点的言语表达形式,即语言的功能变体,简称语体。语体区分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必要性已被很多学者论述过(胡明扬,1993;丁金国,2005;李泉,2004)。很多可以用在口语的、非正式场合的词汇用在书面语体中不恰当,反之亦然。近义词的辨析中也会涉及到语体因素。很多近义词的区分体现在适用语体的不同。比如“畏惧”、“惧怕”和“害怕”,“畏惧”和“惧怕”用于书面语体,“害怕”适用的语体范围更广。
有些不仅仅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还有其他具体语体的区分,比如“收养”和“抱养”的使用语体是不同的。“收养”,是在无血亲的人之间建立合法的拟制血亲关系,享有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是法律语体常用词汇,我国有《收养法》;抱养,则不产生上述权利义务关系,不用于法律语体。
八、考虑语篇:复句之间的关系
很多词汇的用法必须理清前后复句的关系。“当然”、“必然”和“固然”,三者都是表示确定义的副词。但是三者所连接的复句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当然”除了表示确定义,还可以表示一种追补性的让步关系,比如:
1.不论多么长的句子,我们都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使它更长。当然,实际说话的时候,句子并不会太长。
刚好相反,“固然”除了表示确定义以外,也能连接复句,但是连接的是让步关系复句的前项,例如:
2.对于提高效率而言,课程工具固然重要,但丰富而易于检索的资源库也很重要。
“固然”一方面表示对前项的肯定,另一方面还有引出转折后项的作用;“当然”则常常是用于后项的转折。
本文辨析的近义词大多还是以相同语素为基本前提的,因为相同Z素的近义词留学生们最容易混淆。但是在分析易混淆词时,不能完全拘泥于相同语素的一对一混用,在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师还需要从语义出发对近义词进行聚类观察,很多并不具有相同语素的词汇也有相同意义或某个义项的近义混用。比如:了解/懂得/明白;表扬/称赞/鼓励……还有一些词汇跟结构的近义误用也常常出现,比如:都表示假言判断的“如果…就”和“要是…的话”。都表示选言判断的“或者…或者”和“要么…要么”等。这都需要我们根据词语或结构所表达的相近语义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再对比出它们的不同进行举例说明。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我们在近义词辨析中需要有一定的容忍度,承认一些近义词的模糊地带。虽然近义词的定义是其词语对在内涵上是两个概念,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近义词如果非要解释得过于清楚,非要当成是两个概念的话反而会加重教学难度且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荐.近义词说略[J].天津教育学院学报,1990.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3]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J].汉语学习,2004,(1).
[4]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08,(3).
[5]洪炜.语素因素对留学生近义词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1).
[6]洪炜.汉语二语者近义词语义差异与句法差异的习得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3).
[7]刘缙.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8]孟祥英.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7,(3).
[9]杨黎黎.认识情态词向让步标记的发展[J].汉语学报,2012,(4).
[10]杨黎黎.假设条件句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5,(1).
[11]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12]丁金国.语体意识和语言应用[J].修辞学习,2005,(3).
[13]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2).
[1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Hulstijn,J.,Hollander,M.,and Greidanus,T.(1996)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by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the influence of marginal glosses,dictionary use,and reoccurence of unknown word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80:327-339.
On the Synonym Discrimination in TCFL
YANG Li-li
(School of Humanity,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123,China)
近义词区分范文2
关键词:近义词 偏误分析 教学启示
词汇是语言单位中意义较完整的最小语义单位,词汇的习得是二语习得的基础。韩语大量汉字词的存在使得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时更容易出现近义词混淆这种词汇偏误。
一、近义词偏误类型
词义的确定可以从音素、词素等角度进行词语内部的义项拆分,同时也可以从词语外部如词语出现的环境、与其他词汇项目的衔接搭配等来进行确定。第二语言习得中对近义词的确定与本体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确定应是不同的,这里的近义是“相对近义”,要参照留学生在学习中混淆程度,服务于二语教学,而并非仅仅只有相近义项的类聚,它包括:
(一)语义同现带来的干扰
词汇的相关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临界点,但是两个词语倾向于在同一范围内出现,在理性意义的概念部分也相互包含,就会造成近义干扰,如留学生常出现将“主人公”与“主演”等同的用法,就是因为这两个词共同义素较多,区别义素并不明显,使用义素分析法可以很清楚地将这两个词区别开来:
主人公 [戏剧、小说、电影等]+[主要角色]
主演 [戏剧、小说、电影等]+[主要角色]+[扮演者]
再如“课程”和“专业”(“专业”是个多义词,我们取其中相近的义项):
课程 [学校学生学习]+[ 学科总和]+[教育活动的进程与安排]
专业 [高等或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习]+ [学业学科门类]
这两个词由于在义项中出现了相关的义素,在习得者的认知语境中处于同样的词汇序列中,所以学习者也会出现词汇使用的错误,如“她告诉我很多国际新闻课程[/专业]的消息,这个课程需要具有敏感的视角和果敢的勇气才能胜任”。
(二)义项不对等导致的近义混淆
汉语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甚至有的词有多个词性,某两个词在某一义项上的相似也会导致在使用中出现将不同词语范畴的词混用。如“来往”和“交往”:
来往:(1)来和去;(2)通行;(3)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4)左右;上下。
交往: 人们之间的联系、交往或接触,关系密切。
“来往”有多个不同的义项,因使用频率较高的义项与“交往“相同,会出现混淆,如“长安街上交往[/来往]的车辆极多”。
(三)单音词与含相同语素的双音词
单音词中包括成词语素和非成词语素两种情况:
1.单音节成词语素
这一类在关联近义词中表现极为明显,比如“因”和“因此”、“由”和“由于”等,这是由于语法虚化形成的。例如“由”和“由于”都可以作为表示因果的连词,“由”说文解字中的本义是“木生条”,有“来源”之义,后引发出“从……出发”,后由介引时间起点而成为介引事件发生的原因,固定为词表原因。它的虚化路径是由动词转为介词或连词,之后为加以区别产生了“由于”等词,但两者在句中的位置并不相同,“由”可位于句首、句中,但“由于”大多位于句首,表示复句之间的关联,“由”多出现在单句中。
2.单音节非成词语素
在这一类中属于语素缺失的情况。例如“朋”和“朋友”,“朋”假借字,借群鸟聚集在一起表示彼此友好的人,它是个非成词语素,不可以单用。“朋友”也从最初志同道合的人扩展为既可以指代相交甚好的友人也可以指代恋人。由于受古代汉语的影响或语言使用者粗心、紧张等心理因素,都会产生语素缺失的情况,如“或者跟朋聊会天”。
(四)音、形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语
在现实的语料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语音形式或书写形式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近义词混淆现象,比如“先把每门课的生词用汉语翻译一边[/一遍]”。“一边”可作连词,也可以用作补语表示事物的某部分或者地点的旁边,如“他把书放在一边”;“一遍”多用作补语,表示完成一次某种动作或行为,这两个词意义相差甚远。
(五)词和词组不同语法单位间的近义类聚
在大多数语言中多是以词为书写单位的,词的确定比较清晰。但是现代汉语引起分辨困难的语流片断大多是结构松散的离合词或语感上比较像词,但是单位中的直接成分都能单独理解,同分开来没有差别的一些词。在汉语学习者中,经常是用短语代替词。比如“老忘、健忘”,表示经常性的忘记,但是他们倾向于选择短语来表达。
(六)同一范畴内的近义词
词汇系统中的词是以特定的范畴聚合成类,形成不同场次的语义聚合类,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相同范畴的词分类学习。但是这样的方法也容易产生某些近义混淆。
二、近义词偏误原因
本文采集了偏误分析课程中所有韩国留学生的作文为语料,近义词使用错误的类型分为搭配对象错误、语法关系错误、范围大小错误、语义侧重错误四种类型,并以不同的词类作为参看标准。
(一)忽略搭配对象的误用
近义词搭配对象的区别是指,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在搭配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不同年龄、级别、性别、职业等不同对象中的使用差异,如“珍贵”和“宝贵”:
珍贵 [+贵重] [+价值大] [+具体事物]
宝贵 [+贵重] [+价值大] [+抽象事物]
“珍贵”多用于具体的事物,如“珍贵的礼物”;“宝贵”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如“宝贵的时间”。二者的搭配对象不同。
(二)混淆语法关系的误用
语法关系是指特定语法单位中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近义词的使用中,很多留学生不明确两个词的语法功能和分布,导致不同词类的词的混淆和关联词语的混淆等。如“放松”和“愉快”:
放松 [+心情舒缓] [+动词] [+名词前]
愉快 [+心情舒缓] ] [+形容词] [+名词后]
(三)范围大小不同的误用
近义词在适用的范围大小上有差异,如“家、家人”。
家[+名词] [+房屋、家庭、家族、家姓等]
家人[+名词] [+家庭成员]
(四)语义侧重点不同的误用
词汇意义内涵的丰富性,使得近义词在理性义、风格义、搭配义等语义上存在侧重点的不同。如“之后、以后、然后”。
之后[+某时间点后发生] [+表时间] [+表地点][+单句]
以后[+某时间点后发生]] [+表时间][-表地点] [+单句]
然后[+某时间点后发生] [-表时间] [-表地点] [+复句]
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形容词的近义词偏误发生的频率最高,且以搭配对象的错误为主;动词和关联词以语法关系错误为主;助词中偏误次数虽少,但是同词错误频率较高,如大多数学生分不清“的”和“地”的使用。
近义词区分范文3
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是能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使文意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结合2006年的高考题,我们提醒考生备考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准确理解词义
辨析近义词虽有方法可循,但关键还是对词义的准确理解。理解词义,必须考虑词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即要考虑到词的本义及在运用中产生的意义。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遇到不懂的词要多查词典,勤于积累,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二、关注易混词语
汉语中同义词或近义词数量可观,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看出同中之异,即把它们意思相重合的部分筛选出来,不予考虑,然后对其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进而做出判断。对于那些平时容易混淆的词,要重点梳理,强化记忆。
三、掌握辨析思路
备考过程中,考生如能熟练地掌握辨析近义词的思路或方法,就可以加快答题的速度,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1.从搭配角度辨别。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有的经常与某类词语配合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类词语配合使用,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离开这一“类”搭配,其用法即为错误。
例1 (2006年北京卷)______(淡忘/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
解析 这里备选的是“淡忘”与“淡去”两词,显然,“淡忘”的搭配对象常为人,而“淡去”的对象才可以是背景,这里应选“淡去”。
2.从语意轻重的不同来辨析。有的近义词表示的概念虽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语意轻重的不同。
例2 (2006年山东卷)在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______(称道/称奇)的事。
解析 备选的是“称道”与“称奇”,“称道”是称赞,称述;“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这里应选后者。
同样的词语还有“违反”与“违犯”、“妨碍”与“防害”等。
3.从适用范围的不同来辨析。这一类又有以下几种不同范围。
一是大小不同。有的近义词虽然意思差别不大,但适用范围却有大小之别。如2006年江苏卷第3题的B项:“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凶猛”适用范围大,对人对物都可以,而“凶悍”适用范围小,只适合于人。故此项用法错误。
二是用法不同。有的词着重于从时间角度而言,有的则侧重于空间角度而言。如2006年浙江卷第2题的第三空:“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______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越发/更加)。”备选的两个词都表示程度加深,但“越发”往往与时间因素有关,如“这一月来,他越发瘦了”,而“更加”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这里应用“更加”。
三是时态不同。如2006年江西卷第3题的第二空:“‘保卫’网站遭受黑客袭击,______仍在修复当中(目前/日前)。”“目前”为进行时态,“日前”为过去时态,显然,这里“在”字表明动作未完成,应选“目前”。其它的如“抛弃”与“摒弃”,前者丢掉的是已经占有的东西,后者抛弃的是还未占有的东西。而“审订”与“审定”的区分之一也即是前者强调过程,后者强调结果。
四是谦敬不同。如“让贤”是敬词,“让位”则无此意。
五是抽象与形象的不同。先来看2006年辽宁卷第3题的A项:“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显然,割断的对象是形象的事物,而阻隔才可用于抽象,所以这里的“割断”应改为“阻隔”。
六是动作发出不同。如“受益”与“收益”等词,前者表被动,后者表主动。
七是意愿不同。如“误解”与“曲解”两者都有理解错误之意,但前者往往是无意,后者则是有意。
4.从学科的角度辨别。站在其它学科的角度,以其它学科的眼光反观词语间的细微差别,也举几例来说明一下。
例3 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______(概括/抽象)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解析 可用政治学科的知识来观照这两个词。“概括”是个哲学概念,意为甲物具有某个特点,乙物也具有某个特点,把这两者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这过程就是“概括”。“抽象”则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系到商品交换,因为最初商品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后来有人发现了物与物之间得以交换的基础是价值大致相等,于是,价值的概念就诞生了。很明显,这里价值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本质的、共同的东西。故此题的答案是“抽象”。
例4 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______(推敲/推求),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解析 对“推求”的理解可联系数学学科。数学上“推求”指的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等),“推敲”则出自文学史上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典故,后用来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这里以“从概念上去”修饰,答案只能是“推求”。
例5 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能够/可以)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
解析 可联系英语学科来比较这两个词。在英语中,“can”和“may”大致相当于中文的“能够”和“可以”,其中,“can”表示具备能力或条件,强调客观性;“may”则侧重于主观性。这里用“动议”做语言标志,表示不具备能力或条件,应填“可以”,表示“应允”。
例6 修复二环路时,选定前门大街为防裂______(实验/试验)区,以为北京市市区道路的维修提供参考数据。
解析 这两个词可联系物理学科来理解。在物理学上,“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则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这里“提供参考数据”就和“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有关,故选“实验”。
例7 据说这温泉的温度能自然______(调节/调剂),天热的时候凉些,天凉的时候热些。
解析 这两个词语可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在化学上,“调剂”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化合物的融合;“调节”的对象则是一种化合物。这里很明显应选“调节”。
例8 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在______(蜕化/退化)。
解析 此题可用生物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在生物学上,“退化”指动物由高级向低级演变,引申为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则指虫类脱皮,由一种形态成为另一种形态,常用来比喻腐化堕落。“羊绒”无所谓“脱皮”或“堕落”,故答案应为“退化”。
例9 我们的民族文化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它对于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有着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
A.繁衍 形成 统一
B.繁衍 统一 形成
C.统一 形成 繁衍
D.形成 繁衍 统一
解析 此题可联系历史学科的知识来帮助理解。根据历史知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先形成,再繁荣繁衍,并逐渐趋向统一。故应选D
例10 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暴发/爆发),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解析 可结合地理知识解答,在地理学上,爆发对象多指火山、地震;暴发的对象则多指山洪、泥石流等。前者强调爆炸性,后者强调突然性。很明显,这里应选“暴发”。
5. 从语法功能的不同来辨析。有的近义词如“公然”和“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副词兼形容词,能在句中充当谓语,如“这事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态”;可以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近义词区分范文4
关键词: 英语国家语料库(BNC) 同义词 区分方法
一、引言
语料库是指经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借助计算机分析工具,研究者可开展相关的语言理论及应用研究。关于语料库有三点基本认识: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语料库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承载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真实语料需要经过加工(分析和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
最早的计算机语料库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是由纳尔逊(F.Nelson)和库切拉(H.Kucera)建立的BROWN美国英语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是出现在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边缘上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以真实语言使用中的语言事实为基本证据,凭借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数据驱动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对语言、语言交际和语言学习的行为规律进行多层面和全方位的研究,从而给语言学工作者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简称BNC)是目前网络可直接使用的最大的语料库,它是英国牛津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钱伯斯—哈洛普出版公司﹑牛津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兰卡斯特大学英语计算机中心,以及大英图书馆等联合开发建立的大型语料库,于1994年完成。英国国家语料库(BNC)是一个以来源广泛的书面语言和口语为样本,收录了1亿字的电子资源,用以呈现20世纪后期以来的英式英语,涉及口语和书面英语。该语料库书面语与口语并存,词容量超过一亿,由4124篇代表广泛的现代英式英语文本构成。其中书面语占90%,口语占10%。BNC最新版是BNC XML 2007。它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化标注体系SGML,使用三级赋码标注,使标注错误率由3%减少到1%。在应用方面,该语料库既可用其配套的SARA检索软件,又可支持多种通用检索软件,并可直接进行在线检索。
二、如何用语料库辨析同义词“appartus”和“instrument”
由于历史原因,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英语词汇根据来源可分为两大类:本族词语和外来词。在英语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对或三个一组的词意义相近,但由于这些词的来源不同,它们之间在意义和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对于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很难区分这些同义词之间的微妙差异。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借助语料库来辨明同义词之间存在的微妙差异。为了更好地阐释这种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方法,我们将结合实例来阐明如何具体借助语料库来辨别这组同义词“apparatus”&“instrument”的用法,在BNC语料库输入关键词“apparatus”&“instrument”来进行搜索,删除无关部分。然后,研究者将得到这两个词的有效索引。
1.“Apparatus”
首先我们探讨“apparatus”这一词的用法。笔者在natcorp.ox.ac.uk网址上找到共29项词语索引,从中不难发现“apparatus”常和“physical,chemical,tactual,sensory and experimentation”等词语搭配使用。笔者从中随机选择了一些。如下所示:
(1)...y 1801,Oersted did manage to experiment with physical apparatus and reported exp eriments made with a voltaic battery o...
(2)...al terms,that the performance-capacity of the tactual apparatus,from the periphery up to the tactual centers in the b...
(3)...a lessening in the reactivity of the sensory and motor apparatus of the somatic nervous system. With the dominance of...
从以上的词语索引中,可以看出“apparatus”用于指做某事,尤其是做科学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词语索引项中有这么一句:“...of aerial flips and twists...and apparatus work.”美国体操运动员一度常用“apparatus”一词指体操运动中所使用的器械,表明“apparatus”还可指与体操有关的器械。
因此,从这29项词语索引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apparatus”一词通常用于指科学实验及体操训练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器械。
2.“instrument”
至于“instrument”一词,从48条词语索引中可以看出,其表达的意思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类,即:
(1)器具;器械;仪器;
(2)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笛子或鼓);
(3)(发动机等或航海、航空中用的)测量仪器、仪表;
(4)(instrument of sb./sth.)受人利用或控制的人;
“instrument”常跟这些词“mechanism,mechanical,flying,and flight”搭配,例如:
(1)...it hit him.Bob Fogg didn’t have today’s advantages of Instrument Flight and Ground Control Approach systems. At the end...
(2)...pened the way to the sensitive use of the camera as an instrument of art as well as a mechanical recording device.
(3)...d week at sea he brought the curious melody out of the instrument and suddenly wanted to force the biwa to remain at...
(4)...us.He again began to play the violin, and tucking the instrument beneath his chin, performed soulful and romantic airs.
在前两条词语索引中,“instrument”表“器具;器械;仪器”,而在后两条中表“乐器”之意。
此外,“instrument”常跟“measurement”&“measure”搭配,指诸如“pyrometers”(高温计)&“autocollimator”(自动瞄准器)之类具体的实物,例如:
(1)...tial transformer pickup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strument to accurately measure film thickness. This, too, is re...
(2)...ease-removal basis as desired. A reflectance-measuring instrument may be desirable to measure cleaning, whereas Soxhlet...
(3)...on which will aid in the design of a more satisfactory instrument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normal pressures. Such an...
在这三条词语索引中,“instrument”表“测量仪器、仪表”。
而“instrument”跟介词“of”搭配表达“受人利用或控制的人(常为不自觉的)”之意,例如:
(1)...is no reason why O.E.C.D. cannot evolve into a broader instrument of union if its members so desire. Indeed it might be...
(2)...thers.Properly used,the present book is an excellent instrument of enlightenment.Let us not confuse the issue by...
(3)...go out and punish Mr.Wright.I am an attorney,not an instrument of vengeance.Miriam Noel disregarded the free advice...
(4)...tions as an instrument of self-interest rather than an instrument of national interest had two important effects on elec...
(5)...In both cases the individual tends to be treated as an instrument of the organic reality. When the reactionary respon...
由此可见,通过BNC语料库中的真实例句,“apparatus”和“instrument”这一组同义词之间的区别就可以被区分出来。除了BNC语料库以外,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语料库(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简称CLEC)收集了包括中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英语专业低年级和高年级在内的5种学生的语料100多万词,并对言语失误进行标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有用的反馈信息。使用这些语料库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更加客观和真实,并且语料库在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网络时代也更加容易操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借助语料库能区分“apparatus”&“instrument”这组同义词的不同用法。在英语教学课堂活动中,辨别同义词、近义词时,教师借助语料库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区分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因此,语料库是同义词、近义词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莫俊华.基于语料库的非宾格动词被动化的原因分析——兼与Hiroyuki Oshita博士商榷[J].外语教学,2002(11):13-18.
[3]文秋芳,王立非,梁茂成.中国学生英语口语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Oshita,H.What is happened may not be what appears to be happening:a corpus study of“passive”unaccusatives in L2 English[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0,16:293-324.
近义词区分范文5
看着他俩发愁的样子,猪妈妈建议他们去请教村东的“启示先生”和村西的“启事先生”。
小猪哩哩找到“启示先生”,“启示先生”对他说:“我这‘启示’,不管遗失东西,专管某件事情给人们的启发,使人们有所领悟。”见哩哩还未明白,“启示先生”便举例说:“比如,你学习了古诗《悯农》,受到启示,就学会了珍惜粮食;看到黄牛伯伯整日在田中耕地翻土,受到启示,就要求自己热爱劳动等等。”“唉,这么说,我找的应该是‘启事先生’了。”哩哩说了声“拜拜”,转身往村西赶去。
再说小猪哼哼,他一溜小跑直向村西奔去,见了“启事先生”,开口就问怎样写“这件事给我的启事”。“启事先生”愣了一下,解释道:“我是专管为了公开声明某件事而登载在报刊上或贴在、写在墙壁、黑板上的文字,这是一种应用文。比如,‘寻物启事’啦、‘招领启事’啦、‘寻人启事’啦……”“哦,原来是这样!”
……
你觉得小猪兄弟俩受的这一番折腾,值不值得呢?
语文知识点击板
人们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叫同义词,也叫近义词。近义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学习时一定要仔细区分并正确使用近义词。
例如:“激动”和“感动”两个词都有“感情受外界事物影响而变化”的意思,但在使用时二者又有区别。“感动”,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感情变化较轻微,情绪、表情变化不大。如:他被感动了,默默地走了过去。“激动”,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较大,感情变化情绪波动大,表情动作变化较明显。如:她一见到他,顿时激动起来,哭泣着扑了过去。
趣味语文馆
下面每组词都是意思相近的。请你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吧!
连续 陆续 继续 珍惜 珍贵
(1)我军的伤员被( )从火线上抬下来。
(2)上课了,老师( )给我们上课。
(3)大雨( )下了一天一夜。
(4)红红说:“在书桌上,有一件( )的礼物,那是生日时爸爸送我的。所以,我特别地( )它。”
近义词区分范文6
【标准发音】:fēn chāi pī fèng
【繁体写法】:分釵劈鳳
【分钗劈凤是什么意思】:见“分钗断带”。
【分钗劈凤成语接龙】:白黑不分 分钗劈凤 凤仪兽舞
【用法分析】:作谓语;比喻夫妻的离异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分 ① fēn 区分 分数;② fèn 身分 分子(一员)。